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修复设计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修复与生态功能提升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修复与生态功能提升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修复与生态功能提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压力,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因此,生态修复与生态功能提升成为了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任务。

一、生态修复的概念与意义生态修复是指通过人为干预和管理,恢复、重建或改善受到破坏或退化的生态系统,使其恢复到一定的生态功能水平。

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生态修复的目的是通过恢复和重建城市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生态功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生态修复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维护生态平衡: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通过生态修复,可以恢复和改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维护生态平衡。

2. 提高生态功能: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如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持水源等。

通过生态修复,可以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为城市提供更好的生态服务。

3. 增加生物多样性:城市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通过生态修复,可以恢复和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生物资源。

二、生态修复的方法与技术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生态修复的方法与技术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类型,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生态修复。

1. 植被恢复:植被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植被的恢复,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植被恢复的方法包括引种、移植、种植等,可以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种类,提高植被的覆盖率和多样性。

2. 水体修复:城市水体的污染是城市生态系统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水体修复,可以改善水质,恢复水体的生态功能。

水体修复的方法包括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等,可以根据水体污染的类型和程度选择合适的方法。

3. 土壤修复:土壤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的破坏会导致生态系统的退化。

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探究——以裘家洲湿地公园为例

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探究——以裘家洲湿地公园为例

2024年第6期现代园艺我国自签署《湿地公约》以来已有40多年,对湿地在生态、经济和社会方面的重大功能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逐渐意识到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但受制于起步相对较晚的情况,我国湿地的法律保护和管理工作尚未完善。

很多城市在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对湿地公园设计要点了解不足,对城市湿地现状缺乏全面认知,未能充分考虑城市的特色而因地制宜地规划城市湿地公园。

2022年11月11日,南昌市正式获得《湿地公约》颁发的“国际湿地城市”认证,这一殊荣代表了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

南昌之所以获此殊荣,是因为其积极开展市中心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以满足城市生态系统发展的需求。

因此,在政策和现实情况的结合下,生态修复理念引起了南昌市的密切关注。

将该理念贯穿城市湿地公园设计过程中,需不断优化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1生态修复及城市湿地公园理念1.1生态修复的概述1.1.1生态修复的定义。

生态修复是以生态系统自身的修复能力为主要的修复手段,借助人工的工程措施修复生态系统的内部,根据自然生态系统的演化和稳定为修复方向,逐步恢复和实现调节气候、净化水质和空气等生态功能。

生态修复是恢复和重建被破坏的生态系统,使其恢复到自然或预期的健康状态。

1.1.2生态修复的意义。

生态修复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防止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崩溃。

其次,生态修复改善了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水质净化、土壤保持、气候调节和生态平衡,提供了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如洪水控制和疾病防控。

此外,对减缓气候变化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吸收和储存碳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生态修复还有助于减轻自然灾害风险,提供可持续的经济益处,创造休闲和文化价值,推动环境教育和研究的发展。

总之,生态修复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1.2城市湿地公园的概述1.2.1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义。

生态修复技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生态修复技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生态修复技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城市园林景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实现园林景观与环境的融合,生态修复技术已经开始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生态修复技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其在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

二、生态修复技术介绍生态修复技术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来恢复生态系统的原有状态和功能,是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

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植被修复技术、水环境修复技术、土地修复技术等。

其中,植被修复技术是园林景观设计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生态修复技术。

三、生态修复技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1.植被修复技术植被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使用植被修复技术可以帮助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更好地实现生态目标。

例如,在城市绿化中,可以通过选择适应能力强、抗病虫性好的品种,同时利用防污染的肥料和良好的管理技术,来改善植物生长环境,提高植物生长速度。

此外,也可以利用植物的吸附与过滤作用处理城市污染的气体和颗粒物,从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营造健康的生态与环境。

2.水环境修复技术水环境是城市生态环境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采用水环境修复技术可以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改善水质、增加景观、增加休闲空间等。

例如,可以利用水生植物建立人工湿地来将含有污染物的污水通过湿地系统过滤净化,使其变成清洁的水体并流入河流,达到提高水质的目的。

此外,也可以利用水景等手段来打造城市水景景观营造出优美的城市生态环境。

3.土地修复技术土地是城市生态环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采用土地修复技术可以帮助园林景观设计更好地实现生态目标。

例如,采用生物土壤堆肥技术可以实现园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同时又能提高土壤肥力,达到环保的目的。

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生态修复策略研究——以舟山自在海滨水公园改造为例

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生态修复策略研究——以舟山自在海滨水公园改造为例

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生态修复策略研究——以舟山自在海滨水公园改造为例杨栋山上海水石景观环境设计有限公司,上海200000摘要:近年来,基于水环境里生态修复的研究不断地完善和深入,诸多地区围绕着怎么样能够高效地开展水体保护和修复的课题做了很多工作。

由于多种原因的存在,城市里面滨水的公园发生不合理用水与水污染现象时而发生,如果没办法第一时间对这些现象进行有效处理,即容易导致水生态逐渐地退化,某种程度上将会波及公园景观乃至周遭环境的质量情况。

