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八上20.1《遗传和变异现象》授课教案设计
《第1节 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生物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积极回答教师提问,总结自己在遗传和变异概念、性状和相对性状区别等方面的收获和体会,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如对某些相对性状的判断仍存在模糊之处等,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互动,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设计意图
课堂小结能够帮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强化记忆,加深理解,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提问和答疑环节,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和依据,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问题意识。
展示一些动植物亲子代的图片,如猫妈妈和小猫、向日葵亲代与子代等,进一步提问:“不仅人类亲子间存在这种现象,动植物也有类似情况,大家能举例说说吗?”
学生活动
学生认真观察照片,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列举自己与父母在相貌(眼睛、鼻子、嘴巴形状等)、肤色、身高、头发等方面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以及所知道的动植物亲子代之间的特征差异,如小猫的毛色与猫妈妈不同,向日葵子代花朵大小与亲代有别等。
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区别与联系。
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的普遍性。
2.教学难点
相对性状的概念理解,尤其是对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形式的准确把握。
引导学生从微观层面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的本质原因,初步建立遗传物质的概念。
教法学法
五、教法学法
1.教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图片、视频或故事,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展示一些变异现象的图片和资料,如不同颜色的玉米、畸形的水果、白化的动物等,介绍变异的概念:“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叫做变异。变异在生物界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它使得生物界丰富多彩。大家能说说这些变异现象对生物可能产生哪些影响吗?”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
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20章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20章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设计创设情境谈话导入运用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态特征生理特性性状相对性状普遍性遗传变异活动1:认识生物的性状活动2:探究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活动3:相对性状概念的形成活动5:遗传现象概念的形成活动7:变异现象概念的形成运用图片结课,理解重要概念总结概念亲代传递子代亲代子代差异导课结课呼应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的思维一开始就处于活跃状态,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并与头脑中的前置概念建立联系,为后续学习“遗传和变异现象”打下基础。
通过再次观察图片,激起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前概念的冲突,激发学习者对本节内容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探究之中,培养学习者科学思维的能力。
教师展示图片设置抢答环节,通过学生激烈讨论,让学生真实参与课堂,获得真实形象的感性认识,同时体现师生互动的民主课堂。
通过学生对各种生物多种性状的描述,让学习者归纳总结说明性状是什么,培养学习者归纳概况能力。
第三阶段:加深理解,“相对性状”巩固提升阶段,让学习者学以致用。
授课环节学生活动3:说一说自己的性状提问:你们通过性状快速的认识老师,如何快速的让别人认识你呢?请同学们打开课前发的任务包,说一说自己的性状,也能让大家迅速认识你。
让同学展示自己的性状。
调查大家有没有任务单上完全一样的性状。
如果有,再再找不同性状。
把我们的性状罗列出来,发现世界没有和自己完全一样的人。
所以我们就要爱惜自己的生命,尊重生命,因为我们是世界上最幸运的。
通过刚才同学之间的比较,知道一种性状有不同表现类型,要是再同一种生物上发生,我们称为相对性状(书写板书)。
完成自己的任务单,并与小组交流讨论,对比分析,并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表达。
学习者通过调查自己的性状总结归纳出相对性状的概念,体验概念形成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调查、合作、交流中培养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习者概念建构的过程——从感性到理性。
北师大版生物八上20.1《遗传和变异现象》授课课程教学设计
《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设计课题: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课时:一课时学情分析:学生虽然基础比较差,但对变异的现象很熟悉,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可能浓厚。
大多数学生很爱进行探究实验,但部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不够。
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时,可能会根据课本上的结论直接得出,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探究中的讨论题。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
2.认识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3.通过对某一性状的变异的深入探究,使学生能够描述: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生物变异的原因:不同种类、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其次与环境有关;生物变异的类型:可遗传变异 ( 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 );不可遗传变异 ( 仅由于环境的改变造成 )(二)能力目标:1.能根据活动步骤自己独立完成统计;2. 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总结与表达能力。
3.通过活动“个体间性状的比较”和“欣赏和评价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 训练学生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突出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训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会到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结论的成就感。
