(完整版)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大全(最新整理)

合集下载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大全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大全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大全一、整数部分1. 整数加减法1.整数加法:掌握整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整数减法:掌握整数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理解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含义及解题方法。

2. 整数乘除法1.整数乘法:掌握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整数除法:掌握整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 基础运算1.简单计算:随机口算和竖式计算练习。

2.大小比较:了解数的大小比较,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及符号。

4. 整数的应用1.数轴:了解数轴的意义,能在数轴上表示整数,理解数轴上数的相对位置。

2.温度计:掌握摄氏度和华氏度的概念及换算。

二、分数部分1. 分数的引入1.分数的引入:了解分数的意义和含义。

2.分数与整数之间的关系:掌握分数与整数的关系。

2. 分数的计算1.分数的加减法: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分数的乘除法:掌握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分数的化简:熟练掌握分数的化简方法。

4.简便计算:掌握口算、折半、倍增、倍减等简便计算方法。

3. 分数的比较1.分数大小的比较:掌握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分数的大小关系:掌握真分数、假分数及带分数的大小关系。

4. 分数的应用1.抽奖问题:用分数解决抽奖问题。

2.原材料配方:掌握使用分数配方的方法。

三、几何部分1. 图形的认识1.图形的基本概念: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如点、线、角度、面、体等。

2.平面图形的分类: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分类。

2. 角度的认识1.角度的引入:了解角度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2.角的分类:掌握角的分类标准及基本概念。

3.角的度量:掌握角的度量及度数符号。

3. 直线、线段和射线1.直线、线段和射线:了解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定义及特点。

4. 三角形和四边形1.三角形和四边形:掌握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定义及特点。

2.三角形的构造:了解三角形的构造方法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四边形的构造:掌握四边形的构造方法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苏教版四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苏教版四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加减法1.1 加法在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材中,加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对两位数的加法计算,学生将学会进位与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训练,如购物、加工等场景的计算,并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解题的讲解。

通过这些实际问题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加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1.2 减法与加法一样,减法也是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的重要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带有借位和不借位的减法计算进行训练,指导学生学会灵活运用不同的减法方法解决问题。

可以运用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进行训练,如找零、退货等问题的解决。

二、乘法与除法2.1 乘法教学中,重点介绍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纸上练习和口头解题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乘法的竖式运算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乘法练习题,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对乘法的兴趣和积极性。

2.2 除法本学期还介绍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际问题进行引导,如均分物品、除法运算等,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教师还可以通过与乘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对乘除法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

三、几何图形3.1 平面图形本学期的数学教材中,介绍了三角形、矩形、正方形、菱形等平面图形。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到和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可以通过剪纸、拼图等方式,让学生动手制作这些图形,从而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和记忆。

3.2 立体图形本学期的数学教材中,还介绍了球体、立方体等常见的立体图形。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展示真实的立体图形、观察周围的物体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理解这些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可以通过拼装、制作简单的立体图形模型等方式,让学生动手参与,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四、时间和容积4.1 时间本学期介绍了小时、分钟的概念,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场景,如上学时间、上课时间、作业时间等,引导学生学会使用钟面图、钟面时间的认识和解读。

(完整版)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大全

(完整版)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大全

四年级下册知识整理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1、平移和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是改变图形的位置。

2、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3、把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折痕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4、所学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有1条对称轴有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有2条对称轴是长方形;有3条对称轴是等边三角形;有4条对称轴是正方形;有无数条对称轴是圆。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2、1个千亿=10个百亿1个百亿=10个十亿1个十亿=10个亿1个千万=10个百万1个百万=10个十万1个十万=10个万1个千=10个百1个百=10个十1个十=10个一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多位数的读法:先分级,从右到左每四位一级,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每级的读法和个级一样,读好“亿级”加“亿”,读好“万级”加“万”。

例如:3605 5200 6000读作三千零五亿五千二百万六千5、多位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每级的写法与个级一样,除最高级可以不满四位,其余每级都要写满四位。

例如:三十亿四千五百二十万三千四百写作:30 4520 34006、把一个数改写成亿或者万为单元的数:“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所以用“=”号连接。

