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标准化设计

合集下载

国家电电动汽车充换电标准

国家电电动汽车充换电标准

国家电电动汽车充换电标准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电动汽车的充电和换电问题一直是人们比较关注的话题,因此,国家也逐渐制定了标准来规范电动汽车的充换电。

首先,国家制定电动汽车充电标准的意义在于,可以提高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和充电效率,增加充电设施的标准化和兼容性,促进充换电设施的普及和推广。

这样就可以解决充电时出现的一些问题,例如充电效率低、充电时间长、充电设施不齐全等。

其次,国家电动汽车充电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充电设施的技术标准和充电模式。

充电设施的技术标准主要包括充电机和充电桩等设施的设计、制造、安装和检测的相关技术规范。

充电模式则分为直流快充、交流快充和交流慢充三种。

其中,直流快充可以在15-30分钟内将电池充满,适用于远程高速行驶或急需充电的情况;交流快充可以在2-4小时内将电池充满,适用于日常城市使用;交流慢充时间更长,通常需要6-8小时,主要适用于长时间停放的情况。

此外,国家还制定了换电标准,主要是针对电池寿命和使用效率进行考虑。

换电标准主要包括换电站的设计、制造和管理等相关规定。

同时,国家还规定了车辆和电池之间的配对关系,确保电池能够稳定、安全地运行,防止电池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最后,国家电动汽车充换电标准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加大对充换电设施建设的投入,优化设施布局;企业需积极研发新技术,提高设施的兼容性;社会各界需加强宣传,增加大众的认知和接受度。

只有这样,国家电动汽车充换电标准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实现电动汽车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国家电动汽车充换电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电动汽车的发展和推广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价值。

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将得到更加标准化、便捷和普及化,真正满足人们对于绿色出行的需求。

国家电网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标准化设计方案-直流充电设备专用部件

国家电网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标准化设计方案-直流充电设备专用部件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标准化设计方案直流充电设备专用部件2019年10月28日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标准化设计方案目录1.概述 (3)2.设计标准 (3)3.技术要求 (3)3.1.充电控制器 (3)3.2.充电模块 (5)3.3.A型开关模块 (7)3.4.B型开关模块 (8)3.5.C型开关模块 (9)3.6.计费控制单元 (10)3.7.液晶显示屏 (11)3.8.读卡器 (12)3.9.状态指示灯 (13)3.10.电子锁控制板 (13)3.11.散热系统控制板 (14)4.设计方案 (14)4.1.充电控制器 (14)4.2.充电模块 (20)4.3.A型开关模块 (25)4.4.B型开关模块 (29)4.5.C型开关模块 (33)4.6.计费控制单元 (35)4.7.液晶显示屏 (38)4.8.读卡器 (40)4.9.状态指示灯 (41)4.10.电子锁控制板 (42)4.11.人机界面 (43)1.概述本设计方案通过对直流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器、充电模块、开关模块、计费控制单元等专用部件的功能性能、接口定义、结构尺寸等要求进行统一规范设计,实现不同供货厂家专用部件兼容互换。

2.设计标准GB/T 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13384-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18487.1-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18487.2-2017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2部分:非车载传导供电设备电磁兼容要求GB/T 20234.3-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NB/T 33001-2018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技术条件NB/T 33008.1-2018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第1部分:非车载充电机Q/GDW 1233-2014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通用要求Q/GDW 1591-2014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检验技术规范Q/GDW 11709.1-2017电动汽车充电计费控制单元第1部分:技术条件Q/GDW 11709.2-2017电动汽车充电计费控制单元第2部分:与充电桩通信协议Q/GDW 11709.3-2017电动汽车充电计费控制单元第3部分:与车联网服务平台通信协议Q/GDW 11709.4-2017电动汽车充电计费控制单元第4部分:检验技术规范3.技术要求3.1.充电控制器如图3-1所示,直流充电控制器由充电主控模块和功率控制模块两部分组成。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技术标准精选全文完整版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技术标准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技术标准1 总则1.0.1 为适应X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推广电动汽车使用,规范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XXX市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配套建设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 本标准不适用于低速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以及电动三轮车等车辆的充电设施建设。

1.0.4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与XXX市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相协调;2 符合防火安全、用电安全、环境保护、人防工程的要求;3 采用节能、环保、免维护或少维护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促进技术创新。

