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改革解读

合集下载

中国农村宅基地改革三思

中国农村宅基地改革三思

中国农村宅基地改革三思中国农村宅基地改革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宅基地的有序利用、公平分配和有效保护。

自2018年以来,中国大力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需要三思而后行,认真思考农村宅基地改革的意义、目标以及实施方法,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我们要思考农村宅基地改革的意义。

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基地,是他们的生活来源和保障。

宅基地改革旨在解决农村土地使用不合理的问题,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通过宅基地改革,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农业现代化,增强农村居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内生动力,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我们要思考农村宅基地改革的实施方法。

宅基地改革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依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受侵犯。

要坚持依法依约,保护宅基地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杜绝随意侵占和挪作他用。

要创新宅基地制度,建立健全的宅基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宅基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要加强宅基地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对宅基地改革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农民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

在农村宅基地改革过程中,还需要重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宅基地规划和管理不规范,存在着面积超标、越权建设等现象,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其次是宅基地流转和利用不畅,缺乏有效的流转途径和市场化机制,造成土地资源闲置和效益不高。

再次是宅基地制度保障不到位,农民宅基地使用权和承包经营权受到侵犯和侵蚀,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最后是宅基地改革政策不配套,缺乏配套的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导致宅基地改革效果不明显。

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和办法。

首先要加强宅基地规划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宅基地规划管理制度,强化宅基地规划审批和监管,严格控制宅基地面积和用途,保护好宅基地资源。

其次要促进宅基地流转和利用,制定完善的宅基地流转政策和法律法规,拓宽宅基地流转市场,引导农民主动参与宅基地流转,实现宅基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提高利用效率。

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分析及对策建议

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分析及对策建议

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分析及对策建议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农村劳动力不足,导致一部分宅基地被闲置、浪费是广大农村客观严峻的现实,这项改革是应对农村土地产权变化的积极举措。

宅基地作为数量占比大、社会影响大的不动产类型之一,必须要对其进行“三权分置”的改革,唤醒“沉睡”的宅基地,以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可自主掌控的财产权利,并进一步推动农村的发展,助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1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是重要的制度创新1.1“三权分置”改革背景早在2018年1月的全国国土资源会议上,原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就明确提出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

2018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进一步明确要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

2020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明确提出以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国家一系列安排部署,为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指明了方向[1-3]。

1.2“三权分置”改革的重大意义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宅基地制度大致经历了由“单一产权、自由流转”到“两权分离、限制流转”再到现如今“三权分置、限制流转”的演变。

具体地说,原先的“两权分离”是指宅基地所有权及使用权的分离,在这一背景下,宅基地的流转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但正如前文所述,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制度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推进“三权分置”改革势在必行[4-5]。

现阶段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其背后蕴含着深层含义,一方面,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使得宅基地不再局限于农民自用,而是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有偿、有限期的流转,不仅可以减少闲置、浪费的宅基地数量,提高宅基地的利用率,而且加强了城乡间的资源协调与配置,在促进城市资本和资源向农村转移的同时,推动农村的劳动力向城市流动。

农村宅基地宅基地政策解读助力农民致富之路

农村宅基地宅基地政策解读助力农民致富之路

农村宅基地宅基地政策解读助力农民致富之路农村宅基地政策解读助力农民致富之路作为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环,农村宅基地政策的实施对农民致富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农村宅基地政策进行解读,探讨其如何助力农民走上致富之路。

一、农村宅基地政策的背景与意义农村宅基地政策的出台,是为了保障农民基本住房需求、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的考虑。

通过给予农民宅基地的承包经营权,旨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并为农民创造更多致富机会。

二、农村宅基地政策的内涵与主要内容农村宅基地政策主要涉及宅基地的确权、流转、承包经营等方面。

首先,确定农村合法住宅所占地的承包期限,并给予宅基地使用权证书,确保农民的产权等合法权益。

其次,支持农民将宅基地流转出去,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此外,政策还鼓励农民将宅基地用于农业生产经营,以助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村宅基地政策对农民致富的影响与作用宅基地政策的实施对农民致富有着积极的影响与作用。

首先,宅基地政策为农民提供了合法的住房权益保障,使农民能够安心生活和劳动,提高生活质量,为农村社会稳定发展提供基础。

其次,宅基地流转政策的实施,使农民能够将闲置的宅基地资源运用起来,通过租金收益等方式增加收入来源。

再次,宅基地的承包经营政策,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升级,例如发展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经济水平。

总之,宅基地政策的实施为农民提供了一个走上致富之路的机遇。

四、农村宅基地政策的问题与建议在实施农村宅基地政策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例如,在宅基地流转方面存在信息不对称、价格不透明等问题,需要加强政策宣传和市场监管,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同时,如何合理利用宅基地资源,使其发挥最大效益,也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

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农村宅基地政策的解读和指导,强化政策的执行力度,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

