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地图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一讲义轮总复习课件地图

高三地理一讲义轮总复习课件地图

高三地理一讲义轮总复习课件地图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三册第二章《地图》节。

本节主要内容有:地图的种类、地图的阅读、地图的绘制、地图的运用。

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种类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地图的绘制过程,提高学生绘制地图的技能。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地图的基本种类、地图的阅读和运用。

难点:地图的绘制过程。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地图样品、绘图工具。

学生准备:笔记本、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地图的种类: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种类的地图,如地形图、气候图、交通图等,引导学生了解各类地图的特点。

2. 地图的阅读:教师讲解地图的阅读方法,如比例尺、图例、坐标轴等,并通过实际地图样品进行讲解。

3. 地图的绘制:教师讲解地图的绘制过程,包括数据收集、绘图软件选择、地图编绘等。

三、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一道地图阅读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题:根据地形图判断某地的海拔高度。

四、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目:根据气候图判断某地的气候类型。

五、地图绘制实践(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地图绘制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实践题目:绘制一幅简单的学校周边交通图。

六、板书设计(5分钟)教师展示本节课的重点板书设计,包括地图的种类、阅读方法和绘制过程。

七、作业设计(5分钟)1. 作业题目:绘制一幅家乡的自然地图,并简要介绍地图中的主要地理特征。

2. 答案:略。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次教学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三册第二章《地图》节。

本节主要内容有:地图的种类、地图的阅读、地图的绘制、地图的运用。

在这些内容中,地图的阅读和运用是重点,而地图的绘制则是难点。

1. 比例尺:比例尺是表示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的符号。

通过比例尺,我们可以将地图上的距离转换为实际距离,从而更好地理解地图上的信息。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自然地理1-地球仪与地图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自然地理1-地球仪与地图

2. 比例尺 (3)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详略 ①比例尺越大,其分数表示的分母越小,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②比例尺越小,其分数表示的分母越大,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
图幅大小相同时 VS 实地范围相同时
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反之,表示范围越大。 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反之,图幅面积越小。
2. 经线与经度
经度: 经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 为本初子午线(0°经线)。 某地经线所在平面,与本初子午线所 在平面的夹角的度数,即为该地经度。 如图中∠ AOB= ∠ CED,为 B、D 两 地的经度。
……
……
2. 经线与经度
经度:
①起点: 0°经线。 ②东西经划分: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用“E”表示;0°经线以西称为西经,用 “W”表示。东、西经的范围各为 180°。
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
图示
5.应用 (1)选址应用
应用的类型
区位要求
图示
露营地
远离河谷、河边(C 处、D 处),以 免遭遇洪水;应避开陡崖、陡坡(A 处),以防崩塌、落石;应选在地势
较高、较平缓的地方
5.应用 疗养院应建在坡度较缓、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 交通线尽量选择在地势平、坡度缓的地方,尽量沿等高线修筑,以降低工程难度 和成本,保证安全。 引水线路避免越过山脊,尽量由高处向低处修建,使水自流。 输油(气)管线应尽可能短,且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降低工程难度与成 本,确保工程安全性。
2. 判读 (3)具体地形的判读 陡崖:几条不同的等高线相交在一起的地方。 山脊:等高线弯曲,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分水线。 山谷:等高线弯曲,向海拔高处凸出,为集水线。
2. 判读 (4)基本地形的判读 平原:海拔 200 米以下,等高线稀疏。 丘陵:海拔 500 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 200 米。 山地:海拔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 100 米,等高线密集。 盆地:海拔中间低、 四周高;等高线中间稀疏,四周密集。 高原:海拔高, 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在内部明显稀疏。

地理高三一轮复习《高考总复习》江苏讲义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第1讲必备基础知识地图

地理高三一轮复习《高考总复习》江苏讲义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第1讲必备基础知识地图

第1讲必备基础知识——地图知考纲明考情理线索1.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与注记2.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以地图为载体,考查等高(深)线和地形剖面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考查频度较高。

