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必修一政治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 背景(1)建立起西周政权,统治疆域扩大;(2) 经历短暂的社会动荡,即“三监之乱”。
2.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本质上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3.分封对象:王族(亲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先代贵族)。
其中,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4.含义:又称封邦建国,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5.被分封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6.特点:层层分授,等级森严。
7.评价:(1)积极作用(西周前期)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統治;②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2)消极作用(西周后期)①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长远看不利于集权(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易分裂,最终埋下了地方分裂割据的祸根;②没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继承上的矛盾。
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含义: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分配政治权力、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突出特点(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其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4.内容(1)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2)大宗小宗关系是相对的;⑶大宗与小宗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而且是政治隶属关系。
5.作用(1)保障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有利于凝聚宗族,“家”“国”结合,强化王权。
6.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1)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2)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
三、礼乐制度1.含义:即“周礼”,是规范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
2.作用:具有严格的等级规范,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 夏朝: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有相、卿士等,地方封侯、伯。
2. 商朝: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有相、卿士等,地方封侯、伯。
占卜决策:商王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反映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 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内容: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诸侯的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诸侯的权利: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利。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2. 宗法制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
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又是大宗。
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 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 诸侯争霸背景:西周末年,王室衰微,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表现: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和人民,相互之间进行频繁的战争。
高中历史必修1笔记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夏: 禹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后代2.国家大事占卜决定,王权具有神秘色彩3.商: 中央设相和卿士,地方封侯和伯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 目的: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2. 内容: 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
3. 特点:层层分封(天子---诸侯----卿大夫------士)4. 影响:◆积极: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西周成为强国◆消极: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势力日益强大,导致西周后期王权衰微,分封制遭破坏。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 目的:加强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 内容:嫡长子继承制3. 特点: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4. 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前言:●尧舜禹时期,传位给贤能人,称为“禅让制”●禹后来在部落斗争中取得了胜利,享有极高威望,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也为实行王位世袭奠定了基础。
总结:1.西周分封制有利于政治稳定,有一定积极意义2.王位世袭,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夏:前2070 —前1600商:前1600 —前1046西周:前1046 —前771春秋:前770 —前476战国:前475 —前221❖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宗法制和分封制,二者互为表里。
宗法制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结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特点、影响?内容: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1
学思之窗
从这段记载,你能看出商朝的相权有多大吗? 参与政事;主持政务;辅佐君王;废立君王 商朝时,相在军事征伐、政制建设中发挥重大作 用,拥有很大权力;相的权力之大,甚至有时会 超越国王。
4
王权特点: • 1、王权神秘,统治者通过垄断神权加强 • 2、王权受到辅佐大臣的限制
5
在“家天下”的 社会,随着疆域不断 扩大,如果你是天子, 你会采取什么措施巩 固广阔的疆土?
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LOREM IPSUM DOLOR
1
一、君主制度
1、确立:前2070年,禹,夏 “家天下” 王位世袭制
2、发展:前1600年,汤,商
父子、兄弟 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相、卿士等的设立 地方:侯、伯等的设立
2
“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
“殷人尊神, 率民以事神, 先鬼而后礼。”
8
嫡(正妻)、嫡子(正妻之子) 嫡长子与次子、庶子(妾生的儿子)
天子
诸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卿
嫡长子
大夫
余嫡子及庶子
士
平民
9
• 4、特点(从内容上分析) ①、等级森严、层层分封(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②、同姓子弟是分封主体 ③、周天子领导下的封国自治(诸侯权利义务由周天子赋予
,自治权大)
10
• 5、作用(从目的和内容分析) ①、周势力扩大 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统治 ③、政权由松散趋于严密,四个等级序列
妻,先后生子乙、丙。以后又以数女充实后宫,生子丁等十余人。
该诸侯死后,能合法继承其位的应该是 (B)
A、甲
B、乙
C、丙
D、丁
19
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A) 1)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人教版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夏朝的建立:①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②“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③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2、夏商的政治制度:①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②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地方封侯和伯,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内容:①分封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4.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定义: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4.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四、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结合,族权与政权结合,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以宗法制为核心,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紧密结合。
