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对比教学提纲
中西文化比较讲课提纲精讲
• 在社会生活方面,逻辑思维的发展有助 于建立理性的社会秩序,使人们客观、 冷静地处理各种社会问题,从而避免感 情用事,避免非理性的人情因素的干扰, 从而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公正 工作效 率的提高。 • 理性主义的含义,个人主义的来源:一 是基督教宇宙观,二是机械自然观强调 整体可拆分为部分。 • 在西方的文艺艺术中,不合逻辑的情节 是少见的,创作遵循“三一律”,;西逻 辑分析和定量思维,因而不够深入、不 够细致,在判断和推理上存在一定程度 的相对性、歧义性、模糊性。 具体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由于直观知情意相贯通的特点, 而“情”的因素在事例知与意的方面有 特殊作用,所以“合情”常比“合理” 更显得重要,容易导致很多非理性行为。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其二,由于直观体验定量化程度较差,
模型,指的是主宰整个高级中枢神经活 动的功能器官,包括脑在内。古代中医 认为思维是精气化生,而精气附于五脏 和血脉。 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在用心与动脑上的区别, 还可能有一些社会形态与地理结构等外 部差别造成的心理上的原因。如称首都 为心脏而非头脑。 对用心与动脑的偏好,如中国强调核心的 作用,而西方强调首脑的作用,中国最 恨的变心,而西方人最怕被洗脑。
• 2、直观体验的过程 • 直觉(intuition),不通过逻辑直接洞察事物本 质的思维过程。大体有几个环节: • 其一,体验的积累和整理。情不仅是理智约束 的对象,又是调整和引导理智的对象。 • 其二,取象比类的突破,是通过适当的比喻, 表达对事物的某种象,尤其是某种抽象的本质 属性的体验和理解,即以象说象,本质上是一 种抽象过程。“治大国如烹小鲜,学如逆水行 舟,不近则退,浑天如鸡子。”其中的关键是 比喻得巧妙、准确、深刻、生动。“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
中西文化比较教案
中西文化比较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对中西文化比较的兴趣1.2 教学内容介绍中西文化的定义和背景探讨中西文化的差异和相似之处1.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中西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1.4 教学资源参考书籍:中西文化比较导论网络资源:中西文化比较相关文章和视频1.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的阅读笔记和心得体会第二章:中西饮食文化的比较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2.2 教学内容介绍中西饮食文化的基本差异和特点探讨中西饮食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中西饮食文化的基本差异和特点小组讨论,比较自己家庭的饮食文化和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2.4 教学资源参考书籍:中西饮食文化比较网络资源:中西饮食文化相关文章和视频2.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的比较报告和心得体会第三章:中西社交礼仪的比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西社交礼仪的差异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3.2 教学内容介绍中西社交礼仪的基本差异和特点探讨中西社交礼仪对人们交流的影响3.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中西社交礼仪的基本差异和特点角色扮演,模拟中西社交场景,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3.4 教学资源参考书籍:中西社交礼仪比较网络资源:中西社交礼仪相关文章和视频3.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角色扮演的表现学生完成的模拟报告和心得体会第四章:中西教育方式的比较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西教育方式的差异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不同教育方式的理解和尊重4.2 教学内容介绍中西教育方式的基本差异和特点探讨中西教育方式对学生发展的影响4.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中西教育方式的基本差异和特点小组讨论,比较自己在中西教育方式下的学习体验4.4 教学资源参考书籍:中西教育方式比较网络资源:中西教育方式相关文章和视频4.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的比较报告和心得体会第五章:中西节日文化的比较让学生了解中西节日文化的差异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节日的理解和尊重5.2 教学内容介绍中西节日文化的基本差异和特点探讨中西节日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5.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中西节日文化的基本差异和特点小组讨论,比较自己家庭和西方家庭庆祝节日的差异5.4 教学资源参考书籍:中西节日文化比较网络资源:中西节日文化相关文章和视频5.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的比较报告和心得体会第六章:中西艺术文化的比较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西艺术文化的差异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文化的欣赏能力6.2 教学内容介绍中西绘画、音乐、建筑等艺术形式的差异和特点探讨中西艺术文化对人们审美观念的影响讲座式教学,讲解中西艺术文化的基本差异和特点小组讨论,比较中西艺术文化在特定艺术形式上的异同6.4 教学资源参考书籍:中西艺术文化比较网络资源:中西艺术文化相关文章和视频6.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的比较报告和心得体会第七章:中西价值观念的比较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西价值观念的差异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不同价值观念的理解和尊重7.2 教学内容介绍中西价值观念的基本差异和特点探讨中西价值观念对人们行为的影响7.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中西价值观念的基本差异和特点小组讨论,比较中西价值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7.4 教学资源参考书籍:中西价值观念比较网络资源:中西价值观念相关文章和视频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的比较报告和心得体会第八章:中西历史发展的比较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西历史发展的差异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历史背景的理解8.2 教学内容介绍中西历史发展的基本差异和特点探讨中西历史发展对文化的影响8.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中西历史发展的基本差异和特点小组讨论,比较中西历史事件对文化的贡献8.4 教学资源参考书籍:中西历史发展比较网络资源:中西历史发展相关文章和视频8.