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人工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doc

合集下载

山地造林施工设计方案

山地造林施工设计方案

山地造林施工设计方案山地造林是指在山地区域进行林木的植被恢复和保护工作。

山地造林涉及到施工设计方案的制定,下面是一个1200字以上的山地造林施工设计方案:一、选址和疏伐设计1.选址山地造林的选址应根据地形、土壤、水文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需选取坡度适宜、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条件较好的区域进行造林。

2.疏伐设计在选址区域进行疏伐的设计,旨在清理病虫害树木和落叶堆积物,提高周边环境的透气性和光照条件。

疏伐设计要根据不同地形和植被类型的要求进行调整,确保疏伐效果的最大化。

二、造林方式和植被配置1.造林方式山地造林的方式主要有直接播种、苗木移植和灌木扦插等。

根据地形条件和造林目的,选择适用的造林方式。

在施工前应对造林方式进行详细论证和确认。

2.植被配置在山地造林中,要根据地形的起伏和坡度的大小,合理配置不同类型的植被。

将植被分为上、中、下三层进行配置,上层可以选择乔木,中层可以选择灌木,下层可以选择草本植物。

三、土地准备和肥料施用1.土地准备在山地造林之前,需要进行土地的准备工作。

包括清理地表杂草、清除杂质、进行平整铲平等工作。

确保土地基础条件良好,便于后续的施工和种植。

2.肥料施用在山地造林中,需要给予适宜的肥料供给。

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植物需求,合理选择肥料的类型和施用时间。

施肥时应注意合理的施肥量,避免过度施用导致的环境污染。

四、水源保证和灌溉设计1.水源保证山地造林的水源保证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应确保在山地造林的区域内有充足的水源供应,可以利用自然降水和灌溉供水等方式来满足植物对水分的需求。

2.灌溉设计在山地造林中,对于幼苗和移栽植物的灌溉是必要的。

设计合理的灌溉系统,包括水源的引导、渠道的铺设和喷灌设备的选择等。

灌溉时应注意节水和避免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五、防护设施和管理措施1.防护设施在山地造林中,建立防护设施是必要的。

包括建立防风网、防火带等措施,确保造林区域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2.管理措施在山地造林过程中,需要进行管理和维护工作。

山区人工造林实施方案

山区人工造林实施方案

山区人工造林实施方案在山区进行人工造林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它不仅可以改善山区生态环境,还可以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为了有效实施山区人工造林,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选址和规划。

1. 选择适宜的山地地块进行人工造林,应优先选择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生态工程实施地。

2. 根据山地地形地貌和土壤条件,合理规划造林区域和造林方式,确定不同地段的树种配置和密度。

二、树种选择。

1. 根据山区地形、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造林。

常见的树种包括松树、柏树、桦树等,也可以根据当地情况引种其他适宜的树种。

2. 考虑到山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生长快、适应性强、经济效益好的树种进行造林。

三、造林技术。

1. 土地准备,对选定的造林地块进行翻耕、整地、施肥等土地准备工作,为树木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2. 种植方法,根据不同树种的生长习性和地形地貌特点,采用适宜的种植方法,包括定植、移植、播种等。

3. 管护管理,对已经种植的树木进行科学的管护管理,包括浇水、施肥、除草、防病虫害等,确保树木的健康生长。

四、生态效益。

1. 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山区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水源地和生态系统。

2. 增加山区植被的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促进生态平衡。

五、经济效益。

1. 通过人工造林,提高山区土地的绿化覆盖率,增加绿色资源,促进山区生态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发展。

2.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山区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山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六、监测评估。

1. 对人工造林项目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掌握造林效果和成活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 建立健全的监测评估体系,为山区人工造林项目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总之,山区人工造林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改善山区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严格按照以上方案,科学、合理地进行山区人工造林,为山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储备林人工造林设计说明

储备林人工造林设计说明

储备林人工造林设计说明话说,咱们这片土地,昔日可谓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水清沙幼,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却渐渐遭遇了“摧残”。

植被一度遭到破坏,土地出现了荒芜,甚至水源都跟着打了个“退堂鼓”。

好在,咱们有着自愈的能力,也就是人们叫的“人工造林”!是的,就是那种通过人类的巧手,把一片片绿地重新种植、培育,给大自然送去一片绿色。

至于咱们的目标?那就是在未来几十年,能够恢复生态,保障水源,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一个温暖的家园,嗯,听起来不错吧!要想搞好人工造林,首先得设计好,这就好比盖房子,没个好的蓝图,建起来岂不是乱七八糟?所以,咱们得有个清晰的思路。

首先就是要考虑咱们所处的地方到底适合什么树种。

你说,竹子和柳树不是一个邻居,种了怎么能行?所以,要根据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来挑选树种。

