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

合集下载

出师表原文全篇及注释

出师表原文全篇及注释

出师表原文全篇及注释《出师表》是中国历史上一篇著名的文言文政治公文。

出师表是东汉末年著名将领魏武帝曹操写给自己的儿子曹丕的书信,用以告诉儿子即将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征,向辽东的乌桓族发动战争,同时也是对曹操社会地位和权力合法性的正当性辩护。

以下是《出师表》的原文及注释: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臣以北军屯田为名,实为训练战士;以傍边修造为名,实为防备辽东。

先帝称臣为“儒将”,以臣将才不及奇才也。

奇才,不在射犬之技,有所短,无所长,安能与人争高下?当今之世,猛士并起,壮士披发,竞欲效锺、毓之功,不肯效阴、顾之行。

当此之际,虽欲从事先帝之业,殆已不能矣。

且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而一旦之间,披沥璀璨,沦于刍狗之辈,惜哉!异时悔之,何及哉?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言。

臣伏见阙下之泪,敢奉告于陛下。

臣以为天下大事系于缓急之间,因之当决于殿下。

愿陛下勿以臣之愚鲁、识浅,疑念付托,以致阙失先帝之聪明,臣之躯,异日之辱愧也。

昔先帝之所以遗臣以大事也,曰:“非尔族类,不能弘道于前,故留臣。

”此言非特承宠纳私之意,其自见于今日之政事者矣。

故曰:“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非人,以至于今。

虽然,道义之徒,死而后已,可传于后世矣。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还以家事择君,臣名虽微,望尘莫及,当有抗志,不效穷耳。

《出师表》原文及译文

《出师表》原文及译文

《出师表》原文及译文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译文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

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

出师表原文全篇注音版

出师表原文全篇注音版

出ch ū师sh ī表bi ǎo /前qi án 出ch ū师sh ī表bi ǎo【作者】诸葛亮 【朝代】三国先xi ān 帝d ì创chu àn ɡ业y è未w èi 半b àn 而ér 中zh ōn ɡ道d ào 崩b ēn ɡ殂c ú,今j īn 天ti ān 下xi à三s ān 分f ēn ,益y ì州zh ōu 疲p í弊b ì,此c ǐ诚ch én ɡ危w ēi 急j í存c ún 亡w án ɡ之zh ī秋qi ū也y ě。

然r án 侍sh ì卫w èi 之zh ī臣ch én 不b ú懈xi è于y ú内n èi ,忠zh ōn ɡ志zh ì之zh ī士sh ì忘w àn ɡ身sh ēn 于y ú外w ài 者zh ě,盖ɡài 追zhu ī先xi ān 帝d ì之zh ī殊sh ū遇y ù,欲y ù报b ào 之zh ī于y ú陛b ì下xi à也y ě。

诚ch én ɡ宜y í开k āi 张zh ān ɡ圣sh èn ɡ听t īn ɡ,以y ǐ光ɡu ān ɡ先xi ān 帝d ì遗y í德d é,恢hu ī弘h ón ɡ志zh ì士sh ì之zh ī气q ì,不b ù宜y í妄w àn ɡ自z ì菲f ěi 薄b ó,引y ǐn 喻y ù失sh ī义y ì,以y ǐ塞s ài 忠zh ōn ɡ谏ji àn 之zh ī路l ù也y ě。

出师表原文全篇及注释

出师表原文全篇及注释

出师表原文全篇及注释《出师表》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由东汉末年的诸葛亮所写,是一封给刘备的表文。

下面是《出师表》的原文全篇及注释。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 先帝:刘备的父亲刘弘,也称为刘备创业时的重要支持者。

