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体裁分类鉴赏

合集下载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分类鉴赏 精品 PPT课件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分类鉴赏 精品 PPT课件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
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一、课本“思乡诗”加温: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 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 键”之说?为什么?
咏物言志诗:
形似——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所处环境等; 神似——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质。
整体构思:或讽喻现实,或写个人身世、 品格和志向;
常用手法:托物言志、比喻、拟人、对比、 环境烘托等。
因此我们要品味诗人将什么情感寄托于物, 或者将物赋予什么象征意义。
“咏物诗”备考要点: 1、先弄清所写“物”的特点; 2、再分析作者赞扬的精神和 品质; 3、鉴赏描写物的方法。
表现了诗人对安静纯朴生活的向往和对 污浊官场的厌恶,泉水、青松、翠竹、青莲 等,也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和理想 境界的烘托。
二、鉴赏示例: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此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征?
西沉的残月、悲啼的乌鸦、满天的霜、岸边的 枫树、江上的渔火、寒山寺、钟声、客船等; 特征:深秋半夜萧疏清冷。
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形象特点— 惊飞离散、形单影只、无家可归。
所言之志—把逃避胡人侵扰的北方边地人民比作
哀鸿,抒发了对人民的同情,也隐含 了对朝廷未能御侵安民的不满。。
手法分析— 比兴手法。
画眉鸟 欧阳修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归纳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归纳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归纳高考作为我国学生一生中的一次重要考试,对于每一个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

而语文作为高考的一门核心科目,其中诗歌的鉴赏更是高考重要的一环。

在高考中,涉及到的诗歌鉴赏题目多种多样,需要考生综合概括、依据文本理解等。

在这篇文章中,将对高考诗歌鉴赏所需要掌握的几个知识点进行归纳。

首先,诗体的鉴赏是高考诗歌鉴赏的基本要求之一。

而诗的体裁分为五言、七言和其他特殊体裁。

五言古诗多见于唐代,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迟》等等。

这类五言古诗句子平仄工整,押韵规则明确,语言优雅,往往具有明确的内容和丰富的意境。

七言古诗则较少见,而且常常悬念未了,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元稹的《离思》等。

在其他特殊体裁中又有很多独特的形式,如边塞诗、律诗等,通常包含有特定的题材和韵律。

其次,高考诗歌鉴赏要求考生对于诗中的意象有深刻的理解。

意象是诗歌中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具体事物的描写来叙述抽象的东西,使得诗歌更加富有表现力。

在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多种多样,如花、鸟、月亮、山水等。

意象的出现可以进一步深化作文的意境,让读者更加容易产生共鸣。

例如,林徽因的《风筝误》中,意象的描述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感受到作品中的孤独和追求。

因此,理解和把握意象对于高考诗歌鉴赏至关重要。

第三,高考诗歌鉴赏要求考生对于诗中的修辞手法有一定的了解和分析能力。

修辞手法是指诗人在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时所采用的艺术手段。

在古诗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排比、象征等。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运用了对偶手法,形成了深沉的意境和矛盾的思绪。

而对于现代诗歌来说,修辞手法更加多样化和创新。

如北岛的《波光粼粼又一年》中使用了反问手法,以反问的方式来达到强调和表达情感。

对于考生来说,要理解并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对于做好高考诗歌鉴赏题非常重要。

最后,高考诗歌鉴赏还要求考生对于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有一定的了解。

高考古诗体裁分类鉴赏

高考古诗体裁分类鉴赏

高考古诗体裁分类鉴赏高考古诗体裁分类鉴赏诗歌的分类1、体裁从诗歌的格律(形式)上来分。

2、题材从诗歌所写的生活领域(内容)来分。

一、从体裁上分从广义概念而言,古诗词可分为诗、词、曲三类。

古诗分为古体诗(古风、古诗)、近体诗(今体诗、格律诗)今体诗可分为律诗(五律、七律)和绝句(五绝、七绝)(律诗可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分1、看朝代近体诗出现在唐代之后,唐代之前的必为古体诗。

2、看字数和句数近体诗基本为五言和七言,句数基本为四句或八句。

3、看押韵古体诗押韵自由;而律诗押韵位置固定,即二、四、六、八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五律第一句不押韵的居多,七律第一句押韵的居多。

