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度”的时代意义
魏晋风流的内涵及其意义
魏晋风流的内涵及其意义
主要内涵为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
定义:魏晋人追求的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是“玄”的心灵世界的外观,也是乱世下痛苦内心的折射,是对汉儒为人准则的否定,认为名教是执和障,主张破执除障,保持本来面目。
“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士人追求的一种潇洒风流、通脱自然的精神风貌与思想风格,所以又被称为“魏晋风流”。
何晏、王弼以及“竹林七贤”等人是这批士人中的突出代表,他们崇尚老庄、蔑视礼教,放达不羁、遗落世事。
魏晋风度形成于魏晋时期,不仅在六朝时期有延续与发展,就是在之后的各个历史时期,它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扩展资料
魏晋风度的主要行为表现是饮酒服药、扪虱清谈等,往往慷慨洒脱,随性而为,放达不羁,但这些行为只是魏晋风度的外在表象,而更重要的是它的内在底蕴,也就是隐藏在这些表象之下的内在精神。
魏晋风度是名士们追求的精神自由同黑暗的社会现实碰撞出的矛盾体,是他们外表的飘逸、豁达、欢乐、奔放与心底的沉重、执着、痛苦、压抑对立冲突的产物,而他们那些放达不羁的行为恰恰说明了他们从未实现绝对的精神自由。
从《世说新语》谈魏晋风度的精神内涵及其时代意义
从《世说新语》谈魏晋风度的精神内涵及其时代意义关键词:魏晋风度;精神内涵;时代意义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奇异、最另类的时代,是人的意识觉醒,追求精神自由、人格尊严及生命价值的时代。
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说:“漢末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政治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奠定了后代文学艺术的根基与趋向。
”魏晋名士将自己的人生艺术化,以一种异于流俗的、超群洒脱的方式生活着并重新思考、诠释生命的意义,构筑了文学史上一道绚烂夺目的风景。
一、魏晋风度的精神内涵魏晋时代是美的自觉的时代,《世说新语》中晋人发现了人物的美,包括人物的自然美,行为美,更重要的人格美。
如果说道家求真,儒家求善,那么魏晋时期的士人们则求美,他们赋予美特殊的内涵。
宗白华先生说:“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
”魏晋时期品评人物即是从人物外貌到人物的精神气质,以一种艺术审美的眼光对人物精神风韵进行关注。
对于自然美,魏晋士人特别追慕姿容行止的洒脱俊逸,大都非常重视修饰,出门前非但要傅粉施朱,熏衣修面,还要带齐羽扇、麈尾、玉环、香囊等各种器物挂件,方能从容出入,飘飘若仙。
《世说新语》专门有《容止》篇来表现时人的仪容之美。
王右军见杜弘治,叹曰:“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
”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当时以白皙、瘦弱、清俊为美,魏晋士人这种瘦削俊逸的形貌也恰增添了一些仙风道骨的清逸之气。
对于人格美,受魏晋玄学“得意忘象”和佛学“略形取神”审美标准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人物品评活动重视人的内在神韵。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魏晋人常喜爱用自然之物来比喻人物,这是人格美的一种整体表现,这种描述方式使自然美与人格美相互映衬。
魏晋风流的内涵及其意义
它的主要含义是崇尚自然,与世隔绝,坦诚和自我欣赏。
定义:魏晋人追求的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个性之美,不仅是“神秘的”精神世界的出现,而且是苦难时代心痛的反映。
这是对汉代儒家行为准则的否定。
他们认为明教是一种执着和障碍,主张打破壁垒,保持原有面貌。
“魏晋风度”是魏晋学者追求的一种自由奔放的精神风尚和思想风范,也被称为“魏晋风范”。
何Yan,王Bi和“竹林七贤”是这些学者的杰出代表。
他们提倡老庄和庄子,鄙视道德,无拘无束,把世界抛在后面。
魏晋风度在魏晋时期形成。
它不仅在六朝延续和发展,而且在随后的历史时期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扩展数据魏晋风度的主要行为是饮酒和服药,捉虱子和聊天。
他们通常慷慨,自由,轻松,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不受拘束。
但是,这些行为仅仅是魏晋风度的外表,更重要的是其内部细节,即这些表象下隐藏的内在精神。
魏晋风度是名人追求的精神自由与黑暗的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
它是优雅,开明,愉悦而奔放的外表与内心深处,持久,痛苦和压抑性冲突之间冲突的产物。
他们的奔放举止表明他们从未实现过绝对的精神自由。
鲁迅把魏晋风度归结为药与酒、姿容、神韵,李泽厚则补充说:“还必须加上华丽好看的文彩词章。
”是的,无论是正始名士,还是竹林七贤等都是以文才见长,各有其风采的诗文妙章行世。
如何晏著有《道德论》及文赋多篇,王弼作《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阮籍著有《达生论》、《大人先生传》,嵇康著有《游仙诗》、《养生论》、《管蔡论》、《与山巨源绝交书》等,向秀作《庄子注》、《思旧赋》,刘伶作《酒德颂》等。
不过人们认为在文采词章后,还应加上玄谈、书法与雅集,才能够上真正的魏晋风度。
所谓服药乃为求长生是对人生生命的珍视自觉;饮酒以放浪形骸,任情恣性;谈玄逸世优游林下;则为文则以写志;挥毫作书则以直观表象直表人格性灵风神;饮酒、玄谈、为文、作书则必雅集。
魏晋风流的内涵及其意义
魏晋风流: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
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
一部《世说新语》可以说是魏晋风度的集中记录。
魏晋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
新兴门阀士夫阶层社会生存处境极为险恶,同时其人格思想行为又极为自信风流潇洒、不滞于物、不拘礼节。
来源:“魏晋风度”一词实出自鲁迅那场著名的演讲。
晋人在我们印象里轻裘缓带,不鞋而屐。
他们“简约云澹,超然绝俗”。
魏晋时代长期的战乱,离愁,太轻易的生离死别,妻离子散让他们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可贵。
所以当他们意识到生命的长度不可以增加时,他们只能选择拓展生命的宽度。
这时节,各种张扬的,个性的,甚至夸张的生命个体被重视,被渲染,被接受。
《世说新语》可以说是这个时代风度的最好画像。
在这里,即刻的感受超乎一切,人们在这一分钟里颖悟,超脱,放纵,这一分钟里世界只剩下自己。
一切都直逼本心,超然物外。
令人叹服。
