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总结(精华版)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人教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人教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人教版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 数字0-9的认识和书写
2. 数字0-9的大小比较
3. 数字0-9的数目意义和数位意义
4. 数字的顺序排列
5. 数字的加法运算(没有进位)
6. 数字的减法运算(没有退位)
7. 数数字,将数字与物体进行对应
8. 掌握基本的数学符号:加号、减号、等于号
9. 通过观察、绘制、数点等方式进行数数活动
10. 进行简单的数学推理,如推理数的大小关系
11. 认识二维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12. 通过观察和画图研究二维图形的特点与性质
13. 进行简单的空间位置、方位的描述
14. 认识物体的形状特点,如圆的圆心、直线的平行与垂直关系等
15. 进行简单的图形模仿和延伸
以上是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主要知识点,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教材。

一年级上册数学八大专项考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八大专项考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八大专项考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的八大专项考点包括:
1.认识钟表:一年级的学生需要了解钟表的结构,包括时针、分针和秒针,以及整点的概念。

2.20以内的加减法:这是一年级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学生需要掌握如何进行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3.认识图形: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图形的概念,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4.认识数位:学生需要了解数位的概念,如个位、十位、百位等,并能够进行数位的转换。

5.认识方位:学生需要了解基本的方位概念,如上下、左右、前后等。

6.比较大小:学生需要了解如何比较不同数字的大小,并能够进行大小关系的排序。

7.单位换算: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单位换算,如厘米、米、千克等。

8.图形计数:学生需要掌握如何正确地计数不同形状的图形,并能够进行面积的计算。

这些考点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多练习、多思考,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一年级数学上册 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 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主要包括:
1. 认识数字:学习0-20的数字,包括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2. 数的比较:学习比较大小,例如:大于、小于和等于。

3. 简单的加减法:学习加法和减法的初步概念,例如:加法是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方法,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方法。

4. 图形和空间: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基本图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5. 分类和集合:学习按照一定标准将事物进行分类的方法,例如按照大小、颜色、形状等将物品分成不同的集合。

6. 时间和钟表:认识时钟,了解时、分、秒的概念,能够读出时钟上的时间。

7. 统计和概率: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例如统计喜欢的颜色、水果的数量等;了解简单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例如抛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

这些知识点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最后数到几,就是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前、后上、下的含义: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上、下、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2、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

注意:一般情况下都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若题目指明图中人物的左、右,就要以图中人物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二、比大小1、左、右两边的数相等,就用“=”表示,如5=5,读作:5等于5。

左边的数大于右边的数,用“>”表示,如5>3,读作5大于3。

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用“<”表示,即2<3,读作2小于3。

2、填“>”或“<”时,哪边数大,开口就对着哪边。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数,数到几,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个数,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法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基础知识
(1)四则运算:熟练运用加减乘除,掌握各种运算方法,包括基本四则运算、计算二元一次方程、计算实数的平方根等;
(2)数理逻辑:学习判断真假的能力,促进思考的能力及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
(3)数论:掌握数论基本概念及用数论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二、几何知识
(1)几何图形名称:学习三维几何图形及二维几何图形的名称,包括球体、圆锥形、平面四边形等;
(2)平行线和平行四边形:学习判断四边形是否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线之间的角关系;
(3)角的概念:学习角的度量标准,包括弧度、角度等;
(4)三角形的认识:学习三角形的关系和性质,例如相似三角形、平行三角形等;
三、空间几何
(1)立体图形的构造:学习构成立体图形的原则,例如锥体的构成、棱柱的构成等;
(2)四面体、六面体的构成:学习构成四面体、六面体的原则,以及这些图形的内角度数和外角度数之间的关系;
(3)投影:学习投影的定义及投影原则;
四、测量学
(1)体积:学习体积测量的基本原理、定义及计算方法;
(2)质量:学习重力定义,认识重力的计量单位,以及质量计算方法;(3)面积:学习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曲面积的计算、正多边形的面
积计算等;
五、统计学
(1)概念:学习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例如众数、中位数、极差等;(2)数据处理:学习将数据用表格、图表表示出来的方法,方便分析;(3)概率:学习概率的定义,了解实验的不确定性。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数的认识1. 认识数字1-10,能够正确读写。