五、结语农村宅基地政策的解读与实施对于农民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要点及趋势

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要点及趋势

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要点及趋势
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要点包括:
1. 宅基地建设权分置:将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与农民拥有的农田使用权分离,实现宅基地的产权确权和登记,农民可以将宅基地转让、出租或者抵押。

2. 宅基地经营权分置:允许农民将宅基地出租、转包或者流转给其他农民或者经济实体经营,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和农民增收。

3. 宅基地收益权分置:农民享有宅基地的收益权益,包括对宅基地使用权的价值增值和宅基地经营所获得的收益。

农民可以通过出租、转包、或者流转宅基地获得收益,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化:通过农村宅基地经营权的流转市场化,推动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

2. 农民土地财产化: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将农民的宅基地转为财产性权益,增加农民在土地流转和土地经营中的话语权和收益权。

3. 乡村振兴和农业转型升级: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通过土地资源的流转和利用增加农
民的收入,促进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4. 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优化农村土地关系,提高农民土地的权益保障和土地交易的规范化水平。

2024规定农村宅基地新政策

2024规定农村宅基地新政策

2024规定农村宅基地新政策2024规定最新农村宅基地新政策,农村宅基地是中国农村集体土地分配给农民用于住房建设的土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宅基地问题逐渐凸显,涉及到土地利用、产权纠纷和城市化等多个方面。

下面作者带来2024规定最新农村宅基地新政策,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带来参考。

2024规定最新农村宅基地新政策1、加强宅基地的管控宅基地是农村最为重要的资源,也是农村居民手中最重要的资产,但是近些年宅基地的使用存在非常多问题,特别是一户多宅、宅基地面积超标等现象非常严重,随着《土地管理法》出台,国家明确提出严格遵循“一户一宅”,严禁宅基地面积超标,加强对农村宅基地申请审批的管控等,来加强宅基地的管控。

2、闲置宅基地清理在宅基地确权登记过程中,国家就开始对违规一户多宅等问题进行清理整治,国家还将会继续深入开展闲置宅基地的清理整治,对闲置、房屋倒塌超过两年以上未恢复使用的宅基地进行清理整治,提高农村宅基地使用效率。

3、宅基地付费使用随着“三块地”改革工作的开展,国家一直在探索宅基地付费使用改革,如今这一项改革政策已经逐步扩大了改革试点范围,未来宅基地使用也将会迎来付费使用时代,所谓付费使用主要是针对拥有一户多宅以及宅基地面积超标的农村居民,将通过付费来保障农村宅基地公平性,减少一户多宅、超占多占宅基地等问题,提高农村宅基地使用效率。

4、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在《土地管理法》中,国家就明确提出了耕地非农化概念,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家提出了“耕地非粮化”。

耕地非农化主要是指,严禁利用耕地参与到非农业发展建设之中,而耕地非粮食针对的主要是粮食主产区,严禁在耕地种植非粮食经济作物,目前国家也正在加大对这两大问题的整治,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相关单位和个人也将会遭到国家的处罚。

5、严查乱占耕地建房在《土地管理法》中,国家明确规定非农建设必须要节约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不得占用耕地;禁止擅自占用耕地建房,而农村居民占用耕地建房必须要先办理农用地转为非农业建设审批手续,如果不满足以上条件,则属于违规违法占用耕地建房。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实践、问题与对策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实践、问题与对策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实践、问题与对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我国各地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实践、问题与对策三个方面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进行探讨。

一、实践1. 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明确了宅基地使用权的归属和边界,为宅基地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

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覆盖了80%以上的农户。

2. 宅基地有偿退出为了解决宅基地闲置问题,各地积极探索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

例如,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推出了“宅基地换房”政策,允许农户将闲置宅基地置换为城市保障房或养老公寓,实现了宅基地的合理利用和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增加。

3.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为了激活宅基地市场,各地积极探索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机制。

例如,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实施了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政策,允许农户将宅基地使用权作为抵押物向银行贷款,拓宽了农民的融资渠道。

4. 宅基地集中整治为了提高宅基地利用效率,各地积极探索宅基地集中整治模式。

例如,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实施了“空心村”整治工程,通过拆除闲置宅基地上的房屋,整理出连片土地进行集中开发,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二、问题1. 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不彻底虽然我国已推进了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地区宅基地使用权登记不彻底,导致宅基地权属不清,影响了宅基地制度的改革进程。

2. 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不完善当前,我国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尚不完善,退出补偿标准较低,难以满足农民的预期。

此外,宅基地退出后的用途转换机制不健全,导致退出宅基地的利用效率不高。

3.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市场不活跃虽然各地积极探索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但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市场仍不活跃。

一方面,流转渠道不畅,农民缺乏有效的流转途径;另一方面,流转政策限制较多,影响了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积极性。

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研究

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研究

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研究农村宅基地是我国农村居民的基本住房,对于保障农村居民的居住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农村宅基地的“三权不分离”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发展和农民居住条件的改善。