这个时候的追求感观,心灵享受绝非堕落淫靡,而是一种自觉高尚情趣的体现。
窃以为中国文化史上颇具一格的士大夫文化便发轫于此。
就像山水画一样,我们的士大夫空灵而隽逸。
生命在这里开的绚烂之极,光耀千古。
中国文化史上鲜有如此放旷自然的生命,错过魏晋,儒,释,道,各自成型,中国的文人们再不用效穷途之哭。
错过魏晋,经世匡政重走正道,中国诗篇里再也没有陶潜悠然菊花香。
错过魏晋,义理成风,规矩长存,中国名士们再也不敢纵酒狂歌,散发山阿,白眼向权贵,折齿为美人。
这一切都如千余年前在洛阳东市刑场上,嵇康奏响的广陵散一样,都是千古绝响!那为一杯酒放弃身后名的率真,闻美人殁而往吊之的坦荡,裸形体而法自然的放浪,一任狂澜既倒宠辱不惊的淡定,是处不拘小节的自然,处世维艰幽默对之的旷达。
这一切的至情至性无不让我们深深震撼和景仰。
这就是魏晋风度。
美学命题:王弼:得意忘象“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
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魏晋风流的内涵及其意义
魏晋风流的内涵及其意义所谓“魏晋风度”,基本上是杜人所倡导和追求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
它唱的是对个人自由的追求,对精神自由的提升,对吃药、喝酒、聊天的怪异的精神深度。
魏晋风度因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自古以来,对魏晋风度的评价数不胜数。
其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
魏晋风度作为时代精神的象征,其意义一直存在争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魏晋风度的价值。
作者结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阐述了自己对“魏晋风度”的时代意义的看法。
在我国历史上,魏晋风度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表现,是一种时代精神的象征。
魏晋风度产生于魏晋末年,一直延续到晋朝。
“魏晋风度”实际上是对魏晋名人生活的高度概括。
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魏晋风度”的时代意义。
魏晋风度主要指魏晋时期的名士们所具有的清俊通脱、率真任诞的行为风格。
在魏晋时期,名士们普通崇尚的生活方式就是纵情山水、服药饮酒。
由于魏晋是一个动乱的年代,同时也是一个思想非常活跃的年代。
社会环境复杂,新兴门阀士大夫阶层有着极其险恶的社会生存环境,与此同时,其人格行为思想等又非常的不拘礼节、不滞于物、风流潇洒自信。
士人们颇喜雅集,大多数独立特行。
其中的代表人物为“竹林七贤”,他们在生活上丝毫不拘礼节,经常积聚于竹林中喝酒纵歌,洒脱倜傥,清静无为。
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魏晋风度在后来受到诸多知识分子的赞赏。
魏晋风度主要指魏晋时期的名士们所具有的清俊通脱、率真任诞的行为风格。
在魏晋时期,名士们普通崇尚的生活方式就是纵情山水、服药饮酒。
由于魏晋是一个动乱的年代,同时也是一个思想非常活跃的年代。
社会环境复杂,新兴门阀士大夫阶层有着极其险恶的社会生存环境,与此同时,其人格行为思想等又非常的不拘礼节、不滞于物、风流潇洒自信。
士人们颇喜雅集,大多数独立特行。
其中的代表人物为“竹林七贤”,他们在生活上丝毫不拘礼节,经常积聚于竹林中喝酒纵歌,洒脱倜傥,清静无为。
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魏晋风度在后来受到诸多知识分子的赞赏。
魏晋风度的文学表现与意义
魏晋风度的文学表现与意义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的文学表现以魏晋风度为主要特点,这种风度不仅体现在文学作品的风格上,更体现在文人士人的品质和精神追求上。
本文将从魏晋风度的文学表现和意义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魏晋风度的文学表现魏晋时期的文学作品以诗歌和散文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中以诗歌最为突出。
这个时期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古风的继承,也有新风的创造。
魏晋时期的诗人注重个性表达,追求真实感受和情感宣泄,他们的诗歌不再拘泥于形式和规范,更加注重自我表达和情感的真实性。
例如,曹操的《短歌行》以其真实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而著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则以其豪放的笔墨和自由的意境而闻名。
除了诗歌外,魏晋时期的散文也有独特的表现形式。
这个时期的散文作品注重情感表达和人文关怀,常常以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为载体,通过描绘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表达对人生和社会的关注。
例如,嵇康的《琴赋》以琴为主题,通过对琴音的描绘和对琴师的赞美,表达了对人生追求的思考和对艺术的热爱。
二、魏晋风度的意义魏晋风度的文学表现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人生态度。
这种风度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人的品质和精神追求。
首先,魏晋风度体现了文人士人的胸怀和气度。
魏晋时期的文人多为士族出身,他们有着崇高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观念。
他们以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为自豪,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精神的升华。
他们的文学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对真理和美的追求,以及对人性和人情的关怀。
其次,魏晋风度体现了文人士人的自由和独立精神。
魏晋时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使得文人士人常常处于边缘地位。
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相反,他们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独立。
他们的作品常常充满了对命运的抗争和对人生的坚守,体现了文人士人的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
最后,魏晋风度体现了文人士人的审美追求和艺术创造。
魏晋风度的现实意义
魏晋风度的现实意义
魏晋风度是指魏晋时期礼俗文化的一种风格,它的现实意义是:
1、魏晋风度体现了一种礼仪文明的精神,强调礼节的尊重,鼓励人们尊重他人,增强人们的文明礼貌意识,促进社会和谐。
