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语文教育观念
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与价值观
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与价值观在当今社会,教育被视为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作为教育的基石之一,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价值观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坚信自己的教学理念和价值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
首先,我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我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通过讨论和辩论来锻炼他们的思辨能力。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展示自己的才华。
此外,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活动和合作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其次,我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才能和学习方式。
作为教师,我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并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我会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通过个别辅导和差异化教学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通过选修课程和兴趣小组来培养他们的特长和兴趣。
此外,我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
作为语文教师,我不仅要教授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我会通过教材中的经典文学作品和生活实例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我也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信心,通过班会和心理辅导等方式来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的困惑和问题。
最后,我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持续的过程。
作为教师,我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我会参加教育培训和学术研讨会,与同行交流经验和教学方法。
同时,我也会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我相信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价值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语文论文:我的语文教学观
语文论文:我的语文教学观语文论文:我的语文教学观在现代社会里,物质生产的发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却远远落后了,甚至还扭曲的发展了。
我想,我们的教育应当承担这个责任。
一个人为什么而接受教育?这个问题太大。
但一个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宣扬什么,却必须明确,尽管在这个问题上是见仁见智。
从教十年,我时常在思考这个本体性的问题,谈不上什么观点,只是将自己的一些想法记录如下。
一、关于语文本义的思考《现代汉语词典》将语文定义为语言和文学。
语文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听、说、读、写。
对于这四项基本功的重要性每一位语文教师认识得都很充分,不需我再多言。
我只是想谈一谈语文的另一半文学。
如果将小学一年级用来集中识字的儿歌童谣也算学作品,那么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教材就都是以文学作品为载体。
那么这个载体到底要盛载些什么给我们的学生呢?当然,入选教材的文章都是符合语言规则的,都是我们学习语言的典范。
但是如果教师仅仅将其作为学习语言的工具,那么就是对文化的浪费,思想的漠视。
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她表现了一个民族对生活的理解、对情感的思辨和对真、善、美的感悟;她是思想的宝库、理想的源头,更是现实的写照,未来的指导。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但是应试教育只重视对现实功利的趋近,从而忽略了对道的体悟,从而导致了如今意识形态的混乱,谁之过也?人本主义心理学以正常的人为研究对象,其研究的目的是了解人性,发展人的潜能,从而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而教育的最终目的也应是通过学习,了解自我,发展潜能,达到自我实现之境。
语文教学应当之无愧的扛起这面旗帜文化的`旗帜,以道为本,以人为本,以文为本,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可见教育之根本在于修道。
何为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即是培养人遵天道、守人伦、和谐发展,以求道德的完美。
语文教学,如果不能使人明德,不能使人趋向至善之境,不能使人自新,那便只是寻章摘句的小学。
我的语文教学观
我的语文教学观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语文作为一门必学科目,在学校课堂中越来越受重视。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有自己独特的语文教学观。
首先,我认为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为此,我们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发言机会,他们可以学习不同的言论,探究不同的观点,并通过讨论、展示来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习惯,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比如通过实践项目,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其次,我认为语文教学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基础,让学生在有趣的学习环境中发现兴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掌握语文知识,这是学习语文的基础。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可以让学生多参加语文活动,以及设计各种有趣的语文比赛,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此外,我认为语文教学要注重综合素养的培养,不仅要强调语文知识的掌握,而且还要强调语文素养的培养。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丰富学生的文化熏陶,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最后,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文习惯。
总之,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和综合素养,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基础,把层层深入的兴趣激发、思维力拓展、锻炼能力综合、独立学习能力引导等多种目标有机地融入语文教学中,尽量使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语文教育理念
语文教育理念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学科,其教育理念应当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本文将从语言文字培养、文学素养提升、文化传承弘扬、创新思维激发、人文精神塑造、实践能力和全球视野拓展七个方面阐述语文教育理念。
一、语言文字培养语言文字培养是语文教育的基石。
