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合集下载

学校获得荣誉的发言稿(3篇)

学校获得荣誉的发言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我校荣获“全国优秀学校”的荣誉称号。

在此,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校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向辛勤耕耘在教育一线的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首先,请允许我简要回顾一下我校的发展历程。

我校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几十年来,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全体师生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声誉日益提高。

如今,我校已成为一所具有鲜明特色、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

此次荣获“全国优秀学校”的荣誉称号,是对我校办学成果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我校未来发展的一种激励。

在此,我代表全校师生,向辛勤付出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支持我校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一、立足本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我校一贯坚持的原则。

多年来,我校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放在首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优化师资队伍。

我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教师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同时,我们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2. 完善课程体系。

我校根据国家教育改革要求和学生发展需求,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开设丰富多样的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同时,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

3. 强化教学管理。

我校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我们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推广优秀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德育为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也是我校一贯坚持的办学理念。

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德育为先,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1. 强化德育教育。

我校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荣誉年度总结

学校荣誉年度总结

一、前言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教育教学、校园文化、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现将本年度学校荣誉总结如下:二、教育教学成果1. 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本年度,我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成绩再创新高。

本科上线率、重点本科上线率均位居全市前列。

在各类学科竞赛中,我校学生屡获佳绩,共有50名学生获得国家级奖项,100名学生获得省级奖项。

2. 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学校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

本年度,我校共开设了10门特色课程,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本年度,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共有10名教师获得市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20名教师获得市级以上教学能手称号。

三、校园文化建设1.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本年度,共举办了30余场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科技竞赛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校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四进四信”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本年度,我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显著提高。

3.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学校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本年度,我校举办了“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社会服务1.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组织师生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贡献力量。

本年度,我校师生共参与公益活动20余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2000小时。

2. 加强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加强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

本年度,我校与10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平台。

3.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本年度,我校为地方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人才培养等服务,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校地合作下地方应用型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校地合作下地方应用型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校地合作下地方应用型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地方应用型高校在校地合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地方应用型高校是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地方服务的高等教育机构。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地方应用型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办学理念的体现。

地方应用型高校要秉持关注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办学理念,努力构建与地方产业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特色校园文化。

通过校地合作,高校可以深入了解地方发展的需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设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契合的特色校园文化,培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地方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地方应用型高校要通过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塑造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校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特色校园文化不仅体现在学校的校风校纪、学术氛围等方面,还体现在学校的艺术文化、体育活动、社团组织等方面。

通过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地方应用型高校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和教师,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地方应用型高校要通过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创新实践平台,如科技创新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校可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学校规划发展构想发言稿(3篇)

学校规划发展构想发言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发表关于学校规划发展构想的发言。

在此,我将从学校的历史、现状、未来发展三个方面,结合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提出一些建议和构想。

一、学校历史回顾我校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明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学校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1.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 注重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3. 重视科研工作,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4. 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5. 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学校国际影响力。

二、学校现状分析在新的历史时期,我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我校现状如下:1. 教育资源日益丰富。

近年来,学校加大投入,改善了校园设施,提高了教育教学条件。

2. 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质量,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措施,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3. 科研实力逐步增强。

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4. 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

学校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化视野。

5. 社会声誉不断提升。

学校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学校未来发展构想面对新时代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校将立足国家战略需求,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努力实现以下发展目标:1.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2.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推进“双一流”建设,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3. 加强科研创新。

发挥学校学科优势,加大科研投入,提升科研水平,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高职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四位一体”路径新思考