2、魏晋风度体现了一种谦虚谨慎的态度,敦厚的礼貌,谦逊的态度,使人们在社会中能够得到尊重和认可。
3、魏晋风度体现了一种崇尚学习的精神,鼓励人们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从而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
4、魏晋风度体现了一种追求自由的精神,鼓励人们追求自由,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以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魏晋风度的理解与认识
魏晋风度的理解与认识
魏晋风度是指中国古代魏晋时期的文化精神。
它以其独特的个性和思想影响了几千年来的中国人民,成为近代中国的主流文化之一。
它不仅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而且在东亚乃至世界文化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魏晋时期的文化精神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道德、理念和审美。
首先,魏晋时期的道德观念对后人影响深远,以儒家学说为基础。
其核心思想是“仁义、礼智信”,强调仁义、礼仪、智慧和信仰。
例如《论语》、《孟子》、《礼记》、《春秋》等众多经典作品,都体现了这种道德观念。
这些作品被历代中国人所敬仰,被誉为“中国经典”。
其次,魏晋时期的理念观念也对后人影响深远,以墨家学说为基础。
它强调“以君为本”,主张“守礼遵命”,强调“尊师重道”,强调“自强不息”,注重“实事求是”,提倡“忠孝两全”,力求“立德立言”等。
这种理念影响了几千年来的中国人,使中国文化具有辩证思维、实践指导的特点。
最后,魏晋时期的审美观念也对后代影响深远,以纵横家学说为基础。
它强调“统一规范”,主张“天人合
一”,强调“大义正气”,强调“宽厚仁爱”,注重“温厚柔和”,提倡“美化环境”,力求“和谐社会”等。
这种审美观念使中国文化变得宽容包容、浩大恢宏,能够将个体与社会、物质与精神、内在与外在融为一体。
总之,魏晋风度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精神,它不仅影响了几千年来的中国人民,也影响了世界文化。
魏晋时期的道德、理念和审美观念,以其独特的文化形式凝聚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使中国文化的主流文化得以传承、发展和改进,最终形成了今天的东亚文化的一部分。
南北朝时期的魏晋风度
南北朝时期的魏晋风度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极富变革性的时期,也是华夏文化的一次转型升级。
其中,魏晋时期是这个时期中最为响亮的一段历史,它代表了中国文化的高度成熟与丰富多样。
魏晋风度是一种文化遗产,它将文人的观念、审美与生活方式化为一种独特的风尚。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充满了风云变幻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中,北朝与南朝交替出现,历经五代,国家的建立与消亡不断发生,这使得人们的生活日渐困苦与艰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魏晋的出现给了人们新的启示。
魏晋风度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历经千年而不曾消散,它源于生活,融入了人们在智慧与艺术上的理解,更是一个文化时代的文明象征。
魏晋风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人们的视觉美感上。
在这个时期的艺术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股与众不同的风情。
古代人们对形象的独特表达方式,使得中国艺术发展出了一种新的审美意识。
例如,这个时期的瓷器就非常具有代表性。
魏晋瓷器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更注重细节与装饰的处理。
瓷器的设计不仅注重美的形式,而是在于融合了人们的情感与审美。
正是这样的艺术特色,使得中国艺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魏晋风度除了艺术表现手法方面的表现之外,还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上表现出来。
在这个时期,文人墨客尤为活跃,他们喜欢独来独往,喜欢独处思考与创作。
他们对自然的理解与赞赏,使得他们经常出游寻秀,探幽访胜。
在这个时期中,人们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容纳,是一种互通的心灵亲密感受。
这种心灵亲密感受让文人之间保持着不同寻常的交往、情感和生活方式的风格。
此外,魏晋时期的人们并不像其他时代那样关注奢侈华丽的物品,他们更注重的是情趣味于品位。
这一时期中文学与学问达到了鼎盛的高峰,许多著名文人墨客也是这个时期中出现的。
他们的创作代表了一个人自我与自然、文化与技巧、艺术与生活的不断融合与发展。
在魏晋时代,文人精神与审美意识已经为代代传承下去的中国文化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魏晋风度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灿烂的文化时代之一。
魏晋风度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 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 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 不异于常。——《世说新语·雅量三五》
《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刘伶放达,裸形坐屋 中,客有问之者,答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 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三)追求本真,保持自我——活得要有个性
毕茂世: 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 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桓公少与殷候齐名,常有竞心。桓 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 宁作我。——《世说新语·品藻》
麈zhǔ尾:用驼鹿尾毛做成的类似拂尘和羽扇 之类的东西。
(五)口吐莲花,才华横溢——活得要有用
王文康、范荣期俱为简文所要,范年 大而位小,王年小而位大。将前,更相推在 前,既移久,王遂在范后。王因谓曰:“簸 之扬之,糠秕在前。”范曰:“洮之汰之, 沙砾在后。”
——《世说新语·排调四六》
桓画有南龟郡蛇的与旗殷、魂荆幡州语次,因共作了语。顾
