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量计算基本参数设置

合集下载

资源储量估算

资源储量估算

1.资源储量基本概念理解
• 1.7 经济的基础储量:是由矿床工业指标圈定
的类型,121b、111b基于对应的331部分,122b基 于对应的332部分; • 对于无风险的地表矿产,简单勘查或调查即可达 到矿山建设和开采要求的,可直接确定为111b或 122b。 • (与本次勘查关系不大)
1.资源储量基本概念理解
1.资源储量基本概念理解
• 1.5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 原则上没有工程间距要求,达到《《固体矿 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规 定的稀疏工程控制即可。在普查阶段,分布面积 较大的层状矿床,可采用2-3倍控制的工程间距 (视矿床稳定程度)估算333,以便区别334。
4
块段划分
• 4.2 块段平均品位的计算原则 • (1)块段内工程密度基本相同,则由各工程品位 和厚度加权平均求得; • (2)块段内工程密度不同,则应分别加权,然后 再平均计算; • (3)表内矿工程(工业品位)和表外矿工程(边 界品位)的块段平均品位计算。每个表内矿块段(1 品级)只允许携带一个表外矿工程。但前提是矿块平 均品位应达到工业品位的要求。若矿块平均品位小于 工业品位,则应降为表外矿块(2品级)或者处理该 表外矿工程(适当去掉低品位样段或去掉整个工程)。
主要内容
• • • • • 1.资源储量基本概念理解 2.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 3.矿体的圈定 4.块段划分 5.储量计算
1.资源储量基本概念理解
1.1 勘查阶段:是针对勘查区或矿床而言。在某一 勘查阶段内,不同地段存在不同的勘查程度,具有不 同的资源储量类型。如勘探阶段一般有探明的(331)、 控制的(332) 、推断的(333)资源储量类型。(田家 村详查有332、333)。 • 1.2 地质可靠程度:是针对勘查块段而言。每一块段 对应一种资源储量类型,应根据矿床具体特点、选矿 结果、开采技术条件等勘查和研究程度,参考勘查工 程间距综合确定。 • 1.3 经济意义:针对矿产开发投资项目而言。对于同 一个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经济分析在其论证 分析范围内只产生一种经济蕙义,即同一项目不应同 时出现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或者次边际经济的经济结 论。论证分析范围外的部分,视为末开展可行性研究 或技术经济分析。

煤层储量计算

煤层储量计算
在图10-2A中,10号孔为可采厚度m1,13号孔为不可采 厚度m3,联接两钻孔,并作煤厚剖面图(图10—2B) 。
由图在m1与m3之间找出最低可采煤厚m2,然后分别以 煤厚m2、m3为距作平行线AB和CD,那么△ABE与 △CDE为两个相似三角形,其中AB长度即为所求之l ,可用下式表示:
(2)、图解法 适用条件:A孔大于可采厚度,B孔小于等于可 采厚度。
≥1.0
40
3
17.0 22. 1
褐煤 ≥1.5 ≥1.4 ≥1.3 ≥1.5
15.7
第二节 储量/资源量的估算指标与参数
二、煤炭资源量的估算指标
项目
<25°
煤层厚 井采 倾 25°~45°


(m)
>45° 露天开采
最高灰分Ad( %)
最高硫分St.d( %)
最低发热量Qnet.d (MJ/kg)
3)无限推断法
当内边界线以外没有任何勘探工程时,则应根据地质资料进行 推断煤层最低可采厚度线,这种方法称为无限推断法。推断时, 应充分考虑到勘查区的含煤沉积特征、煤层稳定程度及地质构 造情况等。其推断方法有以下两种: 等值线法
5 4 32 1
第二节 储量计算根本参数确实定
(二)面积的测定方法 1. 几何计算法
A
中点
B
5
0 0
3)无限推断法
1
1
2
1'
1
2'
3'
2
4
5
2'
2
5
8
7
8
1
4
7
3
3'
1
2
3
(a)

