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比较
中西文化价值观
中西文化价值观
中西方文化有着不同的价值观。
以下列举了一些典型的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比较:
1. 个人主义 vs. 集体主义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而东方文化则注重团体和共同体的利益。
2. 独立思考 vs. 接受权威
西方文化重视个人独立思考和质疑权威,而东方文化更注重传统、长辈和权威的意见。
3. 面子文化 vs. 实质文化
东方文化往往注重“面子”,即表面上的尊重和礼貌;而西方文化更注重实质结果。
4. 感情表达 vs. 理性思考
东方文化注重感情的表达,而西方文化偏向于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
5. 重视家庭 vs. 重视个人
东方文化重视家庭和亲情,而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的独立和自我实现。
6. 尊重传统 vs. 创新进取
东方文化更强调尊重传统和守旧,而西方文化更注重创新和进取。
7. 超自然 vs. 科学理性
东方文化注重超自然、灵性和宗教信仰,而西方文化强调科学、理性和实证。
8. 勤奋节俭 vs. 纵享福祉
东方文化注重勤奋节俭,而西方文化更倾向于享受生活和纵容自我。
事例说明中西价值观差异
事例说明中西价值观差异
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体现在许多方面,以下是几个典型的事例:
1. 婚姻观念:在中国文化中,结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延续家族和传承家族的财富和财产。
婚姻不仅是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更是两个家庭之间的关系。
而在西方文化中,婚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两个人之间互相爱和支持,婚姻是两个人的个人选择,也是两个人之间的个人关系。
2. 教育观念:在中国文化中,教育被认为是一个人追求成功和提高身份的主要手段。
中国文化注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非常重要。
而西方文化的教育观念更注重自主、自由和个性的发展,西方家长更倾向于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和独立空间。
3. 人际关系观念: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注重面子和尊重,往往会优先考虑他人的感受和利益。
在西方文化中,人际关系更注重平等和自由,个人利益和观点也更被重视。
4. 时间观念:在中国文化中,时间被看作是一种资源,从而时间的利用和浪费也显得非常重要,迟到和浪费时间的行为被视为不礼貌。
在西方文化中,时间是一种相对而言更为自由的资源,也更被看作是有限的,而延迟和拖延有时被视为事情无法避免的结果。
中西方文化与价值观的差异分析
中西方文化与价值观的差异分析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速,中西方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如何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与价值观的差异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中西方文化与价值观之间的差异,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启示与思考。
一、思维模式中西方文化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思维模式。
中西方文化的起源和发展环境不同,导致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比如,西方文化下重视自由,鼓励个体主义,提倡个人的独立和自主性,而中国文化则强调集体主义,注重集体利益和团队合作。
因此,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中西方文化存在着不同的思维模式。
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相对开放,重视建立独立的个人思维模式和逻辑思维能力。
而中国文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平衡,重视感性与理性的结合,在人际交往中更加注重情感沟通和关系维护。
二、时间观念对于中西方文化中的时间观念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时间的线性和客观性,认为时间是不可逆转的,要尽可能充分利用时间来实现目标和价值。
西方文化下的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十分注重效率和速度,并对时间紧迫的事情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
相反,中国文化注重时间的环状和循环性,认为时间不仅可以往前,也可以往后,过去、现在和未来是连续的,时间的长度和价值是相互联系的。
中国文化中的人们更多的是把时间看作是一种无法限制完全掌握的自然力量,以及人与自然万物的共同体现。
三、责任感和义务感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于对责任感和义务感的体验。
中国文化强调人与社会的紧密关系,追求和谐与互相帮助的社会性质,人们在生活中都承担着各种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与义务。
同时,中国文化中还有许多大仁大义、舍小利、顾大局的代表行为,人们通过这些行为来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道德出品。
在西方文化下,人们强调自我实现和能力展示,个人主义在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个体和社会之间是一种松散的、基于自愿的协议关系,人们在对待自己和他人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上比较轻松。
四、教育与文化价值观中西方文化所体现的教育和文化价值观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正文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中西方国家在发展中随着各自文化的形成产生了价值观的差异,这些差异在诸多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价值主流。
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主流是为自我满足而奋斗的精神。
西方文化张扬个性,强调维护个人利益,注重独立自主发挥个人潜力,强化个人权利意识。
个人主义是一切行为的准则,自我实现是人生的最高需求和目的,独立是实现自我的最有效手段,人权神圣不可侵犯,是实现自我的保障。
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是和合精神。
中华民族自古就注重和谐。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崇尚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在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主张亲仁善邻,协和万邦。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与人为善的民族。
2、竞争意识在重视个人培养、强调个人独立和崇尚自我实现的美国,竞争是其基本价值观之一。
社会鼓励其成员竞争,人们也以积极的态度踊跃地参加。
他们相信竞争不仅推动个人价值的实现,也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整个美国社会犹如一个大的竞技场,人人都为了获得自己的所需而努力拼搏并击败他人,有些人为达目的甚至不择手段。
中华民族是个倡导重义轻利的民,注重道德修美,强调“天人合一”、“和为贵”,“中庸之道“深人民心。
”“君子优道不优贫”,“君子不言利”等思想使我们中国人把物质利益放在了次要地位。
传统的价值观不鼓励人们竞争。
个人太突出,必定打破原有的平衡与和谐。
中国人强调天时、地利、人和,古人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特别注重“和”。
3、自立意识中国是个典型的大家庭社会,人们喜欢依赖父母及朋友,古语说:“在家父母,出门靠朋友”。
现在的青年人更是如此,特别是独生子女们,更有几辈人的娇宠,现在许多青年人的自理能力是很差的。