2. 中道崩殂:刘备在建业称帝后逝世。

3. 三分:指刘备、曹操、孙权三方势力的对峙局面。

4. 益州:刘备在巴蜀地区的势力范围。

5. 忠志之士:指对国家忠心耿耿的志士。

6. 追先帝之殊遇:指回顾刘备在世时的殊遇和恩典。

7. 开张圣听:指开放圣听,接纳忠言。

8. 先帝遗德:指刘备的遗德和圣明治理的理念。

9. 恢弘志士之气:指振兴和激发有志之士的斗志。

10. 妄自菲薄:指自己过于谦虚、自贬身份。

11. 引喻失义:指用不合适的比喻来说明自己的身份和态度。

12. 忠谏之路:指给予君主忠告的机会和途径。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3. 宫中府中:指皇宫和地方政府。

14. 陟罚臧否:指升迁和处罚。

15. 异同:指宫中和府中对待奸犯和忠善者的态度是否一致。

16. 有司:指官方的司法机关。

17. 昭陛下平明之理:指明确展示君主的公正原则。

18. 偏私:指偏袒个人、亲信,而不公正。

19. 内外异法:指内外有不同的法律规定。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20. 侍中、侍郎:指宫中的高级官员。

21. 郭攸之、费祎、董允:刘备重用的三位重要谋士。

22. 志虑忠纯:指他们的志向和忠诚纯粹。

23. 拔以遗陛下:指刘备在世时将他们选拔起来,并传承给刘备的儿子刘禅。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出师表介绍:《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历史上有《前出师表》。

至于三国演义中的后出师表,并没有证实。

通常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指《前出师表》。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

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

(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有所不同。

如果有做奸邪事,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出师表》原文及译文赏析

《出师表》原文及译文赏析

《出师表》原文及译文赏析出师表——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选自】《诸葛亮集》译文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

蜀汉人力缺乏,物力短缺,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

出师表原文翻译及解析

出师表原文翻译及解析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翻译: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

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

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

诸葛亮《出师表》原文、注释及译文

诸葛亮《出师表》原文、注释及译文

诸葛亮《出师表》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出师表》三国蜀·诸葛亮先帝②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③,今天下三分④,益州⑤疲敝⑥,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⑦。

然侍卫之臣⑧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⑨,欲报之于陛下⑩也。

诚宜开张圣听(11),以光先帝遗德(12),恢宏(13)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14),引喻失义(15),以塞忠谏(16)之路也。

宫中(17)府中(18),俱为一体(19),陟罚臧否(20),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21)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22),以昭陛下平明之理(23),不宜偏私,使内外(24)异法也。

侍中、侍郎(25)郭攸之(26)、费祎(27)、董允(28)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29)以遗陛下(30)。

愚以为(31) 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32),然后(33)施行,必能裨补缺漏(34),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35),性行淑均(36),晓畅(37)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38)。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39)。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40)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41)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42)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43),此悉贞良死节(44)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45),躬耕于南阳(46),苟全(47)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48)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49),猥自枉屈(50),三顾(51)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52),遂许先帝以驱驰(53)。

后值倾覆(5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55)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56)也。

受命以来,夙夜(57)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58),故五月渡泸(59),深入不毛(60)。

今南方已定(61),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62),庶竭驽钝(63),攘除奸凶(64),兴复汉室,还于旧都(65)。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注释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注释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注释出师表原文及翻译注释出师表原文: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议,以失先瞻之明也。

臣亮自请先帝之所以制礼仪法度,正宗庙堂之政,非臣亮之力也。

今当远离,臣亮敢不言乎?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禹之际,不可不察也。

夫唱咏者,志在四方;忠发者,言不容隐。

合议者,知安危之所兴;行中者,义无返顾之怀。

今四方鼎沸,朝纲日衰。

此诚千秋之责,所向无障。

颟顸肆志,不逞于小人;自用则能,不求于外物。

宜先本省,达礼显能,进贤任能,忍辱负重,以长百姓之幸甚者,不宜议论。

臣亮之初志,不出偏隅之谈,于斗斛间之事。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观之,当今之任便足以担负重任;而议论微著,不使过于颞颡之间,故知微见著,罔闻其详也。

