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中景观生态设计的研究
关于生态理念下的风景园林设计探析
![关于生态理念下的风景园林设计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c3522f17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f8.png)
关于生态理念下的风景园林设计探析
生态理念对于风景园林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中,更注重于美
化环境、塑造景观,而生态理念的引入,则更强调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提高景观的可持续性。
生态理念下的风景园林设计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在设计中,需要充分
了解和分析场地原有的生态状况,包括土壤条件、水文特征以及植被组成等,从而确定可
行的设计方案。
在设计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尽可能保留和利用原有
植被、土壤和水资源等。
生态理念下的风景园林设计注重景观的可持续性。
在设计中要考虑到景观元素的可持
续性利用,包括选择适应性强、耐久性好的植物物种,合理利用雨水、太阳能等自然资源,同时要将可持续性的理念融入到景观的维护管理中,如选择低能耗的照明设备、采用生物
防治等措施。
生态理念下的风景园林设计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设计要充分考虑到人的需
求和体验,创造出舒适、宜人的环境。
设计要注重景观元素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提供多样
的观赏、休憩和活动空间,让人们能够与自然互动、感受自然。
设计中还要尽量减少人对
自然干扰的影响,保持景观的自然状态,营造出自然的和谐氛围。
生态理念下的风景园林设计要注重科学性和技术性。
设计师需要具备扎实的生态知识
和设计技术,能够将草本、乔木、灌木等植物进行合理配置,达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在设计中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如地形分析、水文模拟等,确保设计方案的可
行性和可持续性。
基于风景园林中景观生态设计应用方法研究
![基于风景园林中景观生态设计应用方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9ce8f4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4.png)
基于风景园林中景观生态设计应用方法研究摘要: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对生态健康的重视,风景园林中的景观生态设计在实践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论文旨在研究基于风景园林中的景观生态设计应用方法,以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建议。
关键词: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应用方法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增多,自然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风景园林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提供人们休闲、娱乐和健康环境的角色。
景观生态设计强调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和过程,将生态学原理与设计相结合,以创建可持续的景观环境。
1.景观生态学概述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和过程的学科,旨在理解和保护自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景观。
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人工、半自然和自然景观中,关注于如何提高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和可持续发展。
研究景观的空间组织、元素组成和空间连接,并通过用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类型来描述不同景观类型的特征。
研究景观中的生物和非生物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流动。
这包括物种的栖息地选择、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形成,以及生态系统的营养循环、水循环和能量流动等。
关注景观中的物种多样性和生物保护问题,研究物种的出现、消失和迁移等。
同时探讨如何通过保护栖息地、建设生态廊道和增加生物多样性来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
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结合规划和设计原则,探索如何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农村和自然景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风景园林中积极应用景观生态设计策略的重要意义2.1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支撑生物多样性的基础,而景观生态设计策略有助于提供适宜的栖息地和食物资源,创造适合不同生物的生存条件。
通过增加植被覆盖、改善水域质量、建立生态廊道等措施,可以提供栖息地及迁徙通道,提高物种多样性和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人类活动和城市化进程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导致土壤侵蚀、水体污染、生物群落破碎化等问题。
景观生态设计策略通过生态工程的实施,如湿地修复、土壤改良和水循环优化等方法,有助于恢复生态系统的自净、调节和抵御灾害的功能,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韧性。
风景园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保护研究
![风景园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保护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036a0c5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3.png)
风景园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保护研究摘要:本论文探讨了风景园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保护,强调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风景园林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关键作用。
分析了风景园林对生态环境的正面与负面影响,以及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
进一步提出了生态规划与设计、植物选择与管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景观的保护与恢复等关键策略与方法。
总结指出,风景园林不仅提供人们休憩的美丽场所,同时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元素。
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是未来风景园林领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风景园林;生态环境;生态保护引言风景园林是一门古老而富有创造力的领域,它旨在将自然之美与人工设计融为一体,为人们创造宜人的环境。
然而,如今的社会面临着生态环境日益紧迫的挑战。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带来的压力催生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需求。
本论文将探讨风景园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强调它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其正面与负面影响,提出方法和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将风景园林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
一、风景园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生态环境定义与重要性生态环境是指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与非生物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复杂系统。
