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翻译思想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段。 • 三、盲目夸大的结论。 • 四、对时代背景异同的忽略。
“达”,即通达。在“达”上严复提
出“达为尚焉”。提出了翻译标准 中"信"与"达"的关系,指出"达" 是"信"的保障,"信"是"达"的最 终目的。翻译中译文的通达、流畅是 译文赢取读者、获取社会效益的标尺。
《辞源》对雅的解释一是“正确、规 范”,二是“高尚、文明”,三是“美 好”等。严复提出翻译要“用汉以前字 法句法”被大家理解为翻译的雅要做到 古雅,但我们翻译的作品不可能全都是 文学类作品,因此这种理解是对严复雅 的片面理解。其雅是泛指译文的水平, 并不是专指作品的文学艺术价值。
至于翻译中的具体语言转化 方法,我们则可以运用各式 的理论,大可不必死守“信 达雅”一隅不放。因为翻译 标准是翻译理论的核心,但 并不是全部,它起指南针的 作用,怎样到达目的地,是跑
步抑或坐车。就要看译者的 选择了。
“信达雅”研究的误区
• 一、偷换概念与自相矛盾的论证过程。 • 二、牵强附会与“罢黜百家”的论证
说 09二班第七组
严复
严复,原名宗光,字又陵, 登仕籍后改名为复,字几道。 我国近代思想启蒙家,翻译 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翻 译史上学贯中西、划时代意 义 的翻译家,也是我国首创 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

信复 达│ 雅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 ,顾信矣不达,虽择犹不择也,则达尚焉 。海通以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而任 取一书,责其能与于斯二者,则已寡矣。 其故在浅尝,一也;偏至,二也;辨之者 少,三也。”——《天演论▪译利言》
在翻译理论方面,严复最伟大的贡献在于, 在《天演论· 译例言》中,将三国时支谦 《法句经序》中提到过的“信”、“达”、 “雅”三字,按译事的内在规律排列组合, 明确地将其作为“译事楷模”,成为“我国 译界倡导系统而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
• “信”为忠实,就是忠实于原 文的内容。
• 讲到信的方面,严复第一 期的译品,似乎偏重意 译,·赂亏于信;第二期的 译品则略近直译,少可讥 议。第三期所译《名学浅 说》,《中国教育源自文库》, 不甚重要,且所用译法也 与前两期不同,我们可以 不必深究。‍
“信达雅”说的矛盾性
“信达雅”论的先天不足是“信”与“达”‍以 及“信”与“雅”的矛盾。赵元任说: “如果原文不雅,译文也应该雅吗?”有 时当雅的程度增加了的时候,信的程度就 降低了,又说:“一个小说家描写各种人物在 辞令上的个性不同,要是一个译者把人人 的话都说得流利通畅,那么达是达了,可 是对于原意就失信了,可见,故作华丽, 勉求铿锵的译法本身就是不信的。
我们的看法
在我们看来,信达雅各有自己的用途, 以“信”传达 出思想内容, 以“达”做到语言流畅, 以“雅”使译文有 较高的接受度(或者说社会效益)。雅, 一方面迎合了 读者的审美情趣, 一方面又因此提高了作品的可读性,
使作者的思想得到了更有效的传播。当然,忠实于原 文思想内容最重要, 语言通顺次之, 社会效益又次之, 因此,翻译时应运用各种调整的技巧, 取得神似效果, 并同时将读者的审美情趣和其他需要考虑在内, 使作 品具有可读性, 使作者的真意影响深远。由于 内容决 定形式, 饰美必须以 真、 诚, 即信为前提, 不能因文 而忽略了质。
雅不能脱离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而存在。 我们说翻译是创造性的工作是指翻译作为跨 语言跨文化交流会遇到巨大困难,译者必须 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去克服,而不是混淆翻译 与创作的界限。
“信达雅”说的整体性
严复认为“信达雅”是一个相互联系,相 互依存的整体。但三者之中又有相对的主 次关系,即:总的说来,信是最主要的, 然信而不达,等于不译,在这种情况下达 又成了最主要的;雅是为达服务的。绝不 可脱离“信”去求“达”和“雅”,也不 能脱离“信”和“达”去求“雅”。应在 “信”的前提下和“达”的基础上求“雅 ”;否则就是缘木求鱼,舍本求末了。
信达雅三原则乃是一切工作的标准,鄙意 以为译书之事最紧要者是信,是达,信乃 是求其确实,达乃是求其通顺,前者是对 于原文而言。如果译文诚能信矣、达矣, 则雅的成分自然含其中。所谓雅乃信达之 附庸。-木曾
否定
董秋斯批评严复的“信、达、雅”不过是“几条空 洞的原则”,“不能解决问题”,因为“这一种理 论体系算不得完整”。
—蔡元培
我们对雅的看法
“雅”不仅是风格的对等而已,还要兼顾 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否则就像玄奘大师的 经文翻译一样,虽精而不得流传甚久。而 且随着现代人的生活节奏的加快,通俗易 懂的文学作品显然更受人们的青睐;很少 有人能够静下心来细细揣摩译文是否古雅, 只需明白意思即可。所以,我认为翻译作 品时应在雅的指导下满足大众通俗易懂的 要求,笔译作品可重点突出雅,但口译以 通俗易懂为主。
评价
肯定
译书有二弊,一曰徇华文而失西义,二曰徇西文 而梗华读…凡译书者,将使人深知其意,苟其意 靡失,虽取其文而删增之,颠倒之,未为害也。 然必译者之所学与著书者之所学相去不远,乃可 以语于是。近严又陵新译治功《天演论》,用此 道也。-梁启超 译书只有信达雅三个任务,能信,能达,能雅, 三者都做到了,便算成功了。译诗却不然,译诗 有五个任务理。-曾朴
严几道先生译的书中,《天演论》和《法意》最糟 ……这都是因为他不曾对于原作者负责任,他只对 自己负责任。”又说:“严先生那种达恉的办法,实 在不可为训;势必至于改恉而后已。”—傅斯年 “……他(指严复)的译文,又很雅驯,给那时候的学 者,都很难读得下去。所以他所译的书在今日看起 来或嫌稍旧,他的译笔也或者不是普通人所易解。”
我认为,除了“信”,一个优秀的译作更应该 追求“信”与“美”的结合。在这里“美”就是提 高可读性, 不论文学作品抑或非文学作品, 增 加可读性都是必要的, 其 途径是通过修饰而 实现的, 目的是使作品行远!因为翻译是一门 艺术,如果用科学化的理论来规范一个标准,就 无异于否认了它的艺术性,否认了艺术美学所 要求的直觉和模糊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