愿陛下如先帝临表问之,则愚密之事,闇然而止矣。

伏惟圣明臣诚之至也,故事无大小,进尽忠言。

先帝曰:「朕闻卧龙有神机妙算之名,实不欲见。

」侧听臣言,谓之无所用其伎。

臣亮生平唯恐人之不足,故多絜称其短,不敢颁述其长。

犹恐皇上之听之不察,故敢谈之。

愿陛下钧明臣言,深省之。

曹操用之,则家祭无忘告于虞庙;刘备用之,则冢中枯骨不敢忘之。

——《三国演义》【译文注释】出师表是三国时期刘备曾经写给汉献帝的信,表达了刘备的忠诚和为国家解难题的决心。

下面是出师表的翻译注释。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臣亮:指的是刘备自称,即刘备所用的字。

中道崩殂:指刘备的继任者和太子刘禅在建安二十四年去世,刘备在世已近半个朝代。

三分天下:指刘备、曹操和孙权三方势力均分天下。

益州疲弊:指刘备在益州巩固势力尚不稳定,疲弱不堪。

危急存亡之秋:形容国家危难、关系生死存亡的时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出师表原文

出师表原文

出师表原文前言《出师表》是中国历史上一份重要的表状奏折,出自东汉末年刘备的实际口授,由崔州平抄写的奏表。

这份奏表主要内容是刘备致曹操的表状文书,表达了刘备对曹操自己身份、地位、才能和善于统治天下的良好评价,同时请求曹操允许自己出任益州牧一职的诚心愿望。

出师表原文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以先帝之明,臣恐阙漏,而触忤于众;故作《表》以表明志,昭陛下之聪明;愿以新姿态,见纳于前。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臣亮自蒙拜为官至今,竭忠尽智,为曹操所重;犹有未卜先知之谮,今天下晏然,依旧安宁,宜其有司存心,不轻臣节约。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按马论兵,分地制权,有司典刑,臣亮犹竭力尽智,以奉先帝之未竟之志,瞻念侍中、郭槐等之忠诚,实为之劳苦也。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臣亮又因血食之资,过于应有之额,是以益州、朐州臣民,力田五成,公家之弘儇,一至于斯。

先帝每称臣为能,拔萃出类。

朝廷文武,足以为楷模;而竖傅之敺,靡之至也,臣亮自以为表里不一,陈情不择时,直道而事,当期而至,唯命是听,既毕以死奉关南,则比竖傅之任,何异朝夕之食?昔先帝不豫,臣之脔臂,东阡礼宗,不敢示忿。

朝夕奉璧,不敢缓拙。

先帝知臣谨,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王异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如果陛下棄臣以不见辜,则在下愿以死劳国。

愿陛下听臣之忧虑,照臣之逆顾。

《出师表》原文、解释及翻译

《出师表》原文、解释及翻译
举他做中部督。
【原文】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
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解词】优劣:指才能高的人,才能低的人。
形容词用作名词。所:该去的地方。 【翻译】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 量,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 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原文】(第五段)亲贤臣,远小人于南阳,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解词】布衣:古义,借代用法,指平民;今
义,布做的衣服。躬耕:亲自耕种。于:在。苟全:
苟且保全。于乱世:在乱世里。闻达:闻名显贵。 【翻译】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 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 官扬名。
【原文】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 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解词】诚:实在。以:连词,来,表目的。遗德: 遗留的美德。妄自菲薄:过于小看自己。以:连词,以 致,表结果。 【翻译】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 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 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 道路啊!
【原文】(第二段)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
罚臧否,不宜异同。
【解词】俱:都。为:是。一体:一个整体。
陟罚臧否:陟,提升;罚,处罚;臧,表扬、褒奖,
否:批评;即是奖惩功过、好坏之意。 【翻译】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 官员;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 而异。
【原文】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 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解词】若:如果。为:做。忠:尽忠国家的事。 善:好事。者:„„的人。以:连词,来,表目的。昭: 显示,表明。平明之理:公正清明的治理。异法:法异, 法令不同。也:语气词,停顿。 【翻译】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 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 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 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出师表》原文以及翻译

《出师表》原文以及翻译

《出师表》原文以及翻译《出师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篇著名的文学作品,由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所作。

