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图形的运动》教案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
最后,关于课堂氛围的营造,我觉得在本章节的教学中,课堂氛围较为活跃,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激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将更多有趣的生活实例融入教学,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分组讨论时,有些小组的讨论效率不高,个别学生参与度较低。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应该在分组时更加注意成员的搭配,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在讨论过程中,我会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讨论效果。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分享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逻辑性不强。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例如,在小组讨论结束后,让学生先在组内进行一次预演,然后再向全班展示。这样有助于提高他们表达的条理性和自信心。
难点举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并掌握平移和旋转前后坐标之间的关系。
(2)轴对称的判定: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并找到对称轴。
难点举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常见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掌握轴对称的判定方法。
(3)图形运动组合问题:解决图形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组合运动下的变化规律。
难点举例: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图形运动过程,将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运动组合,并逐步解决问题。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
一、教学内容
《图形的运动》为七年级数学第七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平移: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图形的平移规律,并能运用坐标描述平移;2.旋转: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图形的旋转规律,并能运用坐标描述旋转;3.轴对称: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了解轴对称在实际中的应用;4.图形的运动组合:掌握图形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组合运动下的变化规律。本章节将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掌握图形的运动规律,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2图形的运动(2)教案
『问题情境』
如左图,你能说明△ABC通过怎样的移动可以得到△BAD吗?
『问题研讨』
1、如右图,可以看做是一个菱形通过______次旋转得到的,每次旋转______度。
2、如图所示,按要求涂色:
(1)将图形A平移到图形B;
(2)将图形B沿图中虚线翻折到图形C;
(3)将图形C沿其右下方的顶点旋转180°到图形D。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例题讲评』
例2、利用电脑,在同一页面上对某图形进行复制,得到一组图案,这一组图案可以看作是一个基本图形通过_______得到的。
随堂Hale Waihona Puke 习:下列现象中是平移的是()
A.将一张纸沿它的中线折叠B.飞蝶的快速转动
C.电梯的上下移动D.翻开书中的每一页纸张
【要点归纳】:
【拓展训练】:
【总结反思】: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成)
当堂作业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
主备人
用案人
授课时间
月日
总第课时
课题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变化,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
2、通过图形的变换关系,发展学生空间关系,增强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
通过探索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
难点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法及教具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设计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平移、旋转、翻折等基本图形运动的概念。
●学会描述和分析图形在平面上的运动方式。
●能够利用图形运动进行简单的几何图形变换。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使其能够识别图形运动的基本规律。
●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通过图形的运动变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材分析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主要介绍了平移、旋转、翻折等图形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这些运动在几何图形变换中的应用。
通过实例分析、图形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运动的相关知识。
三、教案主题与关键点分析主题图形的运动——平移、旋转、翻折关键点●理解平移、旋转、翻折的基本概念。
●掌握描述和分析图形运动的方法。
●能够应用图形运动进行几何图形变换。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选择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介绍图形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演示法:通过实物或多媒体展示图形运动的过程。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图形运动的操作,加深理解。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策略●情境导入:通过创设与图形运动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探究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图形运动的规律和方法。
●及时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调整学习策略。
五、教学资源与材料准备●教材: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辅导资料:相关练习册、课件等●实验器材:透明纸片、尺子、剪刀、胶水等●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六、课堂活动设计及时间安排导入(5分钟)●创设与图形运动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新知探究(15分钟)●讲授平移、旋转、翻折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通过演示法展示图形运动的过程。
《图形的运动》教案
《图形的运动》教案学生判断后,教师小结方法:对于一个图形来说,只要是对折之后两部分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二)数学书第33页第2题❷下面的图形分别是从哪张对折后的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1.独立思考解决。
2.交流方法预设1:上面的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得到图形的一半,再与下面的图形拼在一起,完全吻合,就可以连线了。
预设2:把下面的图形在头脑中展开,看看与上面的哪个图形吻合,就可以连线了。
小结:两个同学的想法虽然不同,但他们都通过先想象,把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或展开,从而找到了答案。