4、看对仗若前面条件都符合,且是八句,那么分析三四句和五六句,看是否对仗,律诗一定是对仗的。

)二、常见的诗歌从题材上分为1、写景(抒情)诗2、即事(咏怀)诗(叙事咏怀诗)(包括送别诗、羁旅诗、闺怨诗、感时诗)3、咏物(言志)诗4、怀古(咏史)诗5、田园(山水)诗6、边塞(征战)诗7、哲理诗等。

思乡怀人诗的特点与鉴赏示例一般与三类人相关飘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离妇。

抒写的主要情感包括久戍边关宦游不归之人的思念、离愁、哀怨,战乱频仍厌恶战争、渴望团聚。

羁旅愁思张继《枫桥夜泊》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抒写情感的方式或手法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

如何表达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望月、大雁、羌笛、柳、关山、客居、佳节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鉴赏示例1】蝶恋花【宋】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高考诗词鉴赏知识点

高考诗词鉴赏知识点

高考诗词鉴赏知识点高考诗词鉴赏是中国语文高考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要求考生对古代诗词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和鉴赏。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考诗词鉴赏的知识点,供考生们参考。

1. 古诗词的分类:古代诗词可以分为五言诗、七言诗、绝句、律诗、辞章等。

五言诗和七言诗是最常见的两种形式,五言诗一般为四句或者八句,每句五个字;七言诗一般为八句或者十六句,每句七个字。

2. 诗词的格律特点:古代诗词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

五言诗要求每句五个字,平仄相间;七言诗要求每句七个字,平仄相对。

3. 诗词的韵律特点:古代诗词有着丰富的韵律,包括平韵、仄韵、押韵等。

通过韵律的运用,可以增加诗词的音乐性和韵味。

4. 诗词的意象和意境:诗词通过丰富的意象描写和独特的意境构建,在语言中表达出深邃的思想和情感。

考生需要通过鉴赏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理解诗人的表达和情感。

5. 修辞手法的运用:古代诗词中广泛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对偶等,这些手法能够使诗词更加生动有趣,也能够加深诗词的表达力。

6. 诗词的文化内涵:古代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考生在鉴赏诗词时,需要理解其中的文化背景、历史典故等,从而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义。

7. 古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品:在高考中,经常会涉及到一些著名的古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考生需要熟悉这些诗人的创作风格和代表作品,以便更好地鉴赏和理解诗词。

以上是高考诗词鉴赏的一些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考生们能够在高考中更好地应对相关题目。

希望考生们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多进行诵读和鉴赏练习,提高自己的诗词鉴赏水平。

祝愿各位考生取得好成绩!。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九大题材主题归类教学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九大题材主题归类教学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 山水田园主题定位
• 热爱自然,爱好山水田园美景; • 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 憎恶黑暗现实,厌倦仕途纷争,不愿同流
合污,保持高洁人格 • 仕途失意,用山水田园美景安慰心灵
三、吃准题材,快速主题定位(2)
• 咏物言志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唯有暗香来。
• 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 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至屡试不中, 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埋没深草里的“小松”,不也正 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 由于诗人视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 炼传神;描写和议论,诗情和哲理,幽默和严肃,在这 首诗中得到有机的统一,字里行间,充满理趣,耐人寻 味。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 这里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 大松“凌云”,已成事实,称赞它高,并不说明有眼力, 也无多大意义。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 能辨认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惜、培养,那才 是有识见,才有意义。然而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 “识”字,故诗人感叹道:眼光短浅的“时人”,是不 会把小松看成是栋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 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啊!这些小松,和韩愈笔下 “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马,不是遭到同样悲惨的命 运吗?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知识点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知识点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知识点在高考语文考试中,诗词鉴赏是一个重要的考查内容。

熟悉并理解诗词鉴赏的知识点,对于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都有很大帮助。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的知识点,供同学们参考。

一、什么是诗词鉴赏诗词鉴赏是指对古代或现代诗词作品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的活动。

通过鉴赏,可以了解作品的主题、意境、修辞手法等,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二、常见的诗词鉴赏要素1. 诗歌体裁: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体裁,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等。

同时,还要了解现代诗歌的形式特点。

2. 诗歌格律:掌握古代诗歌的韵脚、平仄、押韵方式等基本要素,了解不同格律对于诗歌的影响。

3. 诗歌题材:深入了解不同题材的诗歌,如山水田园、爱情婉约、抒发思乡等,以及诗人创作的背景和意图。

4. 诗歌意象与象征:注意诗歌中的意象,了解意象的来源和象征的意义,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涵。

