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案例(技术经济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人精心整理的文档,文档来自网络
本人仅收藏整理
如有错误
还请自己查证!

企业实用技术经济创新案例


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华北制药厂
以下简称药集团或华药)是"一五"建成的国有特大型企业
是我国重要的抗生素生产基地
其青霉素产量占全国的1/2以上
建厂40多年来
尤其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的近十几年来
企业经受国内外医药市场风浪的冲击
克服国有企业体制上的痼疾
保持产值效益的高速增长
得益于坚持走技术创新、科技兴厂的道路
截止到1999年底
公司共获得国家发明奖5项
国家科技进步奖18项
省部级科技进行奖70项
在国内首先研制出平阳霉素、正定霉素等十几个品种
为我国医药市场填补了空白
仅"八五"期间
公司就投产新产品、新品种30余种
并实施各类合资、合作及技改项目达20余项
1999年度
公司新产品、新品种、新规格产品值达9亿元
2000年后每年有一两个创新药物或现代生物技术药品投放市场
目前公司生产5大系列430多个品种产品
华药集团的总体战略目标是:到2010年
在实力上保持国内第一
跻身世界医药30强

华北制药集团2001年主要产品占市场份额见表8-6
表8-6 华药2001年主要产品占市场份额情况
原料药 制剂 产品名称 份额/% 产品名称 份额/% 青霉素工业盐 37.27 青霉素G钠 32.33 青霉素G钠盐 33.43 氨苄西林钠 20.31 维生素C 19.91 阿莫西林 9.39 维生素B12 91.74 头孢唑林钠 4.19 阿莫西林 25.67 克林美 30.25 6-APA 27.85 头孢拉定 10.48 硫酸链霉素 71.15 青霉素V钾片 18.57 氨苄西林钠 15.60 安灭菌针 38.64 头孢拉定 37.29 头孢噻肟钠 7.25 氨苄三水酸 19.39 链霉素 64.39 双氢链霉素 22.16 林可霉素水针 4.91 头孢氨苄 12.51 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完善技术创新机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客观上要求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的同时
必须深化科学体制改革
完善技术创新机制

公司设立科技委员会
由董事长、总经理分别担任科技委员会正、副主任
强化领导
使全公司的技术创新工作定位在决策层
科技委员会负责定公司的科技政策、中长期发展规划
负责重大感想课题及技改项目的论证和决策
负责科技成果的审定奖励等

技术创新的前提在于制度创新
即技术创新机制的建立
为此
公司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制定正确的科技政策
确立了"以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民向
产品开发为龙头
改革工艺为基础
采用新技术开发传统产业为手段
辅以节能降耗
最终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发展方针
二是技术政策确定的前提下
编制以技术进步为核心的

企业发展中远期规划及科研计划
并滚动实施
三是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实行课题承包制、攻关合同制、项目负责人制及配套的奖励制度
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四是强化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二、建设技术中心
形成开发体系
建设技术中心
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是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必然选择
中美达成《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谅解备忘录》后
药品的研制面临着由"仿制"向"创新"的转称
医药企业必须走自主研制开发的路子
华药早在1992年就组建了企业技术中心--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中心
中心以原厂办抗菌素研究所为主体
联合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河北省药物研究所
组成联合体
并同国内外20余所科研院所建立了横向协作联系
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独立自主的研究开发体系
1993年
成为国家经贸委、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确认的第一批"国家认定技术中心"
1997年华药被国家经贸委认定为首批技术创新试点企业
2000年华药被科技部认定为"863主科技研究发展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
"
企业领导非常重视中心的建设
公司总经理亲自兼任中心主任
在资金投入上给予保证
并明确指出中心的主要任务是服务企业的中长远发展目标
研究开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竞争能力的产品
为适应新药研究开发的需要
从多方面加强建设
使其形成有效的开发体系

(1)首先抓机构和体系的建设
对原抗菌素研究所进行重大调整
将一新产品试制车间划归中心管理
作为中心的中试工厂和新工厂和新产品放大试验基地
赋予中心独立核算职能
建立起信息量(市场)--科研--中试--生产--销售--体化的研究开发体系

(2)针对新药研究开发周期长、投资大的特点
逐步加大投资力度
加强硬件建设
科技投入与销售额之比连续多年超过2%

(3)建立起有效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
一是加强人才培养、提高研究人员素质
中心先后派多人到日、美、英、德等国研修
学成归来成为研究开发中的骨干
同时还选派人员到国内科研所进行合作研究
既开展了课题
又培养了人才
二是促成人员流动
改善人才结构
吸引优秀大学生、研究生充实科研队伍
三是建立中心内的人才激励机制
对有突出贡献者的晋级、调资、住房等给予照顾

(4)中心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
广泛与国内科研院所开展合作
以技术为纽带
以项目为载体
形成了跨行业、跨地区、高层次的"产学研"联合开发体系
与云南科研单位进行合作
每年可以拿到几千种天然化合物
与美国生物制药公司合作
旨在利用其在组合化学和创新药物技术研究开发方

面位居世界前列的优势

(5)在企业内部
华药分批建立起矩阵型管理的研发部门和机构(包括二、三级研发)
分清职责
分工合作
由集团搭建平台
为各级研发机构、成果需求单位和市场开发单位之间进行沟通提供服务
从而实现成果的有效转化

