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合集下载

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整体语文水平不能令人满意,这都是老话题了。

原因何在?人们往往对教材、教法议论得较多,而很少从思想观念上去找原因。

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整体语文水平不能令人满意,这都是老话题了。

原因何在?人们往往对教材、教法议论得较多,而很少从思想观念上去找原因。

其实,语文的教与学不应限于一般意义上的课堂教学。

一方面,社会是大课堂,生活是活的教科书,对学习语文来说,时时能学,处处能学;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较其他学科具有更多更大的教书育人的功能,在素质教育方面有特殊的意义。

(从这点上讲,语文教学应称之为“语文教育”更合适些)语文教育应是一条纽带,一座桥梁,它的一头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包括课堂的学习生活),另一头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个人文化乃至整体素质的提高。

由于语文教育内容、功能的特殊性,我们的语文教师必须树立一种大语文教育观所谓大语文教育观,大致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文以载道”,语言文字是一切人类文化成果的载体,教语文必然要与教学做人、学生活结合起来,也即语文教育的内容必然贯穿人文精神。

(二)语文教育要把知识传授与发展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发展语文能力与发展其他能力(诸如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公关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发展能力与发展智力素质、非智力求质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教学内容要注意到生活化、实用化、现代比。

要能选择一些与(四)学生的思想、生活联系密切或能及时反映当代科技成果和社会生活的名篇时文作为课文。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语文教育应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们在广阔的背景下随时随地自觉主动地学语文、用语文,在不断的学和用中提高语文能力和其他素质。

首先,从语文教学的目的来看。

大家知道,为了对付考试,现在普遍是一种应试教育。

不是教什么考什么,而是考什么教什么。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语文教育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人们交流、表达和思考的基础。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言运用、文学阅读、社会文化学习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工具,而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的个人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能力,使他们能够自如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并且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模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通过阅读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

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成为阅读的专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故事、阅读课文、辨析文章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写作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文学是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学习文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关键时期,因为此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较强,容易被文学作品所吸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能力,使他们能够品味文学的魅力,领略文学之美。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如课外阅读、写作比赛、演讲比赛等,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育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更是重中之重,其基础的打造对于学生后续学习乃至人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无疑是推进我国语文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

首先,我们需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所谓大语文教育观,即在语文教育中,不仅仅关注学生语文知识本身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认知、情感、人格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

在这一观念下,教师需要更多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和开展适合学生认知和发展的语文教学活动。

其次,我们需要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模式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堂学习。

语文是一门重视听、说、读、写的学科,而小学阶段又是孩子语文学科中最基础、最重要的阶段。

教师要从孩子的兴趣爱好、认知发展等出发,构建适合他们的语文学习模式。

课堂学习中,要注重互动,给予学生更多的口语交流机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究和交流中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

二是阅读教育。

阅读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获取语文知识和技能、以及塑造健康心态和人格的途径之一。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有效阅读,同时也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习惯和情感体验。

三是写作教育。

写作是语文学科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写作不仅仅是对语言的表达,更是对个人能力的培养。

四是综合素质教育。

综合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需要着重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语文教育的多元化和立体化。

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才能形成逐步完善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让我们的孩子在语文学科中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语文教育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

要想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高质量,就需要树立正确的大语文教育观,并构建科学、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

首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大语文教育观是指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以传承文化、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的语文教育理念。

在大语文教育观下,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更要注重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语文教育需要注重人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课程。

同时,还需要将语文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对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的了解和思考。

其次,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模式应该是以课程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育学习为导向的模式。

在这一模式下,语文教学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情感丰富、易受外界影响的阶段,因此,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教师应该通过阅读、写作等活动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2.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在不断的发展和成长,因此,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

教师应该通过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活动。

3.注重学生的常识教育。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知识面还不是很广泛,因此,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常识教育。

教师应该通过讲解、解读等方法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常识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4.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小学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更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教师应该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以上这些方面都是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些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小学语文教学做到真正的“大语文”。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语文教育也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要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就需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下面,我们将从大语文教育观、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来谈一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

一、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大语文教育观是指对语文教育的整体观念和认识,是对语文教育目标和方式方法的总体把握。

在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时,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大语文教育观,即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并通过语文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语言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使学生在语言运用、文学鉴赏和文化理解方面都有所提高。

要通过语文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语文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情感发展、审美情操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时,要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首先要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三、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对于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合理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注重课内外内容的结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语文课本内的内容教学,还要注重课外阅读内容的导入。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模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在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的过程中,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至关重要。