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题,综合题在背景中呈现不直接设问,隐形考查,难度系数在0.5左右一、地图三要素二、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海拔和相对高度(1)等高(深)线:在地图上海拔(深度)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2)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如图,C、F两点的海拔分别为800米、600米。

(3)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如图,C、F两点的相对高度为200米。

2.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特征含义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同图等距一般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的相对高度是一个定值(等高距)闭合曲线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一般不相交,重叠为陡崖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疏缓密陡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两条等高线之间间距越大,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反之坡度越陡凸低为高等高线向低值弯曲的中心部位,比两侧海拔高,地形为山脊凸高为低等高线向高值弯曲的中心部位,比两侧海拔低,地形为山谷高于高值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海拔不在两条等高线的数值之间,如①海拔高于200米,而②海拔低于100米低于低值三、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是沿地表某一方向的直线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可以直观显示该线上的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它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

考点一等高线地形图上常考的三大应用1.判断气候特征及差异判断气候特征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坡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判断判断气候差异气温差异求出高度差,再用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 m)计算温度差,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降水差异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光照差异阳坡多于阴坡,同一种植被在阳坡的分布上界高于阴坡2.判断河流水系、水文特征3.区位选择(1)利用地形图选点点的类型区位要求图示水库坝址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因该处筑坝工程量小且落差大;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港口港口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水域深阔的避风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气象站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方疗养院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等高线稀疏)、向阳坡、背山面水(河、湖、海)、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且有交通线通过,交通便利宿营地宿营地应避开河谷、河岸,以预防暴雨造成的山洪暴发;避开陡崖、陡坡,以防崩塌、落石造成伤害;应选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宿营航空港航空港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还要地质条件好;注意盛行风向并保持与城市有适当的距离等特别提醒地质灾害判断:①在等高线密集的地段容易出现滑坡灾害。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区域地理地图(1)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区域地理地图(1)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区域地理地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地理学科的区域地理地图部分。

教材使用《高中地理》课本,具体章节为第三章“地图与地理信息”,内容涉及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的阅读与分析、地理信息的获取与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地图的构成、比例尺、方向、图例等。

2. 学会阅读和分析各类地图,提取地理信息,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3. 能够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地理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图的阅读与分析,地理信息的获取与应用。

教学重点:地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地图的构成、比例尺、方向、图例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挂图、地球仪。

2. 学具:学生地图、尺子、圆规、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中的地理信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区域地理地图。

2. 知识回顾:回顾地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地图的构成、比例尺、方向、图例等。

3. 实践情景引入:给出一个实际案例,如某城市的交通线路规划,让学生通过地图分析,找出最佳路线。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阅读和分析地图,提取地理信息,并结合例题进行示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地图阅读和分析的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阅读地图,描述我国某城市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系分布等。

(2)分析地图,说明某地区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2. 答案:(1)略。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地图的基本知识和阅读分析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身边的地理环境,运用地图解决问题,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区域地理地图的知识,提高地理素养,为高考地理复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地图阅读与分析2. 教学目标的提取地理信息与解决问题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地图基本知识掌握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5. 作业设计的生活实际应用一、地图阅读与分析1. 地图的构成:地图由、图例、比例尺、方向、图形等要素组成。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地图公开课课件.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地图公开课课件.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地图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教材,主要针对地图知识进行讲解。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地图的识别与应用”,详细内容涉及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的类型、地图的读取与使用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了解不同类型的地图及其应用。

2. 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地图读取与分析能力,提高地理空间思维。

3.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地理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图的读取与分析方法,地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类型的识别,地图的使用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地球仪、挂图等。

学具:笔记本、文具、地图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地图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图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地图的基本要素:介绍地图的、图例、比例尺、方向等。

(2)地图的类型:讲解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遥感地图等。

(3)地图的读取与分析:以实例讲解地图的读取方法,分析地图信息。

3. 实践操作:(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地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地图分析:提供一组地图,让学生分析地图中的地理信息。

