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中美会计制度对比分析

中美会计制度对比分析

中美会计制度对比分析关于《中美会计制度对比分析》,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美会计制度对比分析摘要:文章从中美会计制度产生的环境基础入手,对两国会计管理制度、会计准则、会计要素的不同之处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会计会计制度制度差异比较“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会计作为世界通用的商业语言,在我国加入WTO,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本市场完善程度相适应的,与国际会计惯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相协调的会计准则理论和方法体系过程中,为更好地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本文拟就中美会计制度进行一些对比,以供参考。

一、中美会计制度不同的环境基础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

由于受经济发达程度、政治体制、法律体制和社会文化传统的影响,世界各国的会计制度都存在很大差异。

一般虽然认为,会计通过价值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来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但无论是美国的会计准则还是国际会计准则,都只涉及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并没有会计记录的相关规范,也就是不涉及会计科目设置及相关会计事项分录的内容,而在我国,由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不高,只能通过统一企业会计制度,把这一部分内容进行相应的统一和规范,以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同时,就中美两国看,从会计属性、会计目标设置、会计核算的侧重点、会计核算的灵活性、政府对会计的干预程度、企业的预算编制、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等方面均有所不同,这些都最终反映了两国的会计准则也有所不同。

那么,为什么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会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并为许多国家所效仿,除了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原因外,主要还是因为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在形式上具有独立性,在内容上具有兼容性,在程序上具有完整性。

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把会计理论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影响、软资产的确认与计量、金融风险与会计信息、会计师和审计师的地位等问题上,在会计研究方法上以实证会计研究为重点。

中美会计理论的比较分析论文范本

中美会计理论的比较分析论文范本

中美会计理论的比较分析论文中美会计理论的比较分析论文范本(一)中美会计模式的比较当前对会计模式的定义有:一是,会计模式是按一定的会计特征对会计系统内诸要素所进行的综合与描述。

二是,会计模式是对客观存在的会计工作采用抽象方法进行的模拟,是指为实现一定会计目标,由各种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会计标准形态。

三是,会计模式是指对一定社会环境下会计活动的各种要素按照一定逻辑进行综合描述,反映各种要素特征及其内在联系与结构形式的有机整体。

会计模式的分类,就是根据会计模式的某个特征或标志对各个国家会计模式进行的集合“归类。

其中缪勒把会计模式分成以下四类:宏观经济模式;微观经济模式;独立学科模式;统一会计模式。

缪勒的分类标准是会计发展的理论依据,现实中每一国家的会计学科都程度不同的受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微观经济理论的影响,也都有自身的会计概念。

美国会计学会则有以下几种分类:英联邦;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联邦德国/荷兰;美国;共产主义国家。

这种分类的不足首先是分类标准有很强的主观性,其次是内部缺乏逻辑一致性,再次是它列示的每一模式的会计特征与分类标准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

美国企业的会计概念、程序与方法,是在企业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要求通过建立完善的、独立的会计准则来规范企业会计实务,强调确保企业收益决定的现实性和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公正性与连续性。

中国的会计模式属于面向国家、投资者、债权人的混合会计模式,国家将主导会计准则的制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模式与国际接轨的道路上在不断迈出步伐,对美国的会计模式也已有所借鉴和融合,但仍呈现出以下明显特征:首先,在会计管理体制上,强调立法管理和行政管理,虽然认为民间职业团体也有参与管理会计工作的必要,但主要是政府出面以法律、政策等形式统一管理会计工作;其次,在制定会计规范时总力求使各种会计主体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偏向统一,并力求会计规范的完备化和法制化,强调会计规范的指令性和强制性。

中美会计准则差异分析

中美会计准则差异分析

中美会计准则差异分析作者:丁楠楠来源:《财经界·下旬刊》2018年第07期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步深化,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日益增多。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美国经济实力最为强大,其会计准则是很多国家借鉴的对象。

我国与美国在会计模式、制定程序、制定内容及一些会计处理方面都存在差异,对差异进行分析,能更好完善我国会计准则,加速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为我国会计工作作出贡献。

关键词:中国会计准则美国会计准则差异原因一、中美会计准则现状(一)中国会计准则现状我国会计准则是财政部2006年制定,2007年1月1日起实施。

《企业会计准则》由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构成。

2010年,财政部总结我国多年会计经验,出台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对我国会计准则建设与国际趋同做出重要规划部署,进一步深化了会计改革。

2014年《企业会计准则》修订了五项并新增三项。

2017年3月31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会计等三项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

准则的不断修订体现了我国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对会计信息多元化的需求。

(二)美国会计准则现状美国是世界范围内制定会计准则最早的国家。

经过几次会计改革,出于对国家利益的考虑,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简称FASB)负责制定,模式独立、内容严谨、结构兼容、程序完善。