方法是一找二去三添。

例如:把1230000改为万为单元的数。

一找,找到万位“123 0000”,二去,去掉3后面的四个0得到123,三添,在123后面添上“万”。

所以1230000=123万。

例如:把12300000000改写成亿为单位的数。

一找,找到亿位“123 0000 0000”,二去,去掉3后面的8个0得到123,三添,在123后面添上亿。

所以12300000000=123亿7、省略万或亿位后面的尾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用四舍五入法,得到的数可能比原数大(五入时),也可能比原数小(四舍时)。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梳理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梳理

一、平移、捷转和辑对称1.图形的平移1.判断图形乎移的方向:因中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图形乎移的方向,可以用方向词(土、下、左、右)来叙述。

2.确定图形乎移的距离:可以根据该图上某个关键点平移的距离未确定,兰克出该关键点到其对应点的距离,就是图形乎移的距离。

1图形乎移有两个妥素:(1)乎移的方向;(2)乎移的距离。

2.确定因形平移的距离时,-A生采用数格子的方法。

数格数时,不能以图形之间的格数为准,而妥以对应点之间的格数为准。

知识归纳画乎移后的图形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乎移的方向和距离;(2)找到构成原因形的关键点或线段;(3)按照妥求的方向和距离平移这些关键点或线段:(4)按原因彤的顺序依次连接这些点(乎移后的线段已成为封闭困形)。

2.图形的旋转知识归纳图形旋转的三个关键妥素:、是旋转中心,即绕哪一个点旋转;二、是旋转方向,即是按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与日才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l顿时针旋转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一、是旋转角度,本节主妥是讲将图形旋转90。

方法指导旋转前后,旋转的物体的大小和形状都不会发生变化,但旋转的物体的位置和方向发生了改变。

知识归纳因为旋转中心在旋转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先确定旋转中心所在的线段为关键线段再根据旋转方向确定关键线段旋转后的位置(旋转90。

即与房、位置互相垂且)并画出来然后按照原因形状画出其他未与旋转中心相逢的线段,即得到旋转后的图形。

在画旋转后的困形时,可以只画出几条关键线段旋转后的线役,再根据原因彤的形状、大小和方向,补会整个图形。

3.轴对称图形1.在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时,妥看这个国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后,才斤痕两侧的部分能否完全重合。

若能,即为轴对称、图形;若不能,则不是轴对称图形。

2.如采一个图形对折后,才斤痕两边的部分能完全重令,才斤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对手中、轴-,;i m虚线表示。

方法指导同的革命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条数也不一样。

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所有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所有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所有知识点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的所有知识点包括:
1. 算式与计算
- 算式的认识和理解
- 加法和减法的口算和竖式运算
- 乘法的口算和竖式运算
- 除法的口算和竖式运算
2. 数的认识和整数
- 数的认识和读法
- 数的单位和换算
- 数的比较和排序
- 两位数的认识和写法
- 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3. 小数和分数
- 小数的认识和读法
- 小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
- 分数的认识和简化
-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4. 平方和开平方
- 平方的认识和计算
- 开平方的认识和计算
5. 方向与位置
- 方向和位置的认识
- 方向与位置的描述和判断
- 方向与位置的运动和图形变换
6. 图的认识和积木
- 图形的基本属性
- 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 图形的旋转和对称
- 积木的认识和搭建
7. 距离和长度
- 距离的认识和测量
- 长度的认识和测量
- 长度的比较和换算
8. 时钟和钟表
- 时间的认识和读法
- 时间的比较和计算
- 钟表的认识和表示
9. 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
- 二维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 二维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 三维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 三维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10. 数据和统计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数据的图表和分析- 数据的统计和预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清单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清单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清单第一章两位数的认识与比较- 十位数和个位数- 十位数是几,个位数是几- 十位数和个位数的交换律、结合律- 两位数的大小比较- 两位数的读法和写法第二章两位数的加减法- 加减法的概念- 两位数的加法竖式- 两位数的减法竖式- 进位和退位的概念及方法- 检验计算结果第三章分数的认识- 分数的概念- 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分数的作用- 相等的分数- 单位分数第四章十以内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概念- 十分位和百分位- 十以内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小数的比较第五章时间- 秒、分、时- 通读时间的读法- 刻、半刻、钟- 钟表的认识和使用第六章长度- 厘米、分米、米- 同单位长度的比较- 长度的读法- 长度的换算第七章容积- 升、分升- 容积的理解- 同单位容积的比较- 容积的读法- 容积的换算第八章图形- 定向图和非定向图- 线段、射线、直线- 角的认识-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第九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的收集- 数据的统计- 数据的图表表示- 表格和柱形图的制作第十章两位数的乘法- 乘法的概念- 乘法的竖式-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乘法的分配律- 用乘法快速计算总结本册数学教材知识点繁多,需要重点理解记忆的有两位数的认识和比较、两位数的加减法、分数的认识、十以内小数的认识、时间、图形等。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解,多做习题加以巩固,提高数学综合应用能力。

