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的经济建设分析范本
农业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农业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农业信息化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县农业信息化建设情况,切实加快我县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现代农业信息化水平,结合我市统一开展的以“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转方式、调结构,奋力推进科学发展、争先进位、走在全省前面”为主题的调研月活动,农牧局组成调研组深入到全县,采用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全县农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农业信息化工作的现状一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快发展。
全县已基本完成了“村村通电话、通网络”的目标,实现了农村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互联网接通到农户。
据调查,全县506个行政村都已接通宽带,农村现有固定电话100958部。
二是信息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
20xx年初,按照省政府要求,我县投资18万元组建了XX县农业生产信息中心,建成我县独一家由县农牧局承办的XX县农业信息网站,从而使我县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走上了政府主导、统一规划、科学组织、稳步推进的发展轨道。
XX县农业信息网站是集农业资源、农业咨询、服务三农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农业信息传播平台,承担着全县惠农政策、农业法律法规、农业动态、农事指导、农产品市场信息、农村土地流转、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等等信息的采集、处理、检索、传输和发布的任务。
三是信息员队伍不断壮大。
目前,我县组建了20名农业信息服务专家团,并从全县各镇、种植大户、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选择180名信息服务人员,建立健全了县、镇、村三级专业信息队伍,并着力推进以一带十的方式扩大农业信息服务群体,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营销的新型农民和种养大户。
二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功能不断加强。
自20xx年以来,XX县农牧局共投资161万元进行农业综合信息网络工程项目建设。
一是信息网站建设升级改版。
今年XX县农业信息网进行了全面改版升级,使网站的一级栏目达到40个以上,二级栏目达到100个以上,并新增了专家视频咨询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农产品质量管理追溯系统、农产品供求信息发布系统、政策查询系统等多个系统平台,提高农业综合信息技术应用与服务水平。
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分析
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分析农业信息化是指农业生产、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中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过程。
农业信息化的应用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分析其应用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农业信息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农民可以及时获取种植、养殖等相关技术信息,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动情况,从而调整生产计划,提高农作物和畜禽养殖的成本效益。
农民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农业技术资料,联络供应商购买农资,减少信息不对称和中间环节的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
农业信息化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升级和优化。
通过建立农业信息化平台,实现农产品追溯体系,可以精确记录农产品的生产环境、生产工艺、供应链等信息,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也为农业企业进行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农产品追溯系统也可以监管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对于避免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
农业信息化提高了农民的信息获取能力和技能水平。
通过互联网、移动应用等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农民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类农业技术信息、市场动态和政策法规等相关信息,为农民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农民可以通过在线教育、远程培训等方式学习先进的农业生产管理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农业信息化助力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信息化可以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农产品的在线销售和农民的增收。
通过搭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农民可以将自己的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去除中间环节的成本,提高农民的收益。
农村电子商务还可以促进农村就业,提供多样化的工作机会,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升级和优化,提高了农民的信息获取能力和技能水平,助力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
我们应该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农业信息化技术,加强农民的信息技术培训,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分析
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分析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国际化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分析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以期更好地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广泛应用,能够实现农业生产全程的信息化管理和实时监测。
一方面,农业信息化可以提供农业生产决策支持,开展种植、养殖、施肥、病虫害预测等多方面的信息管理,实现科学有效的农业生产计划和资源配置。
另一方面,农业信息化可以实现农产品市场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农产品价格信息的实时更新,为农民提供市场参考价格,提高农民的交易能力。
此外,农业信息化可以实现追溯体系的建设,使得农产品质量的整个生产流程始终可监测可追溯,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二、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农业信息化可以实现农产品的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的信息化管理,方便和规范了这些环节的管理,从而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例如,农业信息化可以对农产品进行智能认证和智能标识,实现农产品全程快速追溯和溯源,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出现,提高了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能力。