目前,美国会计准则被称为"公认会计准则”(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二、中美会计准则差异(一)中美会计准则结构差异1、制定机构的差异会计准则的制定,有政府职能部门直接制定;民间组织机构制定,政府在这过程中不直接干预;还有民间组织直接负责制定会计准则,政府具有对准则的最终确定和监督准则日常运行的权力这三种方式。

在美国,民间机构即FASB(美国财务准则委员会)是会计准则的制定者。

中美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比较分析

中美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比较分析

中美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比较分析作者:石瑾来源:《会计之友》2011年第33期【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研发支出在企业总支出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进而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因素。

文章主要针对中美两国对于研发支出的不同会计处理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会计如何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关键词】研发支出;资本化;费用化多年前,邓小平同志就曾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前不久,温家宝总理在回答采访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中外记者时说:“我以为有两个数字比GDP更为重要,一是教育经费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一是研发经费占生产的比重。

这两条就决定了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的创新力量,这才是最有力、最持久、最可靠的发展因素。

”可见,研发与创新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在会计界一直是讨论的热点。

研发活动从广义上来讲是一种投资行为,但较一般的投资活动具有更大的收益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若开发成功,设计出了新的产品,形成了新的技术,则构成企业的一项自创无形资产;若开发失败则研发支出成为企业的一项沉没成本,因而增加了研发支出在会计确认与计量上的困难。

目前,对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美国的全部费用化方法,二是国际会计准则所主张的有条件资本化方法,我国基本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的主张,亦采用有条件资本化方法。

以下针对两种方法略作比较并加以探讨。

一、美国:全部费用化美国早在1974年就专门制定了针对研发支出的会计准则,即《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2号——研究与开发成本的会计处理》(SFAS 2),该准则要求对所有研发支出采用费用化处理。

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软件业的兴起,考虑到计算机软件行业的特点,又补充制定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 86号——对出售、租赁或以其他方式上市的计算机软件成本的会计处理》(SFAS 86)。

该准则采用了部分资本化的方法,把计算机软件的研发成本分为两个部分:确定产品技术可行性之前的成本——费用化处理;确定产品技术可行性之后且软件被广泛使用之前的成本——资本化处理。

【推荐下载】研发支出会计处理国际比较的思考分析

【推荐下载】研发支出会计处理国际比较的思考分析

[键入文字]
研发支出会计处理国际比较的思考分析
 研发支出会计处理国际比较的思考针对我国目前所采用的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随着经济的世界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研发活动逐渐成为一项经常性活动,相应的研发费用也逐渐成为企业的一项数额巨大的支出。

然而,对于日益增加的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各国会计界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对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规范变的越来越重要。

本文简要介绍和比较我国与各国及国际会计准则的有关研究与开发费用的规定,并据此对我国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改进提出建议。

 一、研发费用会计处理国际比较
 费用的确认有两条标准:一是权责发生制;二是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研发活动有其特殊性,具有一定的风险。

有的研究与开发项目取得成功,会增加企业未来收益,如形成专有技术;有的研发项目则可能失败,形成收益性支出。

也就是说与研发活动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流入具有不确定性。

因此,是将研发活动的全部支出列为资
1。

企业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

企业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

企业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一、研发支出的概念研发支出是指企业在研究与开发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消耗掉的原材料、资产的折旧、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以及借款费用、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等。

研究与开发存在不同之处。

研究属于刚开始的摸索阶段,不能确定它能否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存在较大风险性。

而开发活动则是将研究的各项成果应用于日常实践生活当中,因此比较能确定它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人益。

二、国内外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方法对比1.研发支出部分资本化的会计处理国际准则规定,企业应该将资产的形成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如果无法进行区分,则都按照研究阶段的支出进行处理。

在研究过程中,企业不能此无形资产将来能够产生经济利益的话,就应该在支出发生的时候将其确认为费用。

并且仅当企业存在以下各种情况时,无形资产就应该确认:在技术方面,可以使用或销售此无形资产;并且有能力使用或销售它;最后此无形资产可以产生有可能产生的效益。

英国规定:对于用于最基本的研究和应用方面的费用,都应该在发生的当期采取费用化处理。

对于开发费用原则上应费用化,但如果满足有些标准也可以资本化:项目清楚并且确定表示出来;项目的产出或成果能从技术和商业的可操作性两方面大概确定地进行估计;经济上可以看到预期效益;完成该项目拥有足够的各项资源。