第六单元 运算律(学生版+教师版)-2022-2023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复习讲义(苏教版)

第六单元  运算律(学生版+教师版)-2022-2023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复习讲义(苏教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知识点01:加法交换律1.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用字母表示:a+b=b+a。

知识点02:加法结合律1.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

2. 用字母表示 :(a+b)+c=a+(b+c)。

知识点03:加法运算律的应用在连加算式中,当某些加数相加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数时,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知识点04:乘法交换律1.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录数的位置积不变2.用字母表示:a×b=b×a。

知识点05:乘法结合律1.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2. 用字母表示:(a×b)×c=a×(b×c)。

知识点06:乘法分配律1.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2.用字母表示:(a+b)×c=a×c+b×c。

知识点07:乘法运算律的应用1.在连乘算式中,当某两个乘数的积正好是整十、整百整千...数时,应用乘法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2.两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数接近整百数可以先将这个数转化成整百数加或减一个数的形式,再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3.在求两积之和的算式中,如果乘法算式中有一个乘数相同,另外两个乘数相加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数时,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来计算。

知识点08: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之前,可以先画图或列表整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再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会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

考点01:加法运算律【典例分析01】想一想,填一填.【分析】根据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并填空即可.【解答】解:【点评】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整数加法,属于基础题目,要熟练掌握并计算.【变式训练01】想一想,填一填.【变式训练02】8746﹣3874+1874+1254.【变式训练03】我会填.(根据运算定律填空)766+589=589+□300+600=□+□a+(b+18)=(□+□)+18295+19+105=(□+□)+19考点02:乘法运算律【典例分析02】想一想,填一填.【分析】一束百合5元,买20束需要20个5元,即20×5=100元;一束玫瑰20元,买5束需要5个20元,即5×20=100元;然后再进一步解答.【解答】解:20×5=100(元)表示20束百合的总钱数为100元;5×20=100(元)表示5束玫瑰的总钱数为100元;所以,20×5=5×20.故答案为:.【点评】考查了整数乘法的意义的灵活运用.【变式训练01】你能很快说出每盏灯笼上三个数连加的和与三个数连乘的积吗?【变式训练02】用4块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木板拼成一个广告牌(如图),已知每块木板长25dm,宽16dm,新广告牌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用两种方法解答)【变式训练03】《百科知识》每套125元,《数学王国》每套35元。

(word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文档

(word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文档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概括——不期望你们一跃千里,只希望你们日进一步!第一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1、画图形的另一半:〔1〕找对称轴〔 2〕找对应点〔 3〕连成图形。

2、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 3 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有 4 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 5 条对称轴,正 n 变形有 n 条对称轴。

3、图形的平移,先画平移方向,再把要点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图。

〔本学期学习两次平移,如从左上平移到右下,先向右平移,再向下平移。

〕4、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5、图形的旋转,先找点,再把要点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注意方向和角度〕再连线。

〔无论是平移还是旋转,根本图形不能够改变。

〕第二单元多位数的认识1.数位序次表:数级..亿级万级个级.数位..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亿亿亿万万万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计数..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单位.亿亿亿万万万我国计数是从右起,每 4 个数位为一级。

〔 1〕把计数单位按必然的序次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地址,叫作数位。

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 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2.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

(1〕多位数的读法。

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依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边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每级中间有一个 0 或连续几个 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尾端的零都不读。

〔 2〕多位数的写法。

先写亿级,再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复习数的改写及省略。

改写。

能够将万位、亿位后边的 4 个 0、8 个 0 省略,换成“万〞或“亿〞字,这样就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近似数。

省略时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尾数最高位是小于5、等于 5 还是大于 5。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含有亿级的数位顺序表》(含答案及解析)|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含有亿级的数位顺序表》(含答案及解析)|苏教版