2. 理解数的顺序,能够比较大小。

3. 掌握基本的数数技能,包括正数和倒数。

4.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二、加减法1. 掌握1-10的加法运算,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2. 掌握1-10的减法运算,能够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

3.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互逆关系。

4. 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的数量。

三、图形与空间1. 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

2. 理解图形的对称性。

3. 掌握基本的空间方位词,如上、下、左、右。

4. 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形拼接和分割。

四、时间和金钱1. 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如今天、昨天、明天。

2. 学会认识钟面上的整点。

3. 理解金钱的基本概念,认识不同面额的硬币和纸币。

4. 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交换和计算。

五、数据与概率1. 理解数据的收集和分类。

2. 学会用图表表示数据。

3. 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能够区分可能和不可能的事件。

六、生活中的数学应用1.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 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数学兴趣。

3. 培养观察和发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

请注意,这个概要是为了提供一个基本框架,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深度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进度有所变化。

教师和家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

此外,为了确保文档的可编辑性和可操作性,建议使用Word或其他文字处理软件来创建文档,并保存为兼容的文件格式,以便在需要时进行修改和打印。

一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

一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

一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一、准备课。

1. 数一数。

- 会按一定的顺序数出图中物体的个数,如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等顺序。

数的时候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 认识1 - 10各数的基数含义,即表示物体个数的多少。

例如,1个太阳、2朵云等。

2. 比多少。

-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没有多余的,就说这两种物体同样多。

例如,3个苹果和3个梨,一一对应后,苹果和梨同样多。

- 多和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一种物体有多余的,就说这种物体比另一种物体多,另一种物体就比这种物体少。

如4个三角形和3个圆形,三角形比圆形多,圆形比三角形少。

二、位置。

1. 上、下、前、后。

- 上和下:以某个物体为参照,在它上面的物体就是在它的上方,在它下面的物体就是在它的下方。

例如,书本在桌子的上面,椅子在桌子的下面。

- 前和后: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排队时,小明在小红的前面,小红就在小明的后面。

2. 左、右。

- 确定左右时,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例如,拿笔写字时,右手拿笔,左手压本子。

在图中判断物体的左右时,也要以我们观察图的角度来确定左右关系。

三、1 - 5的认识和加减法。

1. 1 - 5的认识。

- 数的读写:会正确读写1、2、3、4、5这几个数字。

- 数的顺序:1<2<3<4<5,5>4>3>2>1。

- 数的基数和序数含义:基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如3只小鸟;序数表示物体的排列顺序,如第3个小朋友。

2. 比大小。

-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

大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例如3<5,5>3,3 = 3。

3. 第几。

- 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从前往后数或者从左往右数等,能说出某个物体是第几个。

例如,一共有5个小动物排队,从左往右数,小兔子是第3个。

4. 分与合。

- 5以内数的分与合,如5可以分成1和4、2和3等;1和4可以合成5,2和3可以合成5等。

这是加减法运算的基础。

5. 加法。

- 含义: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024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2篇)

2024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2篇)

2024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数的认识1.认识数字:认识数字0-9,学会识别数字的形状和大小。

2.数的比较: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学习“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二、数的运算1.数的加法:学习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使用计算工具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2.数的减法:学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使用计算工具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

三、数的排序1.数字顺序:学习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方法,会根据大小排列数字的顺序。

2.图形顺序:学习根据大小、颜色等特征排列图形的顺序。

四、认识图形1.认识平面图形:学习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形状和特点。

2.认识立体图形: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形状和特点。

五、认识时间1.认识钟表:认识钟表上的小时和分钟指针,学习读取整点时间和半点时间。

2.认识星期:学习星期一到星期日的名称和顺序。

六、认识货币1.认识人民币:认识纸币和硬币的名称和面额,学习识别不同面额的人民币。

七、认识长度1.认识长度:学习使用尺寸等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学习认识一米的长度。