在美国,成年公民(以十八岁为界)都倾向于自己选择自己的行为,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人的意见仅供参考,社会对个人的抉择权予以普遍承认与尊重。
其教育体制总是鼓励青少年学会自立并授之以相应技巧。
孩子从小就被灌输独立意识,父母要求孩子自小学会自立。
中西文化比较教程
中西文化比较教程一、引言中西文化是指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各自独立发展形成的两种文化体系。
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增进对两种文化的理解,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本教程将从多个方面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并探讨其差异与共同点。
二、价值观比较1.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西方文化强调个人的自由、独立和个体权利,而中国文化注重集体利益和社会秩序。
2. 时间观念:西方文化注重时间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强调“时间就是金钱”,而中国文化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重视“人情时间”。
3. 知识崇拜与传统尊重:西方文化崇尚科学、理性和创新,追求知识和进步,而中国文化注重传统、尊重前辈和历史文化。
三、社会习俗比较1. 礼仪与礼貌: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平等,不太重视礼仪,而中国文化非常重视礼仪和尊重他人。
2. 家庭观念: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独立和自由,家庭关系相对松散,而中国文化注重家庭观念和尊重长辈。
3. 饮食习惯:西方文化注重个人口味和多样性,食物种类繁多,而中国文化注重饮食的协调和营养平衡,有许多饮食禁忌。
四、教育制度比较1. 教育目标:西方文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而中国文化注重学生的纪律性、积极性和集体协作能力。
2. 教育方式:西方文化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意见,而中国文化注重教师的权威和传授知识。
3. 考试制度:西方文化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强调考试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而中国文化注重考试的分数和学术成就,强调竞争和选拔。
五、艺术表达比较1. 绘画:西方绘画注重透视和自由创作,追求形式美和个人表达,而中国绘画注重笔墨和意境,强调表达中的意蕴和哲理。
2. 音乐:西方音乐注重和声和旋律,追求情感表达和个人风格,而中国音乐注重调式和节奏,强调音乐与自然的和谐。
3. 戏剧:西方戏剧注重情节和角色的心理深度,追求表演技巧和舞台效果,而中国戏剧注重意境和象征,强调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度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度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是相当显著且复杂的话题。
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文化差异,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但本文将会以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视角,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本质和根源。
一、价值观的差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它决定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社会行为和道德准则。
中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差异非常明显。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谐,强调个体对集体的奉献和牺牲精神,讲究“以德治国”和“以和为贵”。
而西方文化则非常注重个人的自由、权利和个人追求。
西方人普遍认为自己拥有独立的人格和思维,不希望受到外界的任何限制,因此,他们追求的不是家庭和社会,而是“自我实现”。
二、对教育的看法中西方文化对教育的看法也有很大的区别。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强调培养孩子的品德、道德和基本教育;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大学的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这也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对于人才培养的不同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希望培养出脾性温和、才情纯朴、聪明能干的人,他们被认为是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人;而西方文化则更注重实际应用价值,希望培养出专业技能过硬、有创新能力的人,他们被认为是成功的人。
三、家庭观念的不同在中西方文化中,家庭观念也有很大的不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强调尊重家长、孝敬父母、多子多福、多忍多让等观念。
而在西方文化中,家庭并不像中国那么重要,独立、自主、自由、平等等是家庭关系的基本概念。
西方人普遍认为婚姻是个人选择和决定的事情,个人的幸福和自由比家庭更重要。
四、对美的追求不同在美学领域,中西方文化也存在不小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中,美的追求与道德伦理是密切联系的,中国古代文化取信于道家、儒家思想,无论是诗、书、画、音乐都是用来表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道德之间的关系的。
而西方文化中,美的概念更加广泛,表现在对个体的表达、自由和精神性等方面。
西方人普遍崇尚“自然主义”、“个人主义”、“浪漫主义”等意识形态,他们在创作和欣赏的过程中更注重自我表达,更注重个性的展示和自由的体验。
中西方文化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中西方文化最大的差异是什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包括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道德等。
1、思维方式:西方人注重思辩理性分析实证,剖析整体再加以综合;在西方哲人看来,只有思辩性的东西才是最真实、最完善、最美好的。
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不是通过归纳推理,演绎推导,而是基于事实,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加以识别、理解和进行整体判断。
与直观的思维方式相联系,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体知”而不是“认知”。
2、价值取向:西方人注重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重竞争;西方人的价值观认为,个人是人类社会的基点。
每个人的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有个人才有社会整体,个人高于社会整体。
中国人注重群体、社会、和谐。
中国人的价值观,强调群体意识,社会意识,个人利益应当服从社会整体利益,只有整个社会得到发展,个大才能得到最大利益。
3、伦理道德:西方人注重个人放任,创新发展,张扬荣誉;西方人崇尚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成就而自豪,从不掩Word文档 1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和获得成就后的狂喜;西方文化鼓励个人开拓创新,做一番前人未做过的,杰出超凡的事业;西方人的家庭观念比较淡漠。
中国人注重谦虚谨慎,不偏不倚。
中国文化在个人取得成就时,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谨慎,反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在人际关系上,中国传统的文化则要求人们不偏不倚,走中庸之道,维护现状,保持和谐。