本项目(舟山自在海滨水公园改造)大量研究了国内外相关案例的经验,通过对舟山朱家尖的实地调研考察,进行了相关现状条件分析。

以景观动线体验展示为切入点,对舟山自在海滨水公园进行改造设计,具体研究成果如下:本文提出了适用于城市滨水公园生态修复的原则和策略:(清水性原则、环境原则、生态多样性原则、水生态修复策略、景观构筑物恢复策略、植物生态修复策略)并将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用到实际景观设计之中。

关键词: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生态修复;策略前言自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步入了飞速和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高质量生活的迫切要求不断地促进着城市滨水空间的迭代发展。

城市的滨水公园不但充当了城市泄洪排水等基本的生态功能,并且在城市绿地湿地景观的角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城市的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员。

但是近些年来人类的活动对这些滨水空间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和破坏,工业污水排放,人类生活用水的排放等等。

这些生产生活活动直接或者间接地导致了滨水空间生态功能退化,动植物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劣,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因此,城市滨水空间的生态修复是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生态修复才能使得环境质量得以进一步提升,才能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生存空间的要求,从而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

1城市滨水公园概述滨水公园一般是指为各种活动向公众开放的水域附近建造的公共空间。

生态绿地,是人们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该部分组成了整个有机城市,并为其非常重要的部分。

典型项目设计技术方案—河道景观提升及生态修复

典型项目设计技术方案—河道景观提升及生态修复

1 典型项目技术方案—萧太后河景观提升及生态修复1.1 基础条件分析1.1.1上位规划解读通州围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总体要求,将大力度开展中小河道和黑臭水体治理,恢复多个湿地,以北运河、潮白河、凉水河为主脉,构建“三网、四带、多水面、多湿地”的水环境格局,着力形成 “北方水城”的通州特色生态环境。

通州水环境格局图萧太后河处在连接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廊道上,功能定位为城市活力段,反映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和城市整体建设一起反映通州的现代都市生活场景,其风格体现出现代感和都市感。

1.1.2项目区及其周边概况萧太后河属于凉水河支流,发源于北京市左安门,经朝阳、通州与张家湾注入凉水河。

1958年修建通惠引水干渠时将萧太后河截断,现形成两个水系排涝系统。

上段在马家湾村北改入通惠排干;下段起点为通惠排干,向东流经小鲁店村,过通马路进入通州区,于张家湾镇南汇入凉水河。

主要支流有南大沟、大稿沟、玉带河。

河道总长度为22.49km,流域面积为102km2。

其中通州境内河道长为10.25km。

此次萧太后河景观提升及生态修复是位于通州区通马路至京哈高速段,全长约3公里。

(1)现状交通分析现状交通以3-4米宽的水泥路及土路为主,雨天土路泥泞难行,交通可达性差,同时部分沿河路作为进出周边村庄的通道,经常发生交通拥堵,村庄周围道路随意停车的现象也较为常见。

(2)植被分析现状植被条件较好,有生长较好的白杨、垂柳等高大乔木,景观设计可加以保留利用,但地被及灌木较为单一,以杂草为主,设计时需加以强化。

(3)文化资源分析设计范围内有已经建成的萧太后河码头遗址公园,公园有景亭、萧太后雕塑、栈桥等设施,有一定景观基础,本次景观提升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萧太后河的文化资源,将景观与文化充分融合。

(4)景观资源分析场地内有较大面积的荷塘,河道水量及水质条件较好,同时有已经建成的部分景观设施,如亲水木平台等,这些都为创造优质的滨河景观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是萧太后河独特的景观资源。

生态修复型绿地设计探讨——以门城大沙坑环境景观整治为例

生态修复型绿地设计探讨——以门城大沙坑环境景观整治为例

土地恢 复到具 有生产 力 的状 态 , 确保 该土 地保持稳 g 部 范 围内人 的 休 闲活 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其 中前 两 条 尤 为重 . 局 定 的生 产状 态 。 再造 成环 境恶 化 , 与周 围环 境 要 . 不 并 这是 由恶 劣的场址 条件 所决定 的 。
的景观 ( 艺术欣 赏性 ) 保持 一致 。 干扰 的土地 在经 被 过 生态 修 复后 能够 阻止 和 避免 对周 围生态 系统 施
重新 建 立 良好 的生态 环 境 , 成宜 人 的绿 地 , 就 形 这 是本 文 要 探讨 的主 要 内 容 。本 文 将 以一个 已完 成
图 1 大 沙 坑 原 貌— — 破 碎 、 丰 富 的 地 形 变化 有
2 设计方案简介
现 场 的环境 显然 不具 备建 设公 园绿 地 的条件 。 的 生态 修 复 型 绿地 —— 门城 大 沙 坑 环 境景 观 整 治 项 目区域 位 于规 划 的 门城 新城 区南 部 . 新城 建设 正
在进 一步 的施 工 图 下 . 当进行 环境建 设 。这 一原则 体现 了该 区域 生 是初 步设计 成果 中的总平 面 图 , 适
对项 态修 复丁作 的重要性 , 同时尽 量为 未来进一 步 的公 设计 以及实施 过程 中还是进 行 了大量 的修改 ,
园化创 造条件 。
目的审慎态 度可 见一斑 。
在这一原 则的指导下 . 我们配合 门头沟 区政府 ,
虽然 一 直到 施 工阶 段都 未停 止 对设 计 方案 的
a稳 在 三年 时间里对 这一 区域进行 了两轮设 计 和施 工 。 反 复修 改 ,但确 定 的设 计要点 是 贯穿 始终 的 :.
b安 c因 第一 轮工作 主要在 2 0 0 5年 底至 2 0 0 6年进行 , 定 的生 态环 境 体 系 ;. 全 的 空 间 结 构 ;. 地制 尊 d 野 e材 主要 聚焦 于生态修 复 。 恢复生 态学上对 生 态修复 宜 、 重原 有 地形 地 貌 ;井卜 的外 貌 特 征 ;. 料 在 f 强 的定 义是 : 据土 地 利用 计划 , 受 干扰 和破 坏 的 的循 环利 用 ;减 少水 资 源 消耗 、 调 可持 续发 展 ; 根 将