加拿大建议:研究所需的费用在发生时应作为当期的费用进行处理。

如满足下列5 个标准用于开发的费用应递延:生产的产品或者工艺流程比较清楚明了,并且在技术上是可以操作的;企业已明确声明想要生产、销售或使用这类产品;它们有足够能力在未来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各项资源比较充分。

2.研发支出费用化的会计处理美国规定:如果费用是间接费用并且与研发活动有着明显关系,应作为研发支出计入当期的费用。

但最新的建议是,如果研发支出符合一定条件,便可当作无形资产来确认,在其有效期内予以摊销。

如果不能合理估计其有效期,则该无形资产不予摊销。

日本与美国十分类似,规定研发费用理论上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

中美财务报告对比分析(3篇)

中美财务报告对比分析(3篇)

第1篇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美两国在经济、贸易、投资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财务报告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体现,也是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情况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财务报告的编制原则、披露内容、会计准则等方面对中美财务报告进行对比分析。

一、编制原则1. 美国美国财务报告的编制原则以公允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为基础。

公允性要求财务报告反映企业真实、可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真实性要求财务报告不隐瞒、不歪曲事实;完整性要求财务报告披露所有相关信息。

2. 中国中国财务报告的编制原则以真实性、公允性和可比性为基础。

真实性要求财务报告反映企业真实、可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公允性要求财务报告反映企业真实、合理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比性要求财务报告在不同企业、不同时间之间具有可比性。

二、披露内容1. 美国美国财务报告的披露内容较为详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

(2)利润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3)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4)股东权益变动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股东权益变动情况。

(5)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包括行业分析、经营分析、财务分析等。

2. 中国中国财务报告的披露内容与美国相似,但存在以下差异:(1)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

(2)利润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3)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

(5)附注:包括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关联方关系及交易等。

三、会计准则1. 美国美国财务报告主要遵循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的会计准则,即美国通用会计准则(US GAAP)。

US GAAP强调公允性、真实性和完整性,要求企业按照统一的会计准则进行财务报告。

最新-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精品

最新-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精品

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请欣赏《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据统计,我国2000年研究开发费用仅占比重的083,而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比重为2,其中美国高达253但可以预计,随着我国经济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也必然会加大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力度。

对于日益增加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如何从财务会计层面进行规范也就摆在世界各国的财务会计人员面前。

鉴于此,本文拟选择当今世界上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对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规范进行比较,然后从研究开发的技术层面进行分析,以勤为我国修订研究开发费用会计规范提供参考。

一、世界各国对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规范比较及会计方法分析一世界各国研究与开发费用的现行会计规范美国对研究与开发费用会计处理做出规定的是财务会计准则第2号公告——研究与开发费用。

该公告规定,研究与开发费用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但值得说明的是,就计算机软件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如何进行处理,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做出过特别规定,即86指出对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上市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成本,一旦技术可行性得以确认,就应该确认为资产。

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是认为研究开发涉及太多不确定性因素,一项支出与未来利益之间的因果关系难以确定。

中国要求研究开发费用在发生当期直接费用化,只有在研发成功后,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无形资产,将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中介费用资本化,并在一定期限内摊销。

英国对研究与开发费用支出的会计处理进行规范的公告是英国标准会计实务公告第13号。

根据该公告,研究与开发支出应区别进行处理,按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开发研究三种类型予以划分。

前两种类型的支出,则应在发生当时计入损益;而如果是开发支出,也通常应在发生时计入损益。

中美会计制度对比分析

中美会计制度对比分析

中美会计制度对比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中美会计制度的对比分析,探讨了两国在会计准则、会计监管机构、审计制度、会计职业资格认证和会计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差异。

中美会计制度的比较分析有助于了解两国的会计体系运行情况,为公司和投资者在跨国合作和投资中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研究发现,中美会计制度在准则、监管机构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不同,建议各国在加强合作的也应该加强对会计制度的比较研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国际会计标准的一致性,进一步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合作。

【关键词】中美会计制度对比分析、会计准则比较、会计监管机构对比、审计制度对比、会计职业资格认证对比、会计信息披露对比、结论总结、启示和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美会计制度对比分析】中美会计制度对比分析是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中美在会计制度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和共通之处,这些差异和共通之处影响着两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国际交流。

深入比较中美会计制度的异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两国会计制度的特点及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在中国,会计制度主要依据《企业会计准则》进行规范,而美国则主要依据《美国通用会计准则》(US GAAP)进行规范。

这两套会计准则在核心原则、会计处理方法和报告要求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反映了中美两国不同的会计理念和制度体系。

中美两国在会计监管机构、审计制度、会计职业资格认证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影响着企业在两国间的运作和发展。

通过对中美会计制度的对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两国会计制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为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和跨境投资提供参考依据。