高职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四位一体”路径新思考

学 也 好 , 职 业 学 院 也 罢 , 都 是 育 人 不 可 缺 少 的重 要 场所 。 由是长期办 学实践 中形成 后,经过全员师 生 长期不懈努 力、奋斗、培育 出来 的办学理念 。人 文价值 等文化形态 。
质条 件 。各种精 神文 化活动 的实 施和 精神文 化 的传播 活动 的裁体 , 都是 物质 文化 的产 品的物 质文化 的 内容 它 以各 种 实体存在 的 形式
Ec n mi o o c& T a eU a eS m. r d pd t u NO. nh l 2 1 2 y 01 .
高 职 学 院 校 园 文 化 建 设 “四 位 一 体 ” 路 径 新 思 考
王建 明 肖文 忠
( 内江职 业技 术学 院 ,四川 内江
610 ) 4 0 0
具体来讲 ,校 园文化建设 ,有广 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校 园文化 建设 是 以校 园为文化 圈, 以社会文化 为背景 ,以学 院管理者和全员师 生员 工组成的校 园人 为主体 、以校 园生活、人际关系 、精神面貌 、价值取 向、舆论氛 围为主要 内容 ,以课外文 化活动为基本 形态 ,是在学 院教 育、学习 、生活 、管理过程 中形成 的活动方式 ,活 动过 程及结果 。狭
盾 的 普 遍 性 与 矛 盾 的 特 殊 性 又 相 统 一 , 相 互 依 托 ,又 相 互 促 进 。 1 物 质 文 化 建 设 上 要 突 出特 色 、 . 高职 学 院 的物 质文 化 建 设 是精 神 文 化建 设 的基 础 。这 是 因为 物质 文化 保障 了精神 文化 的物 质资料 ,创 造 了精 神文 化所 必须 的物
【 摘 要 】高职学院校 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学院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可以为地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就高职学院 校圆文化建设 。 四位一体 路径进行探讨。 . 【 关键词 】高职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2024年农业大学年度工作总结

2024年农业大学年度工作总结

2024年农业大学年度工作总结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时光荏苒,转眼间,我校2024年度的工作已经结束。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充分发扬“稳中求进、奋发有为”的工作态度,团结一心、开拓创新,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现将年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一、教学方面在教学方面,我们着力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通过不断创新方法和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

同时,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二、科研方面在科研方面,我们坚持科学研究为导向,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并加大对科研的支持力度。

通过建立科研平台和加强学科交流,提高了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有多项科技成果获得了国家级和省级的奖励,科研影响力不断扩大。

科研工作的成果实实在在地支撑了学校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学科建设。

三、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始终将人才培养放在学校工作的核心位置,通过改革创新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的努力,培养了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去年,我们有多位学生荣获了国家级和省级的学术和技能竞赛奖项,他们的成功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好回报。

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校园文化是学校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我们注重校内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学校的文化活动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节、学术讲座等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师生的文化素养。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打造一流的校园文化氛围。

五、社会服务方面我们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通过与企业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方式,提供专业咨询和技术支持,为地方农业和农村发展贡献力量。

同时,大力推动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双高校建设年度总结

双高校建设年度总结

2023年,我校在“双高校”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这一年里,我们紧紧围绕“双高校”建设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现将2023年度“双高校”建设总结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建设目标2023年,学校成立了“双高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双高校”建设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对标对表,制定了一系列实施方案,确保“双高校”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1.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我们不断优化专业设置,调整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加强课程建设:我们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建设了一大批优质课程,其中13个专业被评为A档等级。

3. 强化实践教学:学校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实训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水平1. 引进高层次人才: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引进了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为学校“双高校”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2. 加强教师培训:我们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 开展教学竞赛:我们组织开展了教师教学竞赛,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升教学质量。

四、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1. 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我们与多家企业共建了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

2. 开展校企合作项目:我们与企业共同开展了一系列校企合作项目,为企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3.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学校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持。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1. 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我们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了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学校双高建设年度总结(3篇)

学校双高建设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双高”建设的号召,紧紧围绕学校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学校综合实力。

现将我校2023年度“双高”建设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亮点1. 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学校以“双高”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实施“课程思政”工程,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学校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023年,我校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其中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赛事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3. 科研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学校加大科研投入,鼓励教师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

2023年,我校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

4. 校企合作不断深化。

学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就业机会。

2023年,我校与2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1000余个。

5. 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新突破。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国际视野。

2023年,我校与5所国外高校签署合作协议,组织师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

二、工作成效1. 学校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通过“双高”建设,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得到显著增强。

2. 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2023年,我校新增高层次人才5名,教师队伍结构更加优化。

3. 学生就业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2023年,我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5%以上。

4. 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学校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2023年,我校为社会提供各类培训服务1000余人次,举办学术讲座50余场。

