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雅舍小品》有感
雅舍小品读后感(精选12篇)
雅舍小品读后感雅舍小品读后感(精选12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雅舍小品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雅舍小品读后感篇1我最近刚阅读了《雅舍小品》。
这本书是梁实秋先生1939年在北碚雅舍所写的小品文的结集。
当时,刘英士在重庆办《星期评论》,邀请作者写稿,作者用笔名一连写了10篇,即名为“雅舍小品”。
刊物停办后,他又写了10篇。
战事结束后,作者又应张纯明之邀,继续以“雅舍小品”的名义在《世纪评论》上陆续发表了14篇小品文。
本书全部收录了这些文章。
“雅舍”虽然是一栋陋居,但在梁实秋先生的笔下写来,却是如此的美丽而优雅。
一个人有许多方面可以表现他的才华。
画家拉斐尔不是也写过诗吗?诗人但丁不是也想画吗?“雅舍小品”不过是梁实秋先生的一面。
许多人喜欢他这一面,虽然这并不是他的全貌。
梁实秋先生还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一个独立完成莎剧莎诗汉译工程的翻译家。
从《雅舍小品》中,我读到了梁实秋先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雅舍小品读后感篇2梁实秋老人是个懂得品味生活的人。
作为一个北平人,他所著的作品多带有老北京的影子关于生活,老先生写得很广,上至国事民生,下至衣食住行,所有关于生活之事,尽皆有之。
在《雅舍小品》之中,谈得最多的是吃的。
《老饕漫笔》之中,讲了数十种吃食,还有十数家馆子饭庄,其中亦不乏故事。
三言两语,将读者作食客又将之数十年前,恰又合时宜地早早跳出。
但无论多短小精悍的文字,不是思故,就是思乡,追忆故人。
在如此垂涎欲滴、兴奋不已的话题中道出己愁,却又并不让人知觉真是令人称奇除了一个“愁”字,当然更是些哲理,却全无大哲之架,似只是在讲故事之余讲讲奥妙。
《雅舍小品》中,上首既是关于说话的,且竟有一篇是讲如何骂人的!的确,骂人,尤其在盛怒之下,实乃人之常情,不发泄却也不可能。
但在盛怒之下冷静骂人,恐怕只有那些“傻子”天才才会在骂人时这么做。
雅舍小品的读后感
Fear of the unknown is a common feature of human beings.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雅舍小品的读后感雅舍小品的读后感1梁实秋老人是个懂得品味生活的人。
作为一个北平人,他所著的作品多带有老北京的影子关于生活,老先生写得很广,上至国事民生,下至衣食住行,所有关于生活之事,尽皆有之。
在《雅舍小品》之中,谈得最多的是吃的。
《老饕漫笔》之中,讲了数十种吃食,还有十数家馆子饭庄,其中亦不乏故事。
三言两语,将读者作食客又将之数十年前,恰又合时宜地早早跳出。
但无论多短小精悍的文字,不是思故,就是思乡,追忆故人。
在如此垂涎欲滴、兴奋不已的话题中道出己愁,却又并不让人知觉真是令人称奇除了一个“愁”字,当然更是些哲理,却全无大哲之架,似只是在讲故事之余讲讲奥妙。
《雅舍小品》中,上首既是关于说话的,且竟有一篇是讲如何骂人的!的确,骂人,尤其在盛怒之下,实乃人之常情,不发泄却也不可能。
但在盛怒之下冷静骂人,恐怕只有那些“傻子”天才才会在骂人时这么做。
不过此篇也并不止讲如何骂人,还说算揭了张黑幕给人瞧瞧;抑或是说例“焦躁时骂人都骂不了还能干什么”之类的话题。
这些个骂人的法儿,用了些个成语取了几个小标题,让人发现再小之事都可用计,不是随便玩儿玩儿就好的,着实给人清风而令人一惊而醒。
余亦曾怨世之不公,怨时间何必其速?尚不能轻松度日。
倘非作业头疼吾必日夜行吾所欲,不必似此般浮躁,但因有作业为工作,却时常看不顺眼许多事物。
自从看了《雅舍小品》之后对其中许多篇章中坦露出之平淡的生活态度及令人深思的哲理十分感到内心的共鸣与渴望。
是啊,切不可把世上万物皆灌以主观情绪,应以平和之心面对,不急不躁,方为正策。
在有所悟后,我觉着,看事应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淡定,少一份忧虑,不必想不开;惋惜之至亦应将心放下。
待人接物不妨宽厚,不必斤斤计较,指不定人有所难。
把红尘看得太破不好,但装得太糊涂以至于真糊涂也不行。
《雅舍小品》读后感
《雅舍小品》读后感
《雅舍小品》是梁实秋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梁实秋的五十多篇作品,包括《雅舍》、《音乐》、《书》、《女人》、《男人》、《衣》、《食》、《住》、《行》等三十多个小节。
整部作品语言简洁流畅,思想深邃,深受读者的喜爱。
阅读《雅舍小品》,我深感作者对生活和人生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体验。
梁实秋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周围事物的敏锐观察,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生活中的点滴,让我们在欣赏优美文字的同时,也领略到了人生的真谛。
其中,《雅舍》是梁实秋最具代表性的散文之一,通过对“雅舍”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简朴、自由、和谐的居住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整篇文章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此外,《雅舍小品》中的其他小节也是各具特色,涉及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音乐、书籍、女人、男人等不同的事物,让我们对它们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这些小节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思想深刻,给人以很大的启示和感悟。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雅舍小品》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提醒我们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与意义。