比如,咱们在山坡地带,挑选些耐旱、根系发达的树种就比较合适。

而在湿润的地方,那就可以选择一些喜欢湿气的树木。

你要是硬把沙漠中的仙人掌种到温暖湿润的森林里,谁都知道会出事,树木就像人一样,它们也有自己的“脾气”和“性格”。

设计方案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得把它分成好几个步骤。

咱得做好土壤的准备工作。

地面得先松土,不然树苗就像进了“水泥路”,长不出来啊!这时候,可以通过深翻土壤,增加透气性,让树苗有个舒服的“床铺”。

哎呀,树苗可不是“会生长”的魔法生物,咱们得给它们提供最好的生长条件,才能让它们茁壮成长。

施点肥料,给土壤补充点养分,别让它空空如也。

就像人吃饭前,得有点菜、点肉,不然哪里有劲头嘛!咱们得选择种植的密度,这就像是挤公交车。

如果人太多,挤得你喘不过气,大家都没法舒服;但要是人太少,那也是个问题,太空旷了,资源浪费,反而不好。

所以,密度得适中,不要太拥挤也不能太稀疏,刚刚好,树与树之间互相照应,争着“抢太阳”,各自的根系也能充分发展。

哦,还得考虑到树苗之间的“性格”差异,有的树木长得特别快,有的则慢吞吞的。

咋办?那就得按树种的生长特点来合理安排,不能让“急性子”把“慢性子”给压得喘不过气来。

山地造林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山地造林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山地造林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总1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山地造林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山地造林工程,主要是乔、灌木的种植和养护方案。

编制好施工技术方案是保证该工程能够如期保质保量顺利进行的重要工作,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根据现场情况我们确立以下方案。

(1)施工工序划分:乔木栽植的施工工序:清理场地一定点放线一整地挖穴一选树种一运苗一种植苗木一施基肥一施保水剂一踩实一浇水一覆土、覆塑料薄膜一养护管理(2)主要施工方法定点放线放线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种:只绳放线法:适用地形变化较小的平缓坡地。

按图纸上已标明的或建设、监理方指定的中心线位置,放一根直线(尺绳),根据作业设计书中对造林密度的要求,沿尺绳用白灰或标桩在场地上加以标记,确定树苗栽植的具体位置,以此为基准,向左右两侧展开。

标杆放线法:根据三点一线的原理进行放样,多在地形较为规则的造林地应用该方法。

尺徒手定点放线:适用地形不规则的山坡。

按图纸上标明的或建设、监理方指定的参照物,按造林作业设计规定的株、行距,用白灰或标桩在场地上加以标记,以此方法逐步确定树苗栽植的具体位置。

网放线法:适用于具有规则的植物构图要求的设计。

先在图纸上以一定比例画出方格网,把方格网按比例定位到施工现场(多用经纬仪),再在每一个方格内按照图纸伤的相应位置进行尺绳法定点。

在标定植树点位置的同时,要对计划栽植的树种做出明显标示,并记录数量,挖穴时如发现定点标记模糊不清时重新放线标定。

复查标定放线定点后应立即复查。

不论采用何种放线法,各相邻栽植点误差,以设计书规定的株、行距为基准,平坡不大于5%,复杂山坡不大于15%。

(3)整地挖穴1)根据造林地条件,主要围绕保土蓄水、加厚土层的目标,采取工裎措施。

我们主要运用鱼鳞坑整地和穴状整地2种局部整地方式。

整地过程中应尽量保留现有灌、草植被,防止造成造林过程中的水土流失。

山地人工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

山地人工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

山地人工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长沙市岳麓山山地人工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一、基本情况1.1地理位置:岳麓山位于东经112°44′~112°48′,北纬28°20′~180°27′,南北长约4公里,东西宽约1.5~2公里,,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海拔300.8米,是南岳衡山72峰之一,是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

位于古城长沙湘江西岸,由丘陵低山、江、河、湖泊、自然动植物以及文化古迹、近代名人墓葬、革命纪念遗址等组成,为城市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1.2地貌、土壤: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母岩为石英沙岩、页岩、砂岩,主要土类为红壤、山地黄红壤,表土多为腐殖质土,土壤肥沃。

1.3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不甚分明。

春末夏初多雨,夏末秋季多旱;春湿多变,夏秋多睛,严冬期短多雨,暑热期长。

全年无霜期约275天,年平均气温16.8~17.2℃,极端最高气温为40.6℃,极端最低气温为-12℃。

年平均总降水量1422.4毫米。

水资源以地表水为主,水源充足,年均地表径流量达808亿立方米。

1.4植被:属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中区。

原生植被为高大茂密的常绿阔叶林,经多年人类活动,原生植被已被破坏,逐渐演变为零落的次生林和人工植被,在红壤地区有代表性的植被为壳斗科、樟科、山茶科、蔷薇科等构成的常绿阔叶林或马尾松、枫香、木荷、苦槠等构成的针阔混交林。

