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的三种类型浅探
浅谈班级管理的方法与策略

浅谈班级管理的方法与策略班级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个人管理、群体管理和教学管理。
个人管理是指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的管理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群体管理是指对整个班集体进行管理,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教学管理则是指通过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日常工作中,我根据以上方法,采取了一些具体的措施,用来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
首先是个人管理。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
我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对每个学生进行关心与指导。
我会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参与班级管理,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
我也会耐心地倾听学生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困难和压力。
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我还会根据他们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让他们感受到我的关心和帮助。
其次是群体管理。
一个和谐的班级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非常有利。
我在班级管理中注重营造一个积极、阳光的班级文化。
在班级管理中,我会不断激励学生,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挑战,主动地迎接新的学习任务。
我也会引导学生们建立相互尊重、互相帮助的人际关系,让他们形成一个团结友爱、互助互励的班级集体。
我还会运用一些班级管理的方法,例如小组教学、班级活动等,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最后是教学管理。
教学活动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注重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地设计和组织各种教学活动。
我会根据不同的学科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我也注重课堂管理,严肃认真地对待每堂课的教学,让学生在一个有序的环境中学习。
除了以上的方法外,班级管理的策略也非常重要。
下面就具体说一说几种比较重要且实用的班级管理策略。
第一个是激励策略。
激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日常工作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适时地进行激励。
对于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我会及时表扬和奖励,以激励他们保持学习的动力。
浅析班级管理三式

140 々ffl:科技2018年■第7期民折农故奢理三式◊内江市救助管理站(内江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兰莉本雄合笔者工作实祕三方面简要阐述了如何对班级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以期为班级合理有效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 将计就计有件事情,虽然过去了几年,至今却 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那是我教六年级的 时候,一天下午放学后,劳动委员心急火 腿跑来向我告状:“兰老师,雷胜扫地 又跑了。
”又是雷胜,这学期扫地都跑了 两次了,看来不彻底纠正是不行了,否则 会带动其他同学不好好劳动。
我心里这样 想着,等同学们十万火急地把雷胜请到我 面前时,我看见他双子,难對!l 弯着腰,脸上一副痛苦的表情。
我猜这个 小子又在碰么鬼誠,我干臟“将计就计”。
拿定主意,我关切地问 道:。
“雷胜,你这是怎么了?”他装得 倒挺像,有气无力地回答我:“我肚子 疼。
”说着还哎哟了几声,顺势就慢慢地 蹲了下去。
我故作惊慌地一把扶住了他,说:“快,快,b自们赶紧上医院吧,该吃 药就吃药,该打针就打针。
”同时,掏出 了手机,询问他家长的手机号码,准备通 知他家长。
可就在这时,他一下子挺直了 腰,皮笑肉不笑地说:“老师,我好像好 多了,不用到医院去了吧。
”我仍然关切 地说:“不行,不行,万一又疼的话,可 该咋个办?”他坚决地说:“不会的,不 会的。
不信、你看,我还可以跳起来。
”雷胜边说边跳了几下,从同学手中抢过笤 帚就去扫地了。
我发现,对待这种调皮、爱耍小聪明的学生,不需要老师过多的说 教,只要将计就计,他的小把戏就会露出 破缠、不攻自破。
二、 率先垂范一天上午的第四节课,我们2年级2班 孩子们正聚精会神地学习。
突然,教室里冷不防钻出刺耳的叫声一“哎哟”。
我和同学们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发出声音的地方,发现小雨同学有些异常。
正当大家学得兴致勃勃的时候,突然遇到这种败兴的举动,我心里觉得有点窝火。
我还是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笑着说:“请注意管好自己的肚子,就是再饥饿,也得遵守课堂纪律。
班级管理的三种模式