同时,农业信息化可以实现农产品的精细分类和定位,从而为农产品的差异化生产和个性化生产提供了支撑,促使农产品从普通商品转向有差异性、有差价性的品牌化、专业化、定制化方向。
三、促进农业国际化发展农业信息化可以实现农业进出口业务的全程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效率和效益。
例如,农业信息化可以加强对进口和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环境和溯源等方面的监管和管理,减少因质量问题引起的贸易纠纷,增强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声誉和竞争力。
此外,农业信息化可以实现农业供应链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提高了农业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促进了我国农产品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和开拓。
2024年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____年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范文一、背景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农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领力量。
____年,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农业生产的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工作成绩回顾1. 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在____年,我们积极推动创建了农业大数据平台,整合了全国范围内的农业数据资源,为农业生产、经营、决策等环节提供了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
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农作物生长环境、害虫病虫害等因素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规律,为农民提供了科学的生产指导。
2. 农业物联网应用推广____年,我们在农业物联网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通过安装传感器设备,我们实现了对农田土壤湿度、气温、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实时监测,及时掌握农田的水肥需求,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我们还推广了智能灌溉系统,大大减少了劳动力投入,提高了灌溉效率,降低了用水成本。
3. 农业无人机应用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逐渐扩大。
____年,我们积极推动了农业无人机的应用,利用无人机对农田进行航拍,可以快速侦测农作物生长情况,发现病虫害等问题。
此外,无人机还可以用于农药的喷雾施放,大大提高了施药效果,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4. 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为了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我们在____年对农产品追溯体系进行了完善和推广。
通过建立农产品追溯码,消费者可以扫码查询农产品的生产地、生产过程、质量检测等信息,增强了消费者的信任感,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 农业电子商务发展____年,我们积极推动了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通过搭建电商平台,农民可以直接将农产品上架销售,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利润空间。
同时,通过电商渠道,农产品可以更方便地进入城市市场,解决了销售渠道不畅的问题。
三、存在问题分析在____年的农业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1. 基础设施不完善。
xxx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xxx 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情况汇报材料一、前言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我们深入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引进,积极搭建信息化平台,打造完善的农业信息化体系,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现代化农业的目标。
二、农业信息化基础建设2.1 农业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我们积极建设农业基础信息数据库,目前,该数据库已经建设完成,数据库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农业部门、农业公司、农民合作社以及相关企业等多个数据源。
通过不断更新和完善数据库内容,实现农业信息资源共享,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2.2 农村信息化接入网建设针对农村地区信息化覆盖率不高的现状,我们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建设农村信息化接入网,实现农村地区的信息化覆盖。
目前,该项目已经在全市覆盖,并已实现全省范围内的推广。
三、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我们建设了农业信息化平台,该平台以现代化的技术为支撑,实现了数据的采集、分析、利用和分享,有效整合农业资源和农业需求,促进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
四、农业信息化应用4.1 农业产品包装监管为确保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的安全,我们与相关部门合作,建立了农产品包装监管系统。
该系统能够快速检测农产品的品质,通过农产品条码,可查询农产品的生产过程、生产地点、加工商等相关信息。
4.2 农业生产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我们建设农业生产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监管和管理。
该平台集成了气象数据、生产管理信息、专家意见和社会反馈等多种信息,为农业生产做出科学的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4.3 农业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农业市场信息服务平台,推广电子商务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解决农民的销售难题,促进农产品的流通与商品化。
平台提供实时的市场信息,方便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及时调整和生产。
五、未来展望在不断加快信息化步伐的同时,我们将继续深化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扩大信息化覆盖范围,推动信息化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助力农业全面发展。
农业信息化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农业信息化农业经济创新发展过程中,应当围绕农业信息化的时代发展趋势,积极探索信息化赋能下的农业经济发展新路径,围绕当地的农业特色,挖掘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潜在市场价值。