也可以为两国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借鉴和启示。

2000字】1.2 研究目的【中美会计制度对比分析】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中美两国会计制度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它们在会计准则、监管机构、审计制度、会计职业资格认证和会计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异同。

通过对比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美两国会计制度的优劣势,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改进和完善会计制度提供参考,促进中美两国在会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中美会计制度对比分析

中美会计制度对比分析

中美会计制度对比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美会计制度,探讨了两国会计制度在历史沿革、基本框架、准则制定机构、信息披露要求、审计监管机构等方面的异同。

通过分析中美会计制度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揭示了两国会计制度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展望了中美会计制度的发展趋势,并总结了对比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中美会计制度的差异,促进中美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与讨论,为不同国家的会计制度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中美会计制度对比分析、引言、历史沿革、基本框架、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信息披露要求、审计监管机构、企业财务报告、影响分析、优势、不足、发展趋势、重要性、必要性。

1. 引言1.1 介绍中美会计制度对比分析的背景中美会计制度是世界上两个最为重要的会计体系,分别代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的会计制度体系。

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因此两国在会计制度方面也有着不同的特点。

中美会计制度对比分析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制度环境,以及两国经济发展模式和企业运作方式的差异。

中国会计制度的发展受到社会主义思想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重视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的会计管理。

而美国会计制度则受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强调市场的自由竞争和信息披露透明度。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制度背景导致了中国和美国在会计准则、信息披露、审计监管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

通过对中美会计制度的对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两国在会计领域的优势和不足,促进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全球会计制度的统一和发展。

深入研究中美会计制度对比分析的背景和意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2 分析中美会计制度对比的重要性中美会计制度对比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两国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不同之处。

通过对比分析中美会计制度的历史发展、核心框架、制定机构和程序、信息披露要求、审计监管机构等方面的差异,可以清晰地看出两国在财务管理和监管方面的优劣势,并且有助于我们吸取对方的经验教训,改进和完善自身的会计制度。

中美会计处理的比较与借鉴

中美会计处理的比较与借鉴
业是以“ 一年” 为分界点 , 少于一年的调整购买价 , 大于一年 的则
为了实现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的接轨, 还需要提高会计人
员队伍 的素质 , 别是管理会计人 员的知识 结构和 能力 。随着 特 对会计工作人 员能力素质要求 的提 高 , 会计工作 者不仅 要熟练
计入权 益 , 而美国企业则不管并的时间期限 , 均是调整购 买价 ; 在企业合并后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的后续确认方面 ,中国企业先
4 无 形 资 产的 差 异 比较 、
中国企业应将相关的支出计入固定资 中美存货会计处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一是存货 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
成本确认方 法 , 中国企业存货的实际成 本处理大都采用先进先 出法 、 平均法或是个别计价法 , 不允许采用后进先 出法 , 加权 但 理 由是其无法真实反映存货流转 , 国企业除 了先前三种方 而美 法外 , 以允许采用后进先出法。二是存货跌价转回 , 还可 中国企
流程 , 保证会计准则的实用性。
2 合 理 借 鉴 美 国会 计模 式 、
是研发费用, 中国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往往是将所有研
发项 目研究阶 段所发生的支出全部计入 当期费用 , 而在开 发阶 段所发生的费用如果符合特定标准则予以资本化 , 为无 形 确认 资产 ; 国则通常将研究和开 发阶 段所 发生的支 出全 部计 入 在美 当期费用 , 另外企业合并时未完成 的研 究支出通常计入 当期 损 益 。二 是无形资产的摊销 和减 值 , 中国无形资产经济利益 的 在 预期实现方式应 反映摊销 的方 法 , 法确 定预期实现方式 的应 无

长期股 权投资会计 处理的 核心 内容 是股权 投资 的初 始计
量和后续计量 , 中美企业 在长期股权投 资方 面的差异主要表现 在: 一是对于少数股东的权 益, 相对于 中国企业在股东权益 / 净 资产 中列示少数股东的权益 , 美国企业少数股 东权益的列示是

研发费用的会计比较与处理

研发费用的会计比较与处理

研发费用的会计比较与处理费用究竟是费用化还是资本化,一直是会计理论和实务界研究的重要问题。

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是否适当,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当期的损益,进而影响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小编通过对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中外比较,分析处理方法的特点和缺陷,提出合适的的研发费用处理方法。

一、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比较国际上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为代表的全部费用化,当期发生的研发给用全部作为费用处理,计入当期损益,研发结束活动后,不论成功与否,均不确认为无形资产,唯一例外的是对于已经通过技术可行性测试的软件开发成本,应将其资本化。