为改善农村宅基地问题,推动乡村振兴,我国逐渐开始实施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

本文将对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进行研究。

一、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背景和意义1.改革背景:农村宅基地“三权不分离”的问题来源于我国土地制度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的土地用途和农民的发展空间。

2.改革意义: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将土地所有权、农民居住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可以使农民真正拥有土地流转、抵押和承租的权利,实现农民土地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原则和路径1.基本原则: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权益、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和统筹农村发展。

2.改革路径:(1)界定宅基地功能:通过对农村宅基地功能的明确界定,提出宅基地的使用范围和限制条件,使之符合居住和农业生产的需要。

(2)确权登记:对于已建有宅基地的农户,进行宅基地的确权登记工作,明确农户的土地使用权。

(3)土地转让和流转:将农村宅基地的进一步利用纳入市场化流转,推动土地流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4)宅基地经营权的确立:鼓励农户自愿将宅基地流转给专业化经营主体,通过流转可以实现宅基地的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管理。

(5)政策保障:制定相关政策,为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流转和经营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

三、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体制机制创新1.土地所有权划分:对于宅基地的所有权问题,可以采取居住权归农户,土地使用权归集体,经营权可以流转的方式进行划分。

2.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健全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制定明确的流转机制和流转价格,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流转,并逐步形成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3.宅基地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宅基地的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加强宅基地的规划管理,减少乱占乱建现象。

宅基地制度改革(讲稿)

宅基地制度改革(讲稿)

宅基地制度改革(讲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第一部分:改革背景一、宅基地的重要性在新的发展阶段,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农村在国内大循环的能动性作用,关键是以盘活农村“三块地”为支点,撬动和动员社会投资并优化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由此挖掘和释放农村土地的制度红利,重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并着力拓展农民的增收空间。

农村改革的目的是活村富民。

中国农村最重要、最庞大的资本存量,就是“三块地”,即农地、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无疑,农村宅基地制度是我国最具特色也是备受关注的制度安排。

定义:农村村民用于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集体建设用地,包括住房、附属用房和庭院等用地。

(中农发〔2019〕11号文)用地主体:农村村民用途:用于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住房、附属用房、庭院等)用地性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二、农村宅基地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村宅基地“一户多宅”现象较为普遍基于“集体土地不占白不占、你占我也占”等思想根深蒂固,很多农户都自发占领多处宅基地;另一方面,由于基层管理的局限,使一些本应该收回的宅基地无法收回,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宅基地一户多宅的现象。

(二)农户建房面积大,严重超标囿于“房子大光宗耀祖”等陈旧观念及相互攀比心理影响,有些村民建房严重超过了县宅基地建设面积标准。

(三)村庄缺乏规划,房屋布局较散乱长期以来,农村住房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与管理,绝大部分村庄没有编制村庄规划,致使村民建房选址随意性很大,房屋布局散乱,朝向杂乱无章。

(四)闲置房屋多,村庄空心化严重农村人口大量外出就业及村民建新不拆旧,致使闲置破败的房屋或散布各处或集中连片,加剧村庄空心化程度。

(五)违规建房多宅基地审批意识不强,使违规建房现象严重。

(六)私下流转现象普遍由于宅基地管理制度滞后,加之村民普遍认为宅基地是祖业是私有财产,使得房屋和宅基地私下流转现象普遍。

三、农村宅基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宅基地所有权难以显化《土地管理法》第九条规定: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难点与破解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难点与破解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难点与破解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解决农民住房问题和实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

宅基地制度改革的目标是要确保农民的住房安全,增强农民的财产权利,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实践中,宅基地制度改革面临着诸多难点和问题。

本文将从难点出发,分析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破解之策。

(一)农民对宅基地认识不足、意识淡薄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基本生活用地,是农村居民的基本财产。

由于历史原因,农村宅基地的地位经常被忽视,农民对宅基地的认识程度不高,对宅基地的权利逐渐淡薄,这就给宅基地制度改革带来困难。

(二)宅基地规划、流转困难根据规划,宅基地应当经过规划设计、审批手续,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相关部门的规划能力、流程复杂、程序繁琐,造成宅基地规划、流转困难。

而且目前农村宅基地大面积散乱,规划管理滞后,严重影响了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农村环境的整治。

(三)法律法规不完善当前宅基地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有些地方的法律法规还未完善,制约了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推进。

(四)农村宅基地流转难题宅基地流转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

目前,虽然宅基地供地流转政策正在逐步完善,但是由于宅基地流转的风险大、程序复杂,使得农民放弃了很多流转宅基地的机会。

(五)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困难农村宅基地的三权分置是指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的分离管理。

目前,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政策落实不力,程序繁琐,行政成本高,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困难。

(一)加强宣传,提高农民对宅基地的认识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宅基地制度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宅基地的认识。