储量计算方法

储量计算方法

缺点:误差较大。当工程控制不足,数量少,即对矿体产状、形态、内部构造、矿 石质量等控制严重不足时,其地质块段划分的根据较少,计算结果也类同其他方法 误差较大。
(二)开采块段法
开采块段主要是按探、采坑道工程的分布来划分的。可以为坑道四面、三面或两面 包围形成矩形、三角形块段;也可为坑道和钻孔联合构成规则或不甚规则块段。同 时,划分开采块段时,应与采矿方法规定的矿块构成参数相一致,与储量类别相适 应。 该法的储量计算过程和要求与地质块段法基本相同。 适用条件:适用于以坑道工程系统控制的地下开采矿体,尤其是开采脉状、薄层状 矿体的生产矿山使用最广。由于其制图容易、计算简单,能按矿体的控制程度和采 矿生产准备程度分别圈定矿体,符合矿山生产设计及储量管理的要求,所以生产矿 山常采用。但因为开采块段法对工程(主要为坑道)控制要求严格,故常与地质块 段法结合使用。一般在开拓水平以上采用开采块段法或断面法,以下(深部)用地 质块段法计算储量。
矿 平台 石 编号 矿 块 品 勘探 体 段 级 线或 号 号 类 中段、 型
1
2 3 4
断 断 矿 矿 面 面 块段 石 断面上平均 石 上 块段平均 间 体积 体 金属储量 储 品位 面积× 品位 储 矿 品位(%) 距 (m 重 (t) 量 (%) 量 体 (m 3) (t/ 级 (t) 面 ) m3) 别 积 (m 2 ) 1 2 2 5 6 78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9 22 4 0 1
在下述情况下,可采用投影面积参加块段矿体的体积计算: ①急倾斜矿体,储量计算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进行,可用投影面积与块段矿体平 均水平(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图 在矿体垂直投影图上划分开采块段 (a)、(b)—垂直平面纵投影图; (c)、(d)—立体图 1—矿体块段投影; 2—矿体断面及取样位置 ②水平或缓倾斜矿体,在水平投影图上测定块段矿体的投影面积后,可用其与块段 矿体的平均铅垂(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优点:适用性强。地质块段法适用于任何产状、形态的矿体,它具有不需另作复杂 图件、计算方法简单的优点,并能根据需要划分块段,所以广泛使用。当勘探工程 分布不规则,或用断面法不能正确反映剖面间矿体的体积变化时,或厚度、品位变 化不大的层状或脉状矿体,一般均可用地质块段法计算往往是改变方向处的两勘探线剖面)不平行时,块段体积的计算比 较复杂,常采用辅助线(中线)法(如下图) ,其公式为:

煤层储量计算

煤层储量计算
第21页/共44页
第二节 储量计算基本参数的确 定
(2)倾角大于60°时,可将立面投影图上测得的面积换算 成斜面积,
S=S1╳(1/sinα) 式为:S——斜面积,
S1——水平投影面积, α——煤层倾角.
第22页/共44页
第二节 储量计算基本参数的确定
三、煤层厚度的确定 1. 可采厚度的确定 煤层厚度是指煤层顶板至底板间的垂直距离.煤层可采 厚度是指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煤层或煤分层厚度。在可 采厚度中,对于有夹矸的煤层的采用厚度,其确定方法 如下: (1) 煤层中夹矸的单层厚度不大于0.05m时,计算煤 层采用厚度时,夹矸与煤分层可合并计算,但合并后全 层的灰分或发热量指标应符合要求。
(4) 对于复杂结构煤层,当各煤分层的总厚度等于或大于所 规定的最低可采厚度,同时夹矸的总厚度不超过煤分层总厚度 的1/2时,可以各煤分层的总厚度作为煤层的采用厚度(C)。
1.5 0.84 1.05
A
0.9 0.2
2.2
B
第24页/共44页
0.85 0.15 0.5 0.25 0.7 0.15
0.9
Mcp=(M1+M2+…+Mn)/n M1,M2,… Mn —各钻孔的可采厚度, n—计算面积内的钻孔数目
第28页/共44页
第二节 储量计算基本参数的确定
3)加权平均厚度 每一个钻孔的见煤厚度,都 有一个影响范围,这称为权。将每一个钻孔见煤 厚度乘上权数后相加,再除以权的总和,称为加 权平均厚度。其计算公式如下i ’ . Mx=(M1F1+M2F2+…+MnF)/(F1+F2+…+Fn)
第3页/共44页
第二节 储量/资源量的估算指标与参数

第四章 储量计算

第四章 储量计算
第四章 油气藏的 储量 计算
是油田开发规模大小的物质基础 1、地质储量(N):特定地质构造中所聚集的油 气数量。 2、可采储量(NR):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 以采出来的地质储量。 类比法 3、采收率(R):可采储量/地质储量。 经验法
模拟法
4、静态地质储量:用静态地质参数计算的地 质储量。(容积法) 5、动态地质储量:用动态生产数据计算的地 质储量。
3).相渗透率曲线法 4).相关经验公式法* 5).水驱特征曲线法* 6).产量递减曲线法* (确定 Re 、 NR)
与储量质量、开 发水平和管理水 平有关
7).模糊综合分析法**
(2) 不同阶段计算Re 、 NR的方法
1)勘探评价阶段:统计法(相关经验公
式法)、类比法、岩心分析法、岩心模 拟试验法、分流量曲线法 2) 稳产阶段:物质平衡法、水驱特征曲线 法、数值模拟法 3) 递减阶段:水驱特征曲线法、产量递减 法(衰减曲线法)、水淹区内取心方法 (岩心分析)
oisiwcoisioisios22储量计算参数储量计算参数地质参数地质参数wcwc岩心分析岩心分析ososoioisisipvtpvt实验实验储量的分类与分级储量的分类与分级潜在资源量潜在资源量预测储量预测储量含油边界不确定含油边界不确定含油面积不确定含油面积不确定控制储量控制储量含油边界基本确定含油边界基本确定探明储量探明储量含油边界完全确定含油边界完全确定开发储量开发储量油藏情况完全掌握油藏情况完全掌握分为
该分流曲线采收率又可叫水平波及系数ER
4).估算体积波及系数Ev法: Craig(克雷格)近似体积波及系数计算公式
Vk—渗透率变异系数
最终采收率为:
Re=Ev ER
5).经验公式法:
是根据已经开发结束或接近开发结束油田的实际开发 指标,就其影响采收率的各项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 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最后找出相关系数最大和标准差 最小的相关经验公式。

