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课后习题(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圣才出品】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1.试述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
答: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以文艺复兴为先导的资产阶级思想革命主张恢复古代世俗的思想文化,主张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一步张扬了人道主义,把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
资产阶级思想家强调天赋人权,认为所有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幸福和自我发展的权力。
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与宗教伦理一起为后来兴起的慈善活动和广泛的助人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2)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接着到19世纪30年代,西欧主要国家法国、德国也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
工业革命不但使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且也对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表现在:①整个社会日益被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
阶级的两极分化也是财富和贫困、特权和无权向两极的积累,两个阶级日益尖锐地对立起来。
②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大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者。
他们走出农村、进入城市,大规模的社会流动破坏了农村的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
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扩张。
④社会问题大量出现。
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自由竞争使得竞争中的失败者沦为贫困、无助的一群,贫穷、饥饿、失业、堕落充斥着社会。
这些不期而遇的社会问题引起了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及社会人士的关注,并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以使社会摆脱病态,弱者免于痛苦。
社会工作就是众多尝试中的一种。
2.试述社会工作的领域。
答:社会工作的领域是广泛的,就它的主要方面做初步分类主要有:(1)按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社会特征分类按此标准,社会工作可分为儿童社会工作、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一~五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涵义与功能一、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广州大学2019年研;内蒙古大学2019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华中农大2010年研)答: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帮助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其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
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
具体说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服务活动。
2.社会工作者(安徽大学2019年研;武大2010年研)答:社会工作者是指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是帮助和服务的提供者。
他们是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
在有些国家,社会工作者的身份比较容易确定。
这些人一般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并获得社会工作的硕士或学士学位,他们在社会福利机构或设施中专门从事社会服务,并被社会工作专业组织所认可,被雇主认为是社会工作者。
3.案主(西南大学2019、2010年研)答:案主又称受助者,是指遇有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
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采取行动与社会工作者互动。
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
社会工作者要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案主的利益高于社会工作者的利益,社会工作者应为实现案主的利益、满足案主的需要而开展工作。
绝不允许社会工作者因自身的利益或需要而损害案主的利益。
这和一般人际关系强调互惠明显不同。
4.助人自助(西南大学2019年研;中山大学2012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答:助人自助是指社会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在帮助他人的活动过程中贯穿的一种核心价值理念。
在这个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作为行动者,依自己的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受助者主动参与这一行动过程,通过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目的。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配套题库 (1-4章)【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一章社会工作的涵义与功能一、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广州大学2019年研;内蒙古大学2019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华中农大2010年研)答: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帮助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其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
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
具体说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服务活动。
2.社会工作者(安徽大学2019年研;武大2010年研)答:社会工作者是指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是帮助和服务的提供者。
他们是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
在有些国家,社会工作者的身份比较容易确定。
这些人一般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并获得社会工作的硕士或学士学位,他们在社会福利机构或设施中专门从事社会服务,并被社会工作专业组织所认可,被雇主认为是社会工作者。
3.案主(西南大学2019、2010年研)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答:案主又称受助者,是指遇有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
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采取行动与社会工作者互动。
