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P地质超前预报报告

合集下载

TSP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简报

TSP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简报

渝湘高速公路H11标段平阳盖隧道右线出口TSP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简报(预报里程:YK39+393~YK39+342段)一、任务依据及目的要求采用TSP200仪器对渝湘高速公路平阳盖隧道进行超前地质预报。

目的是探测隧道里程端YK39+393~YK39+342段的地质情况。

二、TSP法原理简介TSP(Tunnel Seismic Prediction ahead)法,即隧道前方地震预报法或超前地质预报法,它的基本原理如下:如图1所示(略),在隧道掌子面附近边墙一定范围内布置激发孔,通过在孔中人工激发地震波,所产生的地震波以球面波的形式在隧道围岩中传播,当围岩波阻抗发生变化时(例如遇岩溶、断层或岩层的分界面),一部分地震波将会被反射回来,另一部分地震波将会继续向前传播。

反射的地震波由高精度的接收器所接收并传递到主机形成地震波记录,图2(略) 对TSP200仪器采集的数据利用TSPwin软件进行处理,可以获得隧道掌子面前方的P波、SH波和SV波的时间剖面、深度偏移剖面、岩石的反射层位、物理力学参数、各反射层能量大小等中间成果资料,同时还可得到反射层的二维和三维空间分布,根据上述资料预报隧道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如软弱岩层、断层、裂隙等不良地质体。

三、工程地质概况本段隧道埋深296~357m。

出露地层为吴家坪组,岩性主要为含炭质灰岩夹灰岩、灰岩中中含较多隧石结核,其次是铝土岩、炭质页岩,灰岩属硬质岩,铝土岩及炭质页岩为软质岩。

灰岩Rb=64.7~73.3MPa,含炭质灰岩Rb=23.2~24.5MPa,岩层走向与洞轴线垂直,穿越平阳盖向斜轴部,受构造影响较重,岩层层间结合较差,岩体较完整,为镶嵌碎石状结构,拱部无支护时,易产生挤压变形及小坍塌。

该段位于向斜轴部,地下水较丰富,在向斜核部及与铝土岩接触带及岩溶发育带易产生大量突水、突泥,以管道形式为主;在其余部位以淋水及股状涌水为主。

因该段隧洞出露的P2c、P2w组是强~中等富水透水岩组,且地处平阳盖向斜核部,地表岩溶洼地、落水洞发育,加之隧道段存在"大水井-岩门口"地下暗河,故在向斜核部P2c、P2w组灰岩出露区内地下水的汇集径流比较容易,并容易在隧道段深部形成强径流区,又由于拟建隧道北部是暗河的排泄区,隧道处于地下水强径流带与深部循环带之间(隧道高程最高440m),暗河管道高于隧道,隧道一旦形成,很有可能遇到中等发育的岩溶充水洞隙,若这些洞隙与暗河相通,在高水头及强降雨时期,将可能导致隧道大量涌水或产生岩溶塌陷,同时还将导致该暗河补给区内的大部分地表水涌入隧道。

[PPT]TSP隧道超前地质预报

[PPT]TSP隧道超前地质预报
岩石成分、孔隙度、流体含量、地质年代、埋深、构造运动影响等
正极性-红色 负极性-兰色
云南xx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 云南xxxx无损检测站
TSP在云南xx高速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TSP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流程
TSP数据采集
TSP数据处理
TSP成果解释 波的运动学特征 波的动力学特征
传播路径 速度
云南xx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 云南xxxx无损检测站
TSP在云南xx高速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通过TSPwin软件计算的岩石物理及力学参数
云南xx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 云南xxxx无损检测站
TSP在云南xx高速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 关于TSP解释准则 ■正反射振幅表明硬岩层,负反射振幅表明软岩层。 ■若S波反射较P波强,则表明岩层饱含水。 ■Vp/Vs增加或泊松比突然增大,常常由于流体的存在而引起。 ■若Vp下降,则表明裂隙或孔隙度增加。
目前我们正在智能化方面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该技术,更好地为 隧道施工服务。
云南xx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 云南xxxx无损检测站
TSP在云南xx高速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谢谢大家!
欢迎各位领导、专家 批评指正
云南xx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 云南xxxx无损检测站
TSP在云南xx高速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实例分析之五—关于煌斑岩—

DFYK隧道下行线
K255+047~K255+197 TSP预报
预报位置
设计K255+040~ K255+270为煌斑岩 TSP预报 煌斑岩范围 K255+160~K255+228
K254+998 K255+197

TSP法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研究与应用

TSP法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研究与应用

TSP法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研究与应用摘要:TSP隧道的地质超前预测,是通过在隧道周围的岩石中,按照一定的排布,产生一种弹性波,当弹性波传播到三维空间时,接触声阻抗分界面,也就是地质岩相变界面、结构断层带、喀斯特及喀斯特发展带等,将发生一种弹性波反射情况,这个反射波由埋设在巷道周围岩石中的探测设备探测到,向仪器输入实施信息源的扩增、信息收集和分析。