1.0.5 充电设施建设应满足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要求,并贯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使用便利、绿色环保。

1.0.6 新建建筑的充电设施应与建筑整体统筹设计。

充电设施宜采用整体建成交付的方式,也可采用预留建设安装条件的方式进行建设。

1.0.7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XXX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1 术语2.1.1 充电设施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的相关设施的总称,包括集中或分散布置的充电桩等。

一般包括供配电系统、充电设备、监控管理系统、计量系统以及相应配套设施。

2.1.2 充电设备可与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相连接,并为其提供电能的设备,一般包括非车载充电机、交流充电桩等。

2.1.3 非车载充电机安装在电动汽车车体外,能将交流电能变换为直流电能,采用传导方式为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充电的专用装置。

2.1.4 交流充电桩采用传导方式为具有车载充电装置的电动汽车提供交流电源的专用供电装置。

2.1.5 供配电系统为充电设备提供电源的电力设备和配电线路组成的系统。

2.1.6 监控系统应用信息技术,对充电设施内设备运行状态和充电设备建设场所环境进行监视、控制和管理的系统。

发改能源2015-1454号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设计(2015-2020 年)

发改能源2015-1454号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设计(2015-2020 年)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 年)发改能源[2015]145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厅(委、局),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5号),科学引导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我们组织编制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2015年10月9日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

大力发展电动汽车,能够加快燃油替代,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节能减排、防治大气污染、推动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充电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各类集中式充换电站和分散式充电桩,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是电动汽车普及的重要保障。

进一步大力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加快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的紧迫任务,也是推进能源消费革命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战略部署,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国发〔2012〕22 号),特制定本指南,期限为2015-2020 年。

二、发展基础“十二五”以来,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取得了突破,积累了经验,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为落实国家新能源汽车示推广应用工作有关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积极开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除部分大型央企外, 地方国企、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也逐步参与到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

截至2014 年底,全国共建成充换电站780 座,交直流充电桩3.1 万个,为超过12 万辆电动汽车提供充换电服务。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标准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标准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标准
在现代社会,随着汽车的普及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清洁能源
交通工具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而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作为电动汽车使用的基础设施之一,其建设标准至关重要。

首先,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应当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定。

国家标准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技术规范》(GB/T 20234-2015)中规定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
的各项技术参数和要求,包括充电接口、充电设备、充电接口的安全要求等内容,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

其次,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应考虑使用者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充电设施的
位置应选择在交通便利、停车方便的地方,便于电动汽车主人前往充电。

同时,充电站的布局应合理,避免因为设施建设不当导致交通拥堵或其他安全隐患。

另外,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还应考虑充电效率和设施的可持续性。

应选择
具备高效率的充电设备,确保电动汽车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充电,提高用户体验。

同时,建设单位还应考虑充电设施的配套设施,如太阳能充电板、储能设备等,以便实现更加环保的充电方式。

此外,为了保障用户的权益,建设单位还应提供充电设施的相关信息和服务,
包括充电费用标准、充电站位置查询、充电设备使用说明等内容,并建立健全的投诉和维权机制,及时解决用户在使用充电设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总的来说,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考虑使用者便
利性和安全性,提高充电效率和设施的可持续性,同时保障用户的权益。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促进清洁能源交通的普及。

国网104

国网104

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管理系统标准化设计通信规约分册文档编号:SG-EVOMS-DS-V1.0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2011年9月版本信息编制说明(一)项目来源为认真贯彻落实公司“两会”精神,加快公司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建设运营工作,按照公司的统一安排,由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技术装备有限公司、浙江省电力公司等单位参与,以浙江示范工程电动汽车运营管理系统为基础,开展了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管理系统的标准化设计工作。