(三)数学书第35页第8题©拿两张正方形的纸,按下面的方式折一折、剪一剪。
指出不同剪法展开后分别得到的图案。
剪法1剪法2 ⑴⑶1.试着剪一剪。
2.分别想象剪法I和剪法2沿对称轴剪开后的图案。
小结:剪法1对应第二幅图,剪法2对应第一幅图,虽然折纸方式相同,剪的位置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图案。
但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四)数学书第33页第3题哪些小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把它们涂上颜色。
1.自己先尝试涂一涂。
2.出示答案。
3.剩下的3条小鱼也想和红色小鱼重合,他们需要做哪些运动呢?(五)数学书第34页第4题❹左边的图形经过平移,拼成了一个火箭,在那个火箭下画“9OZ7U kj预设1:既然是用左边的图形平移拼成了一个火箭,那么这个火箭中的各个图形应该和左边的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一样。
预设2:可以分别观察每个火箭上的图形,看看是不是从左边的图形平移过来的。
预设3:因为正方形不好判断是否改变了方向,所以,先观察三角形摆放的方向,经过平移,三角形不能与第一幅图和第三幅图中的火箭头完全重合,就可以排除第1、3幅图了。
预设4:先观察平行四边形摆放的方向,也排除了第1幅图和第3幅图,只有第2幅图中,火箭尾的摆放方向和它们一致。
小结:虽然这个火箭用好几种图形组合在一起,但我们依然可以用图形平移运动的特点去分析,抓住位置变了,但是组成这个火箭的每一部分图形的方向、大小和形状不变的特征,就能准确找出正确答案。
5 2图形的运动教案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5.2图形的运动[学习目标]1、通过操作与思考,初步了解图形的翻折、平移、旋转以及拼合等图形变化,感悟“动起来”是研究图形性质的重要性;通过生活实例从图形的变化角度感悟“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形象2、经历观察、思考、探究、实践、创作过程,培养自已的观察力、分析问题以及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通过彼此的合作与交流,学会学习与思考[教学重点]认识翻折、平移、旋转以及拼合等图形变化[教学难点]能从多角度、多维度的视角来审视图形的变化方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欣赏欣赏图案通过欣赏图案,感受美,揭示通过这一节课学习,从数学的眼光审视,发现内在的数学美生活现象感悟1、把笔尖看成一个点,这个点在纸上运动时形成什么图形?2、把汽车的雨刷看成一条线,这条线在挡风玻璃上运动时形成了什么图形?【想一想】:你还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吗?这些现象能抽象出什么数学知识?提出问题:接下来,我们可以研究什么?动手操作实验,直观感受,空间想像,观察几何画板动画思考,提出问题从实际生活现象中抽想出数学知识,在生活举例中,感悟点动成线,线动成面类比提出问题,渗透问题提出的角度的培养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操作与感悟一:活动内容:(1)长方形纸板绕它的一条边旋转1周;(2)直角三角形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1周;(3)一枚硬币(圆形纸片代替)在桌面上竖直快速旋转;活动思考:(1)上述三个操作分别形成怎样的几何体?(2)类比点动成线、线动成面,你有什么发现?活动要求:(1)个人用自制模型演示时,注意安全(2)活动思考先个人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达成小组共识总结:面动成体学生利用所制的学具进行操作演示,直观的感受面动成体,思考活动思考中所提出的问题在动手操作中直观感受,再到空间想象,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操作与感悟二: 活动内容:下面三项活动操作活动 1:在空白方格中画出相应的图形,使直线一旁的图形沿直线翻折后与直线另一旁的图形完全重合.活动 2:①、思考第2个“回”字可由第1个回字通过怎样的图形变化得到?请你能依照上面变化方式画出第3、4个“回”字.②、将上图“回”字图沿虚线剪开,怎样改变图形的位置可以得到下图学生动手操作,感悟图形的变换方式,从画中充分的认识图形的翻折、平移、旋转在实践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进一步的认识图形的三大变换,感受图形的内在联系操作与感悟二: ③、如果将“回”字图沿虚线剪开,虚线以下的部分向右平移4格,得到怎样的图形,请你把它画出来.活动3:如图,三角尺通过怎样的变化,才能到达图中虚线所示的位置?活动思考:(1)通过操作与思考,你感悟到了图形的变换有哪些方式?(2)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体现了这些图形变换?学生动手操作,感悟图形的变换方式,从画中充分的认识图形的翻折、平移、旋转在实践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进一步的认识图形的三大变换,感受图形的内在联系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操作与感悟三: 活动内容:将两块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纸片相等的边拼在一起活动思考:(1)你能拼成哪些不同的平面图形?(2)你能说出你所拼成的图形名称吗?(3)通过操作,你感悟到了什么?(4)拼成的图形右边三角形可由左边三角形怎样图形变换而来?学生动手操作拼,并在黑板上,粘贴出所拼的图案,并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变换方式,找出相同的通过拼图实践,感受复杂的图形可由简单的图形拼合而成,并在此基础上再一次的感受图形之间的内在关系,能从图形的变换感受图形之间的内在关系质疑拓展:如右图,思考这个图案怎样形成的?利用图形变换的视角来审视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多角度,多维度的从不同的视角来打量此图可怎变换来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检测反馈1、点动成_____,线动成_____,面动成____.2、在第2行中,分别找出第1行的图形绕直线旋转一周,后形成的相应几何体,并把它们用线连起来3、你能说出下列图案是怎样形成的吗?学生想像,直接口答通过试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情况再一次欣赏从数学的眼光来审视图形中内在的数学美学会从数学的视角来观察生活,前后呼应。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2《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2《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运动》是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和运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图形平移和旋转的规律,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变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接触过图形的变换,对于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平移和旋转的规律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引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性质和运用,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变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性质和运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规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图形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自主探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实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图形,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
3.教学设备:准备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运动实例,如滑滑梯、旋转门等,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运动。