关键词:TSP法;隧道;地质预报引言物探技术能极大地影响每天的地质灾害勘查工作。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国内,物探技术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程,它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TSP法是利用物探技术对隧道工程进行地质预测的一种先进技术。

所以,在进行TSP探测预报的时候,一定要对隧道的地质状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数据采集、处理和评估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保证地质预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一、TSP原理及特点(一)原理隧洞超前地质预测检测法是利用TSP进行的,它的观测系统是按空间分布的,而接收和激励系统则分别位于隧洞两侧的岩层中。

地震波的产生是通过小爆炸,电火花,撞击等方式来实现的。

TSP能对两侧及上、下两个层面的回进行甄别、过滤,只留下掌子面前的回波,防止了误报警;并给出了掌子面前的岩石波速度及地层接触面的精确图像。

地震波速度可作为岩体工程等级划分的基础,而界面可作为地质结构解释的基础。

在不同的阻抗界面条件下,地震波将会在不同的阻抗界面上被部分反射,而另一些则会传输到前方介质中。

利用高灵敏的测震仪对反射回波进行探测。

利用地震波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就可以对隧道工作面前方不良地质体的性质、位置和规模进行了解。

(二)特点将TSP方法应用于隧道地质超前预测,能够充分利用TSP方法的高精度、高实时、大范围、易操作、易推广等优点。

首先,利用TSP方法,在隧道沿线构造地质点和地质点间构建关联地图,实现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的精确预报,为隧道建设提供精确的地质资料。

TSP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作业指导书

TSP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作业指导书

TSP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现场工作指导书一、预报测量的钻孔要求1、观测布置的设计接受隧道地震波超前预报任务后,首先要认真仔细地学习并掌握该隧道勘察报告,主要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问题、岩性与分布条件、隧道埋深与地形条件、隧道轴线方向与本区主要地质构造方向的关系、以及隧道功能设计的变径段分布等。

预报观测系统的布置设计以针对该隧道主要地质问题为核心,不断分析和总结主要地质问题的预报资料的反应和表现,做到有的放矢。

在具体的布置方面:在隧道轴线与主要地质构造方向不正交条件下,激发炮孔应选择在夹角小的一侧洞壁为宜;对存在充水构造和易溶岩地区的隧道预报中,要加密预报测量的次数,做到预报段具有重复资料能够进行动态的对比分析,并提醒其他预报手段复查核对,因为目前的物理方法尚无法预报水头压力,所以在接近病害地段施工要提醒施工单位,采取打一定数量的分布式深风钻孔作为探孔,和采取浅爆破施工相结合的方法度过病害地段,严防突水突泥事故的发生;预报的测量段应避开隧道的变径段,具体方法是要掌握变径段的设计位置,通过预报距离调节可以避开。

2、组织安排要有预报检测人员进洞布置接收和激发的孔位,用红色油漆毛笔准确标注在隧道的洞壁上。

对于接收孔标明里程桩号,对于激发孔(放炮孔)的起始孔标明里程桩号。

而后通知施工单位打孔。

打孔完毕后,预报人员要先进洞对孔深、孔径、和孔数进行验收,对于不合格的孔要进行补钻。

预报工作尽量少占用隧道作业时间,提高速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预报检测人员要进行现场布孔和检测钻孔的质量两个环节。

TGP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的接收孔与激发孔深度为2m,钻孔完毕进行检查时,用大于2m 长度的木杆或者塑料管检查钻孔是否满足深度和倾斜要求。

准备工作做好了,可以大大缩短占用隧道的时间,一般现场预报测量应该控制在不大于1 个小时以内的时间完成。

如果忽视准备和检查工作,进洞安置接收探头和安装炸药时才发现问题,再进行补钻等将会延长占用隧道的时间和影响施工。

TSP203超前地质预报

TSP203超前地质预报

目录一、工作概况 (1)二、超前地质探测方法 (1)三、现场条件及工作布置 (3)四、资料成果解释 (3)五、结论及措施 (6)六、人员信息表 (7)附图1 组织结构图 (8)某隧道K24+082~K24+200区段超前地质预报报告一、工作概况2009年9月,本单位对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二期工程某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其目的在于:查明已挖工作面的前方100米左右范围内岩层构造特征和水文地质特征,提出施工建议,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减少因地质灾害或支护不当而导致大塌方带来的损失,为隧道施工服务。

本次超前地质预报的探测方法主要采用TSP203系统作长距离宏观控制。

在相关人员的配合下,现场探测工作于2009年9月1日进行并于当天完成。

二、超前地质探测方法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是专门为隧道和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研制开发的,是目前在该领域的最先进设备,它能方便快捷预报掌子面前方100-200m范围内的地质情况,为隧道工程以及变更施工工艺提供依据。