美,乃及帽肆,就帽妪戏,而得新帽。
——
《裴启语林》一二七卷
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
唾之,委顿而返。
——《世说新语·容
止七》
神仙容止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 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 朱衣自拭,色转皎然。(《世说新语·容止》)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 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 “肃 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 “嵇叔 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 傀俄若玉山之将崩。”(《世说新语·容止》)
魏晋风度的看法
魏晋风度的看法一、魏晋时期的背景1.1 魏晋时期的政治环境1.2 魏晋时期的社会背景1.3 魏晋时期的文化特点二、魏晋风度的内涵2.1 魏晋风度的定义2.2 魏晋风度的重要特征2.3 魏晋风度的价值观念三、魏晋风度在文化领域的表现3.1 文学创作中的魏晋风度3.2 绘画艺术中的魏晋风度3.3 音乐舞蹈中的魏晋风度四、魏晋风度对后世的影响4.1 魏晋风度的传承与发展4.2 魏晋风度在宋元明清时期的继承4.3 魏晋风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五、对魏晋风度的评价和思考5.1 对魏晋风度的正面评价5.2 对魏晋风度的负面评价5.3 对魏晋风度的思考与总结六、参考文献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转型。
魏晋风度作为一个文化现象,具有独特的内涵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深入探讨魏晋风度的看法,并对其在文化领域的表现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魏晋时期的背景1.1 魏晋时期的政治环境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一个时期,政治格局相对稳定。
魏晋时期经历了三国鼎立、西晋灭亡、五胡乱华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政治环境的变迁对魏晋风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2 魏晋时期的社会背景魏晋时期社会经历了动荡的局势和民族交融的阶段,社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这种社会背景为魏晋风度的形成提供了土壤。
1.3 魏晋时期的文化特点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文化特点十分鲜明。
文人雅士的兴起、儒学与道教的融合等都对魏晋风度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魏晋风度的内涵2.1 魏晋风度的定义魏晋风度是指魏晋时期士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它包含了士人的风度翩翩、气度非凡的精神风貌,以及他们追求自由、崇尚自然的思想信仰。
2.2 魏晋风度的重要特征魏晋风度的重要特征包括豁达开朗、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等。
魏晋时期的士人们在追求个人自由的同时,也对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有着高度的认识。
2.3 魏晋风度的价值观念魏晋风度的价值观念体现了士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魏晋风度的看法
魏晋风度的看法
魏晋风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它指的是魏晋时期的文化风貌和社会氛围。
这一时期的风格和特点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魏晋风度是人文主义文化的代表。
魏晋时期的文化注重人的自由和个性的发展,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倡导自由和开放的思想。
这一时期的文艺作品也表现出了对人的关怀和赞美,如“兰亭序”就是一件代表性的作品,它以写生的形式描绘了魏晋时期文人的生活和文化思想。
其次,魏晋风度是典雅文化的代表。
魏晋文化强调艺术和文学的典雅和高尚,注重意境、情感和意义的表达,体现出一种宁静、淡泊的精神气质。
典雅文化在魏晋时期达到了高峰,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之作。
例如,钟嵘的《诗品》就是一部经典的诗论著作,它凝聚了魏晋时期的典雅文化精髓。
第三,魏晋风度是文人雅士文化的代表。
魏晋时期,文人雅士成为了这一时期文化的主要代表。
文人雅士们注重个人品德和家风,追求人生的自由和潇洒。
他们崇尚道德、文艺和审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文化精英。
如《文选》就是一部魏晋时期的文学名著,它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使文学成为了一种高贵的艺术形式。
最后,魏晋风度是多元文化的代表。
魏晋时期,中国文化处于多元性的交汇状态,受到了多种文化的影响,如汉文化、佛教文化和游牧民族文化等。
在这种背景下,魏晋文化发展出了自
己独特的特点和风格,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
总之,魏晋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体现出了个性、独立、自由和典雅的文化气质,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风度在世说新语中的体现
魏晋风度在世说新语中的体现一、引言魏晋风度,作为一种独特的时代风貌,在世说新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世说新语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一部笔记体小说,记载了当时名士们的言行举止、风度翩翩。
本文将通过对世说新语的分析,探讨魏晋风度在世说新语中的表现及其价值与应用。
二、魏晋风度的内涵与特点1.魏晋时期的背景魏晋时期,社会风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由于战乱不断,士人阶层对现实产生了强烈的无力感,开始寻求内心的解脱。
这种社会背景为魏晋风度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2.魏晋风度的核心思想魏晋风度的核心思想是“越名教而任自然”,强调个性的解放,追求自然、真实、率性。
3.魏晋风度的表现形式魏晋风度的表现形式多样,如言行举止、人物品藻、文学创作等。