扩展资料:差异互补东西方文化从现象上看,显然有很大差异,从本质上看,东方属于整体文化,而西方是个体文化。
但东西方文化的互补和融合也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
欲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许多社会基本条件有待酝酿成熟,承认东西方文化差异,使东西方文化互补和融合便是重要一条。
东西方文化的互补和融合是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文化基础。
文化格格不入的国家之间很难实现经济一体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需要东西方文化的互补和融合,同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互补和融合。
中西方文化中的价值观差异
中西方文化中价值观的差异有一则趣谈:一所国际公寓闹火灾,里面住有犹太人、法国人、美国人和中国人。
犹太人急急忙忙先搬出的是他的保险箱,法国人先拖出的是他的情人,美国人则先抱出他的妻子,而中国人则先背出的是他的老母。
这一趣谈反映了一个事实: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殊的文化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价值尺度,道德规范和情感趣向。
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主流是主张个人荣誉、自我中心、创新精神和个性自由,而中国文化主张谦虚谨慎、无私奉献、中庸之道和团结协作;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家庭结构简单,由父母以及未成年子女组成核心家庭;而中国人等级观念较强,家庭结构较复杂,传统的幸福家庭多为四代同堂等。
1、中国的价值观是一元化的,由于中国人受儒家思想影响根深蒂固。
认为人生的价值就是在现世的作为之中,一个人在社会越有作为,他的生命就越有意义。
也正因为我们这种单一文化的影响,中国历代以来都把出仕为官作为自己最高的理想,当自己在仕途郁郁不得志时,就会消极避世。
而对于西方人,他们的价值观与中国人不一致,他们的人生价值呈多元化,从政是人生价值的实现,经商也被认为相当有价值,西方人眼中最好的职业莫过于律师、医生。
2、西方文化特点是强调个人价值,即主张个人独立,强调个人主动性、个人行为与个人兴趣,勇于进取,珍视个人权利。
个人主义是西方文化的核心。
而中国人提倡凡事以家庭、社会和国家利益为重,主张个人服从集体,崇尚“大公无私”等。
在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方面,人们被要求做到“克己守道”、“与集体或领导保持一致”。
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强调个人是为集体而生存的,个人的生死荣辱和集体息息相关。
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个人主义”便自然地成为与“集体主义”相对的贬义词。
打个比方:在西方的学生课堂上教育学生当遇到危险时,要保护自己,珍惜自己的生命,把个人权利放在第一位;然而在崇尚“荣辱观”的中国,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学习像赖宁一样的大无畏精神。
而对于在中国,西方的这种强调个人主义则被认为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错误思想。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之间的差异是什么?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之间的差异是什么?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谈论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之间的差异。
这种对话常常涉及到文化认同、历史背景、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结构等方面,因此它们能够影响人们的行为以及社会互动方式。
本文将从以下角度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主要差异。
一、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许多人会认为西方文化相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加个人主义化。
这种看法主要因为西方文化强调个人的自由、独立以及自我实现,而中国的传统文化通常强调集体的利益和共同价值观。
首先,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被广泛地认可并赋予了极高的价值。
这是因为西方文化需要个人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发挥最大的能力,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
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集体主义被视为至高无上的价值。
家庭、部落以及整个社会都要以集体利益为先,而个人利益则是次要的。
其次,这种差异可以表现得更加具体。
当西方人思考一个问题时,通常会首先考虑到自我实现的因素;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更多地考虑的是集体的利益。
这种差异可以这样概括:在西方文化中个人是社会基本单位,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集体才是社会基本单位。
二、时间观念的不同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时间被视为沿着一个永恒的序列向前移动,人们根据过去和未来来组织自己的活动。
西方文化中,时间观念似乎更加线性,这意味着时间被视为可以精确度量的单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时间被视为永恒存在的,而未来与过去是联系在一起的。
这种观念的代表是“道教”、“儒家”等思想,即人们的行为会在时间轴上留下轨迹。
因此,在这种文化中时间只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观念,与人们的个人意识和价值观密切相关。
相比之下,在西方文化中,时间被视为一种可以被精确度量的东西。
这种表现最明显于科学与技术的领域,例如时钟、计时器以及日程安排等工具的运用,这些工具让时间变得更加精确可靠。
这种经验主义的方法导致了科学与技术的飞跃发展,从而带来了“时间就是金钱”的思想。
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对比
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对比中西方文化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两个文化体系之一、虽然有些相似之处,但它们在很多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家庭观念、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时间观念和教育观念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对比,以展示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异同。
家庭观念是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西方文化中,个人的利益被视为高于家庭的利益,婚姻关系往往基于爱情和个人选择。
西方家庭鼓励尊重个人权利和自由,重视独立和自我实现。
相比之下,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观和社会单位。
中国人强调家庭的尊重和责任,传统上,婚姻是由父母安排,重男轻女观念普遍存在。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是中西方文化中的另一个重要对比。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是主流观念之一,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个人追求幸福和独立的意愿。
相比之下,中国文化中重视集体主义,将个人的利益置于集体的利益之上。
在中国,个人的行为往往受到社会和家庭的期望和压力的限制。
时间观念也是中西方文化中的不同之处之一、西方文化中,时间被视为有限的资源,被广泛视为金钱,重视效率和准时。