班级管理的三种模式班级管理的三种模式班级工作向来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班级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的效果。
总体来说目前有三种班级管理模式,和大家探讨。
一、“看管”式“看管式”管理模式,是一种境界比较低的管理模式,一般就是“严”“靠”,属于被动应付式管理,一般这种管理模式大多被初当班主任者所采用。
在“看管”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能在短时间内镇住学生,树立威信,都会采用高压政策,一切从严,使学生俯首帖耳,敬而远之。
这种管理模式在短期内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时间一长,学生肯定是“压而不服”,按下葫芦起来瓢,弄的无法收拾。
同时,在看管的过程中班主任也必是事必躬亲,将全部的心血和精力都投注到学生的身上,早出晚归地靠在班级上,检查学生的自习、纪律、卫生、上操情况等等,最终会导致班主任疲惫不堪,心力交瘁,学生的自觉性也差,一刻也离不开老师,班主任在的时候,个个守规守距,班主任一走,马上闹翻了天。
二、“法治”式“法治”式的管理模式比“看管”式高级一些,其管理要旨是“以制度除恶扬善”,属于一种预防式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多为过渡阶段班主任所采用。
经过第一阶段的磨练,班主任对班级中常会出现的问题、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大都了如指掌。
同时他们在经历了诸多的挫折之后也相应的积累了一些经验,已经意识到一味的依靠“看管”式很难把工作做好的。
于是,他们开始寻求章法。
他们会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制定一些班级制度用以压制、打击和预防他们认为“恶”的行为,鼓励和扶植他们认为“善”的行为,如一些班级制定了详细的班规,并辅之以严格的良好评比、奖优罚劣等。
这种管理必“看管”式相比显然上升了一个层次。
但是,实践证明再多的制度和条款都是不够的,规定不完所有的事情,正所谓“如果制定了一百条法律,依旧制造了一百零一个漏洞”。
管理过程中教师一味的“严于执法”,所以老师大多缺乏人情味,学生会把老师当作敌人,在内心对老师形成逆反心理,把老师的话当做耳旁风,最终形成了严重的师生对立,以至于“令行不止”。
浅谈班级管理的内容以及有效方法

浅谈班级管理的内容以及有效方法班级管理是指教师或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规范学生行为,组织管理和协调沟通的一系列活动。
班级管理的内容涉及到学生的学习、行为、交流、活动等多个方面,下面将从班级管理的内容和有效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班级管理的内容1.学生学习管理学生学习管理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教师需要制定学生学习的计划和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作业布置、学习方法指导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2.学生行为管理学生行为管理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
教师需要建立起一套明确的班规班纪,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导。
教师可以通过奖惩制度、班会讨论、个别谈话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行为引导,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3.学生交流管理学生交流管理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环节。
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在班级内部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合作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班级凝聚力和团队意识。
4.学生活动管理学生活动管理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需要组织一些班级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同时,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班级管理的基础。
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理解他们的需求和特点,与学生建立起互信互敬的关系。
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个别交流、关心和帮助来提高师生之间的亲和力。
2.制定明确的班规班纪制定明确的班规班纪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遵守规则,形成一种积极的行为习惯。
班规班纪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要求简明清晰,并与学生共同商讨。
教师还应该注重规则的执行和监督,及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同的个体差异,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个别谈话、家访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特长,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并在班级管理中给予个别指导和关注。
班级管理的四种模式举例

班级管理的四种模式举例
一、指导型管理模式
在指导型管理模式中,班主任或教师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他们为学生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规则,并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监督和引导。
例如,老师可以设定一个学期阅读目标,然后定期检查每个学生的进度,以确保他们按照计划进行。
二、参与型管理模式
参与型管理模式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鼓励学生参与到决策过程中,让他们有更多的话语权。
例如,当决定班级活动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然后大家一起投票决定。
三、自主型管理模式
自主型管理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驱动能力。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会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责任,让他们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
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安排学习时间,然后每周提交一次学习报告。
四、混合型管理模式
混合型管理模式是以上三种模式的结合。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会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管理模式,既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决策,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例如,老师可以在一些重要决策上采取指导型模式,而在一些日常事务上采取参与型或自主型模式。
总结:
班级管理的模式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需要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选择和调整。
无论是哪种模式,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提升他们的个人能力。
班级管理的三个层次