提问:你们观察到这些图形有哪些运动?学生回答:平移、旋转等。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定义和性质。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5-2图形的运动(第1课时)》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5-2图形的运动(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5-2图形的运动》是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图形的基本运动变换,包括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图形的运动变换,并能够运用这些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图形运动的变换方面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合作交流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探索图形的运动规律,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图形的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例,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黑板和粉笔。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好数学课本和相关的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运动实例,如滑滑梯、旋转门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发学生对图形运动的兴趣。
初中生图形的运动教案
初中生图形的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图形运动的概念,掌握图形运动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图形运动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图形运动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不同类型图形的运动特点。
教学难点:1. 图形运动的数学表达方法。
2. 图形运动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图形运动的相关图片或实物。
3. 练习题和答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找出它们在运动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 提问:你们听说过图形运动吗?你们对图形运动有什么了解?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图形运动的概念:图形运动是指图形在平面内或空间内的移动,包括平移、旋转、翻转等。
2. 讲解图形运动的基本性质:图形运动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和方向。
3. 举例说明不同类型图形的运动特点:a. 平移:图形在平面内沿直线移动,移动的距离和方向相同。
b. 旋转:图形绕某一点旋转,旋转的角度和方向相同。
c. 翻转:图形绕某一条直线或点翻转,翻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关于翻转轴对称。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图形运动的特点和性质。
2. 每组选出一个图形,进行图形运动的设计和展示。
3. 邀请部分学生上台演示和讲解所设计的图形运动。
四、巩固知识(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答案,分析错误原因,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五、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图形运动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举例说明:如服装设计、建筑设计、动画制作等。
3. 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一个图形运动应用实例,并进行展示和讲解。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图形运动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2. 提问:你们觉得图形运动有什么意义和价值?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图形运动的相关活动,提高自己的审美和创新能力。
七年级数学苏科版上册 第五单元 《5.2 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案
5.2图形的运动学习目标:1.通过学生“实验”,了解图形的翻折、平移、旋转等变化,初步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创新能力;2.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3.经历“观察——思考——探究——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以及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学习重点:运用翻折、平移、旋转等方式,设计出富有创意的图案学习难点:在动手实验中领会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等变化,特别是对“旋转”图形的理解.学习过程:一.复习回顾导入:几何图形是由、、组成。
板书——(点、线、面)二、探索活动一1.问题:笔尖在纸上运动,会出现什么?(点动成线)生活中有遇到的现象吗?交流展示2.问题:同学在出黑板报时想要给一块较大的面积涂色,如何做才会更快捷?(线动成面)生活中有遇到的现象吗?3.问题:在桌面上快速旋转一个硬币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可以做个实验哦!)学生实验移动展台手机实时展示(面动成体)展示部分生活中一些事例:1、左侧的“陀螺形”是由右图中哪个图形绕着虚线旋转1周得到的()2、下列第一行的图形分别绕点划线旋转1周,相应形成第二行中的哪个图形,把它们用线连接起来.三、探索活动二1.拼一拼:如图,将两块相同的直角三角尺的相等边拼在一起,能拼出几种不同的平面图形?你能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吗?学生小组操作2.画一画:沿虚线折叠后形成怎样的图形?(图形运动之翻折)3.画一画(1)按照规律在图中画出第4个“回”字(图形运动之平移)(2)沿虚线剪开如何得到第二幅图?学生操作——展示(3)如何将直角三角尺由图(1)的位置得到图(2)与图(3)的位置?(图形运动之旋转)4.小结_____________是图形运动的三种基本方式。
通过这三种运动只改变图形的,不改变图形的。
(1)下列各图形中,不是由翻折而形成的是()(2)下列四个图形中,形成方式与另外三个不同的是()(3)在5×5的方格纸中,图1中的图形N如何运动至如图2的位置。
5-2 图形的运动(教师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讲义(苏科版)
第5章 走进图形世界 5.2 图形的运动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2. 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1. 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初步体会平移的特点2. 初步感知旋转这种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知识点01 图形的运动1. 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的图形运动:平移、旋转、轴对称。
2. 只改变大小,不改变形状的图形运动: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即学即练1】1.自行车的车轮辐条是一条线,当车轮飞速旋转时,辐条就飞速转动形成( ) A .点 B .线C .面D .体【答案】C 【分析】根据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可得答案. 【详解】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辐条(线段)飞速转动形成面(圆), 故选:C .知识点02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即学即练2】2.将下面四个图形绕着虚线旋转一周,能够得到如图所说的立体图形的是( )目标导航知识精讲A.B.C.D.【答案】A【分析】根据面动成体结合常见立体图形的形状解答即可.【详解】解:根据面动成体结合常见立体图形的形状得出只有A选项符合,故选A.知识点03 平移和旋转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形式,变换后物体的形状和大小都不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