园区生态修复工程方案设计

园区生态修复工程方案设计

园区生态修复工程方案设计一、项目背景城市化进程发展加速,伴随而来的是城市绿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不断退化。

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生态修复工程成为当今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以某个城市园区的生态修复工程为例,详细设计方案,以达到提高园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目的。

二、项目概况某园区位于城市的郊区,占地面积1000亩。

园区周边有一条小河流经,周边的土地大部分被开发为住宅区和商业区,园区内部有大片的草地和树木,但由于养护不善,植被生长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三、生态问题分析1. 植被稀疏,地面裸露,土壤侵蚀严重;2. 水体污染严重,水质差,水生生物稀少;3. 缺乏生态景观,环境脏乱差;4. 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功能受到损害。

四、生态修复工程方案设计1. 植被恢复:根据园区的地形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进行植栽,注重树木和草本植物的搭配,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园区的景观和空气质量。

2. 土壤修复:采取植物修复法、微生物修复法等方法,对土壤进行修复,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减少土壤侵蚀和土壤污染。

3. 水体修复:加强小河的清淤和水质净化工作,恢复小河的自然生态系统,增加水生植物的种植,改善水质,增加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4. 生态景观规划:对园区的道路、建筑和绿地进行重新布局,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提高园区的绿色覆盖率,构建丰富的生态景观。

五、工程实施方案1. 植被恢复工程:根据园区的地形和土壤条件,选用树种和草本植物进行植栽,并设置适当的保护措施,确保植被的成活率。

2. 土壤修复工程:采用植物修复法和微生物修复法,针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进行修复,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和保水保肥能力。

3. 水体修复工程:对小河进行清淤和水质净化工作,增加水生植物的种植,改善水质,提高小河的自净能力。

4. 生态景观规划工程:根据园区的实际情况,对园区的道路、建筑和绿地进行重新规划,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构建出丰富的生态景观。

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探究

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探究

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探究◎李扬摘要:在对风景园林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由于这项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特点,因此需要充分对各方面因素进行考虑,尤其是生态、环保等地域性的特征,这样才能设计出具有生态特色的风景园林,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还能够让人们感受到不一样的风景环境。

基于此,本文就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进行简要探讨。

仅供业内同行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一、风景园林设计思想(一)生态恢复设计思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环境破坏与资源浪费问题日益加剧,一般情况有人生活的地方就会破坏环境。

因而为了提高生态环境自我恢复能力,景观设计人员要根据生态设计原则,合理恢复废弃地与垃圾场的生态状况,在生态恢复基础上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二)补偿与保护景观生态设计中,基于出现的问题深入了解景观建筑中资源耗损情况,利用合理设计,尽可能减少资源损耗。

完成生态设计后充分应用于园林建设中,以防园林大规模修改而浪费资源。

生态设计中,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发展更加和谐。

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加强环境保护,适当调整环境保护与设计方案,明确各时期优先顺序,保障景观设计美观性的同时,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二、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一)多样性原则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速度不断加快,人们对城市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

风景园林的规划和设计,不仅是目前现代化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必要前提条件。

在整体发展中,要遵循多样性的基本原则,最大限度保证植物的多样性,这是景观生态设计中的关键要素。

在选择和应用各种不同类型的植被时,可选择生物结构具有相似之处的植物群落,避免植物配置的单调性、局限性,最大限度发挥植物在结构、功能等各个方面的特性。

在实践中,不断增强人为干预和影响,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有效规避天灾、人祸及病虫害等灾害。

(二)层次性原则遵循层次性的基本原则,增强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中植物群落的层次感。

园林景观规划中的生态修复策略

园林景观规划中的生态修复策略

园林景观规划中的生态修复策略园林景观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观赏的场所,也是城市生态环境的组成部分。

然而,由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环境问题也给园林景观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不仅要依据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同样重要的是要从生态保护和修复角度出发,合理的利用和规划绿色植物,最大程度地恢复和弥补生态环境的破坏。

因此,在园林景观规划中,生态修复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下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一、加强对植物区系的保护自然生态体系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区系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其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不言而喻,因此,在景观规划的设计中,对于植物区系的保护和发掘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城市园林建设之前,应先开展植物分布调查,确定区域内的植物资源、分布比例及分布规律,并对其进行保护和恢复。

尤其是要注意民间植物经营、过度采挖所带来的生态破坏问题,要倡导保护性采摘,防止人为过度破坏植物区系,给生态修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二、合理规划植物配置空间在园林景观规划中,植物配置空间的合理利用也至关重要。