问答: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①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阅读第三目,归纳宗法制相关内容:
巩固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在权力、财产 目的: 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 嫡长子(即宗子)继承制度 体系: 大宗和小宗 特点: 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关系 作用:
(对家族)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对政权)强化王权,保证“世卿世禄”。
思考1:宗法制的后世影响
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不复存在, 但在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的传承中,其 思想依旧存在,比如寻根问祖、流传下 积极: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 来的族谱、祭祖等现象。 易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 结合当今社会现实表现分析宗法制 系,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 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束,这与现代的平等意识和法制意识相 背。
思考2: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
大宗 (宗主)
天子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
小宗 大宗 小宗
諸侯
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卿大夫
嫡長子 餘嫡子及庶子
大宗 小宗
士
庶人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二者互为表里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宗法制是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夏商周三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 点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 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1.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 材料二:“天下为家,各亲其亲” 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 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 夏朝建立前后 谓小康”。 ——《礼记·礼运篇》 2.是历史的进步——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 • 1、两段材料描述的社会状况有何不同?这种不同是从何时开 发展的结果,私有制发展的结果,阶级对 始出现的? 立的产物。 • 2、“选贤与能”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代替,是否是历史的 退步?为什么?
精品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课件精品ppt课件
A.关注青铜鼎的铸造
B.希望借助周王室争霸
C.想替代周王号令天下 D.有与周王平分天下的野心
3.对西周宗法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制是宗法制度最大的特点
C.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
D.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问题探究~
1.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 史上有何地位?
快速阅读完成下表
朝代
夏
商
周
建立 时间
BC2070年 BC1600年 BC1046年
建立者 禹
汤 武王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国家政治制度的初步形成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2.夏商的政治制度
政务官: 相、卿士
中央 史 官: 卜、祝、史
武 官: 师
地方
设置: 侯、伯 职责: 定期纳贡,奉命征伐
3.影响: 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来源:
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特点:
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即嫡长子继承制
2.基本内容
三、西周的宗法制 3.结果及影响
层层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 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 团结。
宗法制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农 奴
返回
二、西周的分封制
1.建立与发展
目的: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武王开始
概况: 周公推广
诸侯在自己的封 疆内,对卿大夫 进行再分封.有设 置官员、建立武 装、征派赋役的 独立性。
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2.内容
权利: 在封地拥有自己的特权
权利与 义务
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纳贡.朝觐述职
高一历史必修一_第一课_夏商周的政治制度_课件
探究思路和方向: 1.“尊宗敬祖”、“认祖归宗” 等现象 2.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3.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 4.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的干部职务终身制
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的 影响?
公祭黄帝陵
探究方法: 1.以四人为小组,展开讨论,阐明观点,共同完成一篇小论文。 2.通过查阅书刊、互联网搜索或者向家里的长辈请教等方式来发 掘其影响的方方面面。
C、宗族网庞大
D、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 和特权
4、《荀子· 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 下,立七十有国,姬姓独五十三人。”可见同 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 时,周王会给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5、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 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一、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利与义务 二、宗法制的目的及影响 三、如何客观评价分封制与宗法制 四、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下列君王中,每日必占卜,遇 事必占卜的君王最有可能是: A、周王
B、商王 C、秦王 D、夏王
2、右图反映的是哪个王朝的政治制度?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3、右图反映的是周朝一重要的政治制 度,这一制度最大的特点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规定了相对的大宗和小宗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第2课 第3课 第4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本单元四课内容,围绕着两条线 索展开,一条线索是中央集权与地方 分权的斗争,一条线索是专制皇权与 相权的斗争。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 (封建制社会) (奴隶制社会)
人教必修一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2〕依据材料一答复,分封的目的是什么?
〔3〕依据材料二答复周初分封的诸侯有何
特点?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①定义:又称封邦建国。 ②目的:稳固统治 ③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④内容:
A.周王:把王畿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 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其建立诸侯国, 拱卫王室。
B.诸侯:义务—听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 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斗的 进展,周朝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 “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分封制开头破坏;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取消“分封制”,推行 “郡县制”。
2.宗法制
清官来断家务事——
一个诸侯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 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氏,为他 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 个小儿子,后来这个诸侯不幸病逝, 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爵位 和家业,请问应当判给谁?