《含有亿级的数位顺序表》知识点一、单选题。

1.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至少是()。

A.六位数B.七位数C.八位数D.九位数2.一个十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A.千万位B.十亿C.亿位D.十亿位3.55500000000中最左边的“5”表示()。

A.5个千万B.5个亿C.5个十亿D.5个百亿4.与亿位左边相邻的计数单位是()。

A.万B.十万C.千万D.十亿5.一亿里面有()个百万。

A.10B.100C.1000D.100006.个、十、百、千、万、亿都是()。

A.数位B.数级C.计数单位D.数7.50800000000含()个数级。

A.一B.二C.三D.四8.据统计,2015年羊年春晚微信摇一摇互动总次数超过11000000000次,11000000000的最高位是()位。

A.千万B.亿C.十亿D.百亿二、判断题。

1.个级的数表示多少个一,万级的数表示多少个万,亿级的数表示多少个亿。

()2.每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3.与“十万位”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分别是百万位和万位。

()4.900367000是由9个亿,3个十万6个一万,7个一千组成。

()5.88800000000中每个数位上的数字8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

()6.10个一千万就是一亿,一亿里面有100个一百万。

()三、填空题。

1.百亿位的计数单位是______;和百亿位相邻的数位是_____位和_______位。

2.从个位起,向左数第五位是____位;第_____位是亿位;从万位向左数第一位是_____位;最高位是百亿位的数是______位数。

3.我们学过的数级包括_____级、_____级、_____级,每一级都有____个数位。

4.亿和十亿之间的进率是_____;十亿和千亿之间的进率是_______。

5.3500000000是一个_____位数,“3”在第_____位上,表示___个十亿,“_____”在亿位上,表示_____个亿。

(完整版)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点汇总】图形的平移:先确定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点平移到对应位置、最后连接成图。

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轴对称图形:将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折痕的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例如:长方形、正方形、圆等。

常见图形的对称轴条数:长方形2条、正方形4条、正三角形3条、圆无数条;(注: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画图形的另一半:①找对称轴、②找对应点、③连成图形。

【易错题、常考题】1.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条对称轴。

2.钟面上,从9:00到12:00,时针旋转了()°;从3时到3时20分,分针旋转了()°3.操作题。

将左图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4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将右图绕点A逆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4.(1)把三角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2)把长方形绕B点逆时针旋转90°。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知识点汇总】数位顺序表数级……亿级万级个级数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计数单位……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一(个)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多位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的往下读。

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每级中间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例如:230045800读作:两亿三千零四万五千八百。

多位数的写法: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数的改写:可以将万位、亿位后面的4个0、8个0省略,换成“万”或“亿”字,这样就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数的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

近似数: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大于等于5。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大全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大全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大全一、整数1.整数的概念与表示方法(包括正整数、负整数、零)2.整数的绝对值3.两个整数的大小比较4.整数加、减、乘、除的口算与列式计算5.用正整数除负整数与用负整数除正整数6.三个及以上整数加、减、乘、除的口算与列式计算7.整数乘方二、分数1.分数的概念2.分数的分子、分母3.分数与自然数的比较(不同分母的分数大小关系)4.分数的通分及通分加减5.分数的简化6.整数与分数的互化(整数化分数、分数化整数、带分数化假分数)7.分数乘以整数及分数8.分数除以正整数的口算与列式计算9.分数的加、减、乘、除及化简三、小数1.小数的概念2.小数与自然数的比较(不同小数的大小关系)3.小数运算(加、减、乘、除)4.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化小数,小数化分数)5.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6.小数的四舍五入法与精度比较四、长度、面积、体积、质量1.长度、面积、体积、质量的概念、单位及读法2.换算不同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及质量单位3.长度、面积、体积、质量的加、减、乘、除及口算计算五、时间、温度1.星期、月份、季节、日期、小时、分钟的表示及读法2.时间的加、减、口算及列式计算3.温度的概念、单位、读法与大小比较六、几何图形1.几何图形的分类及定义2.直线、线段、射线的概念及读法3.角的概念及分类4.用直尺、圆规、角规等测量线段、角度5.针对几何图形的变换(平移、翻转、旋转)七、实数1.实数的概念及分类2.分数、小数、整数、无理数之间的关系及大小比较3.实数的加、减、乘、除及口算计算以上就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的梳理大全,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一.认识多位数2.读数:①先分级,从右到左每四位一级,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每级的读法和个级一样,读好“亿级”加“亿”,读好“万级”加“万”。

