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匏土革—五服终”教学导案万小梁丽玲

合集下载

《三字经》经典诵读教案

《三字经》经典诵读教案

《三字经》经典诵读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人制造乐器的材料。

2.知道我们说话的四种音调。

3.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背诵《三字经》,了解《三字经》里面的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三字经》课本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一.温故而知新,视频展示,复习所学过的知识。

二.导入:你见过哪种乐器,他们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这节课我们来了解古人的乐器有哪几种,又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三.诵读新句。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学生领读。

3.齐读。

四.理解句子。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由孙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孙和曾孙。

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

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五提问:1.你知道什么乐器用竹子做的?(笛子,箫,竽,管)2.你知道什么乐器用丝做的?(琵琶,琴,瑟)3.你知道什么乐器用金属做的?(铜锣,唢呐,喇叭,)4.你还知道哪些乐器是用什么做的?八音:中国传统乐器的一种分类法,按照制成乐器的材料为分类标准,始于周朝。

匏:葫芦制作的吹奏乐器,比如笙;土:陶土制作的乐器,比如埙;革:皮革制作的乐器,比如鼓;木:木头制作的打击乐器,比如木鱼;石,玉石制作的打击乐器,比如磬;丝:通过丝弦发声的演奏乐器,比如琴,瑟;竹:竹制乐器,如笛子,箫。

[吹牛皮的来历]牛皮与八音有关,是指鼓,吹牛皮就是指吹鼓,所以吹牛皮的本意是讲的事不搭调,是否夸大事实倒在其次。

5.播放经典的乐器演奏,高山流水及渔舟唱晚,指生回答乐器名。

三字经备课教案

三字经备课教案

三字经备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三字经》的基本内容和文化内涵。

2. 引导学生诵读并初步背诵部分《三字经》内容。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字经》内容的讲解和诵读指导。

难点:理解《三字经》中蕴含的道理和文化背景。

三、教学准备
《三字经》文本、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要开始学习一个很有趣的东西哦,叫《三字经》,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不知道。

师:《三字经》可是咱们中国传统文化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呢。

那我们就开始来了解一下吧。

(展示《三字经》文本)大家先跟着我读一段,人之初,性本善。

生:人之初,性本善。

师:性相近,习相远。

生:性相近,习相远。

师:大家读得很不错哦。

那谁来说说,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呀?(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生:就是说人一开始本性是好的,但是后来习惯不一样了。

师:真聪明!那我们再来读几段吧。

苟不教,性乃迁……
(继续带领学生诵读,并适时讲解含义)
师:大家读得越来越好了。

那我们分组来比赛诵读一下怎么样?
生:好呀!
(分组诵读比赛)
师:今天大家都很棒,我们一起学习了《三字经》的一些内容,以后我们还要继续学哦。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教学,学生对《三字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兴趣,但在理解深层含义上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更好地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年级语文三字经教案

二年级语文三字经教案

二年级语文三字经教案教案标题:二年级语文三字经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三字经,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提高学习自主性和合作性。

3. 通过朗读、理解和背诵三字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记忆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三字经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 能够正确朗读三字经,并理解其中的字词和句子。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三字经中的一些古文词汇和句子结构。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准备:1. 三字经教材2. 课件或黑板3. 多媒体设备(如果可用)4. 学生练习册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三字经的封面和简要介绍,引起学生对三字经的兴趣。

可以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三字经,以及他们对三字经有什么了解。

Step 2: 朗读三字经(10分钟)教师朗读三字经,并引导学生一起跟读。

可以分段朗读,让学生先听后读,逐渐熟悉三字经的内容和韵律。

Step 3: 理解三字经(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将三字经内容分成不同的段落,并解释每个段落的意义和教育内涵。

教师可以使用简单的语言和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较难的古文词汇和句子结构。

Step 4: 合作学习(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深入理解和讨论。

学生可以互相提问、解释和总结各自的理解。

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之间进行轮流指导和澄清疑惑。

Step 5: 朗读和背诵(15分钟)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朗读和背诵所选段落,鼓励他们尽可能准确地表达和记忆。

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反馈。

Step 6: 总结和展示(10分钟)请学生汇报各自小组的学习成果,可以让他们分别朗读所选段落,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教师可以提供评价和鼓励。