班级管理的三个层次班级管理是指班主任按着一定的要求和原则,采用适当的方法建构良好的班集体,为实现共同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
其中教师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是班级管理的三个层次,作为班主任,最终应使学生达到自主管理这一最高层次。
一、教师管理是基础。
一个班集体中的每一位教师都是管理者,是班级管理的一个小的群体,其中又以班主任为核心,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首先是组织者、领导者,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把握班级管理的目标、必须以教育方针为指向,发挥在班级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必须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学生在实现班级目标中各得其所、各施所长,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自己对集体的责任和义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自觉地为实现班级目标去努力。
班集体共同奋斗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奋进的号角,每当开学第一天,我就非常明确地提出本学期班集体的奋斗目标,要争取获得什么先进称号,要开展什么活动等,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在班集体中的快乐,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感受到一种成就感,使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得到增强。
奋斗的目标是根据教育方针、学校计划、学生年龄特征及本班的实际情况,与学生共同提出的具有鼓舞性和号召力的任务。
我现在带的班级,经过研究长远目标就是争取获得“优秀班集体”的称号。
还有一些近期目标,如学校举行的各种比赛,这种近期目标是经常有的,也是学生最动心的,是增强班集体凝聚力的好时机。
比如上次拔河比赛,我告诉学生要心齐,赛场上劲儿往一处使,场下同学要为场上的同学做好一切服务工作,给场上的同学呐喊助威,即使输了,谁也不要埋怨。
这样,上场的同学觉得自己为班集体身负重任,他们都全力以赴,结果在全班同学的团结努力下,我们竟赢了原本比我们实力强的几个班,获得了本次比赛的冠军。
为了强化这次的荣誉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把在全校同学面前领到的奖状捧到班里又给同学们郑重的展示了一番,让大家再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然后把奖状贴在教室的墙上,激励同学们去争取更好的成绩。
班级管理常见的几种模式

班级管理常见的几种模式
班级管理常见的几种模式有:
1. 传统模式:传统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起主要作用,学生则被动接受知识和指导。
教师主导教学活动,制定教学计划和安排,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任务和作业。
这种模式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和记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弱。
2. 合作模式:合作模式下,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合作关系,共同参与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估。
教师充当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提供支持和指导。
学生通过合作和互动,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个别化模式:个别化模式注重满足学生的个别差异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
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提供个别化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这种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4. 项目模式:项目模式强调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通过开展项目学习来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指导学生制定和实施项目计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通过项目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5. 混合模式:混合模式将传统教学和技术手段相结合,教师利用教育技术工具和在线平台提供学习资源和支持,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活动和讨论,通过在线学习进行延伸和巩固。
这种模式融合了传统教学和现代技术,提供了多种学习方式和灵活的学习环境。
初中班级管理方式研究

初中班级管理方式研究随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班级管理已成为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班级管理中,班级管理方式的选择和实施至关重要。
采用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围绕着初中班级管理方式进行研究探讨。
一、班级管理方式的种类1、民主式管理方式。
民主式管理方式强调班级中所有成员的平等地位和共同责任,通过班会的形式,进行民主讨论和决策,从而实现班级管理的目的。
这种管理方式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权利和威望,增强集体凝聚力。
独裁式管理方式指教师完全掌控整个班级,强制学生服从,对学生行为进行严格约束。
这种管理方式虽然能够快速解决问题,但会引起学生使用暴力和非理性行为,让学生失去主动性,缺乏合作精神。
群众式管理方式强调班级中民主和独裁之间的平衡。
教师为班级管理者,以集体决策和自治为基础,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提高学生自觉性和信心。
4、项目制管理方式。
项目制管理方式指教师运用不同的项目设计,让学生在项目开展中自信、合理地发挥个人的特长和价值。
这种管理方式注重项目设计和完成,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
初中班级管理方式的选择应考虑到以下几点:1、教学目标。
首先,要明确班级管理的目标,并结合教学计划进行相应的选择。
教育目标明确,班级管理才有针对性。
2、学生特点。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处于发育阶段,性格各异。
因此,班级管理方式的选择需要结合学生特点进行。
通过了解学生,选择合适的管理方式,既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3、教师素质。
教师作为班级管理者,应具备高度的领导才能以及强大的心理素质。
能够根据不同情况及时有效地管理班级,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4、教学环境。
班级管理方式还要结合教学环境进行选择。
学生的学习环境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应尽可能创造出宽松而有规律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恰当的气氛中健康成长。
简述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