相比之下,中国文化中,时间被视为无限资源,注重人际关系和人情味,强调弹性和灵活性。
教育观念在中西方文化中也有显著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自主性和学生的独立思考被强调,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因此,在西方教育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而不是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
相比之下,在中国文化中,教育更注重纪律和传统的知识传授。
学生被教育要听从教师的指导和命令,遵守规则和习惯。
总结来说,中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存在明显的差异。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和个人权利,关注个人的自由和独立。
相比之下,中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家庭责任,关注社会关系和家庭价值观。
此外,西方文化注重时间的效率和准时,而中国文化注重时间的灵活性和人际关系。
教育观念方面,西方文化注重学生自主性和创造力,而中国文化更注重纪律和传统知识传授。
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对于增进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至关重要。
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对比
中美价值观念对比分析1.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Oneness vs、Dividednessbetween Man and Nature)中国传统得宇宙观或对自然得态度就是天人合一,而西方则主张天人相分。
天人合一就是指人对自然规律得顺从与对自然得崇拜,人们将自然中日夜交替、季节变换与人们得生活与活动周期相一致起来,一切都处在不断循环往复之中,并与自然与谐统一。
实际上,自古代几千年以来,人们在各个生活侧面都力求与自然统一,达到顺其自然得境界 无论就是政治、思想、情感、理智与实践等方面都就是如此。
人们做事情讲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追求天时、地利、人与。
在中国天人合一得思想指导与影响下,在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与言语观方面都倾向于求整体、求笼统、求综合与知觉上重直觉,迥异于美国人或西方人得思维方式与言语观。
西方人,从古至今倾向于把宇宙分成两个截然不同得世界,天人相分,二者对立。
西方得哲学家从古代起就开始认为世界上得万物都就是对立得,一分为二: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社会与自然等,一切二分对立。
因此人与自然相分对立,而人处在支配与改造自然得位置。
在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得不到自己想要得东西或地位,她们相信这并不就是天命,顺从命运得人会遭到唾弃。
这就就是为什么西方人把自己比作一部机器或一个独立存在得原子得缘故。
天人相分决定了美国人一分为二,对待事物习惯分析得思想方式与重逻辑得思维方式,以及求“准确”得言语观。
总之“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这两种不同得宇宙观构造东西方人色思维方式、民族性格方面起到决定性得作用。
西方东方宇宙观:天人相分天人合一思维方式:抽象思维具象思维重分析、逻辑、客观重直觉、综合、主观演绎式归纳式线性圆周式言语观:法制语言人制语言重形合重意合写作:开门见山(演绎式思维) 往往不开门见山(归纳式思维)2.群体取向与个人主义取向(Group vs、IndividualismOrientation)群体取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就是群体取向,二就是她人取向。
中西方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比较分析
中西方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比较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比较越来越频繁。
中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它们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
本文将从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与自由、时间观念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对中西方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进行比较分析。
一、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中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价值观存在明显差异。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的自主性和个人权利,个人的追求和利益被视为至高无上的。
而中华文化注重集体利益和社会和谐,个人的追求和利益被视为相对次要的。
这种差异在家庭、教育和社会关系中都有体现。
在西方社会中,个人的独立和自由是受到高度重视的,个人的选择和决策权被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而在中华文化中,个人的选择和决策往往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和制约,个人的价值和意义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关系来实现的。
二、权力与自由中西方文化中对权力和自由的态度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追求个人的独立和自主性。
而中华文化注重权力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在西方社会中,个人的自由和权利被视为最高价值,个人对权力的独立和限制受到高度重视。
而在中华文化中,权力被视为一种责任和义务,个人对权力的合法性和正当性的认可是通过社会和家庭的认可来实现的。
三、时间观念中西方文化中的时间观念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时间的效率和精确性,追求“时间就是金钱”的理念。
而中华文化注重时间的延续和沉淀,强调“一寸光阴一寸金”的价值观念。
在西方社会中,时间被视为一种资源和工具,需要合理利用和管理。
而在中华文化中,时间被视为一种积淀和沉淀,需要经历和体验。
四、人际关系中西方文化中的人际关系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的直接和平等的交流和互动,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而中华文化注重人际关系的间接和复杂性,强调个人的依赖性和归属感。
在西方社会中,个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被视为最高价值,个人的选择和决策权受到高度重视。
中西方文化中的价值观差异
中西方文化中的价值观差异中西方文化中的价值观差异在这个社会里,总能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在人们发现对方的做法和我们的迥异时,都会认为这是价值观不同造成的。
就像人们在西方社会对中国的指责时总是喜欢说:这就是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呀。
我想这句话差不多每个人都听过。
一句可以解释一切疑问的话,却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中西方在价值观上到底差别在哪儿?其实光举例也有一箩筐,今天的话就简单从几个方面加以阐述阐述吧。
一、显与隐的差别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
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
这就是显与隐的差别,西方人喜欢显露出来让别人知道,然后让别人肯定自己,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存在就是被感知,默默无闻从来不是他们的风格。
而中国人崇尚内敛含蓄,稍稍出头就会被认为狂傲不羁,谦虚,等待着自己做的事情或者才华被发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传统的中国人,真的很不适合生存。