它包括了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以及空气和水质等多个方面。
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提供清洁的空气、饮用水、食物资源,并有助于缓解自然灾害的发生。
因此,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
(二)风景园林的概念与特点风景园林是一种融合了自然美景和人工设计的环境,旨在提供人们休闲、娱乐和欣赏自然之美的场所。
它通常包括了植被、水体、路径、座椅和其他基础设施。
风景园林的特点在于其审美价值和休闲功能,以及其能够为人们创造与自然亲近的机会。
风景园林的规划和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地理环境、气候、文化传统和生态因素,以创造出独特而具有吸引力的景观。
风景园林学科的研究内容
![风景园林学科的研究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ffb7ea6f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80.png)
风景园林学科的研究内容一、概述风景园林学科是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旨在通过设计和规划绿地和景观,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本文将从风景园林学科的研究内容、方法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风景园林学科的研究内容1. 绿地规划与设计绿地规划与设计是风景园林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包括对城市和乡村空间的分析和评估,以及根据人们的需求和环境要求,进行绿地的规划和设计。
研究者需要考虑自然地貌、气候条件、生物多样性等因素,以及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需求,来创造美丽、宜居的绿地空间。
2. 植物选择与配置植物选择与配置是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研究者需要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和设计目标,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并进行合理的配置。
这不仅要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和抗逆能力,还要考虑植物的形态、颜色和季节变化等因素,以创造出丰富多样、富有艺术感的景观效果。
3. 水景与景观水体设计水景与景观水体设计是风景园林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研究者需要考虑水体的形状、大小、水质等因素,以及水景元素的选择和配置,来创造出具有观赏性和生态功能的水景和景观水体。
同时,他们还需要研究水体的水文循环和水生态系统,以保护和改善水体环境。
4. 城市森林与生态城市设计城市森林与生态城市设计是风景园林学科的前沿研究方向之一。
研究者需要研究城市森林的生态系统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以及城市森林与城市其他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
他们还需要探索城市森林的规划和设计方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目标。
5. 历史园林与文化景观保护历史园林与文化景观保护是风景园林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研究者需要研究历史园林和文化景观的历史背景、价值和保护方法,以及与其相关的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等问题。
他们还需要研究如何在保护历史园林和文化景观的同时,与当代城市发展和社会需求相适应。
6. 环境心理学与人居环境研究环境心理学与人居环境研究是风景园林学科的交叉学科研究内容之一。
生态理念下的风景园林设计分析
![生态理念下的风景园林设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6180bb4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1e.png)
生态理念下的风景园林设计分析摘要:在国家大力推进城市建设的同时,实施园林绿化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改善生态环境.在目前的环境条件下,我们的生态系统结构比较完整,人民群众非常重视保护生态环境,让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加美好。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将生态理念与风景园林规划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符合我国生态环境的风景园林规划。
关键词:生态理念;风景园林;设计前言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生态理念指导下的景观设计更加注重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即达到人与自然共生的效果。
可见,对于景观设计来说,生态理念的贯彻与落实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风景园林师,我们应该树立生态理念,设计出更符合当今社会发展和人们需求的风景园林。
1基于生态规划理念的景观设计概述生态规划包含了更多的内容,如国土规划管理和资源环境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将生态学知识和地理学知识有效结合,形成具有文化特色的模式。
其主要目标是建设良好宜居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换言之,基于生态规划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实际上是为了规范生态环境系统,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在认识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保证自然性能,保持人类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平衡。
生态规划理念需要结合生态学,结合社会、自然和经济发展信息,从宏观上参与区域或国家战略发展规划决策。
同时,合理开发战略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战略是与自然互动协调的途径。
近年来,人们在景观设计和规划过程中越来越重视生态园林的建设。
景观设计工作人员,需要保证建筑、人、城市、社会、地球之间的和谐。
实质上,作为园林景观设计工作核心的基于生态规划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需要从生态规划的角度对地面和开放空间进行设计。
景观本身可以反映人的价值观、道德价值和世界观念,也可以反映人的梦想、情感和欲望的外在投射。
总的来说,生态环境对人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
2生态理念下景观设计的重要性2.1有助于生态设计与科技设计的融合对于景观设计来说,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文化知识和科学素养的重要体现。
生态学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研究
![生态学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0cf298d8762caaedd33d456.png)
生态学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城市风景园林的要求越来越高,设计尊重自然的理念也受到推崇,本文在生态学的理念下介绍景观生态学机理并将它运用在城市绿地设计中,为城市居民打造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成为规划建设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生态设计;景观生态;风景园林1生态景观设计理念生态设计是指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景观设计是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一种生态设计,生态原理是景观设计学的核心。
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景观设计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设计。
是一种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
其所创造的景观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
目前国内景观设计现状是无论五一、十一的花坛,还是景观大道或是城市广场,或者是郊野“自然公园”还是整治一新的市区水系;从普通的住宅绿地设计,到“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的建设,人们所看到的却是非生态的设计引导着不可持续的景观的创造,所以,有必要对生态设计的原理加以认识,以指导正确的景观设计。