论面向东盟经济发展的广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论面向东盟经济发展的广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近 年 来 , 西 北 部 湾 经 济 建 设 风 生 水 起 , 到 广 得 了 中央 领 导 的 高 度 重 视 和 充 分 肯 定 , 得 到 了 东 也 盟 各 国的广 泛 认 同 。胡 锦 涛 总 书记 、 家 宝 总理 温 先 后作 出重 要 指示 : 努力 把 广 西 沿 海 地 区建 设 要 成 为我 国经 济新 高地 和发 展 新 一 极 , 别 是要 发 特 挥好 作 为 中国一 东盟 自由贸 易 区前 沿 地 带 和 “ 桥
高校校 园文化建设存在 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 着重抓好精神 、 物质 、 制度 文化建设 , 改进高校 校 园文化 的基本路 是
径。要创建体现东 盟各 国特 色的校 园文化实践实训基地 , 建适 应 中国与东盟 自由贸易 区经 济发展 的校 园文 构 化交流平 台, 探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的高校校 园文化建设 新方 法。 [ 关键词 ] 东盟经济 ; 西高校; 园文化 ; 广 校 重要性 ; 途径
性 凸显 。
1 1 广 西 北 部 湾 经 济 环 境 的 突 变 , 切 需 要 建 . 迫 设 与之 相适 应 的高校 校 园文化
地 , 由学 校 管 理 者 和 师 生 员 工 共 同 营 造 的 展 现 时 代 精 神 和 风 貌 的 文 化 氛 围 或 文 化 集 合 , 仅 对 学 不 生 起 到 教 育 作 用 , 对 社 会 文 化 环 境 的 改 善 起 到 还 显 性 和 隐 性 的 推 动 作 用 。进 一 步 强 化 高 校 校 园 文 化建 设 , 显 校 园文化 的外 渗性 , 广 西 高校 的重 凸 是
要历 史责 任 。
12 . 面 向东盟 的高 校 校 园 文化 建 设 是 培 养 区域 据广 西发 布 的 20 0 7年 人 才 开 发 目录 显 示 , 北 性 、 际 性 高 级 专 门 人 才 的 需 要 国

“四贴近”服务教育促发展

“四贴近”服务教育促发展

“四贴近”服务教育促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安徽建筑大学开展以来,学校充分认识到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坚持贴近学生,服务学生健康成才,贴近教师,回应教师重大关切,贴近学校,注重学校内涵建设,贴近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把教育实践活动与学校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进学校科学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我们党着眼于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的深刻变化,着眼于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采取的重大举措。

就高等教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及新问题而言,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着特殊的意义。

其一,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时候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寄托和凝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人民战胜各种困难与挑战,取得辉煌成就战,是因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是旨在进一步增进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从而凝聚起全党、全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其二,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现实需要。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地位,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虽然学校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在坚持群众路线方面总体上是好的,但与所承担的使命与责任相比,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与为民务实清廉要求不相符合、不相适应的问题。

学校办学亮点展示发言稿(3篇)

学校办学亮点展示发言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向大家展示我们学校的办学亮点。

近年来,我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以下是我校办学亮点的展示,希望大家能够充分了解和认可。

一、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我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

我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追求卓越,培养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

二、优秀的师资队伍我校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他们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深受学生喜爱。

以下是几位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教师:1. 张老师:从事英语教学多年,课堂气氛活跃,深受学生喜爱。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国际交流中游刃有余。

2. 李老师:担任数学教师,教学经验丰富。

他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数学规律,使学生在数学竞赛中屡获佳绩。

3. 王老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关爱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能够在集体中成长、进步。

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我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开展各类校园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活动:1. 学科竞赛:我校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如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中学生数学联赛等。

2. 艺术节:我校每年举办一届艺术节,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

活动内容包括舞蹈、声乐、器乐、绘画等。

3. 体育节:我校每年举办一届体育节,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 志愿者服务: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四、国际化的教育环境我校致力于打造国际化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国际视野。

以下是我校国际化的几个方面:1. 外籍教师:我校聘请多名外籍教师,为学生提供纯正的英语教学,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2. 国际交流:我校与多所国外知名学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

学校联合开会发言稿(3篇)