4. 例题讲解:结合高考题型,讲解地图知识在考试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布置地图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地图的识别与应用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的类型地图的读取与分析2. 地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图的基本要素及其作用。

提供一张中国地形图,让学生分析我国地形的分布特点。

提供一张城市交通图,让学生分析城市交通布局。

2. 答案:(1)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图例、比例尺、方向等,它们分别表示地图的名称、地图内容的分类、地图上的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比值、地图的朝向等。

(2)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对地图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

高中地理 高三一轮复习第二讲——地图(共70张ppt)

高中地理 高三一轮复习第二讲——地图(共70张ppt)

2020/6/4
广南县第一中学:郑艳10
模块一从宇宙看地球
21、读“局部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一 空2分)
(1)写出甲地以地轴为对称 轴的地理坐标___(6_0_°__S_,_1_0_°__E_)
(2)甲、乙、丙、丁四地位 于东半球及高纬度地区的是
__丁_____
2020/6/4
广南县第一中学:郑艳11
(4)海陆轮廓法 极地为孔雀状大陆表示南极(地球的最南端),极 地为海洋表示北极(地球的最北端)
2020/6/4
广南县第一中学:郑艳8
模块一从宇宙看地球
【典题精研】 (2018.北京高考)在乡村兴计划中,某行政村拟修建 的村史馆和培训中心分别位于该村西南部和东北部。 该村东西宽2km,南北长1km,主干道从南北穿过, 河流自东向西流经该村。读图,回答下题 与上述信息相符的是( A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0/6/4
广南县第一中学:郑艳9模块一从宇宙ຫໍສະໝຸດ 地球(3)经纬度法经纬度地图: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指示 东西方向
经度法:①东经度增值方向为东,减值方向为西; ②西经度增值方向为西,减值方向为东; ③若两地分别属于东西经度,经度之和小
于180º,东经度在东,西经度在西;若经度之和大 于180º,东经度在西,西经度在东。
模块一从宇宙看地球
第二讲 地图
2020/6/4
广南县第一中学:郑艳1
模块一从宇宙看地球
考点一:地图的三要素
考点二:等高线地图的常见计算

考点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考点四: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
析图表/专项提能——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高考一轮复习 在地图上如何判断经纬度 课件(共29张PPT)

高考一轮复习 在地图上如何判断经纬度 课件(共29张PPT)

表1 重要经纬线及主要地理位置
通过的大洲和国家
75ºW
北美东部,附近有纽约、费城、华盛顿等城市南美西部,附近有利马、圣地亚哥、瓦尔帕莱索等城市
10ºE
德国中部
20ºE
非洲中部
70ºE
阿富汗东部、印度西部
80ºE
中国西部、印度中部、中亚东部
85ºE
中国西部、印度东部
120ºE
中国东部、澳大利亚西部
1.在英国的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院子里,一条备受世界瞩目的金属线嵌在地面上,把脚跨在这根金属线的两侧,意味着脚踩( )A.东、西两半球 B.南、北两个纬度 C.南、北两半球 D.东、西两个经度下图所示为以38°N、0°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读图回答2~3题。2.“水半球”的极点位于 ( )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3.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 ( )A.非洲全部位于昼半球 B.北京市正值下班高峰C.南极昆仑站处于极昼期 D.江苏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例6、读下面四幅图,回答下列各题。1.①~④四地中位于北京(116°E,40°N)东南方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四幅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经纬线方格,面积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利用经度计算时间:由于地球自转产生时间差。经度不同,地方时就不同。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据此,如果知道某一地点的地方时,就可计算出另一地点的地方时,如:已知(30°N,120°E)一点的地方时为10时,求(30°N,60°E)一点的地方时。方法如下:①求经度差:120°—60°=60°②求时差:60÷15=4③求地方时:10-4=6所求地点的地方时为6时。

2024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地图公开课课件.

2024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地图公开课课件.