2.让学生产生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某一性状的变异的深入探究,使学生能够描述:1.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变异的原因:不同种类、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其次与环境有关。
3.生物变异的类型:可遗传变异 ( 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 );不可遗传变异 ( 仅由于环境的改变造成 )。
教学难点:分析生物变异的原因。
教学方法:自学,学生探究,师生讨论,教师讲解。
教学过程:(一)引入利用俗语引入课题: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相”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怎么回事。
(二)预习(5分钟)(三)分组讨论为什么子女和他们的父母有些相像?人的性状是如何代代相传的?男女性别是怎样决定的?(稍做讨论,然后教师说“学完本章知识后你将会从容地解答这些问题”由此引出新课)(四)讲授新课1.认真阅读95页内容归纳:每一种性状都有多种表现2.活动一:个体间性状的比较根据96页的目标要求及方法步骤进行自我检查,并分别记录下来。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章第一节遗传和变异现象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涉及遗传和变异现象,是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章的重要组成部分。遗传和变异是生物学中的基本概念,对于学生理解生物界的多样性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遗传和变异现象抽象且复杂,学生可能难以直观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坚持真理的精神,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发展的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公民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学习方向,也为教学过程提供了评价的标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我还将注重教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1.利用PPT、教学课件等辅助教学工具,系统地讲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2.通过图解、示例等方式,生动形象地解释遗传信息和遗传物质的基本知识,如DNA、基因等。
3.结合实例,阐述遗传和变异在农业生产、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意识。
4.在讲授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及时解答学生的困惑。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讨论话题,如遗传和变异的意义、遗传和变异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每个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观察和点评,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帮助。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遗传和变异现象》公开课获奖教案
《20-1 遗传与变异现象》教学设计教学理念:以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好探究性学习,注重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为依据,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贯彻落实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的操作过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感,认识自我,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来提高生物课堂教学。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本章的开始,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课堂上主要安排了二个活动来讲述遗传和变异的现象,而要让学生认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就要从生物性状开始学习。
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可利用一些活动来掌握性状和相对性状进行教学,其次从欣赏和分析两幅漫画开始,来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并应用俗语和生活实例来辨别遗传与变异现象,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学生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现象;2、能力目标∶通过猜谜语、欣赏漫画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识图能力;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相对性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生物界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认识,培养辨证思维能力及尊重科学、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2、难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
学情分析:我校是一所全封闭中学,教学条件一般,但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教学过程同时具有图、文、声、像、动画等效果,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我校八年级学生在平时日常生活中对遗传和变异现象都能辨认,但却因没有理论知识作基础,因此不能对相关现象做出正确的解释。
针对大多数学生求知欲,喜欢亲自动手操作的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实物和图片并进行总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的总结水平有限,所以教师要适当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补充。
遗传与变异现象教案
《遗传与变异现象》教案授课教师:杨霜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20章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人们认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和规律往往是从认识生物的性状以及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开始的。
因此,这节内容是本章的基础,具体内容为:性状和相对性状,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少知道一些遗传和变异的现象也能够辨认,但缺乏理论基础,因此不能对有关现象作出生物学方面的正确解释。