储量计算参数说明

储量计算参数说明

储量计算参数说明储量计算是指对其中一矿产资源的储量进行量化评估的过程。

储量计算的参数说明是指在进行储量计算时所需的相关参数及其说明。

以下将对储量计算的参数进行详细说明:1.计算范围参数:-区块范围:指进行储量计算的具体区块范围,可以是矿床的整个区域,也可以是区域的特定部分。

-采用范围:指在计算储量时,所采用的具体部分或特定方式。

例如,可以采用井眼距离、展开距离等进行计算。

2.基本开采参数:-采场开采参数:指在储量计算中需要考虑的与采场相关的参数,如采场尺寸、开采方法、开采效率等。

-资源提取率:指可以从储量中实际提取的资源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3.地质参数:-矿石体形状:指矿石体的几何形状,可以是平面、立方体、圆柱体等。

-矿石体大小:指储量中矿石体的大小范围,在计算中通常使用平均值进行估计。

-矿石体密度:指矿石体的密度,常用的单位是克/立方厘米或吨/立方米。

-矿石体分布:指矿石体在矿区内的分布情况,可以是均匀分布或不均匀分布。

4.技术经济参数:-开采成本:指开采过程中所需的成本,包括采矿设备、劳动力、能源消耗等。

-加工成本:指将矿石进行加工处理所需的成本,包括矿石破碎、浮选、磁选等。

-销售价格:指矿产品的市场价格,通常以吨或盎司计算。

5.评估参数:-丰度:指矿石中所含的有用元素或矿物的含量,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回收率:指从矿石中提取出有用元素或矿物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储量系数:指储量计算时用于调整计算结果的参数,可以是修正因子或调整系数。

6.数据质量参数:-可靠性:指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通常通过测量误差或采样误差来评估。

-可用性:指数据的可获取性,包括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等。

以上是储量计算中常用的一些参数及其说明,不同的矿产资源可能需要考虑的参数略有不同。

在进行储量计算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参数,并进行合理估计和计算,以得出准确可靠的储量评估结果。

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

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

数值模拟法
总结词
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建立矿床模型并进行数值计算 ,以确定储量计算参数。
详细描述
数值模拟法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来确定储量计算 参数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建立矿床的三维模型,并进 行数值计算,可以较为准确地确定储量计算的各种参数 ,如矿体的平均品位、边界品位、损失率、贫化率等。 数值模拟法的优点在于它可以模拟矿床的实际开采过程 ,预测采矿对矿体的影响,从而更加准确地确定储量计 算参数。同时,这种方法还可以用于优化采矿设计和提 高采矿效率。
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议和培训活动,提高各国在储量计算领域的 学术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储量计算参数的重要性
储量计算参数是进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基础,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 储量估算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对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决策和规划具有重要 的意义。
储量计算参数的分类与特点
储量计算参数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储量计算参数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按参数的性质可分为地 质参数、工程参数和统计参数等;按参数的空间特征可分为离散型参数和连续型 参数等。
详细描述
统计法是一种基于大量已知数据来确定储量计算参数 的方法。这种方法利用已知矿床的勘探和开采数据, 通过统计分析,确定储量计算的各种参数。例如,可 以根据已知矿床的品位分布情况,确定矿体的平均品 位和品位变化系数;根据已知矿床的采矿损失和贫化 情况,确定损失率和贫化率等。统计法的优点在于它 可以利用大量的已知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得出较为准 确的结果。
储量计算参数的特点
储量计算参数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不同矿种和矿区的地质条件、工程 条件和环境条件等因素都会影响储量计算参数的选择和确定。同时,由于矿产资 源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储量计算参数也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

储量计算公式及储量台账

储量计算公式及储量台账

储量计算公式及储量台账在储量计算中,面积以平方米(m2)、厚度以米(m )、容重以立方米吨(t/m3)、含量以吨(t )为单位。

储量汇总时以万吨为单位,取小数点后一位。

小数点后第二位四舍五入。

第21条储量计算结果必须经验丰富检查。

检查应在原计算图上以相同的计算方法进行。

检查结果若在允许范围内,应以原计算结果为依据如果超过允许误差,应查找原因予以更正。

储量块段面积的量测,需由他人抽查。

抽查的比例应大于总块段个数的10%。

每个块段两次面积之差,不得超过求积仪的允许误差。

在抽查的块段个数中,有30%以上超过允许误码差时,应全部重算。

实际工作面损失率的计算公式为:100% 工作面损失量工作面损失率(%)=工作面采出量+工作面损失量计算公式中各项的含义:1、工作面采出量。

即回采工作面内根据实测结果计算出来的采出煤量。

计算化工是:Q 面=S 面·h ·d -R式中:Q 面――工作面采出量;S 面――工作面实际采空面积(即工作面运输机巷内侧到回风巷的内侧,开切眼内侧到工作面煤壁这个区域的面积);h ―――平均实际采高。