1 农业信息化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1.1 推动农业生产结构优化新时代农业信息化发展背景下,为农业经济的增长创造了机遇,使得农业经济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认为当下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有序开展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从而使得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紧密契合,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动快速做出调整,提升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
因为,在以往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很容易出现农产品滞销、农产品供需不平衡问题,导致农业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合理地利用。
为此,基于农业信息技术的赋能,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有效地优化,打造信息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新型结构模式,助力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1]。
1.2 加快经营体系改革创新农业经济的运行,需要完成对农产品的有效经营,才可使得农产品创造出一定的经济效益。
在传统的农业经济模式中,农业生产与经营存在一定的脱节,导致农产品无法高效转化为市场经济效益,影响到农户的经济收益。
为此,在当下的农业经济工作开展时,应当契合农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加快农业经营体系的改革创新,紧扣当地的农业经营特点,探索具有产品品牌优势的农业经营新模式,打造全新的农业经营管理体系,挖掘出农业生产的市场经济潜在价值。
1.3 推动产业体系升级优化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产业体系的运行模式,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在产业体系的运行下,可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对农业产业链资源的有效整合,缩短农产品变现的时间,加速农产品的市场销售,避免大量的经营运输模式,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干扰到产品的价格。
为此,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积极推动农业产业体系的升级重构,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打造全新的农业产业新体系。
2 松原市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案例剖析2.1 “互联网+农业”的新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建构吉林松原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优化时,为推动现代化生产体系的建构,松原市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发展战略为抓手,积极探索农业生产体系完善优化的现实路径。
关于农业经济的论文范文2篇
关于农业经济的论文范文 2 篇关于农业经济的论文范文一: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农业经济发展论文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启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
这时,就要落实好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农村经济活动中的违法乱纪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和查处,加强经济管理,保证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
一、做好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积极作用在农村集体经济中,财产是集体成员共有的,任何个人不得私占、挪用。
但还是存在一部分村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肆意挥霍公款,大吃大喝,对财务管理工作十分懈怠,村务不能做到公开透明,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财务审计工作没有严格落实到位,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没有尽到有效监督和严格查处的职责,导致一些领导干部对财务管理工作不以为意、肆意乱为。
因此,将财务审计工作落到实处,既能发现农村财务管理当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又能端正领导干部观念,加强廉政建设,还能有效推进财务管理工作的改进和完善,促进农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二、当前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存在问题1.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也需要相关法律法规作为指导标准和依据,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等给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提供了大的方向,但仍未有符合地方,属于地方自己的相关法律法规,导致在审计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缺少规范,也并未实现审计工作的专业化和制度化,进而导致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观念淡漠,在执行过程中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大大消减了执行的力度。
1.1 财务制度不健全。
没有建立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或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是很多农村都存在的问题。
监督、约束机制的缺乏,导致很多村会计不清楚自己的职权,或者分工不清、职责不明确,村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由一人兼任; 一部分领导干部手中握有一部分资金,却完全无视会计制度,长期不向会计报账; 没有建立资产总账和明细帐,缺失有效监督,很多资产支出去向不明,使得审计时缺少依据,无帐可查; 还存在部分收入不入账、多报少支、重复列支,财务不公开透明等等管理弊端,甚至于有的村连正规账簿都没有。
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分析
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信息化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并且可以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本文就对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首先,农业信息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
农业信息化技术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智能化、自动化、精准化的技术支持,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且减少了生产成本。
例如,现代化的农业气象观测技术可以为农民提供准确的气象信息,使农民针对不同的气象条件,采取不同的作物种植、灌溉等措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因此,农业信息化的应用可以帮助农民实现旱涝保收、减少薄收、提高农产品质量等,从而增加农业生产效益,并降低生产成本。
其次,农业信息化可以提高农业市场化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现代化的农业信息系统为农业生产者和销售者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市场信息,让农民在做决策的时候获得全面的市场信息,降低了信息的不确定性。
在市场营销方面,农业信息化可以使农产品的交易渠道更为便捷,让农产品更好的进入市场,令消费者更加满意,从而增加经济利润。