学校联合开会发言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学校联合会议,共同探讨学校发展大计。

首先,我代表学校向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同时,也感谢同学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此次会议。

近年来,我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多彩,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一、回顾过去,总结经验过去的一年,我校在教育教学、校园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通过加强教学管理,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我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取得优异成绩,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上升。

2. 校园建设取得新突破。

学校加大投入,改善校园基础设施,提升校园环境,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通过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引进和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4. 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学校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二、分析形势,明确任务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要认真分析形势,明确任务,抢抓机遇,迎接挑战。

1. 机遇: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学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同时,社会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为学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 挑战:教育竞争日益激烈,人才培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压力加大,学校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三、立足当前,规划未来为了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我们要立足当前,规划未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申报书

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申报书

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申报书___向省财政厅提交了校园文化建设专项资金请示。

学院一直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实施人才强院、特色兴院、多元发展、强项带动的发展战略,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水平显著提升。

学院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文化育人”的理念,制订了《校园文化建设实施纲要》,并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荣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为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硬件建设,学院拟实施由校园电子屏安装工程、雕塑制作安装工程、校史馆建设工程、“名人堂”建设工程、大学生艺术团5个子项目组成的校园文化建设项目,总投资约378.27万元。

项目建设期限为一年。

项目完成后,将使我院环境育人的氛围更加浓郁,校史文化教育和大学生艺术实践的基础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由于我院还处于建设发展时期,资金十分困难,严重困扰着学院该项工作的进展,为此特向省财政厅申请___校园文化建设专项资金300万元。

附件为___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申报书,该学院是经___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校。

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905年创建的“___”。

学院培养出了众多知名校友,如全国政协副主席___、陕西省原副省长___、___原厅长___、___原校长___等。

学院中药文献研究员___编撰的400余万字专著《中药研究文献摘要》开启了近代中药研究的先河,曾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我们的学院占地面积880亩,建筑面积29.5万平米,图书馆藏书83万余册,教学用计算机980台。

我们有一个附属医院,91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其中中、省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4个,省级示范实训基地2个;校外实训实基地114个。

我们有519名专任教师,其中192人具有高级职称,45人拥有博士学位,218人拥有硕士学位,233人是“双师”素质教师。

我们还聘请了256名企业行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以及45名客座教授。

目前,我们有近万名全日制在校学生。

学校办学目标

学校办学目标

学校办学目标引言概述:学校办学目标是指学校为了实现教育使命和愿景所设定的长期目标和发展方向。

学校办学目标的制定对于学校的发展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校整体发展。

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1.1 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学校办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包括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1.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办学目标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思维活跃,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1.3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办学目标还包括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等。

二、促进师生发展2.1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学校办学目标之一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参加教育培训,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2.2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学校办学目标还包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校办学目标还包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推动学校改革创新3.1 推进课程改革:学校办学目标之一是推进课程改革,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2 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学校办学目标还包括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效果。

3.3 鼓励教育科研创新:学校办学目标还包括鼓励教育科研创新,促进教师科研活动,推动教育教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4.1 倡导阳光向上的校园文化:学校办学目标之一是倡导阳光向上的校园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乐观向上态度。

4.2 弘扬校训校风:学校办学目标还包括弘扬校训校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3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学校办学目标还包括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举办各类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服务地方社会发展5.1 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学校办学目标之一是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五年高职办学自评报告

五年高职办学自评报告

五年高职办学自评报告一、学校概况我校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办学经验的高等职业院校,在过去的五年里,我校致力于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展科学研究,促进办学质量的提升,校园文化的建设以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办学理念和管理体系。

二、教学管理在教学管理方面,我校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推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和课程建设的改革。

在过去五年里,我们不断完善教学质量评估制度,推行素质教育,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三、科学研究学校积极构建了科研团队,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大力支持教师参与科研项目,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

四、办学成果在五年的时间里,学校不断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的学科建设、实验教学条件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断加强,学生在校学业成绩不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五、社会服务学校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六、校园文化学校大力弘扬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倡导勤奋执着、求实创新、团结协作、争做栋梁之材的精神,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增强了师生凝聚力和向心力。

七、未来发展规划学校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加强科学研究,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持续深化团结师生,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培育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促进学校和社会的良性互动。