2景观生态学的机理景观生态学一词首次出现在1937年德国地理学卡尔特罗撰写的《航空像片判图和生态学的土地研究》一文中。
这个概念是在他利用航空照片进行东非土地利用空间的研究之旅中总结而来的。
他在提出这一概念时,主要是因为看到了地理景观学和生态学中各自的不足以及相互之间的互补关系。
因此,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综合研究考虑,才能解决大尺度地理区域中生物群落之间、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各种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问题[2]。
他的这一观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并迅速在中欧传播开来。
现今,其所谓的景观生态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并具备了自身的要素和特征。
景观生态学理念包罗的内容丰富多彩,气象万千。
景观生态格局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分析
![景观生态格局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e06a5f152ea551811a6871d.png)
景观生态格局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分析余赞军(深圳市梧桐山风景区管理处广东省深圳市518000)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的城市发展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及其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现今的中国,国家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行各业倡行绿色发展,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也广泛呈现出生态化的建设格局。
景观生态格局重视园林景观的生态性,塑造出供人活动的贴近自然的健康活动空间,彰显出整体性的原生态之美。
本文从我国风景园林建设的现状出发,具体分析了生态格局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常见运用,并阐述了其积极应用价值,以期为我国园林事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景观生态格局;风景园林;应用分析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8)08-0144-01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生态格局是指各类生态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空间分布。
景观生态格局设计的最基本目的是给予人民最大程度的美感,其主要通过生态景观之间的互相衬托、生态景观在建筑群落中的分布形式以及各类景观植物颜色形态搭配等方式实现。
1风景园林规划建设的现状现阶段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规划与建设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设计过程中许多设计师的设计思路全盘西化,忽视当地传统文化与建筑风格的运用,使得设计格局与当地的人文景色格格不入,甚至在风景园林在建造过程中破坏了大量当地的传统文化建筑。
另一方面,很多地区园林景观的建设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当地的实际生态条件,在设计规划时一味追求新奇,全然丧失了城市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
2景观生态格局的分析通过对各种生态景观合理的布局与搭配,景观生态格局传统的园林景观形式融入现代元素,并赋予其独特的自然之美,通过不同时期的各种季节性和地域性景观的动态变化,给于参观者极大的视觉美感。
城市园林景观的生态格局主要通过对不同园林植物搭配、各类生态景观结构与整体设计等方式实现。
2.1静态景观城市园林景观生态格局的静态景观分析对象主要是园林景观中的空气、水以及各种园林植物与动物等。
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
![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4f8af11ff00bed5b9f31d2b.png)
试析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工作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园林建设也蓬勃发展。
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也对园林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园林设计师需要冷静看待现在的机遇和挑战,创造出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风情的园林设计作品。
本文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分析了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弊端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弊端方向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随着我国建设“绿色城市”的进程不断加快,许多城市都把生态园林设计作为其发展重点。
城市绿化不仅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更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城市风貌与城市的经济繁荣程度。
在这个国际化的大舞台上,园林设计师们要想把握机遇,不仅要了解我国传统园林设计特点,还要掌握国际园林设计的一些原则、理念。
笔者研究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些作品,以古代传统园林为例,分析了古典园林造园思想,总结出互补性设计理念,提倡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应尊重场所,与场地特征相协调,通过选用具有关联性、互补性的景观元素, 构筑有机的空间结构,创造健康、优美、宜人的人居境域,促使场所生态、人性、文化和谐统一地发展。
古典园林造园的要素不外乎山、石、水、植物、建筑。
在具体的园林布局中,这些要素互为补充、彼此关联、有机组合成为和谐的整体,体现为山与水,阴和阳,山环水抱,形成园林的山水骨架,因地制宜地筑山、理水,形成山水相连的山水格局。
浏览过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念,明白要学会利用自然之物,因地制宜,创造出园林特别的韵味。
下面让我们简单了解下韩国园林设计的别样风情。
“自然、生态”是韩国园林设计师在设计时把握的最主要的原则。
一方面是设计者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即防止可能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也包含对历史的尊重,即对历史遗存物的保护,对历史原貌的恢复。
例如:俗离山国家森林公园。
韩国方面的经验和取得的成果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这也说明“自然、生态”的理念是一个应该明确发展的方向。
风景园林中景观生态设计应用策略研究
![风景园林中景观生态设计应用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08e035ebceb19e8b9f6ba35.png)
风景园林中景观生态设计应用策略研究周㊀彬(潍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寒亭分局㊀山东㊀潍坊㊀261000)摘㊀要:现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风景园林建设的作用与价值逐渐显现出来,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风景园林建设中的重要组成,有效的景观生态设计对维持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升风景园林的视觉美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对景观的生态设计提高重视度,明确生态设计的思想和原则,实现景观生态设计在风景园林建设中安全性与美感的提升.基于此,本文针对风景园林中景观的生态设计进行探究,望具有参考价值.关键词: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应用策略ʌ中图分类号ɔT U 986㊀㊀㊀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A㊀㊀㊀㊀㊀ʌ文章编号ɔ1674-3733(2020)03-0032-01㊀㊀引言:在当代园林景观设计创新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根据当下的环境问题,对生态设计予以关注.