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的比较报告和心得体会第九章:中西宗教信仰的比较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西宗教信仰的差异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不同宗教信仰的理解和尊重9.2 教学内容介绍中西宗教信仰的基本差异和特点探讨中西宗教信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9.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中西宗教信仰的基本差异和特点小组讨论,比较中西宗教信仰在实践中的应用9.4 教学资源参考书籍:中西宗教信仰比较网络资源:中西宗教信仰相关文章和视频9.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的比较报告和心得体会第十章:中西科学技术的比较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西科学技术的差异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不同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的认识10.2 教学内容介绍中西科学技术的基本差异和特点探讨中西科学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发展趋势10.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中西科学技术的基本差异和特点小组讨论,比较中西科学技术在特定领域的应用10.4 教学资源参考书籍:中西科学技术比较网络资源:中西科学技术相关文章和视频10.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的比较报告和心得体会第十一章:中西娱乐休闲的比较1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西娱乐休闲方式的差异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娱乐休闲方式的欣赏和理解11.2 教学内容介绍中西娱乐休闲方式的基本差异和特点探讨中西娱乐休闲方式对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11.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中西娱乐休闲方式的基本差异和特点小组讨论,比较中西娱乐休闲方式在自己生活中的体验11.4 教学资源参考书籍:中西娱乐休闲方式比较网络资源:中西娱乐休闲方式相关文章和视频11.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的比较报告和心得体会第十二章:中西环境保护观念的比较1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西环境保护观念的差异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环境保护观念的认识和尊重12.2 教学内容介绍中西环境保护观念的基本差异和特点探讨中西环境保护观念对人们行为的影响12.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中西环境保护观念的基本差异和特点小组讨论,比较中西环境保护观念在实践中的应用12.4 教学资源参考书籍:中西环境保护观念比较网络资源:中西环境保护观念相关文章和视频12.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的比较报告和心得体会第十三章:中西商业伦理的比较1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西商业伦理的差异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商业伦理的理解和尊重13.2 教学内容介绍中西商业伦理的基本差异和特点探讨中西商业伦理对商业活动的影响13.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中西商业伦理的基本差异和特点小组讨论,比较中西商业伦理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13.4 教学资源参考书籍:中西商业伦理比较网络资源:中西商业伦理相关文章和视频13.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的比较报告和心得体会第十四章:中西法律制度的比较1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西法律制度的差异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法律制度的认识和尊重14.2 教学内容介绍中西法律制度的基本差异和特点探讨中西法律制度对社会秩序的影响14.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中西法律制度的基本差异和特点小组讨论,比较中西法律制度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14.4 教学资源参考书籍:中西法律制度比较网络资源:中西法律制度相关文章和视频14.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的比较报告和心得体会第十五章:中西未来发展趋势的比较1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西未来发展趋势的差异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发展趋势的认识和思考15.2 教学内容介绍中西未来发展趋势的基本差异和特点探讨中西未来发展趋势对全球化的影响15.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中西未来发展趋势的基本差异和特点小组讨论,比较中西未来发展趋势在自己专业领域的应用15.4 教学资源参考书籍:中西未来发展趋势比较网络资源:中西未来发展趋势相关文章和视频15.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的比较报告和心得体会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中西文化比较的十五个章节,涵盖了中西饮食文化、社交礼仪、教育方式、节日文化、艺术文化、价值观念、历史发展、宗教信仰、科学技术、娱乐休闲、环境保护观念、商业伦理、法律制度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差异和特点。
《中西文化比较》教学大纲-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政法大学
《中西文化比较》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中西文化比较课程英文名称: The compar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课程号:422010182—01课程属性:专业选修课开课学期:秋总学时:32学时(课堂授课学时:26学时;实验学时:6学时)学分:2先修课程:中西文明通论面向对象:思政专业以及全校学生开课院/部(室/所):马克思主义学院/伦理学研究所/教研室一、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思政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同时也欢迎全校有兴趣的同学选修。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对中西文化的基本脉络有全面的了解;2、对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差异有基本的认知和理解;3、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有较为深刻的理解;4、在中西文化比较中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中西文化比较课程以中西方“本体论”的比较、中西方人性观的比较、中西方思维方式的比较、中西方信仰观的比较为主线,以中西方思想史上有代表性的人物和元典如苏格拉底、柏拉图、马克思、孔子、老子、惠能、《道德经》等为依据,来解读中西方文化的共性和差异,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自信,也在于塑造学生的多元文化格局和视野。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一)理论教学:26学时知识单元1:中西方哲学的本体论比较参考学时:4学时学习内容:对中西方哲学关于本体论的认知,加以梳理、总结和对比分析。