2024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地图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教材,主要涉及地图章节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地图的基本概念、地图的分类、地图的投影方式、地图的识别和运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不同类型地图的特点及用途。

2. 培养学生掌握地图投影方式,理解地球表面与地图之间的转换关系。

3. 提高学生识别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为地理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图的投影方式及其转换关系。

教学重点:地图的分类、识别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球仪、各类地图(包括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

2. 学具:笔记本、地图练习册、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不同地理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认识到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讲解(15分钟)(1)地图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用途。

(2)地图投影方式及其转换关系。

(3)地图的识别和运用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地图的识别和应用技巧。

4. 随堂练习(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指定地点,并分析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地图的分类及用途2. 地图投影方式3. 地图识别和运用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图的分类及其用途。

(2)比较地图投影方式的异同。

(3)在地图上标出我国主要城市的地理位置,并分析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 答案:(1)地图的分类包括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用途主要包括地理研究、军事、旅游等。

(2)地图投影方式有圆锥投影、圆柱投影、方位投影等,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投影面和地球表面的形状、位置关系。

(3)请学生自行完成,教师课后批改并给予反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了解地图的历史发展,了解地图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三地理一讲义轮总复习课件地图

高三地理一讲义轮总复习课件地图

高三地理一讲义轮总复习课件地图一、教学内容1. 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与地图》;2. 必修二第六章《区域地理》;3. 必修三第八章《地理信息系统》。

详细内容包括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的投影、各类地图的判读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地图的基本概念,提高地图阅读和运用能力;2. 掌握地图的投影原理,了解不同投影的特点;3. 学会分析各类地图信息,提高空间思维和地理判断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图的投影原理及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

教学重点:地图的基本知识、各类地图的判读与应用、GIS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投影设备、地球仪;2. 学具:各类地图、尺子、量角器、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地理信息,提出问题:“如何从地图上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2. 知识回顾:讲解地图的基本概念、要素和分类,回顾地图投影原理。

3.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使学生掌握地图的判读和应用。

4. 随堂练习:分发地图练习题,学生现场操作,提高地图应用能力。

5. 地理信息系统(GIS)介绍:讲解GIS的基本功能和应用,展示GIS在地理研究中的实际案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图的投影原理及其分类;(2)分析地图上的地理信息,描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3)了解GIS的基本功能,举例说明GIS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地图投影原理:将地球表面上的经纬线转换为平面上的直线。

分类:圆锥投影、圆柱投影、方位投影。

(2)我国地理位置特点: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南北跨纬度较广,东西经度差异较大。

(3)GIS基本功能: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空间分析、地图制作。

应用举例: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环境保护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开展地图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地图应用能力;(2)鼓励学生利用GIS软件,进行地理信息分析和地图制作;(3)组织地理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地图公开课课件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地图公开课课件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地图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三地理教材,主要针对地图知识进行第一轮复习。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二章“地图的识别与应用”的第二节“地图的表示方法”和第三节“地图的实用技能”。

详细内容涉及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不同类型的地图及其应用;地图的绘制和读图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地图的三要素及其在地图中的应用,提高地图阅读能力。

2. 学会分析不同类型的地图,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地图。

3.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地图的绘制和读图技巧。

重点:地图的三要素及其应用;不同类型的地图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图册、地球仪、挂图、投影仪。

学具:笔记本、地图练习册、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城市的地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地图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 知识讲解(20分钟)(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2)不同类型的地图及其应用。

(3)地图的绘制和读图技巧。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地图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地图三要素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地图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地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分享经验。

六、板书设计1.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2. 不同类型的地图及其应用。

3. 地图的绘制和读图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图的三要素及其在地图中的应用。

(2)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地图及其特点。

(3)绘制一幅简单的地图,并标注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2. 答案:(1)地图的三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

它们在地图中的应用有:帮助读者了解地图的精确度、确定地图上的位置和识别地图上的各种地理事物。

(2)不同类型的地图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交通图、政区图、人口分布图等。

2024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地图公开课课件

2024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地图公开课课件

2024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地图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教材,主要涉及地图的相关知识。