例如,建立针对不同种类农产品的在线销售平台,加强农产品的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等方式,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再次,农业信息化可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深入。
农业信息化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动力和支持,推动农业从传统化、规模化向绿色、智能化、现代化转化,促进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发展。
例如,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监控,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储备,帮助农业实现科技创新和创新发展。
另外,农业信息化还可以推动农业生产模式的创新,发展跨界联盟,整合有关方面的资源,促进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升级。
综上所述,农业信息化可以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并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业信息化市场分析范例
农业信息化市场分析范例现代农业的建立,有赖于农业市场信息资源的畅通,及其多元化管理体系的建立。
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农业市场资源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构建其多元化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农业市场;信息资源;多元化体系农业市场信息资源多元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必须发挥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这三者的组合作用。
在政府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的基础上,合理划分三者在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方面的权限,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农业市场信息资源的及时、高效传递。
1 我国农业市场信息资源管理的现状分析1.1 农业市场信息资源管理体系的基本建构已经完成该体系的建成与农业部信息中心的建立,具有很大的关系。
当前在我国的农业市场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已基本完成了对多元化管理体系的建构,农业部信息中心和市场信息部门的高度参与,极大地促进了农业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队伍的建立。
具体来讲该体系,主要包括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这两部分,就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而言,包含多个信息采集点,和信息采集渠道的农业信息资源系统,和农业数据库已基本建成,这不仅加强了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对农业信息的预测和分析能力,促进了会商制度和信息分析预测制度的建立,还促进了农业部信息中心,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权威地位的建立。
就信息资源而言,信息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极大地促进了科技政策的宣传、生产技术的规范以及市场价格的稳定。
1.2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农业信息资源的发展农业信息资源多元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大量应用为基础的。
目前,我国不仅在国内建立了覆盖多个县市的数据通信网络,还实现了与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数据联网。
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就是“中国农业信息网”和“金农工程”,该信息网涵盖了农机、农药、农产品价格、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农业信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普及,农业信息的开发利用和将更具及时性和高效性。
2 构建农业市场信息资源多元化体系的措施分析农业市场信息资源多元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必须全面分析,当前我国农业和农业信息资源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主导与推动作用,这样才能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市场信息资源多元化管理体系。
农业信息化与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农业信息化水平不高
01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仍有待提高,特别是在
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方面。
农业信息技术研发不足
02
农业信息技术研发力度不够,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
术。
农业信息服务质量不高
03
农业信息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
训和引导。
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体制机制制约
农业信息化管理体制不顺,多头 管理、资源分散等问题突出,缺 乏统一的管理和协调机制。
资金投入不足
农业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导致 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等方面 缺乏保障。
人才短缺
农业信息化人才短缺,尤其是高 端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匮乏, 制约了农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04
农业信息化发展策略与建议
技术支持服务
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 的技术支持服务,以帮助 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 和设备。
农业信息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相互促进
农业信息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是相互促 进的关系,农业信息化为农村经济发 展提供动力和支撑,而农村经济发展 又为农业信息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 场景和发展空间。
协同发展
农业信息化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协同 发展,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人 才培养等多方面的措施,推动两者共 同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 的持续发展。
02
农业信息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 关系
农业信息化对农村经济的推动作用
1 2 3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信息化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 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优化资源配置
农业信息化有助于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使 农业生产更加科学、合理,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
农业信息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综述