在语文教育中,应注重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增强。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规律,提升语言能力。
同时,应注重语言的实际应用,鼓励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语言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文学素养提升文学素养提升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语文教育中,应注重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包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分析、评价能力,以及写作技巧的掌握。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文学知识,提升文学素养。
同时,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文学评论和创作文学作品,以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爱好。
三、文化传承弘扬文化传承弘扬是语文教育的使命之一。
在语文教育中,应注重学生文化传承弘扬的能力,包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理解和传承,以及在传承中创新的能力。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提升文化素养。
同时,应鼓励学生参与到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中,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责任感。
四、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思维激发是语文教育的关键之一。
在语文教育中,应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包括对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能力,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提升创新能力。
同时,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人文精神塑造人文精神塑造是语文教育的核心之一。
在语文教育中,应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包括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以及在实践中体现人文关怀的能力。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训练,帮助学生掌握人文知识,提升人文素养。
同时,应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意识。
语文的教育理念
语文教育理念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承载着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传承文化、启发思维等多重使命。
以下是我们的语文教育理念,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培养语感,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语感是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领悟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传承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语文作为文化的载体,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的使命。
我们致力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的精髓,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
启发思维,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语文学习不仅是语言知识的积累,更是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我们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阅读,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注重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注重实践,增强学生语文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强调语文教育的实践性,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语文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发挥特长、追求创新。
在语文教育中,我们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展示平台,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我们采用多元评价方式,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全面发展。
强化基础,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基础知识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石。
我们注重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包括字词、语法、阅读理解等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文综合实力。
拓展视野,增强学生国际视野。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鼓励学生拓展视野,关注国际事务和多元文化。
通过阅读涉外文学作品、了解世界历史和各国文化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素质。
我们鼓励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
我的语文观
我的语文观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是我们学习的基础。
它包括了文字的认读、写作、修辞和阅读等方面。
对于我来说,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态度和品质的体现。
我的语文观是以尊重语言的力量为核心。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也是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方式。
每个词汇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我们要学会善于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阅读时,我会用心去感受作者的用词和句式,以此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思考方式。
我的语文观是以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为目标。
阅读是拓展视野和丰富知识的重要方式,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的观点和文化,在思考和判断中培养出自己独立的思维能力。
写作则是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更好地整理和理解自己的思路,训练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我的语文观还强调语言的美感和艺术性。
语言的韵律和节奏是文字之美的体现,我们要注重语言的修辞和表达技巧,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同时,我也认为语文应该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形成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使语文学习更具有实际应用的意义。