这将大大减少隧道施工带来的危险性,减少人员和机械损伤,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1.TSP工作原理与其它反射地震波方法一样,TSP采用了回声测量原理。

地震波在指定的震源点(通常在隧道的左边墙或右边墙,大约24个炮点布成一条直线)用小药量激发产生。

地震波在岩石中以球面波形式传播。

当地震波遇到岩石物性界面(即波阻抗差异界面,例如断层、岩石破碎带和岩性变化等)时,一部分地震信号反射回来,一部分信号折射进入前方介质。

反射的地震信号将被高灵敏度的地震检波器接收。

反射信号的旅行时间和反射界面的距离成正比,故能提供一种直接的测量。

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的现场布置及测试过程由一系列炮点、一到两个三维接收传感器(X、Z、Z方向)、接收机及数据处理系统组成(见图1)。

2.仪器参数本次探测采用瑞士安伯格测量技术有限公司TSP203超前地质预报设备。

仪器设置如下:记录单元①12道②24位A/D转换③采样间隔:62.5μs ④带宽:8000hz⑤记录长度:7218采样点⑥动态范围120dB⑦道数:1-12接收单元①三分量加速度地震检波器 ②灵敏度:1000mV/g ±5% ③频率范围:0.5~5000Hz 三、现场条件及工作布置按TSP203超前探测系统要求,实测时观测系统布置一个接收孔(孔深2.0m )和24个炮孔(孔深1.5m ,间距1.5m ),最小偏移距20m ,最后一个炮孔距掌子面28 m ,如图2所示。

TSP在某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TSP在某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排除面层渗水。

413 路基防护路基的防护工程是防治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改善环境景观、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

隧道接线段路基的防护及排水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绿化景观的要求,力求尽量做到与沿线的自然环境相协调。

根据路区的气候环境、工程地质和材料等选用适当的防护工程类型或采取综合措施,以保证路基的稳定。

同时为提高环境保护,更好的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减少圬工体积,在每种防护形式中均增大了植草绿化的面积,具体方案如下:(1)路堤边坡,当路基填土高度H ≤410m 时,边坡采用铺设三维土工网垫、液压喷播植草防护。

(2)路堑边坡,隧道黄岛端现状为丘陵郊区,隧道口挖方路段岩石边坡采用客土喷播绿化防护,其他土质边坡采用铺设三维土工网垫、液压喷播植草防护。

5 结束语海底隧道在我国的建设才刚刚起步,随着跨海交通采用隧道方式的优势越显突出和地下工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底隧道正在计划之中。

海底隧道恶劣的环境使得隧道路基路面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问题给材料和隧道工程师提出了新的课题。

影响路基路面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所处环境、结构、材料、施工工艺和监测养护维修等,本文根据青岛胶州湾隧道的具体设计,提出一些保障路基路面结构长期稳定性的设计措施,旨在抛砖引玉,供类似工程参考。

参考文献[1] 王梦恕.对21世纪我国隧道工程建设的建议[J ].现代隧道技术,2001(1)[2]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青岛胶州湾隧道施工图设计文件[R ].天津: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2008[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11[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50—2004)[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 TG D50—2006)[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6]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青岛胶州湾湾口海底隧道工程地质详勘报告(中间报告)[R ]武汉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6收稿日期:2010201212作者简介:张世杰(1981—),男,2005年毕业于石家庄经济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助理工程师。

上院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快报TSP-001

上院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快报TSP-001
3.附图(TSP法反射层位及物理力学参数成果图);
4.此快报用于指导现场施工,最终结论以正式报告为准。
图TSP法反射层位及物理力学参数成果图
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
CKGZYB-3标
上院隧道
超前地质预报(TSP法)
快报
编号:2011-YB-HK-SY-TSP-001
里程:D1K760+950~+840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沪昆客专贵州段超前地质预报项目部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四日
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CKGZYB-3标
上院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快报
隧道名称
上院隧道
预报方法
TSP法
掌子面里程
D1K760+950
预报范围
D1K760+950~+840
预报结论
1、D1K760+950~+930段:岩体破碎、岩溶弱发育、局部裂隙较发育或存在软弱夹层、小溶洞,提请施工时采用加深炮孔进行探测;
2、D1K760+930~+898段:岩体破碎、岩溶中等发育、局部裂隙发育,其中D1K760+930~+920、D1K760+906~+898两段溶蚀裂隙发育、存在软弱夹层或溶洞,遇岩溶存在突泥的可能,提请施工时采用超前水平钻探和加深炮孔进行探测;
3、D1K760+898~+840段:岩体破碎、岩溶中等发育,特别注意D1K760+875附近存在软弱夹层或溶洞,提请施工时采用加深炮孔进行探测;另外,该段隧道埋深较浅,围岩稳定性较差,提请施场告知为准;
2.下次预报时掌子面里程为:D1K760+850;另外,建议D1K760+930开始增加地质雷达法进行综合预报,请施工单位提前通知;