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
社会工作者要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案主的利益高于社会工作者的利益,社会工作者应为实现案主的利益、满足案主的需要而开展工作。
绝不允许社会工作者因自身的利益或需要而损害案主的利益。
这和一般人际关系强调互惠明显不同。
4.助人自助(西南大学2019年研;中山大学2012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答:助人自助是指社会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在帮助他人的活动过程中贯穿的一种核心价值理念。
在这个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作为行动者,依自己的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受助者主动参与这一行动过程,通过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目的。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课后习题详解(19-24章)【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课后习题详解(19-24章)【圣才出品】第十九章反贫困与社会工作1.什么是贫困?试述我国的贫困现状。
答:(1)贫困的含义贫困首先是一种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通常被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①绝对贫困又称生存贫困,是指收入难以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准的状况。
②相对贫困是指一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比社会平均收入水平少到一定程度时所维持的那种生活状况,它不是根据某一固定标准,而是根据低收入者与社会其他成员收入的差距来定义贫困。
(2)中国的贫困现状①农村的贫困a.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改革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80年代中期之后,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工作,使农村的贫困问题得到明显缓解,在反贫困方面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b.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农村极端贫困人口迅速减少。
2011年贫困线调整为2300元,贫困率上升为13.4%,贫困人口为12800万人。
目前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自然条件最恶劣的地区,交通闭塞,人口素质低,因此缓解贫困及农村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②城市的贫困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城市新贫民开始出现。
我国城市贫困带有明显的转型期的特点,表现为制度性贫困,即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体制和政策造成的。
制度连续性的断裂造成以国有企业下岗失业工人为主体的城市贫困人口。
提前退休、买断工龄等一些不合理的政策剥夺了企业工人的权利,使其成为边缘化群体。
从地域分布看,集中于东西部欠发达地区,传统产业为主的老工业城市及中小城市。
城市贫困人口中还包括相当一部分退休人员、没有工作的年轻人、“三无”对象等。
从群体分布来看,城市贫困人口主要由以下七类人员组成:a.企业不景气而发不出工资或所发工资严重不足的职工及家庭人员;b.下岗、失业及待业人员;c.部分退休职工;d.长期从事低收入工作的居民;e.社会救济及优抚对象;f.因物价上涨导致实际收入下降而低于贫困线的居民;g.流入城市的待业农民工。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课后习题(第十二章 老年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老年社会工作1.试说明影响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因素?答:影响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因素有:(1)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促进或限制社会工作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之一。
老年社会工作致力的目标就是要帮助那些需要救助和服务的老人走出困境、摆脱贫困,与其他社会群体一起分享新的社会资源,以达致颐养天年。
没有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做基础,很难做到这一切。
一般而言,经济比较发达国家的老年社会工作相应发展得较为完善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老年社会工作则发展缓慢。
(2)社会政策社会政策是国家实行社会行政管理、推行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的基本手段,是社会工作行政的活动依据。
老年人作为竞争能力较弱的群体,他们福利保障水平的提高、生存条件的改善都有赖于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因此,社会政策直接影响并指导着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
尤其在我国,许多事情非得有全国或地区性的号令、条例、规则作依据,方可能开展起来,社会政策更显出举足轻重的作用。
(3)文化因素由文化观念所带来的老人赡养方式、居住方式、人际交往方式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不同文化背景下老年社会工作的区别。
西方文化赞扬的那种有独立才有尊严的思想决定了西方大多数老人认为,赡养老人是政府的责任,同时个人也应承担起自我养老的义务。
这使得社会发展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老年人服务网络,以解决老年人的种种特殊需要。
中国素有尊老敬老的传统。
中国文化的“家国一体”结构模式,使得家庭承担了许多本应由国家来承担的赡养老人的责任和义务,这种文化传统无疑制约了中国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
由于中国文化过分强调家庭的养老功能,所以许多年来,老人社会服务网络体系的发展严重滞后,并给许多核心家庭造成沉重的照料负担。
2.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实务有何指导意义?答: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实务的指导意义主要表现在:(1)社会撤离理论社会撤离理论认为,超过一定年龄,人的能力会不可避免地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老年人因活动能力的下降和生活中角色的丧失,希望摆脱要求他们具有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社会期待,愿意扮演比较次要的社会角色,自愿地脱离社会。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配套题库 章节题库(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一、名词解释1.德国的“汉堡制”。
答:“汉堡制”由布希教授起草,规定该市设-中央办事处,综合管理全市救济业务,全市分若干区,每区设监察员-人和赈济员若干人。
救济方法为助人自助;为失业者介绍工作;把贫苦儿童送往职业学校习艺;把患病者送往医院诊治;对沿街乞食者不准施舍,以取缔无业游民并不让贫民养成依赖习惯。
该制度实施13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后来因为贫民不断增多和救贫人员不足而趋于衰微。
2.慈善组织会社(北京大学2019年研;中国社会科学院2019年研;苏州大学2019年研)答:慈善组织会社最先产生于英国,为避免重复服务对资源的浪费,各地友好服务协会成立了服务协调和统筹性组织,这就是后来演变成的慈善组织会社。
1869年,在索里牧师的倡导下,第一个慈善组织会社在伦敦成立。
