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教育主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熹的教育學說
一、生平和教育活動
甲、對程頤的思想興趣濃厚,求教於「李侗」。
乙、與陳亮互訪辯難,揭「義理之學」與「事功學派」之爭。
丙、修復白鹿書院,整頓地方官學。
丁、完成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後世學校的必讀教材和科考命題、答題的準繩。
戊、建竹林精舍,擴大為滄州精舍。
己、著作:《四書集注》、《小學》、《朱子語類》、《近思錄》(與呂祖謙合著)二、人性及教育作用論
甲、人性論的哲學基礎:
i.理
ii.理在氣先是一種先驗的唯心主義的世界觀。
iii.氣生萬物解釋萬物的不同,因理一氣萬。
iv.格物窮理反映「由物到理」的過程。
乙、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
i.程頤主張:性即理,是指天命之性。
ii.張載主張:氣殊性萬,是指氣質之性。
iii.朱熹主張:
1.「性善論」只知有天命之性,不知有氣質之性。
2.「有善有惡論」及「性三品」說只知有氣質之性,不知有天命
之性。
3.「性惡論」只知氣質之性的一面,不知另一面及天命之性。
4.「性無善無惡」根本不懂天命之性的本質。
丙、復性的教育作用論
i.復性:變化「氣質之性」以恢復「天性之性」的簡稱。
ii.教育是復性有效工具,肯定教育的作用。
iii.教育對個體的作用: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明明德之事。修己是治人的前提。
iv.教育對社會的作用:齊家、治國、平天下──是親民之事。治人是修己的功夫。
v.教育的作用與努力的方向:先由外而內,其次是由內而外。
三、培養目標與教學階段論
甲、醇儒的人格模式
i.由教而入,使之成為「醇儒」。
ii.醇儒是朱熹理想的培養目標。
iii.醇儒:復性
1.修己:明明德──滅人欲
2.治人:親民──明人倫
乙、小學與大學階段的培養目標
i.小學:打坯模的階段,以事教。
ii.大學:加光飾的階段,以理教。
四、居敬的道德教育論
甲、居敬的內涵:
i.一種人性態度,道德涵養的體現。
ii.居敬是幾乎是無所不包的道德品質概念,甚至可涵蓋全部人生。
乙、德育與智育的關係:
i.重視德、智互促或互補的關係。
ii.學者功夫唯在居敬、窮理。
iii.重德輕智的流弊是造成空虛。
iv.重智輕德的流弊是造成支離。
丙、人欲與德育
i.主張存天理、滅人欲。
ii.滅除只惡欲,而不是所有的慾念。
丁、道德涵養的具體方法:
i.內外夾持──內無妄思,外無妄動。
ii.動靜兼養──動是行動,靜指靜坐、坐禪。
iii.從容自然──居敬需收斂,但非拘束。
五、窮理的知識教學論
甲、窮理釋義
i.窮盡事物的客觀之理。
ii.窮盡內心的主觀之理。
iii.就本質言,此二理是一致或一貫的。
iv.從朱熹的哲學考察,側重外物之理。
乙、窮理的內容與步驟
i.內容觀有著廣博的特徵,是一種百科全書式的主張。
ii.窮理的步驟運用於教學,即是教學的過程論。
丙、施教原則
i.繼承古代教學論中「由學論教」的傳統。
ii.建立教學之法必須依據「為學之方」的命題。
iii.朱熹反對教師越俎代庖、死填硬灌。
iv.主張點啟發、循序漸進;啟,開其意;發,達其辭。
丁、自學的原則
i.讀書是自家讀書,為學是自家為學。
ii.強調主觀能動作用的發揮。
六、朱子讀書法
甲、循序漸進
乙、熟讀精思
丙、虛心涵泳
丁、切己體察
戊、著緊用力
己、居敬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