学习目标:本体论是文化的“根”,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某一个文化形态的基本面貌和致思过程,通过对本体论问题的思考和比较,使得学生对中西文化的差异有更深刻的理解。
作业:中西方文化的“本体论”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对中西方文化的影响是什么?知识单元2:中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比较参考学时:4学时学习内容:对中西方的思维方式总结、透析、梳理和比较。
学习目标:西方文化产生的二元对立和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与中国文化衍生的多元共生的思维方式,不仅在思考问题上存在严重的区别,而且对当今人类社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中西文化比较教程
中西文化比较教程一、引言中西文化是指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各自独立发展形成的两种文化体系。
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增进对两种文化的理解,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本教程将从多个方面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并探讨其差异与共同点。
二、价值观比较1.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西方文化强调个人的自由、独立和个体权利,而中国文化注重集体利益和社会秩序。
2. 时间观念:西方文化注重时间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强调“时间就是金钱”,而中国文化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重视“人情时间”。
3. 知识崇拜与传统尊重:西方文化崇尚科学、理性和创新,追求知识和进步,而中国文化注重传统、尊重前辈和历史文化。
三、社会习俗比较1. 礼仪与礼貌: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平等,不太重视礼仪,而中国文化非常重视礼仪和尊重他人。
2. 家庭观念: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独立和自由,家庭关系相对松散,而中国文化注重家庭观念和尊重长辈。
3. 饮食习惯:西方文化注重个人口味和多样性,食物种类繁多,而中国文化注重饮食的协调和营养平衡,有许多饮食禁忌。
四、教育制度比较1. 教育目标:西方文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而中国文化注重学生的纪律性、积极性和集体协作能力。
2. 教育方式:西方文化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意见,而中国文化注重教师的权威和传授知识。
3. 考试制度:西方文化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强调考试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而中国文化注重考试的分数和学术成就,强调竞争和选拔。
五、艺术表达比较1. 绘画:西方绘画注重透视和自由创作,追求形式美和个人表达,而中国绘画注重笔墨和意境,强调表达中的意蕴和哲理。
2. 音乐:西方音乐注重和声和旋律,追求情感表达和个人风格,而中国音乐注重调式和节奏,强调音乐与自然的和谐。
3. 戏剧:西方戏剧注重情节和角色的心理深度,追求表演技巧和舞台效果,而中国戏剧注重意境和象征,强调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中西文化比较教案
中西文化比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和差异。
2. 提高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
3.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的饮食文化2. 西方的饮食文化3. 中国的传统节日4. 西方的传统节日5. 中国的社交礼仪6. 西方的社交礼仪7. 中国的家庭观念8. 西方的家庭观念9. 中国的教育观念10. 西方的教育观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和差异。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文化多样性。
四、教学方法1. 比较法: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差异。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文化案例,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西方文化。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文化案例和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的文化知识,准备参与小组讨论。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兴趣。
2. 讲授中国的饮食文化:介绍中国的饮食文化特点,如餐桌礼仪、食材选择等。
3. 讲授西方的饮食文化:介绍西方的饮食文化特点,如分餐制、餐桌礼仪等。
4. 比较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引导学生分析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点,如烹饪方法、饮食习惯等。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分享讨论成果。
七、课堂活动1.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案例,如春节和圣诞节,引导学生分析其差异。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中西方传统节日的差异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并分享讨论成果。
八、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兴趣。
2. 讲授中国的社交礼仪:介绍中国的社交礼仪特点,如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等。
3. 讲授西方的社交礼仪:介绍西方的社交礼仪特点,如个人主义、尊重隐私等。
中西文化比较提纲
中西文化比较提纲一、文化与文明两词来自罗马文化一词,源自农业生产,注重人的内在修炼,较为侧重精神品位,文明一词来自城市生活,与都市的开化有关,较为侧重外在的物质品位。
不同类型的文化指的是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家所具有的不同文化传统、文化特性、文化发展史与文化形态等。
文化比较的特性有:整体性、跨跃性、代表性与典型性、可比性文化比较的方法有:1、历史实证(考据研究)方法,a经验实录性研究;b、史传记载研究;c、考订注释研究。
2、逻辑评价方法是指根据一定的历史事件,文化现象具有相近、相同、相似、相反等比较性特征,通过比较得到事物具有共同或相反的特性,发现事物的规律与特殊性的研究方法。
主要有:类比方法、历史规律探求方法。