大语文教育观强调语文教学要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树立大语文教育观的重要性和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的具体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树立大语文教育观的重要性1. 以学生为本,注重个性发展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就是要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都不尽相同。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自信和自主学习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审美情感、文化意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能力,更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情感和文化意识。

只有通过教育引导,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积极的审美情感和文化品位,他们才能够真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 强调实践性教学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还要强调实践性教学。

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更要通过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运用,提高语文学习的实际效果。

实践性教学可以包括语文阅读、写作、演讲、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语文的魅力,增强语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二、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的具体方法1. 倡导综合素养教育在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时,首先要倡导综合素养教育。

综合素养教育是指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结合,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应用。

通过综合素养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科之间的融合性,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语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人类思想和感情的表达工具。

在当今社会,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教育更是至关重要。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是当前语文教育的一个迫切需求。

一、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树立大语文教育观,首先要明确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我们不能只是看重学生的语文成绩,而要重视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的培养。

具体而言,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思维能力、语文表达能力和语文鉴赏能力。

语文思维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语文教育,能够对各种问题进行思辨,能够理性思考,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小学开始,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获取知识,启发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语文表达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语文教育,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小学开始,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多读、多写、多说,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使他们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语文鉴赏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语文教育,能够欣赏和理解优秀的文学作品,从中获取美的享受和人生的感悟。

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小学开始,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去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

语文修养是指学生通过语文教育,能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种修养的培养需要从小学开始,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养成勤奋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就是要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语文表达能力、语文鉴赏能力、语文修养、语文情感和语文品格。

二、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语文基础是语文教育的基础,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功。

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基础,就要注重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模式,树立起“大语文教育观”,已成为语文教师们亟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培养学生兴趣、提升语文素养、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谈一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基本模式。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要以培养学生语文兴趣为根本。

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语文学习需要有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投入,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喜爱和热爱,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多种媒体、多种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从而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可以通过讲故事、戏剧表演、诗歌朗诵等形式,激发学生对语文的浓厚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语文,从而树立起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学生掌握语言技能和语言文化的综合能力,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使他们对于语文的掌握更加全面和深入。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多写作文,从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还可以开展一些语文实践活动,如语文演讲比赛、语文阅读大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语文素养,培养出良好的语文能力。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也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

当前教育的变革与发展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语文教学中也要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和趣味性。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引入互联网资源,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让学生在教学中得到更多的启发、激情和收获。

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其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运用语文知识。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1. 引言1.1 引言语文教育作为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模式,是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大语文教育观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整体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和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可以明确教学目标的导向,明确教学的核心任务和重点内容,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

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可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系统梳理知识脉络,形成知识体系。

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和体验语文知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评价,可以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语文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通过以上探讨,可以更好地引导教育者和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念,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 正文2.1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的重要性树立大语文教育观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我们以更高的标准对待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意味着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等,而不仅仅是追求分数。

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语文教育,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了解传统文化,培养情感和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语文教育观还要求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语文教育不应该是死记硬背,而应该是启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知识,塑造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好语文必须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教好语文必须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教好语文必须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蒋迎春何为大语文教育观?通过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解读(一),我更清楚地认识到:生活处处皆语文。

语文学习教育不能局限于学校,局限于语文课堂,局限于语文课本,而还应放眼社会,放眼生活,放眼自然。

即语文教学在驻守课堂主阵地的前提下,也要充分利用社会、生活、自然中的有利资源进行语文教育。

因而,教好语文必须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语文是门实践性与综合性很强的课程。

何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课程标准作了详切的说明:“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课程标准对教师善于整合教学内容、打通听说读写实践之间的联系非常重视。

仅靠课堂40分钟的教学,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的训练是很有限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经过长时间,通过大量的实践方能形成能力的。

在有限的时间内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是不可能的,必须要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听说读写实践活动。

就拿阅读来说吧,课程标准关于“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提倡和呼吁,已经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

光在课堂上学习语文,是不能真正学好语文的,从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的角度说,学好语文更多的还要依靠课外阅读。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绝不是靠做习题“做”出来的,而是靠广泛地阅读“读”出来的。

从历届所教学生情况看,语文成绩好,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无一不是爱看多看课外书的;从名作家的经验介绍看,他们从小课外都能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广采博闻。