【微点拨】1. 平移:物体或图形在同一平面内沿直线运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变化,像这样的物体或图形所做的运动叫做平移。
平移的两个要素:一是平移的方向,二是平移的距离。
描述平移现象时,要描述成“某物体或图形向某方向平移了几个单位或多远” 。
2. 旋转:物体或图形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运动,像这样的物体或图形所做的运动叫做旋转。
旋转的三个要素:一是旋转点或轴,二是旋转方向(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三是旋转角度。
描述旋转现象时,要描述成“某物体或图形沿某一点按某方向旋转了多少度” 。
初中图形的运动教案
初中图形的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图形运动的概念,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基本运动方式。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图形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图形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运动的概念及分类2. 图形的平移3. 图形的旋转4.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运动的概念,图形的平移、旋转的性质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图形运动的推理,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图形运动的性质。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图形运动的过程。
3. 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图形运动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运动现象,如翻书、旋转门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图形运动?2. 新课导入:介绍图形运动的概念及分类,让学生初步认识图形运动。
3.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图形的平移、旋转的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平移、旋转的特点。
4.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电梯运动、车轮运动等,让学生加深对平移、旋转的理解。
5.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平移、旋转的知识。
6. 拓展提高:引导学生思考图形运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设计图案、建筑布局等。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图形运动的概念及平移、旋转的性质。
8.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多媒体辅助教学、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等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图形运动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同时,将实际问题引入课堂,使学生感受到图形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5.2 图形的运动-优秀奖
课题:图形的运动授课教师:肖亮(宿迁市南师附中宿迁分校)教材:苏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实例,从图形运动变化的角度感悟“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形象.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感悟到复杂图形是由简单图形组合而成,感悟到图形的运动可以转化成点的运动,感悟到让图形“动”起来,是研究图形性质的重要方法.3.经历“观察—思考—探究—实践”的过程,感受数学之美,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体会转化、分类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从图形运动变化的角度感悟“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形象;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运动.难点:“面的运动”实验操作及三角板拼图.【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法:实验操作、启发探究.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感悟提升.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生活·数学1.生活中的运动现象(1)课前播放三组视频:地球的自转与公转、飞机在天空中翱翔、采棉机收割棉花;(2)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类似的运动例子吗(3)把生活中物体的运动用数学的眼光看成图形的运动.(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史宁中教授:“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习者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由生活中的运动抽象出图形的运动,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2.点的运动(1)把笔尖看成点,这个点在纸上运动时形成了.(2)你还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3)多媒体展示;(4)用语言概括从这些运动中观察到的数学现象.[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发现点的运动可以形成线,再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并通过多媒体的动态展示,在此基础上感悟得出“点动成线”.3.线的运动(1)笔可以看成一条线,这条线可以如何运动运动形成了什么图形(2)你还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3)多媒体展示;(4)用语言概括从这些运动中观察到的数学现象.[设计意图]使用多媒体展示,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知识的发生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欲望.通过举例、动画展示及自制学具展示加深对“线动成面”感悟,在此基础上概括得出“线动成面”.二、实验·探究活动1面的运动(1)利用长方形纸板、三角板、硬币进行实验操作,探究它们如何运动形成了怎样的图形,步骤: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代表展示;(2)画板展示;(3)用语言概括从这些运动中观察到的数学现象;[设计意图]数学实验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载体,本环节以数学实验为载体,通过开放性问题,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和交流的机会,类比线的运动研究面的运动,放手让学生经历操作、探究,注重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让学生成为参与者、研究者,既获得了数学知识、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又发展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意识.运用画板演示给学生观察,让学生的思维活动从直观感知上升到抽象归纳.由于数学概念的高度抽象性,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感受探索、发现的乐趣,再逐步对观察、操作的结论进行抽象总结,做到将操作与思维的完美结合.(4)通过几何画板动画展示进行回顾;(5)构成图形的最基本元素是什么[设计意图]及时总结所学,得出“点是构成图形的最基本元素”.