总之,《雅舍小品》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值得一读。
它不仅让我们欣赏到了优美的文字和思想,更让我们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和价
值。
我相信,《雅舍小品》将会成为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激励着我去探索更多的美好与真理。
《雅舍小品》的读后感
《雅舍小品》的读后感《雅舍小品》是梁实秋的一部散文作品集,篇篇精致,优雅、幽默、有趣,常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浑然天成,会心一笑中品味社会百态。
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雅舍小品》的读后感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雅舍小品》的读后感【1】首先感谢张思东学长对我文学上的支持,赠予我大量书籍供我阅读以提高写作水平,此《雅舍小品》即为其一,当然,张思东学长作为一名退伍老兵,我们的关系也是极好的。
初捧此书,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这本不厚的小集子的。
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的写作背景,1946年,因为战乱,梁实秋先生入蜀,居住在今天重庆北碚一栋筑在山坡上的房子。
烽火连天,人心未定,实秋不写“与抗战有关的”,用笔名给当时的某报写专栏。
至于为何命名“雅舍小品”,其实并非文人自拔雅兴,强冠雅名,实则是当时那栋房子的女主人名字有雅字,为了方便邮差,便命名雅舍。
读此书作品,谈不上宏大的行文逻辑,但却清新自然,内容涉及的题材都是平凡不过,普通人不大注意的生活琐碎,正如梁先生在《雅舍》一文所写: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
但在作者的笔下却别有趣味,令人读後有深得我心之感,可见作者独有的智慧和过人的洞察力。
梁先生成长于北京,也去过西洋。
国人的劣习看多了,西洋人的偏见也遇了不少。
但他既不大骂中国人的劣根性,也不需要用嚷直了嗓子的'自豪来掩饰私底下的自卑。
他只是平平静静的说,悠悠缓缓的说,把所有好的坏的都说成谐趣小文,有自嘲,有宽容,即便是讥讽也充满善意。
所居雅舍,其实“篱墙不固,门窗不严”,甚至还有鼠子乱蹿,蚊虫骚扰,对此,梁先生对此也“没有法子”,但在他笔下,有牙的相鼠上跳下蹿,跟梁先生捉起了迷藏,而聚蚊成雷的雅舍让梁先生颇感“蚊”风之盛,意外发现这雅舍之内的蚊子,骨骼清奇,“都像是硬的”,但他“仍安之”,等待寒冬驱逐,还诙谐道“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住在雅舍”,让读者顿生疑窦,与鼠斗,与蚊战,也能打出风采,打出风格来?随后,梁先生笔锋一转,对月光下雅舍的描述,顿让人觉得涓涓细流,涌入心田,尤其那句“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落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
2023雅舍小品读书笔记9篇
2023雅舍小品读书笔记9篇雅舍小品读书笔记1今年暑假,我读了梁实秋的《雅舍小品》,虽说是读,其实就是听,因为我的眼睛散瞳了,看不清,但就是这样,我才有机会用耳朵听到了这么美的散文。
《雅舍小品》每一篇都很美,里面有描写台北故居、写雅舍、时间即生命。
但最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雅舍》。
雅舍,是作者的故居。
它修建在山上,从房子到山下的大路有二十几公里,如果有客人来,要爬七八十层土台阶,再走过一段上坡路才到雅舍。
雅舍不大,共六间,作者只占了两间。
因为房子是依着山势修的,就形成了一个超好玩的现象。
早晨起来从书房到厨房是上坡,吃完饭从厨房到客厅是下坡。
房子是用来挡风避雨的,可雅舍既不能遮风,也不能挡雨。
不能遮风是因为窗上没有糊纸,不能挡雨是因为房顶上的瓦片有许多小细缝。
虽然雅舍尽不到房屋的责任,但作者认为“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雅舍给了作者灵感和快乐,雅舍前面是金灿灿的稻田。
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土山坡。
这么美好的景色,作者怎么会不喜欢呢?读了《雅舍小品》,我真正认识到了语言的美。
当我读到一些词句的时候就感觉深处作者描写的那个地方,比如有一篇叫《鸟》的散文,里面描写了各式各样的鸟,当作者在描写这些鸟的时候我都有一种身临其景的感觉。
我不仅体会到了语言的美还懂得了要珍惜时间。
我在《时间即生命》学到“不要浪费时间,浪费时间等于浪费生命,年轻的时候要学习,不然到了老就会有所遗憾。
”这本书用它独特的方法让我受益终身。
雅舍小品读书笔记2最近在品读梁实秋先生的《雅舍小品》。
梁先生的这本书,可以说渗透了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的方方面面。
一件很常见的小事,在他笔下写的风趣幽默,妙笔生花,整本书典雅中见质朴,凝练中透真知,旁征博引,学富五车,让我好生佩服。
开篇的第一章名字是雅舍,这个“雅舍”,“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雨滴。
”进得屋来仍需上坡,还有破人安宁的老鼠和蚊子,“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
梁实秋雅舍小品赏析及读后感
梁实秋雅舍小品赏析及读后感在繁忙的生活中,偶然翻开梁实秋先生的《雅舍小品》,就像在喧嚣的街头转角走进了一条宁静的小巷,别有一番滋味。
梁实秋先生的文字,初读时只觉得平实朴素,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和宏大的叙事。
但细细品味,却能感受到那字里行间流淌着的生活智慧和幽默风趣。
比如说在《雅舍》这一篇中,梁先生把他那所简陋的房子写得活灵活现。
他并没有因为居住环境的简陋而抱怨,反倒是用一种诙谐的语气来描述。
那漏雨的屋顶,“ 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