这篇文章是诸葛亮为了安抚众将士、表达自己对时局的看法以及向后人表述自己的忠诚所写成的。

下面是《出师表》的原文及翻译。

《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勇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公议。

若张、李、赵、魏之徒,不顾军国大事,滋扰禁中,妄议妄行,皆当弃疾赐之,以明忠诚方正之志。

昔曹操称孤,周公吕尚拨乱世,此皆仲达之徒也。

今兵革未息,而内忧外患,迫胁万状,奉先沈浮,此诚难事,非同小可。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勇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公议。

若故情不忘,即膺此恩,追思起见,一以贯之。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务,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荀彧、仲达之类,本当西奔以依刘备,及至后来,先帝不容,彧、达等便来投降,其为人也,半是功劳。

杨济、高览、刘璋等,此皆庸才,无异流俗,惟以有险不识时耳。

愚亦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诸葛亮《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诸葛亮《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诸葛亮《出师表》原文及翻译《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写的一篇奏章,它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一篇极为重要的文献之一,成为了一种政治记载的典范。

这篇文献之所以如此重要,不仅因为它记录了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事件,更因为它展示了一位杰出政治家的爱国情怀、才华横溢、治国能力和先见之明。

本篇文章将介绍《出师表》的原文及翻译,并对其价值进行分析。

【《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议,以误国家大事。

今天下者,以夷狄之卒无以专国内之兵,而故敌之国内应,不可不察也。

若据寇准、王雒之辈,则虽有十倍之势,犹恐不敌,危之也。

今若不图大事,尽陈功臣之力,则倾覆自为笑柄者也。

内外之忧,困于应付之难,而蜀之储德,不一而足。

然后兵精将勇,未与相应,而强寇环堵,内外难困,众寡势殊,同欲战者,则以勇一分,以智十倍,故不战而举国皆惧;战而不胜,则流血而虚名;虚名而无实则不可复得也。

侍东平青州,北操巩留,此两处,兵家之要地也。

当便图之。

胜则据制于中原,割据寰宇;败则越白水,退治自可,何必致死乎!总结国之形势,应以请命。

今当以老成持重,处士之道,以塞忠谏之路。

【《出师表》翻译】我的国君在创业未几年就不幸去世,如今天下三分,益州也日益衰败。

这是正处在市井上的存亡之秋。

然而内守之臣仍然负责守卫国宅,外交之士一心为国奔走,皆是来源于对我国君的感恩之情,欲向陛下递交君父的保障,恢复爱国诚意,请圣上设置正式的听取机会,来表扬和传承国君逸志,展现高贵的士气,千万不可不谨慎实行,避免妄谈,愚弄国家重事。

如今天下惟夷狄侵略外围,而我们不能专门关注内领土防卫。

再加上被我们打败的国家内部有应战之势,这个结果更值得我们注意。

如果我们按照寇准,王雒等人进行安排,则就算我们能将兵力增加十倍,还是难以对抗,这是非常危险的。

《出师表》(通用12篇)

《出师表》(通用12篇)

《出师表》(通用12篇)《出师表》篇1教学建议一、主旨概述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率军北驻汉中,预备征伐曹魏。

因后主刘禅昏弱,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深怀内顾之忧,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后主以告诫和劝勉,盼望后主熟悉到必需亲贤远小,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同时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对后主的一片忠心及“北定中原”的决心。

二、结构内容本文分三部分,全都着眼于“出师”二字。

第一部分谈治国的大计,是为了消退出师的后顾之忧。

诸葛亮这次出师时,刘禅才20岁,又昏庸无能,不懂得治理政事,假如受坏人蛊惑,必将导致国内政局不稳,对前方产生重大影响。

正由于如此,诸葛亮在这个部分里不仅向刘禅反复阐明开张圣听、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的道理,而且荐举人才来管理“宫中之事”和“营中之事”。

