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王朝奴隶制度的发展介绍(2)完整篇.doc
中国古代史第二章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中国古代史第二章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夏商时期的奴隶制国家主要包括夏、商两个朝代。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它的建立和发展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进入了奴隶制社会阶段。
夏朝的创始者是禹,他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威望,成功地建立了夏朝。
夏朝的政权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国家的所有土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归王室所有。
夏朝的奴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王室的私有奴隶,这些奴隶直接属于王室,被用来从事农业生产、建设工程和服侍王室的生活。
另一类是国家的公有奴隶,这些奴隶属于国家,是由战争中的俘虏和犯了法的人组成的。
公有奴隶主要被用来进行农业生产、工程建设和战争等工作。
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农业生产的发展。
夏朝的农业主要以种植谷物为主,农耕奴隶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夏朝通过建立水利工程、发展农业技术和推行计划经济等方式,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
农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王室和贵族的生活需要,还为国家提供了物质基础,保证了奴隶制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与此同时,夏朝的奴隶制国家也发展了多种行政制度和法律法规。
夏朝制定了土地制度和奴隶制度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了国家的土地和劳动力的所有权,保护了奴隶主的权益。
夏朝还设立了官僚机构,建立了官员制度,通过官员的负责和控制,加强了国家的管理和统治。
在夏朝的基础上,商朝进一步发展了奴隶制国家。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王朝,它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商朝继承了夏朝的奴隶制国家的基本制度和经济模式,同时又有所创新和改进。
商朝进一步完善了农业生产和管理制度,推行了开放政策,扩大了农业生产和商品经济,提高了奴隶制国家的造富能力。
总的来说,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奴隶制国家通过农业的发展和管理制度的完善,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政治成就,为后来的封建社会和文明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长期演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第二章 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甲骨文
• 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 利用龟甲、 利用龟甲、兽骨进行占 卜的记事文字, 卜的记事文字,迄今已 发现约十五万片。 发现约十五万片。虽然 它的内容以占卜为主, 它的内容以占卜为主, 所反映的事物受到一定 限制, 限制,但也包含了从武 丁至帝乙、 丁至帝乙、帝辛年间祭 征伐、田猎、农业、 祀、征伐、田猎、农业、 畜牧、地理、 畜牧、地理、方国等社 会的各个方面, 会的各个方面,是研究 商代历史的重要文字资 料。
相传商的始祖契曾 与禹同时, 与禹同时 , 并和禹 治水。 治水 。 契的母亲叫 简狄, 简狄 , 其母吞玄鸟 卵而生契,《诗 玄鸟》 经 ·商颂 ·玄鸟》: 商颂 玄鸟 天命玄鸟, “ 天命玄鸟,将而 生商,宅殷土茫 茫。”
天命 玄鸟 降而 生 商— —简 简 狄像
盘庚迁殷
• 盘庚继立时,政治 上的混乱现象仍然 相当严重,盘庚为 挽救政治危机,决 定再一次迁都,在 迁都前后,他反复 劝说贵族,要求他 们一同迁往新都, 共同作出一番新的 事业。同时,又严 厉告诫众民,要他 们随同迁往,不然 就要斩尽杀绝。
第三节、 第三节、商朝奴隶制国家的发展
(前17~11世纪) 17~11世纪 世纪)
一、 商朝的建立和发展
• 商族早在灭夏之 前,就有了相当 长时期的发展。 长时期的发展。 它最早活动于东 方的渤海沿岸及 河南河北, 河南河北,同山 东半岛、 东半岛、辽东半 岛的古代土著民 族有许多共同之 处。
玄鸟生商
三 、商代的社会经济
农业 商代的农业生产很早就相当发达。 商代的农业生产很早就相当发达。灭夏后农业生产 已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部门。 已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部门。 商代的主要农作物有禾、 麦等。 商代的主要农作物有禾、黍、稻、麦等。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工具仍以木、 骨蚌工具为主,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工具仍以木、石、骨蚌工具为主, 亦有青铜农具。 亦有青铜农具。
第二章 夏商----奴隶制国家的建立与发展
第二章夏商------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第一节夏朝------- 奴隶制国家的建立一区别国家和氏族组织的两个重要特征:1,按地域划分而不是按血缘划分居民2,各种公共权力的建立(即国家机器,军队,监狱,刑法)从二头里墓葬看出明显的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二夏朝的经济农业:《论语·宪问》禹,稷躬嫁而又天下《论语·泰伯》尽地力乎沟洫农具的品种和质料都大大超过以前夏代饮酒之风极盛手工业:陶器业,青铜业(出现)三夏朝的灭亡1,夏前期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从太康失国到少康复国·太康失国:启太康(宫廷内乱,东夷首领后羿)后羿掌权太康,仲康兄弟二人东逃少康复国:后羿寒浞(先干掉后羿)太康,仲康(追杀)相(仲康之子)少康长大后联合各种势力灭了寒浞少康后缗2,夏后期的阶级矛盾及其灭亡。
A, 从少康到杼,夏达到鼎盛,持续了六,七代。
B,从第13代王孔甲开始,夏朝走向衰落C,第16代王夏桀王成为末代国王第二节商朝------奴隶制国家的发展一商朝的建立和发展商朝始祖---------契----------汤(14代)(任用伊尹,钟虺为相,国力大大发展,向夏攻击,灭夏的属国,最终灭夏建商)商朝迁都情况:契-------汤(8代)--------盘庚(5代,20王)(盘庚迁殷终成定局)第23代王武丁时期,商朝达到极盛二商朝的国家机构1 商代的王权及行政区划A,国王是做高统治者,万事万物的主宰,自称了“余一人”,其王位继承按两大法则兄终弟及(前期),父死子继(后期)。
B,其底盘分为内服(中央直接管辖之地),外服(方国)五服制(每500里一服)王都-----甸服------候服------绥服----------要服--------荒服(九服制没有记录到,见谅)以上传说反映了地方地区制度萌芽时期的共同特点:以王朝为中心,对周边地区由近及远,按不同的亲疏挂你,以不同的组织形式进行不同程度的控制,由此形成了几千年中华民族的王朝中心理念2王畿内的官僚机构:国王尹卿士巫亚,马,射,戍小多马羌臣小籍臣羌小众人臣3军队与刑罚:据史料记载,商代有大规模军队,出征少则三,五千人,多则上万人商代的兵种为步兵,但到商场后期,战车已成为重要部分。
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夏商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奴隶制初期的两个朝代,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1世纪,商朝建立于公元前16世纪,两个朝代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奴隶制社会的历史阶段。