可以通过举办宅基地知识讲座、宣传宅基地政策等方式,让农民了解宅基地的重要性和权利,增强对宅基地的意识和认同感。

(二)完善宅基地规划流转政策政府应当加强宅基地规划和流转政策的研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为了简化流转手续、加速流转程序,政府应当建立宅基地规划、流转的统一管理平台,引进专业化机构进行规划设计,并加大对宅基地规划、流转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流转政策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地方探索与思考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地方探索与思考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地方探索与思考农村宅基地制度是指农村居民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在集体土地上,取得居住权用于自己的住房和生活的一种制度。

它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基石,对保障农民的住房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农民群众需求的变化,农村宅基地制度也亟需和完善。

一、扩大农民宅基地的自主权当前,农民在宅基地上的产权较弱,无法自由处置和流转。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完善宅基地产权制度,扩大农民宅基地的自主权。

可以鼓励农民将宅基地与农房分离,对宅基地实行出让或租赁的方式,增加土地流转的灵活性,为农民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同时,还可以建立健全宅基地权益保护机制,保障农民的宅基地权益,避免非法侵占和恶意抢夺。

二、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宅基地离不开土地流转。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一些问题,如流转规模小、流转权益不清晰、流转市场不发达等。

为了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可以建立集体土地流转市场,提供流转信息发布和交易撮合服务,引入第三方机构,加强监管和维权保障。

同时,还可通过政策倾斜、税费优惠等方式,激励和支持土地流转。

农村土地流转的顺利推进对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农村宅基地需要从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入手。

目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存在不实现市场化流转的问题,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低效利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实现土地流转的市场化定价和交易。

同时,还可推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度,将土地和农业资本有机结合,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能力和收益水平,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

四、加强农村宅基地规划管理农村宅基地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管理。

目前,一些地方存在宅基地乱占、违规建设等问题,导致农村宅基地的扩大利用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建立健全农村宅基地规划管理制度,并加强执法力度,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关键点在哪里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关键点在哪里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关键点在哪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是当前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关键点究竟在哪里呢?明晰宅基地的产权是改革的首要关键。

长期以来,农村宅基地的产权界定不够清晰,导致了诸多问题。

比如,在宅基地的归属、使用范围、权利义务等方面存在模糊地带,这既影响了农民对宅基地的合理使用,也给宅基地的流转、抵押等带来了障碍。

因此,通过明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清晰界定宅基地的所有权、资格权和使用权,让农民清楚知道自己在宅基地上拥有哪些权利,是改革的基础和前提。

规范宅基地的取得和分配机制至关重要。

过去,在宅基地的取得和分配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

比如,有些地方分配不公,有的家庭多占宅基地,而有的家庭却难以获得。

还有的地方违规审批,导致宅基地的无序扩张。

改革需要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取得和分配制度,严格按照“一户一宅”的原则进行分配,同时要考虑到农村人口的变化、村庄规划等因素,确保宅基地的分配能够满足农民的合理需求。

加强宅基地的流转管理是改革的重要环节。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对宅基地的流转需求日益增加。

但目前宅基地的流转还存在诸多限制和不规范的地方。

一方面,要完善流转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流转的条件、程序和范围,保障流转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流转的市场机制,搭建流转平台,让宅基地能够在市场中合理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保障农民的权益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核心。

宅基地是农民的重要财产,改革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受益权。

在制定改革政策和措施时,要广泛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让农民能够真正参与到改革中来。

同时,要防止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侵犯农民权益的行为,比如强行收回农民的宅基地、压低补偿标准等。

推动宅基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是改革的必然要求。

农村存在着一些闲置、废弃的宅基地,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与发展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与发展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与发展一、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背景近几十年来,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宅基地制度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发展,以适应新的农村发展需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展开讨论。

二、宅基地的定义和历史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个人所有、享有占有、使用、收益等权益的土地。

这一制度在我国农村历史中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在当代农村发展中才开始受到重视。

三、宅基地制度改革的目标宅基地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农村居民的土地权益保障、农村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顺利推进。

四、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为了推动宅基地制度改革,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

其中包括宅基地所有权划归农村居民个人、宅基地流转和交易的便利化、宅基地使用权质押融资等。

五、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意义通过宅基地制度改革,解决了农村土地承包期满后的再分配问题,保障了农村居民的土地权益,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

六、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挑战和问题宅基地制度改革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宅基地流转市场混乱、宅基地的合理规划和划定等。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七、宅基地制度的发展方向未来,宅基地制度应该更加注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倡导农民合作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村集体土地经营和个体经济的有机结合。

八、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国际比较我国的宅基地制度改革经验对其他国家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然而,每个国家的农村情况不同,改革路径也会有所不同。

九、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推进路径在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过程中,政府需要担负起引导和协调的作用,并且需要更多地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

十、总结通过宅基地制度改革,我国农村居民的土地权益得到了保障,农村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然而,宅基地制度改革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和解决。