如其变化较大,应按分块、分段的不同采高计算。

平均实际采高,不包括大于0.05m 夹石的厚度;d ―――煤的容重;R ―――工作面内实际发生的落煤损失。

2、工作面损失量即实际工作面损失(解释见本章第二节第32条)。

一、公式使用范围:本式是计算报告期内单个采区损失率的公式。

1、当计算从开采到报告期未(或结束)累计采区回采率时,式中的“损失量”应是采区从开采到报告期未(或结束)的全部损失量,式中的“采了量”应是采区从开采到报告期未(或结束)的全部采出量2、计算全矿井平均采区损失率时,式中的损失量应是全矿井各个采区(包括报告期内正在开采的和已经结束的采区)的损失量之和;式中的采出量亦应是全矿井各个采区(包括报告期内正在开采的和已经结束的采区)的采区量之和。

二、采区损失率计算公式中各项的含义:1、采区采出量。

浅谈煤矿储量计算的原则参数及常见的方法

浅谈煤矿储量计算的原则参数及常见的方法

2017年11月2017年第11期0引言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矿产勘查工作是一项特殊而又重要的工作,是对矿山中矿床的经济价值、矿山生产规模及矿上产出年限分析确定的基本依据。

根据地质勘查工作获得相关矿床方面的资料,通过计算,确定矿场规模与储量。

煤矿储量计算工作中需要注意到诸多原则,并且要应用多种方法进行储量计算,保证煤矿储量计算最后得出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1煤矿储量计算的意义在众多资源有关的工作中,煤矿储量计算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计算结果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资源回收、煤矿投资、煤矿地质工作的开展、开采设计环节及对生产技术方面的选用等。

利用在矿产储量计算中采用的各项原则,对煤矿储量进行有效的预估工作,从而能够对煤矿的生产情况和能力有一个整体的评价,以确定在矿业建设的投入,提高煤矿行业中利润的增长,同时也能够节约资源,加强矿业生产建设[1]。

2煤炭储量估算原则2.1将储量进行分类在煤炭储量预估工作的过程中,第一步需要将煤矿中的煤炭进行分类。

原则上煤矿矿体、分布情况、储藏方式、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石种类及在不同的工业当中能够应用的矿石种类都能够成为煤炭储量分类的依据。

2.2煤炭共生矿产的应对原则一般情况下,煤炭开采并不是单一的,有时也会出现共生矿产,因此在进行煤炭估算环节中,要对能够达到工业生产标准的共生矿产进行有效预估,探明矿藏中煤矿之外其他方向的矿产储藏,并对其进行分门别类的估算,对煤炭及该地区其他矿产的资源储量方面取得科学全面的认识,可以提高煤矿生产的经济效益。

2.3对于煤矿中煤炭及其他矿产的质量要求在估算过程中,要确定出煤矿中出产的煤炭等矿产是否能够达到行业生产应用的标准。

在估算中还要对各方面的开采成果进行取样检测,将取得的样品按照正常的开采加工程序进行生产,所得的结果与国家相关的行业规定进行比对,确定出该煤矿所产矿物是否能够满足生产需要。

2.4煤矿估算圈定原则由于煤矿中矿体、矿石类型和品级都是有所区别的,所以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应该依照地质勘探工作的结果作为依照来进行。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原则及参数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原则及参数

矿产资源/量估算工业指标依据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方针以及国家经济政策、科技水平和经济效益所确定的,由矿石质量(化学的或物理的)指标和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两部分组成。

预查、普查时,可用一般工业指标进行圈定和估算。

详查、勘探所用指标通常应结合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依据当时的市场价格论证、确定的工业指标进行定和估算。

供矿山建设设计利用所需的工业指标,应严格按国家规定的程序制定、下达。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一般原则应按矿体、块段、矿产资源/储量类型、能分采的矿石类型、品级及不同工业用途分别估算矿产资源/储量。

已查明赋存状态,达到工业指标要求、具一定规模可以综合回收的共生矿产,应分别估算矿产资源/储量。

有经济效益的伴生组分,也应分别估算矿产资源/储量。

参与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各取样工程、样品采集、加工、测试质量均应符合有关规范、规程及规定的要求。

矿体、不同矿石类型、品级的圈定,应遵循矿床自身的地质规律。

矿体任意位置圈连的厚度,不得大于相邻地段工程实际控制的矿体厚度。

厚大且能连片的低品位矿石,应单独圈定。

边缘见矿工程的控制范围,应根据矿床地质变量的变化特征、影响范围来确定。

当边缘见矿工程出现薄而富的矿体时,可根据米百分值或米克/吨值,以该工程为截止点圈连矿体。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参数:参与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参数:一般包括面积、品位、厚度、体重等。