②多位数中有零的读法:每级末尾有零的都不读,每级开头或中间有一个或连续几个零的,都只读一个零。

题:在用3个“8”和3个“0”组成的六位数中,只读一个零的数是(),只读两个零的数是(),一个零都不读的数是()。

3.写数:找关键字:找“万”或者“亿”字,从高位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每级的写法与个级一样,除最高级可以不满四位,其余每级都要写满四位。

题:三十亿四千五百二十万三千四百写作:二百一十五亿六千一百四十万写作:4.数的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只需要将数的末尾去掉4个0,添上一个万字;改写成用“亿”做单位的数,只需要将数的末尾去掉8个0,添上一个亿字。

题:把1430000改为“万”为单元的数:把14300000000改写成亿为单位的数:5.求近似数:改变数的大小(四舍五入法)①求近似数时,要把这个数按照要求保留到某一位,并把它的尾数省略。

四舍:尾数的最高位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成0;五入:尾数的最高位是5或者比5大,要在尾数的前一位➕1,在把尾数的各位改写成0。

②用“万”或者“亿”做单位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省略“万”或者“亿”后的尾数写出这个数的近似数),用的也都是四舍五入法。

题:一个数四舍五入法后是70亿,这个数原来最大是(),最小是()。

题:一个数四舍五入法后是8万,这个数原来最大是(),最小是()。

6.比较数的大小: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时,左起第一位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

二.三位数乘两位数1.乘数中间有0的计算,0占位。

204×30= 108×46= 802×23= 305×60= 409×15= 502×34=2.乘数末尾有0的计算。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从算数概念、元素性质、图形形状、几何构造到比较分类等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让孩子体验全面的数学活动。

一、算数概念:
1、计数:学习数字的概念,培养计数能力,借助实物,计数至1500之间的数,掌握1000以内数的记忆和应用;
2、加减法:以声音、实物、数表、数纸等活动,体验加减概念;加减活动,学习三位数的加减计算,掌握1000以内数的基本加减运算能力;
二、图形及元素性质:
1、形状及其特征:学习各图形的形状、外径及边界,并进行形状图形辨认;学习正多边形认知、正多边形元素,识别、描绘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及其类型;
2、空间投影:学习用投影图形表示空间图形,识别几何体的主要投影图形;用正投影法描绘几何图形等。

三、几何及比较分类:
1、几何构造:学习几何构造的基本概念,如构造垂直线、交叉点;用构造法描绘形位关系及结构;
2、比较分类:巩固算数比较,加深数值比较、大小比较能力;学习数据的统计报告和图表,分析数据间的关系;理解数据的分类,掌握常见的数据分类方法等。

以上就是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苏教版的简要说明,希望孩子们能够积极掌握数学知识,持续积累,提升数学素养,最终收获胜利的喜悦。

(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乘法一、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1、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五位数。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乘得的积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1、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现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2.乘积末尾0的个数是由乘数末尾有几个0决定的。

(错误)因为乘法计算过程中末尾也会出现0.第二单元升和毫升一.容量的理解1.容量是一个物体可以容纳的体积。

二、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1、1升(L)=1000毫升(ml 、mL)2.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时,一般用升或毫升做单位。

2、生活中的升和毫升的运用:生活中一杯水大约250毫升;一个高压锅大约盛水6升;一个家用水池大约盛水30升,一个脸盆大约盛水10升;一个浴缸大约盛水400升;一个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2升,一个金鱼缸大约有水30升,一瓶饮料大约是400毫升,一锅水有5升,一汤勺水有10毫升。

3、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血液总量约为4000----5000毫升。

义务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一般为200毫升。

4、1毫升大约等于23滴水。

第三单元三角形一、三角形的特征及分类1、围成三角形的条件: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也就是当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会改变),生活中很多物体利用了这样的特性。

如:人字梁、斜拉桥、自行车车架。

4、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两个内角的和大于第三个内角。

)5、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两个内角的和等于第三个内角。

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

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6、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3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3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3篇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

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11、位置与方向(1)确定物体位置的两个条件:方向和距离。