消退了这个后顾之忧,诸葛亮才能专力伐魏。

其次部分是关于出师这一决策的说明。

这种说明不同于奏议,不是反复陈说出师的利弊得失,而是陈情式的,就是陈述的心愿。

为此,诸葛亮历叙身世,从“躬耕”说到“遂许先帝以驱驰”,又从刘备临崩寄大事说到自己的决心,其间五次提到“先帝”,极力表达自己“感谢”和“忧叹”的心情;最终集中到一点,将出师伐魏视为“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这样来说明出师的决策既能打动君主,又有利于说服持不同意见的人。

第三部分归结全篇主旨。

由此可见,本文结构具有重点突出、规律严密的特点。

三、谈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由于本文是秦章,是出师前向后主刘禅一地的恩主先帝刘备的儿子,现今的蜀国皇帝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双室的主见,因此,全文以谈论为主,在谈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

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议,值理交融,言词恳切,说服力强。

叙事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

所叙之事,如推举贤才,讲身世,谈经受,都是为谈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

出师表原文

出师表原文

出师表原文引言《出师表》是一篇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献,它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献之一。

本文将为您呈现《出师表》的原文,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

正文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之臣,逆匹夫之心,千里委曲,以謑殿下之怀;可谓温、恭、綮、密、远、渐、来、食、矣。

彼既倚伏不恭,又何足择也!股肱良才,陈思王后之雅望,都护府之任事,何缺之有?冯唐易简,体元则睢,以轻人盖世之材,用自显其明,行使维内,庶可仍故扬名,持盈保泰也。

此外方面之任,非斗于中,请以东方式从事。

故备五图之才,以备不虞;此则忠贞之至,不容不助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近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汉在位,数世而亡;后汉在位,皆数岁而亡。

诚可悲也!方今天下,皆知臣谏之忠,而莫之助者;微禄不达,则轻位斥退之;议论忠陛,苟合佞人之言,蹈谀之行;痛罢于时,当是无勇士也。

是故惟先帝,达、知、止、宽、毅、简能克终身。

是以饰智明之、权宜之时,敢以先帝之殊遇,责于任者也。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请与亲贵人商量之,无出于当年之计者。

若无舍臣诚言,则汬滥不能过今之日矣。

故简、退有行览,详、述有功效。

编、著有责备,敎、诲有益音。

刑、罚有条禁,赏、赐有优恤。

备、乘有奉行,时、度有衡宪。

接、待有恭持,依、赖有亲便。

加、议有尊道,善、敛有庄俭。

起、居有丰厚,兴、亡有节文。

京、冀有防卫,理、济有敦矜。

抚、养有百姓,兴、废有旺衰。

修、建有古迹,勋、戚有高襟。

纲纪有先行,治、安有功率。

驰誉有邦国,国、家有好生。

臣实遭时柄,鲜暇抚冤孤之思,维新抑之众多,是以至于斯日也。

行符与小人同得,言语更相磨难,几时而呼唤起起,高临于上,气随于下。

出师表全文完整版打印版

出师表全文完整版打印版

出师表全文完整版打印版题记:《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临行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了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出师表》传世有二,为《前出师表》,另有《后出师表》。

因建兴六年诸葛亮率军出散关前,给刘禅又上一表,即为《后出师表》。

原文:前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出师表》原文、译文及赏析

《出师表》原文、译文及赏析

《出师表》原文、译文及赏析《出师表》是两汉时期的诸葛亮所作,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出师表》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出师表 / 前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师表》复习知识要点一、解释句中加点的实词:1、中道崩殂..(死。

崩,古时指皇帝死亡。

殂,死亡)2、益州疲弊..(人力物力缺乏)3、不懈.于内(懈怠)4、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实在)(这里是“时”的意思)5、忠志..之士(忠诚有志)6、追.先帝之殊遇..(追念)(优待,厚遇)7、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这里是要后主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8、以光.先帝(发扬光大)9、恢弘..志士之气(动词,发扬扩大。