具体章节为第二章“地图的识别与应用”,内容包括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的类型、地图的投影、地形图的识别、地理信息的获取与分析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了解不同类型的地图及其应用。

2. 学会地图投影的基本原理,提高地图阅读与分析能力。

3. 能够运用地形图识别地形,获取地理信息,并进行简单分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图投影原理、地形图的识别与分析。

教学重点: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类型及其应用、地图阅读与分析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图挂图、地球仪、投影仪、白板、板擦、激光笔。

2. 学具:地图册、笔记本、彩色笔、尺子、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地图的作用。

2. 知识讲解:(1)地图的基本要素:介绍比例尺、方向、图例等基本要素。

(2)地图的类型:讲解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等不同类型的地图。

(3)地图投影:阐述地图投影的基本原理,展示常见地图投影的特点。

(4)地形图的识别与分析:教授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识别地形。

3. 实践情景引入:发放地图册,让学生分组讨论,识别和分析实际地图。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2. 地图的类型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3. 地图投影原理常见投影4. 地形图的识别与分析地形符号地形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图的基本要素及其作用。

(2)举例说明地图的投影原理及其应用。

(3)分析地形图,描述某一地区的地形特点。

2. 答案:(1)略。

(2)略。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了解学生在地图知识方面的掌握情况,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第一节 地球与地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第一节 地球与地图

例如,上图为我国北方某地,公路一侧为利用太阳 能的路灯,对于我国北方而言,路灯太阳能帆板朝向正 南时接收的太阳辐射最强,由此可以判读出南北方向, 然后根据南北方向推测东西方向即可。此图中公路呈南 北方向延伸,图中汽车向北方行驶。
(2018·北京卷)在乡村振兴计划中某行政村拟修建的 村史馆和培训中心分别位于该村西南部和东北部。该村 东西宽2千米,南北长1千米,主干道从南向北穿过,河
四、定“航线、航向”(最短距离)
2.若没有现成大圆,则要作大圆劣弧。
①北半球两点的大圆劣弧如图甲所示,应是向高纬(或者向极点)弯曲, 所以若从E到F,则最短距离走向为东北—东—东南;若从F向E,则最 短距离走向为 西北—西—西南 。
四、定“航线、航向”(最短距离)
2.若没有现成大圆,则要作大圆劣弧。 ②南半球的大圆劣弧也应向 高纬 弯曲, 如图甲中从G到H,则最短距离走向为 东南—东—东北 ; 从H到G,则最短距离走向为 西南—西—西北 。
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
A(40°N,20°W)与 C(40°N,160°E。) 经线 相对,和为 180°,纬度 相同 。
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
A(40°N,20°W)与 D(40°S,160°E)。 经线 相对 ,和为 180°;纬度相反 , 数值 相等 。
[方法技巧]
二、定“方向” 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方格状经纬网图。
课后延伸: 北半球某地的地理纬度为何 等于该地北极星的仰角?
2.确定半球位置。 可根据经纬度确定半球位置,如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等
20°W
160°E
3.确定纬度带和温度带位置。 4.地球表面上对称点的确定。
4.地球表面上对称点的确定。 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