我的语文观强调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语文学习需要我们付出努力和耐心,在学习过程中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
同时,我们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坚持不懈地追求进步。
我的语文观是以尊重语言、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追求语言美感和艺术性为核心,注重学习方法和态度。
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和实践,我相信我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不仅在学术上取得进步,更在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上有所提升。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用语文的力量去影响和改变他人,传递积极的思想和价值观,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谈谈自己对语文教育的理解
谈谈自己对语文教育的理解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我看来,语文教育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语言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
首先,语文教育是教授学生语言知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语文,学生可以掌握汉字的音、形、义,了解词语、句子和段落的结构和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这些能力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素质。
其次,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
语文课程中包含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同时,通过阅读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风情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第三,语文教育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的思维活动,这些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分析和鉴赏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和人文精神,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人类情感的美好与真挚,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同时,语文教育强调人文关怀和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
总之,语文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教授学生语言知识,更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未来的语文教师,我将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语文教育观念
语文教育观念
语文教育观念是指语文教育工作者对语文教育所持有的看法和观点。
在语文教育实践中,语文教育观起着主导作用,它决定着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行为。
语文教育观包含多个方面,如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等。
其中,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也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牢记的理念。
此外,语文教育工作者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语文教育工作者应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语文教育工作者还应注重自我反思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
总之,语文教育观念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它不仅影响着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行为,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
语文教师的“大语文教育观”
语文教师的“大语文教育观”语文教师的“大语文教育观”语文教育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师的教育观念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具有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大语文教育观”,即“扬大、抑小、引广、正直”,下面将详细阐述我的教育观。
一、扬大“扬大”即弘扬优秀的文化精神,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爱上语文。
我们要将语文教育视为一种文化传承和价值教育的过程,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的美丽和价值。
要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名言警句等,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他们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领悟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思想精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爱读书、识才识趣、童心未泯的良好习惯。
二、抑小“抑小”即扼制不良的言行和思想,屏蔽谣言和迷信。
语文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品格。
要抑制学生中不良的言行和思想,引导他们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正确看待文化传承和创新。
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历史的真相,正视社会的复杂性,防范谣言和迷信的侵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扬爱国、进步和团结的优良传统。
三、引广“引广”即引导学生拓展知识面,增广阅读广度,开拓视野。
一个人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面,才能够有更明确清晰的思维,并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果。
我们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各种阅读资料,让他们对文学、历史、地理、生态等各个领域有所了解,促进整个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提升,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双眼变得更为明亮。
四、正直“正直”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除了要重视学生的文化素养外,更要注重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实践正直的人生价值观,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教育的价值并付诸实践。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坚持“扬大、抑小、引广、正直”的教育观,以此引领学生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我的语文教学观
我的语文教学观我的语文教学观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
”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现行小学语文教学的五大板块中,无论哪个板块,课标都强调:要重视兴趣的培养,重视动机的激发。