三、围绕核心技术和产品进行科技研发
为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年华药的建成投产
开创了我国大规模生产抗生素的历史
结束了我国青霉素、链霉素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四环素、林可霉素5大抗生素类原料药及其后开发的制剂药构成了华药的核心产品
用于生产这些产品的微生物发酵及提炼技术形成了华药的核心技术

新产品开发是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最重要内容
企业的荣辰兴衰
往往在于有无一个好的产品和好的产品发展思路
要做好新产品开发工作
必须有超前意识和风险意识
必须能够高瞻远瞩
正确决策
多年来
华北制药团始终围绕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
坚持"生产一代、研制一代、构思一代"的发展思想
逐步确立了新产品开展的三条主线:一是-内酵胺类抗生素系列产品的研究开发;二是现代生物技术产品--基因工程药物的开发;三是市场前景好、被称"重磅炸弹"药物的研究开发

20世纪70年代末期
华北制药集团经过20余年的发展
在抗生素领域已具备了相当的生产规模
雄踞国内第一
在世界抗生素生产企业中亦占有一席之地
但主要问题是产品结构不甚合理
四环类和氨基粮苷类品种在产品总量中占较大比重
约65%
而-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生产规模及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
所占比重较小
企业领导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医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
准确地预测到抗生素将向半合成方向发展
并从战略高度出发
提出了发展-内酰胺系列半合成的思路
这一设想
不仅仅是从产品深加工给企业带来效益出发
更重要的是考虑到华北制药集团作为国内最大的抗生素生产企业
应当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振兴民族医药工业的重任
以期冀在20世纪90年代结束我国半保成抗生素依赖进出口的局面
为此
企业集中了厂研究部门及车间的优秀人才
组成半合成品种开发队伍
经过近十年科研攻关
结合技术引进
掌握了6-APA、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等半合成抗生素及中间体的生产技术
并于90年代初实现了部分产品的产业化
为大规模生产-内酰胺类抗生素打下了坚实基础

生物技术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革命特点
而医药生物技术则是其中最活跃的一个领域
同时又是一个高投资、高风险的领域
华北制药集团的领导在80年代中期
便以超人的胆识和超前的意

识、确立了开发生物技术药物的思路
并付诸实施
这在国内同行业企业中是最早的
经过二十余年抽象雨坎坷和艰苦努力
公司的生物技术产品开发已初见成效

"重磅炸弹"药物是指世界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药品
公司对该类药物的研制亦取得了较大害破
"重磅炸弹"等生物技术药品的研制开发
为公司培养造就了一支掌握生技术药品研制开发技术的科技队伍
与此同时
企业技术中心在国家经贸委支持下
建成或正在建设覆盖微生物、动物、植物三个生物技术体系的实验室和中试基地

公司委托世界某著名公司为设计符合国际规范、美国FDA认可的模块工厂
使生物工程基地自初建始
便立足于高起点、高水准上
该基地1997年底建成
是我国第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生物技术药品生产基地

另外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心血管类药物的需求必将增加
公司在该领域的研究亦有所拓展

四、联合科研院所
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强调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并不排斥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
企业技术创新应是以企业为主体
融合国际、国内多方面力量
自主研制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
集众家所长
为企业所用的一系列活动
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的今天
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尤为重要
经过"六五"到"九五"的探索
华北制药集团公司走出一条"产学研"有效结合的路子
创立了"以技术为纽带
以项目为载体
企业牵头
优势互补
共同攻关"的成功模式

"八五"期间
华北制药集团公司与四川抗生素研究所等单位协作
利用"川抗所"筛选取到的菌种
结合华北制药发酵及提取方面的技术优势
成功地研制出高附加值的产品--环孢菌素

1993年
华北制药集团公司与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研究所联合组建高技术实验室
开发心血管药物
双方合作3年来
在世界上首先发现了两个高血压基因
为国际基因库收录并向全世界发表
此外学向国家专利局申报7项专利

"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青霉素生产中关键技术研究"课题
由公司牵头
联合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冶所、天津大学共同完成
推广至生产应用后
为企业年创经济效益2400元

华北制药集团公司还计划与美籍华人科学家合作
在北京和美国建立创新药物研究筛选中心

五、加快技改步伐
提高工艺及装备水平
技术创新的另一个重要内涵是工艺、装备的更新改造
"七五"期间
华北制药针对青霉素生产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
通过引进菌种消化吸化、优化工艺、发酵过程计算机控制、结晶新技术等系列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和在全公司范围

内的迅速推广应用
不但在青霉素的生产水平上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而且带动整个公司的生产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
使公司产品成本和产品质量在全国同行业具有较大优势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占据主动地位

"九五"期间
公司领导抓住机遇、果断决策
从德购进一套青霉素二手设备
并结合"九五"重在科技攻关成果和国内设备配套
仅用了1/2左右的投资和提前两年的时间
建成了一座具有现代化水平的青霉素工厂
使公司青霉素生产规模跃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
提高了公司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为-内酰胺类抗生素发展奠定了基础

六、与时俱进提出"三箭齐发"新思路
目前
华北制药根据市场形势的发展
将创新思路作了调整
提出了长中短相结合的"三箭齐发"战略
使各目标层次的界线更清晰
结合更有序
资源分配更合理
近期加大现有产品的技术攻关力度
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
以质量和成本巩固并扩大市场占有率;中期坚持仿创结合
以仿为主的方针
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
促进产品结构调整;远期加强研发平台的软硬件建设
争取在2010年左右具有原创能力
开发现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新药
(本案例摘自国家经贸委技术创新工作研究会材料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