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原理商品的二因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重点内容参考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重点内容参考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着重把握以下重点内容:一、劳动价值理论1、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须从商品分析开始。
2、商品二因素理论。
商品使用价值的和价值及其统一性和矛盾性。
3、劳动二重性理论。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同物质要素相结合,创造使用价值,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但具体劳动不是创造社会财富即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即活劳动形成价值,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它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劳动二重性在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商品价值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
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
无论劳动生产率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形成的价值总是相同的。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及其转化形式。
4、货币理论。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内在矛盾外化;价格是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的比率;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
5、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和要求;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表现。
二、剩余价值理论1、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矛盾的解决,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2、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劳动过程、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剩余价值的产生必须在流通中,又必须不在流通中,剩余价值源于剩余劳动的凝结;相对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3、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4、资本的本质。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及其划分意义。
5、工资理论。
工资本质,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资本主义工资变动趋势。
6、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三、资本积累理论1、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的实质;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外延型扩大再生产与内含型扩大再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不是扩大再生产唯一源泉;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主要因素。
商品二因素和劳动力二重性的相互关系
商品二因素和劳动力二重性的相互关系商品二因素和劳动力二重性是很多学习经济的人都会知道的知识,但是有很多的人都不知道商品二因素和劳动力二重性有什么关系。
下面是店铺为你精心推荐的商品二因素和劳动力二重性关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商品二因素和劳动力二重性的关系(1)商品是人们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承担者,其特殊性在于它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并通过交换来实现。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本质因素,其实体是抽象劳动。
(2)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3)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劳动二重性的介绍商品生产中劳动的二重性:第一重性、人类劳动作为自然力的一部份,在引导其它自然力转化物质有用的客观属性的过程中具有“使用价值”。
要记住物质的有用性(使用价值),是物质在那种形态下的客观存在,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创造”,自然力(包括人类劳动)只不过是改变其物质形态,引起属性转化,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造”(凭空变出来)。
这一点《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二节引用彼得罗。
维里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说得很清楚。
注意“自然力”(也包括人类劳动)与物质有用属性转化的相对关系,不是价值,正如空也、阳光不包含任何货币所计量的原子——价值,不包含任何金钱关系,不包含任何人支配人行为(劳动)的社会关系一样。
第二重性:作为货币(商品)所计量的原子——价值的人类劳动(这里的意思是价值是一种人类劳动)。
这种劳动是价值的核心,在于人支配人行为(劳动)的社会关系,在于符合社会其它成员意志的支配关系。
它(价值)对于支配者来说代表的是权力,对于价值的生产者来说代表自然劳动被控制,或者说被奴役。
正如奴隶主支配奴役的劳动是一种社会支配关系一样,价值代表的正是商品经济下的对人类劳动的一种支配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01 第一章 商品与货币新
第三节 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照由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 2.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 表现形式。
第三节 价值规律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 2.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社会劳动在社会 生产各部门的分配 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1只绵羊
第二节
(四) 货币形式
货币
50斤谷物 = 2把斧子 = 40尺布 = 1只绵羊 = 其他种种商品 =
5克黄金
第二节
货币
二、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的特殊商品。
使用价值 和价值 商品的内在矛盾 具体劳动 和抽象劳动
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商品与商品的外部对立 私人劳动 和社会劳动 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
私有制 商品生产存在的基本条件
社会分工
商品的内在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 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 劳动的矛盾——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总根源
第二节
货币Βιβλιοθήκη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 (一)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1只绵羊 = 2把斧子 主动作用 被动作用 相对价值形式 等价形式
第二节
三、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
货币
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第二节
货币
(一)价值尺度: 指货币可以作为衡量 和计算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大小的标准 1.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可以是想 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 2.价格: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 现 3.价格标准:计量一定贵金属重量的货 币单位,叫做价格标准。
高三政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试题
高三政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试题1.商品的二因素是由________决定的()A.商品的自然属性B.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C.生产资料私有制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答案】B【解析】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源泉,而价值的源泉却是唯一的,那就是抽象劳动。
因此正确答案为B. A、C、D都不是商品的二因素的决定因素,排除。
【考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点评:做好本题要全面把握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2.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①是对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②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③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④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解析】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阐明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及其生产过程,阐明了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因此,①②④是正确的。
误选③的原因在于混淆了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关系。
价值创造研究的是生产领域中价值是由什么创造的,即价值的源泉是什么的问题;价值分配研究的是价值创造出来后,在各个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应按照什么原则进行分配的问题。
【考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点评:做好本题不能把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问题混为一谈,既不能把价值创造看做是价值分配的依据,又不能把价值分配问题等同于价值创造问题。
3.下列关于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不同的具体劳动的质不同,抽象劳动没有质的差别②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③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④具体劳动是历史的范畴,抽象劳动是永恒的范畴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具体劳动是指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
人的体力、脑力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称为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也不是两次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代表了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由于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和阶级利益的共同要求同社会发展的方向完全一致,因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生产力: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表示人们适应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水平,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又称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辩证唯物主义:建立在唯物论基础上的辩证方法,亦称唯物辩证法。