” 这要是搁在一般人身上,可能早就愁眉苦脸了,但梁先生却能打趣地说“ 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
” 这种乐观豁达的态度,真让人忍不住要竖起大拇指。
还有《下棋》这一篇,把下棋时人们的各种神态和心理描写得细致入微。
“ 观棋不语是一种痛苦。
喉间硬是痒得出奇,思一吐为快。
看见一个人要入陷阱而不作声是几乎不可能的事,如果说得中肯,其中一个人要厌恨你,暗暗地骂你一声‘多嘴驴!’另一个人也不感激你,心想‘难道我还不晓得这样走!’如果说得不中肯,两个人要一齐嗤之以鼻,‘无见识奴!’如果根本不说,憋在心里,受病。
所以有人于挨了一个耳光之后还要抚着热辣辣的嘴巴大呼‘要抽车,要抽车!’ ” 瞧瞧,这把观棋人的那种纠结和无奈写得多生动啊!仿佛那些下棋的人和观棋的人就在眼前,为了一步棋争得面红耳赤。
再说说《理发》这一篇。
理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过了,可梁先生就能把这平常之事写出别样的趣味。
“ 你如果去理发,而挨到的是一个哑巴理发师,那才是人生最尴尬的局面。
他一点也听不见你说什么,你也无法听见他的解释。
他愈是比划,你愈是糊涂。
最后只有任他摆布,凭他怎么去乱剃。
” 读到这里,我不禁笑出声来,因为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那种无法沟通的无奈和尴尬真的是难以言表。
读《雅舍小品》,就像是在听一位老友在跟你唠家常,他不紧不慢地说着生活中的琐事,却能让你在这些琐事中品出人生的滋味。
梁实秋雅舍小品赏析及读后感
梁实秋雅舍小品赏析及读后感说起梁实秋先生的《雅舍小品》,那可真是一本让人读了就放不下的书。
最初拿到这本书,我只是抱着随便翻翻的心态。
可没想到,刚读了几篇,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梁实秋先生的文字,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也没有刻意的卖弄文采,就像是一位亲切的长辈在跟你唠家常,平平淡淡却又妙趣横生。
就拿《雅舍》这一篇来说吧。
他写这房子“篦墙不固,门窗不严”,“风来则洞若凉亭,雨来则渗如滴漏”。
你瞧,这形容得多贴切!仿佛我都能看到那风呼呼地往屋里灌,雨哗哗地往下漏的场景。
可就是在这样一个简陋的地方,梁实秋先生却能苦中作乐,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他说“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
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
读到这儿,我都不禁感叹,这哪里是在写陋室啊,分明是在描绘一幅绝美的月夜图!还有《下棋》这一篇,那描写简直绝了。
他写一个观棋的人,比下棋的人还着急,“观棋不语是一种痛苦。
喉间硬是痒得出奇,思一吐为快。
看见一个人要入陷阱而不作声是几乎不可能的事,如果说得中肯,其中一个人要厌恨你,暗暗地骂你一声‘多嘴驴!’另一个人也不感激你,心想‘难道我还不晓得这样走!’如果说得不中肯,两个人要一齐嗤之以鼻,‘无见识奴!’如果根本不说,憋在心里,受病。
所以有人于挨了一个耳光之后还要抚着热辣辣的嘴巴大呼‘要抽车,要抽车!’”这一段把观棋人的那种纠结、急切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让我忍不住笑出声来。
我就想起自己小时候看大人下棋的情景,可不就是这样嘛!再说说《理发》。
他写自己去理发,对理发师的各种“吐槽”,真是太有意思了。
“有些理发师喜欢把人的头扭来扭去,以迁就他的刀剪,使人觉得自己像个木偶。
更可恶的是,有些理发师在你头上乱抓一气,好像要从你的头发里抓出什么宝贝来。
”这简直就是把我们在理发店的那种无奈和尴尬都写出来了。
雅舍读后感范文5篇
雅舍读后感范文5篇《雅舍小品》是2017年6月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梁实秋。
主要讲述的是作者对生活琐事的感悟。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雅舍》的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雅舍读后感偶然路过城东拔地而起的新楼盘,身边的大人们不约而同地谈论起房子。
一会儿是某某小区环境好、价格公道但地段偏远,一会儿又是某某楼盘地处黄金地段却又实在太贵云云。
他们谈得起劲,而我却有些不以为然。
近日偶读梁实秋先生散文《雅舍》。
也不知为何,就忽然觉得大人沾了些铜臭气息的谈话真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莫大讽刺。
就在半个多世纪前,还处于抗战中的中国四川,身陷困境的千万中国老百姓等待着从苦难的深渊中被拯救出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当时在东南大学任教的梁实秋几经辗转,住进了所谓的“雅舍”。
他笔下的那座“雅舍”可能与我们印象中的不大一样。
我想象中的雅舍应该是整洁明亮的,不需要那些华美的装饰与累赘,越简洁越好。
可事实与我想象中的大相径庭。
在梁先生笔下,“雅舍”只有用火烧过的砖孤零零的四根砖柱,上面再加个木头盖子,光是想想,就觉得寒碜。
最可怕的是夏天,“夏蚊成雷”在这里变成事实,“当别处蚊子早已偃旗息鼓之时,这儿的蚊子则格外猖獗,偶不留心,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米粒般……”不光有蚊子,白日里隔壁传来的各种声响也逼疯人,晚上还有老鼠出没,各种磨牙声抑或是其它声响更是层出不穷,搅得人不得安宁。
更可怕的是下雨天,屋顶到处都是湿印,屋顶灰泥崩裂,弄得满屋狼藉亦不足为奇。
梁实秋先生所言之处说的皆是“雅舍”的简陋,却丝毫不令人觉得有多丑陋,反而能让读者从字里行间读出他的幽默与乐观。
所谓“室雅何须大”,大致就是如此。
与梁先生苦中作乐的精神相比,被王国维誉为“国初第一词手”的相国公子纳兰容若就显得太过消极。
身为相国之子,父亲与家族权倾朝野,从小含着金汤匙长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生活,却成日闷闷不乐,就连词作的风格也大多是伤怀之作。
稍作对比,高下立见。
雅舍小品读后感范文