Step 7: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在家中继续背诵所选段落,并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提供学生练习册,让他们完成相关练习。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其他古代文化经典进行学习和分享。

《三字经》完整教案(27课时)

《三字经》完整教案(27课时)

《三字经》教学教案(一)第一学期教学内容:介绍《三字经》教学目标: 交流《三字经》的诵读与理解,激发学生爱诵读三字经,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一、引入、介绍《三字经》《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

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从“为人学,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

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

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

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二、小结: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呢?能给大家说说吗?《三字经》教学教案(二)教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4、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4句三字经。

教学准备:小黑板、图片教学流程:一、导入揭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三字经》教学设计

《三字经》教学设计

《三字经》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字经》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字经》教学设计1“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四句。

学习目标: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中这四句。

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人类食用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稻子、高粱、豆子、麦子、黄米、谷子”(成为六谷)。

学习准备:多媒体学习过程:一、复习朗诵学过的“三字经”内容。

可用个别表演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齐读的方法二、新授感悟1、出示《三字经》中“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两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学生自主识字,“菽黍稷”3、老师配乐朗读《三字经》。

4、指名读。

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5、师生共同解释这两句三字经的含义。

稻子、高粱、豆子、麦子、黄米、谷子”称为六谷,它们是人类食用的主要粮食作物。

6、教师讲故事:六谷的对话。

7、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讨论、交流。

(1)六谷在我们生活中重要吗?为什么?(2)以后我们该怎样做?教育学生爱护粮食。

9、配乐集体齐读10、指导学生背诵三、扩展活动:《三字经》里还有好多关于指导教育学习的内容,老师让你们自己搜集,你们找了没有?谁能把你喜欢的《三字经》内容和大家交流一下。

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或者讲其中故事也可以。

《三字经》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诵原文,积累语言。

2、知道《黄香温床》《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孝敬父母,互相谦让是传统美德。

《三字经》教案(精选

《三字经》教案(精选

《三字经》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字经》教材的第一章至第三章,详细内容包括《三字经》的起源、作者、背景介绍,以及经典语句的解读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字经》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通过学习《三字经》,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三字经》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三字经》的经典语句解读和实际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三字经》注释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讲述《三字经》的起源、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三字经》的了解,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2. 讲解新课(1)逐句解读《三字经》的经典语句,分析其内涵。

(2)通过例句,展示《三字经》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运用《三字经》中的语句,进行角色扮演,加深理解。

(2)组织小组讨论,探讨《三字经》中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默写《三字经》中的经典语句。

(2)选取一些生僻字词,让学生进行组词练习。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经典语句。

六、板书设计1. 《三字经》2. 内容:(1)第一章至第三章内容概要(2)经典语句解读(3)实践情景引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默写《三字经》中的经典语句。

(2)选取一个生僻字词,写一篇短文,阐述其含义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见教材附录。

(2)示例:诚信诚信者,天下之达道也。

《三字经》有云:“言必信,行必果。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做到诚信待人,言行一致,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三字经》的学习兴趣较高,但在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方面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国学启蒙三字经(匏土革木石金)精品国学教案

国学启蒙三字经(匏土革木石金)精品国学教案

国学启蒙三字经(匏土革木石金)精品国学教案三字经(匏土革木石金)教案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教学目标:1、了解古人制造乐器的材料。

2、知道我们说话的平、上、去、入四种音调。

3、熟读并背诵原文,理解原文意思教学重点:了解四声八音;熟读并背诵原文,理解原文意思。

教学难点:知道四声八音;熟读并背诵原文,理解原文意思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让学生了解各种乐器及制作的材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你见过哪些乐器,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学生自由发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古人的乐器有哪几种,又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二、学习新课,理解感悟1、多媒体出示学习内容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2、多种方式诵读(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学生领读。

(3)齐读。

3、理解句子。

(一)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1、什么是“八音”?古时候说的“八音”,是我们古代八种乐器所发出来的声音。