小儿子。
2.宗法制 ①定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稳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②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
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冲突。 ③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④内容: ⑤作用: ⑥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
治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制
1、分封制 定义
度
目的
2、宗法制 定义 目的
对象
核心
内容
内容
影响
作用
破坏
分封与宗法
习题
▪ 1、据史书记载,奄国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 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 六族”。“殷民”指: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关于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3、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汉承秦制有所变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中朝决策机构外朝执行机构尚书台中枢机构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高统治机构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笔记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笔记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 夏朝:禅让制到世袭制- 禹传启,家天下2. 商朝:内外服制度- 内服:王畿之地,商王直接统治- 外服:附属国管辖的地区,有较大自主权3.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分封制:- 目的:巩固统治- 对象:同姓子弟、功臣、前代贵族- 内容:授民授疆土- 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是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后期导致了诸侯争霸- 宗法制:-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礼乐制: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 背景- 秦的统一- 法家思想2. 内容- 皇帝制度: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上- 中央官制: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九卿制)- 地方官制:郡县制3. 影响-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 中央集权的发展- 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与封国并存- 汉武帝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唐中后期藩镇割据:安史之乱后形成- 宋太祖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加强中央集权2. 君主专制的演进- 汉武帝设中朝:限制相权- 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宋朝分割相权:参知政事分割行政权、枢密使分割军权、三司使分割财政权- 元朝中书省:相权反弹3.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察举制:汉武帝时期,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垄断仕途- 科举制:隋炀帝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 明朝: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内阁2.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五、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 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斗争3. 在发展过程中,宦官专权、外戚干政等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治制度的演变。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知识点高一的学生觉得历史学习任务很重,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理解难度加大了,这都是正常现象。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知识点一、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1.中央: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1)夏朝: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时间:公元前2070年;都城:阳城;(2)商朝:具有浓郁的神权色彩的王朝时间:公元前1600年;都城:殷,就是今天的河南安阳;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1)时间: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建周;都城:镐(hào)京;(2)分封制:A 分封制的内容:土地、人口B 分封的对象:王室宗亲、功臣、姻亲、先代旧贵C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D 分封的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
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3)宗法制:A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B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
C 内容:以嫡长子继承制的方式确定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关系。
D 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礼乐制:维护宗法制度的工具。
3.夏商西周的经济(1)农业:A 农业生产工具:主要材料是木、石、骨制,耒(lěi)、耜(sì)等。
B 土地制度:井田制。
(名义上为国家所有)(2)手工业:A 青铜制造:B 丝织业:C 官营手工业:代表着古代手工业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好嘞,以下是为您总结的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的知识点: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 1 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夏朝: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启继承了父亲禹的王位,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对内服(王畿地区)直接控制,对外服(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的两大政治制度。
分封制: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则为大宗。
诸侯的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
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给您说个事儿啊,我之前去参观一个历史博物馆,看到了关于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一些展品。
其中有一件精美的青铜器,上面刻着家族的谱系和分封的记录,那密密麻麻的铭文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看着它,我仿佛能看到诸侯们带着自己的子民在封地上辛勤耕耘、征战沙场的情景。
第 2 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统一: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
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嬴政自称“始皇帝”,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三公指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地方制度:郡县制。
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法律制度:秦律细密严苛。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讨论:
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宗法 思想的影响仍然存在。请你想一想,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有哪些行为受到 了这种制度的影响?