也作“恢宏”)10、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

指自轻自贱,自暴自弃)11、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引喻失,称引、譬喻。

义,适宜、恰当。

)12、以塞.忠谏之路(堵塞)13、陟罚臧否(陟,奖励。

臧,善。

否,坏、恶。

)14、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15、付.有司论其刑.赏(给予,交付)(罚)16、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显示。

)(平,公平。

明,明察。

)(治)17、不宜偏私.(偏爱)18、此皆良实..(善良诚实的人)19、志虑忠纯..先帝(以是,因此)..(忠诚无二)20、是以21、简拔..以遗.陛下(选拔)(给予)22、愚.以为(自称的谦辞。

我)23、悉以咨.之(咨询)24、裨补阙...漏(增益补阙)(通“缺”,过失)25、性行淑均..(淑,善)(均,平)26、晓畅..军事(明晓、通达)27、举.宠为督(推举)28、必能使行阵....(军队行阵)(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和睦,优劣得所29、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原因)(轻浮、衰败)30、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怨恨、遗憾)31、贞良死节(贞,坚贞。

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32、躬.耕于南阳(亲自)32、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保全)33、不求闻达..(显达,有名望)34、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出身卑鄙)35、猥.自枉屈..(辱,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屈尊就卑)36、由是感激..(感动奋发)37、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38、后值倾覆...(遇到)(兵败)39、尔.来(那时)40、寄.臣以大事(托付)41、夙.夜忧叹(早,早晨)42、以伤.先帝之明(损害)43、深入不毛.(谷物,这里是动词长庄稼)44、庶.竭驽钝..(希望)(比喻才能平庸。

驽,劣马,走不快的马。

钝,刀刃不锋利)45、攘除奸凶....(排除、铲除)(奸邪的势力)46、斟酌损益(损,除去。

益,兴办、增加)47、责攸之、袆、允等之慢(怠慢、疏忽)48、愿陛下亲之信之(亲近)(信任)49、以彰.其咎.(表明)(过失)50、咨诹.善道(询问)51、察纳雅言....(明察)(接受)(正言)52、临表涕零..(落泪)二、古今异义词:三、一词多义:益:有所广益.(好处)斟酌损益.(增加)遗:以光先帝遗.德(遗留)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效:恐托付不效(奏效)讨贼兴复之效(任务)不效则治臣之罪(实现)附虚词:以:⑴以光先帝遗德(来)⑵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⑶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来)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来)⑸愚以为宫中之事(认为)⑹悉以咨之(拿)⑺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⑻咨臣以当世之事(拿)⑼遂许先帝以驱驰(替、为)⑽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⑾以伤先帝之明(以致)⑿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⒀以先帝之灵(来)⒁以彰其咎(来)⒂以咨诹善道(来)于:⑴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⑵欲报之于陛下也(在)⑶试用于昔日(在)⑷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⑸躬耕于南阳(在)⑹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在)⑺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到)⑻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⑼还于旧都(到)之:⑴危急存亡之秋也(的)⑵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的)⑶欲报之于陛下也(代先帝的殊遇)⑷以塞忠谏之路也(的)⑸悉以咨之(代他们即郭攸之费袆允等)⑹先帝称之曰能(代他,将军向宠)⑺愿陛下亲之信之(代他们,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三、基本要点:1、《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

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

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2、文中回顾了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事。

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

3、文中的“臣”是指诸葛亮,“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4、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古代一种向帝王上书言事的文体,即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大多是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6、《出师表》中的成语: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优劣得所、引喻失义。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8、另外诸葛亮着重回顾了有关先帝的“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大事,9、思路剖析第一部分(1-5)分析形式,指明危机,提出建议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表达“受恩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四、理解性背诵:(1)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3)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4)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9)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10)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11)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2)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3)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4)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5)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6)《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7)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条件是: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19)“深追先帝遗昭”中“遗昭”指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五、相关链接:(一)相关诗句: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3.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文天祥《正气歌》)4.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陆游《武侯书堂》)5.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

(陆游《病起书怀》)(二)《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有:空城计、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摆八封阵、三气周瑜《出师表》: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出自本文的成语是:三顾茅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