3、起源比较研究(发生学研究)4、共时历史方法包括:人类学模式、心理学模式二、世界文化类型(一)世界上古文化类型从上古时代文明与文化的出现为起点到公元前10世纪。
上古文化主要有:埃及文化与两河流域文化。
古埃及文化的特征:1、它是人类文化创造的先驱;2、它是单一民族为主体的封闭式发展的文化类型;3、从比较文化角度来看,埃及文化对世界的独特贡献是巨大的。
主要表现在:a、埃及的古代政治制度法老制度,是早期文明中政治形态的代表。
b、埃及人的宗教是太阳神崇拜的多神教;c、更能代表埃及文化形态特征的是与太阳神相关的人神一体思想。
埃及文化与其它文化之间的关系:a、埃及文化与犹太文化的历史渊源;b、埃及文化与欧洲文化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古希腊罗马而得到传承;c、近东地区特别是阿拉伯地区曾经受到古埃及文化的辐射。
两河流域文化它是一种上古的多民族混融的多元文化形态1、两河文化中有世界上最古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和阿伽》;2、两河流域中存在过早期的民主制度;(二)世界经典文化类型公元前10世纪到公元1600年。
主要表征是:完整的语言文字系统形成,国家社会制度完善,科学技术发展,人类学术思想与人文艺术成就裴然。
《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教学大纲
《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0002019课程英文名称:China and the West culture compares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全校所有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2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选修类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内容以及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全方位的、整体的了解中西方文化以及彼此的差异,找到中西方文化间沟通、交融和共同发展的途径。
同时通过学习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能力及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在讲授时围绕本大纲,结合教材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去讲授,紧扣各部分的主题。
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教学,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无(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在重点章节安排一次作业,作业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2.考核目标:考核学生对于中西方文化的掌握情况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占40%,期末论文成绩占60%。
(七)参考书目《中西文化比较》,周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二、中文摘要本课程是一门选修类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授的内容包括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内容以及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
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教学大纲
《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1 中文名称:中西文化比较
2 英文名称:The Comparis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
3 课程号:00350001
二、学时
总学时 36 学时,其中授课36学时,实验0学时
三、考核方式
1 考核方法:考查
2 考核范围:文化起源因素;文化要素及传统特色;文化价值系统及走向。
3 成绩评定标准:平时40%;期终60%。
四、适用专业:
1 主要面向专业:外语类专业、管理类专业
2 兼顾专业:理工类各专业
五、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一门文化素养课。
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能初步了解:中西文化起源;基本要素与基本特征;价值系统;传播及其影响等。
六、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是各专业任意选修课程之一。
课程的主要作用与任务是:通过中西文化比较,领略中华民族文化精神面貌,了解西方文化价值体系,培养学生对中西文化鉴别、批判与继承能力。
七、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1 课程内容
中西文化起源的背景比较;中西文化的基本要素及其传统特征比较;中西文化价值系统比较;文化传播及其影响。
2 教学要求
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历史、唯物、辩证地看待文化传统及其走向;扬弃糟粕,吸取精华;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理论传授与形象讲解结合;中西文化有机客观地比较中评判是非。
课时安排计划如下:
八、实验内容:无
九、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 教材:《中西文化比较纲要》倪卫平
2 主要参考资料:各类有关文化学书藉与资料
十、先修课程
必备的先导课程:《马克思主义原理》。
中西方对比的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西方文化差异概述2. 中西方教育观念对比3. 中西方价值观对比4. 中西方礼仪习俗对比三、教学重点1.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识别2. 中西方教育观念、价值观、礼仪习俗的对比四、教学难点1.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深入理解2. 中西方价值观、礼仪习俗的对比分析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中西方文化的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中西方文化有哪些差异?(二)中西方文化差异概述1. 介绍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背景和原因。
2. 列举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例子,如语言、习俗、价值观等。
(三)中西方教育观念对比1. 介绍中西方教育观念的起源和发展。
2. 对比中西方教育观念的异同,如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
(四)中西方价值观对比1. 介绍中西方价值观的起源和发展。
2. 对比中西方价值观的异同,如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家庭观念等。
(五)中西方礼仪习俗对比1. 介绍中西方礼仪习俗的起源和发展。
2. 对比中西方礼仪习俗的异同,如饮食文化、节日庆典、交往礼仪等。
(六)讨论与总结1. 引导学生就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2. 总结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特点,强调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3. 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尊重和理解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如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