二、环境适应和适应环境的差别龙这个意象中西方都有,可是代表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意思,从这里我们看出一个差别,就是改变我们去适应环境,还是改变环境让它来适应我们的差别,为什么这么说呢?看下面:龙是什么?在中国人的眼里,龙是一种神物,当然政治在其中起了一个非常的作用,它拥有强大的法力,可以腾云驾雾,可以呼风唤雨。
对于这样的强势者,中国人选择膜拜它,希望它能够少做恶,多行善,希望龙能运用它的法力带来风调雨顺。
由此中国人将龙赋予了吉祥的含义,我们会说龙凤呈祥,会说龙马精神。
而西方人世界里的龙也是一个拥有法力的强势者,但充满了邪恶,只会利用能力干坏事,让人恐惧的东西。
由此就不难看出:同样的对于拥有法力的强势者,中国人选择“妥协”,寄希望于它能够为我所用;而西方人则是选择排斥,有时甚至是不能共存。
所以可以推断出中国人比西方人突出的一个特性:中国人更“现实”。
中国人喜欢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西方人则喜欢调整环境以适应自己,很多事情都映证了中国人的“现实”:比如中国人的友善包容,比如中国人的吃苦耐劳,比如中国人的天人合一理论,比如中国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等。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西方文化比较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西方文化比较分析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中西方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和紧密。
在这种情况下,对中西方文化之间的比较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文化的定义十分复杂,但总的来说,文化包括人类的各种社会实践、信仰、价值观、传统、习俗、语言等。
下面从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一些明显不同点和相似之处来探讨二者间的异同。
一、价值观在中西方文化中,价值观不同是比较明显的区别之一。
中西方国家在不同的历史、经济、政治、宗教背景下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价值观。
例如,中国的儒家思想注重个人责任、尊重长辈,强调我们的行为应当符合社会和人类的和谐,而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强调人的自主和自由,人应该自己为自己的幸福负责。
因此,中西方社会交往和对待权利的态度截然不同。
这种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的社会生活和思维方式上的很大区别。
但是,中西文化中也存在一些共同的价值观念。
例如,同时对于友谊、真诚、勇气、家庭等重视,这些都是在两者文化中深受人们喜爱和追求的。
二、生活方式中西方文化的生活方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别。
一方面,西方文化更加注重个人自由和独立性,在生活方式上更加强调个体的特点和不同性格;而中国的传统社会更重视家庭和集体,普遍强调个体应该为家庭和集体服务。
另一方面,中西方文化对待时间的态度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时间是钱,强调高效利用时间。
而中国的文化则更加强调缓慢和思考,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互动。
三、教育教育是中西方文化的又一重要区别。
在西方国家,教育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
然而,在华夏传统文化中,教育则更注重对知识和智慧的授予与塑造,教导学生应该向先贤古人学习。
在教育方式上,中西方文化也不完全相同。
例如,在中国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份量极大,在学生的行为规范、心理素质等方面有着独特的贡献。
而西方国家注重独立思考和个人发展,更加重视科学技术、音乐美术、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教育。
四、宗教中西方宗教文化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西文化价值观中的价值取向差异分析
中西文化价值观中的价值取向差异分析摘要:价值观是一种经过一定历史时间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理念,它可以对人类的信念、态度、看法和行为等产生支配性的影响。
纵观世界,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宣扬的是“从恶到善”,而中国文化则坚持“从善到恶”;西方国家在人与自然方面讲究的是天人相分,而中国在面对大自然的时候主张天人合一的境界;西方文化价值观主张个人主义,而中国文化价值观却比较看重人与人的关系,以群体或群体取向为核心;西方文化着眼于未来,具备先进的未来取向,而中国文化看重过去,对于时间坚持的是过去取向。
关键词:文化价值观人与自然人际关系时间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阐述:“每一种价值观的形成,都离不开历史的沉淀。
”社会不断进步,随着大环境的变化,开始出现一种来自于文化底层的理念,即价值观。
在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离不开家人的道德教育、学校的规范教育、周围人的行为模范影响。
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对人类的信念、思想、看法和行为产生支配作用。
对价值观本身而言,它是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是一成不变的。
一般情况下,价值观其实是在坚守自己主线的情况下,不断发生着各种细微变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开始进入“地球村”的时代,世界各地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发生着不同文化间的迁移和交流,并且日益频繁。
美国著名宗教学家休斯顿·史密斯曾经说过:“当史学家回顾我们所处的世纪时,可能最为记得的不是太空旅游或核能释放,而会是全世界人们第一次相互认真交往的时代。
”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文化的不断交流,来自各地的学者开始对各种价值观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数以万种的文化进行盖棺定论,他们研究各个种族间文化价值观的基础性问题:人性取向、人与自然的关系取向、人际关系取向和时间取向。
一中西方人性取向的差异无论是从道德角度还是文化角度出发,人类行为的判断都源于“人性的特征是什么?”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自然对于这样一个有争议性的问题,每个人所说出的回答的也就不尽相同。
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
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在价值观、思维方式、社会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
在本文中,我们将比较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几个方面。
一、价值观念传统文化强调家庭、父母、长辈和社区责任,重视忠诚、孝顺和尊重。
家庭是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价值观念,尊重家族和祖先的威望也非常重要。
而西方文化更加注重个人的独立和自由,强调个人权利和自我实现。
二、社会结构传统文化更加依赖于等级制度和社会秩序,通过尊重长辈和权威来维持社会稳定。
家庭和祖先的地位会决定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声望。
而西方文化更加注重平等和民主,在法律和公正的体系下保障个人权利。
三、教育体制传统文化教育注重传承和尊重传统价值观,重视记忆和死记硬背。
家庭和长辈对孩子教育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而西方文化的教育注重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探索解决办法。
四、宗教信仰传统文化往往与宗教信仰紧密相连,比如中国的儒教和佛教、印度的印度教等。