农业信息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综述在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深刻地改变着各个领域,农业也不例外。
农业信息化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农村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农业信息化是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各个环节,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以及农产品的精准营销。
通过信息化手段,农民能够获取更准确的市场信息、更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更科学的管理方法,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精准农业方面。
借助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等,农民可以对农田进行精准测绘和监测,了解土壤肥力、水分含量和作物生长状况等信息,实现精准施肥、精准灌溉和精准病虫害防治。
这不仅减少了资源的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还保护了生态环境。
例如,在一些大型农场,无人驾驶拖拉机和收割机能够根据预设的程序进行作业,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在农业经营方面,电子商务的兴起为农产品销售开辟了新的渠道。
农民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提高销售利润。
同时,电商平台还能提供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趋势等信息,帮助农民调整生产结构,生产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
此外,农产品溯源系统的应用也让消费者能够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和质量安全信息,增强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
农业信息化在农村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建立农业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掌握农业生产情况、农村人口信息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等,为制定农业政策和农村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信息化管理还能够提高农村政务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然而,农业信息化在农村地区的推进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网络覆盖不完善、网速慢等问题限制了信息技术的应用。
其次,农民的信息技术素养普遍较低,对新技术的接受和应用能力有限。
此外,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和服务机构,无法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探讨.docx
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探讨【概要】农业信息化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说利用各种信息传播手段实现农业科技生产流通和消费信息在农业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之间有效传播的过程。
狭义上说农业信息化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通过计算机网络把科技成果、生产技术、农产品供需关系、三农政策等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农业生产者、经营者以及消费者。
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文章主要从我国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策略两方面来探讨此问题,以期对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孙三江【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农业经济发展;作用;发展策略1.前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国在很多领域比如说政治、文化尤其是在经济方面越来越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而农业信息化还相对落后。
所谓的农业信息化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通过计算机网络把科技成果、生产技术、农产品供需关系、三农政策等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农业生产者、经营者以及消费者。
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对于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下文主要从我国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策略两方面来探讨此问题。
2.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许多发达国家比如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农业信息化。
实现农业信息化的国家,农业生产者可以从网上全面并及时的了解一些农业科技信息,然后将这些最新科技信息及时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
也就是说信息化加快了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如今发展中国家农业信息化也开始起步。
我国农业经济若要有一个质的飞跃,那么相关部门就必须要提高我国农业的信息化程度。
而信息化的发展无疑会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由于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极大的改善了农业信息的传递速度和信息的准确性,促进了我国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农业信息化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doc
农业信息化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信息技术的出现,形成了农业信息化的大背景,拉动了农业经济逐渐走向现代化,农业经济的运作模式在逐渐发生变化,经济发展指数在逐渐上升,对我国经济的整体水平带来积极的影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产物。
农业信息化是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信息化经济转变的见证,促使农业具备了更大的发展平台,但是经济的蓬勃发展,也对农业经济带来严峻的挑战。
通过对山东省威海市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进行分析,借鉴其积极观点,应用到后续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去。
1威海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威海市属于山东省的港口城市,是全国综合经济实力50强城市[1]。
该城市是中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型城市,在20世纪90年代被评为我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
通过对威海市农业整体发展情况的分析,农业信息化建设成为热门词汇,物联网、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的逐一实现,标志着农村信息化已经开始在农村范围内实施。
2015年,威海市农业部强调,预计到2020年能够全面实现农业信息化,保证信息化技术可进村入户,达到县、村的全面覆盖。
如今,电信、农信通、阿里巴巴正在逐渐进村,为威海市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渠道,保证农村与城市接轨,严格遵循新农村建设的原则和使命。