诚然,学习是艰苦的,但同时也蕴藏着无穷的乐趣。
片面强调苦学,是曲解苦学。
学习当然要吃苦,如果怕吃苦,贪安逸,不下功夫,是学不会的;但吃苦要吃得是地方,下功夫,要下在点子上。
把学习当做是不得不应付的差事,被动地学就苦不堪言;学得主动则苦中有乐,其乐无穷。
掌握前人积聚的知识财富,需要记忆,更需要心领神会,一味地强制和灌输只能使学生厌倦学习,扼杀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而目前在我们这种山高皇帝远的落后地区,强制和灌输之风还是盛行的。
在激发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之后,关键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课标与大纲的本质区别之一就是强调了过程与方法,旨在让学生在经历过程中掌握方法,这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就阐明了学法指导的重要性。
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学的关键是教学生学,教得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小到组词造句写作文的方法,大到读书的方法,思考的方法。
因此,我平时的教学,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力争使孩子们能够一课一得,能够举一反三,让他们掌握开启知识大门的万能钥匙,避免重蹈我当年的覆辙。
再次是要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学情出发。
教学,顾名思义,应当是教和学两方面的双边活动。
教和学,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谁也不可偏废。
学是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什么,怎样教,都要从学的实际出发,这不正是今天所提倡的“以学定教”的思想吗?不正是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吗?总之,学生学得主动,才能举一反三;否则,单有教师的积极性,学生处于应付的、被动的抑制状态,教学必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回想我的师范学习生涯,不是最好的证明吗?第四,语文教学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语文名师教育观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我有幸接触到许多优秀的语文名师,他们独特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让我受益匪浅。
在此,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语文名师教育观的心得体会。
一、语文名师的教育理念1. 以学生为本语文名师们始终将学生放在教育的核心位置,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注重文化传承语文名师们深知语文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他们认为,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教学,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因此,他们在教学中注重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了解、热爱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强调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语文名师们认为,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两大支柱。
他们主张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他们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写作,在写作中提升阅读。
4. 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语文名师们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倡导“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合作学习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二、语文名师的教育实践1. 课堂教学语文名师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他们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理解知识。
同时,他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关注和指导。
2. 教学研究语文名师们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他们关注国内外教育动态,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撰写论文、参加研讨会,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贡献自己的力量。
3. 师生互动语文名师们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需求,关心学生的成长。
他们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的语文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理念从当前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趋势看,“语文为王”已不是一句空话,“语文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
面对这种情况,作文语文教师,我们如何教语文,方能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呢?笔者以为,首先我们要在理念上与时代接轨,在教语文的理念上紧贴时代脉搏。
那么,就当下的情况而言,语文教师当树立哪些先进的语文理念呢?1. 生命语文的理念。
所谓生命语文的理念是指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生命教育,是一种提高受教育者的精神生命质量的教育。
这一点,是语文教育最本质的特征,这个特征贯穿于语文教育的各个方面。
就语文教育的过程而言,语文教育的过程表现为两种形式:从外在形式看,语文教育是引导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理解运用这个语言化结晶的形式以完成适应生活、学习、工作任务的过程;从内在实质看,语文教育过程就是引导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理解传承这个语言化结晶所承载的民族精神从而形成个体的基本的人格形态的过程。
2. 核心素养的理念。
核心素养的理念是此次课程改革明确写进课程标准中的一个理念。
就语文教育而言,2017年9月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界定语文核心素养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课程标准》还认为,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3. 无为教学的理念。
“无为”本是老子哲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基本思想。
其在老子哲学中的意义是指不妄为、不乱为、不过度频繁地去“为”。
老子提出这一思想的出发点是就当时统治者过度频繁地压榨老百姓的治国弊政而发的。
笔者把这个思想借用到语文教学中,主要是针对当下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无效教学活动太多、多媒体技术泛滥、语文教学低效无用等这些弊端的。
“无为”教学思想具体可表述为:用“少教多学”、“先学后教”或“以学定教”等现代教学思想做指导、以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为目的、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基本形式的语文教学活动。
我的语文教学观
我的语文教学观
我的语文教学观是: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要让学生体验到语文课堂的趣味性,让他们形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让他们有无限的智力财富和知识深度。