宗教在传统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而西方文化中基督教的影响较为突出,但现代化和多元化的西方社会也有很大程度上的宗教多样性。
五、艺术和文学传统文化的艺术和文学注重表达和传递道德和宗教的价值观念,倾向于具象化和象征性的艺术形式。
西方文化的艺术和文学更加注重个人情感和审美体验,鼓励个人表达和独立思考。
六、时间观念传统文化中的时间观念更加注重顺应自然和历史的变化,强调尊重传统和积极适应环境。
而西方文化的时间观念更加注重效率和时间管理,强调时间的价值和利用。
总的来说,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社会结构、教育体制、宗教信仰、艺术和文学以及时间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
传统文化注重家庭和社会责任,而西方文化更加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了解和比较这两种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拓宽视野,增进文化理解和交流。
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也使得人们更加关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尽管世界各地的文化有着各自的特色,但中西方文化差异可能是最明显的之一。
以下是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区别。
一、价值观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上存在显著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是一种常见价值观,重视个人自由、独立和自主权利。
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追求自己的目标和利益。
不过,在中国文化中,家庭观念和家族关系是重要的价值观。
这意味着中国人往往将集体和家庭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
西方文化也注重个人权利的保护,而中国文化重视权力的掌握。
中国的权力文化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而西方的人权和集权分别可以追溯到启蒙时代和中世纪。
这种差距导致了两种文化在权力和义务观念上的不同。
二、沟通和表达方式另一个不同之处是中西方文化在沟通和表达方式上的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人们通常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在中国文化中,人们会更加谨慎地表达自己。
这种文化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的历史和社会背景造成的。
在中国,大多数人更关注面子和社会地位,所以会更加优雅,圆润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尽可能地避免冲突。
而在西方,人们更加注重事物的实质和真相,愿意展示自己的态度,因此更愿意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来说话。
三、时间概念在西方文化中,人们通常注重时间的准确和高效。
时间就是金钱,所以人们非常珍惜时间。
在中国文化中,时间观念则不同。
时间是一种流逝的自然概念,所以中国人往往会更加闲散、不受时间约束,享受生活的方式。
他们更关注与他人的时间在一起,更关注集体的节日和庆祝活动,更加珍惜人际关系的融洽和和谐。
四、审美标准在艺术和审美领域,中西方文化同样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艺术和大自然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人们欣赏极简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的艺术品,他们欣赏自由和独立的精神。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注重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他们喜欢表达共性和集体性,崇尚完满而美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有何不同?
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有何不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作为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态,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也愈加明显。
那么,它们的核心价值观有哪些不同呢?一、道德观念的不同中华文化注重道德轮廓,常常强调仁、义、礼、智,重视家族亲情、人际关系以及社会贡献等。
而西方文化则重视个人自由与个人原则,注重权利和责任,追求自我实现。
中华文化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互相关联。
家庭、亲族、宗教、国家等社会关系在中华文化中占有特殊地位,道德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团结、助人为乐及不自私等。
二、对待时间的不同中华文化是一种兼容并包、厚重历史的文化,尤其在时间意识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
传统中国人重视历史和先辈的传承,注重中国“五千年文化”,时常强调“子孙后代”等概念。
而西方文化则强调时间的现代性、利用价值和效率,注重今天和将来,也对个人的发展和发挥更加重视。
三、价值取向的不同在价值观念上,中华文化追求“中庸之道”,主张平衡、协调和和谐,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人主义,追求价值和信仰方面的不同、多样化产生的问题。
中华文化注重道德性、和谐性,推崇“仁爱”、“胸怀”,被誉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而西方文化强调自由、平等和个性,注重信仰与自我实现。
结语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归根结底,是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
两种文化传统的碰撞、交融,将在不断的变化中进行升华,融合出一种新的文化模式。
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背景下,中西方文化交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深刻。
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思想、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推进中西方价值观的全球相互理解和交流,以促进世界各国文化的相互借鉴、发展和融合。
在文化价值观方面,中国和另一个国家有哪些差异?
在文化价值观方面,中国和另一个国家有哪些差异?一、家庭观念中国人有着“家庭至上”的传统观念,注重家族延续和家族荣誉。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的家庭观念相对较弱,个人主义占据主导地位,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独立和个性化发展。
1、中国的家族观念中国人视家庭为最基本的社会单位,认为家庭是一个人生活的支撑点和精神寄托。
父母会尽心尽力地照顾子女,子女则有责任尽孝报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长辈、敬爱父母是一种重要的道德观念。
2、西方的个人主义在西方国家,个人主义观念占据主导地位,人们更加强调个人的价值和独立性。
家庭仅仅是一个人生活的基础,当个人需要追求自己的事业和个人的自由时,常常会离开或独立于家庭。
二、价值观念由于历史、文化、宗教等原因,不同国家有着差异化的价值观念。
在中国和西方国家中,其价值观念亦有区别。
1、中国的传统价值观中国人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强调礼仪道德、孝悌忠信等传统美德,并倡导“中庸之道”。
在中国人心目中,崇拜的精神偶像是孔子和孙子,同时,婚姻、家庭与亲情等人伦关系也被视为传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2、西方的自由平等相比之下,西方国家强调的是自由、平等和个人的权利。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是最重要的价值观念,人们相信每个人都有权利和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三、人际交往方式人际交往是社会生活中最为普遍且重要的一部分。