它包括:(出示文字与图片)由葫芦制成的笙器--匏由黏土制成的瓦器--土由皮革制成的鼓--革由木块制成的祝歌--木由玉石制成的謦--石由铁制成的钟--金由韧线制成的弦--丝由竹制成的箫管--竹2、说说你知道的乐器的制作(随机出示相关图片)你知道什么乐器用竹子做的?(笛子,箫,竽,管)你知道什么乐器用丝做的?(琵琶,琴,瑟)你知道什么乐器用金属做的?(铜锣,唢呐,喇叭,)你还知道哪些乐器是用什么做的?(二)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1、我国的古代诗词非常优美动人,读起来和谐顺口,这不仅是诗词本身的内容感人,而且是由于诗词运用了平、上、去、入四声的规律变化,所以使我们听起来更加优美动人。

2、简介平、上、去、入四种音调古代汉语中分为平、上、去、入四声,而现代汉语则由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构成,因此从古代到现代语音变化可概括为八个字:平分阴阳,入派三声(入声合入到平、上、去三声中)。

国学启蒙教育《三字经》教案(二十课时)

国学启蒙教育《三字经》教案(二十课时)

国学启蒙教育《三字经》教案(二十课时)第一课时:导入与背景介绍目标:•了解《三字经》的基本背景和历史,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认识。

内容安排:1.介绍《三字经》的作者、成书时间和作用。

2.讲解《三字经》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3.启发学生对国学的初步思考和认识。

第二课时:诵读与理解目标:•掌握《三字经》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内容安排:1.引导学生诵读《三字经》全文。

2.解读《三字经》中的重要概念和内容。

3.分析《三字经》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和作用。

第三至五课时:逐节解读目标:•深入理解《三字经》中的每一节内容,扩大对国学知识的了解。

内容安排:1.逐节解读《三字经》的内容,讨论每一节的意义和引申。

2.引导学生思考《三字经》中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3.鼓励学生就《三字经》中所传达的思想发表看法和见解。

第六至十课时:名句背诵和作文目标:•掌握《三字经》中的名句和典故,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内容安排:1.每节课选取一至两句名句进行背诵。

2.就名句中的典故和道理展开讨论。

3.引导学生根据名句进行作文创作,表达对国学的理解和认识。

第十一至十五课时:故事讲解和互动游戏目标:•通过故事讲解和互动游戏增强学生对《三字经》的理解和兴趣。

内容安排:1.讲解《三字经》中的相关故事和典故,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

2.设计相关游戏和活动,巩固学生对《三字经》的理解和记忆。

3.鼓励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体会国学的魅力和智慧。

第十六至二十课时:综合复习和考核目标:•综合复习《三字经》的内容,巩固学生对国学知识的掌握。

内容安排:1.设计综合复习课,回顾《三字经》全文内容,强化重点和难点。

2.进行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三字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结课式活动,分享学习感悟和成果,展示国学启蒙教育的效果。

通过本教案设计,《三字经》的教学将更加系统和有序,有利于深入挖掘国学传统文化的精髓,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为其品格教育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帮助。

《三字经》教案设计

《三字经》教案设计

《三字经》教案抚宁县骊城学区王家湾小学王丽荣这堂课是经典诵读课,《三字经》中的容量很大,学生能背下来就很不错了,对它的全面理解,我没有做过多的要求。

我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针对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侧重点。

一、导入:同学们,又到了我们经典诵读的时间了,又能在《三字经》里畅游了,你们开心吗?同学们我们一起读《三字经》,背《三字经》,讲《三字经》故事,经过努力已经背诵了其中的一部分,大家想不想为各位老师展示一下?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出示:你背,我背,大家背1、安排学生串背三字经:顺背。

2、老师提高一点难度,你们怕不怕?谁能接着老师的这句话往下背。

指名背。

二、同学们背的真棒,令老师佩服,我们读背《三字经》,这里面有许多的知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出示:你猜,我猜,大家猜这个环节答对有加分,答错要扣分哦。

请三个组分别推选出一名选手来。

1、谁在四岁的时候就懂得了谦让的道理,把大梨子让给自己的兄长?请说出有关句子。

2、《论语》有多少篇,是什么人记录下了孔子的言论?请说出有关句子。

3、(书名)是古时候小孩子最先要学习的一本书?你能背诵有关内容吗?4、(谁)在九岁就孝顺自己的父亲,为他温暖被褥?你能背诵有关内容吗?5、三字经中头悬梁是说的谁的故事?请说出有关句子三、我相信通过今天这场竞赛,同学们对《三字经》更喜欢了,是不是?下面就让我们尽情地说一说,一起走入——出示:你说,我说,大家说生:我在三字经里知道了很多的知识,人有七种情感,喜怒哀惧爱恶欲,古代有八种制造乐器的材料,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和竹子。