Human nature is inherently good, pure as the dew of the clear stream.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雅舍小品读后感范文雅舍小品读后感1家的一个好朋友。
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梁实秋最像一朵花。
”这是冰心老人写给梁实秋先生的。
梁实秋先生确也像一朵花儿一般,不但有色香味,更一定有才情。
一页页静读,似乎就如欣赏了这一朵花。
《雅舍小品》是梁实秋的散文,内有四集。
小品广涉世态,内涵丰富,幽默风趣。
台湾关过煊先生以“温柔敦厚、谑而不虐、谈言微中、发人生醒”十六字来评价梁实秋的散文。
卷首篇《雅舍》即描述了雅舍即作者的`“陋室”,在公路旁,无门牌,不便于投递信函,于是用朋友的名字起名“雅舍”并书之于一木牌上。
而旁人所见“一桌一椅一榻”,不免戏虐何来雅致?然作者看来“能读能写足矣”,“纵然不能避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
有个性就有可爱。
”雅舍的个性在哪呢,那都是作者所赋予的可爱。
“‘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拒不从俗。
”雅舍至之于作者是心灵家园,精神归属,那是一种对于生活百态的静默和从容,是达观,是对生命对生活的敬畏。
现代的人们很多都丢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雅舍小品》里面记述的并非风雅之事,乍一看都是生活中的琐事百态,俗尘俗事。
但是作者幽默风趣的笔调给人印象深刻,以唠嗑的形式和你说话,轻松随性,一想起就忍俊不禁!诸如调侃吝啬鬼的“开电灯怕费电,再关上又怕费开关”;对于女人买衣料东嫌西嫌的调侃也让人叫绝;对于牙签使用的方法更是粗柄夸张。
但无不显现作者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智慧。
小品语言也典雅清朗,雅俗共赏。
作者写得那么随意、轻松、幽默,身边的一草一木、一狗一猫都可以激起他的写作冲动,皆可入文。
《雅舍小品》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对生活的戏谑,也是一种心灵的净化,更是一种雅致的襟怀和认知。
读后感雅舍小品读后感2今年暑假,我读了梁实秋的《雅舍小品》,虽说是读,其实就是听,因为我的眼睛散瞳了,看不清,但就是这样,我才有机会用耳朵听到了这么美的散文。
雅舍小品读书心得2020
雅舍小品读书心得20201939年5月,梁实秋随教育部中小学教科书编委会迁至重庆北碚,秋天,梁与吴景超夫妇在北碚主湾购置平房一栋,遂命名为“雅舍”。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雅舍小品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雅舍小品读后感1《雅舍小品》是梁实秋先生的随笔录。
分为《雅舍品人》《雅舍品世》《雅舍谈吃》《海外撷英》四个部分。
写《雅舍小品》的时候,梁实秋已近不惑之年,各方面修养较为深厚。
小时亲炙故都风情,身经兵乱之灾;年轻时幸逢“五四”新潮,眼界大开,个性张扬,又漂洋过海,游学美国,领略异域风物,饱尝离愁别绪;回国后涉足社会,南来北往,看够了世事变幻,尝遍了人生五味,见识日增,年事渐长,不知不觉间,就到了中年,春华消退,秋思老成,委实能够“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了。
梁实秋不仅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又有真才实学。
清华8年的正规教育打下了他国文、英文坚实的基础,清华文学社的活动培养了他的文学爱好和写作才能;留学3年又主修英美文学,师从新人文主义批评家白璧德教授,青春的浪漫才情受到古典理性的洗礼而获得升华;学成归国后,历任南北数所大学教授,编过《新月》等报刊,卷入文坛风波,从事文学批评,讲授英美文学,译介莎翁戏剧,堪称才学过人,诗书满腹。
因而,中年时代的梁实秋,可说是才学识兼备,积累丰富,修炼到家,不鸣则已,一鸣自能惊人。
其学养、阅历、性情、气度,就充分体现在《雅舍小品》之中,他在20世纪中国散文史上大家的位置,就是从这里开始奠基的。
“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
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
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
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
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他在描写“雅舍”“得月较先”这番赏心悦目的情景时,作者的情趣之雅,飘飘然有出尘欲仙之感。
雅舍小品第一章读后感
雅舍小品第一章读后感
梁实秋先生开篇写“雅舍”,这“雅舍”可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你说它雅吧,其实条件真不咋地,“篦墙不固,门窗不严”,听着就感觉四处漏风。
但就是这么个地方,在梁先生笔下却充满了独特的魅力。
他写在雅舍里的生活,什么老鼠横行啦,蚊子肆虐啦,要是咱平常人,估计得满肚子牢骚,可梁先生却写得妙趣横生。
他把老鼠形容得就像调皮捣蛋的小贼,半夜在屋里跑来跑去,和老鼠的这场“斗争”都被他写得像一场诙谐的闹剧。
这让我觉得,生活中的那些不如意啊,换个角度看,就不再是那么让人厌烦的事儿了。
还有对“雅舍”景色的描写,那也是相当有韵味。
他不写那些高大上的壮丽风景,就写写从屋里看到的月亮啊,雨景啊,文字简单却又很生动。
就像我们平时不经意看到的窗外景色,经他这么一描述,仿佛都带上了一种诗意。
我感觉梁先生就像是一个魔法师,能把平凡琐碎的日常变成让人会心一笑的小品文。
读这第一章的时候,我一边看一边忍不住乐。
梁先生的幽默是那种很自然、很接地气的幽默,就像从生活里直接提炼出来的。
而且字里行间还透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哪怕住在这么个看似简陋的雅舍里,他也能找到乐趣,发现美好。
这让我想到自己,有时候总是抱怨环境不好、条件不好,和梁先生一比,真的是太不懂得生活了。