同时,宅基地制度改革的经验也对其他国家的农村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难点与破解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难点与破解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难点与破解农村宅基地制度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村居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农村发展和改革的推进,宅基地制度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和矛盾,亟需进行改革和完善。

本文将从供地、权益保障和管理机制三个方面,分析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难点,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供地问题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难点之一。

传统的宅基地供给方式主要是由村委会或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分配,供地规模和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

土地流转制度限制了宅基地的有效利用和流动性,导致很多宅基地闲置或者被不法分子非法占用。

如何扩大宅基地供给,满足农民对宅基地的需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大宅基地扩容力度,通过土地整理、农村村庄规划和建设等措施,增加宅基地供应。

建立健全宅基地流转市场,推动宅基地有偿流转,提高宅基地的利用效益。

加强宅基地登记和管理工作,完善宅基地信息化系统,及时了解宅基地的使用状况,防止宅基地被闲置或非法占用。

权益保障问题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另一个难点。

由于宅基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是分离的,容易引发权益纠纷。

一方面,在部分地区,宅基地的使用权被滥用,存在着违法违规建设、非法转让等现象,严重损害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宅基地的所有权问题也需要解决,农村居民对宅基地的所有权缺乏保障,存在着风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加强对宅基地使用权的监管,建立健全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制度,明确宅基地的使用要求和限制。

加强宅基地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违法违规行为。

加强对宅基地的所有权保护,完善宅基地登记和交易机制,确保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加强宅基地的法律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对宅基地法律法规的意识和知识水平,预防和减少宅基地权益纠纷的发生。

管理机制问题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第三个难点。

目前,农村宅基地的管理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地方政府和村委会在管理中存在权责不清、权限交叉等问题。

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政策解读

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政策解读

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政策解读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政策是指中国政府为解决农村居民住房问题而出台的政策措施。

根据该政策,每户农村居民家庭都有权拥有一处宅基地和一栋住房。

这一政策的出台对于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户一宅政策的实施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影响:该政策有效解决了农村居民的住房问题。

过去,农村居民多居住在破旧、简陋的房屋中,住房安全和居住条件较差。

通过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政策的实施,农村居民可拥有一处宅基地和一栋住房,住房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居住条件也得到了改善。

该政策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政策的实施,可以鼓励农村居民进行宅基地流转,通过农业种植、养殖等经营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住房改善也可以刺激农村消费,促进农村内需的增长,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该政策有助于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通过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政策,农村居民可以拥有一处属于自己的住房,不再需要担心居住安全问题。

这对于增强农村居民的生活安全感、提高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该政策还可以促进农村居民的社会交往,增强社区凝聚力,提升农村社会的稳定性。

该政策有助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过去,农村居民多存在户籍难题,没有固定住所,很难享受公共服务和基本保障。

通过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政策的实施,农村居民可以拥有稳定的住所,解决了他们的户籍问题,有利于城乡居民之间的公平公正,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

在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宅基地资源有限,分配不均可能导致争议和矛盾。

其次,农村宅基地政策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如何确保政策的长期可持续性也是一个难题。

此外,对于某些农村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综上所述,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政策的实施对于改善农村居民的住房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对于广大农民朋友来说,那可是安身立命之所,是家的根基。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宅基地制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改革势在必行。

过去,农村宅基地的分配和使用相对比较随意。

在一些地方,由于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管理,宅基地的布局杂乱无章,有的村民随意占地建房,导致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而且,由于农村人口的流动和变化,一些宅基地闲置下来,无人居住和管理,这也造成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

通过合理规划和整合,让每一块宅基地都能得到充分利用,避免浪费。

比如,可以根据村庄的发展规划,对宅基地进行集中连片的建设,这样既能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又能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

在改革过程中,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是至关重要的。

宅基地是农民的重要财产,改革不能损害农民的利益。

要确保农民在宅基地的分配、使用、流转等方面享有公平合理的权利。

对于那些因历史原因存在的宅基地纠纷和问题,要通过合法、公正的途径予以解决,让农民能够安心、放心。

另外,农村宅基地的流转也是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过去,宅基地的流转受到很多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改革,适当放宽宅基地的流转条件,可以让那些闲置的宅基地得到有效的利用,为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

比如,一些农民进城务工后,宅基地闲置,如果能够流转给有需要的人或企业,既能增加农民的收入,又能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

为了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还需要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

明确宅基地的产权归属、使用范围、流转程序等,让改革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同时,要加强对宅基地使用的监管,防止出现违规占地、违规建房等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各地也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改革模式和方法。

有的地方通过建立宅基地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宅基地的数字化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精准度;有的地方通过开展宅基地有偿退出试点,鼓励农民自愿退出闲置宅基地,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宅基地制度改革

宅基地制度改革

宅基地制度改革宅基地制度改革是针对我国农村地区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

宅基地制度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基础,在发展农村经济、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宅基地流转难、土地规划管理不合理等问题,宅基地的利用效率和农民的产权保障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进行了一系列宅基地制度改革举措。