详查、勘探阶段所用参数应是实际测定的,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分布上,均应有代表性,数据要准确可靠。

面积:可用求积仪或几何图形法、座标计算法等多种方法求得。

面积测定时,不得少于两次,当两次的差值不大于2%时,取均值。

几何图形法要求图形尽可能简单,采用图件的比例尺视矿体规模而定,一般为1∶1 000。

参与估算的面积应扣除采空区的面积。

品位:平均品位的计算,当样长不均匀时,或影响品位的其它因素不均匀时,以加权平均法求取,反之可用算术平均法。

用几何图形法估算矿产资源/储量,当遇有特高品位存在时,应先处理特高品位,再求平均品位。

天然气储量计算及其参数确定方法

天然气储量计算及其参数确定方法

天然气储量计算及其参数确定方法张伦友1 张向阳2(1.中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中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 摘 要 文章以我国最新的《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为依据,以四川天然气储量计算为线索,详细介绍了容积法储量计算中有效储层下限的确定标准、计算参数的确定方法及资料录取要求。

对于有效储层下限应按岩性、物性、含油气性和电性“四性”标准划分;对于含气面积应针对不同类型气藏的特点选用不同的确定方法;对有效厚度的取值应以气水界面或气层识别为基础,综合测试成果,以测井“四性”关系划分为依据;用测井解释资料确定有效孔隙度时,必须用岩性分析资料进行标定;对原始含气饱和度、原始天然气体积系数等其他计算参数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还对储量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

主题词 天然气 容积法 储量计算 储量评价概述储量计算分为静态法和动态法两类。

静态法是用气藏静态地质参数,按气体所占孔隙空间容积计算储量的方法,简称容积法;动态法则是利用气藏压力、产量、累积产量等随时间变化的生产动态资料计算储量的方法,如物质平衡法(常称压降法)、弹性二相法(也常称气藏探边测试法)、产量递减法、数学模型法等等。

文章主要介绍在评价勘探期应用最多的容积法。

地质储量计算方法G=0101AhφS gi/B gi(1)或 G=AhS gf(2)式中 G—天然气地质储量,108m3;A—含气面积,km2;h—有效厚度,m;Φ—有效孔隙度,f;S gi—原始含气饱和度(1-S wi),f;B gi—原始天然气体积系数,f;S gf—单储系数,108m3/(km2・m)式中B gi用下式求得: B gi=P sc Z i T/P i T sc(3)式中 Z i—原始天然气偏差系数,f;P i—原始地层压力,MPa;P sc—地面标准压力,(01101)MPa;T—气藏地层温度,K;T sc—地面标准温度(293),°K储量的起算标准按照我国现行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的界定,当单井稳定产量达到储量起算标准规定指标时才能计算储量(表1)。

煤炭储量计算方法之储量计算的基本参数

煤炭储量计算方法之储量计算的基本参数

煤炭储量计算方法之储量计算的基本参数煤炭储量计算方法二、储量计算的基本参数(一)计算面积的确定根据储量计算一般要求及通用公式,计算储量时所使用的面积有如下几种:(1)当煤层倾角小于15。

时,可以直接采用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测定的水平面积;⑵当煤层倾角在15。

~60。

时,就需要将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所测定的水平面积换算成真面积,换算公式为S = S ' /cosa式中,S为真面积;S '为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测定的水平面积;a为煤层倾角。

(3)当煤层倾角大于60。

时就需要将煤层立面图(即立面投影图)上量得的立面面积换算成真面积,换算公式为:S = S ” / sina式中,S为真面积;S”为在煤层立面投影图上测定的立面面积;a为煤层倾角。

(4)急倾斜煤层,其产状沿走向、倾向变化很大,直立倒转频繁,这就需要编制煤层立面展开图,在其上测定的面积,可直接用于储量计算。

以上种种方法均需要从图纸上测定面积,如何测定,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求积仪法利用求积仪测定面积是煤炭储量计算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过去经常使用的求积仪一种是带有可变臂杆的定极求积仪,一种是固定臂杆的定极求积仪。

而现在又有了精度更高,使用更为方便的求积仪。

每一种求积仪都带有详细的说明书,对其原理和使用说明不再赘述。

⑵透明纸格法。

先将绘有间隔1cm平行线的透明纸蒙在待测的平面图形上,如图2-8-5,整个欲测图形的面积即等于若干小梯形面积之和,每一条被欲测图形所截的横线长度,为梯形的横中线,其高为1。

整个欲测图形面积实际等于被截的每一横线长度之和。

被截的每一横线的长度,可用尺子直接量得,也可用曲线仪测得。

这样求得的面积,再根据平面图的比例尺换算成实际面积。

图2-8-5用曲线仪和透明方格纸测量面积图2-8-5 用曲线仪和透明方格纸测量面积使用本方法要注意两个问题:其一,在用透明格纸蒙欲测图形时,必须注意使图形两端的条带宽度接近或等于0.5cm;其二,为了检查测定结果,可变换透明格纸的位置,再测定一次,两次测定值的误差不超过2%寸,取两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煤炭储量计算方法之储量计算的基本参数