二是以国际会计准则为代表的部分费用化,企业应将自行开发过程胡非为两个阶段,即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

研究费用均在发生当期作为费用处理,开发费用只有当符合特定条件是作为递延费用入账,分期摊销即资本化。

我国目前对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采用与美国相同的方法,即将其全部计入当期损益。

研发费用在发生当期直接予以费用化,等到研发成功后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无形资产,在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等中介费用资本化,并在一定期限内进行摊销。

1.费用化处理的分析。

采用这种做法是因为研发项目涉及很多不确定因素,未来收益的具体时间和具体货币价值难以确定,其支出与未来可能产生的收益之间缺乏因果联系。

全部费用化的会计处理方式符合谨慎性原则。

此外,研发支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需要在以后分期摊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为操纵利润、粉饰会计报表的可能性。

2.资本化的处理分析。

将研发费用资本化,作为一项资产处理,会使企业现有资产的整体价值增加。

由于研发费用发生后,企业可在未来时期受益,因此将研发费用资本化,比较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在有效期或受益期内摊销,能精准地算出企业损益,并能准确反映无形资产的价值。

将研发费用资本化,避免了对不同渠道取得的资产进行不同会计处理的状况,符合一致性原则。

研发费用具有明显的后效性,投入效果要经过数年才能体现出来。

中美会计制度对比分析

中美会计制度对比分析

中美会计制度对比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对比分析了中美两国的会计制度。

在我们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并简要说明了研究方法。

在我们对美国和中国的会计制度进行了概述,比较了两国的会计准则、审计制度和财务报告。

在我们对中美会计制度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启示与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美会计制度的异同,为国际会计标准的统一和中国会计制度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美会计制度对比分析、美国会计制度、中国会计制度、会计准则比较、审计制度比较、财务报告比较、总结、启示与建议、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美会计制度对比分析】中美会计制度是两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中国和美国的会计制度。

中美会计制度对比分析对于了解两国在会计领域的异同,探究其背后的原因以及为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美两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会计制度的比较分析有助于加深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了解。

中国是一个新兴经济体,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中国会计制度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步与国际接轨。

与之相比,美国是一个发达经济体,其成熟的市场经济和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其会计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比较中美会计制度,可以探讨两国在会计准则、审计制度和财务报告等方面的不同之处,从而为进一步加强合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美会计制度的比较分析,深入探讨两国在会计领域的异同,为推动两国经济发展和加强合作提供理论支持。

同时也为国际经济的发展和合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1.2 研究意义【中美会计制度对比分析】中美两国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其会计制度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重要影响力。

对比分析中美会计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中美会计制度的对比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两国在会计领域的差异和共同点。

这有助于加深对中美会计体系的理解,为进一步合作和交流提供更为全面的依据。

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研究

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研究

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数额日益增加,现行的会计处理方法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定义及其范围,然后对当前国际会计准则、美国、英国及我国关于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进行了细致地比较研究,分析了各国的处理方法对研究开发费用的影响。

一、研究与开发费用的含义比较研究与开发活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创新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衡量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看该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以及研发成果的转化能力。

因此,研究开发活动成为企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一)国际上研究与开发费用的含义国际上一般都认为,企业(不包括从事采掘勘探石油、天然气和矿产等的企业)的研发活动分为研究活动和开发活动两大部分。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美国、以及我国都规定本国研究与开发的会计准则不适用于开采行业中石油、天然气、矿藏的勘探和开发费用,但适用于该类行业中进行的其他研究和开发活动的费用。

目前各国对研究与开发费用的确认与会计处理基本上都是根据国际会计准则中第九号《研究与开发费用》的定义的基础上进行。

(二)我国研究与开发费用的含义我国财政部颁布的在20XX年正式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中将研究和开发活动定义为: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

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

与现行准则比较有一定的改动,修改以后的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中第九号《研究与开发费用》中的定义大体上一致,表明我国会计政策正在逐渐与国际接轨。

二、各国会计准则中研发费用处理的规定会计准则是会计理论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进行会计工作的基本前提和依据,所以探讨研究与开发费用的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必要借鉴世界各国与国际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相关规定。

浅谈中美两国公司财务分析比较 -----专业财务人士的专家级建议

浅谈中美两国公司财务分析比较 -----专业财务人士的专家级建议

浅谈中美两国公司财务分析比较公司财务分析是运用分析工具和经验从公司的财务报表,以及其他财务报告和有关资料中得出相关信息,并进行判断、分析和解释,以便对公司的财务活动和有关经济活动作出评价和预测。