八、结语五年来,学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学校将继续坚持以质量为核心,以发展为导向,努力打造一流高职教育品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两访两创”活动为契机加快襄阳汽车职院建设服务地方经济跨越式发展

以“两访两创”活动为契机加快襄阳汽车职院建设服务地方经济跨越式发展
提 高 学 生 的组 织 管 理 、 通 协 调 、 言 表 达 等 方 面 的 社 团 沟 语
1 “ 两访 两创 ” 活动 的开 展情 况
学 院 党委 对“ 两访 两创 ” 活动 高度重 视 , 后 召开 2 先
次 专 题 会 议 , 真 研 究 和 周 密 部 署 了 “ 访 两 创 ” 动 实 认 两 活
向高职转变办学的学业 、 产业 、 就业和创业的紧密结合 。
2 2 校 园 文 化 建 设 .
在 校 园文 化 建 设 方 面 , 院 不 断 丰 富 校 园 文 化 生 活 , 学
教 学 锤炼 作风 , 实现了提 高 党建 水平 、 高教 学质 量 、 高 育 树 立 了 良好 的 校风 、 风 、 风 。积 极 引 进 企 业 文化 元 素 , 提 提 定期安排专业 教师到企业进行实 践锻炼 , 诚邀企业管理精 人水平的 目的 。加 快 了学院 各项 建 设 , 务地方 经 济跨 服
准成立的一 所新 组建 高职 院 校。 自 2 1 0 0年 5月湖 北 省
委 高 校 工 委 、 北 省 教 育 厅 组 织 开 展 “ 访 两 创 ” 动 全 湖 两 活 面 启 动 以 来 , 阳汽 车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深 入 开 展 了 “ 访 两 襄 两 创 ” 动 , 导 干 部 到 教 师 中 去 尊 师 重 教 , 导 教 师 到 学 活 引 引 生中去立德树人 , 一步净化 校风 、 进 教风 、 育学风 、 进 改 培
时 开 展 ; 是规 定 了 活 动 方 式 和 内 容 , 一 对 一 访 谈 , 五 即 分 类 分 批 召开 座 谈 会 , 在 全 院 教 职 工 中 开 展 “ 为 学 院 献 并 我

为加强教学 管理 , 造 浓厚 学风 , 进 人才 兴校 、 塑 推 名 师 强 校 工 程 。学 院 组 织 了 中 青 年 教 师 到 高 水 平 院 校 、 科 研院所学 习、 国交 流学 习 , 养他们 成 为专业 带头 人 、 出 培

年度工作总结范文高校(3篇)

年度工作总结范文高校(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岁月的流转,我们又迎来了一年的尾声。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高校在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努力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

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二、教育教学工作1. 深化课程改革:本年度,我校积极落实教育部关于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提升课程质量。

通过开设特色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开展教师培训、实施导师制等措施,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 强化学生教育管理:本年度,我校以学生为中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科学研究工作1. 提升科研水平:我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本年度,我校教师共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

2. 加强产学研合作:我校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 提升科研平台建设:本年度,我校新建了2个省级科研平台,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社会服务工作1. 服务国家战略:我校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研究项目,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2. 服务地方发展:我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为地方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

3. 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本年度,我校组织开展了多项社会公益活动,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问题:部分教师科研能力有待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

2. 改进措施:加强教师科研能力培训,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

六、展望未来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发挥广西地方高校优势服务于地方精神文明建设2024精神文明建设方案

发挥广西地方高校优势服务于地方精神文明建设2024精神文明建设方案

发挥广西地方高校优势服务于地方精神文明建设2024精神文明建设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办公室的角落,我坐在桌前,准备挥笔写下这份方案。

十年的方案写作经验告诉我,这不仅仅是一份文件,更是广西地方高校与地方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的桥梁。

一、方案背景广西,这块富饶的土地,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地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肩负起服务地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

2024年,我们将以全新的视角,探索地方高校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精神文明建设。

二、目标定位1.提升地方高校的文化影响力,使其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

2.通过地方高校的知识传播与实践活动,提高地方民众的精神文明素养。

3.促进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共同打造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模式。