三、操作·体验活动2拼一拼(1)将两块相同的直角三角尺相等的边拼在一起,可以拼成哪些不同的平面图形你能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吗[设计意图]本环节以数学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强化对问题的体验,使学生体会复杂的图形是由简单图形运动组合而成,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分类讨论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桌两人,资源共享,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2)试一试:对于上题中拼出的每一个图形,如何操作其中一块三角板,使它运动后能与另一块三角板完全重合[设计意图]通过操作活动,初步探索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 感悟让图形“动”起来,是研究图形性质的重要方法, 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运动;通过操作活动,有效地帮助学生识别复杂图形中能够完成重合的三角形,为他们学习全等三角形知识奠定基础;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怎样运动,对学生概念的形成有重要作用,训练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活动3画一画(1)在空白方格中画出相应的图形,使直线一旁的图形沿直线翻折后能与直线另一旁的图形完全重合.(2)图(1)是由“”向右平移而成的. 把图(1)沿虚线剪开,虚线以下的部分向右平移4格,得到怎样的图形在图(2)中把它画出来.[设计意图]通过“画一画1”体会“图形的翻折可以转化成点的翻折”,渗透图形翻折(对称)的思想.通过“画一画2”体会“图形的平移可以转化成点的平移”,渗透图形平移的思想. 四、数学·生活活动4剪一剪 1.如何用剪刀把“”中小正方形内部剪空且不会把外面部分剪断2.收集三种运动方式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和同学进行交流.[设计意图]通过剪纸活动,欣赏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图形“翻折”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学生思维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剪纸过程中,所有同学都能想到至少一种方法,体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部分同学能想到剪2刀甚至1刀,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五、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设计意图]小结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及时巩固,使其条理化、清晰化,实现了学生的自我反馈,从而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六、作业布置必做:课本128页习题 第1、2、3题 .选做:试选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在方格纸上,运用平移、翻折、旋转设计图案,并简述设计思路.[设计意图]实践是知识通向能力的桥梁.通过设计方案,认识并运用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运动,体会图形的运动实际上就是点的运动,画图时只要找出关键点运动后的位置即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七、板书设计八、教后反思图(1) 图(2)设计说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数学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对于平移、翻折、旋转的要求是‘了解’或‘认识’.”;“对于它们的基本性质要求通过‘探索’得到,即通过图形的运动变化去发现这些性质,而不是单纯地把这些性质作为现成的结论呈现给学生.”.基于这些精神、思想的指导,本节课设计如下:首先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运动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史宁中教授:“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习者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由生活中的运动抽象出图形的运动,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进而得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依赖单纯的课堂教学,而是依赖学生参与其中的教学活动.作为初中图形运动的起始课,本节课以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数学实验活动为载体,通过设置长方形面、直角三角形面、圆面通过怎样运动形成怎样图形等开放性问题,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等过程,对问题进行思考并总结得出“面动成体”;通过多媒体的动态展示,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知识的发生过程,再逐步对观察、操作的结论进行抽象总结,让学生的思维活动从直观感知上升到抽象归纳,做到将操作与思维的完美结合.注重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设计了“拼一拼、画一画、剪一剪”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运动,给学生充分的操作、思考的时间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强化对问题的体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图形运动的实质就是点的运动;复杂的图形是由简单图形运动组合而成”,感悟到让图形“动”起来,是研究图形性质的重要方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转化、分类思想),并为他们学习全等三角形知识奠定基础.寻找生活中三种运动方式应用的实例,让学生带着深化、拓展本节课知识的问题走出课堂,是对本节课认识上的发展与升华.“方案设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2《图形的运动》说课稿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2《图形的运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运动》是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的基础上进行讲授的,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图形的基本运动规律,掌握平移、旋转等图形运动的性质和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从简单的图形运动入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旋转的性质和特点。
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图形的运动,他们可能还停留在直观的层面,缺乏对运动规律的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理解图形运动的规律为主,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平移、旋转的定义,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和特点,能够运用平移、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移、旋转的定义及其性质。
2.教学难点:对图形运动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教学、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图形运动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图形运动现象,引发学生对图形运动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讲解平移、旋转的定义,通过示例让学生感受图形运动的特点。
3.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图形运动操作,加深对运动规律的理解。
4.巩固提高:通过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平移、旋转的性质和特点。
5江苏科技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2 图形的运动