煤炭储量计算方法之储量计算的基本参数

煤炭储量计算方法之储量计算的基本参数煤炭储量计算方法二、储量计算的基本参数(一)计算面积的确定根据储量计算一般要求及通用公式,计算储量时所使用的面积有如下几种:(1)当煤层倾角小于15。

时,可以直接采用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测定的水平面积;⑵当煤层倾角在15。

~60。

时,就需要将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所测定的水平面积换算成真面积,换算公式为S = S ' /cosa式中,S为真面积;S '为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测定的水平面积;a为煤层倾角。

(3)当煤层倾角大于60。

时就需要将煤层立面图(即立面投影图)上量得的立面面积换算成真面积,换算公式为:S = S ” / sina式中,S为真面积;S”为在煤层立面投影图上测定的立面面积;a为煤层倾角。

(4)急倾斜煤层,其产状沿走向、倾向变化很大,直立倒转频繁,这就需要编制煤层立面展开图,在其上测定的面积,可直接用于储量计算。

以上种种方法均需要从图纸上测定面积,如何测定,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求积仪法。

利用求积仪测定面积是煤炭储量计算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过去经常使用的求积仪一种是带有可变臂杆的定极求积仪,一种是固定臂杆的定极求积仪。

而现在又有了精度更高,使用更为方便的求积仪。

每一种求积仪都带有详细的说明书,对其原理和使用说明不再赘述。

⑵透明纸格法。

先将绘有间隔1cm平行线的透明纸蒙在待测的平面图形上,如图2-8-5,整个欲测图形的面积即等于若干小梯形面积之和,每一条被欲测图形所截的横线长度,为梯形的横中线,其高为1。

整个欲测图形面积实际等于被截的每一横线长度之和。

被截的每一横线的长度,可用尺子直接量得,也可用曲线仪测得。

这样求得的面积,再根据平面图的比例尺换算成实际面积。

图2-8-5用曲线仪和透明方格纸测量面积图2-8-5 用曲线仪和透明方格纸测量面积使用本方法要注意两个问题:其一,在用透明格纸蒙欲测图形时,必须注意使图形两端的条带宽度接近或等于0.5cm;其二,为了检查测定结果,可变换透明格纸的位置,再测定一次,两次测定值的误差不超过2%寸,取两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

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

真正实现矿产储量计算的科学化和自动化。
本教材主要介绍传统的几何学方法,即算术平均法、
地质块段法和断面法三种。它们的优点是易于掌握,仍是
目前储量计算的重要方法,也是现代统计分析法的基础。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
18
者亦难 ●▂●
8.4.1 算术平均法
算术平均法是把一个形状复杂的矿体,变为一个厚 度和质量一致的板状体(图8—23),分别求出算术平均厚 度,平均品位和平均体重,在此基础上计算储量。
(一)单工程平均品位计算 单个工程中(钻孔、穿脉、浅井、探槽等)的平均品 位计算,常用算术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具体计算方法 与平均厚度计算相似。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
7
者亦难 ●▂●
8.3.3.2 断面平均品位计算
一般采用加权平均计算,计算方法如下:
C C1m1 C2m2 Cnmn m1 m2 mn
法已达十几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相继出现了许多种现代统计分析方法,如相关分析法、距
离加权法、克立格法、SD法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SD法,
它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在继承和改造传统储量计算方法的基
础上新近创立的。它使计算过程全部实现计算机化,而且
这种方法适用性广,方法灵活多用,计算结果精确可靠,
(8--9)
式中 C —矿石平均品位(%);
C1、C2 Cn —每个样品的品位值(%); m1、m2 mn —各样品所代表的矿体厚度(m)(图8-l8)。
同理,也可用样品控制长度加权(图8—19),甚至以样品 控制长度和厚度两参数之乘积联合加权(图8—20)。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

储量计算参数说明

储量计算参数说明

八、资源/储量估算哈密黄山东铜镍矿区20号矿体为生产勘探阶段,按设计探求333级资源量(见附件一附表—资源量估算表1-表10)。

本次仅估算20号矿体,详见附图3~13。

8.1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工业指标的确定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2年12月17日发布、2003年3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14—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附录G表G.1、G.5铜、镍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表,其主要工业指标如下:(1)边界品位镍矿体:Ni≥0.2×10-2,伴生铜矿体:Cu≥0.1×10-2;(2)最低工业品位镍矿体:Ni≥0.4×10-2;(3)最小可采厚度:1米。

(4)夹石剔除厚度:≥2米。

8.2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资源量估算方法:选择地质块段法,其依据是:(1)矿体地质特征方面:矿体形态为波形脉状,厚度变化较大,品位变化不大,矿石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矿体产状较稳定。