简述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
班级管理是指对一个班级的管理、协调和指导。
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中,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也会有所不同,但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传统的班主任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班主任在班级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
班主任负责班级的管理和组织,包括课堂秩序、学生纪律、家长沟通等各方面。
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保证班级的稳定和有序,但班主任的工作量也很大,容易出现疲劳和失误。
2. 共同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的是班级管理的共同性和团队精神。
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参与班级的管理和决策,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从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和学习效果。
但这种模式需要班主任和学生都具有一定的管理和组织能力,对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也要求较高。
3. 班级自治模式
班级自治是指班级内部形成一种自我管理的生活方式,班主任只是班级的指导者和监督者。
这种模式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
但班主任需要具备较高的教育能力和管理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以上三种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各有优缺点,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式来管理班级,以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 1 -。
班级管理模式探究

班级管理模式探究班级是学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也能够提高班级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凝聚力。
但是,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因此班级管理模式也会因此而有所不同。
本文就探究几种班级管理模式及其优缺点。
一、师长式管理模式师长式管理是一种传统的管理模式,要求老师具有很高的统治力,主导班级的所有决策和管理措施。
这种管理模式的优点在于管理的统一和效率的提高,老师可以通过严格的管理规定来确保学生的行为符合规范。
但是,这种管理模式过于强调老师的权威性,缺少学生的参与性和自主性,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另外,这种模式下的班级氛围也容易变得压抑和单调。
二、民主式管理模式民主式管理是更为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强调学生的参与和自主性。
班级中的学生可以通过选举产生代表,参与班级的决策和管理工作,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这种管理模式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个性张扬,也能够增加班级的凝聚力。
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缺点,比如学生代表的选举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正义的现象,同时有部分学生可能缺乏把握管理的能力和经验,导致其管理不力。
三、自治式管理模式自治式管理是一种更为高级的管理模式,要求班级成员担任更多的责任和权力,并通过合作来协调各种决策和管理工作。
这种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自我约束和创新精神。
班级的管理规定和管理方式都由班级成员共同制定和实施,减少了不合理的规定和管理方式的出现。
但是,要实现自治式管理需要一定的时间,成员之间也需要有较高的配合度和信任度。
以上三种班级管理模式各有优缺点,针对不同的班级特点和需求,可以选择适合的管理模式。
在实际操作中,也可以将不同管理模式相融合,形成更加完善和灵活的管理体系。
无论是哪种管理模式,都应该做到公正、透明、民主和科学,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积极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探索,从而实现班级管理的良性循环。
班级管理的模式和方法

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1.常规管理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活动。
规章制度是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具有管理、控制和教育作用。
通过规章制度的制定,使班级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通过规章制度的贯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优良的班风。
2。
平行管理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3。
民主管理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级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实质上就是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
4.目标管理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班级管理的方法一个班级由几十名学生组成,要培养好这些学生,就必须调动学生的思想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优化他们的成长环境,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使他们成长为适应时代要求的各类人才。
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依靠作为班级领导者和组织者的班主任,作出长期的努力和实践,通过切实有效的班级管理,才能在现代育人工程中描绘出灿烂的前景。
一、班级框架需合理化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班级是学生成长的第二环境,要组织好班级,就需班级框架合理化,班级框架就是指学生座位的排列,一般都采用秧田式排列.排列时需互相搭配好,即前后、左右、男女生、动静、学习态度、思想状况等要兼顾好,设计出合理的框架,这样有利于管理,有利于互相激励,更有利于团结同学,形成合力,为班级管理打下一定基础。
同时也需注意教室的环境布置,挂一些伟人的画像和名言警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更为老师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二、班级组织功能化一个组织健全的班级,能有利于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常见的几种模式

班级管理常见的几种模式
班级管理常见的几种模式包括:
1. 传统模式:由班主任负责全面管理班级事务,包括学生出勤、纪律管理、课堂管理等。
班主任通常负责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并制定并执行班级规章制度。
2. 学生自治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通过班级议事会等形式,在学生中形成较好的自治意识。
班主任扮演指导和监督学生自治过程的角色,并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3. 班干部管理模式:设置班级干部,由班干部负责执行班级事务,如晨检、卫生检查、公共设施维护等。
班主任在干部的带领下进行管理和指导,同时鼓励和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分工协作模式:将班级管理任务分解给不同的小组或个人负责,各个小组或个人负责自己的任务,并通过合作共同完成班级管理。
班主任扮演协调和监督的角色,确保各项管理任务的顺利进行。
5. 校园管理参与模式:班级管理与学校管理结合,班级管理事务由班主任和学校管理人员共同负责。
双方合作制定和实施班级管理方案,共同解决班级管理中的问题,提高管理效果。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班级管理模式,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可以选择适合的模式进行班级管理。
11bnb