紫色土地区由于受环境、土壤特性等因素的影响,植被具有针叶林少、常绿阔叶林少、落叶阔叶林占优势、群落结构简单及不稳定等特点。

1.5水系:为湘江水系的组成部分。

二、设计依据、原则与目标2.1设计依据(1)《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xx)。

(2)《营造林总体设计规程》(GB/T 15782-xx)。

(3)《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1607--xx)。

(4)《主要造林树种苗木》(GB 6000)。

(5)《林木育苗技术规程》(DB43/T 093-xx)。

人工造林工程作业设计模板

人工造林工程作业设计模板

201*年**县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林业建设项目作业设计前言根据《河北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二期规划(2013—2022)》和承发改农经(201*)**号《关于下达承德市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20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201*年,我县(区)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林业建设任务*万亩,其中人工造林*万亩,封山育林*万亩。

依据行业技术规程和有关文件规定,我县(区)组织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人员,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集中连片、综合治理的原则,采用地形图勾绘和GPS测量方法核定项目区各小班的位置、面积,调查立地条件、植被状况等因子,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编制《201*年**县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林业建设项目作业设计》。

第一章项目区基本情况一、项目区范围项目区涉及**个乡(镇、场)**个村。

其中人工造林涉及**乡(镇、场)、**乡(镇、场),计**个乡(镇、场)**个村;封山育林工程涉及**乡(镇、场)、**乡(镇、场),计**个乡(镇、场)**个村。

(只写乡、镇、场名称,不写村名)二、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

项目区地处华北平原向内蒙古高原的地质过渡带,属于冀北山地地貌类型。

以低山丘陵为主,区内沟谷纵横,地形复杂,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

(根据项目区具体情况表述)2、气候。

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年均温、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无霜期**天,年有效积温****—****℃。

年均降水量**mm,集中在6、7、8月份。

(根据项目区具体情况表述)3、土壤。

项目区成土母质以石灰岩、花岗岩、片麻岩和风积沙为主,主要土壤类型为棕壤、褐土和高山草甸土。

土层较薄,土壤养分含量低。

(根据项目区具体情况表述)4、植被。

项目区植被主要由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等森林植被组成。

主要乔木植物有山杨、桦树、油松、落叶松、柞树、榆树、山杏等;主要灌木有榛子、绣线菊、溲疏、胡枝子、荆条、酸枣等;草本植物以菊科的蒿类、禾本科杂草以及莎草科苔草等为主。

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提纲)

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提纲)

、尸■、■刖言根据《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2010年造林补贴试点工作的意见》(财农[2010]103号)和《湖南省林业厅、财政厅关于开展2010年国家造林补贴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2010年7月)两个文件的要求,2010年中央财政造林补贴我省确定在金洞管理区等五个单位。

金洞管理区领导非常重事这一工作,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了大力宣传,并迅速组织人员落实好造林直补各项工作,由金洞管区林调队,组织了10名技术人员,历时15天实地调查,选取了造林质量高,并相对集中的地段共计19000 亩,作为造林直补的对象。

二基本情况。

(一).自然条件::⑴地理位置金洞管理区位于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南部,地处东经110 °53 43 〃勺12 °13 37〃,北纬262 1 0 "-26 °21 37 〃之间,东靠常宁市,南抵双牌、宁远、新田、桂阳县,西临永州市零陵区,北接祁阳县。

东西宽约33公里,南北长约36公里,总面积54840.4 公顷。

⑵地形地貌金洞管理区位于湘江流域的中、上游,南岭余脉阳明山脉的东北部,境内山峦起伏、山体密集、坡度陡峭、沟河纵横。

最高海拔1435米,位于白果市乡与大江林场交界处的熊霸岩主峰;最低海拔108米,处在金洞镇附近的新家滩。

山脉走向由南向东北延伸,西南高、东北低。

境内河流和小溪众多,其支流贯穿全林区。

溪河蜿延曲折、易涨易落,但大多水量较足,对林区的灌溉、小水电开发十分有利。

⑶自然条件①气候条件金洞管理区属中亚热带东南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8 C,极端最高气温40 C,极端最低气温-8 C。

年降水量1600〜1890毫米,年蒸发量1225毫米。

年有效日照时数为1617小时,相对湿度为75〜82 %,全年无霜期260〜344天,植物生长期280〜300天,二10 C的活动积温为4700〜5720 C。

②土壤金洞林区成土母岩主要是古生代的志留系和泥盆系的浅变质砂岩、板页岩以及印支早期的花岗岩。

造林作业设计书

造林作业设计书

造林作业设计书1造林作业区概况1.1造林作业区位置与范围图1 造林作业区域图1.1.1作业区位置: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官山林场大洲山分场官山林场地处永丰县中部,位于东经115°18′~115°40′,北纬27°00′~27°19′。