5. 诗歌修辞手法:熟悉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分析手法对于诗歌表达的作用。

6. 诗歌韵律:注意诗歌中的节奏、音律等方面的特点,感知音乐感和韵律感。

7. 诗歌意境: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体会诗歌的美学价值和审美体验。

三、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步骤1. 全篇把握:阅读全文,了解诗词的整体结构和主题,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2. 理解词意:逐句理解,理解每个词语的意义和修辞手法,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3. 领会情感:通过词语和修辞手法,感知诗词所表达的情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4. 分析技巧:针对诗词中的韵律、修辞手法、意象等要素进行分析,分析手法对于情感表达的作用。

5. 总结评价:对于整篇诗词进行总结评价,分析诗词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效果。

四、诗词鉴赏的实战技巧1. 多读多练: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习,培养对于诗词的敏感和理解能力。

2. 拓宽知识面:了解不同朝代、不同题材、不同流派的诗词作品,增加对于诗词的理解广度。

3. 集中精力:在考试中,要集中精力,仔细阅读,理解诗词作品的细节和意义。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古典诗歌鉴赏1. 唐诗宋词元曲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唐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代表作品如《登鹳雀楼》、《送元二使安西》、《忆江南》。

- 宋词:豪放派、婉约派,代表作品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如梦令》。

- 元曲:元杂剧和元散曲,代表作品如《西华山》、《蝴蝶梦》。

2. 古典诗歌的意象与比喻手法- 唐诗的意象: 如“烟波江上使人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宋词的意象: 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茶杯盈满香泛泛,看指尖生白月圆”。

- 古典诗歌的比喻手法: 如“花前失却消息,天外月孤明”、“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3. 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表达- 唐诗:以清新含蓄、咏怀忧愁为主要特色,表达心境、抒发情感。

- 宋词:以空灵浪漫、婉约柔情为主要特色,抒发爱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 元曲:戏剧性强,情感表达直接、豪放,兼具唐诗和宋词的特点。

4. 古典诗歌的韵律、格律、韵脚- 韵律:指诗句中的声调、音长、重音等读法,使整首诗的朗朗上口。

- 格律:唐诗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宋词的词牌,元曲的五律、七律、八行双调等,是规定诗歌的韵律长度和节奏。

- 韵脚:诗句末尾的音节,如仄韵和平韵。

二、现代诗歌鉴赏1. 新诗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新诗:自由诗、意象诗、写景诗,代表作品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2. 现代诗歌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现代诗歌的特点: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诗人对时代、生活和人性的思考与反思。

- 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意象的运用、语言的简洁明快、意境的抒发和节奏的变化等。

3. 新诗派别及代表诗人- 流派:白话诗派、新感觉派、新月派、壁报诗派等。

- 代表诗人:郭沫若、毛泽东、艾青等。

4. 现代诗歌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关系- 现代诗歌反映现实,关注人民生活、社会问题和思想状况,与现实主义文学有紧密的联系。

详释高考语文八类诗歌体裁核心知识

详释高考语文八类诗歌体裁核心知识

详释八类诗歌体裁核心知识题材一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咏史怀古诗1、题材特征内涵:以历史事件、人物、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标志:①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

②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字。

③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咏怀”。

2、内容情感内容: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情感: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③借古讽今,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昔盛今衰,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3、常用技法(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5)虚实结合(6)借古讽今4、代表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蜀相》(杜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题材二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咏物言志诗1、题材特征内涵: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意象:梅、兰、竹、菊、山泉、凤凰、瀑布、马、荷花、归雁、梧桐、松柏标志:①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

②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

2、内容情感内容:①单纯咏物、②托物言志(寓意)、③托物喻理、④托物讽世、⑤托物抒怀。

风格:生动形象,含蓄蕴藉,意在言外。

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3、常用技法(1)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

如何鉴赏不同题材的高考古诗词?

如何鉴赏不同题材的高考古诗词?