本文将从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夏朝的建立是在奴隶制社会逐渐形成的基础上实现的。
根据《诗经》和《史记》的记载,夏朝的建立者是禹,他在治水有功后被封为夏伯,建立了夏朝。
夏朝的政权基础是奴隶主阶级。
夏朝的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为基础,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奴隶的劳动。
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为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其次,商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奴隶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商朝建立者是商汤和商太戊,他们都是在内乱和社会动荡中崛起的贵族。
商朝统治者采取手段巩固权力,加强中央集权,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奴隶制国家。
商朝的奴隶制度是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奴隶们在农田中进行耕种和劳动,为统治者提供丰富的资源。
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发展也受到宗法制度的影响。
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统治者往往是部落中的贵族,通过基于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度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宗法制度在夏商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奴隶制国家的维护和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基础。
总之,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是中国奴隶制社会形成的重要标志。
夏朝和商朝的奴隶制度以农业经济为基础,通过战俘、犯人和降民等渠道获取奴隶劳动力,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统治者的繁荣。
宗法制度在夏商社会起到了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奠定了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基础。
夏商时期的奴隶制国家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形态,对后来的社会变革和制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第二章 夏商时期奴隶社会的确立与发展
第二章夏商时期奴隶社会的确立与发展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年,国家启动“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工程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科技测年等学科,分为9个课题,44个专题,聘请历史学家李学勤、碳14专家仇士华、考古学家李伯谦、天文学家席宗泽为工程“首席科学家”,组成工程组,进行科研活动。
夏商周断代工程(续1)工程具体目标:(1)西周共和以前各王的准确纪年;(2)商代后期武丁至帝辛(纣)较准确的年代;(3)商代前期较详细的年代框架;(4)夏代基本的年代框架。
依靠两条途径建立年代体系:(1)整理传世及出土文献资料,对其中天文、历法的纪录,通过现代天文计算,推定其年代;(2)发掘有典型意义的考古遗址和墓葬,进行整理和分期,取得样品,进行碳-14年代测定。
夏商周断代工程(续2)2000年9月,工程通过验收。
成果有《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夏商周年表》。
把我国有纪年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200年。
主要数据如下:夏:公元前2070-1600年商:公元前1600-1046年盘庚迁殷:公元前1300年左右西周:公元前1046-771年。
夏商时期文献资料比较丰富。
《尚书》“盘庚”、“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等篇属于商代遗文;《左传》不少追述夏商史事;《史记》“夏本纪”、“殷本纪”具体记述夏商王朝的兴亡、重大事件和人物。
考古资料有遗址、墓葬、青铜器,特别是大量甲骨文的发现,提供研究第一手资料。
第一节夏代奴隶社会的确立一、夏朝的建立1、夏族起源华夏集团成员,姒姓。
据《史记》记载,禹是黄帝四世孙。
禹的父亲崇伯鯀,是帝颛顼的儿子。
其部落称有崇氏。
禹成为该部落首领时,迁移到夏(今山西夏邑),称作夏后氏。
夏后氏活动中心在晋南、豫西地区。
禹都阳城,在今河南登封县告城镇。
禹王像2、禹在历史上的功绩(1)治水,提高威信,顺利成为联盟首领。
《诗·商颂·长发》帝尧时代,“洪水茫茫”;《孟子·滕文公》“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氾滥于天下”。
2.第二章 夏商时期奴隶社会的确立与发展
第二章夏商时期奴隶社会的确立与发展中国历史在商代以前有一个夏代,这是不容置疑的。
商代的历史,由于安阳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已被确认为信史。
那末,商代人谈论夏代历史、任用夏人为大臣,记载得非常清楚,一定有它的事实根据,不可能随意捏造的。
夏代是中国古代国家产生、奴隶社会形成的重要时期。
它为后来商代和西周奴隶制的发展和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建立以后,考古工作者在号称“夏墟”地区进行发掘,发现不少与夏代纪年相当的遗存,出土了不少石器和铜器。
在这些科研中,一项重要的工程就是“夏商周断代工程”,主要解决夏商西周的纪年问题。
夏商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确立和发展时期。
有关我国夏商西周历史的纪年问题,过去只能推算到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我国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这个项目在1996年5月16日正式启动,工程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科技测年等学科,分为9个课题,44个专题,聘请李学勤、仇士华、李伯谦、席宗泽为工程“首席科学家”,组成工程组,进行科研活动。
经过200多位专家五年多的努力,基本完成目标,终于在2000年9月15日通过验收。
工程具体目标:(1)西周共和以前各王的准确纪年;(2)商代后期武丁至帝辛(纣)较准确的年代;(3)商代前期较详细的年代框架;(4)夏代基本的年代框架。
依靠两条途径建立年代体系:(1)整理传世及出土文献资料,对其中天文、历法的纪录,通过现代天文计算,推定其年代;(2)发掘有典型意义的考古遗址和墓葬,进行整理和分期,取得样品,进行碳-14年代测定。
2000年9月,工程通过验收。
成果有《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夏商周年表》。
把我国有纪年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200年。
根据年表,我国夏代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禹即王位),夏商的分界线约为公元前1600年,商周的分界线为公元前1046年。
年表还排出西周十王的具体在位年代,排出商代后期从盘庚到帝辛的12王大致在位年代。
2奴隶社会
第一节夏奴隶制国家的形成约在公元前二千二百年左右,是中国历史上夏王朝的开始。
古文献上一再提到,比商更早的是夏王朝。
《尚书·召诰》:“我不可不鉴于有夏,亦不可不鉴于有殷”,《诗·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所以说,夏代的存在是不容怀疑的。
夏人活动的主要地区夏,原来是一个部落联盟的名字,以后才成为王朝的称号。
据《史记·夏本纪》所载,这个部落联盟是由夏后氏、有扈氏等十二个拟姓的氏族部落组成的。
据古书记载,夏兴起崇山,夏禹之父鲧也封于崇,禹建都于阳城。