(2)在平面图上表明物体位置的方法:先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长度单位为基准来确定距离,最后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标出名称。

确定方向时选择与物体所在反响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位;距离必须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

(3)如何描述物体的位置,与观测点有关,观测点不同,物体位置的描述就不同。

(4)描述路线图的方法:按行驶路线,确定观测点及行走的方向和路程。

例题:1、学校在小明家北偏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米。

2、书店在小明家_偏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米。

3、邮局在小明家_偏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米。

4、游泳馆在小明家_偏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米。

2、整数加法(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3)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3、整数减法(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

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3)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4、整数乘法(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

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3)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4)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5)一个因数×一个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5、整数除法(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清单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清单

一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易错点:平移了多少格不是指原图形和平移后的图形之间隔了多少格,而是指原图形和平移后的图形的对应线段或对应点隔了多少格。

为了区分旋转前、后的图形,一般将旋转前的图形改用虚线画出来。

只有掌握旋转的特征和三要素才能正确进行判断图形的旋转问题。

易错点:对称轴是一条直线而不是一条线段。

易错点:长方形沿认识多位数“百万”读数时一定要写汉字,不能写阿拉伯数字。

如32000000读作:三千二百万,而不是3千2百万。

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区别:计数单位是指计算物体个数的单位;数位指一个数中每个数字所占的位置。

要点提示:分级时一定要注意是从右到左四个数位为一级,也就是从低位到高位进叫作十进制计数法。

四、比较数的大小及整万数或整亿数的改写“亿”正解:一千零二亿举例:4124106000读作:四十一亿二千四百一十万六千易错点:误认为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是不对的,一定要注意“相邻”二字。

举例:比较大小。

305400030054000 错解:>正解:<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先要看这两个数的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知识巧记大数比较看数位,数位相同看首位,首位相同比下位,比出大小好解答。

知识巧记四舍五入方法好,求近似数有法找。

取到哪位看下位,别忘同5作比较。

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的关三位数乘两位数也要把它写在相应的数位上。

由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及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类推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举例:115×21=( )1 15×2 11 152 303 45错解:345正解:2415此题错在用乘数“21”十位上的“2”用计算器计算计算器主要包括两解决问题的策略用线段图整理相关信息,把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来,解决有关部分与总体关系的实际问题。

易错提示:画线段图时,要先画标准量,同时注意线段长度的大致比例。

要在线段图上标注出条件和问题。

当题中出现“一倍”或“几倍”时,可以先画线段图进行分析,确定“一倍”的量,把“一倍”的量看作六运算律要把跳绳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合起来即可。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大数的认识1. 认识亿以内的数,了解有些数超过10万,达到1亿。

2. 知道亿是比万大的计数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

3. 了解近似数与实际含义。

二、角的度量1. 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

2. 角的分类: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三、三位数乘两位数1. 口算乘法:掌握方法进行口算,掌握乘法运算定律。

2.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四、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 笔算除法:掌握试商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2. 掌握商的变化规律。

五、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 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会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 知道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六、统计1.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制作。

2. 单式或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制作。

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1. 了解“鸽巢问题”的基本原理——抽屉原理。

2. 会用鸽巢问题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八、总复习1. 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复习。

2. 通过回顾,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

3. 查漏补缺,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

建议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的复习,下面是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1. 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图形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 转化的思想:在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可以把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过的类似问题,从而找到解题方法。

3. 分类讨论思想:当面临的问题比较复杂时,可以把它按照不同情况分类讨论,逐一解决问题。

4. 等量代换思想:在等量关系中可以互相代替的量可以替换。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和推理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观察、讨论、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过程学习新知识,为以后学习奠定基础。

此外,对于数学的一些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一些专题训练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第八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一、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二、对称轴的条数1、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n变形有n条对称轴。

三、平移和旋转1、图形的平移,先画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图。

2、图形的旋转,先找点,再把关键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注意方向和角度)再连线。

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1、4×3=12,或12÷3=4。

那么12是3和4的倍数,3和4是12的因数。

(倍数和因数是相互存在的,不可以说12是倍数,或者说3是因数。

只能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2、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3、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4、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都是它本身)。

5、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

(个位是0、2、4、6、8的数)6、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个位是1、3、5、7、9的数)7、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8、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个位上一定是0。

(如:10、20、30、40……)9、一个数各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10、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素数(或质数)。