如何鉴赏不同题材的高考古诗词?诗歌题材分类有: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羁旅之思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诗、宫怨诗、爱情诗、讽谕诗、哲理诗、悼亡诗等。

以下教学过程大概分为:“明确概念——归纳风格——鉴赏训练”三大部分。

(一)山水田园派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歌咏田园生活,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二)山水田园的具体风格: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

(三)山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毋潜等人。

他们继承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形成了具有共同题材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

(四)鉴赏训练:1、借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在诗中,作者写景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解析】(1)第一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春光的怜爱。

第二首描绘了一幅花红柳绿的静谧的山村景色图,表达了诗人闲居乡间的悠闲逸致。

(2)渲染色彩,用桃红柳绿来写春景,给人艳丽感;视听结合;以声衬静,莺啼清脆,但山客仍沉眠未醒,显示出环境之清静。

2、诗人借山水的奇伟壮丽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中初夏(司马光)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1)分析这首诗的景物表现手法。

(2)谈谈对最后一句诗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解析】(1)这首诗,抓住能体现初夏景色的典型景物来描写,既有远景南山、近景葵花,又有虚景柳絮、实景葵花,前后相互衬托,烘托出一种恬静的情调。

高考古诗鉴赏总结

高考古诗鉴赏总结

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包括律诗和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

“绝句”“绝句”,又称绝诗、截句、断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2023届高考语文文复习:古诗词鉴赏——分类赏析

2023届高考语文文复习:古诗词鉴赏——分类赏析

古诗词鉴赏:分类赏析一、古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

包括《诗经》《楚辞》《汉乐府》中的诗及“三曹”、陶渊明的诗歌等,还包括唐及唐代以后文人仿古的诗作,比如李白写的《古风五十九首》,比如诗人们借乐府旧题所写的诗歌,这些都是古体诗,也就是说,诗题中凡出现“歌”“行”“吟”“引”“弄”“操”“曲”等字样的都该属于古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特点:每篇句数不限,每句字数不限,可押韵也可不押韵,押韵也可换韵,句与句间没有平仄对应和用词对仗的要求。

一句话,古体诗格律上比较自由,同近体诗在格律上有极严格的要求不同。

二、近体诗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

绝句共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绝,二四句押韵,没有对仗要求。

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偶数句押韵。

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近体诗用字还要讲究平仄,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

归纳起来,近体诗的特点有四个:①句数固定;②押韵固定;③讲究平仄;④讲究对仗。

这四点也是近体诗与古体诗的主要区别。

古体诗大多出现在唐朝以前,绝句与律诗是从唐朝才开始出现的。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山中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绝句一般为四句,律诗一般为八句,分为四联每两句为一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颔联和颈联必须押韵。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i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

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一、诗词体裁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②近体诗(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七律,七绝,五律,五绝)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④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二、诗歌题材、情感分类诗歌的题材可分为:1.写景抒情: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2.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3.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4.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5.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6.羁旅诗: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7.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8.山水田园诗: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9.讽喻诗: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直人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

如《硕鼠》《伐檀》、罗隐的《蜂》。

10.闺怨诗:描写闺中妇女的情思,表现离情思念、感时伤怀或有所寄托11.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12.游仙诗:通过描写游仙访道来表现诗人的人生追求或人生境遇。

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

高考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基本知识课件

高考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基本知识课件

判断下列诗歌运用的写作手法
1、《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落人亡两不知。(曹雪芹《红楼梦·葬花辞》) 无限的惆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
诗》) 积极进取、发愤有为精神的写照
飞鸟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曹雪芹《红楼 梦·葬花辞》)
困在大观园中的林黛玉期望飞到一个自由的天地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登快
请判断下列诗歌的题材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 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 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 江雪。
不尽愁思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
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温润和暖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 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
被阻隔的无奈
1、看朝代:近体诗出现在唐代之后,唐代之前的必 为古体诗。
2、看字数和句数:近体诗基本为五言和七言,句数 基本为四句或八句。
3、看押韵:古体诗押韵自由;而律诗押韵位置固定, 即二、四、六、八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第一句 可押可不押,五律第一句不押韵的居多,七律第 一句押韵的居多。
4、看对仗:若前面条件都符合,且是八句,那么分 析三、四句和五、六句,看是否对仗,律诗一定 是对仗的。
2、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3、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杜牧《九日