在城市环境中,由于需要保留现有建筑面积,植物的种植只能在有限的区域进行。

因此,设计师在规划时应根据地形、环境、气候等因素,合理选择种类丰富、体积不大、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植物进行配植,使园林景观在最小的空间内最大程度地实现生态修复的目标。

同时,也应注意植物的管理和养护,保持园林景观的整体美观和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

三、加强灰色空间绿化在城市园林规划中,灰色空间指的是城市中不便配置植物的空间,如屋顶、立交桥、路堤、隧道等。

这些区域相对比较封闭,空气流通和气温调节较差,如果不加以处理,容易对城市的整体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灰色空间的绿化是园林景观规划中的必修内容,其利用率越高,对于生态环境的修复效果越显著。

可以采取一些创新的手段,如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以提高灰色空间的绿化比例,使城市生态环境整体得到有效改善。

测绘技术中如何进行生态修复与生态景观规划设计

测绘技术中如何进行生态修复与生态景观规划设计

测绘技术中如何进行生态修复与生态景观规划设计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日益枯竭,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需求日益增长。

测绘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在生态修复和景观规划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就测绘技术在生态修复和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地理信息系统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和展示的技术。

在生态修复中,GIS可以帮助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空间数据,如土地类型、植被分布、水资源等。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科学家理解生态系统的现状和变化趋势,以及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例如,某地区的湿地生态系统遭受了人类活动的破坏,湖泊的水质受到了严重污染。

通过利用GIS技术,可以对这片湿地进行全面地调查,收集水质、土壤、植被等相关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科学家可以分析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找到导致湿地破坏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修复方案。

二、遥感技术在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航空摄影和卫星遥感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在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中,遥感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获取大范围的地表数据,如植被类型、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等。

这些数据对于规划师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区域内的自然资源分布和植被生长规律,为生态景观的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某市政府计划在城市郊区修建一个生态公园。

通过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该区域的地表数据,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覆盖情况、植被类型等。

根据这些数据,规划师可以确定公园的布局和景观设计方案,合理利用已有的自然资源,保护植被和动物种群的多样性。

三、地理空间分析在生态修复与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地理空间分析是一种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技术。

在生态修复与景观规划设计中,地理空间分析可以帮助科学家评估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和潜力。

例如,在进行生态修复时,科学家可以利用地理空间分析,评估不同区域的生态系统的潜力。

景观生态学研究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研究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研究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建筑密度迅速增加,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绿地被大规模破坏的问题。

这不仅影响到了当地环境的美观程度,也对当地生态平衡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如何恢复和增强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保护城市环境已成为当今城市规划和建设领域的一大热点话题。

景观生态学,简称为LE,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修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是一门研究景观和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关系和影响,并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人类体验和生态效益的学科。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城市公园、绿地、森林、湿地、草原等多种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知识和技术,来管理、修复和增强城市绿地及其生态系统。

生态修复是将受到损害的生态系统重新恢复其原有的生态特性和功能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景观生态学可以为我们提供以下帮助:第一,对损伤类型进行细致分析在进行生态修复前,我们需要仔细分析造成生态系统受损的因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景观生态学可以通过对环境影响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来了解受损生态系统的环境背景、植被类型、空气和水的质量、土地使用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尽可能地模拟和分析出生态系统中各种因素的作用,为提出适当的修复方案提供资料和理论基础。

第二,设计合理的修复生态系统经过分析和明确当地生态系统特性后,我们就可以开展设计工作。

景观生态学可以帮助我们制定不同的生态修复设计方案。

例如,对于某些城市绿地的生态修复,应该考虑到动物、昆虫和鸟类的喜好,选择合适的植物类型,以便更好地创建特定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

通过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技术工具,还可以设计出具有嫁接力的、独特的景观和地形,以提高人们的感官体验。

第三,全面监测修复的生态系统在生态修复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修复的生态系统进行全面、科学、详细的监测。

景观生态学可以将每个区域的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分析出来。

通过对这些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获得结论,评估修复计划的长期效果,以确保生态系统已经完全恢复。