/2012/UserControl/Stu dent/StudentIndex.aspx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1.常规管理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活动。
规章制度是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具有管理、控制和教育作用。
通过规章制度的制定,使班级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通过规章制度的贯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优良的班风。
2.平行管理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3.民主管理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级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实质上就是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
4.目标管理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xx班班级管理制度为加强班级建设,发挥班委会及班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各负其责,各尽所能,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使班级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特制定以下工作职责。
一.班委会职责1. 配合老师鼓励同学努力学习,组织有关学习活动,介绍学习方法,交流学习经验,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质量。
2. 协助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教育学生增强组织性、纪律性,遵守学校和班级规章制度,保证各项规定和措施顺利进行。
3. 协助班主任组织同学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提高同学的政治觉悟、道德水平和各种能力,增强劳动观念。
4. 组织同学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文化生活,增进身心健康。
5. 关心全班同学的生活,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帮助家庭困难和学习基础差的同学解决学习和活动的困难,共同进步。
6. 维护同学的正当权益,反映同学们的建议、意见和要求,促进同学之间、同学与教职工之间的团结。
班级管理的类型

班级管理的类型班级管理的类型班级管理的类型11.常规管理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制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活动。
规章制度是学生在学习、工作科研工作和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具有管理、控制和教育作用。
通过规章制度的制定,使班级各项组织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通过规章制度的贯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优良的`班风。
2.平行管理班级平行运营管理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集体和对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3.民主管理班级民主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级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实质上就是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让力推每个学生都有望成为班级的主人。
班级团结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工作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相得益彰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班级管理的类型2一、前言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对于综上的教学形式来说是极为创新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是打破了常规,增加了适合今年以来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对女教师今后的学习起到初中生一定的指引,指引初中生自己投入到学习中,有助于磨练学生自身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
本人针对当前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进行了主要的探讨,详细地说明了此种教学模式的详细重要性,并给出了具体的全校管理小组合作模式的运行方式,希望对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同时,为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的实施做出一定的贡献。
二、高年级合作中管理小组合作模式的重要性(一)增强学生的集团道德感项目合作小组之间的相互促进,能够增强小组之间的竞争。
由于学生处于竞争的状况,就会相互促进,使得学生之间逐步形成一种竞争力量,改变自身的状态,不断丰富自身的技能。
因此,学生会超越自我,赶超其他的学生,为自己所在的小组争光。
在竞争中,小组之间的同学会相互促进,帮助一些稍稍落后的稍学生努力完成任务,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集体优越感。
班级管理的三个层次

班级管理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人治。
人管人,累死人。
有一种失败叫瞎忙!老师安排人盯人,管、卡、压。
学生没有自觉性,责任心,管住人,管不住心。
抽查,突击检查,他的专注力全在应付你。
学导、课导老师在,专心学习(看似,好像),实则心不在焉;学导、课导老师一走,马上“变形”。
表彰人,老师跟着感觉走,感觉谁学得好,遵守纪律,就表彰,缺乏科学的依据。
表彰一人,打击一片。
没有获得表彰的人会问,为什么表彰他(她),而不是我?你说,感觉他(她)学得好,人家服气吗?我干得不好吗?管理的第二个层次,制度管理。
制度管理是吸取第一个层次管理教训而采取的管理策略。
各项制度健全,而且切实实用;所定制度,不是为应付领导检查而制定的,更不是放在档案柜里当摆设的。
遵循原则:1、布置+检查+反馈+整改+评价+坚持=100分。
2、尊重数据(每天检查,每周公示的公开透明的数据),敬畏制度,崇尚业绩。
3、每天检查或抽查,每周公示,每月表彰。
公平,民主,公开,透明。
4、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管,时时有人管。
表彰学生,一切尊重数据。
平时按照制度检查评比中积累的数据,各种激励措施按照积分高低排序,谁的最高,第一个表彰的就是他,不用凭感觉评比,彻底摒弃评比中的个人好恶、私人感情掺和。
数据在那里摆着,不服气,有本事你把平时公开透明的分抬高起来,达到最高,下次就是你。
在领导、老师面前再能说会道表现也不管用!表现好坏,数字说话。
制度面前,任何人不能越雷池一步。
品学兼优的的学生,大家羡慕,学习;对表现差的,不遵守纪律的同学,形成压力,逼着他改变;此时,如果能够因势利导,营造正能量班级氛围,更有利于班级管理。
管理的第三个层次,是最高级别的管理——班级文化引领,人生价值引领,精神鼓舞。
在制度管理基础上,逐步引领学生,明晰“大我”与“小我”的关系,“大我”决定“小我”,大我不好,小我也好不了哪去。
国家贫弱,个人不会富裕;学校、班级不好,你在这里学习没有很好的氛围,你也学不好。
班级管理形式的多样化探究