三、具体措施1.打造特色文化品牌(1)以广西民族特色为切入点,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如民族音乐节、民族舞蹈大赛等,展示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2)鼓励地方高校开设民族文化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广西的民族文化,培养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

2.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组织地方高校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如环保行动、敬老助残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展文化扶贫活动,将地方高校的知识与技能带到贫困地区,助力乡村振兴。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1)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鼓励学生创作文艺作品,展示他们的才华。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促进产学研结合(1)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2)鼓励地方高校教师参与地方政府决策咨询,为地方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四、实施保障1.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地方高校参与精神文明建设。

2.资金保障:地方政府应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确保精神文明建设方案的顺利实施。

3.人才队伍:地方高校应培养一批专业化的精神文明建设队伍,为地方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全教会校长发言稿范文

全教会校长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全教会校长大会,共同探讨学校教育的发展大计。

在此,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向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首先,请允许我简要回顾一下过去一年我校的发展情况。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质量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以下是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的成绩:一、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我们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加强课程建设,优化教学方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去年,我校高考一本上线率、本科上线率均创历史新高。

二、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我们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引进和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目前,我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三、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多彩。

我们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去年,我校成功举办了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赢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四、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我们充分发挥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为实现学校更高水平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在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我们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我们要注重教师培养,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要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软实力。

我们要深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强化社会服务意识,发挥学校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售后服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武汉文化研究所成立大会专家发言纪实(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在我院武汉文化研究所成立大会上,出席大会的武汉地区文化界的领导、专家对武汉文化研究所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现将发言摘发如下:罗福惠先生(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博导):30年代上海《申报》有篇报道,连续讨论一部侮辱中国电影——《傅满洲》。

这个《傅满洲》是1912年英国通俗小说作家洛莫尔开始写起,他始终围绕一个中国到英国叫“傅满洲”的移民,写了12部长篇,3部中篇,1个短篇。

好莱坞的米高米公司从20年代末开始把它拍成电影,拍了十几部。

30年代由于国民党政府的抗议,这个电影在上海引进来了,但是没有公映,只在侨民内部放映,所以申报上有影评文章。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文化的软实力的一种重要性,因此这一方面我觉得我们其实还是要通过大家的努力,从各个方方面面,把我们的软实力发展起来,那么怎么做这个问题呢?孔夫子说过一句话“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这话不大好理解,他说古人学习是为了充实自己自身,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有道德,完美高尚的人。

也有内在的美,这就是学为自己,不中仅仅为自己博取功名富贵。

“今之学者为人”就是说他差不多为了一种炫耀,是为了去邀取功名利禄。

现在我把这个话变一下就是说,就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学习是既要为己,也要为人。

为己就是充实自己,但是我们又不能停留在充实完善自己就为止;还要为社会做贡献,那么是为人。

不管文化的界定有多少,但是,我想知识是第一位的,文化也好,文明也好,究竟包括什么东西。

有人说为两分法,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有的说分得更多,但是我想应该包括4个东西:首先是知识,没有知识谈什么文化呢?我们一个有文化的人,那就首先意味着他是有知识的人,所以它要包括知识。

第二个是包括体现人的劳动,人的加工,那就是不是一种造化而是一种人化的物质,包括我们吃的东西,包括他们说的服饰,包括建筑,包括城市,包括街道。

第三个肯定包括制度,大到国家宪法、制订的政府制度,小到一个学校管理、一个规则,怎么穿行马路的制度。

第四个是一种精神,这是一个内在的东西,他是神、形、名合一。

既有形,有个形体,又有这个精神,又有一个好的名称,所以才叫品牌,才叫名牌嘛。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今天小孔提出的三个研究课题,三个课题实际谈两个方向,一个是服装的问题,一个是文学的问题。

那么首先要组织提高研究队伍,使得我们自己具有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去研究,才能使现有的问题得到解决,才能使现有的文学作品能够提升,能够得有更好的推广介绍。