中美两国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在对公司财务分析上,也存在着显着的差异。

公司财务分析是运用分析工具和经验从公司的财务报表,以及其他财务报告和有关资料中得出相关信息,并进行判断、分析和解释,以便对公司的财务活动和有关经济活动作出评价和预测,从而有助于经济决策。

中美两国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在对公司财务分析上,也存在着显着的差异。

财务分析是一种判断和评价过程,它的基本目标之一是识别在趋势、数量及其关系等方面的主要变化!即“转折点”,并了解这些变化的原因。

通常一个转折点可能就是企业成功或失败重大转变的前期警报。

而判断和评价需要有比较的标准,这一标准取得的恰当与否,关系到财务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因此应当采取谨慎的态度。

在行业范围内,以行业标准为依据,进行同行业公司财务分析比较,是目前财务分析广泛使用的方法。

此方法可以增加财务分析的相应数据的可比性,提高分析的准确度,可以直观地显示出被分析的目标企业在所属行业中的地位和未来前景,可以为银行等资金供给部门提供企业的信用比较标准,以确定相应的信用等级。

行业标准的获取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行业分类方法和行业标准的计算方法。

行业分类是计算行业标准的基础,科学的行业分类方法得出的行业标准才具有可靠性。

1、行业分类方法在应用行业标准进行公司财务分析的同时,必须确定其所属行业,才能获得相应的行业标准,所属各行业公司才能对照相应的标准进行比较分析。

在美国,无论是联邦政府或是咨询公司,财务分析中对行业的分类一般都将美国《标准行业分类》SIC作为基本的依据。

与我国目前情形相同,美国越来越多的企业由于采用多角化经营,其经营跨及许多行业,给行业分类带来了困难。

为解决这一问题,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已要求那些必须向SEC送交报表的公司提供企业经营项目方面的报告,这些报告是向公众公开的。

会计制度的中美制度差异(3篇)

会计制度的中美制度差异(3篇)

第1篇一、引言会计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经济秩序、规范市场行为、保障国家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美两国在会计制度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对两国企业会计实务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中美会计制度的主要差异,并探讨其对两国企业的影响。

二、中美会计制度差异概述1. 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美国: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为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其制定的是公认会计准则(GAAP)。

GAAP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实用性,是全球会计界广泛认可的会计准则。

中国:中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为财政部,其制定的是企业会计准则(CAS)。

CAS 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IAS)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进行了适当调整。

2. 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美国:美国会计准则在确认、计量和报告方面较为严格,强调公允价值计量和信息披露。

例如,FASB要求企业对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并披露相关信息。

中国:中国会计准则在确认、计量和报告方面较为保守,强调历史成本计量和稳健性原则。

例如,CAS要求企业对金融工具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并遵循稳健性原则。

3. 会计科目设置美国:美国会计科目设置较为细致,涵盖了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

例如,FASB 要求企业设置“研发费用”、“无形资产”等会计科目。

中国:中国会计科目设置相对简单,部分会计科目与美国的会计科目相对应,但存在一些差异。

例如,中国会计准则中“固定资产”科目包含了美国会计准则中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土地”等科目。

4. 会计信息披露美国:美国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披露较为详细的信息,包括财务报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附注等。

这些信息披露有助于投资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中国:中国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披露的信息相对较少,部分信息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披露。

例如,中国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披露的财务报表附注相对简单。

三、中美会计制度差异对两国企业的影响1. 会计实务操作中美会计制度差异导致两国企业在会计实务操作上存在较大差异。

中美会计制度对比分析(3篇)

中美会计制度对比分析(3篇)

第1篇摘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美两国在经济、贸易、投资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会计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记录和反映手段,对于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中美会计制度的对比分析,旨在揭示两国会计制度的异同,为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借鉴。

一、引言会计制度是一个国家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国家经济发展、企业经营管理、投资者决策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其会计制度在制度框架、会计准则、审计监管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美会计制度进行对比分析。

二、中美会计制度概述1. 美国会计制度美国会计制度以国际会计准则(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IFRS)为基础,结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FASB)的要求。

美国会计制度强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比性,注重财务报表的披露和审计。

2. 中国会计制度中国会计制度以企业会计准则(Enterprise Accounting Standards,EAS)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我国会计制度强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注重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

三、中美会计制度对比分析1. 制度框架(1)美国会计制度:美国会计制度以FASB为主导,FASB负责制定和发布会计准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SEC)负责监管。

美国会计制度分为两个层次:一般性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

(2)中国会计制度:中国会计制度以财政部为主导,财政部负责制定和发布会计准则,证监会负责监管。

中国会计制度分为两个层次: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

2. 会计准则(1)美国会计准则:美国会计准则强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比性,注重财务报表的披露和审计。