1、在商代,巫总管一切”神事”,所有的 “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这表明 () A.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 B.权力尚未高度集中 C.民本色彩较为浓厚 D.宗法制度雏形初具
6、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三者之 间的关系 血缘纽带 分封 宗法 (里) 制 制
政治制度方面的表 现(表) 维护的 工具 礼乐 制
维护的 工具
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王权和神 权密切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 行政管理制度。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说明 最高执行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3、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 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4、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含义 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
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政治制度。
2、目的
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 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 上的矛盾。
3、内容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
嫡长子(嫡长 孙……)
天子
大宗 (宗主) 小 宗 大宗
小宗
大宗 约 束 、 命 令
嫡长子(嫡长 孙…… ) 诸侯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标要求】 1、掌握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 本内容 2、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3、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 特点。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神话王权
夏商统治者一般是用占卜的方法征询神意, 并把占问的事情和结果、占问后事情发展的 经过,用文字记录、刻在龟甲和兽骨上。后 人把这种文字称作甲骨文,也叫卜辞。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课件
• 1、 据史书记载,奄国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
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 B)
• A.夏人后裔
B.商代遗民
•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
• 2、 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C )
• A.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
• B.促进了西周经济的发展
• C.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王权统治
• 5.某诸侯年青时购买一女,生子甲。三年后正式娶另一诸侯之女为
妻,先后生子乙、丙。以后又以数女充实后宫,生子丁等十余人。
该诸侯死后,能合法继承其位的应该是( B )
• A、甲
B、乙
C、丙
D、丁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根本上讲是(D )
A、社会历史的倒退 B、禅让制腐朽的结果 C、奴隶主维持其统治的需要 D、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其死后,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 世袭制所取代。 王位世袭制:
①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 ②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③方式: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私有制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它顺 应了历史的发展,因而是历史的进步而非倒退。
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 ⑥作用: •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
部的稳定和团结。
• 【特别提示】 • 分封制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共同形成 了西周等级森严的制度,为维护这一制度,西周还 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 准则。
宗法制对后世影响深远,古代对列祖列宗的崇拜、百 家姓的编排、修订家谱、建立各地宗祠家庙以及今天 民间存在的尊宗敬祖、认宗敬祖、祭祀扫墓等社会风 俗都是宗法制的体现和历史遗存。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 奠定了基础;
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国家政权 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是一种制度创新。
对后世的影响:
中国封建王朝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 鲁、郑、陈等。
消极影响: 传宗接代观念,重男轻女思想; 等级观念严重; 宗族派别观念严重,容易产生家族本位、人情关系和任 人唯亲等不正之风,与现代民主思想违背,影响国家的 政治建设。
分
宗 法 制 是 分 配 的 原
封 制 是 权 力 的 分 配
则
请思考: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宗法制是与分封制密 切相关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特点是以 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 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它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 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 具。层层的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保证了贵族在政治 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 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 一起。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
一、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1、夏朝的建立 2、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3、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4、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早期政治制
度发展的影响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特点:
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性亲族 为主体
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 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共19张PPT)
封建制度
易错点:“封建制度”和“封邦建国”的区别
(1)“封建制度”一般是指奴隶社会解体后出现 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是建立在郡县制基础上,以 地主阶级掌握土地和政权,压迫、剥削农民阶级 为标志的社会制度。 (2)“封邦建国”是指分封制,是周王在保证王室 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 国,用以巩固其统治的一种政治手段。