2.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和建议。
八、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文献等教学资料。
2. 网络资源,如在线课程、学术论文等。
九、教学时间1. 整个教学过程预计2课时。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西方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比较分析
中西方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比较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比较越来越频繁。
中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它们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
本文将从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与自由、时间观念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对中西方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进行比较分析。
一、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中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价值观存在明显差异。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的自主性和个人权利,个人的追求和利益被视为至高无上的。
而中华文化注重集体利益和社会和谐,个人的追求和利益被视为相对次要的。
这种差异在家庭、教育和社会关系中都有体现。
在西方社会中,个人的独立和自由是受到高度重视的,个人的选择和决策权被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而在中华文化中,个人的选择和决策往往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和制约,个人的价值和意义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关系来实现的。
二、权力与自由中西方文化中对权力和自由的态度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追求个人的独立和自主性。
而中华文化注重权力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在西方社会中,个人的自由和权利被视为最高价值,个人对权力的独立和限制受到高度重视。
而在中华文化中,权力被视为一种责任和义务,个人对权力的合法性和正当性的认可是通过社会和家庭的认可来实现的。
三、时间观念中西方文化中的时间观念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时间的效率和精确性,追求“时间就是金钱”的理念。
而中华文化注重时间的延续和沉淀,强调“一寸光阴一寸金”的价值观念。
在西方社会中,时间被视为一种资源和工具,需要合理利用和管理。
而在中华文化中,时间被视为一种积淀和沉淀,需要经历和体验。
四、人际关系中西方文化中的人际关系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的直接和平等的交流和互动,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而中华文化注重人际关系的间接和复杂性,强调个人的依赖性和归属感。
在西方社会中,个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被视为最高价值,个人的选择和决策权受到高度重视。
中西方文化比较教案
中西方文化比较教案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化,增进学生对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与相似之处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目标:1. 学习并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基本特点与核心价值观;2. 掌握运用适当的跨文化交际策略;3. 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学习并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基本特点;2. 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相似之处;3. 运用适当的跨文化交际策略。
教学准备:1. 教材:《中西方文化比较》教材;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3. 学习资源:中西方文化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西方文化的基本特点与核心价值观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西方文化的图片等方式,调动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例如,展示一副中式茶道和西式下午茶的图片,让学生谈谈中西方饮茶文化的区别。
2. 学习中西方文化的基本特点(15分钟)教师介绍中西方文化的基本特点,如人际关系、教育观念、礼仪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要求学生做好笔记。
3. 比较中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20分钟)教师介绍中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自由、平等、尊重、家庭观念等,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了解学生对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4. 练习与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对比自身所生活的文化背景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列举实例进行说明。
然后选择一个代表小组进行汇报。
第二课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相似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中西方文化差异与相似的视频或音频,让学生再次回忆并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与相似之处。
2.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比(15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PPT,结合图文进行讲解。
例如,中西方饮食习惯、婚姻观念、时间观念等方面的差异。
3. 中西方文化的相似之处(15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中西方文化相似之处的PPT,结合图文进行讲解。
例如,中西方对教育的重视、对友谊的理解等方面的相似之处。
中西文化对比教程 刘春芳 大纲
中西文化对比教程刘春芳大纲中西文化对比教程大纲
一、引言
A. 介绍中西文化对比的重要性和目的
B. 说明本教程的结构和内容
二、背景知识
A. 中西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B. 中西文化的主要特点和差异