这第一章就像是给我打了一针“乐观生活”的预防针,让我也想学着像他一样,用一种更积极、更有趣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一切呢。
雅舍小品读后感_雅舍小品读书笔记五篇
雅舍小品读后感_雅舍小品读书笔记五篇《雅舍小品》中的作品,是名副其实的小品,虽是“随想随写”,但写来清新隽永。
内容涉及的题材都是平凡不过,普通人不大注意的,但在作者的笔下却别饶趣味,令人读后有深得我心之感。
关于《雅舍小品》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雅舍小品》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雅舍小品读后感1读完了梁实秋的《雅舍小品》中的《写字》一篇后,我受益匪浅,感受深刻。
从古至今,需要写字的地方特别多,字的用处也特别大。
所以,写字一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在中国古代,毛笔是十分通用的一种书写工具,所以也就形成了一种独具一格的书写艺术——软笔书法。
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已经很少能见到毛笔的身影了。
正如这篇文章所说:“自来水笔代替了传统的毛笔,写字一道,渐渐地要变成‘国粹’了。
”仔细一想,文章说的没错,随着社会节奏地加快,毛笔已经慢慢的淡出了历史的舞台。
可是,毛笔虽然无法跟上社会发展,但它毕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与智慧的结晶啊!我们不能失去这么一份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相对钢笔、水笔等等,毛笔有更多的书写艺术,也有许许多多的形体。
可以说,毛笔是我国书法的化身。
如今,更多的人丢下毛笔去用水笔。
从中,我们等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雅舍小品读后感2感觉梁实秋的散文,挺有周作人“闲话式”的感觉。
只不过梁实秋的散文更多的是针对社会中一些常见的加以幽默,有点辛辣的讽刺。
像《理发》,《握手》,《洗澡》之类的。
其中的一篇《旁若无人》让我想起上次我们在电影院看电影自己旁若无人的事。
文中说,在电影院里,我们大概都常遇到一种不愉快的经验。
在你聚精会神的着看电影的时候,会忽然觉得身下坐着的椅子颤动起来,动得很匀,不至于把你从座位里掀出去,动得很促,不至于把你颠摇入睡,颤动之快慢急徐,恰好令你觉得他讨厌。
大概是轻微地震罢?左右探察震源,忽然又不颤动了。
在你刚收起心来继续看电影的时候,颤动又来了。
如果下决心寻找震源,不久就可以发现,毛病大概是出在附近的一位先生的大腿上。
梁实秋雅舍小品读后感
梁实秋雅舍小品读后感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是一部以古典文学风格为特色的散文集,通过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情感、家庭、友情等方面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阅读这部书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雅舍小品》中,梁实秋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描绘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雅致生活场景。
他以散文的形式,将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与情感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雅致之美。
在他笔下,雅舍成为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情感的空间,读来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份古朴、淡雅的生活情趣。
梁实秋在《雅舍小品》中对家庭、友情、爱情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世间的沧桑。
在他的笔下,家庭成为了温馨的港湾,友情成为了一种珍贵的情感,爱情成为了一种美好的向往。
通过对这些主题的探讨,梁实秋让人们重新审视了生活中的真善美,也让人们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阅读《雅舍小品》的过程中,我深受梁实秋的文字所感染。
他的文字简洁明快,富有诗意,读来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其中。
他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他的笔下,生活变得如此美好,让人不禁感慨生活的真谛就在于平淡中的真实与美好。
通过阅读《雅舍小品》,我对梁实秋的文学造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揭示了生活中的美好和真善美。
他的文字简洁明快,充满诗意,读来让人心旷神怡。
通过他的文字,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总的来说,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是一部富有诗意和情感的散文集,通过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情感、家庭、友情等方面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阅读这部书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梁实秋的文字简洁明快,充满诗意,读来让人心旷神怡。
通过他的文字,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梁实秋雅舍小品读后感
梁实秋雅舍小品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梁实秋雅舍小品读后感(一)初读《雅舍》,我不禁被那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平和冲淡、乐观阔达之情深深感染了。