在世说新语中,魏晋风度表现为名士们独特的气质、修养和审美。
三、世说新语的概述世说新语是我国东晋时期文学家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笔记体小说,全书共八卷,记载了当时名士们的言行举止、风度翩翩。
世说新语成为研究魏晋风度的重要文献。
四、世说新语中魏晋风度的体现1.言语交际中的魏晋风度在世说新语中,名士们的言语交际充满机智、幽默,体现了魏晋风度的独特魅力。
如《世说新语·言语》中的名句:“丈人视千里,不救烽火;丈人观海,不救溺水。
”2.人物品藻中的魏晋风度世说新语中,名士们对人物的品藻标准不仅关注道德品质,还注重个性气质。
如《世说新语·赏誉》中对王羲之的评价:“右军此举,所谓以毒攻毒,以乱易乱也。
”3.文学创作中的魏晋风度在世说新语中,文学作品如诗、赋、散文等,都体现了魏晋风度的审美取向。
如《世说新语·文学》中收录的诸多诗篇,充满哲理、富有意境。
五、魏晋风度在世说新语中的价值与应用1.文学价值世说新语作为魏晋风度的载体,展现了当时文人的风采,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社会价值魏晋风度在世说新语中的体现,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变迁,为我们研究魏晋时期的社会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是
一:“魏晋风度”的内涵及特点“魏晋风度”从根本上体现了时代精神与文化意蕴,并非仅代表魏晋时期名士的风度,而且同时还潜藏了魏晋风流之意。
“风度”在魏晋时期是用来评论人物的一种词汇,即当时士族概念形态的一种人格的体现,亦为魏晋时期的审美倾向。
从魏晋时期的一些典型的名士可以看出,处于此阶段的名士们具有“烟云水气”而又“风流自赏”的气度,潇洒桀骜,为后人所膜拜。
“魏晋风度”体现了一个历史阶段的文化状态,在古代文学史上具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内涵无法通过一两句话概括。
宏观的“魏晋风度”涵盖了整个魏晋阶段文人的精神风貌、文化底蕴与对待人生的态度。
此阶段文人所特有的率真脱俗、怡然洒脱的生活态度与放纵桀骜、傲视礼法的言行风范,体现了处于此历史背景下的名士们的一种奔放无束的生活状态。
具象的“魏晋风度”,即为魏晋文学所彰显的个性。
以语词的叙事性作为基点,以“风度”阐释魏晋阶段文学特性缺乏严谨性。
由于差异化的主体在创作中所体现的审美各不相同,相应的政治背景也为文学奠定了不同的主题。
缘何一直沿用这一说法来充当这一阶段文学的代名词,并非只是因为此历史阶段正处于魏晋时期。
而是由于此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环境之中,身为有识之士,其内在的忧患观念在各朝代交替中均有体现,内在的危机也一直存在着。
只是由于各历史时期主流哲学存在差异,主体的生命观念存在变化,因此造成此类危机感。
魏晋阶段正是此类意识体现得最为明显的时期。
因此文人的危机意识在政治的作用下持续深入,进而生成自觉的生命意识。
以文学作为基点,此类生命意识主要体现在个体化的创作风格、多元化的审美特性以及层次化的文学结构等。
换言之,“魏晋风度”即为“对个人价值的全面审视及对挣脱传统道德束缚的人性的认可”在各意识形态中的内在体现。
“魏晋风度”第一次“刻意”地把人性升华到超名教的高度,进而作为挣脱传统道德的一个风向标、打破封建礼教的枷锁。
“魏晋风度”表象的特点为豁达、率真、洒脱。
通过言行与诗文,赋予自己的人生以艺术的色彩。
什么是魏晋风骨
什么是魏晋风骨魏晋风骨,指的是魏晋时期的文化风貌和思潮。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从魏末开始,经过魏、蜀、吴三国并存、五胡乱华,一直到晋朝的建立,历时约200年。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文化著作和思想流派的兴起,魏晋文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个性,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被称为“魏晋风骨”。
一、时代背景与历史意义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期。
魏晋时期,中国社会面临各种挑战和问题,如政权更迭、经济动荡、文化思潮变革等。
然而,正是在这个时期,许多思想家、文化人士以及艺术家们把握机遇,创造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形成了魏晋风骨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
二、魏晋文学与诗词赋作魏晋时期,文学成为了一种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的重要方式。
在文学创作方面,魏晋文人尤为注重个性和情感的表达,他们追求真实、深邃的情感体验,以及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诗歌和赋作成为了魏晋文学的主要形式,其中代表作品有曹操的《观沧海》和曹丕的《燕歌行》等。
三、魏晋哲学与思想流派魏晋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许多重要的哲学思想和学派在这个时期兴起。
其中,王弼的儒家新解、嵇康的新儒家思想、王充的心性论等都对中国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魏晋思想家独立思考、批判传统观念,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和理论。
四、魏晋绘画与艺术成就在艺术方面,魏晋时期的绘画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魏晋绘画注重用笔技法和意境表达,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以王羲之和顾恺之为代表的书法家,以及以郑道传和张芝为代表的绘画家,他们的作品多以山水、花鸟为题材,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五、魏晋音乐与舞蹈魏晋时期的音乐和舞蹈也具有独特的特色。
魏晋时期的音乐以琵琶、筑、笙、竽等乐器为主,舞蹈以舞袖和武士舞为代表。
这些音乐和舞蹈作品多以表达情感和抒发内心为主题,形式多样,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六、魏晋风骨的影响与价值魏晋风骨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对后来的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后代的文化创造和精神追求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魏晋风度与现代人生
魏晋风度与现代人生_中国网魏晋风度,一般理解为当时的名士风度,实际上指的是在中国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
包括哲学思辨、人格境界、文学创作、审美追求等方面。