生态设计以通俗的角度来看,其代表着一切能够减缓城市污染问题的各类设计形式,对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推动作用.风景园林中的生态设计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通过分析风景园林当中的生态景观设计,对今后生态设计发展以及设计理念提供了全新的参考思路.1㊀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基本原则1.1㊀多样性原则确保植物具有多样性是风景园林中景观生态设计的关键,在进行植被选择及设计时,选取生物结构相似的群落,避免植物配置单调,确保植物在结构及功能上具有循序渐进的特性,增强抵抗人为干预㊁天灾及病虫破坏的能力.1.2㊀层次性原则增加风景园林中景观生态设计植物群的层次感,丰富地域性植物群的品种,使得所构建的植物群落结构拥有多层次的显著特点,此即为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多层次性原则.1.3㊀经济适用原则要依据园林景观的建设需求情况来决定投资力度,风景园林中景观生态设计要合理运用有限资源,将生态效应发挥到最佳状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适宜方法,节约开支,缩减投资成本,满足经济适用原则.2㊀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实施方式2.1㊀风景园林规划中景观生态设计的安全运用作为风景园林设计与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风景园林对景观的生态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景观生态设计受到风景园林规划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景观设计的主要建设目的是对生态环境进行维持和保护,确保景观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对风景园林中的生物进行有效保护.而在实际设计规划过程中,针对风景园林的整体规划会对景观生态设计中的物种㊁空间设计以及布局造成影响,增强了景观受到自然灾害影响的可能性,对景观的生态安全产生制约.因此,在实际风景园林规划过程中,需要认识到景观生态安全的重要性,以园林所在地的条件特点㊁物种特点以及气候特点,实现对景观生态的有效保护,以此提升景观生态设计的实际效果.当然,设计师需要明确,景观生态的保护,需要对物种的多样性进行突出,以此为更多动植物提供良好生存空间,促进风景园林物种的多样化发展.另外,需要注意,基于风景园林的建成,需要实时对景观生态情况进行监测,强化对景观生态的后期维护和管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保护计划,提升景观生态的安全性,进而提升景观生态设计的效果与作用.景观的生态安全变化是基于多重因素综合作用而产生的结果,并且在景观实际生态保护过程中,会随着社会经济因素㊁自然因素的影响使得景观生态格局的不断演变.因此,需要重视对景观生态安全进行高质量保护,并结合当地风景园林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性设计.例如北京昌平的景观空间,其景观生态通过植被形态㊁照明形式㊁铺地㊁街道家具以及入口建筑物等不同的形态方式进行体现,通过对景观生态的安全保护,有效解决北京城 逢雨必淹 的问题.再如胶州湾如意湖公园,在设计景观生态设计过程中对降低水体盐碱度提高重视度,并通过对芦荻的有效运用,起到降低盐碱以及土壤降尘的作用,提升景观生态的安全性,促进公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2㊀生态理念要和园林艺术达到和谐统一在风景园林的景观设计工作中,应始终坚持生态设计基本理念,并在此基础上适当追求艺术,不可因为达到艺术效果而牺牲自然生态.实践表明,在设计中坚持自然生态基本理念,除了能符合实际的生态需要,还能满足艺术上的要求,这两者可以达到和谐共生的效果,实现预期设计目标.比如,园林的景观供水与雨水的回收,将回收到的雨水用于植被灌溉,除了能满足生态水喷灌实际要求,还能创造出不同的景观艺术效果,使生态艺术与理念达到和谐.2.3㊀凸显城市特色风景园林是城市的一部分,在体现形式和内容上就要凸显城市特色,要做到唯一性,实现文化输出.在设计中要结合城市的特点和传统习俗,让城市特色通过景观生态体现出来,让游客有深刻的印象,让居民在观赏中有自豪感,主动去维护园林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在日常生活中就比较关注生态保护,所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就要多体现城市特色,促使人们去保护㊁显现其中的生态设计核心.特色的风景园林更容易被人所记忆,可以让游客有较为清晰的文化感受,也就能够让更多的人来感受,可以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结语:综上所述,在规划风景园林景观前,要具体分析实际情况,研究实际景观布局特征.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根据,规划和设计风景园林.在研究景观生态格局的基础上,有效保护风景园林的生态环境.在风景园林的空间中,分布着各种类型的生态格局,要确保风景格局内的生态安全性,提高园林景观的观赏性,保证符合当地的生态条件,适度追求旅游经济效益.参考文献[1]㊀李振宇.景观生态格局分析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 ].现代农村科技,2018,564(08):54-55.[2]㊀周燕,冉玲于,苟翡翠,等.基于数值模拟的湖库型景观水体生态设计方法研究 以M I K E 21模型在大官塘水库规划方案中的应用为例[J ].中国园林,2018,34(3):123-128.[3]㊀岳邦瑞,刘臻阳.从生态的尺度转向空间的尺度 尺度效应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 ].中国园林,2017,33(8):77-81.[4]㊀文志鹏.探讨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 ].建材发展导向:上,2017,15(9):165-166.23 环境与园林写真地理2020年1月㊀第3期。
风景园林中景观生态设计分析
![风景园林中景观生态设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8ed3d5cc8d376eeafaa317f.png)
L i n y e y u a n y i风景园林中景观生态设计分析高天然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是基于尊重自然、符合生态规律的园林改造活动,是因地制宜风景园林设计思想的具体体系。
应当加大风景园林的调研力度,根据人与自然和亲近需求进行风景园林设计,从而全面优化风景园林的设计体系,创新风景园林的设计思维,体现风景园林的实用价值。
!、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意义满足生态功能需要风景园林承担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实现风景园林与生态环境的有效整合,有助于构建一体化的设计体系,可以补充风景园林的功能,达到优化风景园林结构的目标。
应当在健全风景园林环境的基础上,和谐搭配各种园林植物,通过生态化的风景园林达到增强人们的艺术修养,切实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效果。
满足亲近自然需要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可以满足人们对亲近自然的需要,有助于更好的实现居民对渴望自然与亲近自然的需要,进一步增加园林景观中的自然元素有助于满足们对绿色公共空间的现实需要。
在景观园林设计的过程中适当的增加绿地的面积,实现地形地貌与风景园林的完美结合,有助于提高园林的抗污染性,发挥植物的覆盖与稀释作用,从而更好的符合城市生态发展的现实需求。
"、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原则植物多样性原则风景园林生态设计应当进一步保证地方环境的生态安全,强调根据地方的植物特征与地方林业特色进行风景园林的设计工作。
首先,应当保证植物的多样性,在植被的选择和设计时不仅要保证植物符合地方的环境需要,还要尽可能的优化植物体系,达到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目标。
其次,应当从地方的气候特征环境出发,保证植物的结构进一步优化,消除病虫害等对景观环境的干扰,达到全面提高植物抗灾害的能力,全面提高风景园林的自然有序性和科学性。
经济适用原则风景园林设计尊重自然环境的需要,还要要做优化风景园林的设计方案,在有限的条件下实现最优化的风景园林设计,强调体现风景园林的设计的最佳生态效应,注重因地制宜的进行风景园林设计,强调节约风景园林设计的成本,达到节约园林景观设计开支,提高风景园林建设效率的目标。
景观生态格局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格局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0d71f51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78.png)
景观生态格局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景观生态格局是指针对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通过对该区域生态状况、规划设计需求的综合分析,确定出合理的生态格局并加以实施的过程。