地形属低山丘陵类型,起伏较小,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山脉主要为南北和东北走向,交通方便。

1.2造林作业区范围: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官山林场大洲山分场杉木采伐迹地10.35亩。

2林地权属2.1经营权所有人:官山林场2.2现在承包人:官山林场3施工单位:官山林场4设计单位: 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5造林作业区现状5.1小班调查:小班是造林设计和施工的基本单位,一般要求小班内条件基本一致。

小班的最小面积为0.5~1ha即(7.5~15亩)。

小班调查包括地形、土壤、植被等。

5.2确定立地条件:根据小班立地调查表描述每立地条件类型的主要特征来分析造林技术措施的要求。

5.3编制造林类型表:根据每类立地条件类型的特点,选择造林树种,进行典型设计,编制造林类型表,设计出完整的造林技术措施。

5.4造林费用:造林费用的计算是造林规划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要兼顾生物学和经济学原则。

包括劳动工资和造林材料的支出。

表1 地形因子调查表小班号标准地号海拔m坡向坡度坡位坡形平均值变幅母岩及裸露情况1 1-1 100 东南25⁰斜下坡直线坡红黏土1 1-2 120 东南15⁰缓中坡直线坡红黏土1 1-3 139 西北26⁰陡上坡直线坡红黏土表2 土壤因子调查表小班号标准地号地表侵蚀状况枯落物厚度cm腐殖质厚度cm淋溶层厚度cm淀积层厚度cm石砾含量%土壤质地土壤紧实度级别侵入体新生体根系分布含水量级别1 1-1 片蚀2 6 23 55 5% 砂壤紧实铁多1 1-2 片蚀 3 6 25 61 6% 砂壤紧实铁较多1 1-3 片蚀 2 7 24 53 10% 砂壤稍紧实铁较少表3 植被因子调查表小班号标准地号散生木目的树种幼苗幼树灌木草本树种胸径cm树高m年龄树种地茎cm树高m生长情况优势种覆盖度%平均高cm优势种覆盖度%平均高cm1 1-1 苦槠20 8.9 26 杉木12 10 良好杨柏6% 60铁芒萁20% 301 1-2毛冬青10.1 7.1 25 杉木12.5 9.6 良好石斑木3% 53 狗脊25% 301 1-3 钩藤10.5 6.8 24 杉木11.6 9.3 良好细齿叶柃10% 35阔叶麟毛蕨16% 30表4 造林地立地条件类型表立地条件类型名称立地条件类型编号小班号地形土壤植被面积(公顷)缓坡厚土类型 1 1-1 下坡红壤杉木0.0667缓坡厚土类型 1 1-2 中坡红壤杉木0.0667缓坡厚土类型 1 1-3 上坡红壤杉木0.06676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6.1指导思想以改善建设区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技为依托,统一规划、重点治理。

造林作业设计范文

造林作业设计范文

人工造林设计说明书格式
造林作业设计
造林作业设计由四部分组成:
一、造林作业设计说明
二、造林设计一览表、造林成本一览表
三、小班造林作业设计卡片
四、造林作业设计图:1/万地形图,树种结构配置平面图,整地样式图。

造林作业设计说明
一、基本情况
项目建设位置、区域面积、建设区范围、建设规模等。

二、设计原则
三、造林设计
1、树种设计:苗木品种、规格、数量等。

2、整地:整地方式、规格等。

3、结构配置:株行距和混交方式。

4、幼林抚育:幼林抚育时间、次数,浇水时间、次数。

5、抗旱保活措施:所采取各种抗旱保活措施的应用面积、
物资名称和数量等
四、造林进度安排
按春、雨、秋三季安排造林任务。

五、投资概算
包括总投资和苗木投资、造林用工投资、抗旱保活措施投资等。

造林工程作业设计说明书提纲(以县为单位)

造林工程作业设计说明书提纲(以县为单位)

XX县能源林基地2017年度造林工程作业设计X X县能源基地2017年度造林工程作业设计设计部门:.设计文号:部门负责人:设计负责人:调查设计人员:制图:审核:设计时间:前言1、调查设计时间及过程2、设计范围、面积概要3、地方政府、林业部门支持及参与设情况4、设计目的,与地方哪些林业项目相结合5、其他情况目录每一部分设计说明书第二部分附表1、立地类型表2、造林类型表3、造林小班现状调查登记表4、造林作业设计表5、用工、材料需要量及经费预算表第三部分附图1、基地造林位置示意图2-1、挖穴整地造林典型图式2-2、鱼鳞坑整地造林典型图式3、造林小班设计图县级造林作业设计提纲县级造林作业设计文件,由三部分组成。