又说伊水、洛水两岸是“有夏之居”,从这些记载来看,今河南嵩山到伊水、洛水流域这一范围是夏人活动地区之一。
今山西南部,也是夏人曾经活动过的地方。
古书上说禹又都于安邑、平阳,西周初年,这一带还被称为夏墟,这里的居民尚保存着夏人的一些风俗习惯。
古书上说夏后相曾建都于帝丘,则夏人活动的范围,东面一直达到今河北、河南、山东交界处。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山西的有些地方,作过一些调查和发掘,发现有介于龙山晚期和早商文化之间的不少文化遗存。
尽管目前确切地判明其时代还缺乏更多的证据,但这对于寻找夏文化仍不失为重要的线索。
夏王朝的建立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根据《竹书纪年》的记载,夏王朝自禹至桀,共为十七君,历时四百七十一年。
夏禹传子,是“天下为家”的开始,从此以后,“大人世及以为礼”,就是说父子、兄弟相传便成为制度了。
《史记·夏本纪》说夏禹仍是按照旧的传统制度以天下授益而不传给自己的儿子,据说当时有些诸侯皆去益而朝启,看来当时不少贵族已是拥护王位世袭制的。
由于私有制的发展,掠夺战争日益频繁,社会内部已分成两个对立的阶级,氏族制已失去作用。
军事首长转化为最早的专制君主。
古书上说“启代益作后”,禅让制遂被启破坏。
益为了维护禅让制而反对启,结果启杀掉了益。
当时有些守旧的氏族如有扈氏,也对启夺位不服,而进行武装叛乱,启与有扈氏战于甘,有扈氏被启所灭,其失败是历史发展倾向所决定的。
奴隶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夏商西周的社会制度
奴隶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夏商西周的社会制度古代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夏商西周三个朝代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早的文明记忆。
这三个朝代不仅在文化、艺术和制度方面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也铸就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石。
其中,奴隶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是这一历史演进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夏朝的社会制度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其社会制度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
在夏朝,贵族阶层占据统治地位,他们掌握着土地和权力,而普通人民则被剥夺了土地所有权,成为贵族的奴隶。
这种奴隶制度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
商朝的社会制度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王朝。
在商朝社会中,贵族阶层更加强大,他们通过宗族制度对土地和权力进行继承,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奴隶在商朝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为贵族阶层提供劳动力,维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西周的社会制度西周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封建王朝,其社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商朝的传统。
在西周社会中,贵族阶层仍然占据统治地位,但国家开始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控制,推行分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奴隶在西周社会中逐渐减少,封建制度逐渐完善,社会秩序得到进一步稳定。
奴隶社会的演变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社会制度在奴隶社会的演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奴隶制度的初步形成到逐渐走向封建制度,这一演变过程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轨迹。
奴隶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结构和秩序,也为后世的社会制度奠定了基础。
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社会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奴隶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这一历史阶段的社会制度演变,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也为后世社会制度的演变留下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夏商西周社会制度的研究,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以及封建制度的形成与演变。
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社会制度演变过程,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奴隶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这一历史过程不仅影响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结构和秩序,也为后世的社会制度发展留下了深远影响。
第二章 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约前21世纪——前汇总
(3)公共权力的创设。《礼记· 明堂位》:
“夏后氏百官”。夏官制有:夏后氏(王)、 六卿(又称六事之人) 。《左传〉宣公三年春: “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 鼎象物。”又《左传〉昭公六年曰:“夏有乱 正,而作禹刑。”有圜土(监狱)。 (4)长备兵的存在。有车兵、左军、右军。 如《尚书》云:“左不攻于左,女不共命;右 不攻于右,女不共命”。 (5)赋税出现。如《孟子· 滕文公上》“夏后氏, 五十而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少康中兴
寒浞掌权后杀夏后相,相的老婆逃走 而生下少康,少康初为有虞氏庖正,得 其二女为妻。“有一城,有众旅”。少 康又争取夏众和夏臣。不久夏相遗臣靡 杀寒浞,立少康,少康夺取了夏政。少 康死后其子杼继位,曾征于东海,统治 得以巩固,势力渐大,东夷臣服于夏。
四、夏朝灭亡
从十四王孔甲时起,夏王朝开始走向崩 溃。孔甲淫乱、夏“德衰”。到第十七王 夏桀时,政治残暴,宠妹喜。出现了“诸 侯畔(叛)夏”的局面。《尚书· 汤誓》 “时日曷丧?予与汝偕亡” 。《史记· 夏 本纪〉曰:“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 官),百姓弗堪,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已 而释之。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 以伐夏桀,桀走鸣条,放南巢而死,夏 亡。”
从仲丁后有九代发生王位争夺,一
直到盘庚之时,且有数此迁都。如 河亹甲迁都于相,祖乙迁都于邢。 盘庚为一贤王,他迁都是为了摆脱 统治阶级的腐化生活,复兴商朝。 行动曾遭到下臣的反对,但他想办 法说服臣下,迁都于殷,此后两百 多年时间,“更不徙都”,稳定了 下来。
3、商的后期(武丁盛世)
共12王273年
第二,商代已出现了铁兵。1972年在 河北营城县台西村两次发现了铁刀铜钺。 1973年又发现了炼铜的铁渣。在北京郊 区也有铁器的发现,说明当时人们已懂 得了铁的性能比铜硬,且掌握了把铁合 到铜上方的技术了。第三,恩格斯讲 “文明时代”一开始就有家畜拉的铁铸 犁,商代甲骨文里已有“犁”字出现, 可见犁是当时一种铁农具了。第四,从 商代遗址里发现有许多粮食,甲骨文里 也记载有装粮“亩”等。
夏商周奴隶时期知识点总结
夏商周奴隶时期知识点总结一、夏商周奴隶制度的概况1. 奴隶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奴隶制度的发端时期。