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沟通方式也有所不同。
1、中国的面子文化中国人强调面子和礼仪,在人际交往中常常需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和面子,包括不露怒色、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情感以及虚心接受批评。
同时,中国人善于用非语言交际,比如眼神、微笑、姿态等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西方的直率交往相对于中国人,西方国家的人们较为直率和开放,习惯于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人际交往中不会过多考虑维护面子和尊严,注重开放交流和分享。
四、教育理念教育是一个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不同国家也有着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式。
中西方价值观的异同
中西方价值观的异同中西方价值观的异同中西方价值观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理念体系,它们在一些方面存在明显的异同。
本文将从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观念、人际关系、教育和道德观念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带给读者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了解。
首先,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差异是中西方价值观的显著特点之一。
中西方价值观在这一方面存在对立。
西方国家普遍看重个人权利与自由,强调个体的独立,追求自我实现和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而中方注重集体共同利益与团队合作,强调个人责任与义务,将个体的发展融入到集体发展中。
这种差异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也很明显,如在家庭中,西方重视独立性,更注重个人的自主意识,而中方更注重亲情和集体责任。
其次,权力观念是中西方价值观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
西方强调民主、自由、平等,对权力持怀疑态度,主张权力应该受到限制和制衡,以保障人民的权益。
相反,中方注重权力的集中与稳定,认为权力来自于合法的统治者,相信领导层的决策能够为整个社会带来进步和稳定。
这也可以从两种文化的政治体制中得以体现,西方国家普遍采取民主制度,而中方则在一定程度上实行集权制度。
人际关系也是中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差异点。
在西方,人际关系注重平等和个体间的互动,重视个人的私人空间和独立思考。
而在中国文化中,人际关系更加注重尊重长辈和权威,强调家庭和社会等级的重要性,关系更加注重礼节和面子。
这种差异也可以看出两种文化对于个人与群体关系的不同理解。
教育是中西方价值观领域中又一个重要差异点。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西方国家注重个体的发展和多元化,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而中国注重集体教育和统一的教育方式,强调孝道、纪律和对权威的尊重。
这些差异影响着两种文化对待教育的态度和教育目标的不同。
最后,道德观念也是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差异的一方面。
西方文化强调自主的道德判断和个人责任,注重人权、自由和平等的价值观。
而中国文化注重传统道德价值观,强调家庭和社会的和谐,注重对长辈和权威的尊重以及社会责任的履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第一节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选择第二节文化—文明,一对术语的探源第三节 “文化” 释义第四节文化的性质与特征第五节跨文化比较方法论第六节我们的比较观
一、什么是文化?
广而言之,文化可以包容人类有史以来所创造的全部文明成果,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文化一般有三种定义。
首先是“理想的”文化定义。
根据这个定义,就某些绝对或普遍价值而言,文化是人类完善的一种状态或过程……其次是“文献式”文化定义,根据这个定义,文化是知性和想像作品的整体,这些作品以不同的方式详细记录了人类的经验。
最后是文化的“社会”定义,根据这个定义,文化是对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描述,这种描述不仅表现艺术和学问中某些价值和意义,而且也表示制度和日常行为中的某些意义和价值。
二、“文化”释义?
1.把文化看作一个包含多层次、多方面内容的综合体,用它来概括人类创造和积累起来的全部物质与精神财富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
2.把文化理解为人类精神现象或观念形态的总和。
3.强调文化作为人的社会行为与习俗的意义。
4.还有一种较为普遍的认识,即把文化主要视作人类的艺术活动及富有仪式性的民俗活动的概括。
5.一部分学者尤其是历史哲学家十分重视文化的历史传承性质,他们倾向于把文化理解为一个社会的传统行为形式或全部社会遗产。
6.从功能和价值层面来认识文化的意义是文化概念探讨的又一思路。
7.强调文化对人的思想行为的潜在指导和规范作用是另一类文化阐释的核心。
三、文化的性质与特征?
首先,我们赞成把文化看作具有多层次结构的有机系统。
其次,我们把民族性和地域性看作文化的重要特征。
其三,文化还具有规则性。
其四,文化是历史承继的,它能够通过代代相传的不断积累,形成特定的文化传统。
第五,尽管我们已承认每一种特定的文化都具有维护其持续性与稳定性的内在力量,但我们还是要指出:一定民族的文化形态是可以变迁的。
第二章:寻根
第一节河的赐于与海的磨砺第二节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第三节家国与城邦
一、中华文化的自然基础?
近几十年来的考古成果已经越来越清楚地向我们证实,古老的中华文化是东亚大陆上多源头、多方向、多民族的不同文化价值融合凝聚而成的结晶。
首先是幅员辽阔、腹地纵深。
其次是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
第三是气候温暖湿润。
第四是半封闭的边缘地形。
二、西方文化的自然基础?
显然,产生西方文化的自然地理条件与前面讲到的华夏地理环境有着很大的差异,其中最基本的区别就在于海陆关系的变化。
如果说中华文明之树是植根于一片为江河所滋润的大陆,那么西方文化之舟则是诞生在蓝色的波涛之中。
西方文明最初的舞台是-哑欧大陆西侧的欧洲。
它西、南、北三面环海,东与亚洲接壤,整个大陆轮廓恰似亚欧大陆向西伸出的一个巨大半岛。
在这块面积与中国相仿的土地上,海岸线长达3.8万公里,平均每260平方公里就有1公里海岸,其海岸线比率高居于世界各洲之冠。
因此,整个欧洲距海都较近,西欧部分距海最远的地区仅500公里左右,而离海岸最远的亚欧边界地区,最大距离也不到1600公里。
不言而喻,在欧洲的自然环境中,海洋已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三、文化的产生
古老的文明发祥地大多分布在江河流域的河谷地带或冲积平原上。
尤其是横贯东亚大陆的长江、黄河两大水系更以其源远流长的坦荡襟怀播下了众多的文明火种。
因此,尽管我们已不再囿于黄河是中华民族摇篮的一元发生论,我们仍可以毫不迟疑地说,我们中华民族是江河的儿女。
古老的华夏文明的兴起离不开河的赐予。
早在数万年前,我们祖国的广阔疆域内就出现了人类的身影,而以彩陶、几何印纹陶和农业的产生为标志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则在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到广东、云南,西达新疆、西藏,东至浙江、山东半岛和台湾,几乎遍布整个中国版图的广大地区不断被发现和发掘;仰韶文化、红山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大汶口文化、青莲岗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三星堆文化……这林林总总满天星斗般的历史遗迹向人们昭示着数千年前华夏文明在东亚大陆上广阔区域中的崛起。
第三章:基本精神
第一节历来对中西文化精神差异的探讨第二节人文传统与科学精神第三节群体认同与个人本位第四节中庸和平与崇力尚争第五节内向与开放
一、东西文明的差异?