该会社接受托马斯•查墨斯的理论,认为个人应对其贫穷负责,接受公共救济将摧毁贫民的自尊心、进取心与道德观念,使他们依赖救济为生,因而主张贫民应尽量维持自己的生活。
慈善组织会社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他们要使英国,尤其是伦敦的慈善事业组织起来,使之密切配合,发挥最合理的作用。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3.芮奇蒙答:玛丽·芮奇蒙,美国学者,是社会个案工作的开山鼻祖。
1917年出版了第一部对专业社会个案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著名的《社会诊断》一书,试图使社会工作方法成为一套独立的知识。
《社会诊断》采用医疗模式,认为贫穷是一种社会“疾病”,而友好访问员就是像内科医生一样的社会医师,运用“研究——诊断——治疗”的框架科学助人。
《社会诊断》一书标志着个案工作专业化与学科化的开始,开启了社会工作作为“科学的慈善”专业的新时代。
此后她又发表《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使社会个案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方法被社会工作者普遍接受。
4.格林伍德答:格林伍德是美国社会福利领域学者,1957年发表了《专业的属性》一文,声称任何职业团体要具备以下5个特质才构成专业:①一套系统化的理论体系;②专业权威;③社区的认可;④一套规定的伦理守则;⑤一种专业的文化。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一~三编【圣才出品】
第一编什么是社会工作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一、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答:社会工作是指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这一定义指出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
这个定义还指出,社会工作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并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以达到助人的有效性。
社会工作是充分考虑到受助人的需要及其主体性,运用尽可能有效的方法帮助受助人满足其需要、摆脱困境的活动和过程。
2.社会工作者(武大2010年研)答:社会工作者是指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他们是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
在有些国家,社会工作者的身份比较容易确定。
这些人一般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并获得社会工作的硕士或学士学位,他们在社会福利机构或设施中专门从事社会服务,并被社会工作专业组织所认可,被雇主认为是社会工作者。
3.案主(西南大学2010年研)答:案主又称受助者,是指那些遇有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
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采取行动与社会工作者互动。
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
社会工作者要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案主的利益高于社会工作者的利益,社会工作者应为实现案主的利益、满足案主的需要而开展工作。
绝不允许社会工作者因自身的利益或需要而损害案主的利益。
这和一般人际关系强调互惠明显不同。
4.助人自助(中山大学2012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答:助人自助是指社会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在帮助他人的活动过程中贯穿的一种核心价值理念。
在这个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作为行动者,依自己的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受助者主动参与这一行动过程,通过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是行动的主体,他设计并引导助人过程的进行。
但是由于社会工作者要考虑到受助者的需要和接受服务的能力来开展服务,所以不能把受助人视为纯粹被动的、只是行为的对象或客体。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及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工作教育与专业发展)【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十章社会工作教育与专业发展10.1复习笔记一、社会工作教育在社会工作发展中的地位1.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1)社会工作教育对于发展社会工作的意义社会工作教育(也称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是由专门的社会工作教育机构向相关人员传授社会工作知识和理论、施行专门训练,使之在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伦理以及实践经验等方面符合社会工作专业实践要求的过程。
这是一个教育过程,是受教育者完成个体专业社会化的过程。
社会工作所要处理的问题的复杂性和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质量的要求,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
①社会问题的复杂性。
社会工作可以帮助人们去解决各种问题,但是最能反映出社会工作价值的是它能处理比较复杂的问题。
②有效地解决问题。
社会工作的生命力在于它的有效实践,在于它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③对社会工作服务的新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事人和社会对社会工作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④对社会工作本质的新认识。
社会工作界越来越认识到社会工作过程是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的服务过程,双方是平等的互动关系。
(2)国际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社会工作是工业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问题的复杂化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性的增加,社会工作教育也不断得到发展。
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工作已经成为一种制度,社会工作教育也形成体系。
①所谓社会工作教育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工作教育在教育目标与培养目标、办学权利和教育规范、教育层级及各层级间关系、教学基本过程、修业标准等方面形成了制度化的规定并得以实施。
②社会工作教育体系具体地表现为学科、专业、层次几个方面。
③社会工作培养的主要不是理论人才和研究人才,而是能够解决具体社会问题、向有需要的人士提供专业服务的应用型人才。
这就决定了社会工作的知识框架。
④社会工作教育的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工作学校协会(IASSW)。
其功能是促进各会员国、成员学校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进行教学交流。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配套题库(1-6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工作领域一、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答:社会工作是指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团体,解决其生活困境,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职业活动。
这一定义指出,社会工作本质上是一种职业化的助人活动,其特征向有需要的人特别是困难群体提供科学有效的服务。
