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当前,素质教育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为适应这一改革,语文教学也必须改革旧的完全依靠教科书的模式,代之以一种全新的“大语文教育”。
“大语文教育”观是已故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创立的一种新型的、带有突破性的语文教育思想。
这种思想主张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将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过去的语文教学,由于教学内容过于狭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考试内容又有固定的模式,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往往把学生圈在一个小圈子里,只教课本上规定的内容,对考查的内容重点讲,其他内容粗讲或干脆不讲,加上考试手段的单一,使语文教学走入一个误区:重知识,轻能力;重基础,轻写作。
许多学生学习了九年语文不会写一个“合同书”、一个“民事诉状”,甚至连个人总结都写不好,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与我们现实生活不相适应,怎能不令人对语文教学表示担忧呢?
实施“大语文教育”则很容易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因为它以课堂教学为轴心,把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在社会生活中有许多学可语文的渠道,就连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交际活动都是学语文的好机会,如交谈、致
辞、开会、打电话、看电视、看书报、写信……笔者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
一、用报纸作学习语文的第二教材
首先,报纸有利于架设从小语文教育到大语文教育的桥梁,是提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中学生要形成一种内存的语文素质,不仅需要课堂教学的基本功训练,还要从小课堂走向大课堂,到社会生活的海洋中去学语文,而报纸是反映社会、报道生活的,恰好能负担起从“应试语文”到“生活语文”的转化任务。
报纸肩负着传播政治、经济、文体、科教、军事等信息的重任。
学生通过读报,实现知识能力的迁移,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学不到的一种实际语文交际能力。
同时,报纸上还有许多如商品广告、新科技介绍、合同实施与纠纷的处理等内容日新月异的实用文体,既补充了教科书的不足,又为中学生出校后未来事业的发展积累了不少语文知识和社会见识。
因此,选用报纸作为教材,能有效地提高中学生自我适应、自我发展能力。
其次,报纸可以活跃写作思维,是拓宽语文教学视野的有效方法。
不少中学生为作文无话可说而苦恼。
这与他们思维单一、生活面窄、接触社会实践少等关系极大,而报纸却能引来时代活水,每天都用新立意、新的角度、事实、人物、问题、标题,报道改革开放火热的生活,传递地球上每个角落的重要信息,这些都能引起中学生极大的兴趣。
报纸是一本难得的社会百科全书,也是指导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的
资料库。
它能使中学生眼光跳出教科书,阅读和思考的视野变得更开阔,大大加强了语文与社会的联系。
如果经常读写点新闻,中学生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积累写作素材。
因此选用报纸作为中学语文第二教材,能帮助中学生思维由单一变为多元,给沉闷的作文教学吹来一股清新的春风。
再次,报纸有利于改变千篇一律的学生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理想园地。
因为报纸的读者是各个文化层面的广大人民群众,所以,为了增强宣传效果,新闻的语言要求口语化、大众化,做到朴实无华,这种有个性的群众语言,为改变华而不实的学生腔,提供了许多优秀的范文。
选用报纸作为语文教学的第二教材,能找到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新天地,更有助于完成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
二、把电视艺术引入语文教学,让电视成为学语文的一种手段
当今,电视是我们在家庭中所能接触的信息的重要媒介,它伴随着我们的生活,是我们不可逃避的生活内容之一。
一般的电视节目既接近生活又富有时代气息,很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电视节目种类繁多,每一类节目都给我们提供了学习语文的机会。
我们可以通过看新闻联播学习标准的普通话;可以通过电视散文领略散文优美的语言、清新的风格;可以通过听音乐欣赏世界音乐大师的风采;可以通过欣赏由名著改编成的电视剧,加深我们对人物和主题的理解;即使看那些令人“厌烦”的广告,也能使你有不小的收获。
如:
我曾经布置语文家庭作业时,要求学生采录自己最喜爱的广告,多少不限。
第二天,课堂上可热闹了,同学们争相公布自己采录的广告,其中不少广告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有夸张,有双关,有对偶,有顶真等等,生动活泼,形象简明,趣味盎然。
同学们很快明白了我布置这作业的意图,书籍之外,有广阔的语文天地,有丰富的语文营养,时时等待同学们去开发、去吸收。
三、积极创设情境,开放课堂,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积极创设情境,利用各种条件把学生带入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产生疑问与幻想,引导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探求新知、培养关于变革和发现新问题、新关系的能力。
如我一直坚持让学生帮助教师制作教学道具,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实践中对课文内容有更深的理解。
讲授情节较强的文章时,可以让学生排演课本剧:讲授议论文时,可以根据论题设计一些辩论等。
适当地开放课堂,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真正的创新能力,只有在动脑、动手、观察、操作中才能得到发展,思维的流畅、变通也只有在不断地反复实践中才能形成。
四、利用学习其他学科的机会学习语文
由于语文是各科知识的载体,学习其他各科同时也可以是一种语文的学习——“各科语文学习”。
其具体内容包括:①从其他各科课本中选参读教材作为例子,指导从中学习语文的方法。
②从各科课本中选编语文练习题。
③把各科的表述性作业吸收为说写教学内
容。
④把各科上课听讲、答问吸收为听说训练内容。
⑤通过其他各科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丰富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以为语文所用。
⑥比较异同促进正迁移,避免负迁移。
⑦为起促进作用,在考试中加入此类内容。
五、充分利用语文学习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到社会中学语文
由于语文科与社会的联系极为紧密,因此,社会实践、社会交往时时处处都用到语文活动,都可以随时随地吸收到新鲜的东西来丰富语文的内函,来充实语文的内容。
当然,要实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你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要做有心人。
比如你随便在街上走,那墙上张贴的海报、感谢信、表扬信、倡议书、招领启事、通告甚至讣告等等,切不可认为与己无关而视而不见,多看几遍何愁不懂应用文格式,他们可是指导你写应用文的“老师”。
2 要体会生活的语文底蕴。
比如你走进琳琅满目的商店,营业员笑盈盈地来一句“同学,您要点什么?”这句问话切合顾客的需要,叫人听了心里热乎乎的,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仔细体会它正应了语言要简明得体的要求,值得仿效。
3 及时记录。
比如你走到卖鼠药的摊头旁,摊主拉着手风琴,在摇头晃脑地吟唱,你驻足听那么几句唱词,竟是一首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的大众化诗歌,那么你就不妨掏出纸笔记下几句唱词。
4 要注意模仿。
比如你很愿意听一位老太太讲述童年的往事。
她表达清楚,极有层次,摹人栩栩如生,简直是在作口头作文。
相
信听老太太说过这么几回,你的说话能力就一定会有所长进的。
总之,“语文教育”是一种整体性、开放型的语文教育,这是适应现代社会需求而产生的,它符合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规律,因而其生命力是极强的,它的发展是历史发展之必然,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语文教育”一定会风行于世。
到生活的大课堂里去学语文吧,那样你会获得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