其次,注重文字的应用,重视中国古典文学的理解与弘扬,使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文字引发他们内心的震撼,让他们有扎实的文学基本功底。
第三,注重“书面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应强调:审题、构思、结构和书写。
让学生掌握用字的规律性和文字的技巧,同时让他们体会到“书写”是一种学习的乐趣,也可以联系到其它学科,在语文学习中,把握文学知识与思想精神。
最后,要把语文教学充实地融入学科教学及综合教育教学中,形成思想教育和文学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学科特色。
总之,我主张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激发语文学习兴趣为核心,为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而努力!。
我的语文教育观
我的语⽂教育观2019-07-13百年⼤计,教育为本。
强国富民,振兴中华,根本在教育。
⽽语⽂科是整个学校教育中的⼀门具体学科。
⼗⼏年的语⽂教学经历,让我获益匪浅,对语⽂教学的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归纳起来可以从下⾯两点来谈。
1 激发兴趣语⽂究竟怎么教,怎样提⾼学⽣的语⽂⽔平,我以为叶圣陶先⽣的“教是为了今后不需要教”培养学⽣⾃学能⼒是最重要的指导原则。
“教学”顾名思义,应该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
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偏废。
教什么,怎么教都要从“学”的实际出发,关键是教学⽣“学”,教得学⽣“爱学”,“会学”学⽣学得主动,有能动性,才能举⼀反三。
否则,单有教师的积极性,学⽣处于应付的被动状态,教学必定事倍功半,甚⾄劳⽽⽆功。
有过钓鱼经验或看过钓鱼的⼈都知道钓鱼⼈的劲头或是瘾头,他能够起早贪⿊、不畏酷暑,虽⾟苦却乐此不疲,什么原因?就是因为有兴趣,学习语⽂也是⼀样,激发学⽣的学习兴趣⾄关重要,因为“兴趣是最好的⽼师”吗。
此⾔虽⼩,可以喻⼤。
学习是艰苦的,同时也蕴藏着⽆穷的乐趣。
⽚⾯强调苦学,是曲解苦学。
学习当然要吃苦,怕吃苦,贪安逸,不下功夫,是学不好的。
但吃苦,要吃的是地⽅;下功夫,要下在点⼦上。
把学习当作是不得不应付的差事,被动地学就苦,苦不堪⾔;学得主动则苦中有乐,其乐⽆穷。
掌握前⼈积聚的知识财富,需要记忆,更需要⼼领神会。
强制和灌输,只能使学⽣厌倦学习,扼杀求知的积极性。
《学记》上说“道⽽弗牵则和,强⽽弗抑则易,开⽽弗达则思。
”教师有启发之责、激发之任。
2 教给⽅法在激发起学⽣的⾼涨热情之后,关键就是要教给学⽣⾃学的⽅法。
⾸先是读课本。
我⼀向认为中学语⽂教学应该“以本为本”即以课本为根本。
王⼒先⽣说过写书的⼈最重要的功夫就是会搭架⼦,那么反过来说我们读书的本领应该是拆架⼦,认真学好课本,背诵课本上的名篇佳作,看起来费⼒多见效慢,但⽇积⽉累,就可后发先⾄。
⼆是读课外书。
不少⼈把做学问⽐喻成⾼楼⼤厦,我并不赞成,因为⼤厦要预先预定⾼度,⽽学问我们⽆法其⾼度。
我的语文教育观.演讲稿
我的语文教育观.演讲稿第一篇:我的语文教育观.演讲稿我的语文教育观(演讲稿)常常想,语文是什么?语文是动人的诗篇、精美的文章;语文是悦耳的吟诵、激情的演讲;语文是得体的表达,通畅的交流;语文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语文是生命的活动、精神的家园。
学好语文的标准是什么?是挥洒笔墨,写有一手方方正正的中国字;是口若悬河,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是运筹帷幄,拟就一篇文通字顺的好文章。
我一直认为,语文应该是美的教育。
语文的精髓是“美”。
那么这种美源于什么地方呢?理想的语文教育观。
语文教育是做人的基本教育。
语文教学,是在人格对话中引领语文学习,是语文教师引领学生在社会现实生活、社会历史经验,与现实、历史进行人格的对话,从中“学习生活的知识”、“学习生活的本领”、“学习生命的意义”。
教学生“去发现生活世界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
教育是“爱心事业”,只有无私地爱学生,才能爱教书育人的事业,爱业才能好学,好学才能广才,广才才能为师;要“以生为友”,树立民主、开放的“人文”观。
要“以学定教”,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教学观;如果说“教学的艺术就是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那么,教学的方法就是处处为学生着想;教书先育人,“导学必先导思想”。
语文很重要。
它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而且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语文学科不仅是工具性学科,而且对形成一个人的品格一个人的底蕴、培养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今后终身教育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我理想中的语文教育观是一位兢兢业业的实干家,他总是扎扎实实,寻求高效。
课堂教育如果忘记了本质,脱离了有效,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
语文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才能焕发强大的生命;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认知与能力,是语文之源;态度与习惯,是语文之基;气质与人格,是语文之本;信念与追求,是语文之魂。
浅谈我的语文教育观
浅谈我的语文教育观浅谈我的语文教育观教育的过程是知识交流的过程,是心灵沟通的过程,更是生命对话的过程。
因此,离开了师生的兴趣、感情,语文课是无法上的,至少是无法上好的。
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师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共同参与,一起成长。
一、利用幽默、情趣的课堂,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本身就特别喜欢语文。
我的语文课堂,也是我的乐园。
课堂上,我常常是跟孩子们一起追随着课本中的内容,或哭或笑。
当然,我更多的是笑,有时笑得眼泪都流出了。
自然,学生们看到我这样,更是开怀大笑。
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经常觉得时间很短,还没上够就下课了;学生们就期待着下节语文课的到。
例如六年级有一篇课文《用心灵去倾听》,文中有一句话是的,小姐,我是汤米。
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讲到这儿的时候,我故意把汤米念成米汤,于是孩子们哈哈大笑,我也跟着一起笑;而我们班有一个孩子叫汤伟,平时我都管他叫老汤,于是我顺口说道:汤米,米汤;汤伟,老汤。
孩子们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课文继续往下讲,文中有一句话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意思就是小鸟死了。
讲到这儿的时候,孩子们一片静默。
课堂上自然有走神的学生,讲着讲着,我时不时地上一句某某某,你也要到另一个世界去唱歌吗?(注意,因为摸着了学生的脾气,那些喜欢调皮捣蛋的,好开玩笑的,可以直接呼他的名字,对于一些女孩或者较内向的孩子,一定不要直呼其名,就说某某某即可)这时,如果被点名的是好玩者,孩子们就发出一片笑声,当事者随着笑声就转危为安了;若为文雅、内向者,他们心里明白,一下子精神就收回了,继续听课。
本篇课文继续往下讲,最后写道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意思就是作者的好朋友去世了,但她给作者留下的却是一句对死描写得如此美妙而又凄凉的遗言)讲到这儿的时候,孩子们的眼圈是红的。
同时,我也不失时机地教育着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去另一个世界歌唱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坦然地去面对。
但是,‘我赤裸裸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里我借用了朱自清《匆匆》的名句,引起了学生的思考。
我的语文素质教育观
我的语文素质教育观我的语文素质教育观在多年的语文教育实践中,我一直关注并学习当今各位语文教育改革大家的经验,同时也总结清理自己的教学实践。
我深深地体会到:不管采用什么语文教学方法或模式,凡成功的语文素质教育,无不体现着民主、科学与个性的教育精神。
“民主、科学与个性”,当然算不上是一个新鲜时髦的提法,而且自“五·四”以来,其内涵与外延至今众说纷纭。
但是,我这里所理解的与语文素质教育思想相联系的“民主、科学与个性”,却有特定的明确含义。