基于生态修复的矿坑公园景观设计探究

基于生态修复的矿坑公园景观设计探究
2 基于生态修复的矿坑公园景观设计方法 2.1 生态修复理念 基于生态修复的矿坑公园景观设计,主要是以生态主义为
原则的恢复性生态设计。修复重点在植被景观恢复上,运用生 物、物理、化学的植被改良法,将景观生态面貌和生态系统恢 复治理成被人们破坏前的模样,重建成符合人类某种有意用途 的状态,或恢复成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其他状态。
3.2 生态修复 项目区位露天采场,生态修复的主要内容是破坏面和采坑 的修复。 (1)边坡修复。①石质边坡:区域内直壁型高陡边坡稳 定性较高,无须过多稳固措施,可在石壁上使用柔性挂网或者 开凿种植槽,种植小规格苗木、爬藤植物,设置截水沟。坡面 修复仿效周边自然山体肌理,保留一定的岩石留白区,使修复 后的山体能够与周边环境较好地融合。坡脚可采用生态袋堆 坡,减缓坡度,稳固坡脚,进而实现植被复层栽植。②土质边 坡:土质边坡主要由湿陷性黄土组成,稳定性差,需对坡面进行 平整或拉坡。较高的坡面采用拉台的方式整理场地。③石质与土 质混合边坡:由土壤和石块组成的边坡,因为石块的存在,密 实程度不均,容易出现滑坡现象。不稳定处建立缓冲区,防止 落石,并增加金属隔离围网,避免游人靠近。 (2)采坑修复。区域内有数个采矿遗留的石坑,坑底多 为坚实的岩体,植被恢复难度较高。可以把一些石坑改造成水 景观,丰富景观层次。 3.3 公园规划设计 (1)岩石园区。结合区域内最大的高陡边坡及矿坑,打 造崖壁、水面、亲水栈道为一体的水景。保留遗存的石柱,对 其进行艺术打造和理念修饰,使之成为公园的标志性景点。利 用场地内的石块进行艺术堆叠,结合灌木、花卉和草坪,将其 打造成为一个岩石拾趣园。 (2)矿坑遗址园区。利用原有的地形高差布置瀑布,从 地面到半山设置带护栏的锈板钢制走廊,在区域底部设置雨水 花园缓冲滑坡。将遗留的采矿机械改造成景观小品,将采矿时 的工作房进行景观改造,打造矿山主题游乐园。采矿作业面可 以设置崖壁攀岩等挑战项目。在该区北侧的采坑内引入水体, 栽植桃树,在桃花掩映的水边设置茅草屋和木栈道,打造远离 喧嚣的世外桃源。 (3) 星空营地。区内设置房车营地、观星屋、崖壁荧幕 等,为人们创造一个家庭度假、野外露营的休闲场所。 (4)休闲康养山地园区。此区是整个地块的制高点,植 被条件较好,将原路修缮,与耄仁寺连接,登高望远,俯瞰太

景观水毁修复可行性研究报告

景观水毁修复可行性研究报告

景观水毁修复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水毁事件在我国日益频繁发生。

水毁对城市景观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生态系统失衡、景观资源损失等问题。

如何有效修复景观水毁,恢复景观生态功能,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选取某市区为例,对该地区的水毁景观进行调查研究,探讨水毁修复的可行性,提出相应的修复方案,以期为城市景观水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二、研究目的1. 调查研究水毁景观的现状和影响;2. 分析水毁景观修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 探讨水毁景观修复的可行性和困难;4. 提出相应的水毁景观修复方案。

三、调查研究方法1. 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2. 对水毁景观区域进行现场调查,了解水毁情况和影响;3. 对相关机构和专家进行访谈,获取修复建议和意见;4. 对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为水毁修复提供理论支持。

四、水毁景观现状及影响分析1. 水毁景观面积、种类及程度;2. 水毁对景观生态系统的破坏;3. 水毁对景观资源的损失;4. 水毁对城市景观形象的影响。

五、水毁景观修复的可行性分析1. 水毁景观修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 水毁景观修复的技术可行性;3. 水毁景观修复的经济可行性;4. 水毁景观修复的社会可行性。

六、水毁景观修复方案1. 生态修复方案:采用植被恢复、水体清理等生态修复手段;2. 结构修复方案:修复和重建水毁景观建筑、设施等;3. 功能修复方案:恢复水毁景观的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4. 管理修复方案:建立健全的水毁景观修复管理体系。

七、结论与建议1. 我市水毁景观修复的可行性较高;2. 应采取综合、科学的水毁景观修复方案;3. 在水毁景观修复工作中,应注重生态、结构、功能和管理等多方面的修复。

八、参考文献1. XXX. (2010). 水毁景观修复技术研究. 园林环境工程, 20(3), 50-55.2. XXX. (2015). 城市景观水毁修复对策研究. 景观设计, 30(2), 80-85.3. XXX. (2018). 水毁景观修复案例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 40(4), 70-75.以上为本次研究的报告内容,希望能为城市景观水毁修复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

景观建筑设计中的生态恢复策略

景观建筑设计中的生态恢复策略

景观建筑设计中的生态恢复策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景观建筑设计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在景观建筑设计中引入生态恢复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生态恢复策略,以期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增强景观建筑的美观和可持续性。

1. 自然生态保护区在景观建筑设计中,划定自然生态保护区是一种常见的生态恢复策略。

通过设立保护区限制人类活动的干扰,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保护区需要有明确的边界,严格限制人类进入,并配备必要的监测和管理措施。

同时,在设计中考虑采用本地植物和栖息地来还原自然环境,提供自然保护和生态研究的场所。

2. 水体生态修复水体生态修复是景观建筑设计中重要的生态恢复策略之一。

通过修复湖泊、河流、池塘等水体的生态系统,实现水质净化、水文调控和生物多样性增强。

通过生态湿地的建设,结合人工湖泊和湿地植被的布局,提供良好的水环境和栖息地,恢复水体的自然功能。

同时,注重降低污染物排放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对水体生态的破坏。

3. 绿色景观设计绿色景观设计是与生态恢复紧密相关的策略之一。

通过合理规划景观植物和园林绿地,营造自然的生态环境。

在植物选择上,注重本地植物的使用,以增加景观对当地生态系统的融合度。

同时,结合地形和土壤条件,合理配置植物布局,提供自然栖息地和防护措施,促进植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4. 可持续材料和技术应用在景观建筑设计中,选择可持续材料和技术也是重要的生态恢复策略。

选择环保的建筑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同时,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建筑废弃物的产生。

通过应用可持续材料和技术,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增加景观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生态友好性。