(2)20号矿体倾角均在为45-56°之间,因此采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

(3)在勘探手段及工程分布方面:勘探线的布置严格按344°方位平行布设。

勘探手段采用地表槽探、深部坑探、钻探。

采用地质块段法估算资源量,其方法是将矿体下盘投影到垂直纵投影图上,投影面的方向与勘探线方向正交,投影图上的钻孔位置为矿体下盘的位置,作为资源量计算矿体范围的边界。

计算公式为: P=Q×CQ=S×M×D式中:P—金属量Q—矿石量(万吨)C—平均品位(Cu×10-2,Ni×10-2)S—矿体垂直纵投影面积(平方米)M—矿块水平厚度(米)D—矿石体重(吨/立方米)8.3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8.3.1矿体(块段)面积的确定在垂直纵投影图上,根据圈定的矿块形态,利用几何法求得矿体(块段)面积。

8.3.2矿体厚度的确定及平均厚度的计算资源/储量估算是在垂直纵投影图上进行的,因此,矿体厚度均采用矿体水平厚度。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及确定方法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及确定方法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及确定方法
一。

资源储量估算可是个大事儿!这就好比给家里的财宝数数,得清楚明白。

首先得说说参数,像矿石品位,那可是关键的指标。

品位高,意味着宝藏更有价值;品位低,就得好好琢磨琢磨开采的成本和效益啦。

1.1 厚度也是个重要参数。

矿体厚,开采起来可能更划算;薄了,就得权衡利弊。

1.2 面积同样不能忽视。

面积大,储量可能就多;面积小,就得精打细算。

二。

确定这些参数的方法,那也是有讲究的。

比如说取样分析,这就像从一大锅汤里舀一勺尝尝咸淡,通过对样本的检测,来推测整体的情况。

2.1 地质填图也少不了。

就像给大地画画,把地质情况描绘得清清楚楚,为估算提供基础。

2.2 物探和化探方法也能派上用场。

它们就像神奇的“探测器”,能帮我们发现隐藏在地下的秘密。

2.3 还有数学模型的运用。

这就像是个聪明的“算盘”,把各种参数放进去,算出个靠谱的结果。

三。

在实际操作中,可得小心谨慎。

不能马虎大意,要多方面考虑,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参数。

3.1 要不断地验证和修正。

就像做算术题,做完了得检查,发现错了赶紧改。

3.2 还得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应变。

不能死搬教条,得随机应变,才能得出准确可靠的资源储量估算。

这是个技术活,也是个精细活,得用心去做!。

石油储量计算方法

石油储量计算方法

石油储量计算方法
• • • • 储量的概念及分级分类
石油地质储量计算方法
石油技术可采储量计算方法 石油经济可采储量计算方法
石油储量计算方法
• • • • • • • 类比法 容积法 物质平衡法 产量递减法 矿场不稳定试井法 水驱特征曲线法 统计模拟法
储量计算技术
胜利复式油气区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但地质条件复 杂,油气藏类型多种多样。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积累 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由不同圈闭类型、不同储集类型 及流体类型构成的各种油气藏的储量参数研究和储量计 算方法。 复杂断块油气藏 静态法: 单井控制法 隐蔽型岩性油气藏 积分法 砂砾岩油气藏 概率统计法 碳酸岩盐油气藏 动态法: 物质平衡法 火成岩油气藏 产量递减法 变质岩油气藏 水驱特征曲线法 非烃气藏
Producing 探 明 储 量 已开发探明(I类) Proved Reserves 未开发探明(II类) Undeveloped 基本探明(III类) 控制储量 预测储量 Unproved Reserves Probable Reserves Possible Reserves Developed Shut-in Non Producing Behind pipe
¿ 151¿ ¿ ¿ ¿ ¿ ¿ ¿ ¿ ¿ ¿ ¿ ¿ ¿ ¿ ¿ ¿ ¿ é ù¨± ×
35
%
30 25 20 15 10 50
¦ =-157.98+95.598*log£ ¦ t£ µ ¨¤ § R=0.83
Ò ½ ³¶ È ¨µ § Ñ Ð ¾ Ï ¶ £ ¦ £
60
70
80
90 Ì ¦ s/ft
So,%
60 40 20 0 0 5 10 φ ,% 15 20

资源储量估算各种参数的确定

资源储量估算各种参数的确定

资源储量估算各种参数的确定 一、矿体平均品位(C )的确定(一)勘探工程矿体平均品位的计算采用样品代表长度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

其公式为:C =n321n 332211l ......l ......++++++++l l l C l C l C l C n 式中:C —勘探工程矿体平均品位C 1……C n —单个样品品位l 1……l n —单个样品代表长度。

(二)剖面矿体平均品位的计算剖面矿体平均品位的计算采用剖面上同一块段内各勘探工程的见矿代表厚度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

计算公式:C =nn n m m m m m C m C m C m C ++++++++............321332211 式中:C —剖面矿体平均品位C 1……C n —勘探工程矿体平均品位m 1……m n —勘探工程见矿代表厚度。