关于研发支出会计处理国际比较的思考

关于研发支出会计处理国际比较的思考

关于研发支出会计处理国际比较的思考论文题目:研发支出会计处理国际比较一、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概述研发支出是指企业为了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或者改善生产工艺等目的而进行的开支。

会计处理研发支出的目的是为了反映企业的研发活动对其未来收益的贡献,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准确的财务信息。

该部分主要从研发支出的定义、会计处理的目的和意义等方面展开阐述,以展示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基本概念。

二、不同国家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差异不同国家在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方面存在差异,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在计入资产还是费用方面。

例如,美国和英国将研发支出计入资产,而欧洲和亚洲的国家则通常将其计入费用。

该部分主要结合实例,介绍不同国家在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方面的差异,以及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三、会计处理研发支出的标准制定机构制定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标准的机构不同,在不同国家也存在差异。

例如,在国际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颁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而在中国大陆地区,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资产》等一系列相关法规。

该部分主要介绍不同国家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标准制定机构的不同,以及这种差异的原因。

四、研发支出会计处理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方式会直接影响财务报表的内容和质量。

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会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

该部分主要从具体的财务报表内容出发,分析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方式对其的影响。

五、国际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在不同国家之间越来越趋向一致。

例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IFRS第15号准则,明确了研发支出的资本化和摊销的规定。

该部分主要从国际会计标准化的角度出发,探讨研发支出会计处理趋势的走向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六、如何进行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对于企业来说,如何进行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该部分从具体的操作层面出发,介绍了如何进行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包括如何区分研发支出和普通费用、如何确定资本化标准以及如何进行资本化和摊销等。

中美财政支出结构比较研究

中美财政支出结构比较研究

中美财政支出结构比较研究党的十四大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政府职能日益转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财政支出结构已经有较大的调整和变革,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与如今发展的社会实际相比较,还有许多不足與需要完善的方面。

与世界其他国家对比,在民生领域,例如在社会保障、教育,住房保障、医疗等我国政府的财政支出还很少。

通过中美财政支出结构比较研究、分析,分别从公共事业财政支出、经济建设支出、国防支出的分析比较,对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进行明确以及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

标签:财政支出结构;公共事业;经济建设;国防事业1 前言财政政策长期以来出现重收入轻支出的现象,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地方。

重视经济建设支出,轻教育和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支出,地区与地区间的支出不均衡,尤其是城乡差别严重等。

在国防支出上,我国总支出数大于美国,可人均支出数远远小于美国等国家。

财政支出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部分。

本文将通过分别比较中国与美国在教育、卫生医疗、建设和国防等方面的财政支出,分析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缺陷,同时吸收借鉴美国的优势,提出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策略和财政支出结构的建议,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

2 财政支出结构综述财政支出结构是指社会各类需要财政支出的方面占我国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也称“财政支出构成”。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确立,我国的财政支出得到不断的完善。

2.1 财政支出结构的内涵财政支出结构可以从不同配置角度进行研究,主要是指政府的各类支出占全年总支出的比例。

政府运用财政的能力与财政支出结构合理性有重大的关系,关系到是否合理使用财政资金。

因此,其内涵研究,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研究。

第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有效利用是由市场与政府调控两大部分构成的。

在资源利用中,必须使政府和市场保持相协调,这样才能达到资源效力的最大化。

第二,财政支出结构体现的是财政支出过程与结果的相互统一。

财政支出不是各个支出过程的整合,这个整合是大于各个过程相加之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比较分析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研发支出在企业总支出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进而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因素。

文章主要针对中美两国对于研发支出的不同会计处理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会计如何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关键词】研发支出;资本化;费用化
多年前,邓小平同志就曾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前不久,温家宝总理在回答采访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中外记者时说:“我以为有两个数字比GDP更为重要,一是教育经费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一是研发经费占生产的比重。

这两条就决定了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的创新力量,这才是最有力、最持久、最可靠的发展因素。

”可见,研发与创新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在会计界一直是讨论的热点。

研发活动从广义上来讲是一种投资行为,但较一般的投资活动具有更大的收益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若开发成功,设计出了新的产品,形成了新的技术,则构成企业的一项自创无形资产;若开发失败则研发支出成为企业的一项沉没成本,因而增加了研发支出在会计确认与计量上的困难。

目前,对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美国的全部费用化方法,二是国际会计准则所主张的有条件资本化方法,我国基本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的主张,亦采用有条件资本化方法。

以下针对两种方法略作比较并加以探讨。

一、美国:全部费用化
美国早在1974年就专门制定了针对研发支出的会计准则,即《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2号——研究与开发成本的会计处理》(SFAS 2),该准则要求对所有研发支出采用费用化处理。