5.2 图形的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图案设计的“实验”,了解图形的旋转、平移、对称、拼合等变化,初步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创新能力.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思考——探究——实践——创作”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以及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旋转、平移、对称、拼合等方式,设计出富有创意的图案.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以及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把笔尖看成一个点,这个点在纸上运动时形成线.2.把汽车的雨刷看成一条线,这条线在挡风玻璃上运动时形成扇面.设计思路:通过实际生活情境的引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促进其对图形运动问题的思考.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探究一】旋转能否形成新的图形1.长方形纸板绕它的一条边旋转1周;2.直角三角尺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1周;3.一枚硬币在桌面上竖直快速旋转.它们分别形成怎样的几何体?从以上的演示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观看课件)长方形面旋转成;三角形面旋转成;球面旋转成 .【探究二】翻折能否形成新的图形(完成书P126做一做2).【探究三】平移能否形成新的图形(完成书P126做一做3).方法指导:图形变换1:翻折把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翻折180°后形成新的图形,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翻折.图形变换2: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一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平移.图形变换3: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定的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旋转.活动三:例题讲解例如图,四个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能形成右边几何体的是().A. B. C. D.分析:A.旋转一周为如图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B.旋转一周为圆台,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旋转一周为球体,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旋转一周为圆柱,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答案:A处理方式:学生代表回答.回答完毕,教师点评,加深印象.【当堂反馈】1.如图,将标号为A,B,C,D的正方形沿图中的虚线剪开后得P,Q,M,N四组图形,试按照“哪个正方形剪开后得到哪组图形”的对应关系填空:由A得到;由B得到;由C得到;由D得到 .2.图1中如何将直角三角形ABC的位置旋转到三角形A’B’C’的位置?图2中如何将直角三角形ABC的位置旋转到三角形A’B’C’的位置?图1 图23.如图,按照下列要求画出将阴影部分进行相应变换后的图形.①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10格;②沿直线AB翻折;③绕点C顺时针旋转90°.【课后小结】1.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想象和动手实际操作相结合,在操作中体会图形的变化.2.运用动体的思想、分类的思想及运动的观点解决有关图形变化的问题.【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上册 5.2 图形的运动教案 苏科版(2021-2022学年)
5.2图形的运动ﻬﻬ教学目标1。
探索图形在平移、旋转运动与变换前后的关系,会构造一些图案。
2.通过平移、旋转、翻折后的变化,会拼出一些图案。
教学重点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教学难点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方式学生活动方式一预习展示二合作探究三问题置疑一、课前准备1、你能从下面的现象中分别联想到什么图形?(1)夏天的夜晚,天空中一颗流星飞逝而过;(2)把一元的硬币竖立在桌面上,让它快速旋转.2、从上面问题中可以看出,点、线、面、体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再举出一些例子吗?3、试一试长方形纸绕它的一条边旋转1周;直角三角尺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1周,它们分别形成怎样的几何体呢?4、填一填(1)图形是由、、组成的,面与面相交得到 ,线与线相交得到 .(2)立体图形都是由围成的.(3)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
二、探究新知1、下列图形绕轴线旋转1周,能形成怎样的几何体?教师检查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教师指导教师指导。
学生思考口答。
学生尝试总结.。
学生讨论后作答。
分层训练五当堂反馈2、点、线、面的互动关系如何?你能举出生活中例子的吗?3、两块相同的直角三角板的相等的边拼在一起,你能拼出几种不同的平面图形?并说出每个图形名称。
三、知识运用:1、下图沿点划线折叠后形成怎样的图形?请试着画出来。
(1)(2)(3)2、下图是由图“回”向右平移而成,将图沿虚线剪开。
a.怎样改变这两部分图形的位置就能得到图(2),你还能得到什么样的图案;b.画出图(1)虚线下半部向右平移动4格后所得到的图形。
(1)教师指导.。
观察思考,总结。
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纠错.学生完成。
(2)3、议一议,你能说出下面的图案是怎样形成的吗?四、当堂反馈1.、如图所示第一行的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便能形成第二行的某个几何体,用线连一连。
2、构成下面每个图形的一个基本图形是什么?它们是如何由基本图形变换而成的?【拓展延伸】1、你能说出下面的图案是怎样形成的吗?2、将半圆绕它的直径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是().A、圆柱B、圆锥C、球D、正方体3、左图中的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可得到的几何体是( )。
初中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2《图形的运动》教案
《点、线、面、体》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动手试验了解平面图形如何通过旋转变化成立体图形,了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的原理.了解复杂的图形如何由简单的图形构成的.重点与难点重点:平面图形通过旋转而形成立体图形,简单图形拼成复杂的图形.难点:“旋转”图形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问题:1.举出一些你熟悉的立体图形.(教师给出体的概念)2.①你知道这些体是什么围成的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吗?②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③线与线相交之处又得到了什么?学生先独立观察、思考,然后再分组讨论、交流得出以下结论:Ⅰ.体是由围成的;面有两种,和.Ⅱ.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线有直的也有.Ⅲ.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3.举出生活实际中分别给体、面、线、点的形象的例子.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问题:1.①笔尖可以看作是一个点,这个点在纸上运动时,形成了什么?②通过上述运动你得到了什么结论?③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学生动手操作,思考并回答,生共同总结出“点动成线”的结论:几何画板演示举例:[蚂蚁搬家]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上,一个孤独的旅行者留下的一排长长的足迹.) 2.①汽车雨刷可以看作是一条线,它在挡风玻璃上运动时有什么现象?②通过对上面现象的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③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让学生拿笔或直尺当雨刷在纸上演示,组内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举出更多实例,老师用几何画板演示,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发现的结论,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 3.