高考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鉴赏课件

高考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鉴赏课件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送别诗的前两句和 后两句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手法 诗句解读 答:前两句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落日黄云,北 风劲吹,大雪纷纷,大雁南飞,体现的是一种漂泊 的苍凉孤独之感;而第三句突然一转,借对朋友的 慰藉表达对朋友的真挚情感,鼓励朋友充满信心和 力量,格调高昂豪壮。
景物特点
作者感情
表现手法
诗句解读
答:诗人运用了以景衬情的手法,写了六朝 的繁华一去不复返,而长江却仍然不停在奔 流,一个“流”字突出了自然的永恒,营造 了一幅阔大、辽远的意境。作者不禁感慨万 千,感叹人世的变迁。
诗人感情
景色特点
3、尾联“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含 义是什么?结句落一“愁”字,作者“愁”什么?
手 法
答: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三、四句运用了反 衬的手法以,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梁园荒 凉、箫条的景象。
表达效果
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台 城 韦庄(唐)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 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诗句解读
手法运用
答:虽然六朝繁华已如梦远逝了,而台城柳却依旧 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 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诗人以台城柳的繁荣茂盛与 台城的荒凉破败、六朝繁华转瞬即逝形成鲜明的对 比,因此说它“无情”。表达了世事沧桑,繁华难 再的无奈与感伤之情。 诗人感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 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 么? 解读诗句 观点 答:同意。诗人身处晚唐,唐王朝由盛而衰,诗人 凭吊古迹,回顾六朝旧事,联想到唐王朝的衰落, 怀古伤今。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及答题技巧+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及答题技巧+课件
教材链接: 李白《静夜思》、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湾《次北固山下》、杜甫 《登高》、马致远《秋思》、李商隐《夜雨寄北》、苏轼《水调歌头》、周邦 彦《苏幕遮》。
七、送别怀人诗
题材特征:古人在送别之际,往往设酒饯行,折柳送别,吟诗赠别,表达依依 不舍之情。
常见标志: 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等字样。 ②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 也常在送别诗中出现)。
一、题画诗
题材特征: 题画诗指题在画作上或吟咏画作的诗歌。题画诗把有形的画和含蓄的诗巧妙地融为一体,
使画特征题材意与诗情互相补充、互相延伸、互相丰富,从而达到“诗画一体”的艺术境界。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画为视觉的艺术,诗为语言的艺术,二者结合,使诗画意境更加深远。题画诗的特 点大致有三点:①化静为动;②变无为有;③借题发挥。 常见标志:
教材链接: 李白《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柳永《雨霖铃》、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八、其他类诗词
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这类诗词内容深沉浑厚、含 蓄隽永,多将抽象的哲学道理蕴含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篇幅短小精悍,大都是 四句的绝句,如苏轼的《题西林壁》。
教材链接:
王翰《凉州词》、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李白《塞下曲》、 高适《燕歌行》、王维《使至塞上》、王之涣《凉州词》、王昌龄 《出塞》。
五、托物言志诗
题材特征: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
常见标志: 1、从对象上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 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常见咏之物的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咏。 2、从题目上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 内容: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寄寓高尚的节操, 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情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托物 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诗歌题材分类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诗歌题材分类

按诗歌的内容把诗歌分为几类: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别离贬谪诗、思乡怀远诗、咏物诗、闺怨诗。

(1)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2)边塞征战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盛唐的边塞诗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

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

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

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

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说“怀古”。

(4)别离贬谪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或折柳相送或高歌送别,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这类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

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一般而言:离愁是表达远离家乡时对家乡的亲人、友人的思念、人在旅途中孤苦寂寞之情(羁旅离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古诗体裁分类鉴赏高考古诗体裁分类鉴赏诗歌的分类:1、体裁:从诗歌的格律(形式)上来分。

2、题材:从诗歌所写的生活领域(内容)来分。

一、从体裁上分:从广义概念而言,古诗词可分为诗、词、曲三类。

古诗分为:古体诗(古风、古诗)、近体诗(今体诗、格律诗)今体诗可分为律诗(五律、七律)和绝句(五绝、七绝)(律诗可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分:1、看朝代:近体诗出现在唐代之后,唐代之前的必为古体诗。

2、看字数和句数:近体诗基本为五言和七言,句数基本为四句或八句。

3、看押韵:古体诗押韵自由;而律诗押韵位置固定,即二、四、六、八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五律第一句不押韵的居多,七律第一句押韵的居多。

4、看对仗:若前面条件都符合,且是八句,那么分析三四句和五六句,看是否对仗,律诗一定是对仗的。

)二、常见的诗歌从题材上分为:1、写景(抒情)诗2、即事(咏怀)诗(叙事咏怀诗)(包括送别诗、羁旅诗、闺怨诗、感时诗)3、咏物(言志)诗4、怀古(咏史)诗5、田园(山水)诗6、边塞(征战)诗7、哲理诗等。