从时间上来说,指的是三国时的魏(公元220-265年)至两晋年代(公元265-420年),再到刘宋时代以士族名士为主体的生命体验,它以七林七贤中阮籍嵇康和晋宋时期诗人陶渊明为代表人物。
今天我们就来与大家一起讨论一下什么是魏晋风度,以及它的现代人生意义问题。
主要谈两个问题:一、魏晋风度的形成背景;二、魏晋风度的表现形式。
谈到魏晋风度,不能不与当时兴起的士族阶层相联系。
士族,或者叫做世族是东汉末年兴起的世家大族,他们垄断做官的权力,有着自己的政治特权与庄园经济,可以与皇权平分秋色,比如东晋时就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
在中国历史上,唯一可以与皇权分庭抗礼的,就是魏晋南北朝年代的士族阶层。
魏晋风度的名士大部分是世家大族的人物,比如王谢家族,他们既是政治与经济上的大族,也是文化的大族,谢氏是诗歌家族,王氏是书法大族。
所以魏晋风度既是名士的精神贵族的产物,也是凭借经济与政治上的特权而形成的。
东汉末年,社会陷入了空前的战乱之中,南北分裂,生灵涂炭,老庄人生无常,企求解脱的学说走进人们的心灵之中。
王瑶先生在《中古文学史论集》中曾指出,感叹人生无常是汉魏以来文学的主旋律。
这种时代情绪又因了当时文化的主体士族的崛起形成为特定的思想体系。
当时,对人生苦难的解脱,对逍遥境界的寻求,成了魏晋以来人生哲学的重大课题。
当时,围绕着这一主题,各种人生哲学纷纷出现。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这么几种:一、以阮籍为代表的逍遥论。
二、以嵇康为代表的养生论。
三、以《列子·杨朱篇》为代表的纵欲论。
此外,还有何晏、王弼的无为论,向秀、郭象的安命论等等。
魏晋以后逐渐兴盛的佛教,则是从宗教麻痹的角度,来解释人生问题的。
这几种人生哲学虽然旨趣不同,角度各异,但都是探讨如何解脱苦难,实现人生价值的。
何为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一.何为魏晋风度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真正的名士风范,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莫不是清峻通脱,表现出的那一派‚烟云水气‛而又‚风流自赏‛的气度,几追仙姿,为后世景仰。
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
《世说新语》记:‚王子猷居山阴,逢雪夜,忽忆剡县戴安道,即时登舟造访,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答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这些名士言词高妙,精神超俗,‚托杯玄胜,远咏庄老‛、‚以清淡为经济‛,喜好饮酒,不务世事,以隐逸为高。
何谓清谈?清谈,亦称‚玄言‛、‚玄谈‛、‚谈玄‛,是魏晋时期崇尚虚无空谈名理的一种风气。
始于魏,上承东汉末清议,从品评人物转向以谈玄为主,以《周易》、《老子》、《庄子》‚三玄‛为基本内容,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经义,摈弃世务,专谈本末、体用、有无、性命等抽象玄理,到晋王衍辈,清谈之风大盛。
‚魏晋风度‛的思想意义和美学价值:对人生的爱恋,自我的发现与肯定,它与东汉末以《古诗十九首》为标志发展而来的价值观念一脉相承,而在追求行止姿容的漂亮俊逸上,又和‚文学的自觉‛的美学潮流相辅相成。
在丹、酒、姿容、玄谈的外在表象后面,蕴含着对自身价值思考和对人生无常的悲叹。
姿容的飘逸与内在的智慧、忧伤结合,成为魏晋风度的美学典型。
在哲学上,玄学的兴起,标志着儒家哲学的危机。
由于东汉后期的政治腐败,使得儒生们从对汉家煌煌大业的盲目崇拜中清醒过来,正统的儒家思想受到怀疑。
从党锢之祸开始,到黄巾起义,到军阀混战,到三国鼎立,再到曹魏司马氏争权,大开杀戒,在整整100多年的腥风血雨中,人们进行了否定外界社会的过程,探求人生变幻无常的命运,执着爱恋短促的生命,寻求人生的欢乐。
二、魏晋风度的分期1.正始时期。
以王弼(226-249)、何晏(190-249)为代表。
‚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为本……‛。
‚贵无‛思想,认为老不及圣,圣人未必无情,体用如一,本末不二。
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于当代的启示
• 现代中国有点像魏晋转型时代,旧的精神价值观 人们不信了,而新东西还没有为我们所接受。 • 这并不值得过分忧虑,但最可忧虑的是对于精神 追求的缺失,如果甘于自我堕落而没有魏晋风度 的追求精神,那么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 现代中国处于全球化的环境之中,工业化与物质 至上的价值观念,再加以官本位的体制,使人们 蔑视精神的价值,陷于权势与金钱的压迫下而难 以自拔。 • 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陶渊明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 精神,但今天却很少看到。
那为一杯酒放弃生后名的 率真,闻美人殁而往吊之的 坦荡,裸形体而法自然的放 浪,一任狂澜既倒宠辱不惊 的淡定,是处不拘小节的自 然,处世维艰幽默对之的旷 达。这一切无不让我们深深 震撼和景仰。
至情至性,这就是魏
晋风度。
• 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用自己的言行、诗文等外化行为使自 己的人生艺术化,具体表现为不同常人的放旷、真率与智 慧。这种艺术的人生是自然的,是个人的真实处境与心境 的流露。正是由于残酷的政治迫害和生命的命悬一线,使 得魏晋士人的人生充满了无尽的忧虑恐惧和深重的哀伤。 他们无论是顺应当时的政治环境以求得性命的委曲求全, 还是纵情于山水以求得精神的解放与暂时的麻痹,由于对 人生境遇的恐惧,他们的情感实际上都处于一种异常焦灼 矛盾的状态中。外表尽管表现得轻视世俗、洒脱不凡,内 心却更强烈地执着于现实与人生,异常矛盾与无助。这构 成了魏晋风度深刻沉重的一面。
魏晋风度的审美特征
• 对自然的审美意识和对其艺术的表现,在中国的审美文化 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魏晋时代是一个以自然 为人生最高理想的时代。魏晋士人崇尚自然,寄情山水, 他们厌倦了政变的黑暗与残酷,更多地追求精神上不受外 物的牵累,强调个性的真实与自由。同时,魏晋士人把在 政治理想上的绝望转向文学艺术,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在 “神韵”这一独特的审美追求指导下,魏晋时期的文学、 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一片空前繁荣 的景象。
魏晋风度——现代意义的追寻
魏晋风度——现代意义的追寻魏晋南北朝,一个皇帝王朝不断更迭的时代,一个政治斗争异常残酷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在这场政治的漩涡中,一批批的门阀士族被残害至死。
他们生活在一种富贵安乐的环境之中,他们又生活在一种满怀忧祸的境地之中。
但,正是在这场残酷的政治清洗和身家毁灭中,门阀士族们产生了忧惧深重的无边哀伤,产生了对人生意义的无限感慨和深刻反思。