三、家庭价值观
A. 中西家庭的组成和角色分工
B. 中西家庭教育的差异
C. 中西婚姻观念和习俗的异同
四、社交礼仪
A. 中西社交场合的礼仪规范
B. 中西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和态度差异
C. 中西餐桌礼仪的不同之处
五、节日和传统习俗
A. 中西主要节日及其庆祝方式
B. 中西传统习俗和仪式的异同
C. 中西重要传统节日的意义和文化背景
六、审美观念与艺术表达
A. 中西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差异
B. 中西艺术表达和美学理念的异同
七、沟通方式与思维模式
A. 中西沟通方式的差异和特点
B. 中西思维模式和逻辑思维的区别
八、宗教和信仰
A. 中西主要宗教和信仰体系的概述
B. 中西宗教信仰对日常生活和价值观的影响
九、经济与商务文化
A. 中西商务文化的差异和影响
B. 中西商务礼仪和交流方式的异同
十、结语
A. 总结中西文化对比的重要发现和体会
B. 展望中西文化交流的未来发展趋势
附录:相关书目和研究资料。
中西方文化中的价值观差异教学提纲
中西方文化中的价值观差异中西方文化中的价值观差异在这个社会里,总能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在人们发现对方的做法和我们的迥异时,都会认为这是价值观不同造成的。
就像人们在西方社会对中国的指责时总是喜欢说:这就是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呀。
我想这句话差不多每个人都听过。
一句可以解释一切疑问的话,却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中西方在价值观上到底差别在哪儿?其实光举例也有一箩筐,今天的话就简单从几个方面加以阐述阐述吧。
一、显与隐的差别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
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
这就是显与隐的差别,西方人喜欢显露出来让别人知道,然后让别人肯定自己,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存在就是被感知,默默无闻从来不是他们的风格。
而中国人崇尚内敛含蓄,稍稍出头就会被认为狂傲不羁,谦虚,等待着自己做的事情或者才华被发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传统的中国人,真的很不适合生存。
二、环境适应和适应环境的差别龙这个意象中西方都有,可是代表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意思,从这里我们看出一个差别,就是改变我们去适应环境,还是改变环境让它来适应我们的差别,为什么这么说呢?看下面:龙是什么?在中国人的眼里,龙是一种神物,当然政治在其中起了一个非常的作用,它拥有强大的法力,可以腾云驾雾,可以呼风唤雨。
对于这样的强势者,中国人选择膜拜它,希望它能够少做恶,多行善,希望龙能运用它的法力带来风调雨顺。
由此中国人将龙赋予了吉祥的含义,我们会说龙凤呈祥,会说龙马精神。
而西方人世界里的龙也是一个拥有法力的强势者,但充满了邪恶,只会利用能力干坏事,让人恐惧的东西。
由此就不难看出:同样的对于拥有法力的强势者,中国人选择“妥协”,寄希望于它能够为我所用;而西方人则是选择排斥,有时甚至是不能共存。
所以可以推断出中国人比西方人突出的一个特性:中国人更“现实”。
中国人喜欢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西方人则喜欢调整环境以适应自己,很多事情都映证了中国人的“现实”:比如中国人的友善包容,比如中国人的吃苦耐劳,比如中国人的天人合一理论,比如中国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等。
中西文化比较教案
中西文化比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特点。
2. 提高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
3. 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文化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西方礼貌用语的差异中文的礼貌用语如“您”、“请问”、“谢谢”等西方的礼貌用语如“Hello”、“Please”、“Thank you”等2.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中国的饮食文化注重食材的多样性、烹饪技法和餐桌礼仪西方的饮食文化注重食物的分量、简单烹饪和分享食物3. 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差异中国家庭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孝顺和和谐西方家庭注重个人独立、自由和尊重个人选择4. 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差异中国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考试成绩和竞争压力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实践能力5. 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中国社交礼仪注重尊老爱幼、谦虚礼貌和面子文化西方社交礼仪注重直接表达、个人空间和尊重他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看法。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场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观点。
3. 角色扮演表演: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运用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西文化比较教材或相关阅读材料。
2. 课件:用于展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图片、视频和图表等。
3. 网络资源:用于查找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相关案例和资料。
4. 角色扮演道具:用于模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场景。
六、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授:讲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提供相关背景知识。
《中西文化对比》课程教学大纲
《中西文化对比》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8040162课程名称:中西文化对比学时与学分:32学时/2学分先修课程:大学英语1、2、3册适应专业:大学二年级第四学期非英语专业英语四级成绩为425分以上的本科生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一门文化知识型,应用型的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较深入地了解西方文化,熟悉中国文化,加深对中西方文化体系的认识和比较,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自觉性;·介绍中西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使学生较好地宣传我国文化以增进中西方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从而达到在对外交流过程中准确地理解对方和得体地表达自己;·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增强其文化底蕴,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要求学生把握与运用中西文化的比较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主要采用三种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以及讨论法。