于是,在这个喧闹的尘世,我也痴痴幻想着有这么一处安放心灵的“雅舍”。
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大概每个人的内心都会对这处“雅舍”有着不同程度的渴望。
在此,“雅舍”已不再是某一具体的物象,而是能给人以旷达乐生、从容优雅心境的心灵之“家”。
其实,梁实秋先生的雅舍并不雅,实在是一个典型的陋室,四根砖柱“孤零零的”,木头架子“瘦骨嶙嶙”,但它却安放了先生的心灵,安放了先生的人生。
在雅舍中诞生的闲适的小品文,更是给了万千国民以现实的鼓励和精神上的慰藉。
读《雅舍小品》,深感梁实秋的散文具有一种以雅为本、俗中透雅的艺术品格,他的俗不是一味的大红大紫的俗,而是以雅为骨子的、充满智慧的俗;他的雅也不是那种洗却了人间烟火气的雅,而是带着暖烘烘的生活气息、让人觉着亲切的雅。
更可贵的是:其雅与其俗都发自真性、生自真情,毫无造作与牵强。
梁实秋毫不吝惜地将眼光投向世俗的人生和社会,在散文中包罗了男女老少、衣食住行、喜怒哀乐、家长里短等最普通的题材,用恬淡的目光来看待周围环境,以平和心境来品味世界和人生,于质朴平凡的生活中取材,把生活当艺术精雕细镂,从中透出生命的精彩和智慧的光芒。
与老舍、林语堂等人一样,梁实秋堪称20世纪中国散文的幽默大师,《雅舍小品》给予我最突出的印象也正是其幽默感的优雅从容。
讽刺散文在几位大家的笔下格调风格各异,鲁迅讲求辛辣干脆,周作人则湛然和蔼,梁实秋更注重智慧的开掘,诙谐幽默,嘲讽而不乏宽容,他总是用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以超然的目光审视社会世相、人生百态。
又以一种幽默、闲逸的心态冷静地审视、玩味之,其中既有儒家的冲和,又有老庄的通达,也有佛禅的超脱。
在《雅舍小品》中,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大千世界的人生百态图,以平常心写平常事,但总能搔到生活的痒处,寓庄于谐,使读者有所启迪。
雅舍小品读后感(通用17篇)
雅舍小品读后感(通用17篇)雅舍小品读后感(通用17篇)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雅舍小品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雅舍小品读后感篇1读过此书,我第一次惊奇的发现,语言的魅力竟能如此之大,吸引着我一遍又一遍地品读与理解。
他操着朴实无华而略带一些小幽默的轻松笔吻,向我娓娓叙说着一桩桩一件件同样举无轻重、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家常小事,就像喝着几杯小酒和一个熟悉无比的街坊邻居聊天。
无论是花瓶还是痰盂,是衣服还是头发,是香槟还是啤酒,他都能侃侃而谈,就这话题无限发散开来,凭借着他数十年的阅历,作出洋洋洒洒数千字的言而有物的文章。
不需深思熟虑,不需故弄玄虚,每一篇却都是那么的饱满与真实。
这么一个慈眉善目的老人,就这么突兀地坐在了我的面前,他戴着眼镜,圆脸,头顶光溜溜,咧着嘴,笑得很自在。
他的笑容那么平易近人,那么有感染力,仿佛把空中的阴霾也染成了阳光,仿佛流云也为他停滞不前;他的怒斥激昂澎湃,那么激动人心,仿佛把干燥的煤炭也激出了火花,仿佛胸中滚滚的热血都是为他而流淌的。
他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和启发。
首先是文章干练简结,能用一个字拎清,不用两个字磨叽,就是稍加模仿,也使我文章增色不少。
其次是对事例的引用,在我书架上它是首屈一指的,从五千年前的尧舜禹汤,到昨天打的领带,一篇杂文可以引用七八个恰到好处的事例,再者,与当今社会的浮华风正反,他的文风非常平实,从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可以豹窥一斑,在其他作家焦虑的思考如何给文章取一个华丽的主题目来哗众取宠吸引读者时,“雅舍小品”这四个简洁干练、清新淡雅的文字已经概括了一切。
除了文章,还有做人,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雨果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是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朋友们,爱书吧,读书吧,而且试着写作吧,相信她会让我们更加快乐,咱们都不妨一试!雅舍小品读后感篇2今年暑假,我读了梁实秋的《雅舍小品》,虽说是读,其实就是听,因为我的眼睛散瞳了,看不清,但就是这样,我才有机会用耳朵听到了这么美的散文。
2023年文学_《雅舍小品》的读书笔记
2023年《雅舍小品》的读书笔记2023年《雅舍小品》的读书笔记1最近在品读梁实秋先生的《雅舍小品》。
梁先生的这本书,可以说渗透了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的方方面面。
一件很常见的小事,在他笔下写的风趣幽默,妙笔生花,整本书典雅中见质朴,凝练中透真知,旁征博引,学富五车,让我好生佩服。
开篇的第一章名字是雅舍,这个“雅舍”,“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雨滴。
”进得屋来仍需上坡,还有破人安宁的老鼠和蚊子,“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
”在作者眼里,这个雅舍自有宜人之处。
“因地势较高,得月较先,可以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等到月上中天,月光仍逼进窗来,细雨蒙蒙之际,亦复有趣!而且家具陈设疏落参差,正合我意”。
李白有句诗里说“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陋室铭》里说“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表达的都是一种对于生活百态的静默和从容,是达观,是对生命对生活的敬畏。
欣赏这些在困境里能超然物外,苦中寻乐的人们他们豁达乐观的心境。
我们该寻之学之。
本书还讲了一些生活琐记,其中有一篇讲理发,我印象深刻,看得我捧腹大笑。
最后一段讲在法国一个雷雨天气让理发匠刮胡子,结果一个闪电把理发匠吓得跳了老高,还有一个喝醉酒的理发匠,因为喝醉站不稳,往前一靠,作者的胡子刮了一块,刀还留在皮上。
吓得作者趁势立刻用梦魇的声音叫起来:“别刮了,够了,谢谢你......”然后仓皇而逃。