高三地理一轮课件:地球与地图PPT课件

高三地理一轮课件:地球与地图PPT课件
继续学习
考点全通关 16
5.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 球面上任意两点的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 确定最短航线时,可依据下面两个步骤进行: (1)确定“大圆”: ①在地球上,常见的“大圆”有赤道、经线圈、晨昏圈。
继续学习
考点全通关 17
返回目录
①在地球上,常见的“大圆”有赤道、经线圈、晨昏圈。 ②非赤道的纬线上两点,所在“大圆”具有以下特征: 北半球——大圆劣弧向北凸。南半球——大圆劣弧向南凸。 (2)确定“劣弧”: 大圆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具体应该是哪一段弧线,这由“劣弧”来决定,所谓“劣弧” 即两点间的弧度小于180°,如下图中PQ间的劣弧为上侧一段弧,P'Q'间的劣弧为下侧 一段弧。沿劣弧的行进线路即为最短航线。
指向标地图 根据指向标定向,箭头一般指示北方
经纬网地图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继续学习
考点全通关 23
返回目录
【通关秘籍】
其他判断方向的方法
时针法 右手法 海陆轮廓法
表示自转或公转时,北半球逆时针方向为东,南半球顺时针方向为东 拇指指向北极,弯曲四指指示方向为东
极地为大陆表示南极,极地为海洋表示北极
继续学习
考点全通关 9
(2)不同类型经纬网图确定方向的方法 ①方格状经纬网图 呈现特点:此类图中经线、纬线一般呈直线,交织成方格网状。
继续学习
考点全通关 10
具体定位方法:
依据纬线的排列确定B在A南方 依据经线的排列确定B在A东方
依据综合分析B在A东南方
继续学习
考点全通关 11
②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点上空俯视经纬网图为例)。 呈现特点:此类图中,纬线为弧线,经线为线段,确定自转方向是定方向的关键。

1.2等高线地形图+课件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1.2等高线地形图+课件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描述某地地形特征基本思路
地势特征
地形特征
地势高低状况
地势起伏状况
地形种类及其比重
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典型地貌
地势起伏(大小)地势变化趋势(方向)
喀斯特地貌、黄土地貌、冰川地貌…火山、三角洲、冲积扇…河谷、峡湾…荒漠、戈壁…海岸线(平直/弯曲)
(等高线密集程度)
分布位置
延伸方向
【笔记】
读图,概述广西地形、地貌的分布特征。(4分)
读弯曲状况
①山脊:凸向低处②山谷:凸向高处③鞍部:正对的两山脊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
判断河流流向: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导致局部等温线弯曲:山谷地势低,气温较两侧高,等温线凸向温度低的方向;山脊相反
读局部闭合
①山顶、山峰:中间高四周低②盆地、洼地:四周高中间低③表示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判读规律:“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拍摄者位于点标1。理由:太阳能热水器集热装置应朝南,据此判断拍摄点位于村落东北方向。
点标2所处的地形部位为山脊。从点标1到点标2赛段距离较长;相对高度大;上坡路段。
沿山顶环线绘制地形剖面图,并推测老黑山景点最吸引游客的地形原因。
老黑山景点海拔高,观景视野开阔,可看到周边多种景观的组合。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要求。 某科考队于某年8月考察了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判读局部海拔高度大小或高度范围或高差等
【笔记】等高线判读及应用
如果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等高线的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海拔)低于较低值等高线的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海拔)高于较高值等高线的值,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地图公开课课件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地图公开课课件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地图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教材,主要针对地图知识进行讲解。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四章第二节“地图的识别与应用”,详细内容涉及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的种类、地图的投影方式以及地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地图的基本概念,掌握地图的三要素,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各类地图;2. 了解不同种类的地图及其应用场景,提高地图识别能力;3. 掌握地图投影的基本原理,了解不同投影方式对地图形状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地图投影原理及其对地图形状的影响。

重点:地图的三要素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图投影仪、各类地图、地球仪;2. 学具:笔记本、笔、量角器、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地图投影仪展示我国地形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地图上的地理事物。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地图的三要素:图例、比例尺、方向。

并结合实际地图进行演示。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高考真题为例,讲解地图投影原理及其在实际地图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各类地图的优缺点,并在地图上标出指定地点的位置。