八、认识重量和容量1.认识重量:学习使用秤称重物体的重量,认识重量的单位。

2.认识容量:学习使用容器测量液体的容量,认识容量的单位。

九、认识几何1.认识平行和垂直:学习识别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特点,能够判断两条线是否平行或垂直。

2.认识对称:学习识别图形的对称性,能够找出图形的对称轴。

总结:以上是____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包括数字认识、数的运算、数的排序、认识图形、认识时间、认识货币、认识长度、认识重量和容量、认识几何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点对小学一年级学生培养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

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能够打好数学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4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2)【数的认识】1. 数数:掌握数数的顺序、方法和技巧,从1到20的数数。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 数字 0-10 的认识2. 加法和减法3. 位置关系和空间形状4. 长度的度量5. 时间的认知6. 重量的度量7. 温度的认知8. 数型的认知9.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0. 计数和比较大小1. 数字 0-10 的认识:在这一部分,学生需要掌握数字 0-10 的认知,比如数字的基本形态、发音、数字间的大小关系等。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拼图游戏等课堂活动认识这些数字。

2. 加法和减法: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方法,例如用图示法表示加减运算过程。

例如,老师可以设计加法和减法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感受加减运算的过程。

3. 位置关系和空间形状: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基本的位置关系和空间形状,例如左右、前后、上下等。

例如,老师可以通过图示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些物品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4. 长度的度量: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长度测量的方法,例如使用长度单位米、厘米等。

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比较不同长度的杠铃或绳子的长度,然后测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5. 时间的认知: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时间单位和对时间的认知,例如秒、分钟和小时等。

例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时间练习,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钟表读时间。

6. 重量的度量: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重量测量的方法,例如使用重量单位克、千克等。

例如,老师可以将许多相同数量的糖果重量相差很大的两个盒子,然后通过秤将它们的重量测量并记录结果。

7. 温度的认知:在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温度单位度的概念和方法。

例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温度测量的游戏,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8. 数型的认知: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不同的数字类型,例如奇数、偶数、整数和分数等。

例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字类型的游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的数字类型。

9.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

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然后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15篇)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15篇)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15篇)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

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1一、认识数(一)、有趣的“0”“一年级0”可以表示没有,“0”可以参加计算,“0”在数中起到占位作用,“0”可以表示起点,表示0度。

(二)、基数与序数表示物体的多少时,用的是基数;表示物体排列的次序时,用的是序数。

基数与序数不同,基数表示物体的多少,序数表示物体的排列次序。

二、数一数(一)、数简单图形数零乱放置的物体或数某一类图形的个数时,应先将所有物体依次标上序号,可以按照序号,顺序观察,数准指定的图形。

注意对于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观察的结果也会不同。

因此在数简单图形时,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

(二)、数复杂图形数复杂图形时可以按大小分类来数。

(三)、数数按条件的要求去数。

三、比较数列比一比当比较的2个对象整齐的排列时,很容易采用连线比的方法比较出谁多谁少。

如果比较的2个对象是杂乱排列的,可以通过数数目的方法进行比较。

也可以采用分段比的方法。

四、动手做(一)、摆一摆要善于寻找不同的方法。

(二)、移一移五、找规律(一)、图形变化的规律观察图形的变化,可以从图形的形状、位置、方向、数量、大小、颜色等方面入手,从中寻找规律。

(二)、数列的规律数列就是按一定规律排成的一列数。

怎样寻找已知数列的规律,并按规律填出指定的某个数是解题的关键。

(三)、数表的规律把一些数按照一定的规律,填在一个图形固定的位置上,再把按照这一规律填出的图形排列起来。

从给出的图形中寻找规律,按照规律填图是解题的关键。

六、填一填(一)、填数字给出的算式是一组,不同算式中相同图形中所填的数字是相同的。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数一数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课堂临时报佛脚,不如课前预习好。