1.民主:“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
”(柳斌:《关于素质教育的再思考》)这也是教育民主的真正体现。
比起其他学科,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更紧密,因而语文教育更是应该面向每一位学生。
都说语文是伴随每个人终生的“工具”,那么,任何一位学生都有权利掌握这个“工具”;而我们的学生中哪怕有一个人没能较好地掌握好这一“工具”,作为教师,我们都应该有一种失职感。
德高望重的张志公先生去医院看病时,面对连病例都写不通顺的医生曾感到“脸红”:“我搞语文工作搞了什么呀?号称语文工作者,语言教育工作者,我干了什么呀?他们不是天生写不好字、写不好病例的!我们不该好好反思反思吗?”(张志怀和博大民主胸襟的教师,既能与学生朋友般地交流感情¾¾让心灵体贴心灵,用尊严赢得尊严,并以一颗赤诚的童心去感受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进而把他们的精神生活引向美好的境界;更能与学生同志式地探求真理¾¾尊重学生发表不同看法的权利,提倡学生与老师展开观点争鸣,鼓励学生公开指正老师的教学错误;还应该让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管理----训练学生语文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师生共同遵守有关教学要求,甚至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该做到,让学生对语文教学有建议、监督与评价的权利。
通过民主的语文教育实践,教师所收获的是教学的不断完善以及教学质量理所当然的大面积提高;而学生的收获,除了终生受用的语文素养,还有平等观念、民主意识的日益增强----而这正是素质教育所要培养的三个意识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我的语文教育观念
在新课程的标准下,语文教育已是教育科目中的必要科目,是一门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组成中的重要部分,其语文课程基本特点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课程教育中,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基本素养,学好语文,为学习其它学科打下牢固的基础,让学生在学习中全面的发展。
新课程的开展中,深入的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并对此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采取一些教学措施。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
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
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
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重视积累“语用”,让每一堂语文都能在“得用”中“意言兼顾”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门以促进学生语言发展的课程,也是一门基
础性课程。
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篇篇都应该是指导学生学习规范语言的范本,只要语文教师留心、用心、恒心,就一定能建构起与学段语文学习目标相适应的“语文知识学习体系”。
语文学习是有一定承接性的,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语法修辞逻辑等,应该随着年级的增长而不断提升能力。
每一堂的语文阅读教学课,都应该给学生创造得言、得法的机会与方法引领,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第一要义,在学习语言中发展学生的感受力、审美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得言中不忘引导学生的语言学习之法,在得言中引导学生体悟文本情感与意旨意趣。
强化文体意识,让每一堂语文课都给学生举一反三的启迪
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文体,有诗歌、散文、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诗歌凝练中蕴丰盈的意境,散文“形散神聚”,记叙文有“六要素”,说明文讲究说明方法,应用文有着一定的格式、规范等。
同样一种文体,不同的作者,采用的手法,选择的角度,各具特色,摇曳多姿。
万千事万千人,万千物万千景,五彩斑斓,精彩纷呈。
如果我们的教学丧失了文体意识,就容易陷入“千课一面”的尴尬。
各种文体,在文本中出现的顺序是有先后的,也绝不会“孤军奋战”,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文体意识,要善于引领学生前后联系,上下贯通,不局限于以弄懂一篇文章的意思为教学核心,努力着眼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一类问题文章的规律,让学生能举一反三,促进语文能力的发展。
根据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的课堂设计与组织。
在课堂上教
师应该遵循”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进行有效的课堂设计,以维持教学效果的长久性。
教师应该注重语文教学的情景设置,能够做到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案例放置到语文课堂的教学之中,让学生感觉到语文的魅力,进而拉近学生与语文的距离。
同时,在对情景课程的开展中,增加学生动手训练的环节。
例如,在对一篇文章的阅读理解时,教师根据在学生的生活进行有效的问题创设,通过实际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在课堂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提问和发言的空间,这种做法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个性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在对待语文上,做到“想学”、“去学”、“乐学”、“好学”。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长远的意义。
然而,人类的精神文明发展成果——无论是“语言”还是“科学”,儿童如果不借助能动的活动来掌握它们,成为“自己”的东西,那么在人类的精神文明发展成果上刻着的人类的能力,就不能在儿童身上再现出来。
正因为这样,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通过语言的实践活动来学习语言就成为必然的过程。
课堂是活跃学生学习气氛的场地,引导学生做学习主人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编排意图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搞好学习的首要条件。
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首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爱劳动爱人民教育。
通过这些教育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
观、价值观、逐步树立为祖国为人民而学习的远大抱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原动力。
其次是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
设置激趣激思、动手动口的问题,推动他们自己看书、查资料、讨论、做实验、观察、思考,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对其引导、鼓励、评价,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产生“只要自己认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就能成功”的自我评价意识,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只要教师教学中能坚持正面教育为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铺路搭桥,就会逐步形成“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学生不会再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产生越来越好的主动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