据史书记载,在夏朝末年,社会出现了奴隶制度。
在商朝时期,奴隶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了当时社会主要的生产形式。
而在周朝时期,奴隶制度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成为了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
2. 奴隶制度的基本特征夏商周奴隶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奴隶所有权的存在。
奴隶作为主人的财产,没有自由和权利,完全受制于主人,成为主人的奴仆。
奴隶制度的出现,直接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做出了贡献。
二、夏商周奴隶制度的演变1. 阶级的产生和演变在夏商周时期,随着奴隶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社会开始呈现出了明显的阶级分化。
社会分为奴隶阶级、士族阶级和奴隶主阶级。
奴隶主阶级掌握了生产资料和财富,成为了当时社会的统治阶级。
2. 生产方式的改变夏商周时期的奴隶制度改变了当时的生产方式,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奴隶制度的产生使得社会分工更加细化,生产技术和经济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三、夏商周奴隶的社会地位1. 奴隶的身份和地位在夏商周时期,奴隶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低下的。
他们完全受制于主人,没有自由和权利。
他们被视为财产,被迫从事体力劳动,生活条件极为恶劣。
奴隶的社会地位受到了极大的歧视和剥削。
2. 奴隶的社会功能夏商周时期的奴隶在社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等体力劳动,为主人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
奴隶的劳动是当时社会生产的主要动力之一。
四、夏商周奴隶的生活状况1. 生活条件的恶劣在夏商周时期,奴隶的生活条件是非常恶劣的。
他们缺乏自由和尊严,生活在贫困和艰苦中。
他们没有任何权利,受到主人的严重剥削和压迫。
2. 娱乐生活的贫乏夏商周时期的奴隶在生活中缺乏娱乐,他们大部分时间都被迫从事体力劳动。
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享受文化和娱乐活动,生活贫乏而枯燥。
五、夏商周奴隶制度的影响1. 对后世的影响夏商周奴隶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论语· 泰伯》:“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韩非子· 五蠹》:“禹之王天下,身执耒锸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
臣虏之劳而不苦于此” 。
其治水:“高高下下,疏川导滞,钟水丰物”。
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二里头遗址
1959年,考古工作者在偃师市翟镇乡二里头村发现了一处大型遗址。时代约距今 3850年--3550年,相当于我国历史上的夏、商王朝时期。新中国三代考古学者对这一 遗址进行了40多次发掘。考古发掘和研究情况表明,它拥有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宫殿 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及青铜冶铸作坊,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我国最早的王国都 城遗址。
大海,西到西河,北及燕山,南至长淮。
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一、夏朝的建立与灭亡
4. 夏朝的灭亡
孔甲乱政,夏王朝江河日下。《史记·夏本纪》说:“帝孔甲立,好方 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 至桀时,统治阶级腐朽不堪,造倾宫、瑶台,宠妹嬉,不理政事,不听
忠言,赋敛无度,民怨四起。商汤兴兵讨伐,桀逃往南巢而死。
虽百世犹可知也。(《论语·为政》) 夏代的历法是我国最早的历法。当时已能依据北斗星旋转斗柄所指的方位 来确定月份,夏历就是以斗柄指向正东偏北所谓“建寅”之月为岁首。夏代的 历法比较正确地反映了天象的客观规律,所以直到孔子时仍主张“行夏之时” 。《论语·卫灵公》。保存在《大戴礼记》中的《夏小正》,就是现存的有关 夏历的重要文献。
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三、夏朝的经济和文化
二里头遗址出土 陶器上刻划符号表
二里头出土的斗笠状 白陶器和绿松石珠
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三、夏朝的经济和文化
连珠纹斝
束腰爵
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三、夏朝的经济和文化
第二章 _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A-PDF Split DEMO : Purchase from to remove the w第二章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第一节夏朝的建立一"禹伐三苗国家和民族都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尧"舜"禹为中原地区华夏部落联盟领袖时期$我国正处于夏族建立国家和华夏族形成的前夕#各个地区性的氏族"部落联盟之间的兼并战争日益加剧#各个部落联盟都想扩大自己的地盘$增强自己的势力#华夏部落联盟是中原地区最大最强的一个$而活动在长江中游以南的三苗部落联盟的势力则是南方最强的一个#华夏部落联盟要向南扩展势力$便受到三苗部落联盟的阻挡$而三苗部落联盟要向北越过长江扩展其势力$也必然与中原地区的华夏部落联盟发生冲突#就这样$在尧"舜"禹作部落联盟领Green Apple Data Center袖期间!与三苗部落进行了长达"##多年的争夺战$三苗!在古史书中又称有苗%蛮%南蛮$相传为颛顼的后代$也有说是他们的祖先是帝鸿氏$帝鸿氏有一个不成才的儿子叫浑敦&即四凶族之一’!据学者的考证浑敦就是8兜$他曾是三苗中最有势力的一个酋长$在尧时被流放到崇山&即嵩山’!可能后人向南迁徒!成为南蛮中的一个部落$三苗可能是由三个氏族或部落组成的一个部落联盟$他们活动的区域很广$据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吴起说()昔者三苗之居!左有鼓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恃此险也!为政不善!而禹放逐之*&+战国策,魏策一-’$彭蠡指今湖北东部和江西鄱阳湖一带!古代此地区湖泽较多$古洞庭范围较广!大体上包括今湖北南部和现在的洞庭湖$文山在今江西吉安东南$衡山指现在安徽霍山$三苗就是仗恃着这样一个有利的天险地区!经常侵扰其他氏族%部落$三苗早在尧时就已有一部分越过长江到达今河南南部和湖北西北部一带活动$尧曾和三苗在丹山大战!结果被尧打败而归顺$但是尧并没有跨过长江与三苗其它部落再战!而是采用分化的办法!将归顺的这部分苗人迁到了三危$舜时又将归顺的三苗中的一部分苗人迁往北方$同时为了防止三苗再反叛向北越过长江!便通过交往的方法!想改变三苗人的习俗$因为在三苗这个部落联盟中的各个氏族%部落的情况也各不相同$有的已进入定居农耕!有了贫富分化!阶级也已形成$有的还处于不定居游牧阶段!这部分人流动性很大$所以!尧舜采用逐步分化北迁!变更其习俗的办法$但是三苗在江汉流域的势力仍然很大$,./",上下五千年上古篇禹在治理洪水过程中!三苗也参加了治水工程"但是治水成功以后!各氏族#部落都得以论功行赏!只有三苗未受赏"三苗因此又不服而反叛"禹准备用兵去征伐!但舜制止说$我们自己的德薄!反要用武力去征伐三苗!是不道德的事"于是%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韩非子)五蠹篇*+"也就是用了三年时间来对三苗实行教化!同时加强练兵"古代练兵是军士一手执防身用的盾牌!叫做干,一手拿一种斧形兵器!上面插上羽毛作装饰"操练时要奏乐!其动作如舞蹈一样整齐协调!所以叫做%执干戚舞&!又叫做%武舞&"三苗知道舜#禹作了文武两手准备!只好归顺"三苗在禹逼迫虞舜放弃了传位于其子商均的想法!而举荐禹作华夏部落联盟领袖后!又起兵向禹发动进攻"但此时期的禹已经掌握了领导中原地区各氏族#部落的大权!而且已经形成为以夏族为中心的一个领导集团"禹在这个领导集团中的威令已具有王权的特征"协助禹治水时专掌刑罚的皋陶就曾作出规定!