课堂临时报佛脚,不如课前预习好。

其实任何学科都是一样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勤奋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没有之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一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6—10的认识: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

数数时,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

2、10以内数的顺序:(1)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

(2)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

3、比较大小: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4、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

5、数的组成: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

如:10由9和1组成。

记忆数的组成时,可由一组数想到调换位置的另一组。

二、6—10的加减法1、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

2、一图四式:根据一副图的思考角度不同,可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3、“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大括号”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三、连加连减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2、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

四、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

辅导一年级数学学习方式1、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孩子刚上一年级,有许多事情得慢慢学会自己处理,比如整理书包,准备第二天上课用的学具,(家长要为孩子准备的文具:笔、尺、练习本、橡皮)孩子忘带数学书、忘带文具盒在最初都是难免的。

有时还真得浪费各位家长花点时间送一下,但作为一个好家长,是不会让这样的事反复出现的。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加数+加数=和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二)知道以下规律1、加法(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20以内进位加法口诀表9+1=10 8+2=10 7+3=10 6+4=10 5+5=104+6=10 3+7=10 2+8=10 1+9=109+2=11 8+3=11 7+4=11 6+5=11 5+6=114+7=11 3+8=11 2+9=1119+3=12 8+4=12 7+5=12 6+6=12 5+7=124+8=12 3+9=129+4=13 8+5=13 7+6=13 6+7=13 5+8=134+9=139+5=14 8+6=14 7+7=14 6+8=14 5+9=149+6=15 8+7=15 7+8=15 6+9=159+7=16 8+8=16 7+9=169+8=17 8+9=179+9=18一年级小朋友数学学习方法分享方法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一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的学习内容主要围绕基础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技能展开,对于孩子们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

以下是一
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的知识点:
1. 数字的认识:孩子们需要认识0到10的数字,并理解它们所代表
的数量。

这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孩子们开始接触数学的第一步。

2. 数字的书写:不仅要认识数字,孩子们还应该学会正确地书写这些
数字。

书写练习有助于加深对数字形状和顺序的记忆。

3. 数的比较:孩子们需要学会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理解哪个数字更
大或更小。

4. 计数:孩子们要学会从1数到10,并且能够正确地数出物体的数量。

5. 基本的加减法:一年级上册的孩子们需要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这是数学运算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更复杂数学概念的前提。

6. 认识图形:孩子们需要认识并区分基本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7. 测量:孩子们要学习使用尺子等工具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8. 时间的认识:孩子们需要了解钟表的基本构造,并学会识别整点。

9. 货币的认识:孩子们要学习认识基本的货币单位,如硬币和纸币,
并理解它们的价值。

10.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孩子们要学会如何收集数据,并使用图表来
整理和展示这些数据。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孩子们可以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家长和教师应该鼓励孩子们通过各种游戏和实践活动来巩固这些知识点,使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一年级上册数学总结(必备9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总结(必备9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总结(必备9篇)1.一年级上册数学总结第1篇一、知识完成情况: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真做数学练习和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主要成绩: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要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学以致用。

如脱离生活而只知盲目计算,就会变成纸上谈兵,变成书呆子,闹出大笑话。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先介绍常见的电冰箱、粉笔盒、墨水瓶等实物后问:谁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在此同时也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索长方体跟正方体的特征,一下子说出了很多,最后,我要求学生用硬纸分别做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

这样,学生对抽象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感性的具体认识容易记忆,懂得运用,为学习它们的表面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把学习与生活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同时,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很强,而小学生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

为此,本学期我在教学新知时尽量利用生活中的感情材料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

如:在教学“简单减法应用题”,我先拿来5块糖,把其中2块送给一个同学,再让学生根据我的做法用两句话表达出它的意思,此时学生能说:有编一道5块糖,送给x同学2块,还剩3块。