六、板书设计1. 地图的三要素:图例、比例尺、方向;2. 地图的种类:自然地图、人文地图、社会经济地图;3. 地图投影方式:圆锥投影、圆柱投影、方位投影;4. 地图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答案:略。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地图三要素的掌握程度较好,但对地图投影的理解还有待提高,下节课将继续加强此方面的讲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地图在历史、地理等学科中的应用,提高综合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地图投影原理及其对地图形状的影响;2. 教学重点:地图的三要素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3. 例题讲解:以高考真题为例,讲解地图投影原理及其在实际地图中的应用;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各类地图的优缺点;5. 作业设计:分析地图投影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在地图上标出指定地点的位置。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区域地理地图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区域地理地图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区域地理地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依据《高中地理》教材的区域地理部分,重点围绕地图的阅读与分析。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一章“地理学与地图”的第2节“地图的使用”,详细内容涉及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不同类型的地图(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以及地图在实际应用中的解读与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地图的三要素及其在地图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能够准确解读各类地图信息,并能够利用地图进行空间分析和地理推理。

3. 提高学生将地图信息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地理学科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判断以及图例的理解;地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地图三要素的识别与运用;不同类型地图的特点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挂图、地球仪、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学具:学生用地图、尺子、量角器、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特色地图,引发学生对区域地理特征的好奇心,导入区域地理的学习。

展示“长江经济带地图”和“黄土高原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区域差异。

2. 知识讲解:介绍地图的三要素及其重要性。

解析不同类型地图的特点和用途。

通过实例讲解地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分组活动:学生根据提供的地图,识别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课堂练习:选取典型地图,让学生练习解读地图信息。

4.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分析区域地理特征。

逐步解答,强调地图信息在解题过程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地图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2. 地图的类型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3. 地图应用案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中国地形图”,描述我国的地形特征。

2. 答案:位置关系判断:学生需结合地图比例尺和方向进行推理。

地形特征描述:答案应包含主要地形类型及其分布。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图(56张ppt)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图(56张ppt)

5)陡崖的高度: 例:该图中A、B两点以及陡崖的相
对高度是多少? AB的相对高度: 300<H <500
公 式:(n-1)d<H<(n+1) d
(H为相对高度,d为等高距,n为两点间 的陡等崖高的线相条对数高)度: 200≤H <400
公 式:(n-1)d≤H<(n+1) d
(H为相对高度,d为等高距,n为重合的 或两点间的等高线条数)
②、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千米
③、数字式: 1
10000000
1:10000000
3、比例尺的大小
【例2】 下列各种不同比例尺中,比例尺最小的是:(C)
A、1:4000000 B、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30千米 C、 50 0 50千米 D、1:2000000
依据分母的大小来判定:
300 200
100
注:在一幅图上,由于表示范围有限,不一 定全是闭合的。
④线重必崖 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有时看到重
合,那是在垂直壁立的陡崖峭壁处。
⑤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山 坡陡的 地方
坡缓的 地方
等高线 密集 ;等高线 稀疏 。
⑥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100 150
200
100
150
150
100
100
100
等高线的基本规律
①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高度相等。
B
A
0
2千米
C D
1:100000
②同图等距
相邻两条等高线相差一个等高距或等值(等高距 即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100 2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地为大陆表示南极;极地为海 洋表示北极
判断方法
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技巧

