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复习课件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复习课件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
单元复习
知识回顾
练习
知识点1:加法的认识
3+4=7
2+3=5
加法的含义:把两个数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 用加法计算。
知识回顾
知识点2:减法的认识 5 - 2 =3

减号 读作:5减2等于3。
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或取出一部分), 求另一部分的数量,用减法计算。
知识回顾
练习
知识点2:减法的认识
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分析
已知总数,求部
分用减法计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从总
1
数中减去几,就用斜
线划掉几个圈。
知识回顾
知识点3:10以内的加减法
73 37
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根据图意能列出“一加一减”两道算式。
知识回顾
练习
知识点4:连加、 连减与 加减混合运算
现在车上还有多少人?
9+1-5=5 分析
本题是加减混合算式,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进行 计算。用前两个数的结果和第三个数相加或相减。
知识回顾
知识点4:连加、 连减与 加减混合运算
10-4= 6
4+3= 7
2+5= 7
6-2= 4
9-0= 9
9-3= 6
4+5-3= 6 8-4-4= 0
9-7-0= 2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较弱。

他们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可能对加法和减法的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模仿,注意力容易集中,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加法和减法概念的理解,以及在不同情境下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交朋友、水果分一分等,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新课讲解: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等手段,讲解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加减法。

3.练习巩固:教师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互相交流心得,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应用:教师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可爱的小猫》加与减(一)PPT模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可爱的小猫》加与减(一)PPT模版
一年级数学·上 新课标[北师] 第3单元
加与减(一)
可爱的小猫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 际意义。 2.能正确计算算式有0的加减法,进一步感知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3.通过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精神。
【重难点】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为0
说一说,你发现了 什么规律?
3 -3=0
2 -2=0
1 -1=0
拨一拨,填一填。
5-1=4 5-2=3 5-3=2 5-4=1 5-5=0
1+4=5 2+3=5 3+2=5 4+1=5 5+0=5
想一想,填一填。
134 4 31
314 413
说一说,填一填。
4
1 211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猫吗?你们知道小猫爱吃什么吗? 现在盘子里有3条鱼,小猫可能会怎么做呢?
你们想知道吗?我们 一起去看看吧。
一共3有条鱼
2 3 1 2 吃了1条,还剩 条。
-=
1 2 1 1 又吃了1条,还剩 条。
-=
0 1 1 0 再吃1条,还剩 条。
-=
3- 3= 0
2- 2= 0
2 422
0 110
还有几个 ?
5
14 22 20
填一填。
415
5
1
1
0
0
0
0
0
1、当把所有的物体都拿走以后,一个也不剩了。 2、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还得原数。 3、 两个相同的数相减,结果是0。
说一说。
5–4=1 5–3=2 差1个 差2把
看图列式。
0 +4=4 3 - 3=0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课时__一共有多少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课时__一共有多少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课时《一共有多少》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XX学校的XX老师,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的第1课时《一共有多少》。

一、教材分析《一共有多少》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加法的意义,能够将两个物体的数量合并起来,并用加号和数字表示。

同时,培养学生数数、点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加法问题有所了解。

但学生的数学思维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加法的意义,理解加法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法的意义,能够将两个物体的数量合并起来,会用加号和数字表示。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数数、点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法的意义,会用加号和数字表示。

难点:理解加法的概念,能够将两个物体的数量合并起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上课之初,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同学们,你们有两块糖,老师再给你们一块糖,一共有几块糖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加法。

2. 探究新知(1)我会拿出准备好的学具,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将两个物体的数量合并起来。

(2)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使用加号和数字表示两个物体的数量合并。

(3)学生在操作后,我会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结果和表示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加法的意义。

3. 巩固练习(1)我会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他们对加法的理解。

(2)我会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让大家一起点评、纠正。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课时一共有多少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课时一共有多少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课时一共有多少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的第1课时“一共有多少”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初步接触数学计算的开始,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还比较陌生。

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喜欢动手操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通过实物操作、图片观察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法计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建立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实物操作法:利用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计算方法。

3.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聚会,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一共有多少”。