课堂上除了由老师对内容进行讲解,学生也有一定的时间对课堂内容发表个人意见, 展示他们在课后所搜集到的资料。
据本课程的特点,除了采取传统的教学手段:黑板演示外,还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活跃课堂气氛,协助课堂内容的清晰阐述。
教学内容1) 中西文化的民族特点文化的定义;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西方文化的特点;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2) 中西方观念文化比较哲学思想及体系基督教和圣经;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佛教与中国文化道教文化伊斯兰教与中国文化伦理道德;审美情趣;民族个性;思维方式3) 中西风俗习惯比较英语国家的节日风情中国传统节日中国婚嫁与葬俗中西社交礼仪中西各民族祥瑞动物崇尚和禁忌4) 中西方物态文化要略建筑艺术风格的比较及鉴赏影视文化中华医学的文化特点中西饮食文化对比5) 汉英语言和文化6) 中西方制度文化比较议会和人民代表大会美国总统选举政党重要国际组织教学方法1) 每大块围绕各主题,通过教师讲座,学生读视听说,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提高文化品味,为以后的文化交流打下基础。
《中西文化比较》教学大纲
《中西文化比较》教学大纲ComparativeStudiesonChinese&WesternCu1tures课程编码:25AooO67学分:2.0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计划学时:32其中讲课:32实验或实践:0上机:0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汉语言文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推荐教材:徐行言主编《中西文化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目:1.辜正坤主编《中西文化比较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2.张忠利、宗文举著《中西文化概论》,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
3.王前著《中西文化比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4.吴克礼主编《文化学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中西文化比较是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广告学与广播影视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主要运用平行研究的方式分别从思维方式、宗教信仰、价值判断等社会规范体系以及文化构成要素等角度对中西文化进行综合考察,介绍当前有关中西比较的主要理论观点与前沿问题等。
学生须掌握中西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明确其基本内涵、本质及形成过程,特别要学会在全球化视野上看待中西文化差异与冲突,增强对文化的理解、辨别、分析与整合等分析与阐释能力。
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对两种文化的同与异有比较中肯的理解,能认识到文化的比较应当是整体的比较,是追根朔源的历史性比较,是全球化视野上有预见性的比较。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设想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全面的梳理,从文学、哲学、宗教、艺术等多个侧面来观察中西方文化的基本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差异和冲突,让学生摆脱狭隘的民族主义意识,认识到文化没有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别的文化的参照物。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导论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从概念上梳理文化研究的发展历程,介绍文化的含义、文化比较研究的现状及前沿视点,要求学生在明确基本概念的前提下增强理论分析理念与相关的综合与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对
比
中美价值观念对比分析
1.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Oneness vs. Dividedness
between Man and Nature)
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或对自然的态度是天人合一,而西方则主张天人相分。
天人合一是指人对自然规律的顺从和对自然的崇拜,人们将自然中日夜交替、季节变换与人们的生活和活动周期相一致起来,一切都处在不断循环往复之中,并与自然和谐统一。
实际上,自古代几千年以来,人们在各个生活侧面都力求与自然统一,达到顺其自然的境界 无论是政治、思想、情感、理智和实践等方面都是如此。
人们做事情讲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追求天时、地利、人和。
在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和影响下,在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言语观方面都倾向于求整体、求笼统、求综合和知觉上重直觉,迥异于美国人或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言语观。
西方人,从古至今倾向于把宇宙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天人相分,二者对立。
西方的哲学家从古代起就开始认为世界上的万物都是对立的,一分为二: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社会与自然等,一切
二分对立。
因此人与自然相分对立,而人处在支配和改造自然的位置。
在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地位,他们相信这并不是天命,顺从命运的人会遭到唾弃。
这就是为什么西方人把自己比作一部机器或一个独立存在的原子的缘故。
天人相分决定了美国人一分为二,对待事物习惯分析的思想方式和重逻辑的思维方式,以及求“准确”的言语观。
总之“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这两种不同的宇宙观构造东西方人色思维方式、民族性格方面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西方东方
宇宙观:天人相分天人合一
思维方式:抽象思维具象思维
重分析、逻辑、客观重直觉、综合、主观
演绎式归纳式
线性圆周式
言语观:法制语言人制语言
重形合重意合
写作:开门见山(演绎式思维)往往不开门见山
(归纳式思维)2.群体取向与个人主义取向(Group vs.
Individualism Orientation)
群体取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群体取向,二是他人取向。
在群体取向影响下,中国人提倡凡事以家庭、社会和国家利益为重,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严格遵守人伦界定的规矩,不可越雷池一步。
人们要求做到“克己守道”,“贵有自知之明”,“循规蹈矩”,“安于现状”,避免“锋芒毕露“,因为“枪打出头鸟”, “出头的椽子先烂”,个人主义被视为无父无君无友的表现,严加防范。
外国学者认为中国文化I-less culture.