这里顺便提几个建议,第一,我们要对文化有深刻的理解,要明确我们研究文化自身应该具备些什么素质。

第二个,就是要加强调查研究。

因为你们的研究定位是当代的,因此需要很细致的、紧跟现实发展的、而且是深度的一种调查。

深度的调查不是一种在街上走一走,问一问这个东西,要有深度的时候,它还是离不开历史,尽管是一些现实的问题。

现实就是历史的延续,如果你把现实时间规定得太短的话,不能查其流变,不能明其渊源。

第三个建议就是要想办法把它和教学结合起来。

比如说,你研究武汉的街道,研究武汉的建筑,武汉的旅游景点,在新生开学的时候,适当地进行介绍,因为有很多是外地学生,或者就是湖北的也是县乡来的一些学生。

对他进行介绍,使他首先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去结合一种崭新的认识。

如果研究汉派文学,可以请作家本人或者文学研究评论者用晚上或周末的时间给学生进行文讲座,就讲汉派文学。

这样能使同学能够在他们职业学习之外能够有一种文化品味,有一种精神,有一种另外的人文精神境界。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技巧是非常高的,很多东西失传的东西我们现在我们不可能复制,不可能复原,甚至包括楚国的青铜冶炼,好多油漆,甚至很多的诗词,我们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就是没人总结,没有理论。

这个在学术上有一种说法,中国过去由于贱视工商,专门研究形而上的东西,能做的,他不知学理,他不能说,不能写,没法整理。

那么这种人就始终是一个工匠,是一个匠人,他不可能成为“工师”。

我觉得职业学校学生,我们定位目标也不是培养工匠,但他至少要是工匠,会操作数控机床,会裁剪衣服,会动手;同时要有更高的境界,还要有“工师”的标准,有一种学理基础,有一种表达基础,有一种研究能力,不是手把手只是继承学习研究,还有一种发明创造、有所前进,要从工匠学到工师的水平,那么就需要一些理论的学习,文化的学习。

结合文化研究所的工作进行一些必要的人文讲座,把研究和教学结合起来,既能够促进两者共同繁荣,也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的水平。

尽管目前所考虑的只是服装,汉派文学等等东西,以后对于加强、研究影响的扩大,再慢慢地往外从空间上、范围上、从深度上拓深、加宽,那么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武汉文化研究所就会越办越好!张三夕(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导、社会科学应用和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我想这个研究所成立,可能首先要在运行机制上好好地琢磨一下。

我想有一点建议:我们现在武汉地区高校成立了很多这种文化研究机构,我们这个文化研究所可能不适宜搞这种大而全。

刚刚这个孔老师已经说了,是搞这种应用型和实证性的研究,这个很好!我想这些院系的研究机构其实可以找到一种方式,比如说聘这些专业老师做顾问,做一个名副其实的顾问,将来有些项目,有些东西可以互相联系。

比方说我们华师有专门的历史研究所,文献研究所,还有,我们跟市政府成立了武汉社会文化研究院,也是研究武汉社会问题,严老师,涂校长和我都是这个研究院的副院长,将来这个其实也可以结合。

在涂校长那里有武汉城市研究所,其实也研究武汉问题,去年成立时,在座的老师也去参加了它的成立大会。

这样一些研究机构怎么样结合起来,还有陈文新老师那里的的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它其实也有一部分地方(长江流域)文化研究,所以将来我们这个研究所怎么走出去。

因为这些高校像武大、华师这个办学时间比我们长,研究方面强一些,怎么样到那边去,加强一种横向的与院校的研究机构合作,我觉得还是可以探讨一下,有很多方面可以做。

华工也是一个工科院校,从朱九思到杨叔子都非常重视工科院校人文方面的训练。

后来它办了文学院,办了历史研究所,办了语言研究所,办了很多人文方面,但这意义非常强烈。

它那个人文讲坛就是在运行机制上有特点,他专门有三个人专职做这个事情,每年拔大概是50—100万的经费,请全国各地的人文社科专家,也有少量的自然专家,像杨振宁这些人到那去讲,讲了以后,又把讲稿又变成了就是人文讲坛的书,现在好像已经出到了十本了。

对学生又可以算学分,就是说学生去听人文讲座所写的报告之类的可以给你算学分。

我想我们不一定像华工那样搞一个机构专门搞,武汉文化研究所就可以承担这个责任。

我们可以面向全校的学生,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搞这个东西,把它作为一个长期性的任务,把研究与教学结合起来,研究的一些具体的内容,刚才这个孔老师说的三个项目我觉得都很好,其实还可以再进一步扩展,结合实用型和应用型。