让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中有哪些小动物,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课时 一共有多少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课时  一共有多少
三 加与减(一)
一共有多少(建议两课时完成)
BS 一年级上册
1 课堂探究点
(1)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课时流程
探索 新知
课堂 小结
当堂 检测
课后 作业
河里来了一群鸭,昂首展翅叫嘎嘎。 两只前面有两鸭,两只后面有两鸭。 两只中间有两鸭,游东游西忘回家! 小朋友,算一算,算出鸭数顶呱呱。 方法简单最有效,画出图来便知鸭!
(讲解源于《典中点》)
夯实基础(教材P25练一练)
说一说,填一填
235 3 2 5
说一说,填一填
224
说一说,填一填
23 5 325
5
235
探究点 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一共有多少?
314
一共有多少?
213
说一说。
小试牛刀(源于《典中点》) 4.摆 一摆,算 一 算。
2+( 3 )=( 5 )
知识点 2 5以内的加减法
2.照样子画一画,填一填。
2+1= 3
1+4= 5
△ △△△△
2+2= 4
△△ △△
3+2= 3
△△△ △△
易错辨析
3.
(1)
(2)
3+ 1 = 4 1+ 3 = 4
3+ 2= 5 2+ 3=5
辨析:结合情境写加法算式时不能说出算式的意义
提升点 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4.计算并画图表示算式的意义。
6.看图列加法算式。 (1)
2+ 1 = 3
1+ 2= 3
(2)
3+1= 4 1+3= 4 辨析:不能理解一幅图片可以列两个算式。等
号前的两个数字位置顺序是可以互换的。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与减(一)》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与减(一)》教材分析

《加与减(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的内容:“一共有多少”(认识加法的意义及5以内加法的计算);“还剩下多少”(认识减法的意义以及5以内减法的计算);“可爱的小猫”主要是通过连环画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并理解得数是0的计算过程;“猜数游戏”“背土豆”“跳绳”“可爱的企鹅”“小鸡吃食”这五个小板块主要是为了解决6~10的加减法问题;“乘车”的情境中有三个知识点: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是对加减法运算的拓展。

当然,由于数都在10以内,所以只要求直接写得数。

对于两步以上的运算顺序与格式,将在后续的学习中再重点研究。

此单元还包括练习一、练习二、做个加法表、做个减法表、整理与复习等内容。

本单元主要知识点如下:1. 认识加法的意义及5以内加法的计算。

2. 认识减法的意义以及5以内减法的计算。

3. 0的加减法。

4. 6~10的加减法。

5. 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

6. 做个加法表、做个减法表、整理与复习。

学情分析由于本单元教学的对象是刚入学的儿童,他们的认识与思维方式仍处于直观形象的阶段,所以说,如何处理好运算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是我们设计教学过程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10以内数的加减法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过程创设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使他们产生喜欢学、有兴趣学的情感。

教学要求1. 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 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提出并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 能正确熟练地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4. 在运算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1.根据提供的情境,提出简单问题并进行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将计算知识的学习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紧密结合起来。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课时一共有多少》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课时一共有多少》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课时一共有多少》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加与减(一)》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加减法的意义,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教材从生活情境出发,通过图片和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直观的图片来帮助理解数学概念。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一定的加减经验,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学生在加减运算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减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意义,知道加法的运算规则,能熟练地进行加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则,能熟练地进行加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法运算,理解加法的运算规则。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故事、直观的图片和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同时,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本概念: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知加法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运算规则。

3.练习巩固:设计有趣的游戏和练习题,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4.应用拓展:设计生活情境的题目,让学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020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

2020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知识点
2
第三单元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