生:对,我也从三字经里知道了自古我们人类就能种出六种粮食,稻子,谷子,豆类,小麦,黍子和高梁。

生:我喜欢历史,三字经背到现在我比我爸爸知道的历史都全了呢。

南京在历史上曾经是六个朝代的都城。

师:同学们们在背诵《三字经》中知道了这么多知识,真了不起。

生:我从三字经里懂得了好多道理,孝顺父母、热爱老师,所以我喜欢三字经。

小学五年级语文《三字经》教案范本

小学五年级语文《三字经》教案范本

小学五年级语文《三字经》教案范本《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三字经》教案范本,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三字经》教案范本一教学设计: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三字经的片段。

2. 知道《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的故事,从故事中明白“孝”与“悌”的道理。

3. 在日常生活中能学会感恩,孝敬父母,学会友爱、谦让,形成美好的品德。

教学内容: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课前播放《三字经》诵读)1. 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做个游戏,名称叫“动作猜猜猜”。

准备好了吗?(请你跟我这样做:拍手、坐神气摆好手、认真倾听状、举手)2. 你从刚才的动作中,猜出老师想告诉你们什么?A、上课要坐神气。

(评:瞧,就坐的很神气,老师喜欢)B、认真听。

(评:是呀,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的回答)C、积极举手。

(评:老师就喜欢你两眼放光,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认真样。

)3. 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题,看看你们能不能回答出来,听仔细了——你知道,古时候的小朋友上学学的是哪本书?4. 对了,就是《三字经》(课件图片),读过《三字经》的小朋友请举手。

评价:你们可真爱读书呢!《三字经》中藏着许多小故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听听《三字经》中的故事,学学其中的道理。

设计意图:兴趣是的老师。

本教学环节以游戏形式导入新课,不仅是对一年级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如上课要认真倾听、积极动脑举手发言等的提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二、整体感知1.【出示】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悌于长,宜先知。

2. 听范读录音。

3.想学吗?老师读一句,小朋友们跟读一句。

4. 下面借助拼音,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看谁能把它读熟了。

国学三字经教案

国学三字经教案

国学三字经教案教案标题:国学三字经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国学经典《三字经》的内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三字经》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尊重和欣赏能力。

3. 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利用简洁文字概括《三字经》的主旨和核心思想。

2. 引导学生理解并欣赏古代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教学准备:1. 《三字经》文本。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或电子白板)。

3. 学生练习册或工作纸。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 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

- 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一些他们对国学的了解和印象。

步骤二:介绍《三字经》(10分钟)- 分享《三字经》的作者、写作背景和成书历史。

- 展示《三字经》的封面和示例页,让学生对其格式有初步了解。

- 解释《三字经》的“三字”特点和主题。

步骤三:逐字学习《三字经》(15分钟)- 将《三字经》的每一句话或每一节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出来,配以正确的朗读和语音语调。

- 帮助学生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解释生僻字词和古代典故。

- 通过反复朗读和模仿,让学生熟悉和记忆《三字经》的文字。

步骤四:理解和解读《三字经》(15分钟)- 将《三字经》分成几个章节,每个章节选择一到两个典型的句子进行解读和讨论。

-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句子的意义和思想,帮助他们理解《三字经》所要表达的价值观和人生哲理。

- 鼓励学生自由发表个人观点和感受。

步骤五:学以致用(15分钟)- 在学生练习册或工作纸上,设置一些与《三字经》相关的问题和练习,如填空、选择和问答等。

- 引导学生重新梳理和运用他们所学到的《三字经》知识。

-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答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步骤六:总结和评价(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次课所学到的内容。

- 鼓励学生表达对《三字经》的感受和见解。

《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三字经》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帮助学生诵读并理解《三字经》的部分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背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带领学生诵读《三字经》,纠正读音,读出节奏。

(2)讲解《三字经》中蕴含的道理,引导学生理解并应用到生活中。

2、难点(1)理解一些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常识。

(2)让学生将《三字经》中的道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熟悉《三字经》的韵律和节奏。