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景观生态格局应用得越来越广泛,下面我们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1. 保护生态环境,利用生态资源现代城市发展,环境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景观生态格局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应依据生态格局,合理配置和利用生态资源,将休闲、观赏、科普等活动融入生态环境中,共建自然、绿色、健康的城市。
2. 实现生态连通景观生态格局强调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并指出必须在规划设计中,采取全局性的策略、整体性的思维,实施生物多样性、生态连通等方面的科学规划。
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应将各个景点上的景观元素以及生态功能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格局,促进生态系统间的交流,增加生物多样性。
3. 建设生态文明之城景观生态格局还强调了城市与自然生态之间关系的协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不断去探索人类与自然的崭新关系模式,达到城市规划和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享。
因此,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应注重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等方面的整合,借鉴各类建筑、工程的优秀经验,以一个开放、创新的态度,尝试开发更加完善的城市规划体系,推动生态文明实现。
4. 循环利用资源景观生态格局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通过循环利用资源,实现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友好型。
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应考虑到水、光、地、气等各方面的资源利用问题,并将其纳入设计方案之中,以确保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环境保护,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总之,景观生态格局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对生态环境的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城市和自然的空间、资源等,才能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景观生态学在风景园林中应用
![景观生态学在风景园林中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7c4253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2.png)
关键词:风景园林;景观生态学;生态学原理风景园林建设管理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不断提高风景园林建设质量,才能为游客、为城市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现阶段,国内风景园林的数量不断增加,风景园林建设规模日益扩大,仅凭借风景园林数量的增加是无法推动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而是要进一步提高风景园林管理与服务水平。
加强风景园林建设管理不仅可以优化园林环境,提高景区管理水平,而且可以更好地兼顾生态平衡,在与生态互利共生的基础上,为城市和人们提供最为优质的服务。
因此,亟需加强对景观生态学原理的研究,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指导风景园林建设和设计,加强景观生态学原理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有助于革新风景园林管理模式,在丰富和完善景观园林设计科学性的同时,注重开发旅游项目,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彰显本地旅游特色,这样有利于打造和形成具有本地特点的旅游品牌及旅游文化。
1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生态学原理生态学原理对于景观园林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很多景观园林设计中都包含着一定的生态学原理。
1)景观园林设计中体现着生态平衡原理。
维持生态平衡是景观园林设计需要要考虑的问题,只有遵循自然界的生态法则,才能确保景观园林设计实现可持续发展。
园林设计师在进行景观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应立足于整体,考虑地貌地形、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确保景观园林布局的合理性[1]。
2)景观园林设计中体现着互利共生原理。
从共生原理来看,互利共生是对共生原理的升级与细化,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共存形态。
共生的双方可以从彼此身上获取自身发展所需的要素。
3)景观园林设计中体现着生物多样性原理。
景观园林中往往生存着很多生物,生物的种类较多,只有正确处理生物与景观园林布局之间的关系,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景观园林才能获得更为长足的发展[2]。
2生态学原理在景观设计中的主要作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的应用可以为景观园林提供最有力的设计指导,从生态学的视角提升景观园林设计和布局的合理性。
1)生态平衡性和协调性原理在景观园林设计中应用有利于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5b10b3fa5e9856a561260a3.png)
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1、保护利用场地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
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应保护原有的生态系统,充分利用原场地的自然生态要素,如泉水、溪流、古树名木及地形等。
2、利用当地的乡土植物
乡土植物是产地在当地或起源于当地的植物。
这类植物在当地经历漫长的演化过程,最能够适应当地的生境条件,其生理、遗传、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相适应,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在设计中应尽可能的利用原有的自然植被,或者建立一个框架,为自然再生过程提供条件,这也是发挥自然系统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同时可以降低养护和管理成本。
3、根据生态位理论选择植物
在景观园林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生态位理论,在植物选择时,不能仅仅考虑一种植物对光照、水分、空气、温度及地形地势等因子的适应能力,还应考虑其他植物对生态因子的要求,避免因生态位相同,争夺生存空间和养分。
因此,应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
4、遵从生物多样性原理,模拟自然群落的植物配置
物种多样性反映了物种的均匀度、丰富度及稳定性。
生态学家认为,群落结构愈复杂,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就愈强,生态系统也就愈稳定。
因此,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应选择多个种组成的植物群落,增强群落
的稳定性和对外界不良环境条件的适应。
5、园林设计中的再生水设计
高效率地用水,减少水资源消耗是生态原则的重要体现。
将再生水用于城市景观环境,其优势是十分明显的。
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方法研究
![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方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11dc191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43.png)
规划与设计gui hua yu she ji57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方法研究◎陈梅凤 刘岩民摘要:在今天环境逐渐恶化的的城市下,生态环境的设计理念吸引了决策者和设计者的注意力。
与生态过程互相配合、互相协调,对环境的破坏实现最小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
风景景观生态设计能够提现出人们对于一个新梦想,一种新型世界观、价值观和美学观的执着,最终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完美的友好合作关系。
总结出了生态环境设计的内涵,也解析了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和思想。