原文特别生动幽默,梁先生要生在现代,肯定是个日收5000粉丝量的不可多得的段子手。
还有一篇调侃男人这个群体的__。
通篇描写得生动形象,幽默非常,每个人都能在身边找出那么几个活脱脱的例子让你在文中对照然后忍俊不禁,拍腿叫绝。
关于骂人,梁先生颇有兴致的还总结了十大战术,非常有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精进一下骂人的话术。
其中一大战术是这样写的:“骂人的上乘,是你骂他一句要使他不甚觉得是骂,等到想过一遍之后才慢慢觉悟这句话不是好话,让他笑着的面孔由白而红,由红而紫,由紫而灰。
《雅舍小品》读后感
《雅舍小品》:穿越时空的生活哲理初次接触到《雅舍小品》这部作品,仿佛被一股清新之风拂过。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邃的内涵,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品味、思考,最终得到了许多生活的启示。
《雅舍小品》是梁实秋先生的经典之作,其中包括了许多关于生活、文化、人性的独特见解。
书中的文字,时而幽默诙谐,时而深沉内敛,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
首先,我被书中“雅舍”这一概念所吸引。
在作者看来,“雅舍”并非他所有,而是他暂居之地。
然而,他却能从这短暂的居住中,感受到“雅舍”所给予的苦辣酸甜。
这种心态让我深感敬佩。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抱怨自己的生活环境不如意,却忽略了自己的心态对于生活的影响。
正如作者所言,人生如梦,暂居之地即是家,我们又何必过分苛求呢?只要我们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便能从中找到乐趣。
在书中,作者还谈到了外国风俗习惯的问题。
他认为,盲目模仿外国风俗往往会导致新奇变成桎梏,有趣变成肉麻。
这一观点让我深感认同。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很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但我们在接受这些文化的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地对待它们。
我们不能盲目模仿,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吸收、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将外来文化与自己的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
此外,《雅舍小品》还赋予了我许多关于人生的启示。
例如,在谈到人生苦短时,作者提到:“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
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这句话让我深感震撼。
它让我明白,亲情是人生中最珍贵的财富,我们应该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时光,用心去关爱他们,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温暖。
总的来说,《雅舍小品》是一部极具生活哲理的作品。
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还得到了许多关于生活的启示。
这些启示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点滴时光,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梁实秋雅舍小品读后感范文5篇
梁实秋雅舍小品读后感范文5篇《雅舍小品》是梁实秋先生的随笔录。
分为《雅舍品人》《雅舍品世》《雅舍谈吃》《海外撷英》四个部分。
下面是店铺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梁实秋雅舍小品读后感初读《雅舍》,我不禁被那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平和冲淡、乐观阔达之情深深感染了。
于是,在这个喧闹的尘世,我也痴痴幻想着有这么一处安放心灵的“雅舍”。
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大概每个人的内心都会对这处“雅舍”有着不同程度的渴望。
在此,“雅舍”已不再是某一具体的物象,而是能给人以旷达乐生、从容优雅心境的心灵之“家”。
其实,梁实秋先生的雅舍并不雅,实在是一个典型的陋室,四根砖柱“孤零零的”,木头架子“瘦骨嶙嶙”,但它却安放了先生的心灵,安放了先生的人生。
在雅舍中诞生的闲适的小品文,更是给了万千国民以现实的鼓励和精神上的慰藉。
读《雅舍小品》,深感梁实秋的散文具有一种以雅为本、俗中透雅的艺术品格,他的俗不是一味的大红大紫的俗,而是以雅为骨子的、充满智慧的俗;他的雅也不是那种洗却了人间烟火气的雅,而是带着暖烘烘的生活气息、让人觉着亲切的雅。
更可贵的是:其雅与其俗都发自真性、生自真情,毫无造作与牵强。
梁实秋毫不吝惜地将眼光投向世俗的人生和社会,在散文中包罗了男女老少、衣食住行、喜怒哀乐、家长里短等最普通的题材,用恬淡的目光来看待周围环境,以平和心境来品味世界和人生,于质朴平凡的生活中取材,把生活当艺术精雕细镂,从中透出生命的精彩和智慧的光芒。
与老舍、林语堂等人一样,梁实秋堪称20世纪中国散文的幽默大师,《雅舍小品》给予我最突出的印象也正是其幽默感的优雅从容。
讽刺散文在几位大家的笔下格调风格各异,鲁迅讲求辛辣干脆,周作人则湛然和蔼,梁实秋更注重智慧的开掘,诙谐幽默,嘲讽而不乏宽容,他总是用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以超然的目光审视社会世相、人生百态。
又以一种幽默、闲逸的心态冷静地审视、玩味之,其中既有儒家的冲和,又有老庄的通达,也有佛禅的超脱。
雅舍小品读后感
与书为伴,雅致人生——读《雅舍小品》有感我家楼下是一条马路。
马路对面有一座青砖灰瓦、清幽雅致的仿民国风格的老房。
拾阶而上,老房的门匾上赫然写着几个字:‚梁实秋纪念馆‛。
中国近代的散文学家梁实秋先生呼曰‚雅舍‛。