2、讲解法:对生僻字词和难懂的句子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3、故事法:讲述与《三字经》相关的故事,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三字经》中的道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关于传统文化的视频或展示一些传统文化的图片,如书法、国画、京剧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是否了解中国古代的蒙学读物,从而引出《三字经》。

2、介绍《三字经》(1)简单介绍《三字经》的作者、成书年代和历史地位。

(2)讲解《三字经》的特点,如三字一句、押韵顺口、内容丰富等。

3、诵读《三字经》(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读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错误。

(3)分组朗读、个人朗读,互相评价,提高朗读水平。

4、理解文意(1)逐句讲解《三字经》的内容,解释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常识。

例如,“人之初,性本善”中,“初”指刚出生,“性”指本性。

(2)结合故事和实际生活,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

比如,讲解“香九龄,能温席”时,讲述黄香温席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孝顺父母的重要性。

5、讨论与分享(1)组织学生讨论《三字经》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2)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践行《三字经》中的道理。

6、背诵与巩固(1)引导学生尝试背诵《三字经》的部分内容。

三字经二十二课教案设计

三字经二十二课教案设计

三字经二十二课教案设计第一篇:三字经二十二课教案设计《三字经》第二十二课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的第二十二课的课文,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三字经》第二十二课的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意思3、了解《愿保周朝八百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付诸实践。

(二)、过程与方法:本节课中,通过让学生以多种形式的朗读,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通过本课,了解周朝的历史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三字经》第二十二课的课文,掌握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这个故事,能够加上表情动作绘声绘色地讲这个故事。

三、教学方法:通过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等方法来加强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来讲这个故事。

.四、问题导入:商朝末年,著名的贤人姜子牙隐居在渭水河边钓鱼,周文王找到他,亲自拉扯把他请回宫里,并对他说:“从我祖父起,就盼望着有贤人来辅佐我们,现在终于找到您了……姜子牙就承若说:“愿保周朝八百年。

”五、互动合作(一)小组合作学习这篇课文中的生字词,学习这篇课文中容易读错的字。

(二)、小组合作了解记忆课文的意思,回答以下问题:“1、是谁建立了周朝?2、周朝延续了多久?3、从什么时候起周朝开始乱了?4、东周分为哪两个时期?5、春秋时出现了__,战国时期出现了____。

(三)、合作讲故事:愿保周朝八百年六、展示交流诛载辙逞霸雄1、是周武王建立了周朝2、周朝延续了八百年3、从周平王迁都时周朝的政治朝纲就开始乱了4、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5、春秋时出现了春秋五霸、战国时出现了战国七雄加上表情动作讲解故事:愿保周朝八百年七、巩固扩展西周的都城镐京,在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西北东周的都城洛邑,在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周代人称镐京为西都,洛邑为东都。

后来,西汉的都城在长安,东汉的都城在洛阳,分别位于周代的西部、东都附近。

国学《三字经》优秀教案(通用

国学《三字经》优秀教案(通用

国学《三字经》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字经》教材的第一章,详细内容为“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和背诵《三字经》第一章,理解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三字经》中的道理,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三字经》第一章,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三字经》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三字经》的历史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与背诵: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三字经》第一章,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培养语感。

3. 例题讲解:教师精选典型例题,讲解《三字经》中的道理,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六、板书设计1. 《三字经》第一章2. 内容: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三字经》第一章。

(2)运用《三字经》中的道理,分析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

2. 答案:(1)见板书内容。

(2)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结合《三字经》中的道理,进行自我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三字经》其他章节,了解更多国学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解读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与广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解读《三字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的选取需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三字经匏土革

三字经匏土革

葫芦丝


• • 说到竽,大家有没有 想到一个成语呢?? 想想看!!

• 土,就是指的泥土,土地。我们所说的乐器,是指用粘土,可以做水 泥,来烧制乐器。这种乐器叫做“埙”。
• 革,就是皮革指的是动物 的皮毛,没有
毛的皮称之为革,也就是用动物皮毛 做成的,你都知道什么乐器使用皮毛 在做成的吗??说一说。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你背过了吗??
下面让我们初步认识一下这句话的含义
• 这句话说的是八音所包含的东西, 八音不是我们唱歌时候发出的八。 而是说做乐器的八种材料,用八种 材料做出的乐器所发出的的声音, 叫做八音。