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依赖的,一为独立的;一为苟安的,一为突进的;一为因袭的,一为创造的;一为保守的,一为进步的;一为直觉的,一为理智的;一为空想的,一为体验的;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一为灵的,一为肉的;一为向天的,一为立地的;一为自然支配人间的,一为人间征服自然的。
西方文化之重心在科学宗教,中国文化之重心在道德艺术。
中国是性善论文化,西方是性恶论文化;中国是乐感文化,西方是罪感文化;中国是一元文化,西方是多元文化。
西方社会的精神气质是以理性主义为取向的,而中国文化的社会气质则是以传统主义为基本特征的。
二、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
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总结为四大要素“(1)刚健有力;(2)和与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协调。
”并认为刚健有力是中国文化精神的纲。
平均主义、和平主义、博爱主义的思想。
三、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
有着漫长海岸线并且致力于征服大海的西方各民族,形成热烈好动、重汲取、求变化、广拓展的文化精神。
四、开拓与求新
西方文化的开放精神,首先表现在它总把目光投向世界,善于从不同的异质文化中汲取精神养料。
求变务新的创造进取精神是西方文化开放性的又一体现。
这与中国文化崇古守常的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第四章:思维比较
第一节从宇宙观到认识论第二节直觉思维与逻辑推理第三节实践理性与思辨理性
一、直觉思维
首先,直觉思维是非逻辑的思维。
其次,直觉思维十分重视为认知者留下广大自由的主观空间,有极强的主观性。
其次,直觉思维十分重视为认知者留下广大自由的主观空间,有极强的主观性。
再次,直觉思维具有立体有机联系的特征。
二、逻辑推理
本质被现象包裹着,要认清本质必去除表象。
这种去伪存真的方法就是分析的方法,它将整体分解为部分、方面、特性和因素,把事物从它的类属中分裂出来,凝固在运动中静止的一瞬,使之更接近单纯和不变。
而且是越单纯、具体、惟一,越能得到确定、精密、简单、真
实的认识。
第五章:中西语言文化比较
第一节语言、思维与文化第二节羚羊挂角与板上钉钉第三节中国套盒与西洋项链第四节雾里看花与光风霁月
第六章此岸与彼岸
第一节天人之际与灵肉分离——两种不同的宗教态度第二节多元与一元——两种不同的宗教信念第三节逍遥与拯救——两种不同的宗教体验第四节王权与教权
一、中西宗教角度表现不同
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中国文化就体现为对现世生活的热爱,具有人本的价值尺度;西方文化则表现出了对一个超越的彼岸世界的向往,在价值上是以神为本的。
由于中国人对待宗教信仰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超越精神与终极关怀,因此在对待宗教和神灵的态度上也缺少西方文化中那种固执一端的宗派意识。
在西方,宗教观念的流变表现为一个从多神信仰向一神崇拜发展的过程。
在强调现世人伦的中国文化当中,不同的宗教信仰体系都十分地注重人的感性心理和自然生命,追求知性知天、穷神达化的境界,从而达到现世人生的最大快乐。
这种追求乐感的文化与西方的罪感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宗教文化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一直被边缘化,始终臣服于世俗的政治权力。
而在西方,由于在基督教绝对的超越性尺度的比照之下,世俗的王权势力在历史上不仅不可能在社会价值体系中取得绝对的统治地位,反而在世俗的统治中一再受到教会的制约和挑战。
第七章:礼制与法治
第一节克己复礼与维权奉法第二节中西社会规范的价值基础
一、中西文化规范体系(礼仪与法治)
中国人崇礼,礼的基础是等级秩序与道德约束,故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将德治作为政治的最高理想。
西方人倡法,法的核心是制度约束与权利平等。
因此,从罗马帝国以来,建立稳定有效的法治秩序一直是西方社会的管理目标。
首先,礼以德为价值核心,历史上的德法之辨别,最终形成“德主刑辅”模式。
“人治”是将国家的治理交给统治者个人或权力群体,纵观中国封建社会,“人治”是其基本政治传统。
法治首先意味着正规法律的绝对至上,排除政府的专断、特
权和广泛的自由裁量权。
因而,西方的法制首先要从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的分离上限制行政权的任意性,使政府只能是一个有限的政府,政府必须服从法律
道德更多地体现社会的约定俗成,法律是固化的道德,体现着国家的权力意志,法律通常更多地反映一定时期一定文化的主流价值取向和官方价值选择。
西方的法律宣称保护人们不被剥夺、不能转让的天赋权利;宣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在激烈的经济竞争、政治竞争中,在尖锐对立的阶级矛盾、种族矛盾面前,在复杂的社会民事纠纷中,以法律为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便是顺理成章的事。
第八章写意与写实——中西艺术比较
第一节心物感应与模仿现实第二节中和婉约与激扬奔放第三节中西艺术的形式构成
第九章:中西文学比较
第十章:从文化比较到文化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