2015年3月17日,威海市开展农机信息化培训活动,其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农业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发展平台,网络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农业机械信息化等等的出现,都可为农业经济提供发展契机,实现农业经济发展质的飞跃。
2农业信息化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策略2.1提高农产品质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通过对威海市农业信息化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借助时下的信息化技术来实现对农业经济的全面推广,是一项重要手段,相较于传统的人为口口相传的形式取得质的发展,尤其是电子商务平台的出现,为农业所有项目提供了宣传与展示的平台。
据报道,在淘宝、天猫等诸多电子平台上,威海的电商的达到1.1万,2013年,威海市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交易量为540亿元,同比增长了20%[3],占到山东省的第三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的经济建设分析范本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建设分析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建设分析首先,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涵盖了社会经济的各方各面,所以需要政府部门进行统筹安排方可达到预期的效果。
政府部门应清楚的认识到自身发挥的主导作用,加大自身的调查研究力度、强化过程监督。
此外,政府部门还应将农业信息化建设中部分事务性的职能交由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负责,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安排组织农业信息化战略与政策,监督政策执行过程及有效管理非常规性的核心项目,从而实现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信息化体系。
其次,深入分析研究信息政策的基本理论方法,积极改进与完善国家信息政策管理机构,构建切实可行的信息政策反馈系统,科学评价信息政策的执行效果等,以此提高国家信息政策体系的有效性、完善性。
构建一套完善的信息法律体系,营造有利于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外部环境。
推进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一方面,应推动涉农网站建设;致力于规模较大,具有农业信息资源和电子商务等服务功能,以及信息完善、功能大的综合性农业网站。
构建农产品信息网、蔬菜瓜果类信息网等,明确市场定位、选择资质高的经营厂商,并据此发展电子商务业务,以处在农业网站的最前沿。
另一方面,科学构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随着农产品贸易电子化的实现,当前应加大构建与我国国情相符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从而使农产品的产、供、销环节都能够通过网络完成,保证农产品市场流通。
高度重视构建认证体系、信息体系、物流配送体系等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这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三、结论综上所述可知,农业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所以我们应对农业信息化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获悉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理,力争为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提供有效帮助。
设施不足、墙壁无扶手、卫生间未放置防滑垫、病床摇手刹车零件损坏,谨防跌倒警示牌不起提醒作用,病床未加用床边护栏、床铺过高等均增加了老年人跌倒发生率。
3.2坠床患者入院时护士应向患者陪护或家属反复强调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措施的重要性。
对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患者,如家属不重视,或护士操作后不及时上好床栏,或在患者意识不清、烦躁时进行约束不当,均可导致患者坠床事件发生。
3.3烫伤由于患者感觉运动障碍,患者不能感知温度、疼痛等,常见在冬天家属为患者使用热水袋时,未掌握热水袋局部热敷的温度及使用方法,导致局部烫伤。
3.4胃管脱落在护理过程中,对意识模糊、烦躁不安患者未及时使用约束带或使用不当,或家属擅自解开约束带,在监管不到位时而致患者不慎拔管;另外,个别护士固定胃管不正确或固定不牢,导致管道自行脱出,或患者翻身时忽略管道、过度牵拉而致管道脱出。
3.5窒息本组1例窒息患者由于吞咽功能障碍,其家属在喂食时速度过快,出现严重呛咳未及时处理而引起食物误吸。
3.6走失本组1例罹患脑梗死、糖尿病的患者走失。
分析原因是由于防护措施不到位,未做到24h连续看护,经多方努力找到患者。
4预防对策4.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确保患者安全的保证,重视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组织护士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每月进行安全检查2次,及时排查病区的安全隐患,寻找有效的防护措施,不断持续改进,使护士变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维护护理安全。
4.2加强患者的安全教育由接待入院护士对患者进行有关跌倒、坠床、烫伤、压疮、走失等安全教育及简单的预防方法宣教,责任护士应常调查患者的知晓度,适时进行宣教。
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征集患者及其家属对病区安全管理方面的意见,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处理,保证护理安全。
4.3评估危险因素患者入院时,当班护士应从以下方面对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进行评估。
①患者最近1年曾有不明原因跌倒史;②意识、视力、活动障碍,身体虚弱,头晕、眩晕、体位性低血压;③服用影响意识或活动的药物;④孕妇,无陪护,腹泻、尿频。
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同时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并解决患者需求;指导患者家属将日常用品放于患者可及处,使用床栏或适当约束,保持地面无水渍、障碍物,病房光线充足。
对评估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分 4分者,在床旁挂谨防跌倒标识。
对有跌倒危险的患者,要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如教会患者传呼器及便器的使用方法,渐进下床的方法等。
烦躁、意识障碍、精神异常、偏瘫、痴呆患者应加床栏保护,必要时适当约束肢体,要求专人陪护,并向陪护者说明上床栏和约束的重要性。
对瘫痪、感觉减退、感觉障碍的患者在擦浴时注意水温不宜过高,尽量不用热水袋,必须使用时温度不超50℃,并在热水袋外加布套,避免热水袋直接接触皮肤,且不宜长时间置于一个部位,并加强巡视,定期检查皮肤情况,做好交接班。
管道脱落。
对留置管道的患者,插管前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留置管道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使其理解和配合;插管后妥善固定,必要时征得家属同意后使用约束带,患者翻身时注意保护好管道,以防脱出;严格交接班,每班检查管道位置及固定情况。
窒息的高危人群主要是意识障碍、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
因此,患者入院时应评估吞咽障碍程度,做好指导,患者进食时宜取坐位,观察有无呛咳现象并及时处理,必要时插胃管鼻饲流质;鼻饲前吸净痰液,取半卧位,鼻饲后尽量少吸痰,避免刺激而引起呕吐。
有义齿的意识障碍患者应取下义齿。
精神异常、年老、痴呆患者应上手腕带,24h陪护,并在患者口袋内放入注明姓名、地址、联系电话的卡片;外出检查提前与相关科室联系,由专人陪护,尽量缩短外出时间。