社会工作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并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以达到助人的有效性。
社会工作要做的是改变,包括改变受助者不适行为,改变他的不利境遇,改善当事人与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环境的良性适应,以及促进人的发展。
2.社会工作者(武大2010年研)答:社会工作者是指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他们是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
在有些国家,社会工作者的身份比较容易确定。
这些人一般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并获得社会工作的硕士或学士学位,他们在社会福利机构或设施中专门从事社会服务,并被社会工作专业组织所认可,被雇主认为是社会工作者。
3.案主(西南大学2010年研)答:案主又称受助者,是指遇有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
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采取行动与社会工作者互动。
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
社会工作者要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案主的利益高于社会工作者的利益,社会工作者应为实现案主的利益、满足案主的需要而开展工作。
绝不允许社会工作者因自身的利益或需要而损害案主的利益。
这和一般人际关系强调互惠明显不同。
4.助人自助(中山大学2012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答:助人自助是指社会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在帮助他人的活动过程中贯穿的一种核心价值理念。
在这个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作为行动者,依自己的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受助者主动参与这一行动过程,通过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目的。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章节题库(社会工作的功能)【圣才出品】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一、名词解释1.支持者答:支持者是指社会工作者面对求助者不但要提供直接服务或帮助,也要鼓励受助者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强自立,克服困难,即“助人自助”的角色。
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人积极反应的支持者、鼓励者,并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受助人自立或自我发展。
2.倡导者(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研)答:倡导者是指当受助者必须采取新的行动才能有助于其走出困境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向其倡导某种合理行为,并指导他们以使其成功。
在一定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者采取某种行为的倡导者,但并非不顾受助者接受程度的强行推动。
3.社会角色答:社会角色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它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位置相适应的一整套行为规范。
它指出了处于社会某一位置上的人应该如何去做,反映了处于该位置的社会成员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现实社会中的社会成员处于多重社会关系之中,一个人可能担当多种角色,社会学称这种现象为复式角色。
二、简答题1.社会工作者的一般特征有哪些?(中山大学2014年研)答:社会工作者的一般特征包括:(1)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价值准则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念是为有困难的人群提供服务并促进社会公正,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应该以助人为目的,而不是在助人过程中牟取私利。
在我国表现为有全心全意为受助者服务的思想,不以助人过程牟取私利。
(2)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社会工作者从事的社会服务工作是其职业或社会生活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偶尔为之。
服务是这种职业活动的本质,这与以控制和管理服务对象的行为有本质区别,社会工作者不是靠权力控制和支配他人的行政官僚。
(3)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社会工作者开展服务工作不是靠个人经验,而是更多地使用作为普遍经验的专业方法。
这些专业方法可能是由国际通则所确定的,也可能是根据本地经验发展出来的,经过无数次的实践被证明是有效的。
(4)在一定的组织框架内开展活动社会工作是一种现代职业,需要一定的专业规范和组织约束。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课后习题详解(1-6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工作领域1.试述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
答: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如下:(1)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科学的方法助人的专业活动,它首先发端于西方社会。
作为尊重人、关心人并致力于人的发展的社会工作与西方的文化传统及社会思想有关。
西方文化有崇尚个人价值的传统。
以文艺复兴为先导的资产阶级思想革命主张恢复古代世俗的思想文化,主张以人为中心。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一步张扬了人道主义,把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写到自己的旗帜上。
资产阶级思想家强调天赋人权,认为所有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幸福和自我发展的权利。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与宗教伦理一起为后来兴起的现代慈善活动和社会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2)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①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
接着在19世纪内,西欧主要国家法国、德国也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
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促进了重大的社会转型,即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工业革命一方面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对这些国家的社会结构带来了巨大冲击。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资产阶级在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②资本主义也剧烈地改变着城乡结构、阶级结构,制造着严重的社会对立,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贫穷、饥饿、失业、堕落充斥着社会。
这种现象不符合人们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社会人士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以使社会摆脱病态,使人们免于痛苦。