(二)标准编制过程1)4月底成立了由营销部领导,两院两公司及浙江公司共同参与的标准化设计工作组;2) 4.24日工作组组织了第一次集中封闭,认真研讨和分析技术规范及浙江运营管理系统的功能和需求,并开始标准化设计讨论稿编写;3)为进一步了解浙江公司系统的需求,4.26 – 4.27日工作组组织了由信通公司刘建明总经理带队的调研组前往浙江杭州,实地调研和讨论了浙江公司系统现有的运营模式和功能需求;4) 5.3日开始,工作组组织了第二次集中封闭,对标准化设计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并进行认真分析和编写;5)配合信息化工作部开展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管理系统标准编码的编写和设计工作;6)为验证标准化设计的各项成果,营销部于5.20 –5.21日组织了各网省的相关专家,对标准化设计的各项成果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讨,提出了很多较有建设性意见,为标准化设计工作的开展及思路调整提出了宝贵的意见;7)为进一步推进标准化设计工作,在营销部领导的组织下,工作组于5.22日派出编写小组前往杭州,开展为期一周的实地编写工作,在浙江公司相关领导及专家的指导和共同参与下,详细、深入地了解和分析浙江公司现有的系统及需求,认真校正和完善了标准化设计的各项工作成果,初步完成了标准化设计的各项工作;8) 6.3日工作组完成了标准化设计的各项成果编写,并提交营销部审核;9) 6.7日启动了标准化设计的功能精化设计工作;10)6.29日营销部组织专家对标准化设计成果进行审查。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范 第2部分:设计与施工-2023最新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范 第2部分:设计与施工-2023最新

目次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 总体要求 (3)5 设计 (3)6 施工 (7)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范第2部分:设计与施工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以下简称“充电基础设施”)设计与施工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充电基础设施的设计与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8702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T 14549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 17945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GB/T 18487.1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20052 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T 20234.1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20234.2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GB/T 20234.3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7930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GB/T 29316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电能质量技术要求GB 50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26 工程测量标准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3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9 35kV~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T 50065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 50067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93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56 汽车加油加气加氢站技术标准GB 5017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74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 502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55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流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30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4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95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575 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 50617 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GB 50661 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755 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966 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GB 50974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1249 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GB 51309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GB/T 51313 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工程技术标准NB/T 33001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技术条件NB/T 33002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条件NB/T 33007 电动汽车充电站/电池更换站监控系统与充换电设备通信协议DB52/T 1715.1—2023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范第1部分:规划3 术语和定义DB52/T 1715.1—202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配电网设计规范-2023最新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配电网设计规范-2023最新

目次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3)4接入系统条件 (4)4.1电网概况 (4)4.2充换电设施概况 (4)5一次系统设计 (5)5.1一般原则 (5)5.2充换电设施负荷及配电变压器容量计算 (5)5.3接入电网原则 (7)5.4接地方式 (8)5.5无功补偿 (8)5.6潮流和短路电流计算 (8)5.7主要设备选择 (9)5.8电能质量 (10)6二次系统设计 (11)6.1一般原则 (11)6.2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11)6.3通信及自动化 (11)6.4电能计量 (12)1总则1.0.1为规范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配电网设计,保障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和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110kV及以下配电网设计。

建于用户内部(包括电源用户)的充换电设施可参照此标准执行。

1.0.3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配电网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0.4本标准中使用的术语定义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术语》GB/T29317。

2术语2.0.1配电站distribution station在中低压配电网中,用于接受并分配电力、并将10(20)kV变换为380V电压的供电设施的总称。

2.0.2接入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配电网的连接处。

3基本规定3.0.1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配电网设计应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安全可靠原则,设计中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3.0.2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配电网所需线路走廊、地下通道、配电站址等供电设施用地应纳入城乡总体规划,与配电网规划相协调。

3.0.3充换电设施接入配电网应考虑电动汽车及充换电技术发展趋势,满足用户便利出行的需求。

4接入系统条件4.1电网概况4.1.1电网概况内容应包括电网现状和负荷现状。

4.1.2电网现状分析应包括充换电设施拟接入电压等级电网的接线方式、充换电规模、相关电压等级出线间隔预留及扩建条件、线路型号及长度、线路走廊条件、配网设备负载情况等。

国内外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标准及应用现状(下)

国内外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标准及应用现状(下)

♦栏目编辑:高中伟 ******************New Energy Vehicles国内外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标准及应用现状(下)♦文/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张葵葵(接上期)(2)SAE 充换电标准SAE J1772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传导充电要求,涵盖了对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实现充电的物理、电气、功能和性能一般要 求,定义了通用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与供应设备进行导电充电的方法, 包括操作要求以及车辆插孔和配对连接器的功能和尺寸要求。