关键词:风景园林;生态设计;研究方法20世纪中期,人们逐渐开始从工业时代富足美好的梦想中清醒,开始对环境、能源危机产生重视,景观设计展现出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1969年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Ian Lennox McHarg,1920-2001)<<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的诞生,把生态学思想应在景观设计上,产生“设计尊重自然”,把生态学和景观设计完美的结合起来,由此出现生态化景观新设计的科学时代。
与此同时,生态设计的广泛意义应运而生,其即包括景观和城市相融合生态设计、也包含着建筑生态设计、工业生态设计以及工艺生态设计。
本文将着重探讨景观生态设计相关内容。
一、生态设计的概念(一)生态设计生态设计概念是指人类通过一定措施协调并维护自然生态,人为生态环境设计亦是如此。
将生态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有效渗透进设计过程,设计师在设计物质与能量转换过程下将人、自然视为一个个完整、和谐的生态系统,生态设计最终目的为设想的需求与欲望最大尺度的帮助与自然力的微小设计即minimum design。
(二)生态设计和景观设计理念景观设计学是以生态思维为中心,也正好是设计生态意义可以使景观设计这个行业出现分歧。
一是强调艺术和美的表达和再现,二是强调对生态过程的组织和调理。
生态设计理念指的是在自然设计中体现设计师对于美以及优越文化对人类自然的影响,将其引向对大自然的重视;然而缺乏美感与文化存在的生态决定论与维生态设计是完全没有生命存在的。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论探讨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论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c73eb6a7d1f34693daef3ed8.png)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论探讨作者:王伟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0期摘要:遵循生态设计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生物群落,在城市建立人与自然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新秩序,才能使城市生态园林景观发挥它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本文探讨了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
关键词: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策略中图分类号: 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园林景观的生态性设计主要是对土地以及土地上进行的活动,而达到满足人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要求。
园林景观的生态性要求园林景观的设计要尊重当地的自然景观面貌,使园林景观与自然景观达到和谐统一。
同时,还要考虑本地的植物、水体、土壤、地形等因素,使其形成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的能源输入与输出。
最后要根据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来设计,综合考虑美学、社会因素,园林生态设计要达到满足人们的审美、娱乐和休闲需要的目的。
一、生态园林的内涵一个健康的生态园林系统应是稳定可持续的,从生态园林概念的表述可以看出,生态园林至少应包含3 个方面的内涵:1、科学配置园林植物做到乔、灌、草、藤园林植物的科学配置,建立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维持总体平衡,保持群落稳定,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既在时间上能够维持它的群落结构和自我更新,也能够维持对不良环境条件胁迫的恢复力,并同时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2、发挥植物的生态作用因地制宜,适地适栽不同生态类型的园林植物,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调节小气候,如调节温度、增加湿度,涵养水分,降低风速等;调节生态平衡,如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吸滞尘埃,减少燥声。
在人工植物群落系统内要以自然能耗为主,尽量减少人工附加能源,寻求以最小的消耗产生最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途径。
3、体现园林植物的美化价值美化景观、丰富建筑群体轮廓线,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的有效措施,使建筑“锦上添花”,把城市和大自然紧密联系。
风景园林规划中生态规划的应用及分析
![风景园林规划中生态规划的应用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fafe8b9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9f.png)
风景园林规划中生态规划的应用及分析风景园林规划是通过对地形、植被、水体等自然要素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以创造出具有美观和舒适环境的景观空间。
而生态规划则是对生态系统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生态规划的应用对于打造具有环保、生态友好、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空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生态规划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及其分析展开论述。
生态规划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1. 考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对植被、土壤、水体等生态要素的研究,合理规划景观空间的绿化、水体布局等,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可以通过植被的选择和配置,打造出更加宜人的景观效果。
2. 保护自然生境:生态规划强调保护自然生境,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破坏。
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应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保护现有的自然生境。
保护湖泊、湿地、森林等自然要素,使其成为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强调景观的可持续性:生态规划注重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即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满足人类的需求。
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应着重考虑到景观空间的可持续性,如合理利用雨水资源、节能减排等方面,以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规划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分析1. 提高景观空间的环保性:生态规划的应用可以提高景观空间的环保性。
通过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研究,可以合理规划植被、水体等,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实现景观的环保设计。
2. 创造更加宜人的人居环境:生态规划的应用可以创造更加宜人的人居环境。
通过合理规划绿化、水体等,打造出有利于人类生活的自然景观空间,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3. 实现景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规划的应用可以实现景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等方面的设计,可以有效实现景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风景园林设计中的生态景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风景园林设计中的生态景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d26e6560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a5.png)
风景园林设计中的生态景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摘要:本文以风景园林设计为出发点,探讨了生态景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问题。