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之中运用唯物辩证法,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矛盾运动及其发展变化过程,从而揭示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把社会形态的发展和更替看作一种自然即客观必然的历史过程,评价社会经济制度的先进或落后,评价不同阶级的进步或反动,主要标准是看它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起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
第二章自然经济: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或者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社会分工: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一般前提条件。
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发展,使各个生产者专门从事某种产品的生产,使得生产者之间或经济单位之间,在生产和生活上相互依存,彼此都需要对方的产品作为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从而产生了相互交换产品的必要。
商品经济:商品生产与商品流通的总称,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的经济形式。
(商品交换不是简单的物物联系,是通过物建立的人和人的关系)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商品: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对他人或对社会有用的劳动产品。
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
即能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商品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阐述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相互关系
阐述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相互关系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效用,即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使用价值是由物品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自然属性决定的,一种物品往往具有多种多样的自然属性,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
这种多方面的使用价值往往是随着人们的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被发现和加以利用的。
使用价值是商品必须具备的一个首要因素,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没人需要它,不能成为商品。
但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为了满足别人需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使用价值。
政治经济学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着眼点不在于使用价值本身,而在于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商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具有交换价值,即它能够用于交换别的商品并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上的关系或比例。
不同商品之所以能够相互比较,并按一定比例进行交换,是由于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中都凝结了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因此,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由价值决定的。
商品的二因素,从表面上看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在本质上则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处在一种既相矛盾又相统一的关系中。
一方面,使用价值和价值共存于一个统一体(商品)中,缺少了任何一方都不能构成商品。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价值的物品有使用价值,但这只是普通的使用物品,而不是商品。
另一方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对立的,相互排斥的。
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使用价值,而是为了价值,但要取得价值就必须生产使用价值;而且必须把生产出来的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卖出去,才能从购买者那里实现商品的价值。
从购买者来说,他所需要的则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但要想获得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相应的价值。
马政经问答题复习资料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问答题第一章1、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它们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者关系: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与此同时转移了原材料、机器等的旧价值。
具体劳动只有同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成为创造使用价值的源泉。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而且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2怎样认识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如何认识商品价值的构成与创造的关系?(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的关系)(1)撇开了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就叫抽象劳动。
商品交换的比例,就是以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的多少来确定的。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所以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2)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由于价值的创造不是孤立地进行,而总是与财富的创造过程结合在一起的,离开一定的财富创造过程,也说不上价值创造。
但实际上,价值创造与财富创造并不完全是一回事。
3结合现实思考价值量的变化与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关系。
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生产每件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也就越小。
反之,就越大。
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成正比,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为什么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1)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劳动价值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第一次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提出了劳动二重性理论,明确提出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从而把劳动价值理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
(2)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正是运用了劳动二重性理论,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3)劳动二重性理论还为其他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在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进而创造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等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第三节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一、商品的二因素什么是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它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比较:物品、劳动产品、商品商品交换场所(广义市场):有形市场(狭义市场)(商店、集市、超市……)无形市场(广告交易、电话交易、网上交易……)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价值、交换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就是它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由物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价值是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不同商品的价值只有量的不同并无质的差别。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相互对立(商品生产者或商品消费者,不可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
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思考:人们选购商品时,总希望“物美价廉”。
那么,“物美”和“价廉”各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要求呢?它说明了什么问题呢?“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也称着商品的两个基本因素”。
“物美价廉”是商品本身两个基本属性的反映。
“物美”是使用价值的标准;“价廉”则是人们从价值角度提出的提出的要求。
人们在选购商品时,总是力图找到这两个标准的最佳结合点。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叫做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是抽掉了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源泉;是劳动的特殊社会形式。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
劳动产品、商品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价值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私人劳动、社会劳动私有制、社会分工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对政治经济学的重大贡献三、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是体现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
怎样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之间的关系
怎样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之间的关系1、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答:(1)商品的二因素是指使用价值和价值。
它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自然属性,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是商品中凝结或物化了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
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之所以可以相互交换,原因在于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在本质上共同的东西。
只有在本质上共同的东西,在数量上才是可以相互比较的。
这种本质上相同的东西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价值。
(2)价值和使用价值它们之间有存在着相互的关系即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
二者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缺一就不成其为商品。
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就不会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不同的、矛盾的。