各氏族#部落的人民!如有不听禹的号令#调遣的!就要用刑罚来惩办"禹为了进一步扩大统治区域!统一长江流域!决心对三苗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兼并战争"相传禹在出兵之前!在%玄官&’即祖庙+里举行了一次隆重的祭祀"先祭祀上天!后祭祀祖先!祈求上天和祖先给以力量!保佑战胜三苗"祭祀之后!举行了誓师大会"参加这次誓师会的!有各氏族#部落酋长!也有掌管各种事务的%百官&"禹在会上手握玄圭向参加者宣布$%三苗为乱!上帝要惩罚他!因为他们不听教化!多次叛乱"在他们那里是妖魔四起#天生变异!黑白颠倒!夜里出太阳!还下了三天的血雨!炎热的夏天也)-./)上下五千年上古篇有冰冻!大地开裂"涌出泉水#连种的五谷也起变化!祖庙中出现了青龙#狗也在市中嚎叫#人民惊恐!我受天地"祖先之命#前去征讨#希望大家同心协力#以诛有罪!$誓师以后#禹率领约%&&&人的主力队伍出发南下#沿途又联合了当地的一些氏族"部落的兵力#直抵三苗活动的根据地’’江汉流域!三苗见禹率军前来征战#也驱军前来抵御!但禹所率领的军队#是有严格组织和经过(执干戚舞$训练的武装#不仅战斗力强#而且也有明确的目的!所以战斗一开始#三苗的酋长就被禹军射死!主帅丧失#苗军大乱#纷纷四散逃跑!大部分向南退却#少数逃向北方"东方#一部分向西南方逃走!这些苗民逃到各地后#逐渐被融合到其他氏族"部落中去了#也有些被俘而沦为奴隶!相传后世在湖南"广西"广东以及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的苗族#其祖先就是三苗!禹对三苗的这次征伐#虽不知最后打到什么地方#但是自此一战#禹的势力已经达到江淮流域#而且北方和东夷的许多氏族部落#也都纷纷向禹表示愿意归顺!这些地区的氏族"部落的人民#后来就成为夏王朝的国民!以禹为首的夏族领导集团#在这次战争中也俘获了许多的苗民和掠夺了大量的财物#这些俘虏就被分配给夏族和参加征伐的各氏族"部落首领们作为奴隶!由于对三苗征战的胜利#以禹为首的华夏部落联盟的势力有了很大的发展#禹的个人权力也远超过在一个地区部落联盟中行使的范围!有的古书中说#禹战胜三苗以后#(四方归之#辟土以王$!也就是说#战胜三苗以后#四方归顺#疆土得到开辟#禹开始称王!虽然禹在这时期建国称王#不一定符合实际#但是夏王朝这样一个初期奴隶制的国家的雏形已经)*+,)上下五千年上古篇形成!国家代替联盟"奴隶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已经是不可阻挡的洪流!二#涂山大会禹伐三苗的胜利"是夏王朝诞生的一支前奏曲!舜死后"禹按照华夏部落联盟的传统"为他举行了祭奠"办理丧事"守孝三年!虽然禹的势力已经很大"还是按照部落联盟的传统"表示让位给舜的儿子商均"自己住到老根据地阳城去!但是这时的形势已和以前大不一样了"所谓$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史记(夏本纪)*!也就是四方拥护禹的氏族#部落的酋长们"都不去朝见商均"而去朝见禹"表示拥护禹作领袖!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禹于是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史记(夏本纪)*!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王朝就这样诞生了!从时间上来推算"这是在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之间的某一年!夏后即夏王"古书中称的夏后氏"就是指以禹为首的姒姓夏族!禹建立的夏王朝"以原华夏部落联盟为基础"统治地区由原来的中原地区扩大到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当时在这些地区是小邦林立"社会发展阶段也各不相同"虽然"禹伐三苗的胜利迫使这些氏族#部落统一在禹的领导下"但仍是一种联盟的形式!而且"在当时"地处东方的东夷部落的势力也很强大!在禹征三苗时"他曾想联合东夷共同出兵"可是$禹攻三苗"而东夷之民不起%&’战国策(魏策二)*!因为东夷集团与三苗有婚姻关系"当然不愿助禹攻三苗!但在东夷部落中的一些氏族酋(/,-(上下五千年上古篇长!又与华夏部落联盟有联盟关系!如皋陶和益!都来自东夷的氏族酋长!在舜时就担任过联盟中的职务!后又协助过禹治理洪水"所以尽管夷之民不愿助禹伐三苗!禹也没有对东夷用兵"禹建立夏王朝以后!为了缓和一些氏族#部落与夏王朝的矛盾!首先封尧的儿子丹朱于唐$今山西翼城西%!封舜的儿子商钧于虞$今河南虞城西北%!使其&皆有疆土#以奉先祀’$(史记)五帝本纪*%"原来禹作部落联盟领袖时!曾准备推荐皋陶为自己的接班人!但皋陶死得早!禹因皋陶之贤!所以封其后人于英$即春秋时期的蓼国!在今河南固始东北%和六$今安徽六安境内%"同时又封与夏同姓的姒姓氏族#部落和与夏后氏有婚姻关系的酋长们!如司马迁所说的+有扈氏#有男氏#斟寻阝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以及原来的一些氏族#部落为诸侯"安抚了原华夏部落联盟中各氏族#部落之后!为统一江南地区各氏族#部落和巩固对东夷的统治!&禹南省方!济于江’$(淮南子)精神训*%"&省方’就是巡视!禹是以天子的地位到东南各地去巡守"当禹走到了涂山时就住了下来!和各方诸侯约定时间来涂山相会$此涂山又名当涂山!在今安徽蚌埠市西#淮河东岸%"到了相会的时间!从四方赶来的氏族#部落酋长多达万人以上"而且都带来了朝贺的礼物"大国进玉!小邦献帛!所以后世史家说+&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这次与天下诸侯相会时!举行了隆重的祭天祀土的祭仪!表示禹是受命于天帝!是天之子!从而掌管天下"同时!奏起大夏之乐!表演了干羽之舞"许多边远地方来的诸侯!方伯们欣赏了这些声情并茂的乐舞!看到了如此有礼仪的祭祀!对先进的中),-.)上下五千年上古篇原文化都赞不绝口!不得不佩服禹领导有方"加之在大夏之乐中!又歌颂了禹治水之功!干羽之舞又显示出夏军的威武雄壮"于是同声称颂禹的功德!都表示愿臣服于夏王朝!岁岁称臣#年年纳贡"禹虽然显示出天子的威仪!但是为了扩大夏王朝的疆域!巩固王朝的统治!将各地的氏族#部落统一于夏王朝!就封前来相会而未有封号各氏族#部落酋长为诸侯或方伯!并和各方的诸侯#方伯协商!每年向夏王朝进纳贡赋的种类的数量!最后向大家宣布了规定的贡献"这些来自黄河流域!大江南北的诸侯#方伯们也表示要遵照天子之命执行!不起二心"涂山大会诸侯!是禹向天下四方宣告夏王朝建立的一个标志!也是禹力图统一全国的一次检验"禹未用武力征伐而使四方诸侯$氏族#部落%臣服!一方面是禹平治水土#发展了农业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有功于全国人民!人心归服&另一方面是社会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氏族社会发展到末期!各氏族#部落内部经济在不同程度上都有较大的发展!在黄河流域和江淮两岸的一些氏族#部落内部!较早的开始了分化"伴随着社会财富的逐渐增加!阶级分化日益明显!以掠夺异族的财富#人口和扩大地域的兼并战争也在增加"在这些长期的#大大小小的兼并战争中!都力图将其他氏族#部落统一于自己势力之中"以禹为首的夏族在这些氏族#部落中是势力最强大的!对三苗征伐的胜利!显示出夏军巨大的军事威力!因此统一的任务由禹建立的夏王朝来完成!是顺理成章的事"涂山大会以后!禹为了纪念这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盛会!将各方诸侯#方伯进献的’金($青铜%铸了九个青铜鼎!象)*+,)上下五千年上古篇征着统一天下九州万国!为夏王朝镇国之宝"三#诛杀防风氏涂山大会以后数年!禹为了巩固夏王朝的统治再次出外巡守"地处江淮流域的东南地区是夏建国后禹所经营的一个重要区域"这里分布着古夷人的许多氏族#部落"在古书中称这些夷人为东夷或夷方!有的记载中又称为$九夷%"所谓$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后汉书)东夷传*+"也就是东夷中以这九个夷人部落较大"在禹征伐三苗时!东夷未能参加夏的联军对三苗征伐!虽在涂山大会上东夷也来朝贺和进献玉帛!但禹对东夷终不放心"而东夷诸部落虽然有的也处在由氏族制度向奴隶制度过渡阶段!但比起中原地区各部落来!在文化#礼教方面还是较落后"所以禹的这次出巡是向东南地区!除了加强政治上的统一以外!还有传播中原地区先进文化#礼教的用意!这就是后世所说的$禹东教乎九夷%’(墨子)节葬篇*+"禹的这次东南巡守比起前一次来更加威严"自涂山大会诸侯以后!数年间夏王朝的国力有了空前的发展!大多数在涂山相会的诸侯#方伯!每年都向夏王朝按商定的数量进贡方物!表示对禹的忠心"在禹的鼓励下!各地区的农牧业生产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人民都有了一个免于战争之苦的环境!对禹和夏王朝更加拥护"禹对于这些臣民们是赏有功#罚有罪"相传禹时已制定了$禹刑%"这种刑法应当是成文法!详细的内容虽不得而知!但犯了$昏#墨#贼%三种法是要处以死刑的"禹),-.)