10、2是质数中唯一的偶数。

(所以“所有的'素数都是奇数”这一说法是错误的。

)11、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其他的因数的数叫合数。

如:4、6、8、9、10……12、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质数只有2个因数,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13、哥德巴赫猜想:任何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素数之和。

如8=3+5,10=5+5,12=5+7等等。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一、整数和小数1. 理解正负数,认识数轴。

2. 了解加法的规则,加法的运算方法。

3. 学会用一个整数减另一个整数,认识减法的特点。

4. 初步认识小数,学会读和写小数。

5. 理解小数的大小比较。

二、分数的认识与比较1. 认识分数,了解分数的意义。

2. 学会用图形表示分数,并能够读取分数。

3. 比较分数的大小,掌握分数大小的规则。

三、分数的加减1. 理解分数的加法,学会分数的加法运算。

2. 理解分数的减法,学会分数的减法运算。

四、分数的乘法和除法1. 学会分数的乘法,理解乘法的意义。

2. 学会分数的除法,理解除法的意义。

五、面积和周长1. 认识面积和周长,了解它们的意义。

2. 学习用正方形网络纸测量面积。

3. 通过练习,掌握计算面积的方法。

4. 学会计算周长,理解计算周长的方法。

六、时间和温度1. 学会读和写时间,理解时、分、秒的关系。

2. 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温度的计量方法。

七、分组及猜数字游戏1. 学会以相应的规则将一组数分成多组。

2. 学习猜数字游戏,并通过游戏提高对数的掌握。

八、二维图形的认识1. 了解多边形、直线、弧线等基本图形的特点。

2. 学会观察和描述二维图形的特征。

九、二维图形的分类和对称1. 学会按不同特征分类二维图形。

2. 掌握图形的对称特点。

十、统计与数据1. 学习统计数据。

2. 学会观察、组织和处理数据。

以上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扩展对数的认知,掌握数的运算方法,理解分数的意义和运算规则,完成简单的面积和周长计算,熟悉时间和温度的读写,提高对图形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以及学会统计和处理数据等技能。

通过有效的教学和练习,学生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在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中能够主动思考、勇于挑战,不仅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巧,还能培养数学思维和创新精神,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知识整理
第一单元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1、平移和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是改变图形的位置。 2、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3、把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折痕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 线叫做对称轴。 4、所学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有 1 条对称轴有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有 2 条对称轴是长方 形;有 3 条对称轴是等边三角形;有 4 条对称轴是正方形;有无数条对称轴是圆。
数是 14、13、12、11、10、9、8、7、6、5、4 厘米。 9、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地;等腰三角形是
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就是底边上的高。 10、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每个 角都是 60 度,所以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三条对称轴, 就是三条高。 11、在等腰三角形中:顶角=180-底角×2 底角=(180-顶角)÷2