文章首先介绍了生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并分析了它们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
接着,着重从景观设计、植被配置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三个方面探讨了风景园林设计中实现生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策略与方法。
最后,总结了生态景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前景。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生态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设计;植被配置;生态栖息地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城市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问题。
风景园林作为城市绿化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提升城市景观品质的同时也对生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
然而,传统的景观设计模式往往忽视了生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问题。
因此,本文将以生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切入点,探讨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如何实现生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决策者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生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概念2.1 生态景观的定义和特征生态景观是指地球表面上由自然生态系统和人为干预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范围和特征的区域。
它是各种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整体,包括陆地和水域上的各种生态系统,如森林、湿地、山脉等。
生态景观的特征主要包括景观的多样性、连续性和功能性。
多样性指的是景观内不同生态类型和结构的存在,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程度;连续性则强调景观之间的连接和交流,有利于物种迁移和遗传流动;功能性则关注景观对于生态过程的支持和维持,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等。
2.2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价值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命形式,包括物种、基因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它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础,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维持着地球生态平衡,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至关重要。
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探究
![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06521860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6a.png)
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探究杨大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园林绿化综合服务中心276000)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生态设计理念吸引了更多设计者与决策者的关注。
与生态过程协调发展,尽可能减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种设计形式属于生态设计。
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充分体现了人们的新梦想、美学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人与自然实现真正意义的协调发展。
基于此,针对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相关知识进行了简单分析。
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方法2.2设计思想2.2.1生态恢复设计思想。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环境破坏与资源浪费问题日益加剧,一般情况有人生活的地方就会破坏环境。
因而为了提高生态环境自我恢复能力,景观设计人员要根据生态设计原则,合理恢复废弃地与垃圾场的生态状况,在生态恢复基础上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2.2.2补偿与保护。
景观生态设计中,基于出现的问题深入了解景观建筑中资源耗损情况,利用合理设计,尽可能减少资源损耗。
完成生态设计后充分应用于园林建设中,以防园林大规模修改而浪费资源。
生态设计中,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发展更加和谐。
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加强环境保护,适当调整环境保护与设计方案,明确各时期优先顺序,保障景观设计美观性的同时,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3风景园林景观规划中生态设计的实际应用3.1应用于风景园林规划中风景园林规划中,景观生态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构成,必须重视风景园林规划带来的影响。
景观生态设计安全性方面,景观生态设计是从生态合理保护入手,随着时间的改变预防景观发生改变,同时有效保护生物。
风景园林规划中对景观物种、城市空间设计与布局、自然灾害破坏等方面的影响可能会影响景观生态安全性。
风景园林规划中,要注意园林所在地气候、物种特点与存在条件,以此充分保护景观生态环境,这是生态效果保障的基础。
景观生态保护方面,要注意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尽可能为动植物创造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风景园林建成后,有效监管景观生态环境,加大景观生态情况监测力度,及时采取措施保护景观生态。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论探讨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论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0f920cb6137ee06eef91806.png)
1 园林■观 生 态设 计 的概念
1 . 1 园林■ 观
作为 其最 根本 的设 计 目的 : 是在 设计 中要 始 终体 现社 会化 、 人性化的要求 , 还要千方百计满足人们活动 、 交流、 休憩等需求。 设计 者 为 了实 现 其为 人 民 服务 的基 本 功能 , 在 设 计 时 必须遵 循 当地 人们 的生 活 习惯 以及 人 们 的行 为 的规 律 。
1 . 2 生态设 计
充分 考虑 当地 人 的风 俗 习 惯 和人 们 的生 活方 式 , 对 当地 的材 料 植 物 和建 材要 充 分利 用 , 并 在此 基 础 上进 行 创 新 。尊 重 当地 的 风 土 人情 、风 俗 习惯 , 尊 重 当地 的气候 地 理 特 点 , 可 以使 景 观 设计 获得 少 费人 工并 同时得 到公 众 的认 同 的效果 。
人们生活水平的 日益提高的今天 , 对保护生态环境 , 以及实现 可持 续 发展 呈 现 出越 来 越 强烈 的愿 望 。在 城市 生 活 中 , 园林 景 观可 以为人们提供亲近 自然、享受 自然的户外活动场所。在 园 林 景 观 的设 计 当 中 , 通 常要 遵循 功 能性 、艺术 性 以及社 会 文化 性 的原 则来 进 行设 计 的 , 以满 足 当代 人 对 生 理 、社 交 以 及安 全 的需 求 。在 生存 环 境 遭 受 日益 受 到破 坏 的今 天 , 随着人 们对 生 态环 境 的认 识 上 的提 高 , 生态 意识 已经 逐 渐 提升 , 文 化 的 多元 化需 设计 师满足 多元 化要 求 而张扬 自己艺 术 色彩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景园林中景观生态设计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04-02T09:05:39.68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4期作者:靳捷