而SAE J 1773确立 了在相同地理区域内电动汽车感应充电的 最低接口兼容性要求。

SAE J2954标准是针对轻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 车的无线功率传输和对准方法编制的,该规范定义了互操作性、电磁兼容性、电动场、最低性能、安全性以及对轻型电动和 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进行无线充电测试的可接受标准,支持家庭(专用)充电和 公共无线充电。

SAEJ 1772-2017 中明确了 AC 充电和DC 充电水平,如表5所示。

表5 AC 和DC 充电水平AC 水平1120VAC 、单 相、车载充电器12 1.4EV :仃h 住宅和办公充电120V AC.单相、车载充电器161.9PHEV : 7h住宅和办公充电AC 水平2240V AC 、单相/三相车 载充电器8019.2®3.3kW 充电器EV : 7h PHEV:3h @7kW 充电器EV : 3.5hPHEV:1.5h ®20kW 充电器 EV : 1.2h PHEV:22min办公区和公共充电AC 水平3单相/三相车 载充电器>20直流水平1200-450V DC 非车载充电器803620kW 充电器EV:1.2h PHEV:22min 充电站直流水平2200-450V DC DC 非车载充电器2009045kW 充电器 EV : 20min PHEV:10min充电站直流水平3200-600V DC DC 非车载充电器40024045kW 充电器 EV : <10min充电站36 /WUTOR -CHINA •January栏目编辑:高中伟******************«New Energy Vehicles(3)中国充换电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0234.1,2,3-2011由三部分组成,形式接近于IEC62196-1,2,3,解决了中国国内不同地区,不同电网公司,充电接口不统一的问题。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规划与优化研究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规划与优化研究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规划与优化研究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电动汽车逐渐成为汽车市场的新宠。

电动汽车的兴起带来了对充电设施的需求,因此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规划与优化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篇文章将探讨如何制定合理的建设规划以及如何优化充电设施,以满足电动汽车用户的需求。

首先,建设规划是确保充电设施的合理布局和规模的关键。

合理的充电设施建设规划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市场需求分析:充电设施建设规划首先需要对市场进行需求分析。

这包括考虑电动汽车用户的数量、地理分布、使用习惯等因素。

通过市场需求分析,可以确定不同地区和时间段的充电需求,从而合理规划充电设施的数量和布局。

2. 基础设施评估:充电设施的建设需要依赖于可靠的基础设施。

在建设规划过程中,需要对电力供应、网络覆盖等基础设施进行评估,以确保充电设施能够稳定运行和提供足够的充电能力。

3. 空间规划:充电设施的布局需要考虑到空间限制。

选择合适的位置和土地利用是充电设施建设规划的重要一环。

这可以通过分析城市的交通状况、停车需求、建筑规划等因素来确定。

在确定了充电设施建设规划之后,需要对充电设施进行优化,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和充电效率。

以下是一些优化策略:1. 智能充电技术:通过引入智能充电技术,可以实现对充电设施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这样可以提高充电装置的可用性,并能够进行实时故障排查和维护,从而提供更加可靠和高效的充电服务。

2. 快速充电站建设:快速充电站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迅速方便的充电体验。

这些站点通常位于主要交通枢纽、商业中心等地区,允许用户更快地充电以继续行驶。

因此,在充电设施建设规划中,应优先考虑快速充电站的建设。

3. 充电设施共享平台:充电设施共享平台可以帮助提高充电设施的利用率和效率。

用户可以通过平台查找空闲的充电设施,并进行预约和支付。

这种共享模式可以减少充电设施的闲置时间,提供更多用户的充电需求。

4. 优化充电设施的能源管理:通过优化充电设施的能源管理,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站设计规范

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站设计规范

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站设计标准1.范围本标准了电动汽车锂电池更换站的设计原那么。