就拿我好几年前带的一个班来说吧。

我是从四年级接手教这班语文的。

起初他们基础差,语文学习兴趣低,阅读、习作,口语交际没哪样好的。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发布时间:2022-09-01T09:37:14.34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471期作者:安洋孙岩红[导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教师进修学校138000;吉林省松原市逸夫小学138000叶圣陶先生曾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要引导学生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教学的天地就应当有多广阔。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中的起步阶段,是学习和接受能力最强的时候,这个时候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会使他们日后有一个良好的发展,语文教学一定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一、用兴趣构建活跃的课堂氛围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

因此,教师要发挥好教学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语文的魅力,真正的爱上语文这门学科。

语文本身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学科,它所蕴含的寓意都是美好的。

但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不能凸显语文学科的特点。

严肃的教学氛围令孩子们感到压抑,他们感受不到语文的乐趣。

小学生的天性活泼浪漫,爱玩是他们的特性。

所以,教师应该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来进行教学。

构建一个充满活力、有趣、快乐的课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吸收语文知识,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例如:在学到《丢手绢》这篇文章时,我首先会带领孩子们玩这个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这篇文章,这样可以起到一个活跃课堂的作用,课堂氛围轻松起来以后,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提高,学习的参与度也会大大提升。

同时,教师还可以采取模仿表演的方式来活跃课堂氛围,小学阶段的学生表演能力极强,我们可以利用表演剧更好地了解课本中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心理变化,例如:在讲到《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时,我让学生们采取分组表演的方式进行学习活动,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融入表演,这样学生们的积极性得到激发,学习这篇文章也会更加得轻松。

树立大语文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树立大语文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树立大语文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树立大语文观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在倡导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应该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要强化语文基础训练,从词语、语法、修辞等方面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例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加强语文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以更好地引领学生学好语文。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素养,从而推动教育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语文基础训练、语文阅读能力、现代科技手段、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大语文观、语文教学质量、提高、树立1. 引言1.1 树立大语文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树立大语文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当前语文教育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学科,涵盖文字、语言、文学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树立大语文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树立大语文观,首先要倡导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要强化语文基础训练,打牢学生的语文基础,培养他们的语言功底和表达能力。

要注重语文阅读能力培养,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语文教学更加生动和具有吸引力。

加强语文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语文教育。

只有树立了大语文观,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出一批语文素养高、思维活跃、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这对于我国的语文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2. 正文2.1 倡导传统文化教育倡导传统文化教育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6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6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早在1978年,吕叔湘先生就在《人民日报》上撰文疾呼: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如今,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仍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

我认为,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创设“大语文”课堂,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语文教学质量不高与多年来许多教师把语文教材当作唯一的凭借是相关的。

在21世纪这样一个以信息化和知识经济为主要标志的新世纪,要发展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运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以外,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跳出教材,走出课堂,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思维得到发展,从而培养适应21世纪要求的合格人才。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语文学科的社会性特点,决定了它必须以社会为大课堂。

因此,语文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内这一块阵地上,还应切实抓好课外这块阵地,通过课外活动去扩大知识领域,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使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巩固和应用,从而形成各种语文能力。

叶圣陶对此有个著名的概括“就学于课内,得济于课外”就是这个道理。

语文教学有广阔的天地,可以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都可以在这个广阔的天地里找到自己的空间。

要发展学生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教学是第一渠道,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

例如,根据不同学年不同时期举办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剪报和手抄报比赛、课本剧表演比赛,开展读书讨论会等活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均能得到综合性的训练和展示。

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组织文学社、小记者团、青年志愿者队等社团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深入社会,用他们的眼睛去观察,用他们的心去感受,用他们的笔去记录社会人生,使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树立大语文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树立大语文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树立大语文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不断改进,其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语文素养。

然而,许多学生仍然不能完全理解大课文,并且理解的能力有所下降。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教师们对于大语文教学的理解和应用不当所造成的。

本文将讨论如何通过树立大语文观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大语文观的定义大语文观是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强调对课文深度理解和探讨,而不是注重教学大量的知识点。

大语文观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在理解课文基础上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注重课程表格上的知识点,忽略了大课文深层次解释,使得学生只是表面认识一些概念。

这种教法只能帮助学生增加知识点,而不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树立大语文观,教师不仅应该注重教学课文的深度意义,而且应该关注学生对课文的综合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大语文观的好处1.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大语文观的实际效果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课文。

如果学生仅仅局限于每个知识点,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那么他们只是学会了些表面概念,而不是深入理解。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树立大语文观,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在综合理解大课文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便更好地通过编写文档、小说、诗歌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大语文观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挑战。