初中学生在课堂中容易走神,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上多采用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逐渐感受到课堂的轻松愉悦时就会主动地参与到其后的活动中,通过一个个的活动,学生自主总结主动获取知识,最终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现象;2、能力目标∶通过猜谜语、欣赏漫画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识图能力;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相对性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生物界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认识,培养辨证思维能力及尊重科学、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2、难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
五、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一、性状和相对性状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现象1、遗传∶性状从亲代传给子代的现象。
2、变异:亲子之间性状表现存在差异的现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20.1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教学设计
《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现象;2、能力目标∶通过猜谜语、欣赏漫画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识图能力;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相对性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生物界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认识,培养辨证思维能力及尊重科学、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2、难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一般都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且在生活中具有一定的生物性状、相对性状、生物的遗传、变异等相关的生活经验,能够比较容易寻找和发现周围存在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但是还没有形成理论知识,不能对相关的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课件展示一组图片,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她们,你注意到:1、他们像吗?2、他们哪些特征相似?3、他们哪些特征不相同?学生就会展开讨论,顺利进入主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组织学生开展几个活动活动1:连连看——学习生物的性状师:很多同学都去过动物园或者在书本或电视上看过很多的动物,这些动物你们都熟悉吗?生回答。
师:老师这里出了几道谜语现在请同学们帮我连连看:谜语一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
——大象。
是马不拉车,叫马也不错,满身黑道道,听声就奔跑。
——斑马。
一种动物名叫鹿,鹿角不长脖子长。
——长颈鹿。
形状象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
——松鼠。
教师提问:恭喜你们都猜对了,你们为什么能猜出这些语句描述的是什么动物呢?学生:根据他们的形态特征。
师:很好大家都抓住了动物的重要特征。
像刚才描述耳朵像蒲扇,鼻子长等都是生物体的形态特征。
同学们能说说其他生物的形态特征吗?生:树叶是绿色的,柿子是橘红色的,树干粗壮······还有说话的声音。
北师大版生物八上20.1《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教案设计
自古以来人们也遗传和变异现象的描述与认识。判断谚语所描述的现象。
2、漫画欣赏:合作学习
《新鼻子》中的钩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中的断腿的形成有什么不同?
2、漫画中表达了什么生物学现象?其中哪种现象是可能发生的?为什么?
合作学习,思维的阐述与表达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概括表达能力。
提问:1、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推测世界上性状完全相同的两个人的机率是多少?
遗传与变异的现象理解
活动四:亲子配
同学们找出相应的父子或父女,并说明配对的理由。
进一步问,这几对亲子之间有没有不相似的性状表现呢?
通过活动使学生意识到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并总结归纳。
思维精引
资料分析
让学生意识到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不同领域中有体现。
2.区别性状与相对性状。
3.了解遗传与变异的普遍性。
教学难点
1、对于自己性状的认识辨别。
2、对于漫画中所表达的生物遗传现象实质分析。
教学方法
合作、讨论、讲授相结合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激活思维
情景设置
观看图片:成龙一家子。
提问:房祖名哪些特征与其父母长得相似?是什么现象?与成龙有不像的地方吗?
思维拓展
总结,完成学案练习
亲子之间有相似特征,也有不同性状表现,遗传和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在种族的延续中到底是什么在起作用,有没有规律可循?以后我们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知识。完成学案内容。
以问题和学案完成拓展学生的思维。
板书设计:
第20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 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一、生物体的性状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6单元第20章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4. 社会责任:通过学习遗传和变异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技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关注生物科学发展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及其在生物中的应用。
展示一些关于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简短介绍遗传和变异的定义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遗传和变异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 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
过程:
讲解遗传和变异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类型和特点。
详细介绍遗传和变异的类型、特点和作用,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6. 互动环节:准备一些与遗传和变异现象相关的问题和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互动讨论和思考。