(三)相邻两剖面间块段矿石平均品位的计算采用两剖面面积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

C =212211S S S C S C ++ 式中:C —相邻两剖面间块段矿石平均品位C 1,C 2—剖面矿体平均品位S 1,S 2—剖面面积(四)矿体平均品位的计算采用矿体总锡金属量除以总矿石量计算。

C =∑∑QP C ——矿体锡平均品位∑P——矿体锡总金属量∑Q——矿体总矿石量(五)特高品位的处理当单样品位≥工程平均品位的8倍时,作为特高品位进行处理,以特高品位所在工程的矿体各样品品位平均值代替该样品的品位值,进行矿体平均品位的计算。

矿区内需处理的仅一处,在ZK801孔中,该工程的52号样锡品位达20.86%,计算时以该工程的首次平均品位7.32%代替参与资源储量估算。

二、矿体面积(S)的计算剖面矿体面积在剖面图上直接使用计算机求得。

要求两次所求面积相对误差不超过3%。

三、块段矿体体积(V)的计算根据相邻两剖面面积差与大剖面面积之比值,分以下三种情况分别选择公式进行计算:1、当(S1-S2)/S1≤40%时,计算公式为:V=L*(S1+S2)/2;2、当(S1-S2)/S1>40%时,计算公式为:V=L*(S1+S2+S2*S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此式并经验证得知,当矿体厚度与矿石品位呈正相关时,算术平均品位比实际平均品位值低,加权平均品位比实际平均品位值要高;当二者呈负相关时,结果正好相反;且无论哪种情况加权平均品位的误差都是算术平均品位误差的两倍。
故当品位与厚度有相关关系,且不需十分精确地按上式求块段平均品位时,用算术平均法将比用加权平均法有利得多,既简便些又准确些。
在测定面积时,除了要求图纸的质量(精度)符合要求外,为减少测定的技术误差,用求积仪或透明方格纸法规定时,均应要求认真地测定≥2次,相对误差值在≤2%时,再求得其面积平均值参加储量计算。几何图形法要求图形尽可能简单,图件比例尺视矿体规模而定,一般为1∶1000。
(二)矿体平均厚度的确定
矿体的厚度是根据矿体自然露头、工程揭露的矿体厚度测量和地质编录资料量取“线”上矿体厚度值。
当有特高品位存在时,应先处理特高品位,再求平均品位。
有人认为,加权法求平均品位仅是一种形式(尤其是对脉状矿体)。求单个工程的线平均品位采用加权法,当样长不等时是必须的;而沿走向求块段平均品位时,就不宜用加权法,反而是算术平均法计算结果更接近其真实平均品位值。例如,当品位与厚度有相关(线性)关系时,得到下式:
根据所选择的储量计算方法,是采用矿体(或矿块)的平均真厚度,还是平均铅垂厚度或平均水平厚度计算矿体体积,根据需要进行测定统计计算或需适当的变换处理。
矿体断面或矿段(矿块)平均厚度的计算:
当矿体厚度变化较小,厚度测量工程点(线或面)分布均匀;或厚度测量点(线或面)密度大、数量很多;或矿体厚度变化无规律,测量点分布也不均匀时,均可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
储量计算基本参数:矿体面积、矿体平均厚度、矿石的平均体重和平均品位,有时还包括矿石湿度和含矿系数等。
(一)矿体面积的测定
面积测定载体:矿体面积的测定是在各类储量计算图纸,如勘探线剖面图、中段地质平面图、矿体水平投影图或矿体纵投影图等图纸上进行。
面积测定方法:常用求积仪法、透明方格纸法和几何图形法,较少采用质量类比法、曲线仪法、坐标计算法等。
矿石平均品位的计算程序:
先计算单个工程(线)的平均品位,
再计算由若干工程控制的面平均品位;
最后计算矿块(或矿体)的体平均品位和全矿区(矿床)的总平均品位。
传统的平均品位计算方法分为算术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两种。
一般均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其平均品位。
当某些样品品位所代表的试样长度、质量、矿体厚度、控制长度或矿石体重、断面面积等不相等,且有相关关系时,常采用以相应参数(一个)或几个参数(≥2个)乘积为权的加权平均法求其平均品位;
致密块状矿石采集小体重样即可。小体重法求矿石平均体重需要测定样品的数量多(>30块),且须以大体重法进行检查校正。
裂隙较发育的块状矿石,或松散矿石,均需采大体重样,然而,由于工作量大、成本高,故每种矿石类型或品级一般只作2~3个。
当矿石湿度较大(>3%)时,应将矿石平均体重值据湿度进行校正。
(四)矿石平均品位的计算
当矿体厚度变化较大,并有规律的情况下,而厚度测量点分布又不均匀时,通常以其影响长度或面积为权,运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平均厚度。
当矿体厚度变化很大,而遇到异常的特大厚度时,应先进行处理,然后再求平均厚度。
(全巷法)与实验室的小体重法(封蜡法,又称假密度法)两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