主要表现在对同一商品生产者或消费者来说,同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因而是历史的范畴。
(3)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由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
它是指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商品是由劳动创造的。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就是说,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
具体劳动即从劳动的具体形态考察的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反映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恒条件。
政治经济学考试大纲
政治经济学考试大纲分析(一)商品经济的一般原理1.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2.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商品经济中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3.货币的本质、职能和货币形式;4.价值规律的内容、要求、表现形式和作用;5.市场机制的基本含义及作用。
(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理论1.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基本形式;2.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基本方法;3.单个资本增大的方式和资本的周转。
4.资本积累规律及其后果;5.剩余价值的分配形式: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和地租等;6.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理论、经济周期理论;(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1.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2.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3.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和分配制度;掌握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体制框架;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职能的转变;6.科学发展的内涵及意义;7.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和意义。
(四)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知识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内容及双重作用;2.经济全球化的必然性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3.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4.当前国际金融的特点;5.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经济合作。
政治经济学考试题型一、预付资本周转速度1.某企业所投入的固定资本额为1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所投入的流动资本额为5万元,周转1次的时间为3个月;该企业的年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是(B)A.1次B.1.4次C.1.6次D.1.8次答:预付资本的年周转次数=固定资本年周转的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年周转的价值总额/预付总资本额,资本年周转的价值总额=资本数量周转次数,该企业的固定资本年周转的价值总额=1000001/10=10000,该企业的流动资本年周转的价值总额=5000012/3=200000,预付总资本额=100000 50000=150000,预付资本的年周转次数=210000/150000 =1.4次2.已知某企业的资本构成和各自的周转速度如下:类型数量(万元) 年周转次数机器 100 1 /10厂房 400 1/20原料 100 10燃料 50 10问该企业的预付资本的年周转次数大致是 (A)A.2.35B.3.25C.4.55D.3.45答:预付资本的年周转次数=(固定资本年周转的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年周转的价值总额)/ 预付总资本额资本年周转的价值总额=资本数量周转次数;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预付资本不同部分的平均周转。
政治经济学原理重要知识点整理(完美打印版)
政治经济学原理重要知识点整理(完美打印版)1.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两者关系二因素:价值和使用价值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产生使用价值,抽象劳动产生价值2.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单位时间内生产价值总量有何影响?对单位商品价值量有何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会影响到所生产的全部商品的价值总量,但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使用价值量越多,平均到单位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该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时间内上产的使用价值量越少,平均到单位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该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
可见,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该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力成反比。
”3.简述商品的价值量有什么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两方面的条件决定:一方面,由生产的客观条件,即“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决定,另一方面,由生产的主管标准条件,即“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决定。
4.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劳动不是商品,工资也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工人在市场上出卖的只是自己的劳动力,工资只能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所以说,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一种转化形式。
这就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8.简述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区别和联系?超额剩余价值也是相对剩余价值。
但是两者有不能完全等同。
原因在于:1,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是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所形成的差额;而相对剩余价值则是整个资本家借机提高劳动生产力,降低了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应的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获得的。
2,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获得的;而相对剩余价值则是部门资本家共同获得的。
3,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的直接目的;而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最终结果。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笔记总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理论基础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
历史背景:19世纪中叶,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益暴露,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成为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
a.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居于统治地位;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迫切需要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
理论来源: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空想社会主义。
2.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马克思在科学上的两个伟大发现:a.创立了唯物史观;b.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3.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重大贡献列宁: 建立垄断资本主义理论;毛泽东: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纲领,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 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变化规律。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 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看作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是:①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其中:①生产对分配、交换、消费起决定作用;②分配、交换、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必须紧密联系生产力来考察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
包括:①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②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三、生产商品的劳动的 二重性
1、什么是劳动的二重性? 、
马克思进一步考察发现, 马克思进一步考察发现,生产商品的劳动也 有二重性。 有二重性。这就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劳动的具体形式不相同的 具体劳动是指 劳动的具体形式不相同的 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抛开劳动的具体形式不谈 抛开劳动的具体形式不谈, 抽象劳动是指 抛开劳动的具体形式不谈, 而是把劳动共同的、 而是把劳动共同的、同质的东西概括起来所 说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说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二、商品的二因素 (或二重性)
2、价值 、
价值— 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 动 为了说明价值这个概念, 为了说明价值这个概念,我们先来介绍 另一个概念: 另一个概念: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就是两种商品在交换时的量 的比例。 的比例
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由什么来 确定的呢? 确定的呢
(四)科学技术与商品价值 量的关系
第三、科学技术成果越是早的利用, 第三 、 科学技术成果越是早的利用 , 越可 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提高企业的利润。 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提高企业的利润。 第四、 第四 、 科技水平提高可以同时提高工人和 管理者的水平, 管理者的水平 , 从而使得简单劳动变化为复 杂劳动,使劳动的价值量倍增。 杂劳动,使劳动的价值量倍增。 第五、科学技术可以扩大生产劳动的领域, 第五、科学技术可以扩大生产劳动的领域, 增加就业机会,从而增加劳动量, 增加就业机会,从而增加劳动量,最终增加 社会财富。 社会财富
(三)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商 劳动生产率是指 劳动者生产某种商 品效率和能力。 品效率和能力。 一般有二种表示方法: 一般有二种表示方法: 一是单位时间生产产品的数量 即:50件/1小时 件 小时 二是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时间 小时/1件产品 即:3小时 件产品 小时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整理