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软件业的兴起,考虑到计算机软件行业的特点,又补充制定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86号——对出售、租赁或以其他方式上市的计算机软件成本的会计处理》(SFAS 86)。

该准则采用了部分资本化的方法,把计算机软件的研发成本分为两个部分:确定产品技术可行性之前的成本——费用化处理;确定产品技术可行性之后且软件被广泛使用之前的成本——资本化处理。

美国对研发支出多年来一直采取费用化的处理方法,其主要原因在于研究与开发活动最终成功与否很难预测,且其未来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而不具备资产的特征,从避免企业风险角度考虑,将其费用化则符合稳健性原则。

这种方法在美国受到许多企业的欢迎,因为这种方法将研发支出直接计入费用,减少了当期利润,减轻了企业当期的税负,有利于促进企业开展更多的研究
与开发活动。

此外,这种费用化处理模式只影响当期损益,对以后各期的业务及损益无须进行调整,核算简单,便于会计人员的操作,同时又杜绝了人为操控利润的可能。

二、中国:有条件资本化
我国迄今还没有针对研发支出制定相应的会计准则。

2001年我国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当时借鉴了美国的做法,规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支出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

由于予以资本化的只是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通常这笔费用相对于研发活动的总支出微不足道,因此这一规定的实质等同于美国的全部费用化的处理方法。

将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的处理方法难以适应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因为现阶段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意识还比较弱,采用全部费用化的处理方法,降低了企业的当期利润,这是许多企业经营者所不愿意看到的,尤其是国有企业经营者,他们最为关注的是自己的经营业绩和管理者地位。

因此,这种处理方法不利于促进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投入。

2003年我国开始了第二轮大范围的会计准则的修订和制定,其主要宗旨是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并于2006年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

新的无形资产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将研发支出进行有条件的资本化,为此将企业内部研发活动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规定研究阶段的支出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如果同时满足五项条件(此处略),可资本化为无形资产。

将研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的做法,从理论上说显然要比全部费用化更为科学,更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及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趋势。

但问题是这一方法在实务中的可操作性要比全部费用化差得多,其关键问题是如何正确地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以及开发阶段允许资本化的五项条件主观性较多,在实务操作中难以作出客观合理的判断,这就为人为操控会计报表留下可乘之机。

三、比较与分析
纵观中美有关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相关准则,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可靠性与相关性孰重孰轻
众所周知,会计信息是否有用主要取决于“相关性”和“可靠性”这两个质量特征。

相关性是指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要能为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使用者的投资、信贷等决策服务;使得他们通过对会计信息的分析,能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业绩或者证实相关的预期。

可靠性是指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信息要避免错误并减少偏差,使决策者足以信赖,能如实地表达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研发支出“费用化”还是“资本化”的争论,其博弈的实质是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关系问题。

然而相关性与可靠性是一对矛盾共同体,孰轻孰重一直难以定论。

一方面会计信息的提供者是企业管理者,而其服务对象则是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两者之间存在着难以克服的信息不对称情况。

因此,外部的信息使用者自然最为关注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这种可靠性具体体现在会计信息的可验证性以及会计处理方法的统一性和客观性上。

将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处理显然比有条件资本化处理更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后者的主观性和人为操控性太浓,意味着企业管理者操纵会计信息的机会较多。

经验证明,可靠性的提高往往伴随着相关性的弱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所带来的巨大的经济利益早已是不争的事实,研发活动的资金投入已经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相应的研发支出也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支出,如同固定资产支出一样。

尽管研究与开发活动最终成功与否很难预测,且其未来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如果仅因此就将其全部费用化,显然忽视了那些成功的研发支出所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增值,这类研发支出无疑具备资产的特征,若不将其资本化,那么资产负债表的相关性将因此而大打折扣,会计信息使用者无法通过资产负债表准确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特别是对高新技术企业很难做出正确的决策。

另一方面人们获取会计信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决策,丧失了决策相关性的会计信息同样是毫无价值的。

采用有条件资本化的方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其实务操作中的主观性又大大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失去可靠性的会计信息,其相关性也无价值可言,甚至还会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误导。

正所谓鱼和熊掌难以兼得。

(二)稳健与配比孰优孰劣
稳健与配比是会计处理应该遵循的两大基本原则。

稳健原则是指在企业处理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也就是说,凡是可以预见的损失和费用都应予以确认和计量,相反,没有把握的收入则不能予以确认和入账。

配比原则是指某个会计期间或某个会计对象所取得的收入应与为取得该收入所发生的费用、成本相匹配,以正确计算在该会计期间企业所获得的净损益。

配比原则的依据是受益原则,即谁受益,费用归谁负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