本标准适用于电动汽车锂电池更换站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设计。

2.标准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但凡注明日期的应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订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舞依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但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900.1电工术语全然术语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GB/T3730.1-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GB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5749生活应用水卫生标准GB6067起重机械平安规程GB/Tl2325-2003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准许偏差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T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5945-1995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准许偏差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GB/T18487.3-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交流/直流充电机〔站〕GB/T18663.1-2021公制系列和英制系列的试验机柜、机架、插箱和机箱的气候、机械试验及平安要求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标准GB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52供配电系统设计标准GB5005310kV及以下变电站设计标准GB50054低压配电设计标准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标准GB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标准GB5005935~110kV变电所设计标准GB500603 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标准GB50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标准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标准GB5015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91构筑物抗震设计标准GB50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29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GB50260电力设施抗震设计标准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J19采热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标准GBJ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标准DL408平安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局部)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卫和尽缘配合DL/T621-200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782-2001110kV及以上送变电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DL/T995-2006继电保卫和电网平安自动装置检验规程DL5000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DL5027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T5149-2001220kV~550kV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056-2007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390-2007火力发电厂和变电站照明设计技术QC/T413-2002汽车电气设备全然技术条件SDJ5-85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Q/GDW214-2021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现场验收治理规程Q/GDW233-2021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通用技术要求Q/GDW234-2021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电气接口标准Q/GDW235-2021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通信协议Q/GDW238-2021电动汽车充电站供电系统标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技术导那么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站技术导那么3.总那么电池更换站的设计应遵循“统一标准、统一标准、统一标识、优化分布、平安可靠、适度超前〞的原那么。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技术标准体系完整版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技术标准体系完整版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技术标准体系(完整版)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技术标准体系是一个具有系统性、协调性、兼容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的层级结构, 分为两个层级,由8个技术领域、58项标准构成。

一、标准体系框架1、第一层级是技术领域。

包括基础、动力电池箱、充电系统与设备、充换电接口、换电系统与设备、充/换电站及服务网络、建设与运行和附加设备等8个技术领域,分别用SC1、SC2、SC3、SC4、SC5> SC6、SC7、SC8 表示。

2 、第二层级是具体标准。

具体标准的体系编号为NEA/TC3/技术领域-顺序号。

英中:NEA代表国家能源局,TC3代表充电设施标委会,技术领域用SCI、SC2、SC3、SC4、SC5、SC6、SC7、SC8表示,顺序号代表在本技术领域的标准顺序。

二、标准情况说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各技术领域设苣的标准情况如下:1、基础(SCI)。

主要包括术语及并网基本规左,共设置2项标准。

2、动力电池箱(SC2)。

主要包括换电模式下涉及到的动力电池箱尺寸、电池箱架、动力仓标准, 共设置4项标准。

3、充电系统与设备(SC3) o主要包括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车载充电机、交流充电桩等相关设备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等,共设置10项标准。

4、充换电接口(SC4)。

主要包括电动汽车充换电设备的机械与电气接口要求以及通信协议等,共设巻11项标准。

5、换电系统及设备(SC5)。

主要包括更换电池用的设备标准及检验方法等,共设置4项标准。

6、充/换电站及服务网络(SC6)。

主要包括电动汽车充电站、电池更换站及服务网络的通用技术要求、供配电要求和监控系统技术规范和通信协议等,共设置11项标准。

7、建设与运行(SC7)。

主要包括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规划导则、技术导则、施工与验收规范、运行管理和计量等,共设置13项标准。

8、附加设备(SC8)。

主要包括充换电设施的相关附属设备,涉及车载终端、标志标识等内容,共设置3项标准。

三、充电设施标准体系项目表SCI基础(共设置2项)SC2动力电池箱(共设置4项)SC3充电系统与设备(共设置10项)SC4充换电接口(共设置11项)SC5换电系统与设备(共设置4项)SC6充/换电站及服务网络(共设置11项)SC7建设与运行(共设置13项)SC8附加设备(共设置3项)。

DGTJ08-2093-2012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范

DGTJ08-2093-2012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范

1暋总暋则1灡0灡1暋为推广上海市电动汽车使用、规范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保障电动汽车运行安全 ,制定本规范。

1灡0灡2暋本规范适用于本市新建电动汽车充换电站以及在居民社区、公共停车设施中增建、改建充电设施的整个建设过程。

1灡0灡3暋本规范不适用于电动摩托车、电动自动车以及电动三轮车等非机动车辆的充电设施建设。

1灡0灡4暋本规范规定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从接入电网、规划选址、设计建设到工程验收的建设全过程中的具体要求。

1灡0灡5暋本规范除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外,还应符合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本市地方标准的要求。