社会工作就是众多尝试中的一种。
2.试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工作的发展。
答: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工作的发展情况如下:(1)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解决历史上积累的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形成的各种问题,其中包括各种民生问题。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课后习题(第十章 儿童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第十章儿童社会工作1.什么是儿童社会工作?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1)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儿童社会工作是指以儿童为对象的社会工作。
对于这一概念,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说法。
①我国台湾地区一般将儿童社会工作划归为儿童福利,将儿童社会工作称之为福利服务的一种,并根据联合国1950年儿童权利会议,将其定义为:“凡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全发展与正常生活为目的的各种努力事业均称之为儿童福利。
”②我国内地1993年出版的《社会保障词典》设置的“儿童社会工作”条目中,对儿童社会工作做出了如下的定义:“以儿童为案主的社会工作,不仅限于对贫苦无依儿童的收容教养,而且扩展成为对全体儿童的福利服务。
”(2)儿童社会工作的内涵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从内涵来讲,应包含如下三个基本要素。
①儿童社会工作是面向儿童的工作,即是一种面向所有儿童的工作。
虽然处于特别困难境地的儿童一般会成为工作的重点,但儿童社会工作的对象是所有儿童。
②儿童社会工作的目的是激发儿童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潜能,促进儿童全面健康的发展。
儿童社会工作通过对贫苦失依儿童的收容教养、对儿童生活环境的改善、对儿童权益和身心的保护以及面向儿童的教育活动,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增强儿童的幸福与快乐。
③儿童社会工作需要运用专业手段,辅之以非专业手段,需要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结合。
(3)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①推动有关儿童的立法儿童福利服务有赖于政府资金及人力上的投入,因此儿童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是积极推动政府在儿童福利、儿童权益保护方面的立法,敦促政府在儿童营养、卫生保健等方面增加投入,并积极为政府出谋划策,提出更多关于儿童福利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②促进对儿童的养育儿童需要特别的养育。
儿童社会工作就是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促进对儿童的良好的养育。
首先是保证对儿童的营养,其次是保证儿童良好的居住环境。
③推动儿童教育事业教育是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措施,对儿童的教育应是全面的。
儿童社会工作需要宣传、推动、监督义务教育法的落实,让更多的孩子受到教育;运用、动员社会力量帮助失学儿童返课堂;普及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宣传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提高全社会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思想水平。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工作领域)【圣才出品】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工作领域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社会工作的发展(见表1-1)★★表1-1 社会工作的发展考点二:我国社会工作的类型(见表1-2)★★★★表1-2 我国社会工作的类型类型具体内容1.2 课后习题详解1.试述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
答: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首先发端于西方社会。
西方文化有崇尚个人价值的传统,以文艺复兴为先导的资产阶级思想革命以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都进一步发扬了人道主义。
资产阶级思想家强调天赋人权,认为所有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幸福和自我发展的权利。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与宗教伦理为后来兴起的现代慈善活动和社会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2)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①资产阶级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
接着到19世纪30年代,西欧主要国家法国、德国也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
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促进了重大的社会转型,即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②引发的社会问题a.工业革命一方面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对这些国家的社会结构带来了巨大冲击。
b.资本主义剧烈地改变着城乡结构、阶级结构,制造着严重的社会对立,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贫穷、饥饿、失业、堕落充斥着社会。
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社会人士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以使社会摆脱病态,使人们免于痛苦,社会工作就是众多尝试中的一种。
2.试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工作的发展。
答: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工作的发展情况如下:(1)1979年,国家决定恢复社会学学科建设,社会工作课程作为应用社会学也在一些大学恢复起来。
(2)198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决定在高等学校设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
接着,北京大学等高等学校开始招收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我国开始恢复重建。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圣才出品】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1.为什么把《伊丽莎白济贫法》看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历史发展源头?答:为应对贫困与其他社会问题,英国政府在工业革命的历程中出台了相应的济贫政策来救助贫民,开创了由政府以社会政策的形式来规范社会救济事业之先河。
其中1601年颁布的《济贫法》因其完备性而最为著名,被誉为开创性的济贫法案。
这部法案的意义在于,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承认政府有对社会中无助的人进行救济的责任,并建立了初步的救济行政制度与救济工作方法。