TSP203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介绍

TSP203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介绍

TSP203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介绍在公路、铁路和水电站的隧道施工中,由于隧道地质情况复杂,常常阻碍隧道施工进程,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大多数工程项目任务重、工期紧,特长隧道往往又是控制性工程。

为了使隧道施工能够安全快速地进行,在隧道施工中开展地质超前预报工作十分必要。

传统的地质超前预报一般采用超前钻探,但是,超前钻探的费用很高,而且还会延误工期。

目前,无损地球物理探测(即:TSP203地质预报探测系统)技术广泛应用在隧道施工的地质超前预报过程中。

该方法预报时间短、精度高、效果好,并且,对隧道施工不会有干扰(或者仅有轻微干扰)。

在施工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工作中,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选派具有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投入生产,以科学严谨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展工作,对资料分析做到物探成果与地质资料相符合,提交的成果资料体现客观、准确和科学,及时指出隧道掌子面前方存在的不良地质状况,正确指导隧道的安全施工。

一、隧道施工超前预报的目的TSP203探测系统可预报施工隧道掌子面前方以下不良(或特殊)地质问题:1)软弱岩层的分布,2)断层及其破碎带,3)节理裂隙发育带,4)含水情况,5)空洞,6)围岩类别,即可以预测即将开挖隧道相关地质结构及其周围地质状况,同时也可以对力学参数(动态弹性摸量、剪切摸量、泊松比、密度、弹性纵波速度、弹性横波速度等)进行评估,有利于及时预报隧道掌子面前方的地质状况,以便正确指导隧道施工。

二、使用的仪器及主要设备使用的仪器为瑞士安伯格测量技术有限公司(Amberg Measuring Technique Ltd.)在TSP203探测系统的基础上研制开发的新一代高科技、高水准的测量系统。

TSP203系统的主要组成包括记录单元和接收器。

记录单元用于记录地震信号和质量控制,由完成地震信号A/D转换的电子元件和1台便携式电脑组成。

记录单元采用最新技术的24位A/D转换器,最小动态范围为120dB,可以获得10~8000Hz频宽的信息。

超前地质预报超前地质预报主要内容超前地质预报概述

超前地质预报超前地质预报主要内容超前地质预报概述

超前地质预报超前地质预报主要内容超 前地质预报概述
1.1、TSP超前地质预报原理
数据采集时通过依次激发隧洞一边侧墙等间隔炮孔, 产生以波形式向周围方向的能量传递,从掌子面前方任一 波阻抗差异界面反射的信号及直达波信号将被2个三分量 检波器接收,该过程所需时间约1小时。然后利用TSPwin 软件处理可得P波和S波波场分布规律,最终显示掌子面前 方与隧道轴线相交的反射同相轴及其地质解译的二维或三 维成果图。由相应密度值,可算出预报区内岩体物理力学 参数,进而可划分该区围岩工程类别。
二、超前地质预报的具体方法及认识
技 术 人 员 隧 道 内 进 行 地 质 雷 达 探 测
超前地质预报超前地质预报主要内容超 前地质预报概述
二、超前地质预报的具体方法及认识
超 前 水 平 钻 探 场 景
超前地质预报超前地质预报主要内容超 前地质预报概述
二、超前地质预报的具体方法及认识
技 术 人 员 在 隧 道 量 测 水 压
其原理是向岩体中辐射一定频率的高频地震波当地震波遇到波阻抗分界面时将发生折射反射频谱特征也将发生变化通过探测反射信号接收频率为声波频段的地震波求得其传播特征后便可了解工作面前方的岩体特震源和检波器的布臵除离开开挖面对施工干扰较小外还因反射波位于直达波面波延续相位之外而不受干扰因此记录清晰信噪比高反射波同相轴明显
准确预报施工前方地质条件是隧道建设的迫切需要,是确 定工程对策、工程措施的关键,是工程施工安全的前提,是 控制和合理运用工程投资的重要因素。
因此,世界各国都把此类问题列入重点研究课题进行攻关。 我国自六、七十年代修建成昆铁路线时开始开展此项工作。 八十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几年,由于铁路基础建设大发展的 需要,铁路系统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 展,尽管如此,还没有哪一种仪器和设备能解决所有的地质 问题,预报理论与技术仍需完善,仪器和设备仍需不断更新 改进,仍然属于边生产边科研性质的技术。