• 匏:(1)匏瓜葫芦的一种,及小的葫芦用来做葫芦丝,那么大的匏 瓜用来做什么你们知道吗?? • (2)笙 • (3)竽
二胡
• 二胡,是用蟒蛇皮制作而成的。

• 木,可以做的东西是梆子,和快板
• 磬,用玉石制作而成,是古代的皇家乐器。
• 金,所指的乐器室编钟,也是皇家乐器。
丝Leabharlann • 指的是琴弦,所以是古琴也叫做瑶琴。
• 就是我们所说的竹子,用竹子做出的乐器有:笛子、萧、 • 笙、竽、排箫
下面听一下埙、磬、编钟演奏

5《三字经》“匏土革—五服终”教案万小梁丽玲

5《三字经》“匏土革—五服终”教案万小梁丽玲

《三字经》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上平,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二、教授班级:一年级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经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感悟韵文意思,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初步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名物常识,明白每个人都有承载人类繁衍生息的责任和义务。

四、教学重点:让学生对经文熟读成诵,认识生活中的名物常识。

五、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价值。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七、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八、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生:喜欢!师:那先让我们来听一段音乐。

(师播放《流水》)听完后,师问:好听吗?那大家知道这动听的音乐怎么得来的吗?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东西,只要轻轻的敲击会发出很美妙的声音的?(根据学生的的反馈,老师给出相应的点评)古人很聪明,他们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成为八音,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的句子。

2、师出示句子。

(二)、初读韵文,读准字音。

1、学生打开课本找到,所要学的句子,听朗诵。

2、师领读(师读一句,生读一句)3、扫除生字,请学生指出生字,老师标音。

4、自己练习读,同桌互读。

5、个别检读,正音。

注意“曰”读yuē,“调”读tiáo,“高曾祖”的“曾”读zēng,“至玄曾”的“曾”读“zēng”。

6、师范读韵文,学生注意揣摩老师的读音读法和节奏。

7、班齐读。

8、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己吟诵,把韵文读流畅。

9、抽检朗读情况,请个别学生上台领读。

10、小组合作朗读。

(1)小组内各成员接力读,每人一句,看哪个小组接得又快又准。

(2)小组与小组合作,每个小组读一句,看哪个小组反应快记性好。

11、集体诵读。

(三)、品读解意1、古人说,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今天我们所学的三字经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2、在这段三字经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八音,什么是四声,还有什么是九族。

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继续了解《三字经》这部著作,感知做人的基本道理。

2、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这八句内容并背诵。

3、初步理解这几句三字经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1、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这八句三字经并背诵。

2、初步理解这八句三字经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字经的相关内容,百家短语我会诵: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2、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3、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4、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千古名句我会吟5、玉不琢,————,人不学,————。

6、为人子,————,亲师友,————。

7、曰水火,————,此五行,————。

8、曰仁义,————,此五常,————。

大家真了不起,把三字经前面的内容记得这么清楚。

这节课我们共读的内容是《百家短语》二年级下册的第一章。

(板书:百家短语第一章《三字经》)”二、学习新知。

(一)引导自学。

(P209)课件出示《三字经》第一章八句话,学生自读。

(1)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2)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3)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晋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

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4)如负薪,如挂角。

身虽劳,犹苦卓。

(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

隋朝李密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

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读书)1、自己试着把这八句话读一读,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2、指名读、齐读、男女分读:男生一句,女生一句。

三、理解句意。

读了这么多遍,你知道这几句话的意思吗?1、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几话的意思?2、个别学生汇报理解。

最新(三字经)三字经详解:匏土革

最新(三字经)三字经详解:匏土革

三字经详解: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前面已经谈到了礼,这里再谈乐。

礼乐是中国文化的总称,也是中国文化的中心,我们一定要明了古人为什么如此重视礼乐。

礼代表了我们的文化精神、文化哲学,因此广义的礼包括了哲学、政治、社会、教育等人文文化。

乐则代表了我们乐观的人生态度。

礼接近于我们的宇宙观,乐偏重于我们的人生观。

广义的乐是艺术形式的总称,包括了现代的音乐、舞蹈、美术、影剧等所有艺术形式。

狭义的乐指音乐。

乐有什么作用呢?没有乐行不行呢?没有艺术修养,人生会很枯燥乏味,设想一下,连自己哄自己玩的玩意儿都没有,生活不是会很枯燥吗?所以要用乐来调心,并不是要你去当什么艺术家。