比方说汉派的饮食文化,武汉餐钦业非常有特点,其产值非常高,而且逐年增加,大规模、大型的餐饮企业,像湖景、三五、艳阳天在全国都有特点。

外地的朋友一看餐饮企业,一搞几百个桌子,巨大的三四层楼,可以满足几千人同时用餐。

至于研究当代小说的汉味小说,我想这个就可以和我们武汉市作协联系,彭主席也在,怎么跟这些相关的机构合作。

研究所最后要出人才,出成果,最终就这两个方面。

希望这个研究所能够在汉派文化的应用型领域,比方说汉剧等等这些领域当中开展研究。

在服饰文化研究方面,你有服装系可以对接,还有一些东西,我们可以就一些专题出一些丛书,出一些论文集,还可以与电视台和一些传媒合作,搞一些专题片。

如果立足于区域文化,我想我们研究所还是有很多可为之处。

我不知道学报是不是公开出版物,学报上也可以开辟专栏,体现文化研究内容的专栏,每一期由我们这个研究所成员,或由我们这些顾问以及其他相关专家在上面发个两三篇关于武汉文化研究的一些成果,最终,像冯老师刚才说的过三、五年,出一批成果。

如果我们有项目,有经费,有人员,埋头苦干五年、八年,出一些成果,我想对于我们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将会发挥比较大的作用。

彭建新先生(市作协副主席):我做了11年的作家协会的秘书长,搞组织工作,这两年从行政上退下来,悠闲的写了一些自己的东西,思考就更多一些。

我这样的想,汉派作家这个概念是我们自己在谈,汉派作家和汉派作品是两个概念。

在湖北武汉地区的这些作家,因为在中国当代文坛上所占的地位,这十多年来的影响,已形成了一个势力,一个作家群,这个我们把它称为汉派作家。

但是,汉派作品他是不一样的,比如刘醒龙他基本上不写这些东西;像池莉、方方、我这批同志是把武汉作为写作背景,把武汉的城市,把武汉的文化作为写作背景的这么一批作家,已出了一系列的长篇、中短篇的作品,这批作家,我们叫做汉味文学,汉味作品。

作为研究对象,你是把武汉地区的作家作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问题;你把以武汉为写作背景的作品拿来作为研究对象,那又是一种问题,所以这个概念要把他区别开来。

你们以后在举办这种讲座或者对这方面的师资进行开阔视野的时候,那么这就比较有针对性。

因为你叫刘醒龙来谈,他就只能谈他的大别山,只能谈他的作品,这是一个武汉的作家。

你把方方请过来谈,她会谈武汉的作品;你把我请来谈,我会谈武汉文化,在武汉文化背景下怎么产生作品,所以它是有区别的。

我觉得我们这个课题上可以做一箭双雕的事情,你既研究了汉派作家,你又研究了汉派作品,而且他还有它的传承性。

你可以追溯到这个死去的曾卓,甚至于北京的那一批作家,也是我们武汉的那些老作家,所以在这个上面所以我觉得大有可为。

我们不是说要在我们的学生中培养作家,我曾经讲写作课的时候跟学生谈过,我还没有听说过在课堂上培养出作家来的,这个可能性很小。

比如说我们那一届,湖大77的那一届,出了三个作家,我一个,叶尚青一个,何凡一个,就三个。

我就是说,作家这个职业在我们国家它还是一个边缘的,所以有的人说你是职业作家,我说我们中国没得职业作家,或者说很少,像北京有一批职业撰稿人那是职业作家。

我们说的专业作家,那是拿着几级作家的工资做的一些文学,国外是没有的,这种体制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在这方面的建设的时候,我们不是引导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去做作家,纯属开拓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积淀。

严昌洪先生(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博导、辛亥革命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目前,文化受到特别的关注,省、市都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发展纲要,提出文化强省,文化强市这样一些口号,把文化作为一个产业来抓,已经初见成效。

那么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学院成立这么一个所能够为发展湖北省、武汉市的文化产业作一些贡献,我觉得是非常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