5. 社区参与和教育景观建筑设计中,社区参与和教育是推动生态恢复的重要策略。

通过与社区居民的合作和参与,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景观建筑设计中的生态保护与修复

景观建筑设计中的生态保护与修复

景观建筑设计中的生态保护与修复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自然生态遭到破坏和破坏。

为了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景观建筑设计中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景观建筑设计中的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性以及可行的方法。

首先,景观建筑设计中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可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城市是人类生活的主要场所,但大量的混凝土建筑和硬化地面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

通过合理的景观建筑设计,可以创造出美丽的花园、公园和绿化带,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休闲场所,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其次,景观建筑设计中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城市的建设往往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导致许多物种的栖息地丧失。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在城市中保留和创造适合各种生物生存的环境。

例如,在建筑屋顶和墙壁上建造绿化,提供鸟类的巢穴和食物源,鼓励它们在城市中繁衍生息。

此外,种植各种植物可以吸引蝴蝶和蜜蜂等昆虫,促进花粉传播和自然授粉,维护植物的繁衍。

第三,景观建筑设计中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对改善空气质量和缓解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城市人口的增加,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严重的问题。

树木和植物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和固定碳元素的方法,不仅可以减少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含量,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

此外,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来降低温度,减少城市高温和热岛效应。

因此,通过景观建筑设计中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可以降低城市炎热的气候,提高人们的生活舒适度。

最后,景观建筑设计中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可以改善水资源管理。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水资源的供应和管理变得越来越紧张。

通过建立自然的雨水收集系统和湿地,可以回收利用雨水,减轻都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此外,恢复河流和湖泊的自然生态系统可以提高水质,提供更多的供水来源。

如何在景观建筑设计中实现生态保护和修复呢?首先,我们应该尊重自然,尽量保留原有的植被和地形,避免过度的土地改造和开发。

其次,应合理规划景观绿地,选择合适的植物和树木,建立多样性的生态系统。

景观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景观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景观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及其应用在当今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

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为了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景观生态修复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景观生态修复技术及其应用,以期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一、景观生态修复技术景观生态修复技术是生态学、景观学、生物学、土壤学等多学科融合所衍生的一种科技。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各种手段,促进或重建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和稳定性,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景观生态修复技术包括多种方法,包括湿地修复、水土保持、退化草地修复和荒漠化土地治理等。

首先是湿地修复。

湿地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湿地修复技术则是通过人工加入渗水设备等手段,使湿地自行恢复原有的生态体系,保护了许多当地珍稀植物和动物。

其次是水土保持。

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植物保护、地形模拟和护坡等手段,保护了生态系统中的土地和水源,使水源可以得到高效的保护和管理。

之后是退化草地修复。

退化草地是因为人为或天然因素导致草地生物量减少,草地样貌发生明显变化,草地的生态环境恶化。

而退化草地修复技术则是通过自然恢复以及植被恢复等方法,提高草原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草地修复后,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维护当地牲畜等畜牧业的生产。

最后是荒漠化土地治理。

荒漠化土地指的是由于人类和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导致的土地面积不断增加,土地资源日益减少,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土地。

荒漠化治理方法包括土地科学、植物生态学、土壤学、水文学等多学科的探究,以及沙漠化和荒漠化等土壤改良技术,从而实现土地治理和生态修复。

二、景观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景观生态修复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下面是具体应用的几个实例。

首先是城市公园的修复。

现代城市的化腐朽为神奇,常常被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观替代,使城市生态系统得以缓解。

而公园应成为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关部门应尽可能地利用景观生态修复技术,对城市公园进行规划和建设。

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分析

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分析

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生态环境问题,比如空气质量下降、水源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

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的建设和生态修复成为一种趋势。

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不仅能够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本文将就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进行分析。

一、生态修复1、水质净化在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的生态修复中,水质净化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植物的吸收作用,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得以净化,从而改善水质。

在景观设计中,可以设置生物滤池和湿地等水体净化系统,使得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成为一个水质净化的良好场所。

2、植被恢复城市化带来的城市绿地减少和植被破坏,使得城市面临着植被覆盖不足的问题。

在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的生态修复中,植被的恢复是关键所在。

通过引入原生植被、栽种乔木和灌木等方式,使得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的植被得到良好的恢复,从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3、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的生态修复中,需要重点保护和强调生物多样性。

通过建设人工湿地、设置保护区域等方式,保护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内的各类生物,包括植物和动物,在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

二、景观设计1、宜居空间设计在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的景观设计中,需要将宜居空间的设计作为重中之重。

通过合理的路径布局、休息区域设置、游憩设施建设等方式,提供给市民一个宜居的环境,使得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2、生态文化设计在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的景观设计中,生态文化设计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方面。

通过展示区的建设、生态教育活动开展、生态文化主题的宣传等方式,传达生态保护的理念,引导市民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从而达到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效果。

3、可持续性设计在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的景观设计中,需要将可持续性设计作为设计原则。

通过引入自然能源、节水系统建设、可再生材料的使用等方式,使得城市森林生态游览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也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当代城市河道景观生态设计研究

当代城市河道景观生态设计研究

当代城市河道景观生态设计研究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河流的生态环境面临严重的威胁和破坏。

为了保护和改善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成为重要的课题。

城市河道作为城市的重要景观元素,不仅具有美化城市环境的功能,还承担着水质净化、生物栖息地保护和自然灾害防治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