首先,改革强化了宅基地的使用权。

通过建立健全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制度,明确宅基地使用权属于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个体,并加强对农民宅基地使用权的保护。

这样一来,农民对宅基地的使用权得到了明确的法律保障,不仅提高了农民的产权意识,也为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改革推动了宅基地的流转。

通过放宽宅基地流转的条件和限制,促使宅基地的利用得到有效提高。

鼓励农民合理使用、自愿流转宅基地,将闲置宅基地流转给有需要的人,提高土地利用率。

同时,通过建立宅基地流转市场,引入市场机制,提高流转的效率和公平性,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利用。

再次,改革加强了宅基地的规划管理。

建立健全宅基地规划管理制度,明确宅基地规划管理的责任主体和管理权限,加强对宅基地规划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宅基地的规划能够充分体现农民需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同时,规范宅基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农村土地执法力度,保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

最后,改革注重了农民利益的保护。

在宅基地流转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农民权益的保护,确保农民在流转过程中能够合理分享流转收益。

同时,要注重宅基地流转过程中的公平性,避免出现土地集中和农民利益受损的问题。

通过建立健全流转合同、权属证书等制度,明确农民的合法权益,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总之,宅基地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通过强化宅基地的使用权、推动宅基地的流转、加强宅基地的规划管理和保护农民权益,可以提高宅基地的利用效率和农民的权益保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农村宅基地新政策怎么解读

农村宅基地新政策怎么解读

农村宅基地新政策怎么解读征地政策和宅基地政策改⾰,直接关系着8亿农民的切⾝利益,决定了农民拿到⼿⾥的钱有多少,也直接关系着投资农业的⼈付出的成本有多少。

接下来店铺⼩编为您整理的最新农村宅基地新政策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农村宅基地新政策怎么解读⼀、完善⼟地征收制度,缩⼩⼟地征收范围,探索制定征收⽬录,严格界定公共利益⽤地范围,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

政策解读: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对⼟地实⾏征收或者征⽤并给予补偿。

可是现实中,某些地⽅政府以公共利益为名征⽤农民集体⼟地,却将⼟地⽤于房地产开发、企业项⽬建设等。

⽽在对农民补偿⽅⾯,国家规定⼟地补偿费和⼟地安置补助费加起来,不超过⼟地前三年平均产值的30倍。

如果按照农业种粮的⽤途进⾏补偿,按⼀亩平均⽑收⼊1000元来算,每亩30倍才3万元,可被征收后建成楼房,⼀平⽶就要卖5000元!⼆、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地⼊市制度,赋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地出让、租赁、⼊股权能,明确⼊市范围途径。

政策解读:近些年,⼀些地⽅政府的财政收⼊很⼤⼀部分靠“卖地”,可是⼟地资源终归是有限的。

有⼀些城市在扩张过程中需要并⼊⼀些周边的农村,这就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地⼊市的需求之⼀。

把类似于村办企业、⼯⼚等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地建⽴⼊市制度,并与国有⼟地“同权同价”,农民可以利⽤出让、租赁、⼊股等多种⽅式,实现集体经营性建设⽤地的保值和增值!三、改⾰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探索进城落户农民⾃愿有偿退出或转让宅基地,改⾰宅基地审批制度。

政策解读:试点宅基地改⾰,基本原则是⼀户⼀宅,未来针对历史原因形成的⼀户多宅或宅基地闲置,国家可能采取的措施会“很简单很暴⼒”——征税!超过标准、⾯积过⼤的宅基地也要征税!对⼈均耕地少,⼆、三产业⽐较发达的地区,原则上或不再进⾏单宗分散的宅基地分配,⽽是通过集中建设农村公寓、农民住宅⼩区落实⼀户⼀宅。

⽽对于那些在城镇落户的农民,他们村⾥的宅基地可以在“⾃愿”的前提下,有偿退出,由村集体出资购买。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难点与破解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难点与破解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难点与破解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农村宅基地是农民的生产生活基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

而宅基地制度改革是为了解决农村人居环境问题、推进农村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和实现农村振兴,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难点。

本文将探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难点,并提出一些破解难点的建议。

一、土地使用权确认难题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第一个难点就是土地使用权的确认问题。

在农村,土地使用权一直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很多家庭并没有明确的土地使用权证明,因此在宅基地制度改革中,如何有效地确认农民的土地使用权成了一个难题。

对于这一难题的破解,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宅基地使用权确认机制来解决。

这包括完善土地登记和认证制度,加强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确保每位农民都能够获得合法的宅基地使用权证明。

还可以加大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工作力度,对于确权困难的地区,可以采取“先确权、后改革”的方式,将土地使用权的确认作为改革的先导,推动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宅基地流转难题另一个改革难点是宅基地的流转问题。