把《伊丽莎白济贫法》看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历史发展源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1)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①规定每一教区每周应向地主征收济贫税,明确了政府在救济贫民问题上的责任。
②规定贫民救济应由地方分区主办,每一教区设立监察员若干人,中央政府设立监督人员。
③以工代赈。
规定凡有工作能力的贫民,必须参加工作,以工作换取救济。
a.教区设有贫民习艺所,供男女儿童习艺;b.教区也义务地代为介绍工作,或配给原料与工具,强迫有劳动能力者从事生产。
④禁止无家可归者及无业游民行乞游荡,设济贫院收容救济,强迫其在济贫院工作。
有家者给予家庭补助,使其仍在家居住。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⑤规定家庭有救济其贫穷家人或亲属的义务,教区仅在贫民不能从其家人或亲戚处获得扶养时才予以救助。
而且救助的对象限于在该区出生的人或最近在该区住满3年的人。
⑥把贫民分为三类:a.为体力健全的贫民.这种人在接受救济时必须进入“感化所”或“习艺所”工作。
b.不能工作的贫民,包括患病者、老年人、残疾者、精神病患者及需抚育幼小子女的母亲们。
对这种人救助的方式分为进入“济贫院”,即进行“院内救济”和“院外救济”两种。
c.失依儿童,包括孤儿、弃婴等。
对这种人救助的主要救济措施是进行领养或寄养。
(2)《伊丽莎白济贫法》奠定了政府主持公共救济事业的基础和方式,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第2版考研配套模拟题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第2版)模拟题一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社会化2.个案工作3.小组工作4.社区工作5.社会福利6.个别化7.剩余性社会福利8.社会服务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什么是儿童社会社会工作?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简述家庭社会工作的重要性。
3.简述中国城市化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出路。
4.什么是社会行政?试述宏观社会行政与微观社会行政的内容。
5.试述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变革与社会工作发展的关系。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论述社会保障体系在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的作用以及现阶段我们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问题。
2.论述“标签理论”,并举例说明其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
3.试论述社会工作、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关系。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社会化答: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于人的始终的过程。
2.个案工作答:个案社会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
在个案工作中,工作者在与案主彼此信任合作的和谐关系中,充分调动案主本身的潜能与积极性,共同探讨、研究案主的问题、家庭及社会环境,运用案主本身及外部资源,增进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帮助案主成长的目的。
3.小组工作答:小组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方法之一,它通过有目的的团体经验,协助个人增进其社会功能,以更有效地处理个人、团体或社区的问题。
当团体工作人员运用其专业训练和技巧去帮助一群在功能上有困扰的个人所组成团体时,他便是在进行团体治疗工作。
4.社区工作答:社区工作的一般性定义可以叙述为:社区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它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集体行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动员社区资源,争取外力协助,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培养自助、互助及自决的精神,加强社区的凝聚力,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发掘并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以提高社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区的进步。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1.为什么把《伊丽莎白济贫法》看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历史发展源头?答:为应对贫困与其他社会问题,英国政府在工业革命的历程中出台了相应的济贫政策来救助贫民,开创了由政府以社会政策的形式来规范社会救济事业之先河。
其中1601年颁布的《济贫法》因其完备性而最为著名,被誉为开创性的济贫法案。
这部法案的意义在于,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承认政府有对社会中无助的人进行救济的责任,并建立了初步的救济行政制度与救济工作方法。
把《伊丽莎白济贫法》看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历史发展源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1)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①规定每一教区每周应向地主征收济贫税,明确了政府在救济贫民问题上的责任。
②规定贫民救济应由地方分区主办,每一教区设立监察员若干人,中央政府设立监督人员。
③以工代赈。
规定凡有工作能力的贫民,必须参加工作,以工作换取救济。
a.教区设有贫民习艺所,供男女儿童习艺;b.教区也义务地代为介绍工作,或配给原料与工具,强迫有劳动能力者从事生产。
④禁止无家可归者及无业游民行乞游荡,设济贫院收容救济,强迫其在济贫院工作。
有家者给予家庭补助,使其仍在家居住。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⑤规定家庭有救济其贫穷家人或亲属的义务,教区仅在贫民不能从其家人或亲戚处获得扶养时才予以救助。
而且救助的对象限于在该区出生的人或最近在该区住满3年的人。
⑥把贫民分为三类:a.为体力健全的贫民.这种人在接受救济时必须进入“感化所”或“习艺所”工作。
b.不能工作的贫民,包括患病者、老年人、残疾者、精神病患者及需抚育幼小子女的母亲们。
对这种人救助的方式分为进入“济贫院”,即进行“院内救济”和“院外救济”两种。
c.失依儿童,包括孤儿、弃婴等。
对这种人救助的主要救济措施是进行领养或寄养。
(2)《伊丽莎白济贫法》奠定了政府主持公共救济事业的基础和方式,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圣才出品】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六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什么是人类行为?什么是社会环境?两者的关系是什么?答:(1)人类行为的定义人类行为也称人的行为,它是对人的一切行动的泛指,意为有机体的作为及其行动,包括内在隐秘的和外在可观察到的行为。
社会工作将人类行为被界定为:个体为适应环境与满足需要所表现出的活动或反应,它是遗传、生理、心理、社会过程等内外因素综合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2)社会环境的定义在社会工作者的视野中,环境一般指个人或群体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与个体或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相关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要素的总和,它包括人造环境、社会关系系统、社会氛围和文化等。
(3)两者的关系个体、群体与社会环境的依赖和相互作用,决定了人的行为受到社会环境的直接影响。
①社会环境为人的行为提供了活动空间社会环境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具体的空间。