然而,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河道常常受到河道整治、泥沙淤积、水污染等问题的困扰,导致河道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当代城市河道景观生态设计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手段,恢复和改善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

首先,设计师需要对河道的生态特征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分析,了解河道的水质状况、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沿岸植被和动物群落的状况。

其次,设计师需要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相应的设计目标和原则,如提高水质、增加栖息地、促进物种多样性等。

接着,设计师可以采取多种设计手段和技术措施来实现这些目标,如湿地修复、岸线绿化、河道水质净化等。

最后,设计师还需要考虑河道景观与城市环境的协调性,使设计成果更好地融入城市的整体生态系统。

当代城市河道景观生态设计的核心思想是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城市河道的生态效益,实现生态与景观的有机结合。

例如,在河道整治中,设计师可以采用生物工法,引入人工湿地和植物过滤系统,提高水质净化效果;在岸线绿化中,设计师可以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河岸的生态稳定性。

综上所述,当代城市河道景观生态设计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它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保护和改善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

设计师需要准确评估河道的生态特征,确定设计目标和原则,采取相应的设计手段和技术措施,并充分考虑河道景观与城市环境的协调性。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实现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滨河景观生态修复改造的应用研究

城市滨河景观生态修复改造的应用研究

城市滨河景观生态修复改造的应用研究摘要:城市河道滨河景观是城市生态水景观建设的发展核心,河道不仅将城市水体串联起来,更是将城市中汇集的水流排出城市,但是由于城市生活污水未能系统地处理而进入河道,导致了河道成为藏污纳垢的地方,生活垃圾阻塞河道生活设施侵占河道,不仅不能排水更是恶化了生态环境。

近年来,城市河流生态功能的下降是部分城市经济发展的典型问题,人为破坏环境造成了河道污染,河道硬质景观破坏了生态的平衡发展。

因此,河道两岸的生态景观建设成为了衡量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准,在提升生态河道景观的同时,也是市民与自然交流的重要场所。

为了进一步满足市民与自然交流的便利,本文作者借鉴正在施工的云南省普洱市中心城区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实际案例,对城市滨河景观生态修复改造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城市滨河景观;生态修复;改造;应用1研究意义在城市化发展空前迅速的今天,城市生态的脆弱性也是愈来愈明显。

从春天的沙尘暴,到夏天的水灾,秋天的干旱、冬天的暴雪,再到水体污染造成河道周边居民出现疾病的情况,自然界以其独特的方式警告人们城市的生态已经到达到濒临崩溃的边缘。

所以在近些年的城市化议程中,注重生态发展,保护自然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议题。

“得水而兴,弃水而废”,“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警示我们水在人们生命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地位的名言。

自古依水而建城的我们更不应该忘记古人在这方面重要的经验。

吸取城市发展教训的中国在学习国内外成功及失败案例后,也逐渐加强对城市滨水区域生态改造利用研究的力度,希望有针对性的能够重建城市滨水区的光彩风貌。

笔者参与了普洱市中心城区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中心城区一共涉及到了思茅坝区一条主河道河八条支流河道。

由于经济的发展,思茅坝区居住人口快速发展,原河道被侵占搭建建筑物,生活垃圾逐渐阻塞河道,生活用水及地表洪流淤积在河道的各个角落,思茅河已经失去了城市水景观的宜居功能,更是成为了污水淤积疾病传播和恶臭空气的污染源,河道的治理已到了不可不治的地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生态修复设计方法研究
作者:冯雯
来源:《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2019年第23期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园林景观设计中包含着众多内容,同时还要结合生态理念与社会发展趋势进行设计。

而且生态设计理念,一定要贯穿整个设计过程。

鉴于此,本文对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途径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景观;生态设计;途径
引言
随着全球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我们将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各界的社会人士关注了,本文论述了景观生态的相关理论及其生态修复的设计方法,根据不同景观的角度进行修复,以及不同景观元素(景观、水体、滨水、棕地)理论来进行设计。

并对修复手段以及景观设计与生态修复相结合进行研究。

1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
在生态园林概念定义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生态园林景观本身具备艺术性、观赏性、生态性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具备地方性、环保性以及生态性3方面的重要特点。

在生态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当地具体情况,将地方性作为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则与要素,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节约型设计的理念。

2 生态设计的原则
2.1 体现人文情怀
作为最根本的设计宗旨,是反映社会、人性的设计要求,用各种方式来满足人们的活动、沟通、娱乐等需求。

为了实现民众的基础性能,设计师应当遵照当地人的习俗和人们的行为规律。

2.2 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的原则也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

园林景观的设计要建立在当地生态、人文背景的基础上,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当地人们需求的生态园林景观。

3 景观设计与生态相结合
中国的水管理都是采用的极端的水坝工程和水道渠化。

滨河公园需要将设计与自然相结合,讲艺术与生态想结合,满足人们日常游憩需要,服务于人的一种设计,中国的文化景观不只是由小灌溉系统和梯田构成,同时也包括大尺度的防洪工程和灌溉。