古代的伟人都懂艺术,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同时又是大乐既是用来调心,就要轻柔和缓、低吟慢唱,自己唱给自己听嘛!所以中国的民族乐器差不多都是独奏的,无论笙管笛箫、琴瑟琵琶,都是如此,不象西洋乐器多是演奏给他人听的,所以震耳欲聋。

这里的八音既是八种乐器,也代表八种不同门类的音乐。

匏是匏瓜,匏瓜破开就是瓢,将匏瓜上面设13根紫竹簧管就是笙;36根簧管的大笙叫竽,不是有成语“滥竽充数”吗?所以匏就代表簧管类乐器。

土是陶土,古代用陶土烧制成一种吹奏乐器叫埙,又叫“陶埙”大小如鹅蛋,有六个孔,顶端为吹口。

革指牛皮,可以制成鼓,属打击乐。

古曲每奏乐一段,要击鼓三声,一个人不学无术数信口雌黄,就被形容为“吹牛皮”,因为他不知道打击乐与吹奏乐根本是不同的两类。

木指木制的乐器,例如有拍板、梆子、有��,奏乐将终时,击��使演奏停止。

石类乐器有石磬,金属类乐器有钟、锣、钹、铙、唢呐等。

丝代表弦类乐器,因为上古时期用蚕丝作弦故又称为丝弦,例如有琴、瑟、琵琶、筝之类。

竹制乐器是用竹管穿孔而成,横吹的笛,竖吹的箫,龠(排箫)等。

八音既表示八种不同的乐器,也代表吹奏乐、打击乐、弹播乐、管弦乐等不同的音乐形式。

八音之乐据传是皇帝的大臣容所制,历史上的五帝三王都各有其乐。

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案一年级语文《三字经》背诵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诵读,读出节奏感。

2.初步了解三字经。

教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一.导入:你知道古时候,孩子上学学的是那本书吗? .《三字经》相关背景介绍.《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

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相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叫XXX的人,他是南宋的一个着名学者,祖籍是河南开封的。

[提问:我们班有从河南来的同学吗?]我们的这位老乡,在南宋作了很大的官,但是他为人非常耿直,看不惯官场上的一些人和事,因此得罪了其他人,所以后来他就不做官了,回了老家。

在老家他过着隐居的生活,一家人在山林里过的非常快乐。

后来他的小孙子们逐渐长大了,他必须要让他们研究知识,所以他为了教育他的子孙就编写了一本歌谣,都是三个字一句,很押韵,容易朗读,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哲学、历史等等。

渐渐的,这本书被很多人知道,因为它都是三个字一句,所以就叫他《三字经》了。

从那以后,大家把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研究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老”,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从一个小孩子很小的时候得表现,我们就能大致推断出他将来是是个什么样子的人。

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能不能有出息。

这是因为人的理想是一个人奋斗的目标,我们只有对自己的将来有了设想,才有前进的方向。

[提问:我们大家的理想是什么呢?长大了我们要做什么?]我们有演员、有科学家、有企业家,不管我们将来做什么,只要我们现在照着这个目标去做,并一直坚持,就有实现的一天。