即:第一部分: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第二部分:造林作业设计表;第三部分:造林作业设计图(小班造林作业设计图、造林典型设计图式)。

第一部分:作业设计说明书××县××年度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1 概述1.1造林作业区范围:阐述所在的行政区域涉及的乡、村、组。

1.2造林面积:阐述设计的造林小班总数、造林面积;各林种和亚林种的造林面积。

1.3经营权所有人:××公司;法人代表:×××。

1.4 施工单位:单位名称、法人。

如系个人应注明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与住址;如系村委会或林业局、林业站等则直接注明单位名称。

(不明确则本小节删除)2 县域自然社会经济情况2.1 项目县地理位置:省市县,四至、经纬度,国土面积等。

2.2 自然条件:地形地势、气候、土壤水系等情况2.3 林业情况:森林资源情况,林业企业情况,木材消耗量等2.4 社会经济情况:乡、村人口数,农业人员数,国民产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收等等。

3 造林作业区现状3.1立地条件:主要介绍作业小班的平均情况:包括地貌类型、海拔、坡度、土壤名称、土层厚度、石砾含量、母(质)岩等情况。

(完整word版)造林作业设计手册

(完整word版)造林作业设计手册

造林作业设计书
设计单位:
技术负责人:
设计时间:二00年月
七、有关设计图示。

包括整穴图示、栽植点配置图示、混
交图示等。

造林小班自查统计表
精品doc
精品doc
(正面)
造林小班档案卡片
县(市、区)________乡(镇处、林场)________村(林班)______小班,GPS纵坐标__________,GPS横坐标__________,权属__________,项目工程类
别____________,林种___________。

一、地类:_______________,面积________亩。

二、立地条件:海拔______m,微地貌________,坡向_______,基岩_______,
调查人____________。

十一、责任制落实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建档时间: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建档人:________________。

(反面)
林分生长状况调查记录表(一)
注:经济林生长情况可分别记载树高、冠幅、结果期、生长势、单株产量、小班产量等。

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模板

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模板

*****林场*****工程*****年人工造林作业设计*****调查设计队*****年 ***月·*****前言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三北”地区批准实施的六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之一。

根据*****局《关于分解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专项*****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工程和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建设任务的通知》(*****规财〔*****〕55号)文件,下达*****林场*****工程人工造林任务3000亩,中央投资240万元。

为了全面推进*****河流域百万亩防护林基地建设,经*****林管分局统一协调,坚持集中连片的原则,造林地规划设计在*****河流域*****林管分局*****林场内。

我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对作业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情况、土地利用、营造林技术、立地类型等方面调查,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按照立地因子现地区划落实造林作业小班、造林树种等。

小班面积用1︰25000地形图现地勾绘,运用ArcGIS软件求算面积。

在外业调查的基础上,设计了各项营造林技术措施,概算了种苗费、造林费、未成林抚育费、鼠兔害防控费及其它费用,编制完成了《**********林场*****工程*****年人工造林作业设计》。

《**********林场*****工程*****年人工造林作业设计》项目设计人员名单设计单位:*****调查设计队法定代表人:项目编号:*****队字(*****) 37 号项目实施单位:**********林场项目负责人(签字):设计负责人(签字):设计人员(签字):外业核查(签字):审核(签字):目录第一部分设计说明书一、位置与范围 (1)二、权属 (1)三、实施单位 (1)四、设计单位与设计负责人 (1)五、造林作业区现状 (1)1、自然条件 (2)2、社会经济条件 (3)3、土地利用现状 (3)六、指导思想与原则 (3)1、指导思想 (3)2、设计原则 (3)3、设计依据 (4)七、造林设计 (4)八、鼠兔害防控设计 (7)九、抚育设计 (8)十、施工进度安排 (8)十一、工程量设计 (8)十二、投资概算 (9)十三、资金来源 (11)十四、采购方式 (11)十五、工程管理 (12)十六、安全生产...................................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敖汉旗退耕还林补植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

敖汉旗退耕还林补植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

敖汉旗退耕还林补植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敖汉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是一个重要的农业县,也是很多农民的家园。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质量,敖汉旗实行了退耕还林政策,并开展了补植造林作业。

下面是一份针对敖汉旗退耕还林补植造林作业的设计说明书。

一、项目背景敖汉旗地处北方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土地资源贫瘠,水资源缺乏。

但是,由于长期的农耕活动和过度放牧,土壤退化严重,植被减少,环境恶化,人们的生活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改善土地质量,提高生态环境,敖汉旗决定退耕还林,并开展补植造林作业。

二、项目目标1.改善土地质量:通过补植造林,提高土地保水保肥能力,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2.提高生态环境:通过种植树木,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沙尘暴的发生,改善空气质量,提高生态系统健康状况;3.增加经济收入:通过种植经济林木,培育林下经济,为农民提供增收机会。