TSP超前预报现场测试、数据分析及结论

TSP超前预报现场测试、数据分析及结论

TSP超前预报现场测试、数据分析及结论1.现场测试2009年8月22日,椿树垭隧道进口开挖至K1535+650 处。

2009年8月21日下午进口施工现场布置钻孔、钻制激发炮孔和接收器孔,22日上午进行现场数据采集工作。

接收器位置在K1536+702处,设在右侧洞壁处(面向工作面)。

炮孔与接收器孔的空间设计位置见表2。

数据采集时,采用X-Y-Z三分量同时接收,采样间隔62.5μs,记录长度450ms (7218采样数)。

激发地震波时,采用无爆炸延期的瞬发电雷管,防水乳化炸药(药卷包装,200克/卷),激发药量为50-67克/孔,起爆前注水封堵炮孔。

现场实际激发24炮,24炮参与数据处理,个别炮孔耦合不佳,产生一定的爆破噪声干扰,影响数据质量,对预报结果有一定影响。

2.处理结果解释与评估采集的数据采用TSPwin light2.1专用软件进行处理。

处理时,首先正确输入隧道及炮点和接收点的几何参数。

剔除质量差的记录道。

质量合格的地震道才用于数据处理和解释。

处理的最终成果包括P波、SH波、SV波的时间剖面、深度偏移剖面、提取的反射层、岩石物理力学参数,以及反射层二维分布等。

本次预报出解译结果见表3。

预报相应探测解译成果图见图4。

表3 椿树垭隧道进口段TSP超前地质预报解译成果表3.预报结论根据以上的探测和解译工作,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1)在所预报范围内,围岩以Ⅳ级围岩为主,部分地段可达Ⅲ级,岩体完整、稳定性较差,弱风化白云岩、灰岩,节理裂隙发育,岩质坚硬,岩体破碎,易掉块,欠稳。

(2)探测范围内无大的断层破碎带、含水体等不良灾害体存在,仅局部发育小规模的构造破碎带,含少量裂隙水。

(3)推测K1536+599-589、K1536+563-552段构造破碎带较发育,注意谨慎施工。

(4)本次解译的岩溶裂隙破碎带位置、规模,可能受数据采集质量影响,与实际有所差异,具体位置和规模以现场实际开挖揭示为准。

(5)所给围岩级别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应以现场实际开挖揭示为准。

TSP地质超前预报

TSP地质超前预报

DFYK隧道超前预报深度偏移剖面和设计地质剖面 DFYK隧道超前预报深度偏移剖面和设计地质剖面
TRT超前预报技术 超前预报技术
TRT技术的全称是“真正反射层析成像”(True Reflection Tomography )是由美国NSA工程公司90年代末开发的,本世纪初在欧洲、亚洲开始 应用。应用TRT技术进行超前预报的第一个例子是在Blisadona隧道。该 隧道的实验表明在坚硬的结晶岩地段,TRT技术可预报长度100-150m, 在软弱土层和破碎岩体地段可预报60-90m。另一成功的例子是奥地利的 过阿尔卑斯山的铁路双线隧道,隧道长1076米,段面积100m2。 施工中 进行了全程的超前预报,对于岩性变化界面和断裂破碎带等进行了预报 ,其结果与施工揭露的地质情况基本一致。TRT方法在观测方式和资料 处理方法上与TSP和‘负视速度法’有很大不同。在观测上,虽然TRT也 是利用反射地震波,但它采用的是空间多点接收和激发。检波器和激发 的炮点呈空间分布,以充分获得空间波场信息,以提高不良地质体的定 位精度。这与前两种反射法的观测方式明显不同。TRT资料处理方法的 重要关键技术是速度扫描和偏移成像,不需要读走时。这种方法对岩体 中反射界面位置的确定、岩体波速和工程类别的划分等都有较高的精度 ,应该说较TSP方法有较大的改进。
图2 反射地震“负视速度法”超前预报观测与分析示意图(何振起,2000) Fig.2 Observe system and analysis of Seismic Reflection prediction (after He,2000)
TSP超前预报方法 超前预报方法
TSP 超 前 预 报 方 法 ( Tunnel Seismic Prediction) 是 由 瑞 士 ) Amberg测量技术公司 年代初开发的,90年代中期推向市场,用于隧道超 测量技术公司90年代初开发的 年代中期推向市场, 测量技术公司 年代初开发的, 年代中期推向市场 前预报。其工作原理也是隧道内反射地震方法,但处理方法有独到之处。 前预报 。 其工作原理也是隧道内反射地震方法 , 但处理方法有独到之处。 该方法在国欧洲、亚洲有广泛的应用,中国也先后引进了该公司的TSP202、 该方法在国欧洲、亚洲有广泛的应用,中国也先后引进了该公司的 、 TSP203等超前预报系统。 TSP的观测是由一个三分量检波器承担,埋入隧 等超前预报系统。 的观测是由一个三分量检波器承担, 等超前预报系统 的观测是由一个三分量检波器承担 道侧壁岩体中1-1.5m,炮点设与侧壁岩体内,等间距排列,与接收点在一条 道侧壁岩体中 ,炮点设与侧壁岩体内,等间距排列, 平行隧道走向的直线上,这与国内的采用‘负视速度法’ 平行隧道走向的直线上 , 这与国内的采用 ‘ 负视速度法 ’ 的观测方式基本 相同。 方法与国内的‘ 相同。TSP方法与国内的‘负视速度法’的主要区别是在资料处理方法上, 方法与国内的 负视速度法’的主要区别是在资料处理方法上, TSP不采用走时曲线分析方法,而是采用深度偏移成像方法。在偏移成像之 不采用走时曲线分析方法, 不采用走时曲线分析方法 而是采用深度偏移成像方法。 前进行二维Radon变换,利用视速度的差异,消除与隧道走向近乎平行的反 变换, 前进行二维 变换 利用视速度的差异, 射界面。该方法对纵、横波P、 、 分别进行处理 应该说TSP技术在 分别进行处理。 射界面 。 该方法对纵 、 横波 、SV、SH分别进行处理。 应该说 技术在 隧道反射地震方面是做得比较好的,有较好的实用性。但是由于TSP的观测 隧道反射地震方面是做得比较好的,有较好的实用性。但是由于 的观测 方式的限制,不可能对断层的产状、 方式的限制 , 不可能对断层的产状 、 位置和岩体波速等参量同时给出准确 的结果,因而在定位精度和岩体类别划分方面还有待改进。应用TSP202技 的结果,因而在定位精度和岩体类别划分方面还有待改进。应用 技 术在株六复线的新倮纳铁路隧道施工中进行了超前预报, 术在株六复线的新倮纳铁路隧道施工中进行了超前预报 , 结合工程地质分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云南元磨高速公路的大风垭口、 析 ,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在云南元磨高速公路的大风垭口 、 布垅箐隧道的 施工中使用TSP203进行了全程超前预报,取得了很好的地质效果。 进行了全程超前预报, 施工中使用 进行了全程超前预报 取得了很好的地质效果。