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

计算简称“珠算”。
第六单元 运算律
1、加法运算律: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2、乘法运算律: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3、减法的规律:a-b-c=a-(b+c)
4、除法的规律:a÷b÷c=a÷(b×c)
4、积不变的规律:在乘法中,一个乘数乘几,另一个乘数除相同数,积不变。
例如:60×40=2400 (60×10)×(40÷10)=2400
第四单元 用计算器计算
1、ON 是开机键、OFF 是关机键、AC 是消除键、CE 是改错键。
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计算工具有算筹和算盘。用“算筹”计算简称“筹算”,用算盘
例如:3605 5200 6000 读作三千零五亿五千二百万六千
5、多位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每级的写法与个级一样,除最高级可以不
满四位,其余每级都要写满四位。例如:三十亿四千五百二十万三千四百 写作:30 4520
3400
6、把一个数改写成亿或者万为单元的数:“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所以用“=”号连接。方
数最小是 64 5000。
例如:一个数四舍五入后得到 9 亿,这个数最大是 9 4999 9999,最小是 8 5000 0000
一个数四舍五入后得到 10 亿,这个数最大是 10 4999 9999,最小是 9 5000 0000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1、三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五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常用的数量关系式: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3、积的变化规律:在乘法中,一个乘数乘几或除以几(0 除外),积也乘几或除以几。
例如:8×60=480 (8×10)×60=480×10=4800
8×(60÷2)=480÷2=240
法是一找二去三添。
例如:把 1230000 改为万为单元的数。
一找,找到万位“123 0000”,二去,去掉 3 后面的四个 0 得到 123,三添,在 123 后面添
上“万”。所以 1230000=123 万。
例如:把 12300000000 改写成亿为单位的数。
一找,找到亿位“123 0000 0000”,二去,去掉 3 后面的 8 个 0 得到 123,三添,在 123 后
三角形 1、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有 3 条边、3 个角、3 个顶点和 3 条高。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4、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5、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 6、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三者的关系如下左图
面添上亿。
所以 12300000000=123 亿
7、省略万或亿位后面的尾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用四舍五入法,得到的数可能比
原数大(五入时),也可能比原数小(四舍时)。
例如:省略 2368520 万位后面的尾数。
先找到万位 236 8520,8520 是要省略的,省略部分
最高位是 8,所以要五入,万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任意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7、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成: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任意三角形。三者关系如上右图
8、两边之差<三角形最长边<两边之和 例如:已知三角形两条边是 6 厘米和 9 厘米,第三边最长是多少厘米,最短是多少厘米? 解答:三角形第三边最长应小于 6+9=15 厘米,最短应大于 9-6=3 厘米。所在第三边整厘米
最大:说明这个数四舍后得到 65 万,原来数比 65 万大,说明舍部分的最高位千位上最大
是 4,因为要求这个数最大是多少,所以剩下的百位、十位、个位上填最大数字 9,这个数就
是 65 4999。
最小:说明这个数原来不满 65 万,原来应该是 64 万,是五入后才得到 65 万,说明舍去部
分最高位至少是 5,因为要求最小的,所在剩下的百位、十位、个位上填最小的数字 0,这个
第二单元 认识多位数 1、数位顺序表
数级 ……
亿级
万级
个级
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

亿亿亿
万万万
数位 ……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计数
千百十
千百十

单位 …… 亿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万 千 百 十 (个)
2、1 个千亿=10 个百亿 1 个百亿=10 个十亿 1 个十亿=10 个亿
位上 6 变成 7,所以 236 8520≈237 万
例名;省略 3646902300 亿位后面的尾数。
先找到亿位 36 4690 2300,4690 2300 是要省略的,省略部分最高位是 4,所以要四舍,
亿位 6 还是 6,所以 36 4690 2300≈36 亿
8、一个数四舍五入后得到 65 万,这个数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1 个千万=10 个百万 1 个百万=10 个十万 1 个十万=10 个万
1 个千=10 个百
1 个百=10 个十
1 个十=10 个一
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 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多位数的读法:先分级,从右到左每四位一级,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每级的读
法和个级一样,读好“亿级”加“亿”,读好“万级”加“万”。
四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4、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 四边形。 5、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平 行四边形的底。 6、平行四边形有两组不同的高。从平行四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以画两条不同的高。 梯形 1、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作梯形。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 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腰。 2、从梯形一条底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叫作梯形搞。梯形有无数条高,同一梯形的 高都相等。 3、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如: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 50 度,则它的顶角是多少度。180-50×2=80 如: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 50 度,则它的顶角是多少度。(180-50)÷2=65 平行四边形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相对角相等;相邻两个内角 的和是 180 度。 3、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们之间关系可示用下图表示:
5、行程问题 A、相遇(或相背)问题(行走方向相反): 方法一:甲速度×相遇时间+乙速度×相遇时间=甲乙两地相距的路程 方法二:(甲速度+乙速度)×相遇时间=甲乙两地相距的路程 例如:甲乙两车从 AB 两地相对而行,甲每小时行 55 千米,乙每小时行 45 千米,经过 4 小时两车相遇。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相遇问题) 55×4+45×4 或者(55+45)×4 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地点相背而行,甲每小时行 55 千米,乙每小时行 45 千米,经 过 4 小时两车相遇。两车相距多少千米?(相背问题) 55×4+45×4 或者(55+45)×4 B、同向而行(行走方向相同) 方法一:甲速度×时间-乙速度×时间=甲乙两车相距的路程 方法二:(甲速度-乙速度)×时间=甲乙两车相距的路程 例如:甲乙两车同时从同 A 地出发前往 B 地,甲每小时行 55 千米,乙每小时行 45 千米,4 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行走方向相同) 55×4-45×4 或者(55-45)×4 第七单元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