第1课 古代中国的早期政治制度
课标要求: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认识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
占卜
一、夏商政治形式
1.夏朝: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 “的制度开始,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商朝 (1)王位世袭制: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 兄终弟及。(注重的是血缘关系) (2)王权特点: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来 决定,王权具有神祕色彩。 (3)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有相、卿、土等, 掌管政务;地方封候和伯,成为臣服于商朝 的方国首领。
二、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贵族分权制政体,也 是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3.影响 (1)和极:巩固王权,加强统治;开发边疆,稳庭秩 序;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使地方的权力来源于中 央。 (2)消极:①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 性,随着诸侯国势力壮大,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 坏。
②等级森严,等级观念浓厚。
宗法制
三、西周的宗法制(以血缘关系来区别亲疏远 近的制度)
1.目的:巩固分封制所形成的统治秩序 2.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3.特点:把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族权 与政权相结合。 4.影响:实现族权、政权、国与家的结合,保障各 级贵族能享受世卿世禄特权,也有利于凝聚宗族, 防止内部纷争。注重血缘关系。 5.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相互依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胸有成竹泾渭分明1.了解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基本内容;2.综合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3.认识西周政治制度及其先进的文化理念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一、尧舜禹时期———“天下为公”的禅让制1.时间:尧舜禹时期,距今约五千年。
龙山文化时期。
2.地点: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3.特点:“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选贤任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
二、夏朝———“天下为家”的王位世袭制1.背景:禹治水有功;战胜其他部落;劳苦功高。
2.起源:约公元前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禹死后,其子启夺得王位并传给自己的后代,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所取代。
3.特点:“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大人世及以为礼”的“小康社会”。
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___。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而非倒退。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它适应了历史的发展。
4.王权的特点: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崇信鬼神,国家大事都通过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三.商朝——异姓国族林立的方国联盟商代中央设有__、卿、士等官职;相权很大,可主持政务、废立商王。
地方封方国首领为和,(相传商初有三千国,商汤以七十里为王,文王以百里为王)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误区警示] 商代虽然也有分封,封国大部分是地方部族,与商王朝无血缘关系。
以商部族为共主的方国联盟,异姓国族林立臣服于商,方国相对独立、联系松散。
方国的聚合与商之盛衰息息相关,在商朝强大时,听命于商王朝,在商王朝衰落时,就会与之对抗甚至叛乱,与商的关系非常不稳定。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四、西周.1.背景:公元前1046年,___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周初的政治形势:武王克商二年后病死,发生东方邦国联合叛周的重大事变。
“武王克殷二年崩,成王少,周公(老四)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代成王摄行政当国。
管叔(老三)及其群弟流言于国内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
”《史记.鲁周公世家》,东方邦国殷商旧势力,一时俱叛。
(兄终弟及应先及管叔,故对周公不满,但管叔才干不足,周公不得已而为之,结果引起了内部的争权斗争。
)周公东征,杀管叔,定乱,嫡长子继承制也正式确定。
(否则管叔之叛不好解释)重新分封,“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之不咸(和睦),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军事征服(周公东征)、制度变革(分封)与宗法制三者相结合,此所谓“封邦建国”2.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
3.内容:①分封的对象和范围: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__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___,拱卫王室。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②诸侯的义务和权利: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____和朝觐述职。
可以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实行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③形成的格局:“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西周的封建与商有很大不同。
由同姓子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后盾,在原有邦国的地域内新建的“殖民据点”,很像“掺沙子”。
每一新“诸侯国”都是该地域的“统治中心”。
有监督之责,故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一方面是自上而下逐级分封,一方面是自下而上的层层拱卫,周人的新创的统治方式不仅实现了对殷人的合围控制,也极大提高了周天子地位,周王“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成为天下之共主。
4.影响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西周的疆域北起今辽宁,南至长江以南,西从甘肃东部,东达大海。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②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③文化的拓展:以军事征服为主要方式的向外扩张,将周边诸多部族,如南方的淮夷纳入周的文化圈。
“昭王南征而不复”,楚没有纳入周文化圈,呈现出与现实主义周文化不同的浪漫主义。
《诗经》与《楚辞》。
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④.⑤消极:周王对诸侯的控制是间接的,相对较弱;诸侯权力大,独立性强,容易形成割据。