上下五千年上古篇在建国以后就是用军队!刑罚!监狱这些氏族社会所没有的统治工具来巩固新生的国家政权"这是武的一方面#同时还用德教来劝其各地诸侯!方伯们服从夏王朝的统治#所以禹在这样一个短短的时期有一个牢固的统治基础"在出巡时才会受到各地诸侯!方伯和人民恭敬的迎候#禹的东南巡守是水陆并行"时而在江中乘船"时而在陆地乘车"所到之处"都受到人民的欢迎和礼遇#但在$%%%年前祖国的东南地区"有许多是荆棘丛生!沼泽遍布而未开发的地方"更没有交通大道可供行走#禹为了统一东南地区"仍以平治水土时那种不畏艰险!披荆斩棘的毅力率领夏王朝的一些文武官员和军队"顺长江而下#相传"有一次禹和随从们乘船在江中行驶"因人众船多"惊起了江中的各种鱼类#在那人少兽多的上古时代"就是在大江大河中"也很少有浩浩荡荡的队伍在江中行驶#所以当禹的船队经过江心时"惊起鱼群跳出水面"有的就直接跳到了禹乘的船上"其中有两条很大的金色大鱼翻水负浪地跟随着禹乘的船#开始众人一见非常惊恐"认为是龙来翻船"但是禹镇定自若地对大家说&’我应该做的事"就应尽力的去做"生死都不怕"还怕龙()禹的这种为国为民把生死置之度外的镇定态度"给众随从们很大的鼓励"大家才没有惊慌失措"而那两条大鱼也未能翻了禹的船#到了有东夷族居的地区以后"禹便弃舟登陆沿途向夷人中的耆老询问习俗"鼓励夷民勤于农耕"告其农时"播种五谷#教育夷人酋长们要讲礼仪!知法度"不要以强凌弱!以大压小#要和睦相处"不要相互攻杀#还宣布今后若有不听教化者"夏王朝就要以兵征讨#这些夷人的氏族!部落都感激禹的德教"*+,+*上下五千年上古篇表示愿意听从禹的教化!臣服于夏"禹来到了越地#今浙江境内$的苗山#又称为茅山或防山!在今绍兴境内$!在那里住了下来!并下令传喻各地诸侯%方伯于第二年的春天来苗山相会"还宣布自涂山大会诸侯数年以来!各地诸侯%方伯都对夏王朝有所进贡!在苗山与诸侯相会时!将要根据贡献大小来论功行赏"由于禹的威望很高!夏王朝虽然建立不久!但是自涂山会诸侯以后!凡是到夏王朝去朝见禹的诸侯%方伯!或未有封号的氏族%部落酋长!禹都一律以礼相待!皆有封赏"所以各地诸侯%方伯们得知禹已巡守到苗山!要在那里再次与大家相见时!都纷纷备办进贡的方物#土特产品$"到了约定的日期!各地诸侯%方伯都如期到达"到了相会之期!禹先在苗山的行宫接受诸侯%方伯们朝见"然后举行祭祀!告祭天地山川和祖先"祭祀以后!宣布了自涂山大会诸侯数年来每个诸侯对夏王朝贡物和其他贡献!应是什么样的功!按其贡献大小会计赏物和加封号"计功封赏以后!又举行了祭祀仪式和庆功会"当然这次的庆功会上又演奏了中原乐舞!使各地诸侯%方伯们再次领受了中原先进的礼乐"就在计功封赏和庆功会之后!才见一个叫防风氏的诸侯姗姗来迟"防风氏的族居地就在距苗山不远的地方#在今浙江德清$"此人原是古越人部落一支的一个酋长!曾表示臣服于夏"防风氏生得高大健壮!常自恃其有勇而欺凌其他部落!在越人各部落也算是一个有势力的部落酋长"他早就有建国称王之心!可是他得知三苗这样一个比他还大得多的部落都被禹率军打败!只得到涂山参加朝见禹的大会"在那里他受到禹&’()&上下五千年上古篇的封号!列为夏王朝的诸侯!他也表示愿意听禹的教化"号令!臣服于夏#但是他总想独霸一方!只有为越人诸部落之长或称王才甘心#禹巡守到苗山时!他本应先去朝见!可他不但没有先去!反到有意在苗山会期之后才到达#而且见禹时不但不认为自己迟到有罪!态度还十分傲慢#防风氏的所作所为!禹在越地巡守时早已知道!而且为禹的政令所不容#为了警告各地诸侯"方伯!禹毅然命令将他杀了!并且暴尸三日#诸侯"方伯们见此情况!深知夏王朝的国威和夏天子的权威是神圣不可冒犯!所以都一致表示防风氏该杀#诛杀防风氏是禹行使王权的开始!也是第一次以天子的威力诛杀诸侯#这说明!国家产生"王权出现!从夏禹就开始了#四"启继位禹在苗山大会诸侯!诛杀防风氏的情况!传到了各地!一些没有参加苗山大会的氏族"部落纷纷向夏王朝进贡称臣#但是禹由于辛劳过度"积劳成疾!在苗山一病不起!到了这年夏历八月!便与世长辞#禹死的消息传出后!全国人民都十分悲痛#禹代舜为华夏部落联盟领袖以后!曾想推荐皋陶为自己的接班人!可是皋陶在禹代舜没有多久就病死了#禹建国以后!又选定了益$即伯益%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并且将夏王朝的政事也委益掌管!是有意培养益#这说明禹虽建立了国家!作了国王!但这样一个最早的国家!还保留着部落联盟中军事民主的传统"所以在禹死后!益仍然按照部落联盟的传统!为禹举行丧葬!挂孝#守孝$年"$年的丧礼完毕之后!益没有能继承夏王朝的王位!夏后氏的势力已不允许益来继承王位"尧舜时代王权已经萌芽!禹伐三苗战争的胜利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军事领袖的威望!还加速了王权的形成!加上大禹曾因治水成功而赢取了很大的个人资本!更使得早期国家的诞生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从大禹曾%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左传)哀公七年*+!%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执而戮之&’(国语)鲁语*+等传说来看!大禹时已建立了一个很大的联盟!并初具国家的雏型!参加盟会的各部落酋长要执玉帛晋见盟主!违背命令迟到者则遭杀戮!参加联盟的各部落不再是平等的了"这意味着过去仅限于战场的军事首长权力!现在已逐渐形成为一种凌驾于整个社会之上的王权"大禹拥有了史无前例的巨大权力之后!体会到这种权又能带来更大的财富和享受!自然就不乐意再按照%禅让制&的传统!轻易放弃自己家庭对联盟祭祀#行政#军事权力的控制"可是面对强大的传统力量!他也不敢贸然废弃%禅让制&!成为众以矢之的"为此!大禹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依照惯例在议事会上先后提名皋陶和伯益作为自己继任人选,另一方面又积极培植自己儿子启的势力!使之羽翼丰满!以便伺机用%传子制&取代%禅让制&"大禹的老谋深算最终一一尽遂人愿"当他去世后!他的儿子启即杀死伯益!召集钧台’在今河南禹县+大会!宣布自己担任领袖职务!定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县+正式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家天下&的王朝"这一石破天惊的举动!标志着早期国家的正式形成!中国历史从此由原始社会迈入了阶级社会"第二节夏朝的发展与衰亡一#甘之战和征西河但是夏王朝这个奴隶制国家的王位!并不因启继承了就巩固下来"当启登上了夏王的宝座以后!首先就遭到了一个姒姓诸侯有扈氏的不满!起兵反对"有扈氏是族居在夏族中心地区西边的一个大部落!他的活动中心在今陕西户县一带"他的活动范围很大"早在舜#禹时期!他就在向东发展"因为这个部落也是处在氏族公社解体#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为了夺取更多的财富!就需要扩大地方!发展势力"而以禹为酋长的华夏部落联盟此时正处在建国的前夕!势力也正不断地向四周发展"传说!$禹攻有扈%! $其用兵不止%&’庄子(人间世)*!有过三次较大的战役!虽然阻止了有扈氏向东发展!但有扈氏仍不归顺于禹!$禹于是修教一年而有扈氏请服%&’说苑(政理)*"所谓$修教%!就是用了一年时间治兵!准备用更大的兵力来打仗!同时用禹之德政来作宣传"禹用了文武两手终于使有扈氏臣服!并加入华夏部落联盟"禹建国以后!封有扈氏为诸侯"。
第二章 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第二章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前2070——前1046)中国古代人“言必称三代”。
如果把这句话理解为讲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总是不能离开夏、商、周三代,它们对于后代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是很有道理的,说暴君君主时,常引桀、纣、幽、厉为鉴戒;伊尹、周公几乎成了贤臣名相的同义词;妲已、褒姒则是内宠乱政的代表,他们都是三代的历史人物。
三代的文化、典章、礼东政刑、学术思想,给予后世以极大的影响,如果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比作源远流长的长江大河,那么三代就是长江大河的源头所在,因此,我们说没有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文化,也就没有今天当代的中国,这一点是务必引起我们重视的。
第一节夏代奴隶社会的确立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制度社会。
制度,①是一个应用范围广泛的词,它可以是说是法令礼俗的总称,礼乐、刑法、军政等典章制度无所不包,②甚至可以说是某种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如奴隶制度,封建制度。
③也可以说是一种规定、用法,如行政制度、值日制度、中药的用法,也可称为制度。
《西厢记》三本四折中红娘云:“用着几般儿生药,各有制度,我说与你。