大语文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1.教师应该有强烈的大语文观念,即教师应该提供各种机会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2.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深度探究,而不是表面概念的讲解。

3.教师应该通过实践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4.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写作来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达到理解大课文的目的。

结论教师应该通过树立大语文观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这种教学策略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大课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语文教师应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语文教师应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比赛】语文教师应树立“大语文教育观”——重庆市沙坪坝区西永镇小学肖远义邮编:401332 电话:130********《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它诠释了在素质教育中,语文教学的根本方向——语文教学必须立足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为此,语文教师应当重视语文教育的宏观研究,牢固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如何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呢?笔者据多年语文教学实践,粗表浅见,求诸同行与专家指点。

一、领悟“大语文教育观”的内涵。

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成为具有发明创造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掌握信息能力、社交能力和判断能力的现代人。

这种种能力无不与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有着密切联系,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只重视对课本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创造力的激发,思维发展及人格的完善却不同程度的忽视了。

造成了语文教学的“高投入低产出”的状态,是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

大语文教育观,即把语文教育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把语文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的一种教学思想,它是针对微观语文教育提出的一种宏观的语文教育观念。

它指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扩大语文学习空间,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使封闭的语文教学变为开放的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

因此,语文教师要“立足课堂,面向生活”,切切实实改进课堂教学。

不再把语文教学简单地束缚在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上,“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着重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完善学生的健全人格。

二、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念。

语文教育需要“大语文观”,“大语文观”则需要语文教师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念。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大语文教育是一种全面的、综合性的语文教育观念,它不仅注重学生的语文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和批判意识。

下面,我将从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和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是现阶段语文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也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外,还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和批判意识等能力和素质。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批判意识的人才。

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模式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把握。

要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设计富有情感和体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除了传授语文知识外,还要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等。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和批判意识,通过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要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关注学生的潜能和特长,提供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和个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当前,素质教育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为适应这一改革,语文教学也必须改革旧的完全依靠教科书的模式,代之以一种全新的“大语文教育”。

“大语文教育”观是已故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创立的一种新型的、带有突破性的语文教育思想。

这种思想主张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将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过去的语文教学,由于教学内容过于狭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考试内容又有固定的模式,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往往把学生圈在一个小圈子里,只教课本上规定的内容,对考查的内容重点讲,其他内容粗讲或干脆不讲,加上考试手段的单一,使语文教学走入一个误区:重知识,轻能力;重基础,轻写作。

许多学生学习了九年语文不会写一个“合同书”、一个“民事诉状”,甚至连个人总结都写不好,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与我们现实生活不相适应,怎能不令人对语文教学表示担忧呢?
实施“大语文教育”则很容易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因为它以课堂教学为轴心,把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在社会生活中有许多学可语文的渠道,就连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交际活动都是学语文的好机会,如交谈、致
辞、开会、打电话、看电视、看书报、写信……笔者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

一、用报纸作学习语文的第二教材
首先,报纸有利于架设从小语文教育到大语文教育的桥梁,是提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中学生要形成一种内存的语文素质,不仅需要课堂教学的基本功训练,还要从小课堂走向大课堂,到社会生活的海洋中去学语文,而报纸是反映社会、报道生活的,恰好能负担起从“应试语文”到“生活语文”的转化任务。

报纸肩负着传播政治、经济、文体、科教、军事等信息的重任。

学生通过读报,实现知识能力的迁移,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学不到的一种实际语文交际能力。

同时,报纸上还有许多如商品广告、新科技介绍、合同实施与纠纷的处理等内容日新月异的实用文体,既补充了教科书的不足,又为中学生出校后未来事业的发展积累了不少语文知识和社会见识。

因此,选用报纸作为教材,能有效地提高中学生自我适应、自我发展能力。

其次,报纸可以活跃写作思维,是拓宽语文教学视野的有效方法。

不少中学生为作文无话可说而苦恼。

这与他们思维单一、生活面窄、接触社会实践少等关系极大,而报纸却能引来时代活水,每天都用新立意、新的角度、事实、人物、问题、标题,报道改革开放火热的生活,传递地球上每个角落的重要信息,这些都能引起中学生极大的兴趣。