班级管理形式的多样化探究班级管理是指学校中老师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的一种组织形式,而多样化的班级管理形式则是指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学校和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年龄、兴趣和需求等因素,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多样化的班级管理形式旨在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管理效果,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良好的管理环境中得到发展。
一、班级管理形式的多样性1. 个性化管理在多样化的班级管理形式中,个性化管理是一种比较重要的管理方式。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因此老师在管理学生时需要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个性化管理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2. 合作式管理除了个性化管理外,合作式管理也是多样化的班级管理形式之一。
在合作式管理中,学校和老师通过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制定班级管理规则和制度,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合作式管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管理规则的重要性,更加自觉地维护班级管理秩序。
3. 激励式管理激励式管理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激励,来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班级管理规则,提高学生的管理效果。
激励式管理可以采取各种方式,如表扬、奖励、学生典型、班级竞赛等,让学生在管理中感受到积极的激励,增强学生对管理规则的执行力。
二、多样化班级管理形式的意义1. 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多样化的班级管理形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管理中得到相应的关注和指导,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管理效果。
2. 增强学生管理意识通过多样化的班级管理形式,学校和老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增强学生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3. 提高班级管理效果多样化的班级管理形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提高班级管理效果,让学生在积极的管理氛围中健康成长。
班级管理三个层次

班级管理的三个层次望花路小学颜芳班级管理是指班主任按着一定的要求和原则,采用适当的方法建构良好的班集体,为实现共同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
其中教师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是班级管理的三个层次,作为班主任,最终应使学生达到自主管理这一最高层次。
一、教师管理是基础。
一个班集体中的每一位教师都是管理者,是班级管理的一个小的群体,其中又以班主任为核心,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首先是组织者、领导者,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把握班级管理的目标、必须以教育方针为指向,发挥在班级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必须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学生在实现班级目标中各得其所、各施所长,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自己对集体的责任和义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自觉地为实现班级目标去努力。
班集体共同奋斗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奋进的号角,每当开学第一天,我就非常明确地提出本学期班集体的奋斗目标,要争取获得什么先进称号,要开展什么活动等,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在班集体中的快乐,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感受到一种成就感,使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得到增强。
奋斗的目标是根据教育方针、学校计划、学生年龄特征及本班的实际情况,与学生共同提出的具有鼓舞性和号召力的任务。
我现在带的班级,经过研究长远目标就是争取获得“优秀班集体”的称号。
还有一些近期目标,如学校举行的各种比赛,这种近期目标是经常有的,也是学生最动心的,是增强班集体凝聚力的好时机。
比如上次拔河比赛,我告诉学生要心齐,赛场上劲儿往一处使,场下同学要为场上的同学做好一切服务工作,给场上的同学呐喊助威,即使输了,谁也不要埋怨。
这样,上场的同学觉得自己为班集体身负重任,他们都全力以赴,结果在全班同学的团结努力下,我们竟赢了原本比我们实力强的几个班,获得了本次比赛的冠军。
为了强化这次的荣誉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把在全校同学面前领到的奖状捧到班里又给同学们郑重的展示了一番,让大家再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然后把奖状贴在教室的墙上,激励同学们去争取更好的成绩。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多元形式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多元形式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多元形式幼儿园班级管理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学习和成长。
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管理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特点和应用场景。
以下将介绍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多元形式。
一、主班制管理主班制管理是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每个班级有一位主班老师,负责管理和教育班级中的幼儿,同时也是家长的主要联系人。
主班制管理方式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师生情感。
二、副班制管理副班制管理是在主班制的基础上增加一名副班老师,负责与主班老师协力教育幼儿。
副班制管理方式有助于实现师生分层教学,更好地满足幼儿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三、联合班制管理联合班制管理是将两个班级合并为一个班级,由两名主班老师共同管理。
联合班制管理方式适合幼儿园人口不足、设施不完善、班级规模过小等情况,可以节约资源,提高班级质量。
四、轮换制管理轮换制管理是将幼儿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名组长,负责管理和带领小组成员生活和学习。
轮换制管理方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增强幼儿园班级的管理效果。
五、分角色制管理分角色制管理是将班级分成多个角色,如优秀团员、三好学生等,由不同的幼儿担任,负责班级的各项事务。
分角色制管理方式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和协作能力,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
六、流动制管理流动制管理是将幼儿分组轮流到不同的班级中,交叉学习和生活。
流动制管理方式适合幼儿园班级间资源不均衡、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可以促进幼儿的跨学科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
总结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多元形式有利于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和提高班级的管理效果,不同的管理形式适合不同的场景,教育者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创新,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服务。
班级管理形式的多样化探究