11 / 372暋术暋语2灡0灡1暋电动汽车 electricvehicle,EV主要为用于在街道和高速路上使用而生产的、由电动机推进的车辆 ,电动机的驱动电流来源于可充电电池或其他易携带能量存储的设备。

2灡0灡2暋充换电站E Vchargingstation采用电池更换方式或由非车载充电机(至少2台以上)及若干交流充电桩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供给的场所。

2灡0灡3暋非车载充电机off灢boardcharger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外,与交流电网连接,为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等可充电的储能系统提供直流电能的设备。

2灡0灡4暋车载充电机on灢boardcharger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上 ,将公共交流电网标称电压值的电能变换为直流电并给车载储能系统 (如动力蓄电池等 )充电的装置。

2灡0灡5暋交流充电桩c hargingspot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外、与交流电网连接,为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只提供交流电源的供电装置。

2灡0灡6暋供电系统power灢supplysystem为充电设施的运行提供电源的电力设备和配电线路的总称。

2灡0灡7暋监控系统monitoringsystem对充电设施的设备运行状态、图像信号、参数配置等进行实时采集 ,实现站内设备的监视、控制和管理的系统。

2灡0灡8暋计量系统meteringsystem在充电设施及电动汽车内安装的用于进行电能贸易结算的22 / 373 / 37计量装置 。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标准体系(2016版)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标准体系(2016版)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标准体系(2016版)(征求意见稿)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基础,是推动各行业健康、规范、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把电动汽车发展作为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为有效支撑电动汽车及充换电设施产业发展,在国标委和国家能源局的领导下,第一届能源行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积极开展标准体系研究,发布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体系(以下简称“标准体系”)。

随着充换电设施产业的快速发展,无线充电技术、大功率充电技术等新型充电技术的应用,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对充电设施互联互通、充电过程安全、充电系统信息安全等充电服务新需求,以及电动汽车将作为储能单元将成为未来能源互联网重要组成部分,并参与智能电网友好互动的发展趋势,标准体系亟需开展相关内容新增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结合新技术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标委会开展了标准体系(2016版)研究制定工作。

一、标准体系建设意义标准体系是按领域内标准间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的整体,具有集合性、目标性、整体性、适应性等特征。

充换电设施标准体系是充换电设施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指导文件,对于标准体系建设规划、充电技术发展以及标准计划项目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明确充换电标准体系的编制规划。

充分考虑充换电设施产业发展现状、关键技术发展趋势及建设运营需求等情况,结合当前产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形成标准体系,明确不同时期充换电标准制修订涵盖范围、制定计划等,为充换电设施标准发展提供支撑。

适应充换电设施产业的技术发展。

标准体系成为我国充换电设施产业的基本遵循,推动充换电设施产业从无序发展到规范发展转变,引领充换电设施的技术发展方向,有利于支撑我国充换电设施产业发展。

指导充换电标准制修订工作。

标准体系明确了标准制修订时间节点和制修订任务,为标委会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有效推进标委会工作规范、有序发展。

二、标准体系框架充换电设施标准体系应涵盖充换电设备制造、检验检测、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等全方位,主要解决电动汽车推广过程中的充电安全、互联互通、设备质量、设施规划布局、计量计费等关键问题。

国内外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标准及应用现状(上)

国内外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标准及应用现状(上)

目前,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为促进充换电基础设施经济高效地运转,让电动汽车在交通领域被广泛采用,需要在充换电标准上进行研究。

但世界各组织制定的充电设施标准有很多,直接影响到充电设施的普及与推广。

本文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标准、欧洲标准化组织(ESO)标准、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TCAS)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标准的建立。

一、电动汽车的主要标准化组织与电动汽车充电有关的标准可分为3个部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元件)标准、电动汽车并网标准和安全标准。

在电动汽车充电元件标准化中,ISO主要致力于将电动汽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标准化,其他的标准则在组件级别上进行规范。

电动汽车并网标准是处理电动汽车充电/放电的,充电/放电过程中,电动汽车在电网中就像分布式能源。

电网整合标准制定有两个主要的参与组织,即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和保险商实验室(UL)。