(1)减少铺装,改为自然式,与雨水花园相结合。

(2)把原有的人文与自然的分界打破,把现有的自然特征发挥出来,体现出场地精神。

(3)重视人文环境和自然过程之间互动的好处与潜在的协同关系联系起来,发觉和利用原有的景观特征,发挥场地精神。

(4)生态、人文景观、当代艺术相结合,把当代艺术运用到景观设计中。

如俞孔坚教授提出的极简主义与生态主义的相结合,生态极简主义是在生态学意义之下对场所而言的人工景观的最少介入。

在处理生态防洪的滨水景观时,保护和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停止河道渠道化工程;运用乡土植物来构成绿色景观基地;城市公园是开放性的,延续城市和公园的道路的肌理,便捷公园的服务功能;加大自然恢复和保护,生物的保护和促进,自然、河流自然防洪、河流栖息地功能再生等。

4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途径
4.1 保护不可再生资源,减少能源耗费
生态城市是一种典型的紧凑化城市类型,要最大限度地集约占地,杜绝土地资源的过度使用与浪费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要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节约能源和减少资源消耗,有效降低生物资源、能源以及水资源的使用,全面提升使用效率,景观生态这一新型技术的使用,在能源节约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现阶段,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节能景观建筑与生态建筑,它们是人类生存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力见证,能够促使城市建筑与生态环境紧密结合。

生态景观建筑凭借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和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有效地满足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舒适性、健康与可持续发展需求。

另外,在景观生态设计过程中,传统的草坪被景观植被生态设计取代,同时,一些外来园艺品种被一些地方性树种取代,由此极大地减少了能源消耗。

4.2 景观生态修复设计
针对目前的生态园林景观中,其景观的修复设计中还需要针对环境中的物种进行共生和再生的修复工作,并促进生态环境中的良性循环。

实际上在生态环境中会出现各种情况,还需要对景观进行生态修复,并且在修复的过程中需要基于植物的系统,以及栖息地的修复情况进行理论上的研究。

在景观生态修复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利用富含营养的资源,以有效促进修复工作的良性循环,降低修复工作的成本,为建造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作出贡献。

4.3 生物多样性、稳定性的管理规划
在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时,引入大量常青植被,但由于这种模式打破了生态圈追求的群落多样性,植被相生相克,共同维持环境稳定、共同发展的自然定律,使得植被不能适应环境的需求而逐渐凋亡。

因此在园林景观生态化设计时,要保证生物多样性,群落多样性,尽可能模
拟出适应自然生态环境需求的园林景观,保障园林景观能有效抵御外界环境的干扰、破坏,既能满足人们对生态园林景观的需求,又实现了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4.4 优化植被之间的关系
植物专业指导不同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向外释放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会影响周围不同种类植物的生长。

因此,设计过程中,应向植物专家学习。

如松树与云杉2种植物不适合在一起生长,因为彼此分泌的次生代谢物会抑制彼此生长。

但白蜡与阿拉伯树胶可以种植在一起,两者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在景观策划中必须注意植物和植物彼此的关系,这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师在景观规划中,应当询问相关资深植物学家,在找出植物彼此的联系后,遵照互利共生的原则,策划植物的位置以及与邻近植物的联系。

4.5 顺应环境条件,打造优质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在城市景观生态的设计过程中,要积极提倡最大限度地保持区域原始的地形地貌特征,并充分利用原始土地所具备的坡地等自然条件。

一般情况下,一些未经开发改造的荒林、山地等很难达到理想的要求,所以对此所采取的合理做法应该是努力实现有景用景、无景造景、用景改景,与自然景观、人造景觀等有效结合,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与使用。

5 海绵城市与雨水花园运用到城市生态环境中
5.1 海绵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海绵城市景观设计主要是运用在工程性措施方面。

工程性方面的措施分为四种,分别为渗透式、滞留式、生物式和过滤式,然而实际上海绵城市的景观设计大多数的措施都是综合性的。

海绵城市景观设计的技术措施主要是城市的自然排水系统如低势绿地、植被洼地和浅沟;雨水花园的生态滞留草沟;生态屋顶和可渗透路面等。

5.2 雨水花园设计运用
雨水花园在场地选择以后,根据其周边水资源、水质的功能需求雨水渗透型是控制径流量,在减少区域雨洪径流量同时能够使地下水得以回灌,此外在净化水质、美化环境方面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根据水质的不同情况,也可采用初期雨水的分流、截污、沉淀等。

(1)完全渗透型雨水花园,强调雨水的就地渗入,基本不考虑雨水滞留的调渗透作用。

(2)部分渗透型雨水花园,指径流流入绿地后大部分渗透掉,而少部分被滞留利用或排放,这一类以渗透为主,但却结合了雨水收集利用,先将所有的雨水渗透地下,然后排放或循环使用。

(3)完全收集型雨水花园,尽可能的储存利用雨水,并且借助雨水花园的生态技术充分控制径流污染,并短时间内将,降雨汇集到储水池充分净化控制径流污染,然后加以综合利用。

(4)部分收集型雨,以收集雨水控制径流污染为主,小部分结合雨水渗透设施的雨水花园。

6 结语
当前形势下,园林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因此适应发展需求,遵循生态化园林景观设计的4大原则,才能设计创造出既能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又能实现生态的和谐、平衡的园林,才能创造出欣欣向荣的园林景观发展景象。

参考文献:
[1]王云才.基于风景园林学科的生物多样性框架[J].风景园林,2014(1).
[2]赵华萍,戴少伟,鄢蓉.景观生态学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应用进展[J].色科技,2014(9)
(作者单位: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