他曾在这里蛰居7年,写出了《雅舍小品》中的许多名篇。
以往,对梁实秋先生了解并不多,只是学生时代,学习近现代文学史、中国近代史时了解了他的一些成就。
至于作品,就甚少涉猎了。
近日,静下心来拜读了他的《雅舍小品》,感慨颇多——此人曾穿越来到现代吗?他的诸多观点与当今之人何其相似!几十年前的言论至今还在茂盛生长,心里的开明与睿智可见一般。
不信,诸君看来:‚不要以为脸和身体其他部分一样地受之父母,自己付不得责。
不,在相当范围内,自己是可以负责的,大概人的脸生来都是和善的,‛‚脸都是后来自己作践坏了的。
‛——《脸谱》。
这一论调也即是现在四下流行的‚心灵鸡汤‛——‚三十岁以前的脸是父母给的,三十岁以后的脸由自己负责。
‛咱们的梁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抛出了此论调,可谓烹制这‚鸡汤‛的前辈。
‚有许多人,把所有的大学教授都看得很重,以为他们品行上都是很清高的,在学问上更不消说。
只要认清‘博士’、‘硕士’的招牌,便不致误。
其实这是误会。
由这种误会还许产生出许多失望和悲剧。
‛——《大学教授》可不是吗?现在的有些‚叫兽‛皆因品行出事,其行事与教授之称相去甚远。
由此可见一个人品行的高低并不由他的头衔所决定,我们不要把大学教授推向了神坛。
梁先生在若干年以前就给我们打了‚预防针‛,现在也不至于太过唏嘘。
‚叔本华有一段寓言:一群豪猪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挤在一起取暖;但是它们的刺毛开始互相击刺,于是不得不分散开。
可是寒冷又把它们驱在一起。
于是同样的事故又发生了。
最后,经过几番的聚散,它们发现最好是彼此保持相当的距离。
同样的,群居的需要使得人形的豪猪聚在一起,只是他们本性中带刺的令人不快的刺毛使得彼此厌恶。
他们最后发现的使彼此可以相安的那个距离,便是那一套礼貌;烦违犯礼貌者便要受严词警告——用英语来说——请保持适当距离。
雅舍小品读后感1000字作文5篇
雅舍小品读后感1000字作文5篇《雅舍》是梁实秋先生的随笔录。
分为雅舍品人,雅舍品世,雅舍谈吃,海外撷英四个部分。
下面是店铺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雅舍小品读后感1000字作文文章给人整体的感觉多是用轻快,一本正经的语气来陈述事例等,却表现出讽刺的意味。
有些幽默。
总惹来无奈一笑。
看得出来作者对于国学和外国文学都有很深的造诣,可以随便拉出《尚书》一类书中的事例,句子,又可以引入外国文人或思想家的话语和做法。
随笔描上写的都是本身所想,实际经历,世间百态。
具有浓厚的时代特点,其中所描述的很多现象与揭露的事实一直存至今日。
作者选取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在平凡不过的事物,却写出丰富的内涵,看见我们没有看见的东西,做出联想。
可见作者思考问题的深入,全面。
和对事物的了解之深。
我读《雅舍》并未觉出有多少晦涩难懂,却依旧觉得读得很累,或许是人生履历不够。
没读一篇文章都要想许多,其中有问题,还有许多深刻的地方没能理解。
雅舍品人与品世是最深刻的部分。
品人中开头就有男人,女人,然后按年龄写,按职业写,再到具体的五个人。
基本表达了他对人的看法,有些并不全面,是着重以讽刺去了。
如男人这篇,开头一句便是“男人令人首先感到的印象是脏!”。
下一段开头则是“对了,男人懒。
”再如是“男人多半自私。
”至于品世,作者选取的都是平常事物,说出自己的观点。
举得事例是我们熟悉,却又不常用的。
写得很真实。
如“音乐”疑问。
很是实在,“音乐的耳朵不是人人都有的。
”看多了那些高雅艺术,什么歌剧,古典音乐会后,只能让人有些许愉悦,可是花了多久的时间,受了多少磨砺才会这样。
我呢,没有什么艺术细胞,就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画了什么,我真没啥感觉,连历史书介绍它时都是用的“据作者介绍”如何如何。
如果听不懂,看不懂,就不必逼着自己,音乐和绘画都是宁缺毋滥的。
再到雅舍谈吃,就多是一些没事的出处,做法以及世人对其的观点,还联系了许多生活上,作者经历过的事情。
想想,也许作者是在怀念友人,回忆当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雅舍小品》有感
上周在等女儿学习的过程中,买了一本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把它读了一遍,收益匪浅.从前对作者梁实秋的了解很少,上学时老师介绍鲁迅先生时,顺便提过这个人的名字,因为他和我们熟悉敬爱的鲁迅先
生论战过,知道他这人不关心政治,仅此而已。
书读完后,我惊叹不已。
他的散文取材于生活的各个方面,称得上是吃喝拉撒、衣食住行无不入文,可见老先生对生活的高度关注和深入思考,而且都写得生动细腻,幽默诙谐,读来自感轻松亲切。
他的文笔典雅中见质朴,凝练中透真知。
行文旁征博引,洒脱流畅,足见老先生的渊博学识和生花妙笔。
老先生学贯中西,故文中时而出现某古人的故事名言,把人带到遥远的古代,去聆听先哲的教诲,去感受名士的风采;时而引来某国诗人的佳作,又叫人耳目一新,迫不及待的去体会外邦的文化神韵,思想精华。
凡此种种,都如神来之笔,叫人叹为观止。
读文识人,我感觉梁老先生是个真实坦诚的人,不浮夸自傲,不矫柔造作,不无病呻吟,文章皆有感而发,水到渠成,所谓“情郁于中而发于外”。
读他的文章,丝毫无牵强附会、粗陋低俗之感,话是那样实在自然,不刻意粉饰,不拒人千里之外;理又是那样深刻透彻,不会故弄玄虚,不会遮遮掩掩。
若不如此,当年他也不会和鲁迅先生“笔战”了,这也正说明他是个真正的文人,是有思想有个性的可爱的人。
另外
叫我佩服的还有老先生的渊博和豁达。
用“学富五车”来形容老先生的学识毫不为过,好象从前的学者文人,皆饱读诗书,诗词佳句信手拈来,故下笔如有神助,不若有些现代人写文章象挤牙膏。
老先生的斐然文才,我既艳羡又佩服,他读了这么多书,又有等身的著作,却仍虚怀若谷,称己之光阴都虚度了,惋惜之至,悔恨不已,令我等自惭!“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文章就是人的思想,人的感情,人的品行。
书中写到人的生死,写到退休,写到书,写到廉洁等等,字里行间透出他淡泊名利、追求灵魂自由但又不超然世外、自恃清高;他能够坦然面对生死,清醒洞察世事,练达人情世故,所以既能举重若轻,又能举轻若重。
我觉得老先生真正做到了用出世的心做人,用入世的心做事。
这种心态这种胸襟值得我们现代人思之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