他人取向是群体取向的延伸,表现在中国人在做事时首先考虑别人会怎么看怎么想,“人言可畏”。
与中国文化相反,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极端崇拜个人主义,如:self-control, self-esteem, self-confidence, self-reliance, self-dependence, self-respect…他们是自主独立的实体,是一部机器,一个小宇宙,完全不依赖别人,包括父母。
美国人喜欢独辟蹊径,标新立异,在别具一格中出奇制胜,他们追求个人享受、放任个性,自由发展不仅包括物质利益
的追求与享受,也包括个人意志、个性自由以及自我实现、自由进取的追求。
3.求稳与求变(The Seeking of Stability vs. the
Seeking of Change)
美国文化的真谛在于“变化”二字,核心思想是“无物不变”,而且变化永无停顿。
他们尽力使英语变化,而不执着于传统的秩序,不甘受制于家庭、经济、教育、乃至个人能力的条件。
对美国人来讲,变化、发展、改善、进步,成长与未来几乎都是同义词。
没有变化就没有进步,没有未来。
美国人的变化还表现在不同形态的流动方面,包括职业、社会地位、地域等方面的流动。
当然变化还体现在家庭危机、家庭分散、婚姻解体等方面。
相对而言,在儒家思想的印象下,中国人的生活则被“万物不变”,或“万变不离其宗”,“祖宗之法不可变”的精神所笼罩。
尽管近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在稳定中求进步,求发展。
人们习惯于在一派和平景象中“相安无事”,“知足常乐”,“安分守己”, “安居乐业”….
4.做人与做事(Being vs. Doing)
在道家与佛家的影响下,中国人讲究“虚静”,“修身养性”,“谦虚自律”,自我压抑。
可以讲几千年以来中国人强调如何做人,而不尚做事。
做好人成了人生最高理想。
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力图“无为而有为”。
因为有为意味着矛盾、冲突,会破坏人间和谐,“无为”才能防止对立,防止矛盾产生。
因此人们性格内向、省身独慎,好静顺从,含蓄包容,相互依赖。
中国人好静不好动,尚静之根源,是老子的影响 静是事物的根。
而西方从古代希腊的海洋文化起,就企图征服自然,战胜自然,争取个性解放,富有冒险精神;在个人奋斗中克服常规,求变,求动是他们精神的动力,并在做事中发展这一动力,因此“做事”、“有所成就”、就自然变成了他们重要的文化取向或价值观念。
5.性本善与人性本恶(Innately Good vs. Innately Evil)
中国人传统的人性论是性善为本,渊源于孔子思想,他指出,“性相近,习相远”。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性本善说,注重发扬人的“恻隐之心”,“羞恶之
心”,“辞让之心”,以及“是非之心”等与生俱来的善性。
“人之初性本善”是中国文化中基本的人性论。
与“性本善”的人性论相反,影响西方的基督教的人性论是“人之初性本恶”。
人们认为自己在上帝面前是有罪的,这就是被西方学者广泛称之为的“原罪说”。
人性本源也直接影响了人们生活的很多方面,如传统的儒家文化强调人们要从善性出发,并固守其性本善就可以了。
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安于现状”,“安分守己”,“知足者常乐”,“仁者静”….
然而以原罪为起点的西方文化,为改变原罪,人们不断忏悔,设法改变罪的本性,奋起变化,以期待世界末日的审判,从而到达彼岸,这就造成了西方人为什么求“动”,求“变”的心态。
6.时间取向:过去取向与未来取向(Past vs. Future Orientation)
1)过去取向还是未来取向
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儒道两家思想相反相成,二者都主张回归自然回归过去。
可以讲中国是一个传统导向的社会,在时间上中国是一个过去取向
的社会,或者重视过去的社会。
人们崇拜祖宗、敬老尊师、重经验、重年龄。
与中国文化的时间取向相反,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一切着眼于未来,因此未来取向是他们重要的价值观念,对他们来讲,回归过去如同走向“原罪”,因此后退是没有出路的。
2)对时间的使用方面的差异
在一定程度上讲,中国人是时间的主人,而美国人则是时间的奴隶,相对来说中国人使用时间比较随意,灵活性强,而美国人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时间。
美国人认为时间的铁腕(iron hand)有时会残酷无情,操纵我们的生活,社会生活、商业活动以及个人生活。
Homework:
Can you think of any idioms which reflect American people’s values (in English) or Chinese people’s values (in Chinese)?
For example,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静水流远
枪打出头鸟。
All things are possible.
I am the captain of my soul; the captain of my fate. The word impossible is only in the dictionary.
You have to blow your own horn.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A Poem :
The Road Not Tak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