三、项目内容1.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根据敖汉旗气候、土壤特点,选择适合的树种进行补植造林。

根据当地土壤状况,可以选取柠条、苦杏、栲树等树种。

2.树种繁育与培育:进行种子繁育、苗木培育等工作,确保供给足够的良种苗木,保证树苗的质量。

3.林地准备工作:对退耕地进行清理、平整,处理地面草根、杂草等,并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料。

4.造林作业:按照一定的行列间距,在退耕地上进行造林作业。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直播、定植等方式进行造林。

5.农民培训与管理:宣传敖汉旗补植造林政策,提供相应的培训,帮助农民掌握造林技术,并加强对树木的管理与维护。

四、项目进展计划1.前期准备:包括树种选择、种子繁育与培育等工作,预计耗时1个月;2.林地准备:包括退耕地清理、平整和施肥等工作,预计耗时2个月;3.造林作业:按照计划进行造林作业,预计耗时3个月;4.农民培训与管理:开展培训活动,加强对树木的管理与维护,预计耗时1个月。

五、项目预算六、项目效益评估1.改善土地质量:退耕还林后,土地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质量得到改善;2.提高生态环境:补植造林后,植被覆盖率增加,沙尘暴发生减少,空气质量得到改善;3.增加经济收入:补植经济林木,培育林下经济,为农民提供增收机会。

山地造林施工组织设计

山地造林施工组织设计

山地造林施工组织设计山地造林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在山地环境下进行造林工作时所需的施工组织和施工方案。

山地环境复杂,施工条件艰苦,因此需要合理的组织设计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从施工组织结构、作业计划、人员配置和设备选择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施工组织结构山地造林施工组织结构应包括总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和各类专业人员。

其中,总负责人负责整个施工过程的监督和协调工作,技术负责人负责施工的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项目经理负责具体的项目管理工作,包括人员调配、材料供应、安全管理等。

各类专业人员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合理配置,如林业专家、土地利用专家、测量员、工程师等。

二、作业计划山地造林施工作业计划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包括工程量计划、施工方法和措施等。

工程量计划应根据不同地块的土地类型和造林项目的要求进行确定,确保施工任务的合理分配和进度的控制。

施工方法和措施应综合考虑山地地形、气候条件和植被特点等因素,选用合适的方法和措施,并配套相应的设备和工具,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三、人员配置山地造林施工需要有合适的人员配置,包括项目经理、工程师、技术员、劳务工人等。

项目经理应具备项目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够有效地指导和管理施工队伍。

工程师负责施工现场的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技术员负责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和监测工作。

劳务工人则负责具体的施工任务,如种植、施肥、修剪等。

根据具体项目的要求,还可以配置一些专门的人员,如水土保持员、森林病虫害防治员等。

四、设备选择山地造林施工需要合适的设备和工具来完成各项任务,如种植机、喷灌设备、苗木运输设备等。

设备选择应根据具体的施工任务和地形条件进行确定,选用适合山地环境的设备,并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以保证施工效率和质量。

总之,山地造林施工组织设计是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在组织结构、作业计划、人员配置和设备选择等方面,我们应根据具体项目的要求和地形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保证施工能够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

人工造林作业设计书

人工造林作业设计书

人工造林作业设计书
项目建设单位:县县属国有林场
小班位置:县(市、区)乡(镇)、场村(工区),土名:, 064 林班 07 大班 010(1) 小班,小班面积 145.65 亩
基本情况:地类采伐迹地,立地类型丘陵带坡下部中厚土薄腐,土壤名称红壤,土壤厚度100cm,腐殖质层厚度9 cm
坡向西南坡,坡度 25°,坡位下部,海拔高度300 m
人工造林作业设计
林分现状:造林面积 92.2 亩,造林时间(年月) 2020年10月,
造林树种杉木、木荷、红椎,种植比例 6:2:2 ,造林密度 220 株/亩,挖穴规格 40×40×30 cm,配置方式长方形配置
苗木数量: 20284株,其中杉木 12170株,木荷 4057 株,红锥 4057 株
苗木规格:杉木地径>0.3cm,苗高>30cm、木荷地径>0.5cm,苗高>30cm、红椎地径>0.3cm,苗高>35cm
设计单位(盖章):省林业勘察设计院
设计人员:设计日期:年月日
本单位承诺将按上述作业设计进行林下套种施工。

项目建设单位(盖章)
审核人员:审核日期:年月日
备注:林分现状指《伐区调查设计书》中伐后数据。

人工林方案设计说明书

人工林方案设计说明书

人工林方案设计说明书人工林是指人为依据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种植树木的一种林业经营方式。

人工林能够有效地提供木材,保护水源、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等多种功能。

然而,在设计人工林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土壤条件、水源情况、气候特点等因素,以确保人工林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