①长方形纸片绕它的一边旋转,形成了什么图形?②通过对上面现象的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③你能再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小结:点动成,线动成,面动成.4.观察课件中的图片,你有什么发现?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是什么?(教师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总结出几何图形都是由、、、组成的,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三.课堂活动,强化训练.1.在你所熟悉的几何体中,分别举例说明:(1)全由曲面围成的几何体;(2)全由平面围成的几何体;(3)由平面和曲面围成的几何体;(4)全由三角形围成的几何体.2.一个平面与球相交,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什么几何图形?3.如图,上面的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下面的立体图形,请把有对应关系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用线连接起来.4.一个正方体缺了一个“角”后,增加了两个顶点,则这个几何图形是( ).5.给出下列各结论:(1)圆柱有3个面围成,这3个面都是平的.(2)圆锥有2个面围成,这2个面中.一个是平的,一个不平.(3)球仅有一个面围成,这个面是平的.(4)正方体有6个面围成,这6个面都是平的.其中正确的结论为(写出序列号即可).6.(1)正方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圆柱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它们都平的吗?(2)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相交成几条线?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几条棱?7.(选做题)现有一条长为5cm,宽为4cm的矩形,分别绕它的长,宽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到不同的圆柱体,他的体积分别为多少?谁的体积大?你得到怎么样的启示?四.当堂训练.1.圆柱体由个曲的面和个平的面围成.圆锥的侧面与底面相交成.围成球的面有个.2.图形是某些多面体的平面展开图,你能说出这些多面体的名称吗?五.小结,布置作业.1.本节课所学内容;2.与同学交流你的体会.。
最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5.2图形的运动【学习目标】1. 通过对图形变化的观察,认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几何事实,初步探索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 通过观察和动手拼图,使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探究——实践——创作”过程,使学生认识到复杂图形是由简单图形变化而成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通过图形平移、旋转、翻折制作图案难点:图形“旋转变化”的理解。
【预习导航】1.把笔尖看成一个点,这个点在纸上运动时形成了什么图形?;2. 把汽车的雨刷看成一条线,这条线在挡风玻璃上运动时形成了什么图形?3.如图所示第一行的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便能形成第二行的某个几何体,用线连一连。
例题例1、如果将下列图形沿虚线折叠,你能画出与阴影部分重叠的图形吗?例2、你能看出下列各图是怎么由一个简单的图形变化得到的吗?【课堂检测】1.矩形绕其一边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叫,直角三角形绕其中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叫。
2.下列现象中是平移的是()A.将一张纸沿它的中线折叠 B.飞蝶的快速转动C.电梯的上下移动 D.翻开书中的每一页纸张3.右图中,旋转1周得到左图立体图形的为()A B C D4. 如图,以图形的右边缘所在的直线为轴将该图形向右翻折,再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0,所得的图形是()5. 将两个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板拼在一起,能拼出种不同的图形,这些图形的名称是。
(动手画一画)二、拓展延伸6. 如图所示,将标号为A、B、C、D的正方形沿图中的虚线剪开后得P、Q、M、N四组图形,试按照“哪个正方形剪开后得到哪组图形”的对应关系填空:由A得到M;由B得到;由C得到;由D得到。
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上册 5.2 图形的运动教案 苏科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县七年级数学上册5.2 图形的运动教案(新版)苏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县七年级数学上册5.2 图形的运动教案(新版)苏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县七年级数学上册5.2 图形的运动教案(新版)苏科版的全部内容。
15.2图形的运动教学目标1。
探索图形在平移、旋转运动与变换前后的关系,会构造一些图案。
2. 通过平移、旋转、翻折后的变化,会拼出一些图案。
教学重点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教学难点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方式学生活动方式一预习展示二合作探究一、课前准备1、你能从下面的现象中分别联想到什么图形?(1)夏天的夜晚,天空中一颗流星飞逝而过;(2)把一元的硬币竖立在桌面上,让它快速旋转.2、从上面问题中可以看出,点、线、面、体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再举出一些例子吗?3、试一试长方形纸绕它的一条边旋转1周;直角三角尺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1周,它们分别形成怎样的几何体呢?4、填一填(1)图形是由、、组成的,面与面相交得到,线与线相交得到 .(2)立体图形都是由围成的.教师检查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教师学生思考口答。
学生尝试总结.。
2三问题置疑分层训练(3)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
二、探究新知1、下列图形绕轴线旋转1周,能形成怎样的几何体?2、点、线、面的互动关系如何?你能举出生活中例子的吗?3、两块相同的直角三角板的相等的边拼在一起,你能拼出几种不同的平面图形?并说出每个图形名称。
三、知识运用:1、下图沿点划线折叠后形成怎样的图形?请试着画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图形的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图形的旋转,认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几何事实,初步探索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动手拼图,使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探究——实践——创作”过程,使学生认识到复杂图形是由简单图形组成(或变化而成)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点、线、面和体等图形可组合成各种优美的图案。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以及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具准备: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纸板、方格纸、彩纸、彩笔、剪刀,相关课件。
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欣赏老师手中的剪纸。
(由剪好的简单图形,慢慢打开后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剪纸图案)
生:(欣赏)
师:再来看这幅杂乱的图片。
(点击:运动,就变成了一幅学生非常熟悉的奥运会的五连环标志图)
师:这些图形美吗?
生:美
师:从这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简单的图形经过设计和变化,就能变成一幅幅美丽的图案。
大家想不想做这样的设计师呢?