班级管理形式的多样化探究
班级管理形式的多样化探究涉及到教育领域中的班级管理的各种形式和策略。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影响,班级管理形式已经从传统的集中管理模式逐渐发展为多样化的形式。
1.个别化管理:个别化管理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
为每个学生制定个别化的管理计划。
教师通过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分析,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教育资源,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2.合作式管理:合作式管理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和决策。
教师通过合作式管理,启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提高班级管理和教学效果。
3.民主式管理:民主式管理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和尊
重的关系,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和决策。
教师通过民主投票、集体讨论等方式,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使学生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参与感。
4.网络化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化管理也成为一种
新的班级管理形式。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建立班级管理系统,方便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
5.综合式管理:综合式管理是指将多种管理形式和策略结合起
来,形成一种综合管理模式。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情况,选择合适的管理方式和策略,使班级管理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总之,班级管理形式的多样化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策略,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变化。
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适合的管理形式和策略,提高班级管理和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一对:你属于哪一种
——班级管理的三种类型浅探
317000 浙江省临海市临海中学周灵宏
317000 浙江省台州中学210# 洪方煜
主要内容:按班主任的管理理念与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素质型,着眼点放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二是管理型,以班规班约等制度化的做法约束管理学生;三是应试型,班级的一切工作以应试为中心,其他的都退到次要地位。
但从长远的目标看,我们的班级管理宜提倡素质型的班主任,因为这种类型的班主任合乎“以人为本”的教育真谛。
关键词:班级管理素质型管理型应试型
仔细观察周围的班主任,按其管理理念与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素质型
这类班主任看重学生的素质,一切工作围绕培养学生素质这中心任务展开。
管理上,他们一般较为随和,对名利看得很淡,不因为学校对班主任与班级进行量化考核而对学生严加管理,只要学生遵守校规校纪,生活上的小节可随便些,对出操、出勤等方面的请假较为宽松。
学识上,这类班主任个人都有很好的修养,注重以自己的学识、
人格影响学生,对学生主要表现为宽容、温和,讲究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对学生的思想、人格的形成影响很大。
文化上,他们注重班级文化的建设,以活跃气氛,缓和学生的紧张心理,如有的班主任在后黑板上专门开辟一块“轻松驿站”,专门编辑有关轻松有趣的话题,其中有“中学生个性词典”、“校园幽默”、“笑笑笑”、“脑筋急转弯”、“猜上一猜”等栏目;有的利用班会课进行集体过生日、朗诵、演讲、辩论、现场作文、乐器演奏、文艺会演、开心辞典等活动,有的结合节日举办各种文化节,既锻炼了学生能力,又调节了学习。