TSP超前地质预报

TSP超前地质预报

乐自高速公路LJ08标段长山隧道隧道工程第三方监测地质超前预报检测报告(里程:右线:K55+828~K55+978,长150m)建设单位:山东省高速集团乐宜公路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四川省公路工程咨询监理公司监测单位:西南交通大学结构工程试验中心长山隧道项目部西南交通大学二O一一年五月二十二日目录一、工作概况 (1)二、探测的方法、设备及原理 (1)三、测线布置 (2)四、测试结果初步分析 (2)五、结论及建议 (3)六、成果图表 (5)一、工作概况西南交通大学受施工单位中交四航局乐自高速公路工程第八合同段项目部委托,于2011年5月21日对四川省自贡市乐自高速LZ08标长山隧道进口右线K55+828~ K55+978范围段,根据TSP技术方法,采用TGP206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仪进行隧道地质超前预报。

在青岛公路建设集团的大力配合下,检测小组在右线隧道内左壁布设了24个激发孔,左右壁各布设了1个接收孔,顺利完成了隧道地质超前预报隧道内作业部分。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为开挖指明工作面前方概略的地质轮廓,使施工人员对不良地质的变化作好思想准备,为后续施工提供地质参考资料。

二、探测的方法、设备及原理1.检测原理TSP法是利用地震波反射回波方法测量的原理。

地震波震源采用小药量炸药激发产生,炸药激发在隧道边墙的风钻孔中,通常24个炮孔布置成一条直线。

地震波的接收器也安置在孔中,一般左右洞壁各布置一个。

地震波在岩石中以球面波形式传播,当地震波遇到弹性波阻抗差异界面时,例如断层、岩体破碎带、岩性变化或岩溶发育带等,一部分地震信号反射回来,一部分信号透射进入前方介质继续传播。

反射的地震信号被高灵敏度的地震检波器接收,反射信号的传播时间与传播距离成正比,与传播速度成反比,因此通过测量直达波速度、反射回波的时间、波形和强度,可以达到预报隧道掌子面前方地质条件的目的。

在一定间隔距离内连续采用上述方法,结合施工地质调查,可以得到隧道围岩的地质力学参数,如动弹性模量、动剪切模量和动泊松比参数等。

TSP地质超前预报报告

TSP地质超前预报报告

新建山西东南铁路通道洪洞北至汤阴东段TSP地质超前预报报告第01号合同段:施工单位: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隧洞名称:太岳山隧道1号斜井预报范围:XⅠDK0+449~XⅠDK0+349参加人员:赵中旺刘晓斌李忠报告编写:李忠石家庄铁道学院桥隧施工地质研究所2010年7月20日一、概述新建山西东南铁路通道洪洞北至汤阴东段太岳山隧道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古县旧县镇与安泽县之间,是重、难点工程,也是控制工程。

隧道起讫里程为DK392+930~DK409+124,全长16194m。

为单洞双线隧道。

隧道位于中低山丘陵区,通过地层主要水平状泥岩、砂岩;全隧道估算正常涌水量8594m /d,最大涌水量20393m /d。

主要不良地质为进口段浅埋黄土以及全隧道水平泥岩夹砂岩拱部易垮塌地层。

隧道设5座施工斜井作为辅助坑道。

其中1号斜井位于线路前进方向右侧,与线路中线交点里程DK396+115,斜井斜长522.74m;采用无轨运输单车道衬砌断面,斜井综合纵坡为9.6%。

隧道穿越太行山中山区的主脉区,隧道平均海拔360~1420米,相对高差150~900米,山势陡峻,沟深坡陡,植被稀疏,“V”型季节性构造沟谷发育,降水量不大但相对集中。