于是,他们觉醒了!正是由于在这种没有过多统制束缚和皇家钦定的标准下,当时的思想文化领域变得相对自由和开放,而议论争辩之风气也开始兴盛。
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与颂功德、讲实用的两汉经学、文艺相区别,一种真正思辨的、理性的“纯”哲学产生了;一种真正抒情的、感性的“纯”文艺产生了。
这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新的飞跃!他们觉醒了,然而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
他们觉醒了,他们开始怀疑和否定权威,他们相信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值得怀疑的,是不可信的,无价值的。
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抓紧生活,尽情享受呢?为什么不珍重自己生命呢?他们觉醒了,他们表现的是何等干脆、坦率、直接和不加掩饰,“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这些表面上看起来是在无耻地贪图享乐、腐败、堕落,然而,恰恰相反,这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所深刻地展现出的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
面对日渐动荡的社会,面对频仍的战祸,面对流行的疫疾,大批的上层贵族,一时俱逝,所有的荣华富贵,顷刻丧落......既然如此,那些以往的传统、事物、功业、学问等等又有什么用呢?它们都是从外面强加给人们的。
那么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突现出来了,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使之更为丰富满足,便突现出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风度”的时代意义摘要:魏晋风度以其独特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而受到广泛重视,有关的评价见仁见智,甚至针锋相对。
但不论如何看待和评价魏晋名士表现出来的魏晋风度,皆不可否认其对中国文人及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
所以能够如此,是因为魏晋风度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且其时代意义能够跨越时空引起广泛的共鸣。
关键词:魏晋名士;魏晋风度;中国文人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表现出来的人生态度、处世方式以及二者凝铸而成的人格精神,是魏晋名士的内在质素与外在标志。
千百年来,作为名士标识的魏晋风度,一直是文人雅士景仰的对象和追求的目标。
时至今日,人们提及中国传统文人时,仍会对魏晋名士表现出来的魏晋风度津津乐道,甚或流露出艳羡之情。
这种情况不得不令人反思:对中国传统文化广有影响的魏晋风度究竟有何时代意义?一、魏晋风度与名士风流鲁迅之前,魏晋名士风流是学人对魏晋风度的另一种表述。
清代学人顾炎武曾这样评价魏晋名士风流:“魏明帝殂,少帝即位,改元正始,凡九年。
其十年,则太傅司马懿杀大将军曹爽,而魏之大权移矣。
三国鼎立,至此垂三十年。
一时名士风流盛于洛下,乃其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视其主之颠危若路人然,即此诸贤为之倡也。
自此以后,竞相祖述,如《晋书》言王敦见卫玠,谓长史谢鲲曰:‘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
’沙门支遁以清谈著名于时,莫不崇敬,以为造微之功,足参诸正始。
”①顾炎武以为,曾经盛于洛下的名士风流,就是正始名士表现出来的“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视其主之颠危若路人然”。
正始以下,名士竞相祖述,遂至风流弥繁。
顾炎武所说的名士风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崇尚老庄,以清谈为尚,所谓“弃经典而尚老庄”;二是灭弃礼法,任情放诞,所谓“蔑礼法而崇放达”;三是寄情世外,仕不事事,所谓“视其主之颠危若路人然”。
对魏晋名士风流,两晋时期就有桓温、庾翼、干宝、范宁等人提出批评。
范宁《王何论》对王弼、何晏等正始名士进行猛烈抨击:“王何灭弃典文,不尊礼度,游辞浮说,波荡后生。
饰华言以翳实,骋繁文以惑世。
缙绅之徒,翻然改辙;洙泗之风,缅然将坠。
遂令人义幽沦,儒雅蒙尘,礼崩乐坏,中原倾覆。
”②两晋以后,魏晋风度在激烈的批判与热情的赞扬声中,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
世人对魏晋风度所持的不同态度,反映出人们对名士风流的基本态度。
以赞美或欣羡之情来谈论和评价魏晋名士风流者,多属失意文人。
正统文人却对此不齿,故而多所批评。
明人徐应雷的古今名士之辨,实际上反映出人们对名士的两种态度:所谓名士者,非姓名流传,人人皆知其名之谓……吾独有感于古之名名士者。
袁侍中谓韩康伯:“门庭萧寂,居然有名士风流。
”袁粲每经傅昭户,叹曰:“经其户,寂若无声;披其室,其人斯在,岂非名贤!”夫名下岂有闲人?而曰门庭萧寂,而曰寂若无声,无乃不知名者也。
则古之名名士,非若今之名名士邪?王孝伯言:“名士不必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夫痛饮酒,何关于名?而常得无事,又无乃不知名者也。
且人知饮酒读《骚》之名名士,而不知常得无事之名名士,甚矣!其不达于孝伯之旨之轻重也。
③徐应雷所说的“名士”,包含四层意思:一是不一定有超群出众的才能,二是经常无事可做,三是既能饮酒又能豪饮,四是经常对时政或社会议题发牢骚。
后人把能饮酒、好发牢骚作为名士的两大标志,而忽略了最为重要的一条——不需做事。
有酒喝,有人围绕着聊天发牢骚,又无需做事,就必须有两大资本:一是善于谈玄清议,二是有物质条件。
不善于谈玄清议,就没有人愿意听你发牢骚;没有物质条件,就不可能经常有酒喝,自然不可能痛饮酒。
有充足的物质条件,才不必做事情。
由此不难看出,所谓魏晋名士风流,与魏晋风度是一个大体相同的概念,包括了谈玄清议、无所事事和饮酒、发牢骚。
如果再加上风流自赏和服食养生,就是完整的魏晋风度了。
不论崇尚自然、喜好老庄,还是率性任诞、风流自赏,不论谈玄清议、寄情物外,还是性喜饮酒、不务世事,也不论超然尘世、心慕隐逸,还是服食养生、追慕仙道,都反映出魏晋风度的时代特质,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有其不可复制性。
超越魏晋这一特殊时代和特殊文化背景,去讨论魏晋风度的内涵与形成之因,只能是雾里看花,无异于隔靴搔痒。
超越魏晋时代而试图模仿或复制魏晋风度,只能得其形貌,而不能得其神髓,甚至是邯郸学步,只能为卫道者或热衷功名利禄的官场人物攻击魏晋名士风流提供口实。
然而,许多人似乎并不明白这一点。
那些所谓的名士不知与时俱进,热衷于追慕魏晋风流,钟情于模仿魏晋风度,结果却是徒为世人耻笑。
譬如服食,乃三国魏何晏所首创,后来成为魏晋名士风流的一块招牌。