这类班主任的优势很明显,学生们生活丰富多彩,精神愉悦轻松。
正如一个学生所说的:写信回家告爹妈,学校就是我的家。
学习上,学生心态良好,后劲很足。
三年学校生活能给他们将来留下美好的回忆。
与其他类型的班主任相比,素质型的班主任对于当前的管理与学习来说,也存在暂时性的不足,如班级由于对考核不是特别看重,考核往往在全校后列;学生身上的惰性会不自觉地利用老师的同情、宽容进行请假,常借口肚子饿在教室里吃早餐,迟到现象较多,班级自习课常不太安静,等等,这需要班主任想办法加以克服。
二是管理型
这类班主任信奉“管理也是生产力”、“向管理要效益”等管理精神,他们每接过一个班,首先要做的是选拔管理人才,组建班委会,制定相应的班规班约,进行量化考核与管理,使班级各项工作趋于系
统化、规范化,逐步形成一种固定的管理模式。
在这类班主任的管理下,学生能在制度的约束下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班干部能力较强,学生也有很强的法制意识,班主任管理也相当轻松,有时时候出差个把月班级管理也毫不受影响。
但这种管理的缺陷也显而易见,因为班主任作为班级公约或量化管理的制定的参与者,相信“法理”面前人人平等,只要有学生违规,班主任便抓往一个处理一个,不问青红皂白,先是疾言厉色地训斥一番,积累到一定时候,来个“秋后算总帐”,或处分,或劝退,以达到杀鸡儆猴之目的。
这种不根据同学之间个体差异的做法,使得不少学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不敢多走一步路,不敢多说一句话”,唯恐误入雷池,触了霉头,心理上产生了沉重负担。
培养的学生往往过于听话,而缺少创新精神,学习上缺少后劲。
而对于一些好动的学生,班主任处理不好还会使他们走上“破罐子破摔”的道路,最终使班级工作的开展陷于被动。
三是应试型
这类班主任的心中,班级的一切工作以应试为中心,以学习为重点,他们常谆谆教导学生:读书就得苦,就需要有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之精神,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在这类班级中,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很受班主任的宠爱,学期结束的评“三好”往往流变为评“一好”,班级在学习上有浓厚的竞争氛围。
但由于过于强调学习,学生的的道德整体素质会下降,学生其他方面的特长被学习掩盖、忽视,一些多才多艺的学生会因学习成绩的原因找不到自信,班主任
因为过于看重学生的成绩使管理变得简单粗暴,或是家长型,动辄对学生进行训斥、责骂,如下面这幅镜头:
上课铃声响了,两个同学还在打闹,班主任见状,火冒三丈:“你俩是聋了,还是瞎了?上了这么多年的学,连这点规矩都不懂?张明,昨天上自习课说话的事儿,我还没找你算帐呢,今天你又捣乱!我可告诉你,今天下午你必须把家长叫来,让他看看你这次期中考试考的倒数第几名,看看你天天在学校干的什么‘好事’!上课铃响过这么长时间了,还在闹!”“下午,如果你叫不来家长,就别想上课!你俩,先给我站在后边听课去!”“老师,是他先打我的,况且,我没听见铃声,不是故意破坏纪律。
”“别给我讲恁多理由,你俩都有不是好东西。
”
或是保姆型,班级的事,事无巨细,班主任一手包办,在他们的眼中,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他的一切可由他来打理,自己辛苦点没关系,学生学习成绩好,就是对他最好的回报。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每一个人都有一样是最出色的,应试型的管理者无疑会扼杀学生学习以外的特长,泯灭了学生的个性,这对学生个人的成长来说,对民族的前途来说,都是巨大的创伤,这种管理应当早日让它寿终正寝。
这述三种类型中,由于素质型需要施行者本人要有很高的修养,且在管理中实行的是一套“无为而治”的做法,一般人很难模仿,这类班主任数量较少。
相比较而言,由于现代法制意识的增强,学校之间升学之争的日趋白热化,管理型与应试型的班主任占了绝大多数。
而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不少班主任也在逐渐调整自己的管理理念,最终靠近综合型,他们往往是严父、慈母、良友三位一体:学习上、纪律上对学生严管如父一丝不苟,严格要求;生活上对学生爱如慈母,无微不至,热情关怀;交往上对学生爱如朋友,随和不假,平易近人。
力求做到严而有度,爱有原则,严不过分、过激、过火,不可近乎严酷、苛求;爱不失之溺爱、放纵、忽视。
这是一种可喜的变化。
当然,从长远的目标看,我们的班级管理还需要素质型的班主任,因为只有这种类型的班主任才真正从“培养人、发展人”的要求出发,抓住了“以人为本”的真谛,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