东经度增大的方向为东,减小的
,
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
可推导出:坡度= 等高距·比例尺 图上距离
【真题1】 (天津) 在学生绘制的某地区由陆到海的 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为了突出图中的 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 )
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 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 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 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
【思维过程】 本题考查的是地形剖面图的画法和 作用以及比例尺的含义。地形剖面图是反映某条剖 面线沿线的地势起伏状况。一般画地形剖面图时, 水平比例尺与原地形图相同,垂直比例尺根据实际 情况确定,以能够表示出剖面线上的最高和最低值 为根据。垂直比例尺越大,纵坐标越长,反映的起 伏状况越明显。
变式训练1:2010年11月11~12日,代表全球最重要 国家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在韩国首尔聚会,举 行第五次首脑峰会。读下图,回答(1)~(2)题。
(2)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其所示 的范围越小,所表达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反之亦然。
(3)实地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 越大,且内容越详细。反之亦然。
3.比例尺的缩放
缩放问题包含两方面: 一是比例尺与图幅的缩放区别; 二是放大(缩小)、放大到(缩小到)和放大了(缩小了) 的区别。
比例尺的大小比较可简单记忆为“大比例小范 围,大范围小比例”。即: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 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 等。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 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考点2 地图三要素之:地图上的方向、图例与注记
判断方法
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技巧
在普通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 一般定向法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缩小到 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 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
(3)实地面积的计算 实地面积=图上面积÷地图比例尺的平方。
4.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形坡度、风力大小的关系
(1)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 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代表2000人;③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千米;
④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0人。以上说法正确的有
()
该题组主要考查比例尺的概念和缩放。第 (1)题,比例尺1∶10000000,表示图上距离1cm代表 实际距离100km,可得图上1cm2表示实地面积1万km2, 因此20万km2的实地面积在地图上为20cm2。选B正确。 第(2)题,若将图A放大成图B,图幅面积变为原来的 四倍,即比例尺为原来的两倍,为1∶5000000,图 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千米,每点还是代表1000人, 人口密度不会变。
东(该类型判定最简单,且用途最大)
指向标定向 法
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指北,然 后定出东西,判定出方向
判断方法 时针法
右手法
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技巧 表示自转或公转时,北半球逆时 针方向为东;南半球顺时针方向为东
拇指指向北极,弯曲四指指示方 向为自西向东;拇指指向南极,弯曲
四指指示方向为自东向西
海陆轮廓法
(1)朝鲜半岛实际面积约20万km2,在比例尺
1∶10000000的地图上绘出来时,图上面积为( )
A.2cm2
B.20cm2
C.200cm2
D.2×1015cm2
(2)图A为朝鲜半岛某地的人口密度图,若将其中图A
放大成图B,地图所表达的内容不变,则图B中可能
出现的变化有:①比例尺变为1∶2000000;②每点
(2)若等压距和等压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 尺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风力越小。
(3)若等高(压)线疏密、比例尺、图幅相同时: 等高距(等压距)越大,坡度越大(风力越大);等 高距(等压距)越小,坡度越小(风力越小)。
利用公式法,在带有比例尺的等高线地形图
上比较坡度大小。由公式:
坡度=
等高距 实地距离
2. 比例尺的大小及其影响
(1)比例尺的大小
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因此分母(即代表的实地 距离)越大,则分数值越小,即比例尺越小。
比例尺的大小比较首先要注意换算成统一的 单位,然后再比较大小。
比例尺的换算: 如果把厘米换算成千米,只需在原比例尺后 面去掉5个“0”。 如把比例尺1/10000000换算成文字式的“千 米”,就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千米。
比例尺的缩放是长度的缩放,而图幅的缩放 是面积的缩放;“放大”和“放大了”的意思是 一样的,即比原来多了几倍。
如放大(了)2倍,新比例尺应该是原比例尺 ×3。而“放大到”就是原比例尺直接乘以放大 到的倍数。
如放大到2倍,新比例尺就是原比例尺×2。
(1)比例尺缩放的计算
①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
答案:(1)B (2)A
规律技巧总结
比例尺的缩放与计算往往会出现两个错误: 一是比例尺的缩放与图幅面积的缩放不分; 二是“放大(缩小)”与“放大到(缩小到)”不分。比 例尺表达的是一种线性关系,而图幅表达的是一 种面积关系,当比例尺放大或缩小某一倍数时, 图幅的变化是比例尺倍数的平方。
规律技巧总结
为:原比例尺×n。
②将原比例尺放大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1+n)。
1
③将原比例尺缩小到 ,则缩小后的比例尺
为:原比例尺× 1 。
n
④将原比例尺n缩小 1 ,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1- )。1 n
n
(2) 比例尺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后图幅面积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 大到倍数的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 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
第一章
必修Ⅰ
地球与地图
第2课 地图
考点1 地图三要素之:比例尺
1.比例尺的概念及其表示
比例尺也叫缩尺,即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 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比例尺的概念及其表示
其表示方法有以下三种: 数字式:如1∶10000000或1/10000000。 直线式或线段式:如 文字式: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千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