隧道施工区围岩主要是古生代震旦纪的石英砂岩、页岩、泥灰岩,寒武纪的页岩、砂岩、泥岩,上部覆盖第四纪坡积物。

岩石受到地质历史上多期构造活动的影响,构造裂隙发育,其中岩体破碎,岩层软硬不均,自稳性差,风化强烈,节理密度很大,多以剪节理性质的构造裂隙出露,且山体偏压严重,石灰岩中发育有岩溶等多种不良地质构造,在施工的过程中易发生崩塌、掉块、侧壁失稳等不良地质灾害,危及施工的安全。

隧道围岩赋存地下水埋以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为主。

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强~中等风化基岩及断裂破碎带中,局部地段地下水活动强烈,会加剧围岩的风化程度,造成围岩失稳。

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地表残坡积物中,基岩面为其活动的主要地带,孔隙水的活动会造成残坡积物沿基岩面滑塌。

谭家坝隧道TSP超前地质预报报告

谭家坝隧道TSP超前地质预报报告

沪蓉西高速公路谭家坝隧道TSP超前地质预报编号:No.8合同段:第X2合同段施工单位:路桥集团第二公路工程局探测范围:进口YK224+645~YK224+807检测单位:山东大学检测日期:2007年11月25日报告日期:2007年11月26日一、工作概况2007年11月25日,山东大学岩土工程中心对谭家坝隧道进口段右洞进行了超前地质预报,采用TSP 203p lus仪器进行资料采集。

激发24炮,炮点距1.5m,一个接收器置于隧道右边墙内(面向掌子面)接收。

掌子面桩号为YK224+645,传感器桩号为YK224+580。

采集参数为:采样率62.5μs,记录长度7218样点,X-Y-Z三分量接收。

本次探测范围为进口YK224+645~YK224+807,共162m。

二、TSP预报方法和原理本次预报采用瑞士安伯格公司生产的最新型号的TSP203 plus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系统。

TSP测量系统是通过在掌子面后方一定距离内的钻孔中以微震爆破来发射信号的,爆破引发的地震波在岩体中以球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其中一部分向隧道前方传播,经隧道前方的界面反射回来,反射信号经接受传感器转换成电信号并放大。

从起爆到发射信号被接收的这段时间是与反射面的距离成比例的。

通过反射时间与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换算就可以将反射面的位置、与隧道轴线的夹角以及与隧道掘进面的距离确定下来,同时还可以将隧道中存在的岩性变化带的位置方便的探测出来。

采集的TSP数据,通过TSPwin软件进行处理,获得P波、SH波、SV波的时间剖面、深度偏移剖面和反射层提取以及岩石物性参数等一系列成果。

在成果解释中,以P波资料为主对岩层进行划分,结合横波资料对地质现象进行解释。

解释中,遵循以下准则:①正反射振幅表明硬岩层,负反射振幅表明软岩层。

②若S波反射较P波强,则表明岩层饱含水。

③Vp/Vs增加或δ突然增大,常常由于流体的存在而引起。

④若Vp下降,则表明裂隙或孔隙度增加。

如何作好TSP地质超前预报

如何作好TSP地质超前预报
如何作好TSP地质超前预报
1地质超前预报的阶段性
宏观预报(地质理论)
长期预报(地质理论和TSP)
短期预报(地质理论、GPR 和钻探) 临近警报(地质前兆)
图1地质超前预报阶段划分图
地质分析与宏观预 报,是最先进行的 预报方法,是任何 后序地质预报工作 的基础。尽管其只 提出概略的预报结 果,且可信度一般。
1地质超前预报的阶段性
宏观预报(地质理论)
长期预报(地质理论和TSP)
短期预报(地质理论、GPR 和钻探) 临近警报(地质前兆)
图1地质超前预报阶段划分图
短期预报是在长期 地质超前预报的基 础上进行的,其预 报结果可修正长期 预报结果,使其更 好指导短期地质预 报; 地质理论、物探和 钻探。
1地质超前预报的阶段性
宏观预报(地质理论)
长期预报(地质理论和TSP)
短期预报(地质理论、GPR 和钻探) 临近警报(地质前兆)
图1地质超前预报阶段划分图
长期地质超前预报一方 面基于前面的宏观预报, 另一方面基于隧道施工 “真实所见”; 长期地质超前预报可在 一定程度上修正宏观预 报,使宏观预报更好指 导长期预报; 地质理论和物探方法。
岩性特征:近水平厚层可溶性石灰岩; 地质构造:受新华夏影响大; 地下水特征:初期稍有泥,后清,水压不大。 地质分析结论 TSP探测结论 地质雷达探测结论 综合分析、结论
3地质超前预报应达到的目标
一是精确预报掌子面前方是否存在重大、突 发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条件,以便提前采取 工程措施,做到防灾减灾;
钻探方法
图2 不同预报方法的相互关系图
2.1各个阶段不同预报方法的关系
地质理论方法
地球物理方法