”④制作、规模、样式。
社会,也是包罗甚广的词。
①古代社日、里社举行的赛会,可以称是社会,亦称庙会,后泛指节日演艺集会,《东京梦华录》八《秋社》载:“八月秋社……市学先生预敛诸生钱作社会。
……看社重年、重九,亦是如此。
②有时指信仰相同,志趣相投者结合的团体,也称为社会。
如《醒世恒言·郑使节乞功神臂弓》中有:“原来大张员外在日,起这个社会,朋友十人,近来死了一两人,不成社会。
”②更多的时候,将人类社会形态——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的综合所构成的形态,称之为社会。
如果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制度、社会有时相重合为一,如奴隶制度、奴隶社会,有时也可以分离,如奴隶制度可以存在于奴隶社会,也可以存在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美国的黑奴制)。
一、夏王朝的建立及其国家机构1、夏王朝的建立夏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它的标志着我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文明时代。
02奴隶社会
第三章奴隶社会时期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476年)第一节夏(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黄河下游的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以“尧”和“舜”相继为首领的部落联盟。
舜死后“禹”代为部落联盟首领。
禹死后子“启”杀原定继承人“益”,嗣位。
从此,由各部落首领推举联盟首领的原始社会传统,转变成为一姓世袭,父兄时死后由子弟继承的君主制国家,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
夏朝的年代约起自公元前21世纪,历16君400余年,至公元前16世纪为商所灭。
开始有文献记载。
夏族主要活动于今河南中、西部和山西南部。
夏朝的统治中心,在河南嵩山附近的豫西一带。
夏朝开始使用青铜器,并有规则地使用土地,天文历法知识积累,整治河道、积极防洪、挖掘沟渠灌溉——“禹”。
此外,建城池、修宫室台榭。
*、考古学的发掘研究推测,河南登封县告成镇王城岗(镇北面嵩山南麓)4000年前的城址,可能为夏朝初期的遗址。
其中包括东、西紧靠在一起的两座城堡。
东城已被河水冲去;西城平面略呈方形(约90米见方)。
筑城方法比较原始,是用卵石作夯具筑成的。
*、山西省夏县,曾发现一座时代相当于夏朝的城址,距今4000年,规模为140米见方,这座城的地理位置与传说中的“夏都安邑”相吻合。
*、豫东淮阳平粮台,4000多年前的夏朝遗址,平面略呈方形,约185米见方。
推测为夏朝初期的商族先人所建。
第一节商(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一、历史背景商朝疆域,以河南中部黄河两岸为中心,东至大海,西至陕西、南抵安徽和湖北、北达河北、山西和辽宁。
商朝开始使用青铜器,尤其在后期青铜手工业很发达。
商朝开始有象形文字记载的历史。
已经发现的记载当时历史的甲骨卜辞已有十余万片。
文字中有一些与建筑的字,如:宫、宗、高、室、宅、客、宿、户等。
二、宫室建筑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大型宫室建筑遗址被认为商初成汤都城——西亳的宫殿建筑遗址是一座残高80CM的夯土台,东西约108米、南北约100米。
台上有8开间的殿堂一座,周围有回廊环绕,南面有门的遗址。
夏商周奴隶制王朝的更替
夏、商、 夏 政治 西周的更 商朝
、
替和制度
商
西周
、
西 周
农业和畜牧业
奴 隶
经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手工业
制
商业、交通、城市
王
朝 文化
禹建夏朝,启继承禹的王位,
建立: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中国进入
奴隶社会。
夏 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 统治 前1600年
朝
中心:今豫西、晋南
根本原因:桀暴
灭亡
过程:商汤讨桀灭夏。
农作物品种增多:五谷在商时都已种植,甲骨 文和《诗经》有记载。
耕作技术提高:懂得施肥
牧
业 畜牧业:饲养家畜多
商民善经商,后世将经商者称为商人
商 业
商业 商朝以贝为币
、
交
道路、工具
通 交通
、
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
城
市
城市:都城是全国政治交通中心
地位:商周主要手工业部门,夏商周三代称为青铜时代
青 铜
代表性青铜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时间: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
年
商 朝
稳定:盘庚迁殷,从此稳定。商 朝又叫殷朝。
根本原因:纣暴
灭亡 武王伐纣,战于牧
过程:野,纣王自焚。
建立:武王建周朝,都镐京,史称西周。
性质: 国有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
内容:
始于商
经济:井田制 发展历程 盛行于西周 瓦解于春秋
巩固统 治的重 西 要制度 周
夏:二里头遗址(目前最早)
手
夏量少, 情况:商周繁
盛
商:作坊集中于王都, 产品供国王和贵族使用
西周:产品趋向生活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王朝奴隶制度的发展介绍夏王朝奴隶制度的发展夏王朝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夏王朝的奴隶,主要来源于战争中的俘虏。
某些部族被夏王朝讨灭之后,组织形式依然保留,其成员整体均沦为奴隶,例如,据《楚辞天问》注,启讨灭有扈氏,将其部族成员罚作牧竖,即放牧牲畜的奴隶。
夏王朝的贵族拥有大量土地和众多奴隶。
据《左传哀公元年》记载,少康失国逃奔有虞氏时,仍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少康寄居他族尚且如此,其贵为天子之时,直接控制的土地和奴隶当巨不胜数。
夏王朝统治者发动战争,除掠夺财富和奴隶,也为了攫取美女,以满足其骄奢淫逸的生活。
据《国语晋语》记载,夏朝末代国王桀讨伐有施氏,有施氏以妹喜女焉。
《竹书纪年》云,岷山氏进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桀受二女,无子,刻其名于苕华之玉。
平民是夏王朝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
平民的地位虽高于奴隶,但是也深受贵族的压迫。
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是社会的重要矛盾。
平民意愿的向背,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夏王朝的安危。
后羿之所以能篡夺夏王朝的政权,正是因为太康沉迷于田猎,失去了平民的支持。
后羿不修民事,终日游乐,亦为寒浞所杀。
寒浞重蹈太康、后羿的覆辙,不恤人事,也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实乃万古不变之真理。
少康灭寒浞之后,经其子杼的治理,夏朝复趋稳定。
杼是夏朝的一代著名国王。
《国语周语上》称杼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
意思是说,杼能继承禹的功业,因而夏人以高规格的报祭来祭祀他。
夏朝末期,统治阶级对奴隶和平民的压榨日益深重,导致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史记夏本纪》载: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
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
夏桀暴虐无道尤甚,大肆搜刮百姓,屡次发动对外战争,民怨沸腾。
《史记夏本纪》云: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桀大兴土木,营造宫殿,又广收美女,伎乐之人,充陈后宫。
桀宠爱妹喜,不惜大量撕扯贵重的丝织品,甚至造酒池行舟,以博取妹喜的欢心。
史家以悲愤的笔墨无情鞭挞桀荒淫无度的劣行。
《竹书纪年》云:桀(筑)倾宫,饰瑶台,立玉门。
《管子?轻重甲篇》云:昔者桀之时,女乐三万人,端譟晨乐闻于三衢,是无不服文绣衣裳者桀无天下忧,饰妇女钟鼓之乐。
《列女传?夏桀末喜传》云:桀既弃礼义,淫于妇人,求美女积之于后宫,收倡优,侏儒、狎徒能为奇伟戏者,聚之于旁。
