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农村包围城市》优质课教学设计_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农村包围城市

【内容主旨】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结合起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开创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新道路的开创艰难而曲折,红军将士怀揣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创造了史诗般的壮举——长征。长征的伟大胜利,体现出了信仰的巨大力量,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学目标】

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以及“井冈山会师”三大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开创;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通过依序观察“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以及“井冈山会师”三幅油画作品,理解艺术作品用于证史的基本路径;通过观察历史地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从时空概念上对长征的基本概况有所印象;通过长征亲历者的日记、回忆、故事等,体会到长征的艰难与曲折、赞同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最终确立、感受到红军将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震撼于革命信仰的巨大力量。

【重点难点】

1.重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探索

2.难点: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教学过程】

环节1:承接前一课内容,通过简要回顾国民党“白色恐怖”政策,提出疑问:“共产党该如何应对国民党的反革命行动?”

设计意图:回顾并导入新课。

环节2:以油画“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为媒介,教师示范指导阅读油画“南昌起义”,了解油画中的主要人物、服饰穿着的变化以及背景环境,知道油画作品能够艺术性的再现历史;学生模仿教师阅读油画“秋收起义”,能够认出主要人物,并通过人物的服饰判断身份,通过背景环境推测起义地点的选择变化。进而通过教师提供的口传史料意识到艺术作品再现历史可能存有的错误;通过共同阅读油画“井冈山会师”,能够认出主要人物,并能通过观

察油画中对人物表情与动作的描绘,从而感知油画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态度,并以此理解艺术作品证史的基本路径。

设计意图:从教师示范到学生模仿,学生能逐步理解艺术作品证史的基本路径。

环节3:出示“红色根据地形势图”,感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趋势,直观的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实践过程;讲述土地革命的展开与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理解红军的发展壮大与临时政府的成立。并提出疑问:“面对日益壮大的共产党,国民党又会采取怎样的措施?”

设计意图:1.能直观的理解什么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从而引出课题;2.引出国民党的围剿与红军的长征。

环节4:出示表格“红军五次反围剿及其结果”,知道红军内部出现的战略错误;出示地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长征日记(参考资料附录1-3)等,了解初上长征路的基本情况,能明确的意识到红军内部出现的决策失误,并能初步的感受到革命信仰的力量。

设计意图:从时空上了解长征初期的走向,从情感信仰上理解长征初期的概况,并引出遵义会议的召开。

环节5:出示长征日记(参考资料附录4),结合日记内容思考“过去怀疑的是什么?”、“不清楚的问题是什么?”、“明确的答案是什么?”,从而理解遵义会议是长征路上的重要转折点;出示地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知道红军长征的后续概况,结合教师口述长征日记(参考资料附录5)、回忆、故事等,提出疑问:“红军长征体现出的是怎样的精神?”、“究竟是什么支撑着红军的长征精神?”出示毛泽东《七律·长征》,重申信仰的强大力量。

设计意图:1.能够理解到遵义会议的重大意义;2.从亲历者的视角重现长征的艰辛曲折,从而体现出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理解信仰的强大力量。

小结: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结合起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开创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新道路的开创艰难而曲折,红军将士怀揣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创造了史诗般的壮举——长征。长征的伟大胜利,体现出了信仰的巨大力量,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板书设计】

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实践=农村包围城市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长征→遵义会议

【作业设计】

材料一:亲历长征的萧华将军创作的《长征组歌》(部分)

A.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B.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C.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各路劲旅大会师,日寇胆破蒋魂丧。

D.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

E.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1. 据材料一所述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用字母表示):

材料二: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烧起来了。在风雨、在烂泥里跌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围着这熊熊的野火谈笑着,湿透的衣服上冒着一层雾气,洋瓷碗里的野菜“咝——咝”地响着……

——王愿坚著《七根火柴》材料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2.以上材料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

3.上述材料反映了作者对长征怎样的情感态度?

4.就研究长征历史来说,上述材料具有怎样的价值?

【资料附录】

1.“行军路上,担架队战士梅若坚问我:总支书,这里是什么地方?二、六军团在哪里?走到哪是个头。说实在话,我也不知走到哪是个头,我只好回答:我们这两条腿是属于革命的,上级让往哪走,我们就往哪用劲!”

——红一军团一师三团党总支书记肖锋日记1934年11月30日

2.“天黑,路小,行李、辎重太多,行两步停三步,一夜只走了二十里路。”

——红五军团参谋长陈伯钧日记10月28日

3.“炊事员挑着饭担子,看到香喷喷的米饭没人吃,边走边哭。”“我团是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