报纸是一本难得的社会百科全书,也是指导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的
资料库。

它能使中学生眼光跳出教科书,阅读和思考的视野变得更开阔,大大加强了语文与社会的联系。

如果经常读写点新闻,中学生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积累写作素材。

因此选用报纸作为中学语文第二教材,能帮助中学生思维由单一变为多元,给沉闷的作文教学吹来一股清新的春风。

再次,报纸有利于改变千篇一律的学生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理想园地。

因为报纸的读者是各个文化层面的广大人民群众,所以,为了增强宣传效果,新闻的语言要求口语化、大众化,做到朴实无华,这种有个性的群众语言,为改变华而不实的学生腔,提供了许多优秀的范文。

选用报纸作为语文教学的第二教材,能找到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新天地,更有助于完成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

二、把电视艺术引入语文教学,让电视成为学语文的一种手段
当今,电视是我们在家庭中所能接触的信息的重要媒介,它伴随着我们的生活,是我们不可逃避的生活内容之一。

一般的电视节目既接近生活又富有时代气息,很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电视节目种类繁多,每一类节目都给我们提供了学习语文的机会。

我们可以通过看新闻联播学习标准的普通话;可以通过电视散文领略散文优美的语言、清新的风格;可以通过听音乐欣赏世界音乐大师的风采;可以通过欣赏由名著改编成的电视剧,加深我们对人物和主题的理解;即使看那些令人“厌烦”的广告,也能使你有不小的收获。

如:
我曾经布置语文家庭作业时,要求学生采录自己最喜爱的广告,多少不限。

第二天,课堂上可热闹了,同学们争相公布自己采录的广告,其中不少广告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有夸张,有双关,有对偶,有顶真等等,生动活泼,形象简明,趣味盎然。

同学们很快明白了我布置这作业的意图,书籍之外,有广阔的语文天地,有丰富的语文营养,时时等待同学们去开发、去吸收。

三、积极创设情境,开放课堂,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积极创设情境,利用各种条件把学生带入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产生疑问与幻想,引导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探求新知、培养关于变革和发现新问题、新关系的能力。

如我一直坚持让学生帮助教师制作教学道具,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实践中对课文内容有更深的理解。

讲授情节较强的文章时,可以让学生排演课本剧:讲授议论文时,可以根据论题设计一些辩论等。

适当地开放课堂,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真正的创新能力,只有在动脑、动手、观察、操作中才能得到发展,思维的流畅、变通也只有在不断地反复实践中才能形成。

四、利用学习其他学科的机会学习语文
由于语文是各科知识的载体,学习其他各科同时也可以是一种语文的学习——“各科语文学习”。

其具体内容包括:①从其他各科课本中选参读教材作为例子,指导从中学习语文的方法。

②从各科课本中选编语文练习题。

③把各科的表述性作业吸收为说写教学内
容。

④把各科上课听讲、答问吸收为听说训练内容。

⑤通过其他各科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丰富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以为语文所用。

⑥比较异同促进正迁移,避免负迁移。

⑦为起促进作用,在考试中加入此类内容。

五、充分利用语文学习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到社会中学语文
由于语文科与社会的联系极为紧密,因此,社会实践、社会交往时时处处都用到语文活动,都可以随时随地吸收到新鲜的东西来丰富语文的内函,来充实语文的内容。

当然,要实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你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要做有心人。

比如你随便在街上走,那墙上张贴的海报、感谢信、表扬信、倡议书、招领启事、通告甚至讣告等等,切不可认为与己无关而视而不见,多看几遍何愁不懂应用文格式,他们可是指导你写应用文的“老师”。

2 要体会生活的语文底蕴。

比如你走进琳琅满目的商店,营业员笑盈盈地来一句“同学,您要点什么?”这句问话切合顾客的需要,叫人听了心里热乎乎的,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仔细体会它正应了语言要简明得体的要求,值得仿效。

3 及时记录。

比如你走到卖鼠药的摊头旁,摊主拉着手风琴,在摇头晃脑地吟唱,你驻足听那么几句唱词,竟是一首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的大众化诗歌,那么你就不妨掏出纸笔记下几句唱词。

4 要注意模仿。

比如你很愿意听一位老太太讲述童年的往事。

她表达清楚,极有层次,摹人栩栩如生,简直是在作口头作文。


信听老太太说过这么几回,你的说话能力就一定会有所长进的。

总之,“语文教育”是一种整体性、开放型的语文教育,这是适应现代社会需求而产生的,它符合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规律,因而其生命力是极强的,它的发展是历史发展之必然,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语文教育”一定会风行于世。

到生活的大课堂里去学语文吧,那样你会获得丰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