电动汽车充电和电网整合的安全标准,主要参照美国消防协会(NFPA)和电气规程(NEC)这些组织机构制定的标准。

制定电动汽车标准最多的3个组织是美国SAE、欧洲ESO以及中国的NTCAS。

SAE标准委员会有9 000多名工程师参与标准修订和维护,共制定了81项汽车电气化标准,这些标准定义了有关电动汽车的术语,如电动汽车安全性、电动汽车通信、电池、电动汽车充电、电动汽车电磁兼容性、电源质量、额定功率和连接器的协议。

ESO制定了在欧洲实施的标准,其已建立了95个标准,其中包含了电动汽车和相关系统的所有特征。

中国NTCAS已经为所有类型的电动汽车建立了GB和QGDW标准,已发布和正在准备的标准总数为79个。

◆文/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张葵葵国内外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标准及应用现状(上)二、电动汽车术语和词汇标准1.电动汽车术语ISOOTR 8713:2012定义了术语和词汇。

道路侧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规范

道路侧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规范

道路侧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规范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本标准根据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18年第一批深圳市地方标准计划项目任务的通知》(深市监〔2018〕53号),于2018年5月11日获批准立项,序号为63,立项名称为《道路侧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规范》。

根据国家标准(GB/T 19596-2017)对电动汽车的定义,结合本标准化对象的实际情况,标准工作组建议将标准名称改为《道路侧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规范》。

本标准行业主管部门为深圳市交通运输管理委员会,由深圳市道路交通管理事务中心负责牵头组织标准的制定工作,由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深圳南方和顺电动汽车产业服务有限公司联合起草。

标准由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提出并归口,计划于2018年9月完成标准编制工作。

二、立项背景和意义深圳市陆续出台《深圳市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深圳市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方案》、《深圳市大气环境质量提升计划(2017-2020年)》、《2018年“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等政策,提出了深圳新能源汽车辆推广目标:2017年公交车100%纯电动化;2018年出租车100%纯电动化、新增充电桩1.8万个;2020年物流车50%纯电动化、中心区充电站服务半径小于900米。

随着各项鼓励政策出台、双积分政策落地及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提升,电动汽车未来将持续高速增长。

截至2018年3月,我市电动汽车保有量超过10万辆,累计建成集中式充电站178座,公交快速充电桩4956个、社会快速充电桩6729个,慢速充电桩29308个,充电桩总量超过4万个。

正是在电动汽车及配套充电设施大规模应用的背景下,深圳市交通运输管理委员会、深圳市道路交通管理事务中心提出利用道路侧宜停车车位建设安全、适宜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为我市巡游出租车、私家车等车辆进行快速补电,缓解深圳城市用地紧张,电动汽车停车充电困难的突出问题。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系统设计标准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系统设计标准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系统设计标准
1. 设备条件
(1)高低压电子设备必须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并配有对应的安全保护
装置;
(2)有自检功能的探测器;
(3)外壳符合IP54水压级别以上,必要环境湿度可控;使用保护等级至少达到IPX5;
(4)充电桩设备符合国家标准,可实现快充慢充全封闭、半封闭双充
电功能。

2. 技术指标标准
(1)功率应达到49KW,容可性应达到150KWh/H,充电有效性及稳
定性达到95%以上;
(2)快充电压精度应满足:±2.3%,快充电流精度应满足:±3.2%慢充电压:±2.5%,慢充电流:±5.5%;
(3)电池充放电能量估算误差应控制在2%以内;
(4)内置300V高压断路器,用于防止过放电。

3. 智能化运行
(1)根据电池电量、环境温度等外界条件,智能控制充放电功率运行;(2)具备多种功率曲线调节运行模式,可根据不同充电桩设备的不同
要求实现一键式运行;
(3)采用多台充放电设备接口、分区控制、软硬件保护等方式,可对
多台充电设备实现安全稳定的智能控制;
(4)支持遥控升级,可实现智能化、快捷性操作,如远程控制、远程维护;
(5)支持在线故障检测,可以提前发现故障和动态排查故障,以便进行及时处理。

4. 环境要求
(1)温度范围:-20℃~+50℃(外暴露机房);
(2)工作相对湿度:5%~95%(无冷凝);
(3)环境噪声:≤60dB;
(4)地坪应安装在死角,防止肩膀撞击;
(5)设备的安装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安全技术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