4.4加强意外事件多发时段的护理由于夜间的护理力量相对不足,因此夜间护理应新老护士合理搭配,满足必要的护理,避免护理人员不足而导致的意外事件,同时护士长及质控员定期检查防护措施是否到位,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减少意外事件发生,提高护理安全。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随着我国大力发展基层医疗卫生,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已有成绩,但是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进一步完善基层服务功能,提高基层医生的服务能力成为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客观要求。
唯有基层医疗机构拥有强有利的人才支撑,才能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安全性,解决基层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中提出要深化面向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的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以卫生需要为导向,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一批适宜人才。
我校积极响应号召,于201X年开始招收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积极为基层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5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积极探索符合基层卫生服务需要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研究旨在切实掌握基层医院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为调整课程设置,革新教学内容,调整培养方案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以培养出更加符合基层医院需要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缓解学校与基层医疗机构供需脱节问题。
一、数据来源与方法1.数据来源根据《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编制《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调查问卷》,对179家医疗机构221名医务人员展开问卷调查。
内容包括对适应基层需要的临床医学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知识结构、技能以及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应设课程的重要性评价,了解基层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真实需要。
有效问卷221份,有效率100%。
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搜集、整理相关文献,借鉴相关文献。
利用Exel软件录入问卷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研结果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调查对象工作单位属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有23家,最多的是县级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分别占40.7%和30.8%;从事临床工作的人最多,有133人,占60.2%,其次是管理和临床岗位的有64人,占2 9.0%;多数人属中、初级职称,分别占38.5%和35.3%;40岁至49岁人最多有73人,占33.0%,30至39岁70人占31.7%。
大部分调查对象属于基层医院,工作在临床一线,有评定职称并在岗位上工作了有些年数,相信其对基层具体需要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综合素质有较深了解,能较大程度的反映基层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素质的真实需要。
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人才应具备综合素质调查对基层需要的临床医学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调查,内容包括素质、知识结构、技能等三个要素,各要素内又包含若干项目,对各项目进行重要性评价。
1分表示不重要,2分表示一般,3分表示重要,4分表示比较重要,5分表示非常重要。
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基层需要的临床医学人才应具备的素质重要性评价有5个项目。
结果显示,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素养和职业操守以及能够积极地认识医师职业,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此两项重要性评分均值最高,达到4.83; 具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规范、伦理和法律意识,能够自觉履行维护医德的义务项目的重要性评分较高为4.71; 能够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辖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理念是对基层医生的素质要求,其与前三项比较没有那么受到重视,但是也超过4分,是非常重要的素质要求。
在校培养应着重以上素质的培养与发展。
最低的是身心健康,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外语、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项,为3.76分,相比其他素质则没有那么重视,但仍然接近比较重要指标,不容忽视。
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基层需要的临床医学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重要性评价有9个项目。
结果显示,具备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项重要性评分最高,为4.82分,可见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是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人才应具备知识结构中最重要的知识; 具备系统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具备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项,均超过4.5,分别为4.79和4.72,在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中应着重以上知识的教育; 具备重点人群的保健与康复知识,掌握计划生育的医学知识及了解祖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特点和诊疗原则评分最低,分别为3.96和3.86,相比其他知识,重点人群的保健和康复,计划生育知识在基层没有那么得到重视,但相当接近比较重要值4分,在人才培养中不能忽视该知识的教育。
而对祖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特点和诊疗原则则未引起足够重视,可能是基层医疗机构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中医学知识要求较低所致。
其他各项均超过比较重要值4分,理应重视该部分知识的教育。
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人才应具备的技能基层需要的临床医学人才应具备的技能重要性评价有8个项目。
结果显示,具备全面、系统、正确、规范地进行采集病史、体格检查、书写病历的能力项重要性评分均值最高,为4.80分,是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人才应具备的最重要的技能; 具备良好人际交流与医患沟通能力,具有较好的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项为4.56,可见医患沟通能力受到基层重视,该部分内容应在人才培养中得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