加数+加数=和
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
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
(二)知道以下规律
1、加法
(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
(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三)整理与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课堂解析
3
练习提升4。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 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 教案
师:刚刚同学们很投入啊 ,做得很好!现在老师拿了一些棋子放在两只手里 ,你们看看发现了什么?
师:现在老师把两只手握在一起了 ,你说一共有多少颗棋子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跟6有关的问题的解决方法。(板书课题:得数是6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二 探究新知
1.猜一猜。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 ,获得成功体验 ,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
知道加法的含义 ,并能正确地读出算式。
教具准备
课件、小棒、圆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揭示课题
〔课本p32 第4题做成卡片 ,学生接龙〕
(2)全班交流 ,集体订正。
3)全班交流 ,集体订正。
作为一节阶段性练习课 ,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 ,应该在原有的根底上有所提高 ,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整理 ,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主线 ,引入新课。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单元教学重点
1、能比拟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单元教学难点
1、了解加减法含义 ,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 ,可加强操作与观察活动 ,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高度重视学生对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的拼摆。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 ,让他们在活动中探究、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 第1课时 一共有多少》课件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 第1课时 一共有多少》课件
数学一年级 上册
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
第1课时 一共有多少
一、创设情境 听声音猜猜是什么物品
铅笔
二、探究新知 1.加法含义 右手有几只铅笔?左手有几只铅笔?
右手有2支铅笔 左手有3支铅笔
合起来一共是几支?
一共有5支铅笔
“5”是怎么得出的呢?
2+3 = 5
在数学上,“合起来”也可以说成是“加起来”。 “2和3合起来”也可以说成是“2和3加起来”。
3.动手操作,巩固加法含义
使用圆片代替铅笔。请同学们先拿出一张圆片摆
在桌子上,再拿出4张摆在桌子上,合起来一共有
几张?
5张 1 + 4 = 5
同桌互相摆
三、巩固练习 说一说,填一填
23 5
224
32 5
5
235
1 + 3 =4 3 + 2 =5
是用什么符号来表示?
加号
加号怎么写?
像汉字的“十”, 一横一竖。
2+ 3 = 5
2.探究计算方法
2表示什么? (2支铅笔)
3表示什么? (3支铅笔) 5表示什么? (一共有5支铅笔
)
请读出这个式子
读作:2 起,求 一共有几支铅笔,我们用加法计算。加法运算 就是“把一个数和另一个数合并起来,求一共 有多少”的运算。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与减(一)》单元分析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与减(一)》单元分析

加与减(一)单元学习目标1.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加与减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2. 在具体情境中,经历自主探索算法并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感受算法的多样化。

3. 能从具体情境中提出加法和减法问题并解答,能用加法与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 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有条理地表达的良好学习习惯。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单元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的基本思路与知识结构如下。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运算的起始。

对于运算的学习,一般从三个线索展开:理解运算的意义,探索计算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本单元中,分别对应于认识加法和减法,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应用。

在内容安排上,教科书又分为两大部分:首先是理解加与减的意义,然后是掌握有关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技能;同时,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计算的学习有机相融作为一条主线。

由于本单元的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儿童,他们的认识和思维方式仍处于直观形象的阶段,为了处理好运算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在内容的呈现形式上,教科书按照“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和应用”的思路来呈现教学内容,在相对丰富的具体情境之中完成运算的抽象过程。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学生在丰富的具体情境中,理解加与减的意义对于加减法的学习,理解其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教科书在编排的思路上,采取通过多个不同情境,逐步抽象出数学算式的方式,突破了以往一个例子或一个情境就归纳概括一个数学结论的模式,这样的编排较好地体现了数学的抽象与严谨。

从学生理解的角度看,多个情境下的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加减法原型支撑,这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

如“一共有多少”一课,教科书提供了两个情境:“一共有几支笔”和“一共有几只熊猫”。

两个情境中的问题都要用“3+2”的算式来解决,通过两个情境让学生体会这两个不同情境中的共同特性,以此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详细版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详细版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详细版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1、20以内的数字会读会写。

(1)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2)书写:(3)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2、1、0。

(4)单数:1、3、5、7、9、11、13、15、17、19。

(5)双数:2、4、6、8、10、12、14、16、18、20。

(6)五个五个数:5、10、15、20。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例如: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

另一种说法是: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20里有(20)个一。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从右边起第二位是十位。