2-10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11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12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2-13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次数成反比。
2-14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所以商品的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2-1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第三章3-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3-2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 v+m 。
3-3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经济范畴是:剩余价值率。
3-4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3-5单个资本增大的途径:资本积聚、资本集中。
3-6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结果,是由资本积累而引起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增加。
3-7资本集中:是把原来分散的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
3-8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3-9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3-10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3-11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3-12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3-13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是:剩余价值。
3-14资本有机构成是指: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3-1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3-16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3-17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随着资本的增长对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论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论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相互关系摘要:商品是人们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承担者,其特殊性在于它是社会的使用价值通过交换来实现。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本质因素,其实体是抽象劳动。
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商品二因素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关键字:商品;劳动;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关系根据课程安排,现对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具体论述如下:一、商品的概念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二、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使用价值本身并不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要考察使用价值,是因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其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仅有使用价值是不够的,它还必须是用来交换的,即具有交换价值。
(二)交换价值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
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之所以可以相互交换,原因在于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在本质上共同的东西。
只有本质上共同的东西,在数量上才是可以相互比较的。
这种本质上相同的东西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价值。
(三)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也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价值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作为商品的二因素之一,价值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三、商品的二因素的关系: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
怎样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之间的关系
怎样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之间的关系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1、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答:(1)商品的二因素是指使用价值和价值。
它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自然属性,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是商品中凝结或物化了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
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之所以可以相互交换,原因在于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在本质上共同的东西。
只有在本质上共同的东西,在数量上才是可以相互比较的。
这种本质上相同的东西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价值。
(2)价值和使用价值它们之间有存在着相互的关系即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
二者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缺一就不成其为商品。
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就不会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不同的、矛盾的。
主要表现在对同一商品生产者或消费者来说,同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因而是历史的范畴。
(3)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由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
它是指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商品是由劳动创造的。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就是说,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
具体劳动即从劳动的具体形态考察的劳动。
怎样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之间的关系
1、商品得二因素与生产商品得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答:(1)商品得二因素就是指使用价值与价值。
它就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得,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使用价值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得自然属性,就是指商品得使用价值;价值就是商品中凝结或物化了得一般人类劳动就就是商品得价值。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得量得关系与比例。
两种不同得使用价值之所以可以相互交换,原因在于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在本质上共同得东西。
只有在本质上共同得东西,在数量上才就是可以相互比较得。
这种本质上相同得东西就就是凝结在商品中得无差别得一般人类劳动,就就是价值。
(2)价值与使用价值它们之间有存在着相互得关系即商品就是使用价值与价值得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得辩证关系:使用价值与价值就是统一得。
二者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缺一就不成其为商品。
价值得存在要以使用价值得存在为前提,没有使用价值得东西也就不会有价值;使用价值就是价值得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使用价值与价值又就是不同得、矛盾得。
主要表现在对同一商品生产者或消费者来说,同一商品得使用价值与价值不可兼得;使用价值就是商品得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得关系;而价值就是商品得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得经济关系;使用价值就是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得属性,就是永恒得范畴;价值就是商品所特有得属性,就是商品经济得范畴,因而就是历史得范畴.(3)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因素,就是由于生产商品得劳动具有二重性。
它就是指生产商品得同一劳动得两个方面——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商品就是由劳动创造得.商品得二因素就是由生产商品得劳动二重性决定得,就就是说,商品得使用价值与价值就是由生产商品得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决定得。
具体劳动即从劳动得具体形态考察得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得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反映了人与自然得关系.具体劳动就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得永恒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二章第一节商品
教案
工作单位:潍坊职业学院
姓名:王金城
所学专业:政治教育
申请任教学科:政治经济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商品——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等相关知识点,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教学重点和难点: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价值实体与价值量)、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等知识点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是学习理解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采用设疑提问法和总结归纳法
教学设想:找出理解这些问题的关节点,设置若干具体的问题,题题相扣,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共同归纳总结。
教具: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课型:新授课
板书提纲:
一、商品的二因素
(一)、商品的使用价值:(二)交换价值和价值
(三)价值量
1、价值量变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3、有关商品价值量的问题
(四)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1、统一性表现在:
2、对立性表现在:
3、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构成商品的内部矛盾。
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一)具体劳动
(二)抽象劳动:
(三)、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
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
——马克思(教师活动)
为什么研究资本主义要从对商品的分析开始?