在现行制度下,宅基地流转受到了很多限制,使得一些农民无法有效地利用自己的土地资源。

与传统的村庄经济相比,农民在城市、工厂等地方就业的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宅基地无法自由流转,这些农民就无法将宅基地流转给有需要的人,造成了土地的资源浪费和农民的权益受损。

为了解决宅基地流转难题,可以通过放开宅基地流转限制来实现。

具体来说就是在宅基地管理制度下,允许农民将自己的宅基地租赁、出租、出让给他人使用,并对流转过程进行规范和监管。

建立健全宅基地流转市场,提供流转信息服务,为农民提供更多流转渠道和便利,鼓励农民将不需要的宅基地流转给需要的人,实现土地的有效利用。

三、宅基地改革政策落实难题除了上述两个具体问题外,在宅基地制度改革中政策的落实也是一个难点。

宅基地改革政策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政策执行不到位,导致改革工作进展缓慢,效果不佳。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关键点在哪里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关键点在哪里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关键点在哪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是当前农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城乡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这项改革的关键点究竟在哪里呢?首先,明晰宅基地的产权是关键的一步。

过去,由于历史原因和管理上的不完善,农村宅基地的产权归属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情况。

这导致了在宅基地的流转、使用和继承等方面出现了不少问题。

因此,通过深入的调查和确权工作,明确宅基地的所有权、资格权和使用权,让农民清楚地知道自己对宅基地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是改革的基础。

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规范宅基地的取得和分配机制至关重要。

过去,宅基地的取得和分配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不公平性。

一些地方存在“多占”“乱占”的现象,而有些真正有需求的农民却得不到应有的宅基地。

所以,改革需要建立一套公平、公正、公开的取得和分配制度。

可以根据家庭人口、居住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宅基地的分配标准,并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审批和分配,确保每一块宅基地都能用到实处,满足农民的合理居住需求。

宅基地的流转机制改革也是重点之一。

在过去,宅基地的流转受到诸多限制,导致宅基地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如今,在保障农民权益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适度放宽宅基地的流转范围和条件,可以让宅基地这一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例如,允许宅基地在一定范围内跨村、跨镇流转,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流入农村,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

同时,加强宅基地的规划和管理不容忽视。

过去,农村宅基地的布局较为分散,缺乏统一规划,不仅影响了农村的整体面貌,也不利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改革中,要结合农村的发展规划和实际需求,对宅基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

加强对宅基地建设的管理,规范房屋的建设标准和样式,避免乱搭乱建,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

保障农民的权益是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核心。

无论制度如何改革,都要确保农民的居住权利不受损害,让农民在改革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是指在农村地区进行的对宅基地制度进行改革的一项试点工作。

宅基地制度是指在城市扩张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农村居民集体土地中的住宅用地,宅基地改革试点的目的就是解决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权、抵押权等问题,推进农村宅基地规模化、规范化管理,提高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效益和流转活跃度。

首先,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可以从土地利用效益上提升农村农民群体的收入水平,增加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目前,许多农村宅基地难以流转,导致很多农民只能靠种地或务工来维持生计,收入较低且不稳定。

而通过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可以使农民将宅基地通过租赁、承包或抵押等方式流转出去,实现宅基地的最大效益,提高农民的收入。

其次,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能够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建立起宅基地流转市场体系,推动土地的顺利流转。

当前,农民流转宅基地面临着流程繁琐、费用高昂、权益保障不完善等问题,阻碍了土地的有效流转。

通过试点改革,可以建立起健全的宅基地流转市场机制,明确流转的时间、区域、规模等要求,推动土地的有效流转,增加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再次,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可以增强农村农民的土地权益保护意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当前,农民的土地权益保护意识薄弱,容易被强势方侵占或侵犯,导致农民权益受损。

通过改革试点,可以加强对农民宅基地的权益保护,建立健全的宅基地权益保护机制,提高农民的土地权益保护意识和能力,并加强对宅基地流转过程中的权益保护,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总之,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影响。

通过改革试点,可以改变农村宅基地利用不充分、流转不活跃、权益保护不到位的现状,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设美丽宜居的农村环境。

因此,在进行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过程中,需要加强政府的组织协调和政策支持,加大农民的宣传培训力度,推动试点工作顺利开展,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有益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存智:宅基地改革方向是扩大权能而非自由买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

”11日,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胡存智明确表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是进一步扩大权能,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而不是指宅基地可以自由买卖。

宅基地改革的目标是逐步扩大权能
谈及农地改革的基本逻辑和底线,胡存智表示,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包括农村宅基地在内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必须坚持集体所有制、用途管制、城乡统筹、维护农民土地权益4个重要原则。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和方向是什么?他介绍说,改革的根本目标是要健全和维护我国基本的土地制度,平等保护两种所有权,建立起适合我国市场经济要求的各种土地要素有序流动、平等交换、合理利用的土地市场。