我们都一定会有一个共同点,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用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欣赏故事:伯牙断琴和响遏行云。(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听完故事后集体朗诵: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上平,曰去入,此四声,谊调协。
师:我们在上课前听到的那首美妙的音乐就是古时候的音乐家伯牙创作的《高山流水》。音乐可以陶冶性情,古人的道理能教会我们如何做人。
2、做游戏:让学生写出认为对自己最重要的二十个人,去掉五个,再去掉五个,只剩五个,再去掉一个。(让生说感受)
《三字经》“匏土革—五服终”教案-万小-梁丽玲
———————————————————————————————— 作者:
———————————————————————————————— 日期:
《三字经》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上平,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例:师说:古人把用匏瓜、粘土、皮革、木头、石头、金属、丝线和竹子制造成的乐器成为“八音” 生根据意思回忆句子,然后背出来。(先全班来回答,在个别生来回答)
2、大屏幕出示:你能把它们补充完整吗?
匏土革,______,丝与竹,_________。 曰上平,_______,此四声,_________。
高曾祖,______。身儿子,_________,子而孙。________,至玄曾,_________,人之伦。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 生:喜欢! 师:那先让我们来听一段音乐。(师播放《流水》)
听完后,师问:好听吗?那大家知道这动听的音乐怎么得来的吗?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东西,只要轻轻的敲击会发出很美妙的声音的?(根据学生的的反馈,老师给出相应的点评)古人很聪明,他们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成为八音,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的句子。
师引导总结:亲情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啊。这不仅是血统的承续关系,更是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家庭中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地位以及自己应负的责任,虽然我们还很小可是我们可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哦!
3、认识自己的重要性:我虽然还小,但是我很重要:__________。(引导学生思考并尝试说出自己的重要性)
4、认识别人的重要性:爷爷奶奶虽然老了,但他们很重要:___________
爸爸妈妈虽然很平凡,但他们很重要:__________
弟弟妹妹(哥哥姐姐)虽然没什么特别,但他们很重要:_________
师:每个人都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每个人都很重要,做好自己让幸福传承下去。
(六)、总结
用古人的道理开启我们的智慧,让我们在生活中去实践去明理,做一个有智慧的人!
二、教授班级:一年级
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经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感悟韵文意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初步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名物常识,明白每个人都有承载人类繁衍生息的责任和义务。
四、教学重点:让学生对经文熟读成诵,认识生活中的名物常识。
五、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价值。
6、师范读韵文,学生注意揣摩老师的读音读法和节奏。
7、班齐读。
8、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己吟诵,把韵文读流畅。
9、抽检朗读情况,请个别学生上台领读。
10、小组合作朗读。(1)小组内各成员接力读,每人一句,看哪个小组接得又快又准。(2)小组与小组合作,每个小组读一句,看哪个小组反应快记性好。
11、集体诵读。
过渡:在刚才的句子中我们了解到,组成八音的材料其实是很平常的物品来的,它们却能发出美妙的声音,可见生活是需要我们多多留心观察才能有所发现的。
(四)、指导背诵。
师:这么简单这么好的句子,老师相信小朋友们一定已经熟记在心了,现在,老师就要考考大家了,会的小朋友一起回答!先自己联系意思,自己读读。
1、师:好,开始啦!老师描述句子的意思,你们根据老师说的意思说出原文句子。
3、配乐拍手,齐声背诵
4、师:小朋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把这几句背下来,真棒!现在让我们再来一起背一背!拍着小手,摇着脑袋。匏土革——(引读)
5、自我挑战:给时间准备,选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诵比赛,评出最有感情的学生奖励大红花。
(五)、感悟智慧,启迪生活
师:古人真聪明啊,能从日常生活中总结出令人深思的道理,我们不要只会读还应该把它回归生活中去认识它实践它才是最重要的啊!古人的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啊,简单的东西奏出美妙的音乐,四个声调能发出动听的声音。你知道吗?古人是通过音乐去找朋友的哦,先来听两个故事。
2、师出示句子。
(二)、初读韵文,读准字音。
1、学生打开课本找到,所要学的句子,听朗诵。
2、师领读(师读一句,生读一句)
3、扫除生字,请学生指出生字,老师标音。
4、自己练习读,同桌互读。
5、个别检读,正音。注意“曰”读yuē,“调”读tiáo,“高曾祖”的“曾”读zēng,“至玄曾”的“曾”读“zēng”。
祖先把说话的声音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种,四种声音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老师可以举些平时读书拖拉例子来说说声音协调的重要)就是指我们现在学的拼音的四个声调。
最后,九族就是指上至高祖下至玄孙的九代直系亲属关系,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自己本身,儿子再生孙子,孙子再生曾孙,曾生再生玄孙。从高祖父到玄孙成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传承关系。(老师可以按照当地对这“九族”的称呼给学生解释,谁是曾祖父谁是祖父)。
(三)、品读解意
1、古人说,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今天我们所学的三字经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2、在这段三字经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八音,什么是四声,还有什么是九族。(课件出示经文内容,并圈出“八音”、“四声”、“九族”)
3、这段三字经的意思是说:
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其实我们现在说到的吹牛皮其实与八音有关系,吹牛皮就是指吹鼓,所以吹牛皮的本来意思是讲的事不搭调,说别人夸大事实是后来演变出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