7. 教学反馈:准备一份教学反馈表,用于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意见,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遗传和变异吗?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七、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课堂纪律等。评估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参与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主动性。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关注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案例的分析深度,以及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实际可行性。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章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精品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章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精品教案北师大版遗传和变异现象一、教材分析:生命在生物圈中是不断延续和发展的。
这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并与环境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其中,生殖和发育是表因,而遗传和变异才是真正的内因。
本节是八年级下册第20章第一节。
前一章即第19章的内容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材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之后安排遗传和变异的内容,是探讨生命如何延续和发展的自然深入。
从教材内容的组织来说,本节教材从经典遗传学的庞大体系中提取了几个关键名词: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作为入门。
再步步深入到后面几节课的:探究遗传的物质基础、探究遗传的规律性、遗传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
这样的内容组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学科内在逻辑与学生认识规律的统一。
从内容呈现的方式来说,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创设的情景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并从中积极地情感体验,注重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从未学习过遗传学的相关知识。
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相关内容或观察过此类现象。
只是未能上升到理论的层次。
这已经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的基础。
而且,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理解、判断、推理、判断的能力。
教师应充分调动起他们的这些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总结,让学生对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升华,上升到理性的层次。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认为初中生物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为对学生基本生物知识的构建我设定以下几点作为知识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性状、相对性状等名词。
2、阐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3、能解释并举例生活中的遗传变异现象。
能力目标:通过感性的图片及探究活动,提高分析、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尝试横向和纵向的研究方法。
情感目标:体验实事求是,治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
重点:1、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名词2、能解释并举例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现象。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20.1《遗传和变异现象》授课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例如,我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为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遗传规律。同时,我还引入了白化病、色盲等遗传病的实例,让学生了解遗传变异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在讲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时,我设计了“性状遗传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规律。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20.1《遗传和变异现象》授课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20.1《遗传和变异现象》是学生在学习了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殖细胞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对细胞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认识尚浅。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探究性状的遗传规律”为主题,设计了一系列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活动,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需求,将抽象的遗传规律具体化,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我还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的性状遗传规律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复杂的遗传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我注重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20.1《遗传和变异现象》授课教学设计
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植物杂交实验,分析遗传规律。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推理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
2.利用图表、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
-使用基因遗传图解、染色体模型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遗传和变异的原理。
6.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开始,教师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亲子间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并发现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引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3.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结合生活实例,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遗传和变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4.强化课堂互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遗传和变异现象,增强对生命的尊重和责任感。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20.1《遗传和变异现象》授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掌握遗传和变异的基本现象和类型。