在这道题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物品,自由地编写题目,学生很快就编出了很多,抓住机会告诉学生像这样的题目在我们的数学里叫做应用题,从而初步了解了应用题的概念,同时也体会到了数学的美丽。

三、不足方面:1、多数学生的理解能力差,计算及应用题的出错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总结第一季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5个5个地数:0、5、10、15、202、数数可以边做记号边数,数完后再数一遍。

3、两位数(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10个“一”就是1个“十”,1个“十”就是10个“一”。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里有(12)个一······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20里有(20)个一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3、“比”字的用法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如:比5小2的数是(3),比4多3的数是(7)。

3、几和第几△▲▲★△☆☆△△△▲★★★☆★观察图,说说有几个图形?(16个图形)从左数第几位是什么?从右数第几位是什么?把左边三个圈起来;把右边第2个圈起来。

(复习此类知识时,分清左右,同时确定方向;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4、相邻数3的前面是2,3的后面是4,3再添上1就是4,4再去掉1就是3,与3相邻的数是2和4。

19的前面是18,19的后面是20,······,与19相邻的数是18和20。

三、比一比1,比多少:运用一一对应原则。

2,三个事物比较,可以先两个两个的比较。

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得出三个事物比较的结论。

如:A比B大,B比C大,那么可以得到A 比C大。

A最大,C最小。

A比B大,A比C大,只能得到A最大,还要比较B和C,才知道谁最小。

四、加减法(一)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

加数+加数=和一个数加0还等于这个数.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读作:3加13等于16.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得0.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读作:19减6等于13。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二)了解以下规律(不是重点)1、加法(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和不变。

2、减法(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三)整理与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记熟练和是11、12、13…五、认识物体和图形(一)立体图形1、长方体长方体是长长的,有6个平平的面,有些面是一样的,有些面是不一样,长方体对面相等,用它可以画出长方形。

平时见到的火柴盒、文具盒都是长方体。

2、正方体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它的边也是直直的。

而且它的棱都是一样长,每个面都一样大,无论怎么平放在桌子上,它的高矮都都是一样的,用它可以画出正方形。

魔方就是正方体。

3、圆柱体圆柱就像一根柱子。

它有上下两个圆圆的面,而且大小一样,用它可以画出圆形;另一个面是弯曲的,我们把弯曲的面放在桌子上就可以滚动它。

4、球圆圆的,可以滚来滚去的就是球。

平时玩的皮球、篮球、踢的足球都是球。

(二)平面图形1、长方形:四条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2、正方形:四条边,而且一样长。

3、圆形:没有角4、三角形:三条边(注:三棱柱可以画出三角形和长方形,可不要漏选哦!)六、认识钟表1、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这四种时间。

整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整。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

1:00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

6:002、画指针指针要画直,必须比着直尺画,时针短,分针长。

注意:分针指在12附近,时针马上指着准确的数字,此时是大约几时整。

在练习拨针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时针和分针并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微偏了一点,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注意:“大约是几时”拨针时应该掌握在前后5分以内。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总结第二季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法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

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六、减法1、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2、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七、0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

2、0的读法:0读作:零3、0的写法:写0时,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

4、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如:0+8=8 9-0=9 4-4=0第四单元认识图形1、长方体的特征: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

2、正方体的特征: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样。

3、圆柱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圆面大小一样。

放在桌子上能滚动。

立在桌子上不能滚动。

4、球的特征:圆圆的,很光滑,它的表面是曲面。

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

5、立体图形的拼摆:用长方体或正方体能拼组出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在拼好的立体图形中,有一些部位从一个角度是看不到的,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

用小圆柱可以拼成更大的圆柱。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一、6—10的认识: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

数数时,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

2、10以内数的顺序:(1)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

(2)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

3、比较大小: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4、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

5、数的组成: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

如:10由9和1组成。

记忆数的组成时,可由一组数想到调换位置的另一组。

二、6—10的加减法1、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

2、一图四式:根据一副图的思考角度不同,可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3、“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大括号”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三、连加连减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