首先,需要对土壤条件进行科学评估。

通过对土壤质量、含水量、肥力等指标的分析,确定最适宜的树种。

不同的树种对土壤条件有不同的要求,需要选择适合生长的树种,并进行合理的配比。

同时,还需要考虑土壤的排水性能和水源保护问题,避免造成水土流失。

其次,需要根据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树种。

不同树种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不同,而且在季节变化时的适应能力也不同。

在人工林方案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所在地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合该地区气候条件的树种。

例如,在气候干燥的地区可以选择适应干旱环境的树种,能够有效保护水资源。

此外,还需要考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

人工林的主要经济效益是木材的生产,因此需要选择生长周期短、木材经济价值高的树种。

然而,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也需要考虑保护水源、增加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效益。

因此,在设计人工林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确保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人工林的管理也是极为重要的。

人工林的管理包括栽植、修剪、施肥、防治病虫害等。

在人工林方案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日后的管理工作,并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

只有做好管理工作,才能保证人工林的良好生长和可持续利用。

总之,人工林的方案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土壤条件、水源情况、气候特点等因素,并平衡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只有科学设计、合理管理,才能使人工林发挥最大的效益。

人工造林作业方案

人工造林作业方案

人工造林作业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森林资源遭受了严重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严重。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实施人工造林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

本文将从人工造林的目标、选择树种、准备工作、种植技术和养护管理几个方面,介绍一种人工造林的作业方案。

二、人工造林的目标人工造林的目标是恢复和改善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体包括:1.提高土壤保持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水资源质量。

2.培育优质、高产的经济林木,促进林业经济发展。

3.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稀有濒危植物和动物。

4.提供生态旅游资源,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三、选择树种选择合适的树种对于人工造林的成功至关重要。

树种的选择应该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地理环境:树种应该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和灌溉条件。

2.经济价值:树种应该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例如:木材价值高、生长期短等。

3.生态价值:树种应该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例如:固沙保护、鸟类栖息等。

4.抗逆性:树种应该具有一定的抗逆性,能够适应当地的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影响。

四、准备工作在进行人工造林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确保种植的顺利进行。

具体包括:1.土壤改良:对于土壤质量较差的地区,应该进行土壤改良工作,如施肥、翻耕、改善通气性等。

2.土壤水分管理:根据树种的需水量,合理设计并建设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确保土壤的水分供应。

3.病虫害防治:对于可能存在的病虫害问题,应采取预防措施,如喷洒农药、使用防虫网等。

4.种苗培育: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种苗,进行适当的培育和繁殖工作。

五、种植技术种植技术是人工造林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到树木的生长和成活率。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种植技术:1.树穴准备:根据树种的具体要求,合理设计种植坑的大小和形状,保证树苗在种植时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2.播种或移栽:根据树种的生长特点,选择适当的种植方式,如播种或移栽。

【通用】山地造林施工组织设计.doc

【通用】山地造林施工组织设计.doc

六、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一节、工程概况第二节、编制依据及技术规范第二章、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及方法第一节、施工总体思路第二节、施工要点第三节、施工准备第四节、施工方案及关键技术第三章、工程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第一节、施工进度保证措施第二节、工期保证措施第三节、奖罚措施第四章、主要机具设备品种及数量第五章、各类绿化树种苗木来源安排、保障措施、进场及施工计划第一节、苗木来源安排及保障措施第二节、进场及施工计划第六章、劳动力配置及保障措施第七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第一节、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第二节、质量保证措施第三节、克服质量通病措施第四节、工程技术资料及图纸管理第八章、安全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第一节、安全文明施工措施第二节、其它安全技术措施第三节、文明施工保证措施第四节、环境保护措施第九章、雨季造林和补植方案及措施第一节、雨季造林措施第二节、补植方案措施第十章、养护方案及措施第十一章、森林防火措施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一节、工程概况一、工程名称:**********************二、工程简介:*************************************************************三、质量标准:1)符合国家、江苏省及本招标文件所列徐州市有关造林绿化工程施工的规范、规程和验收标准;2)符合作业设计书的规定要求;3)苗木质量达标,造林质量合格;4)在养护期内,分种树、分规格的苗木保存率 85%以上,无病虫害,生长旺盛。

四、工期:造林工期自 2010 年 1 月下旬至当年 4 月底;养护期(含补植)自施工起至 2012 年 10 月 31 日止。

五、现场条件:施工现场为自然荒山,通往施工现场的道路为农用(田间)道路,距水源地较远,施工现场无水源。

第二节、编制依据及技术规范一、《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二、《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GB/T18337.2—2001;三、《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四、《徐州市石灰岩山地造林技术和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徐州市林牧渔业局;五、关于本工程的《徐州市造林绿化工程项目招标文件》;六、关于本工程的作业设计书、资料及附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地人工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
长沙市岳麓山山地人工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
一、基本情况
1.1地理位置:岳麓山位于东经112°44′~112°48′,北纬28°20′~180°27′,南北长约4公里,东西宽约1.5~2公里,,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海拔300.8米,是南岳衡山72峰之一,是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