在这个空间中,人们出于满足自己需要的动机,在现实社会条件及社会规范的约束下行动,获取自己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发展自己的潜能,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期望。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②社会环境为人的行为提供参照标准参照群体不是社会成员生活于其中的群体,而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
在社会生活中,参照群体是人们进行比较和评价的标准,从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③社会环境影响人的社会功能的发挥在复杂的现代社会中,人在成长的生命周期中及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任何一个方面、一个阶段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其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
社会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增强人及社会环境的功能。
④改善社会环境,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环境对人谋求生存和发展的行为的影响说明,要积极促进人的发展,必须从改善社会环境入手。
其中包括强化社会支持网络,增强对人的支持能力,改善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调整资源分配格局,改造不相适应的社会文化等等。
2.人类需要有哪些类型?如何帮助服务对象分析他们的需要?答:(1)人类需要的类型需要是人的需求未能满足的状态,它表现为人们对目标的追求。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课后习题(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功能)【圣才出品】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1.试述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服务中的角色。
答: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服务中担当着如下多重角色:(1)服务提供者社会工作者首先是向受助者提供服务的人,这里的服务既包括提供心理咨询和意见咨询,也包括提供物质帮助和劳务服务。
服务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者的首要角色。
(2)支持者社会工作者面对求助者不但要提供直接服务或帮助,也要鼓励受助者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强自立,克服困难,即“助人自助”。
因此,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人积极反应的支持者、鼓励者,并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受助人自立或自我发展。
(3)倡导者在一定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者采取某种行为的倡导者,即当受助者必须采取新的行动才能有助于其走出困境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向其倡导某种合理行为,并指导他们以使其成功。
(4)管理者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该对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同时,他必须对与助人相关的诸多资源、信息进行协调、安排和管理,以实现该过程的高效率,特别是不出现意外问题。
(5)资源获取者许多情况下,社会工作者为了有效助人,常常需要联络其他社会工作者、福利服务机构、政府部门和广大社会,向他们争取受助者所需要的资源,并将它们传递到受助者手中。
(6)政策影响人社会工作者应该将其工作经验反馈给政策制定者,以避免社会问题的再次发生或减缓社会问题。
社会工作者还承担咨询服务、转介服务和进行社会工作研究的责任。
2.试述社会工作的功能。
答: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制度化的助人活动,对于受助者及整个社会都有积极的贡献,从而具有正功能(简称功能)。
(1)社会工作的助人功能社会工作的任务是助人,帮助人摆脱困境是它的基本功能。
人们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当他们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满足这些需要时,社会工作应该把它们纳入自己的工作领域。
对于受助者,社会工作有救难、解困和促进人的发展等多种功能。
①救难危难是一个人因身体受损、经济破产等原因而危及自身生存的状态。
危难涉及的是人的正常生活乃至基本生存问题,社会工作者首先应该把这项任务放在自己的肩上。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益星学习网提供全套资料
目录
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
2013年中山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武汉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0年西南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涵义与功能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第三章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与价值体系
第四章社会福利制度
第五章社会工作的理论与知识基础
第六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七章社会工作过程
第八章微观社会工作
第九章宏观社会工作
第十章社会工作教育与专业发展
第十一章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第三部分章节题库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涵义与功能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第三章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与价值体系
第四章社会福利制度
第五章社会工作的理论与知识基础
第六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七章社会工作过程
第八章微观社会工作
第九章宏观社会工作
第十章社会工作教育与专业发展
第十一章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第四部分模拟试题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案主
2.行为主义理论
3.普惠主义模式
4.人格结构
5.社会行政
6.家庭沟通
7.矫正社会工作
8.个案研究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方法论。
2.简述社会工作的实施理论及其所包含的大致内容。
3.简述社会个案工作的实践问题。
4.简述社区工作的基础理论。
5.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特性。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试述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
2.中国儿童社会工作有什么特点?应如何发展?
3.社会工作实习模式。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案主
答:案主又称受助者,是指那些遇有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
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采取行动与社会工作者互动。
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
社会工作者要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案主的利益高于社会工作者的利益,社会工作者应为实现案主的利益、满足案主的需要而开展工作。