据《世说新语·文学篇》载:“王孝伯在京,行散至其弟王睹户前,问:‘古诗中何句为最?’睹思未答。
孝伯咏‘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此句为佳。
”④王孝伯之所以认为古诗“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两句写得最好,是因为他在服食发散之时充满了孤独感,而孤独最易催人老。
王孝伯是对魏晋风度有深刻理解的东晋名士,服食发散就是其躬身实践名士风流的一种形式。
魏晋以后,不少人仅知服食发散乃魏晋名士风流,却不知魏晋名士为何要服食发散,以至于闹出大笑话:“后魏孝文帝时,诸王及贵臣多服石药,皆称石发。
乃有热者,非富贵者亦云服石发热,时人多嫌其诈作富贵体。
有一人于市门前卧,宛转称热,要人竞看。
同伴怪之,报曰:“我石发。
”同伴人曰:“君何时服石,今得石发?”曰:“我昨市米中有石,食之今发。
”众人大笑。
自后少有人称患石发者。
”⑤魏晋名士服食,是服用五石散。
世俗不知,以“服食”为服石,故有服米中之石,也要装模作样地发散,对人说是“石发”。
世俗之学魏晋风度,大多类此。
一些人不加辨别,认为这就是魏晋风度,对魏晋风度多所诟病,甚至大加挞伐。
殊不知这样的作为,与魏晋风度丝毫无涉。
如果把此类事情攀附到魏晋风度之上,那就是不辨朱黄了。
二、魏晋风度的时代特质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有其时代规定性。
魏晋风度的时代特质,既是魏晋风度的时代规定性,又是魏晋文化赋予魏晋名士群体的独特人格精神。
汤用彤先生说:“今之论者以为各民族文化各有其文化之类型,一代哲学思想各有其思想之方式。
盖谓各种文化必有其特别具有之精神,特别采取之途径,虽经屡次之革新与突变,然罕能超出其定型。
”⑥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汉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质。
这一时代特质,是由魏晋文化“特别具有之精神,特别采取之途径”所决定的。
魏晋风度“特别具有之精神”,是由正始名士、竹林名士和中朝名士通过他们的人生实践表现出来的。
他们生当魏晋易代之际,又当玄风大畅之时,受时代政治文化之影响,遂表现出独特的人格精神。
嵇康“是上智之人,值无妄之日,神才高杰,故为世道所莫容。
风邈挺特,阴映于天下。
言理吐论,一时所莫能参。
属马氏执国,欲以智计倾皇祚,诛锄胜己,靡或有遗”。
阮籍“才器宏广,亦非衰世所容,但容貌风神,不及叔夜。
求免世难,如为有途。
若率其恒仪,同物俯仰,迈群独秀,亦不为二马所安。
故毁行废礼,以秽其德,崎岖人世,仅然后全”。
所以,沈约以为“彼嵇、阮二生,志存保己,既托其迹,宜慢其形。
慢行之具,非酒莫可,故引满终日,陶兀尽年”。
⑦沈约强调了嵇康、阮籍所处的特殊时代,即司马氏专权,处心积虑诛杀异己。
生当这样一个政治斗争极为残酷凶险的时代,许多名士因主动或被迫选择曹魏而遭受杀戮。
嵇康和阮籍这两位旷世高才既不肯党附司马氏,又不愿成为曹魏的贰臣,所以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托迹自保,表现为远离政治,托言玄远,风流自赏。
所不同者,是阮籍故意毁行废礼以秽其德,给人疏狂放达之印象。
然而,托迹自保仅是他们处于特殊时代的特殊选择。
这样一种选择传达给世人的,是轻蔑名利、遵乎达生的人格精神。
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魏晋名士生当乱世,却能坚持其固有态度,其最主要者就是萧散怀抱和风流器度。
萧散怀抱是魏晋名士的人生态度,风流器度是魏晋名士的处世方式。
二者的有机融合,共同构成了魏晋名士的人格精神。
透过魏晋名士的萧散怀抱和风流器度,可以发现其所蕴含的魏晋名士的人格精神,以及这种精神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质,这就是轻蔑名利、遵乎达生。
何晏的风流自赏、珍爱生命,嵇康的言理吐论、一时所莫能参,阮籍的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过,刘伶的嗜酒佯狂、托体天地,王戎的嗜财爱物、明哲保身,以及以王衍、乐广为代表的中朝名士的空谈经济、不务世事,等等,无不体现出轻蔑名利、遵乎达生的人格精神。
正如史家所言,嵇康、阮籍等魏晋名士“夫学非常道,则物靡不通;理有忘言,则在情斯遣。
其进也,抚俗同尘,不居名利;其退也,餐和履顺,以保天真。
若乃一其本原,体无为之用,分其华叶,开寓言之道。
是以伯阳垂范,鸣谦置式,欲崇诸己,先下于人,犹大乐无声,而跄鸾斯应者也。
庄生放达其旨,而驰辩无穷;弃彼荣华,则俯轻爵位;怀其道术,则顾蔑王公”⑧。
进则不居名利,退则以保天真,需要具备轻蔑名利、遵乎达生的人格精神。
换句话说,正是具备了轻蔑名利、遵乎达生的人格精神,魏晋名士才能够“弃彼荣华,则俯轻爵位;怀其道术,则顾蔑王公”。
魏晋名士并不是对功名利禄无所萦系,而是他们生活的时代和所处的思想文化背景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正是这种转变使他们放弃了常人难以释怀的功名利禄。
魏晋时期,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不复存在,此前已退出正统思想竞争的思想观念重新活跃起来。
魏晋名士接受的思想文化教育,除儒家之外,还有道家以及道家与魏晋时代相结合的产物——玄学,以及刑名、法家、佛家等其他思想文化,但居主导地位的已不再是儒家,而是道家和玄学思想。
正是这一历史性变化,使魏晋名士“学非常道,则物靡不通;理有忘言,则在情斯遣”。
这是魏晋名士轻蔑名利、遵乎达生的人格精神得以形成的思想之本,也是魏晋名士表现出来的萧散怀抱和风流器度的文化之源。
三、魏晋风度的时代意义轻蔑名利和遵乎达生是魏晋风度的时代特质与精神所在,萧散怀抱和风流器度是魏晋风度的具体表现。
二者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完整的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的形成,不仅在魏晋时期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对中国的士文化,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魏晋风度的时代意义,首先在于它反映出魏晋时期士大夫阶层的价值取向,代表了魏晋主流文化的发展趋势。
魏晋时期,社会急剧动荡,惨烈的政治斗争令魏晋名士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当此之际,名士时时面临着生死选择,常常有忧生之嗟。
在这种历史文化背景下,魏晋名士的人生态度和处世方式表现出很强的趋同性,人格精神也表现出惊人的一致。
正如刘师培指出的那样:“迄于西晋,一时文士,盖均承王、何之风,以辨析名理为主,即干宝《晋纪总论》所谓‘学者以庄老为宗,谈者以虚薄为辨’者也。
”“而西晋之士,其以嗣宗为法者,非法其文,惟法其行。
用是清谈而外,别为放达。
”⑨正是这种思想观念和文化行为的趋同性与一致性,决定了魏晋时期主流文化的发展趋势和历史走向,使魏晋风度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质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