-学生能够描述遗传是指生物体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变异是指生物体在性状上的差异。
-学生能够列举并解释基因遗传、染色体遗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遗传和变异类型。
1.教师设计具有生活情境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北师大版本生物初中八年级上册的20.1《遗传及变异现象》学习教案
《20-1遗传与变异现象》教课方案教课理念:以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好研究性学习,着重与平常生活的联系,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修养”的基本理念为依照,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贯彻落实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课中,让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的操作过程,激发学生的踊跃性和创建性,进而使学生享遇到获取悉识的愉悦和成功的快感,认识自我,加强学生的自信心来提升生物讲堂教课。
教材剖析:本节课是本章的开始,为实现本节课的教课目的,讲堂上主要安排了二个活动来叙述遗传和变异的现象,而要让学生认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就要从生物性状开始学习。
所以在讲解过程中可利用一些活动来掌握性状和相对性状进行教课,其次从赏识和剖析两幅漫画开始,来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并应用俗语和生活实例来鉴别遗传与变异现象,做到理论联系实质,进而使学生能解说平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现象;2、能力目标∶经过猜谜语、赏识漫画等活动,培育学生剖析、识图能力;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一样性状及相对性状。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过对生物界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认识,培育辨证思想能力及尊敬科学、热爱自然、爱惜生命感情。
教课要点、难点:1、要点:差别性状和相对性状;鉴别并描绘遗传和变异现象。
2、难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说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
学情剖析:我校是一所全关闭中学,教课条件一般,但能够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课,使教课过程同时拥有图、文、声、像、动画等成效,不单生动形象,并且能够产买卖想不到的成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建能力。
我校八年级学生在平常平常生活中对遗传和变异现象都能辨识,但却因没有理论知识作基础,所以不可以对有关现象做出正确的解说。
针对大部分学生求知欲,喜爱亲身着手操作的状况,所以在教课过程中,让学生察看实物和图片并进行总结,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学生的总结水平有限,所以教师要适合进行必需的指引和增补。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20.1 遗传和变异现象 教案设计
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材分析】“遗传和变异现象”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遗传和变异是生命延续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们认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和规律,总是从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开始的。
因此,本节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具体教学内容为:性状和相对性状,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2)列举或辨别生物的不同性状,以及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3)列举或辨别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性状;(4)观察并描述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仔细观察和辨别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①个体间性状的比较活动;②遗传和变异现象。
【教学难点】①遗传概念;②变异概念。
【教学方法】1.讲述法与谈话法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2.创设各种活动使学生乐学、活学、会学。
【教学过程】上课的预备铃声响了,但我发现有几个学生还在照镜子,其中有个学生还在说:“我要是双眼皮该多好。
”于是我灵机一动,决定讲《遗传和变异现象》一课。
一、什么是性状和相对性状?如何辨别生物的不同性状以及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1.我对同学们讲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刚才我发现有几个学生在照镜子,有的同学在想自己是双眼皮该多好,有的同学不喜欢自己的塌鼻梁,还有同学希望自己像明星一样靓丽、帅气,等等。
但同学们是否仔细想过,为什么自己会长这样张脸?”从而引导学生讨论自己与父母长相的异同及同学之间长相的相似和不同之处,然后提问导入新课:什么是性状和相对性状?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讨论,形成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模糊概念。
然后我放映人体8种性状的幻灯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明确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
3.我在学生明确什么是性状,什么是相对性状后,指导学生看到教材的表格,让同学们进行自我检查,并分别记录在表格上。
学生兴趣很高,积极参与,并进行了讨论。
第一节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目标:1.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列举或辨别生物的不同性状,以及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列举或辨别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4.通过观察并描述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认同生命个体的独特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1.相对性状的判断。
2.遗传和变异现象。
难点:初步建立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图片:小狗生下来的是小狗,猩猩的宝宝是小猩猩,企鹅的孩子是小企鹅。