位于古城长沙湘江西岸,由丘陵低山、江、河、湖泊、自然动植物以及文化古迹、近代名人墓葬、革命纪念遗址等组成,为城市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1.2地貌、土壤: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母岩为石英沙岩、页岩、砂岩,主要土类为红壤、山地黄红壤,表土多为腐殖质土,土壤肥沃。

1.3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不甚分明。

春末夏初多雨,夏末秋季多旱;春湿多变,夏秋多睛,严冬期短多雨,暑热期长。

全年无霜期约275天,年平均气温16.8~17.2℃,极端最高气温为40.6℃,极端最低气温为-12℃。

年平均总降水量142
2.4毫米。

水资源以地表水为主,水源充足,年均地表径流量达808亿立方米。

1.4植被:属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中区。

原生植被为高大茂密的常绿阔叶林,经多年人类活动,原生植被已被破坏,逐渐演变为零落的次生林和人工植被,在红壤地区有代表性的植被为壳斗科、樟科、山茶科、蔷薇科等构成的常绿阔叶林或马尾松、枫香、木荷、苦槠等构成的针阔混
交林。

紫色土地区由于受环境、土壤特性等因素的影响,植被具有针叶林少、常绿阔叶林少、落叶阔叶林占优势、群落结构简单及不稳定等特点。

1.5水系:为湘江水系的组成部分。

二、设计依据、原则与目标
2.1设计依据
(1)《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2016)。

(2)《营造林总体设计规程》(gb/t 15782-2009)。

(3)《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1607--2003)。

(4)《主要造林树种苗木》(gb 6000)。

(5)《林木育苗技术规程》(db43/t 093-2005)。

(6)《湖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定》(湖南省林业厅2003年5月)。

(7)上级主管部门批复的人工造林总体设计、实施方案。

(8)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人工造林的年度计划。

(9)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有关规定。

2.2作业设计原则
2.2.1坚持充分利用测土配方成果,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造林、注重实效”的原则,确保技术先进,设计合理。

2.2.2坚持“立地、遗传、密度、模式”四个控制,积极推广先进造林技术和科研成果,确保作业设计科学实用,可操作性强。

2.3作业设计目标
坚持以林业生态示范,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区
域生态环境改善,提高林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充分发挥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兼顾,为加快人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设计范围和布局
作业设计范围涉及8个小班,共计人工造林 1105亩。

四、造林技术设计
4.1 小班调查
先踏查整个造林小班,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两个调查点,目测记载各项因子。

4.2 小班面积的求算
采用1:5000的地形图,实行对坡勾绘,用方格纸求算出小班面积。

4.3 树种设计
根据造林小班的立地条件、经营目的并参考附近林分,树木的生长情况,并利用测土配方信息系统确定造林树种。

4.4 技术措施
4.4.1 人工造林:根据不同的立地类型,选择不同的造林模型,确定不同的造林密度、整地规格、抚育措施等。

4.4.2 整地方式:秉着保护植被、控制水土流失的原则,按照不同树种、母岩类型、土层厚度和水土流失程度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

本次设计以穴垦为主,其整地规格视树种而定,确保原生植被不受破坏。

4.4.3 造林密度:青冈栎110株/亩,枫香 110株/亩,马尾松220株/亩。

4.4.4 苗木标准:采用良种壮苗,苗木规格按国家规定ⅰ级和ⅱ级苗木的标准。

4.4.5 造林要求:造林时间为1-3月,选择阴天或雨后初晴、风小天气,
同时做到苗木随起随栽;苗木要竖直,深浅要适当;填土要分层压实,不留空隙。

填土一半后要提苗踩实,最后覆上虚土。

做到深栽、根舒、苗正、压实,培土成龟背形。

4.4.6 施肥:人工造林时施一定基肥,基肥用量根据苗木特性和测土配方指标科学确定。

4.4.7 抚育管护:为确保造林成果,造林后连续抚育3年共5次。

前两年每年锄抚两次,第一次在5-6月,第二次在8-9月进行;第三年进行一次秋季刀抚。

抚育质量要求:铲草除萌,松土培蔸,扩穴通间,防止人畜破坏、病虫害危害及森林火灾的发生。

五、施工组织设计(略)
六、工程量与用工概算(略)
七、经费预算与资金筹措(略)
八、效益分析(略)
九、附表:(略)
十、附件:
1、岳麓山造林立地类型表
2、岳麓山造林技术措施模型表
3、湖南省主要造林树种造林适宜初值密度表
4、岳麓山造林作业设计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