[导读] 最好先增加园林生态环境圈内的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淮安高新控股有限公司江苏省淮安市 223001
摘要:在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生态化设计理念起到了基础性的影响作用,在适应地理气候条件等客观因素下,结合地区文化氛围与风景地貌,可以系统化地改造建筑空间,在道路与建筑生态化调整中,完成乡土植被景观设计应用,并在优化人文环境的同时,实现城市生态化发展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
1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基本原则
1.1保持园林内物种的多元化
生态环境中的生物是系统内部的重要元素微生物、植物,动物都对生态环境有着一定的影响,影响着生态群体结构的稳定性和物种的丰富性[1]。
而在我国园林景观的建设中,过度发展经济,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都遭到极大的破坏。
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生态系统脆弱,不能达到风景园林建设的基本条件。
所以在建设风景园林前,最好先增加园林生态环境圈内的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1.2植物群体的层次性
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强化生态体系中植物群体中的层次感,并在丰富地域植物群落过程中,使其展现出较强的群落性状态。
因此,在景观园林观赏性功能上,可以始终保持一定的观赏状态,并在层级化的美感展示中,适应社会对生态景观的客观需要。
1.3经济性
在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客观需求程度,判断具体园林项目的投资建设水平。
园林景观建设是对多样性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也是将生态化属性进行放大展示的具体建设方案。
在具体项目建设中,需要从经济化的角度出发,分析园林景观的建设条件,在确定生态化属性的同时,降低建设中的成本投入,以此达到节约开支的管理目标,适应经济性基本原则。
2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与施工中的问题
2.1 对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缺乏重视
在开展风景园林建造工作中,普遍对景观生态设计缺乏足够的重视,因为生态设计并不是风景园林建造工作的主业,所以在推进工作过程中,不管是领导还是具体工作人员,对于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都缺乏足够的重视。
很多领导认为,景观生态设计工作不需要进行创新,只要按部就班推进工作,就能完成任务。
其实不然,随着现代工作的推进,生态设计开始与现代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呈现出新的特征,对于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工作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和挑战[2]。
2.2 生态设计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推动风景园林建造工作中,由于缺乏足够的重视与创新,在景观生态设计工作效能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很多设计工作人员固守传统的模式与思路,缺乏足够的创新,很多工作精力放在了流程性、事务性的工作上,导致总体工作格局没有得到重新构建,因此,如何构建新时期的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工作体系,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人员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2.3 景观生态设计信息化程度不足
随着我国进入“互联网+”时代,对于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是现代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
在很多风景园林建造中,景观生态设计工作还是按照传统的模式推进,没有与现代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融合起来,导致了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综合效能不够理想。
3风景园林生态景观设计
3.1 风景园林的建设场地选择
园林景观建设中,需要规划分析建设场地,并在确定用地条件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应用调整展示效果。
设计过程中,风景园林设计工作,区别于传统城市规划设计条件,需要在自身设计风格与生态化条件上,尽可能地适应整体所处地域的文化风格与地形地貌特征,以
此保证建设统一性,同时也能降低人为破坏的概率。
在保证场地原生态属性基本条件下,需要在人为景观条件上作出调整,通过对人为景观条件的适应性处理,使其可以更好地适应生态化建设需要,并在突出原有生态属性基本特征状态的同时,实现景观内容中的层次化区分。
为了实现景观建设目标,需要在前期景观设计工作中,做好相应的调研与准备工作,在原有地貌特征前提条件下,提高景观环境的自然属性。
在这一方法下,不仅降低了地形地貌处理消耗的成本条件,也使自然景观条件的原有特征状态得到保存与延续,进而保证了风景园林景观中的原生态属性,使自然环境与人工景观能够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弱化园林中人工建设的操作痕迹。
3.2注重自然生态建设,融入人性化理念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很多城市都发展成为国际化都市。
城市内高楼矗立,到处都弥漫着钢筋混凝土的气息,都市生活的人们不能感受到自然的气息。
而风景园林的建设就是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中增加绿色的点缀,使人们的生活更健康、更温馨。
现阶段,风景园林设计中融入人性化理念就是要把建设重心放在自然环境改善上。
人性化理念下风景园林的建设应在自然生态的基础上进行,对自然生态进行合理的改造。
这里我们可以应用景观生态格局分析的方法,解决风景园林内存在的自然生态问题。
3.3规划景观园林的生态格局
景观生态格局分析将风景园林分成不同的阻力区,构建成了风景园林内的阻力平面图。
在规划风景园林的过程中,利用阻力平面图建立园林内的缓冲区,生态源以及辐射道。
建立风景园林内生态保护源,保护园林内的生态环境以及物种多样性。
然后,以生态源为中心建立像四周辐射的辐射道,用以保护生态源。
最后,在生态源和辐射道周边建立低阻力的缓冲区,缓冲区及生态源内的生态阻力较小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区域内的生态环境。
通过对缓冲区和生态源之间的空隙填补,使风景园林内的各景观因素联系起来。
3.4 注重自然生态建设
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很多城市都发展成为国际化都市。
城市内高楼矗立,到处都弥漫着钢筋混凝土的气息,都市生活的人们不能感受到自然的气息。
而风景园林的建设就是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中增加绿色的点缀,使人们的生活更健康、更温馨。
现阶段,风景园林设计中融入人性化理念就是要把建设重心放在自然环境改善上。
[3]人性化理念下风景园林的建设应在自然生态的基础上进行,对自然生态进行合理的改造。
这里我们可以应用景观生态格局分析的方法,解决风景园林内存在的自然生态问题。
3.5景观建设中的气候性分析
风景园林景观建设,主要以生态化绿色植物应用为核心,在形成区域小环境的同时,也要符合其所处地域的基本生态环境条件。
在具体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判断风景园林所处地区的生态环境属性,并在气候类型、降水条件、温度特征、风力风向等生态因子的分析中,形成完整的生态化数据资料。
在景观生态化设计中,该数据资料可对植物选择、体系构建等具体工作内容形成有效指导。
而在具体植物控制中,也可以通过分析这种地域气候条件,在结合社会性因素的前提下,判断具体生态景观中的胁迫性条件。
通过数据资料的整合,确定景观设计中,抗性因子的塑造,保证景观设计的合理性状态。
结束语
在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生态化设计理念起到了基础性的影响作用,在适应地理气候条件等客观因素下,结合地区文化氛围与风景地貌,可以系统化地改造建筑空间,在道路与建筑生态化调整中,完成乡土植被景观设计应用,并在优化人文环境的同时,实现城市生态化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胡澄宇.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生态学的应用研究[J].居舍,2017(32):77+145.
[2]杨千卉.试论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J].才智,2017(16):224.
[3]袁磊.景观生态格局分析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鸡西大学学报,2015,15(11):6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