提问:这些都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一种什么现象?课件展示图片:菊花的颜色花形各不相同,一个猫妈妈的小猫彼此有差异。
提问:这又说明生物界的哪种现象呢?导入新课。
观看图片,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说出图片展示的分别是遗传和变异现象。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由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问题引导探究新知(一)每一种性状都有多种表现1.性状(1)警方在侦破案件的时候,常常根据目击证人的描述绘制嫌疑人外貌,以便迅速抓捕嫌疑人。
如果你是目击证人,警方向你取证。
你会如何描述嫌疑小组讨论、交流,回答:描述嫌疑人的外部特征,如身高、肤色、年龄、体形等。
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分析具体事例的过程中认识新知识。
人的特征呢?(2)根据学生描述的人的各项特征,提出问题:在你描述的特征中有哪些是人比较固定、不容易改变的?(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讲解:同学们描述的人类特征中,如身高、脸型、眉毛的性状、嘴唇的薄厚……,这些特征在生物学上有一个专门的名词——性状。
(4)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95页相关内容,同时展示人体的多个性状,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生物的性状?2.活动:个体间性状的比较(1)明确活动的目的要求。
(2)认识材料器具。
(3)明确方法步骤。
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96页的“活动”,师生共同归纳,认识活动的方法步骤:小组讨论,说出列出的哪些特征是比较固定、不易改变的。
北师大版生物八上20.1《遗传和变异现象》课程教学设计实录
《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生命的延续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P95-P98。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2.列举或辨别生物的不同性状,以及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3.列举或辨别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4.观察并描述相关的遗传。
过程与方法:1.在交流合作中培养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仔细观察和辨别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个体间性状的比较活动;遗传和变异现象难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ppt播放图片,小狗生下的是小狗,猩猩的宝宝是小猩猩,企鹅的孩子是小企鹅,提问“这些都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是是什么?”生:遗传师:ppt播放图片,同样是菊花,但是它们的颜色和花型却不同,(一张自已和妹妹的照片)这是一对亲姐妹,但是他们长的却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提问“这又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着哪种现象”生:变异师:好,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起来研究一下我们身边的遗传和变异的现象二.合作交流师:想要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还要从性状和相对性状说起(什么是性状和相对性状)首先老师想请一名学生上来,摸一下,猜猜里面是什么,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生:参与活动,说出名字。
师:提问“你是根据什么判断这种水果的”生:触觉,摸了形状和硬度师:ppt给出图片,小组讨论可以根据哪些来区分它们(活动)生:小组讨论并回答(颜色、气味、口感、味道等)师:现在我们知道如何区分水果了,老师在考一考你们,你们是如何认识班上的同学的?生:身高,肤色,头发,面部形态,声音等师:接下来我们就做一个实验,看一看通过一年半的相处,你们对彼此到底有多熟悉(ppt展示活动要求)生:参与活动,听声音辨同学师:现在我们要增加难度了,话说在2016年8月15日,你们小组的以为成员不慎走失,请你们写出一则寻人启事,让其他小组的成员帮忙找出来。
北师大版生物八上20.1《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设计
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1节遗传和变异的现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遗传和变异的现象进行比较,理解、区别什么是性状和相对性状,理解遗传和变异。
这些概念的形成是认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和规律的基础,有助于理解什么是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也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遗传病和非遗传病,认识禁止近亲结婚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现象可以辨认,但却没有理论作基础,因此不能对有关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
本节课在利用活动掌握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基础上,从欣赏和分析两幅漫画开始,来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并应用俗语和生活实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学生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三、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目标: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2、能力目标:⑴通过对书本上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⑵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其相对性状;描述相关的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3、情感目标通过对遗传和变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奥秘现象,只要深入研究,任何事物都能有所认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怀有感恩的心。
四、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2、教学难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五、课前准备:1、教师:收集人、植物或者动物性状和相对性状对比图片,多幅亲子间照片以及搜集多种动物亲代与子代间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根据P98活动“个体间性状的比较”,认识自身的几种性状,并作记录。
六、教学方法设计:1、采用学案式教学,学生在学案指导下,通过各种例子和教师精讲,认识多种性状,区别相对性状,理解遗传和变异。
2、通过趣味性的CAI课件向学生展示图片、事例,结合教师启发式精讲,引导学生思考、认识和理解本节内容。
七、教学过程设计(学案设计):资料库:(设计目的:提供活动相关资料、讲解部分特征)能卷舌不能卷舌V字形发迹一字形发迹有耳垂无耳垂活动1——请大家交流、比较同学们在书上所填写的各种形态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能力目标:
⑴通过对书本上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⑵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其相对性状;描述相关的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3、情感目标
通过对遗传和变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奥秘现象,只要深入研究,任何事物都能有所认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怀有感恩的心。
二、教学重点
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三、教学难点
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人、植物或者动物性状和相对性状对比图片,多幅亲子间照片以及搜集多种动物亲代与子代间的图片。
五、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自主探究式的学生互动总结式教学法。
2、通过趣味性的课件并结合启发式讲解法,结合图片等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总结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从生活现象设疑,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首先做出这样的假使:如果老师今天种了一棵花生,到了有收成的时候,同学们认为老师会收获什么呢?家里的母猪在前几天下了11条小猪;为什么种了花生只能收获花生,母猪为什么就不能生下老鼠呢?孪生姐妹或兄弟有的非常相似,有的差距大,为什么?怎么自然界有这样的规律呢?俗语中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学生在听到这些常见的现象时,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知识点之间的距离,顺利进入主题。
然后就进一步导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学习我们这一节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设计目的:从日常的生活现象开始导入,激发兴趣的同时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充分体现了生物学是一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科学,既学到了知识又领略了大自然的奥妙。
(二)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索的总结性学习
1、关于遗传和变异,同学们都有所了解,知道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所以用实物(苹果)让学生按照要求去找外貌特征和内部特征,让其小组进行总结。
学生很容易找到苹果的外部特征有颜色、形状、体积大小等,内部特征一般有味道、气味、口感等,然后引导学生去想自己喜欢的动物有没有特征,再延伸到人:同学之间从不熟悉到熟悉,是如何去辨认这么多同学的呢?学生一般想到外貌特征,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说: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同学们把眼睛闭上,老师随便找两个同学向你们说声”HELLO“,同学们能把这两名同学的名字说出来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提高了,然后跃跃欲试。
这个环节完成后就让学生对以上提到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植物、动物、人都可以称为生物,进而推出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而我们生物学上就把生物体各种各样的特征称为生物的性状,包括了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
设计目的:通过让学生观察常见的苹果,总结其特征,然后延伸到动物、人,归纳出生物都有各种各样的特征,这些特征在生物学就称为性状。
由于这个规律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所以学生不但容易接纳,而且能很好地理解。
2、通过对苹果的观察,并对动物和人进行说明,学生已经建立起性状的概念,比较容易区分不同的生物,教师可设疑:”不同种生物我们比较容易分,可是你们看这两个苹果又怎么去区分呢?“学生结合刚才的总结,会从两个苹果的
颜色、大小、形状等去区分,教师顺势引导说:”苹果的颜色、大小、形状是生物的什么呢?既然都是苹果的性状,为什么都不同呢?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中又称为什么?“此外,可用图片或者设计两名学生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对比明显的相貌特征,如:个子的高矮对比,体形的胖瘦对比,眼睑,耳垂的位置,有无酒窝等,让学生初步建立起相对性状概念。
最后小组间开展探究活动”个体间性状的比较“,进行自我检查性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探索自身秘密的兴趣。
设计目的:关于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理解,对于初二的学生而言还是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所以通过直观的图片欣赏和实物的刺激来进行对比,通过游戏的方式和教师适当的引导,使学生自己理解不仅每种生物体都有各自的特征区别去其他的生物体,就是同一种生物不同的个体之间的同一个性状也存在差异,让学生在游戏中把现象上升到了理论水平。
这样寓教于乐,在学习中体验学习的趣味,学生易于接受。
3、用多媒体放映几幅亲子间的照片让学生帮孩子找亲人,然后让学生自己评说亲子间可能存在的相似特征。
然后让学生回忆自己和父母之间完全像还是有区别,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调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热情,大家会积极参与,努力发现自己与父母间可能存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进一步了解”子女与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就是遗传的现象,性状存在的差异性就是变异的现象。
设计目的:用贴近学生的例子抓住学生的思维,从生活的现象中去找相关的知识,使学生易于明白,并上升到了理论水平,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4、欣赏和评价有关性状遗传和变异的漫画:《新鼻子》《旧砖上脱落的碎片》
教师可简单讲清漫画中各人物之间的关系,既有父亲、母亲,新生儿和助产士。
然后让针对漫画小组进行讨论:
(1)《新鼻子》中的钩鼻子和《旧砖上脱落的碎片》中的断腿有什么不同?
(2)哪幅漫画中表达的生物学现象是可能发生的?为什么?
(3)哪幅画中存在变异现象?你的理由是什么?
设计目的:进一步提高学生认识遗传和变异现象,同时充分体现了教学中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新理念。
(三)知识的学以致用和能力的培养
用几张动物的亲子图片,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用平常所见到或者是听到的俗语解释这种现象: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树结果,酸甜各异“、”一猪生九子,一窝十个像“等等设计目的:要学生通过现象找到对应的理论,对于初二的学生存在一定的难度,但让学生在思考中经历一个再认识的深化过程,从而全面深刻的掌握知识,并过渡到形成能力。
(四)课堂小结,全面理解内容,形成知识网,提升能力要求
1、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举例生物的相对性状;
3、用俗语说出生物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
七、作业
课本98 – 99页
板书设计:性状
每一种性状都有多种表象
相对性状
遗传和变异现象
遗传
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变异
遗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