绝不允许社会工作者因自身的利益或需要而损害案主的利益。
这和一般人际关系强调互惠明显不同。
2.行为主义理论
答:行为主义理论是以行为心理学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它认为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对服务对象的不适当行为进行治疗或矫正,但它不是应用心理分析或认知心理学而是应用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如条件反射、条件运算、学习理论等)与方法(如实验等)来完成这一任务。
它认为心理分析及认知理论将关注的焦点放在难以观察、验证的内心世界上是一种不智之举,人们真正能观察到因而也能关心的只是个体的外显行为而已。
它认为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反应,不适当的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不恰当的反应,社会工作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和掌握恰当的反应模式。
3.普惠主义模式
答:普惠主义模式主要从以下方面理解:
①福利分配采取涵盖所有公民的普惠主义原则,其目的主要是消除差别,建立公民之间的完全平等,从而促进社会正义和社会整合。
②在普惠主义模式下,国家干预社会福利的角色是主导的和控制性的,具有明显的家长制色彩。
同时,公众与政党对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认受性比较高。
③在税收安排上,普惠主义的福利模式是以较高的收入所得税率为基础的,针对公民的福利津贴一般采取统一费率和水准。
④在这种模式下,社会服务惠及所有公民,社会福利服务涵盖所有社会生活领域。
⑤在这种模式下,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并不发达,政府在社会服务中承担着重要责任,社会政策的实施为在社会风险中的公民提供了基本的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障,减少了个人因风险和偶然事件造成的贫困与排斥,从而有利于社会平等与正义的实现。
4.人格结构
答:根据心理分析理论的看法,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三者互相制约。
①本我是生物的我,根据享乐原则行事,属潜意识层面;
②超我则是社会化了的我,对本我的破坏性冲动起制约作用,根据道德原则行事;
③自我则在本我和超我之间起平衡作用,根据现实原则行事。
弗洛伊德指出,一个健康的人格应是这三部分的平衡。
本我太弱,会没有了生存愿望;超我太强大,也会出现精神疾病。
5.社会行政
答:社会行政是指依照行政程序,妥善利用各种资源,实施社会政策,以向有需要者提供社会服务的活动。
社会行政的核心内涵是执行、实施社会政策。
社会行政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
狭义的社会福利行政是政府的社会福利行政主管机关依照国家的立国思想、社会政策和社会立法,在其辖区内的有关社会福利的措施。
广义的社会福利行政则是针对全体人民的,是社会福利行政主管机关及其他行政机关有关社会福利的各种措施。
6.家庭沟通
答:沟通是彼此传递信息与分享信息的过程。
沟通可以看作是两个人之间的互动,它涉及对方、自我及两方讨论的话题。
沟通并非只用语言,表情、动作、声调都是信息的发送方式,因为它们都在表达信息传递者的意思。
家庭沟通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分享。
家庭沟通与家庭角色相关。
家庭角色即与个人在家庭中的身份相关的被规定了的行为规范。
一个人在家庭中因与他人建立不同的联系方式而形成了不同的角色。
家庭中的沟通无处不在。
家庭因被认定为私领域,其沟通也常常表现出最真实的一面。
有的家庭成员认为家庭是自己的,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关注沟通对象的感受。
如果无节制地在家庭中宣泄不良情绪或做出不当行为,会使家庭成为有害物的垃圾站,致使家庭无法承载如此巨大的负面压力而出现冲突和危机,甚至造成家庭成员身心的伤害。
7.矫正社会工作
答:矫正社会工作,也称矫治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在矫正体系中的运用。
它是指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处遇、社会处遇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
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
矫正社会工作,主要包括四方面的涵义:①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②矫正社会工作是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罪犯或违法人士提供的福利服务;③矫正社会工作是司法矫正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④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
8.个案研究
答:个案研究是指将时间系列设计应用到对单个对象干涉或政策的影响评估,又称单个案设计或单系统设计。
其案主系统可指个人,也可是一个家庭、一个社区等。
研究者首先针对单个对象的特定目标进行足够多的重复测量,该阶段称基线期。
稳定趋势的出现是重复测量是否结束的标志。
然后,研究者引入服务并继续进行多次重测,本阶段称介入期或实验期。
基线期的数据要与介入(实验)期的数据比较。
研究者可把上述测量资料按时序画在一张图表上,在每个资料点间连上线段,判断数据变化趋势。
如果数据趋势的变化点与基线期和干涉期的转换同时发生,一般可以认为干预发生了效果。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方法论。
答: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来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中国古代社会工作实践的价值理念以及当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
不同的材质需要不同的加工方法。
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我们需要借鉴与创新,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工作实践的价值理念和当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我们需要批判与继承、综合与发展。
(1)借鉴与创新
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制度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吸收和借鉴,用以发展我们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
吸收和借鉴并不是照抄照搬,而是要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改造、创新工作,赋予它们以新的形式和内容。
(2)批判与继承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好的东西,也不能简单地拿来就用,要批判其封建性的形式,继承其爱人助人的内容。
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现代中国,爱人助人的内容一定要比古代中国更宽广。
(3)综合与发展
当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主要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优秀传统文化。
在这三部分文化中都包含着与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念相一致的内容。
我们要把它们的共性提炼出来,进行综合,使之成为统一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
2.简述社会工作的实施理论及其所包含的大致内容。
答:社会工作的实施理论及其所包含的大致内容包括:
(1)社会工作的实施理论
社会工作的实施理论主要包括:
①预估理论
预估理论又称诊断理论,它在社会工作的助人过程中主要起到帮助社会工作者了解人、情境与问题等,以选择合适的目标、目的和任务,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一套具体的实施原则。
预估理论包含社会研究、问题分析、人格与情境的诊断,以及根据研究成果形成社会工作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