生:想
师:那就跟我一同走进今天的这节课:图形的变化
1.长方形纸板绕它的
一条边旋转1周, 形成怎样的几何体?二、 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探究活动1:想一想
师:下面我们进入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想一想。
(点击)
师:这是一个点,想一想:这个点运动后会变成什么样的图形呢? 生:线(师演示)
师:这条线运动以后又会形成什么图形呢?
生:长方形(师演示)
师:可以看成是一个面,这个长方形的面如果绕它的一边旋转一周会形成怎样的几何体呢?
生:(讨论)圆柱(师演示)
师:三角形绕它的一边旋转一周呢?
生:圆锥(师演示)
师:圆呢?
旋转
旋转
生:球(演示)
师:从这三个演示说明面经过运动会形成什么呢?
生:体.
师:下列图形经过旋转一周后会形成什么样的几何体?(点击)
生:葫芦、冰糖葫芦
师:你能举出生活中“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吗?(点击)生:天空的流星、踢出去的足球等说明点动成线;
电风扇的转动、风车的转动等说明线动成面;
生活中一些可以经过旋转得到的物体等。
探究活动2:做一做
旋转
师:刚才我们把三角形旋转一周后得到了一个圆锥,那么把两个相同的三角板拼在一起会形成什么样的图形呢?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做一做
1、拼三角形
师: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把它们的相等的一条边拼在一起,看老师拼出什么图形了?(实物演示)
生:等腰三角形(贴在黑板上)
师:还能不能拼成其他的图形呢?
生:(讨论、拼图、贴图)
(学生动手拼图,通过尝试,发现还有很多种拼法,还能拼出好几种不同的图形,纷纷把自己拼出的图形贴在黑板上展示给同学们)
师:你能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吗?
(1)(2)(3)(4)(5)(6)
生:(1)、(2)等腰三角形;(3)、(4)平行四边形;(5)矩形;(6)筝形
2、翻折
师:请看下一道题:将下列图形沿点划线折叠,请试着画出与阴影部分重叠的图形。
生:(画图、贴图)
(若部分学生不会画图,提示他们可以把纸沿虚线对折,再画出与阴影部分重合的图形)
①
师:请同学们思考:怎么检验这几位同学所画的图是否正确呢?
生:对折(师演示)
师:我们把这种对折叫做图形的翻折
3、平移
师:我们再来看这一题,这里有一个回字,
(点击:移动)老师是怎么把一个回字变成一组回字?
生:向右移动
师:移动了几格呢?
生:8格(可能学生回答的答案是2格,在这种情况下,再演示一遍,同时让学生注意小鸟从第一个回字到第二个回字移动了几格。
这样就把回字格的移动转化为点的移动,学生更加容易理解)
师:(点击:问题1)图2和图1相同吗?
③
生:不同。
师:能否由图1得到图2呢?怎么得到的呢?
生:(思考,讨论)
生:向右平移两格
师:请哪位同学上来给我们演示一下?
生:(演示)
师:如果把回字图的下半部分向右平移4格,你能画出完整的图形吗?(点击:问题2)
生:(画图、贴图)
师:这几位同学画的图是否正确呢?
生:正确(学生动手演示验证)
师: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是怎么变化下半部分图形的?
生:平移
探究活动3:议一议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翻折和平移两种图形的变化,还有其他的变化吗?
下面我们进入本节课的第三个环节:议一议(点击)
这几幅图是怎么由一个简单的图形变化得到的呢?
生:(思考、讨论、交流)(讨论这些图形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感受和探究图形的第三种变化:旋转;通过讨论与交流,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与分享的意识)
师:以上这几个图案是怎样变化得到的?
生:旋转
三、美图鉴赏
师: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简单图形的三种变化:翻折、平移、旋转;
下面我们进入本节课的第四个环节:美图鉴赏(点击)
请你在欣赏这些图形的同时,说出他们是经过怎样的变化形成的?
生:(讨论)(引导学生试着分别用三种变化来解释这些图形的形成过程)
师:请同学们鉴赏一下本节课开始的折纸图,它们反映了我们学过的那种变化? 生:平移、对折、旋转
四、小小设计师
师:下面进入本节课的第五个环节:小小设计师
请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通过剪纸的方式设计出你所喜爱的图形。
要求:①发挥你的想象通过多种不同的方法变化出多种图案;
②适当美化图案;
③用一句话描述你的作品的意义.
生:(分成小组设计、剪纸,并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对剪纸学生并不陌生,纷纷动手剪出自己喜爱的图形,有些学生的设计还很新颖,每人的作品都不相同,所以每个同学都想把他的成果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师:请同学们把你们的作品归归类,贴到相应的变化中?
生:纷纷把剪纸贴在相应的变化中
五、畅谈收获
师:通过本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从教学目标的三方面引导和启发学生)生:七嘴八舌、踊跃发言、畅谈收获与感想.
师:本节课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图案,并动手创作了许多优美的作品,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发挥想象力用美丽的图案点缀我们的生活。
六、作业
课本:128页1、2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