1、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社会财富最普遍的形式,商品的普遍化是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
商品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最普遍的经济关系。
2、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最基本、最简单的形式;
3、商品所包含的矛盾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胚芽。
[讲授新课]:
一、商品的二因素(教师活动)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这种交换的基本原则是:等价交换,任何商品都具有两个因素: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一)、商品的使用价值: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1、一种商品体可能有多种使用价值。
2、使用价值同人们取得它所耗费的劳动多少没有关系。
3、使用价值在任何社会都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它本身不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4、在商品经济中,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二)交换价值和价值
交换价值:一种商品能够用来交换其它商品的属性。
一种商品的交换价值表现为与其它商品交换时的比例关系。
如,1斗小麦交换15尺布,或1斗小麦=15尺布(学生活动)
交换价值的现代形式:X量商品A=Y单位货币
“1斗小麦=15尺布”等式的基础:等式两端相等在于两种商品中包含有共同的内容。
这种共同的内容不是它们的使用价值,也不是它们的效用,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或效用无法进行一般的比较。
两种商品共同的内容:它们都是人类劳动的的凝结物。
由于抽象掉了使用价值,所以它们都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作为人类无差别劳动的凝结物,商品成为价值物(价值的客观性)。
所以,商品作为价值是凝结的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存在形式。
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隐藏在交换价值背后的实际内容。
价值只通过交换价值才能表现出来。
(三)价值量
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的数量。
劳动是用时间来衡量的,因此价值量也是用劳动时间来衡量的。
决定价值量的劳动时间不是自然意义上的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有关商品价值量的一些问题:
1、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3、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学生活动)
(四)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任何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其中价值是商品的本质,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的关系的对立统一:
1、统一性表现在: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就没有价值(因而也就不是商品)。
作为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缺一不可。
2、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互相排斥,商品的本质是价值,但直接表现出的只是使用价值。
任何人如果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它的使用价值,否则就不能得到商品的价值。
3、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构成商品的内部矛盾。
作为商品它们是价值,但直接表现出来的只是使用价值,因此它们要求真正实现为价值。
商品内部矛盾的运动决定了商品必须进入交换,实现全面的转手。
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教师活动)
劳动的二重性是商品二因素的形成原因。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劳动的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一)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指人们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又称为有用劳动。
具体劳动通过人们的劳动目的、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操作方法、劳动结果等具体形态体现出来。
具体劳动的性质:
1、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2、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的永恒条件;
3、各种不同的具体劳动共存并相互依赖构成社会分工体系。
一定具体劳动的依据;
4、具体劳动的经济学意义:它是人类物质生活的永恒基础。
(二)抽象劳动:
1、抽象劳动指抽去了具体形式的劳动,是一般性的人类体力
和脑力耗费或支出。
(学生活动)
2、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作为独立的经济范畴,抽象劳动反映着商品经济中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这是因为只有在商品经济关系下,人类体力脑力的支出才作为抽象劳动的范畴存在,因此,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两重性质。
由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使生产出的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所以,劳动的二重性是商品具有二因素的直接原因。
(三)、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劳动二重性理论区分了同一劳动的两个侧面,有助于说明它们不同的性质、运动规律,为说明在现象形态上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不同运动奠定了基础。
在后面的理论中许多内容的理解都要借助劳动二重性学说。
[知识回顾]:(教师活动)
本节主要分析了商品——商品的二因素及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主要经济范畴是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价值实体与价值量)、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等。
[课后作业]:
思考题:(学生活动)
1、什么是商品的内部矛盾?这一矛盾的运动所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2、为什么说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在商品经济中,为什么劳动表现为商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