思乡怀人诗的特点与鉴赏示例一般与三类人相关:飘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离妇。

抒写的主要情感包括:久戍边关宦游不归之人的思念、离愁、哀怨,战乱频仍厌恶战争、渴望团聚。

羁旅愁思:张继《枫桥夜泊》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抒写情感的方式或手法: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

如何表达: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望月、大雁、羌笛、柳、关山、客居、佳节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鉴赏示例1】蝶恋花【宋】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试从景与情的关系进行分析。

2、历来评家认为,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两句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参考答案】答1: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

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

伫倚的结果却是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草色烟光之景却与无言谁会之情结为一体,徒自凭栏、希望成空。

答2:(1)从不悔入手结合全词分析坚贞(执着、挚诚等),意合即可;(2)从憔悴入手,扣春愁分析愁绪(思归、思念等),意合即可。

【鉴赏示例2】蝶恋花·槛菊愁烟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是一首闺怨词,是一支思妇怀远的情歌。

请问,是如何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的?答题提示:1、借景抒怀,2、以月喻人,3、行为描写,4、心理描写。

(答三点即可)送别诗的特点与鉴赏示例赠友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数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尤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互赠,以表达离愁别绪。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关于送别诗的作法,《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说情景,或带思慕之情;第四联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1、唐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谋生、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

2、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离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以物喻人,或是心理刻画。

离别诗中多出现长亭、渡口、南浦、杨柳、行舟等空间意象【鉴赏示例1】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这首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这样处理,表达了什么感情?2、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作用有什么不同?(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

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

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参考答案】答1:不是同一时间,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

这样处理是为了强化送别的感伤,酒醒以后,才意识到朋友已经离得很远,倍感凄凉孤寂。

答2:前者描写红叶青山的美景是乐景衬哀情,反面衬托对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描写满天风雨是正面衬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

【鉴赏示例2】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

御苑:皇家宫苑。

砧衣:捣制寒衣的声音。

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参考答案】答: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答: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鉴赏示例3】【双调】沉醉东风关汉卿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

望前程万里!这是一曲言情之作,与一般送别抒情曲相比较有何特色?情从内容与表现手法两方面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从内容上,这首散曲虽然与一般送别抒情曲一样表达离别时的依依不舍的送别情意和对好友保重将息的叮咛,但没有那种缠绵悱恻的悲伤与愁绪,而是以一句鹏程万里来激励对方,从而体现一种昂扬向上、充满自信的送别情调。

从表现手法看,此曲主要以行为、心理、语言描写来表现主题。

一般的送别诗多是借景抒情,即通过典型的景物描写来抒发主人公的悲伤情感。

而本曲没有常见的离别之景的描绘,偏重于送别时的动作、心理、语言等细节来表达此曲主题。

【注意一二句的比喻,后三句的对比】【鉴赏示例4高考试题1—2006湖南】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泛菊:饮菊花酒。

吹梅:吹奏《梅花落》。

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答: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

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答: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边塞征战诗的特点与鉴赏示例边塞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题材:A.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B.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

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情感:A.主战思想(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意欲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抨击主降派、讽刺当朝无能)B.反战情绪(环境的恶劣、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征战的痛苦、思念亲人的悲伤、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C.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盛唐的边塞诗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

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

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与送别相关的塞下、边城、烽火、羌笛、关山、月、大漠等词语;情感特征:表达的是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或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哀痛,或是长年征战的艰辛和对家人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的抨击。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乐景哀情,或是对比衬托,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鉴赏示例1】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对于这首诗,很多人认为应用低沉、伤感、悲凉、反战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词,但清人施补华评论后两句时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便妙,在学人领悟。

你认为呢?【参考答案】提示:一、我认为应用低沉、伤感、悲凉、反战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词。

理由:前两句描摹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实则为后两句抒情做铺垫,长年征战,借酒浇愁,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战死沙场。

这种豪迈而悲壮的情调,在酒酣半醒之时,也就流露出那种对战争的不满和厌倦。

二、我认为施补华的评论颇有道理。

理由: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并表达了为国征战、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说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

【鉴赏示例2高考示例1—2006天津】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沙漠。

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答案提示: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答案提示: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

前三句写实,后一句是想象。

田园山水诗的特点与鉴赏示例)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