造烂漫之乐,日夜与妹喜及宫女饮酒,无有休时,置妹喜于膝上,听用其言。
昏乱失道,骄奢自恣,为酒池可以运舟醉而溺死者,妹喜笑之以为乐。
《帝王世纪》云:末喜好闻裂缯之声而笑,桀为发缯裂之,以顺适其意。
桀的倒行逆施,激起广大民众的无比仇恨。
诸侯国亦不甘臣服,伺机反叛。
桀非但不思悔改,反而自比天日,顽冥不化。
百姓切齿咒骂,宁愿与太阳同归于尽。
《史记殷本纪》集解引《尚书大传》曰:桀云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
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 《史记殷本纪》云,众人曰:是日何时丧?予与汝皆亡!夏王朝危机四伏,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深感忧虑。
关龙逢直言劝谏,竟被桀所杀,引起朝野的极大震动。
《韩诗外传》云:桀为酒池,可以运舟,糟丘足以望十里关龙逢进谏曰:古之人君,身行礼义,爱民节财,故国安而身寿,今君用财若无穷,杀人若恐弗胜,君若弗革,天殃必降,而诛必至矣!君其革之。
立而不去朝,桀囚而杀之。
《吕氏春秋?慎大览》云:众庶泯泯,皆有远志,莫敢直言。
商是夏朝的东邻属国。
在汤的治理下,国威日盛。
汤集聚不堪夏朝统治的方国和部族,大有取夏而代之的气势。
桀既已不可救药,其臣属纷纷投奔商汤,以求自保。
夏太史令终古为其中之著名者。
《吕氏春秋?先识览》云: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执而泣之。
夏桀迷惑,暴乱愈甚。
太史令终古乃出奔如商。
汤喜而告诸侯曰:夏王无道,暴虐百姓,穷其父兄,耻其功臣,轻其贤良,弃义听谗,众庶咸怨,守法之臣,自归于商。
《淮南子?汜论训》亦云:夫夏之将亡,太史令终古先奔于商,三年而桀亡。
夏王朝险象环生,气数殆尽。
商汤乘机起兵,桀败走鸣条,夏遂亡。
《帝王世纪》云:桀淫乱,灾异并见,雨日斗射,摄提移处,五星错行,伊洛竭,慧星出,鬼哭于国,汤伐之。
《史记夏本纪》云:汤修德,诸侯皆归汤。
汤遂率兵以伐夏桀。
桀走鸣条,遂放而死。
汤乃践天子位,代夏朝天下。
鸣条,在今山西蒲州安邑县境内。
《史记殷本纪》正义引《括地志》云:高涯原在蒲州安邑县北三十里南阪口,即古鸣条陌也。
鸣条战地,在安邑西。
夏朝军队介绍夏朝军队,是维护暴力统治的重要手段。
禹征三苗,称他所统领的军队为济济有众启征有扈,严厉告诫所属的军队要严格听从他的指挥。
足见当时已有强大的军队。
夏代是中国以领土和财产为基础的奴隶制军事制度的发生期。
夏代还带着浓厚的原始氏族社会的遗迹,由于以族为单位的血缘团体仍是社会组织的基本细胞,在军事上就体现为仍存在着为数较多的以血族团体为基础的氏族武装。
这样夏代军队就由以领土财产为基础的奴隶制国家军队和以血缘团体为基础的族兵两部分组成。
夏朝的国家军队是平民兵。
平民兵是征发夏族平民而组成的军队。
这是当时军事力量的主干。
这种平民兵制度,是由军事民主制时期氏族成员战时从戎的惯例发展而来的。
平民有自己的土地,平时耕种,战时出征。
《左传哀公元年》记载:少康在观,有田一成,有众一旅,一成之田自当是分配给一旅之众的,表明这些众即平民是以耕种土地为生的;但又以旅的形式组织起来,则表明具有军队的职能。
由于血缘纽带的残留,当时的族的规模很大。
这些族的族长同时又是夏王朝的命卿,他们往往凭借自己的雄厚人力、物力、自行组织军队,这就是族军。
如太康失国后,其孙少康正是在同姓贵族斟寻氏、斟灌氏等宗族的帮助下,才得以复国的。
这几个宗族的武力就是由宗族兵组成的。
此外,夏代还有夏王的护卫制。
护卫兵制由军事民主制时代的扈从队制度发展而来。
它的来源,主要是贵族子弟,还有少数是王的亲信。
如《左传哀公元年》记载后羿被其家众杀死,这些家众就是后羿的护卫兵。
在兵种组成上,夏代的兵种包括步兵和车兵两种。
而这两种兵种多是采取协同作战的方式的。
《世本作篇》谓:奚仲作车,奚仲是夏时的人;《左传定公元年》载:薛之皇祖奚仲,居夏以为夏车正。
车是否由奚仲发明,难以断定,但从《左传》所载来看,至迟夏代已有车,并且设有车正一职来管理,表明当时车的产量已有一定规模。
这些车,除用于贵族的乘驾、畋游之外,大部分当是用于军事方面的。
步兵是由来已久的兵种。
在夏代,虽然战车已经出现,但很可能还存在步兵独立作战的情况。
但在多数情况下,是采用车步兵结合的方式,这种作战方式较之单纯的徒兵作战,无疑战斗力大为提高,因而是一个进步。
作战中,兵车在前,徒兵紧随其后,即所谓车驰、卒奔。
战车上一般乘坐甲士三人,《尚书甘誓》:(启命曰):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郑玄注攻,善也,左,车左,右,车右。
车左,车右,再加上御手,恰好为三人。
至于每辆战车配置多少徒兵以随其后,则无从得知。
关于夏代军队的编制,我们知道的也很少。
根据在氏族制社会晚期,人们为了固定居民组织,往往取一整数作为居民编制的进制单位。
各民族大多以十作为进制单位(这似乎是个普遍的现象),夏代承袭氏族制而来,无疑仍保留着这种十进制的氏族组织,由于实行兵民合一的兵役制度,因而,这种编组方式也影响到军队的编制。
只是限于史料,无法弄清具体情况。
据左传哀公元年》:少康有众一旅,表明旅是当时的一个军事编制单位,杜预注认为旅为五百人,是不对的,因为五进制是春秋以来才出现的。
这一旅之众要平分一成之田,一成相当于十平方里。
据此,估计旅的编制以千人为宜。
夏代军队组织寓兵于农的特点,表现在军队的各级将领身上,就是寓将于卿,文武不分职。
贵族官僚在平时管理庶务,战时即兴兵典戎。
《尚书甘誓》说:大战于甘,乃召六卿中的六卿,即属此例。
军事的最高领导权操纵在王手中,而王也经常亲自出征。
这主要由于军事民主制下部落首领的军事职能这一特点的残余的影响尚未消除。
夏代的军事制度,处于不完善的草创阶段,但已粗具规模。
由于后来的商、西周时代的经济状况、社会结构等与此期相比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因而这一时期军事制度的几个基本特点如车步兵结合、兵农合一、族兵制、十进制的建制单位、军赋制度、军队领导体制等,均被商、周所沿袭,并在此基础上得以发展和完善。
夏朝的政权结构国王是夏朝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大权于一身。
其下属的军队、官吏和监狱等,是维系国家政权的支柱。
夏朝军队的组织形式,在启讨伐有扈氏时,于甘地誓师所作的誓词中,可略见端倪。
《史记夏本纪》云:将战,作《甘誓》,乃召六卿申之。
启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
今予维共行天之罚。
左不攻于左,右不攻于右,汝不共命。
御非其马之政,汝不共命。
用命,赏于祖;不用命,僇于社,子则帑僇女。
遂灭有扈氏。
天下咸朝。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启在战争开始之前,召集臣属,声讨有扈氏的罪行,并告诫将士,要忠于职守。
立功者赏,违命者严惩不贷。
启灭有扈氏之后,诸侯皆臣服。
誓词中提及的六卿、六事之人、左、右、御等,皆军队将士的称谓。
六卿,《史记夏本纪》集解引孔安国曰:天子六军,其将皆命卿也。
六事之人,集解引孔安国曰:各有军事,故曰六事。
左、右,集解引郑玄曰:左,车左。
右,车右。
御,集解引孔安国曰:御以正马为政也。
车战是夏代的主要战斗形式。
蔡沈《书经集传音释?甘誓》云:古者车战之法,甲士三人,一居左以主射,一居右以主击刺,御者居中,以主马之驰驱也。
此种由左、右、御三人组合而成的车战形式,一直延续至商、周时期。
正,是夏代掌管具体事务的官吏之通称。
见诸文献的有车正、牧正、庖正等,分别为管理车辆、畜牧和膳食的官吏。
《左传定公元年》云: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
据《左传哀公元年》记载,少康曾为有仍氏牧正。
后逃奔有虞,为之庖正。
夏朝设置太史令。
太史令终古以谏桀无效而奔商闻名于世。
夏朝有掌管天地四时的官吏。
《史记夏本纪》集解引孔安国云; 羲氏、和氏,掌天地四时之官。
夏王还临时委任臣属执行专门的使命,犹如后世之钦差大臣。
《史记夏本纪》云:帝中康时,羲、和湎淫,废时乱日。
胤往征之,作胤征。
集解引孔安国曰:胤国之君受王命往征之。
郑玄曰:胤,臣名也。
夏朝已制定刑罚。
《左传昭公六年》云: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史记夏本纪》所载《甘誓》,对军队的刑罚有具体阐述。
用命,赏于祖。
集解引孔安国曰:天子亲征,必载迁庙之祖主行。
有功即赏祖主前,示不专也。
不用命,僇于社。
集解引孔安国曰; 又载社主,谓之社事。
奔北,则僇之社主前。
社主阴,阴主杀也。
子则帑僇女。
集解引孔安国曰:非但止身,辱及女子,言恥累也。
夏代有监狱。
《史记夏本纪》云,桀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已而释之。
索引曰:狱名。
夏王朝奴隶制度的发展介绍夏王朝奴隶制度的发展夏王朝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夏王朝的奴隶,主要来源于战争中的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