改革的出发点是要维护好农民集体的土地权益,使农民的宅基地权利得到切实保护,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胡存智认为,解决农村宅基地的问题,首要的是切实保障宅基地的用益物权,针对现在农村宅基地在使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同时要探索宅基地上农民住房的财产性收益的路子,因此,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地推动农民住房抵押担保转让,我们要根据这个要求做好有关工作。

什么是“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他进一步解释说,用益物权在《物权法》里有特定含义,主要是指对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

目前在农民宅基地的权利中,占有和使用的权利已经得到了充分体现,但收益权未能充分显现。

所以,下一步对宅基地制度的改革,就是要在保障宅基地用益物权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权能,使农民能够获得更多财产性收益。

宅基地使用存在的四大问题及解决路径
谈及当前农村宅基地使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时,胡存智没有回避,指出了四大“病灶”:一是宅基地取得和分配上存在问题,规划和计划落实不够,导致农村宅基地布局散乱,宅基地分配有时得不到保障。

二是在宅基地管理上对节约集约用地促进不够,导致粗放利用,存在一户多宅、超标占地的情况。

三是在宅基地用益物权上保障不足和权能不足并存。

一方面,宅基地被实际赋予的权能还不够,目前只有使用的权利,因此也出现了超越权能的问题,比如乱出租、违章搭盖等。

另一方面,在一些征地过程中也存在
对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保障不足等。

四是在宅基地退出方面存在问题,退出机制还不够健全,因此形成大量空心村、闲置地,导致用地不合理。

对于如何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他明确指出,当前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完善宅基地的取得和分配制度,使其更加合理、规范;二是要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促进宅基地的节约集约使用,同时保障宅基地用益物权;三是要建立健全宅基地退出制度,使宅基地的利用更加合理。

城里人购买农村宅基地不受法律保护
宅基地转让是否意味着城里人可以去农村买宅基地?对此,胡存智特别强调,这是对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性误解。

按照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农村宅基地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所分配用于建房的土地。

宅基地的取得是和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密切关联的,也就是说,只有本集体经济组织的人才能使用这块宅基地。

所以,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无论是购买还是以其他方式使用占有农村宅基地,都是违反法律的,不受法律保护。

在解读《决定》提出“选择若干地区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宅基地抵押担保转让”时,他指出,这件事必须要慎重,通过试点来稳妥推进十分有必要,具体来说要考虑好四方面问题:第一,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探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路子,不是为了解决建设用地指标,也不是为了满足城市建设用地的需要。

第二,农民住房的抵押担保转让中,转让会明显涉及相关的土地问题,其中涉及经济问题和相关问题要慎重处理好。

第三,宅基地抵押担保是非常值得探索的,但是一旦抵押权实现的时候,就涉及转让问题,结合中国农村住房一户一宅的基本国情,由于宅基地上使用房屋是农民唯一住房,房屋转让后,农民是否有切实的住房保障,这方面主要涉及社会问题,因此要慎重。

另外,抵押担保转让过程中,还会遇到房地一体化问题,房屋转出去了,转给谁了,谁来接受,在法律上宅基地使用有明确的规定,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才能使用宅基地,所以我们还要处理好相应的法律关系。

因此通过试点慎重稳妥来推进这个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民住房的抵押担保转让处理好。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为宅基地管理奠定基础
胡存智介绍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国土资源部已在三年前开展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到2012年年底农村集体土地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目前,农村集体土地的确权登记率达到了97%。

与此同时,今年开始我国全面开展包括农村宅基地在内的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各省普遍开展。

“具体来说,就是要对农村宅基地进行确权登记,具体落实到每一宗地、每一块宅基地上,通过确权登记颁证把农村建设用地和宅基地进行完整的产权确认,为宅基地管理
和宅基地用益物权保障奠定好基础。

”他表示。

考虑采用“先用后核销”的办法实现宅基地“应保尽保”
针对目前我国涉及宅基地的违法用地案件较多的现状,胡存智解释说,以2010年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为例,广西、贵州、甘肃等地农民建房违法用地,宗数比例高达50%~80%,但面积只占全部违法用地面积的15%~20%,这说明宅基地违法数量大面广,但面积总量并不多。

他分析说,虽然造成违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也要求我们从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上下手做好工作。

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加强管理,另一方面也要改进和完善现在的制度,在用地指标和规划上给予倾斜,使得宅基地的取得和分配有更多保障,从源头减少违法多发的趋势。

据了解,目前国土资源部已经明确规定各地要拿出不少于5%的用地指标用于农村宅基地使用和建设。

胡存智透露,国土资源部近期正在研究准备出台农村宅基地有关政策措施,考虑采用“先用后核销”的办法,以保证宅基地做到“应保尽保”。

即在宅基地管理制度健全、“两图一表”管理措施到位、完成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的地方,根据当地实际需求,按照申请条件和用地标准批放宅基地,在用地计划指标上先“记账”,到年底进行汇总,上报核销已使用的指标,确保宅基地使用得到切实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