个位上有几颗珠子表示几个一;十位上有几颗珠子表示几个十。

16:个位上是6,表示6个一,十位上是1,表示1个十。

20:十位上是2,表示2个十,个位上是0,表示0个一。

(3)数字的读作和写作。

例如:19:读作:十九,写作:19。

3、给数字排队。

5、9、6、15、10、3、20、14、17,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20、17、15、14、10、9、6、5、3。

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3、5、6、9、10、14、15、17、20。

做题时最好是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这样可以避免重复。

4、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19比11大,写作:19>11,读作:19大于11。

12比17大,写作:12<17,读作:12小于17。

5、“比”字的用法。

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例如:比9小5的数是(4),比2多7的数是(9)。

6、几和第几。

■□◆◇▲☆★○●▲△■□◇●○☆□观察图,说说有几个图形?从左数第几位是什么?从右数第几位是什么?把左边几个圈起来;把右边第几个圈起来。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课件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课件

返回总目录
返回
课堂练习
1.画一画,算一算。
3
14
5-2=3
5-3=2 5-4=1
5 14
5-2=3 5-3=2 5-4=1
返回总目录
返回
2.练一练。
1
返回总目录
返回
3.找房间。(连一连)
2
3
1
4
4-1
5-1
4-2
5-4
返回总目录
返回
4.在○里填上“+”或“-”。
1 + 3=4 4 - 3=1 4 + 1=5
认识减法(1)
复习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返回总目录
复习导入
算一算。 1+2= 3 3+2= 5
1+4= 5 1+3= 4
2+2= 4 2+3= 5
返回总目录
返回
探究新知
例 树上还剩几个 ?说一说,数一数。
返回总目录
返回
1
3
2
树上原有的5个苹果是总数, 掉在地上的2个是总数的一部 分,求还剩几个苹果,就是求 另一部分。
北师大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3 加与减(一)
总目录:
3.1认识加法(1)
3.2认识加法(2)
3.3认识减法(1)
3.4认识减法(2)
3.5得数为0或算式中有0的加减法
3.7 6的加减法
3.8 7的加减法
3.9 8、9的加减法(1)
3.6练习一 3.10 8、9的加减法(2)
3.11解决问题
3.12 10的加减法
返回
认识加法(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加与减(一)第9课时小鸡吃食∣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加与减(一)第9课时小鸡吃食∣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加与减(一)第9课时小鸡吃食∣北师大版教案:小鸡吃食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课时,加与减(一)中的小鸡吃食。

通过图片展示小鸡吃食的情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观察图片,理解图片中的数学问题。

2. 让学生能够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黑板、粉笔学具:作业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展示一张小鸡吃食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发现数学问题。

提问:“小鸡一共吃了几颗豆子?还剩下几颗豆子?”2. 讲解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讲解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小鸡吃了3颗豆子,又吃了2颗豆子,一共吃了几颗豆子?”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10以内的加法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出示练习题:“小鸡吃了5颗豆子,又吃了4颗豆子,一共吃了几颗豆子?”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老师进行个别辅导。

5.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题:“小鸡吃了7颗豆子,又吃了3颗豆子,一共吃了几颗豆子?”六、板书设计板书题目:小鸡吃食板书内容:3 + 2 = 55 + 4 = 97 + 3 = 10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小鸡吃了8颗豆子,又吃了1颗豆子,一共吃了几颗豆子?答案:92. 小鸡吃了6颗豆子,又吃了4颗豆子,一共吃了几颗豆子?答案:103. 小鸡吃了7颗豆子,又吃了3颗豆子,一共吃了几颗豆子?答案:1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图片展示小鸡吃食的情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观察图片,发现数学问题,并能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个别学生的计算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的内容主要包括了认识加法与减法,了解加法与减法的含义,以及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加法与减法的过程。

同时,本单元还涉及到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对加减法的概念可能会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物操作、图片演示等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计算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概念,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概念,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教学法可以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交朋友的故事,引出加法与减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通过实物操作、图片演示等方式,讲解加法与减法的含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加减法的过程。

3.实例演示: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体验加减法的运算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4.练习巩固: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游戏,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加减法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