[误区警示]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常缩写为“封建”,与马克思所论述的五大社会形态之一的“封建社会”含义不同。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不属于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诸侯国) 仍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在政治、经济、军事乃至文化上都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是间接的,相对较弱。
而不是像后世那样由中央直接委派官员统治,使西周的分封制仍带有松散性的特征,可视为由“方国联盟”走向“郡县制”的过渡环节,是政治体制由分权向集权转变的中间阶段。
五、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上的矛盾。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即用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内容(1)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继承,为;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相对周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是大宗。
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
(2)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4.作用:保证了各级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知识图示】[误区警示] (1)西周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如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而在封国内是大宗。
(2)嫡长子、嫡子、庶子的不同:在古代社会中,嫡长子是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嫡子是“庶子”的对称,指正妻所生之子;庶子是妾所生之子,有时也指正妻所生除嫡长子以外其他儿子。
周天子的王位由嫡长子继承。
六..礼乐制度(参看历史纵横)1.演变:(1)起源于原始先民祭祀神灵与祖先的习俗仪式。
从远古到殷商的原始礼仪,是一种崇信鬼神的神本文化,思维水平尚处于蒙昧阶段。
(2)西周:周公以“重德”观念作指导,将从远古到殷商的原始礼仪加以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
把以神为本文化改造成了以人为本的文化。
,商人认为天命是不变的,遇事占卜,迷信鬼神。
”德“治国理念:周人反思商周革命,认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
上天只佑助有德之人,有德就是敬天、孝祖、保民,天命归于有德。
人对于天命并非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与商相比更加理性,克服了殷商天命政治的不足。
以“德”为中心的思想体系,革除了野蛮的习俗,新创的是文明治国与国王应该接受道德制约的先进理念,为中华文明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在以农业为主体的古代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安定平稳的社会环境,以及社会成员间行为的节制协调。
周公的创制满足了这两个基本要求,对后世的儒家学说和我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2.内容:(1)礼:礼的本质是差异。
周公将礼关注的重心由神事转向人事,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亲亲”)和政治等级上(“尊尊”),以显示身份差异及权利义务。
尊礼是统治者行“德治”的重要内容。
(2)乐:乐的本质是和同。
创作舞乐、史诗,以音乐激起人们的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
礼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作用礼乐反映了宗法人伦等级社会的分与和、尊与亲相统一的关系,它既能维护等级制度,又能使人们和谐地生活于社会共同体之中。
成为处理等级社会人际关系的伦理规范体系。
【归纳总结】商周变革“中国政治和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
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治国理念,敬天保民封邦建国,天下归周宗法制度,天下归宗制礼作乐,天下归心深谋远虑天圆地方精讲主题一分封制的特点、实质及瓦解1.分封制的特点(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宗亲、姻亲)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2.实质:是西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3.瓦解(1)原因①经济:生产力发展(即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
②政治: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诸侯国强大、王室衰微。
(2)表现:周王室的权威得不到尊重,天下分裂,诸侯之间混战不已,甚至与周王室交战。
如田氏代齐,周郑交质,楚王问鼎,孔子的“是可忍,孰不可忍”都反映出分封制的破坏和礼崩乐坏。
【读史明智】史料一西周分封形势图周公分封,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镐京与鲁曲阜,譬如一椭圆之两极端,洛邑与宋则是其两中心。
周人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抱殷宋于肘腋间,这是西周的一个立国形势,而封建大业即于此完成。
—钱穆《国史大纲》导读根据图片中康叔、召公、姜尚、微子启身份,可知分封的对象为王族、功臣与先代帝王的后代;根据图片中封国、主要同姓诸侯的地域分布,可得出诸侯分布特点。
史料二王室分封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
同时,西周的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横向联系也较以前密切。
——《中国历史·先秦卷》导读史料以第一个句号分为两层,分别反映了王室与诸侯之间的纵向联系、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史海泛舟史料周朝后期,中国政治混乱。
……正是这一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们在社会中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探究:指出史料中“政治混乱”的表现主要有哪些?答案强国兼并弱国,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或诸侯割据,战争频繁,分封制逐步解体)。
【跟踪练习】1.“古者天子封诸侯,其地足以容其民,其民足以满城而自守也。
”(《谷梁》)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A.分封制的目的在于扩张疆土B.分封制易导致分裂割据C.诸侯国领土不能随意扩展D.诸侯国实行小农经济C答案.解析分封制的目的是拱卫周王室的安全,而且材料也没有体现扩张疆土,故A 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才形成分裂割据局面,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初期状况,故B 项错误;结合材料“容其民”“自守”等信息可以看出分封制对诸侯的领土和人口有一定限制,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下政治状况,与小农经济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2.《公羊传》大一统理论主要包括以“尊王”为核心的政治一统,以“内华夏”为宗旨的民族一统,以“崇礼”为中心的文化一统。
这表明大一统源于() A.夏商时期的方国联盟B.西周封建诸侯与分封制度C.秦中央集权国家建立D.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答案B解析题干意思是“大一统理论主要包括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华夷之辨的民族认同、尊尚礼乐的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