TSP203超前地质预报

TSP203超前地质预报

3.1.13 TSP203超前地质预报1.前言TSP(Tunnel Seismic Prediction)是瑞士安伯格测量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发研制的一套超前预报系统,到目前经历了从TSP202、TSP203到TSP203plus三次更新换代。

通过产品换代,该系统更加轻便、操作更加简单、功能更加强大、智能化程度更高。

我国于1996年首次引进TSP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到现在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在这十几年,该系统的应用得到大力推广,被大量应用于公路、铁路隧道,水力、电力输水洞,城市地铁以及其它洞室工程地质预报。

目前,TSP系统已成为超前地质预报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开展TSP超前地质预报可以及时了解掘进前方地质情况,为隧道施工和支护参数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效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降低施工风险和成本,提高掘进速度,为施工单位赢得经济和社会效益。

2.TSP203超前地质预报概述2.1适用范围TSP203系统适用于对断层及其影响带、破碎带、溶洞、裂隙发育带、软弱夹层,以及地下水的预测预报。

2.2技术特点TSP203系统具有适用范围广,预报距离长(一般预报长度在100 m~150m)、预报准确性高,提交结果及时,对掌子面施工干扰小等特点。

2.3基本原理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是利用弹性波的反射原理进行地质预报。

预报时,通过爆破产生地震波,地震波在隧洞中的岩体内传播,当遇到波阻抗界面时,如断层、破碎带、溶洞,大的节理面等,一部分地震波被反射回来,反射波经过一段时间后到达传感器被记录仪接收,然后用专门的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即可得到清晰的反射波图像。

通过对反射波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的分析,如波速、延迟时间、信号强弱、波形等,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设计勘测资料、跟踪观测地质资料就可预测预报隧洞前方及周围地质情况,并确定地质异常的位置和特性。

TSP203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2.4仪器设备及主要参数TSP203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TSP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简报.

TSP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简报.

渝湘高速公路H11标段平阳盖隧道右线出口TSP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简报(预报里程:YK39+393~YK39+342段一、任务依据及目的要求采用TSP200仪器对渝湘高速公路平阳盖隧道进行超前地质预报。

目的是探测隧道里程端YK39+393~YK39+342段的地质情况。

二、TSP法原理简介TSP(Tunnel Seismic Prediction ahead)法,即隧道前方地震预报法或超前地质预报法,它的基本原理如下:如图1所示(略,在隧道掌子面附近边墙一定范围内布置激发孔,通过在孔中人工激发地震波,所产生的地震波以球面波的形式在隧道围岩中传播,当围岩波阻抗发生变化时(例如遇岩溶、断层或岩层的分界面),一部分地震波将会被反射回来,另一部分地震波将会继续向前传播。

反射的地震波由高精度的接收器所接收并传递到主机形成地震波记录,图2(略对TSP200仪器采集的数据利用TSPwin软件进行处理,可以获得隧道掌子面前方的P波、SH波和SV波的时间剖面、深度偏移剖面、岩石的反射层位、物理力学参数、各反射层能量大小等中间成果资料,同时还可得到反射层的二维和三维空间分布,根据上述资料预报隧道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如软弱岩层、断层、裂隙等不良地质体。

三、工程地质概况本段隧道埋深296~357m。

出露地层为吴家坪组,岩性主要为含炭质灰岩夹灰岩、灰岩中中含较多隧石结核,其次是铝土岩、炭质页岩,灰岩属硬质岩,铝土岩及炭质页岩为软质岩。

灰岩Rb=64.7~73.3MPa,含炭质灰岩Rb=23.2~24.5MPa,岩层走向与洞轴线垂直,穿越平阳盖向斜轴部,受构造影响较重,岩层层间结合较差,岩体较完整,为镶嵌碎石状结构,拱部无支护时,易产生挤压变形及小坍塌。

该段位于向斜轴部,地下水较丰富,在向斜核部及与铝土岩接触带及岩溶发育带易产生大量突水、突泥,以管道形式为主;在其余部位以淋水及股状涌水为主。

因该段隧洞出露的P2c、P2w组是强~中等富水透水岩组,且地处平阳盖向斜核部,地表岩溶洼地、落水洞发育,加之隧道段存在"大水井-岩门口"地下暗河,故在向斜核部P2c、P2w组灰岩出露区内地下水的汇集径流比较容易,并容易在隧道段深部形成强径流区,又由于拟建隧道北部是暗河的排泄区,隧道处于地下水强径流带与深部循环带之间(隧道高程最高440m),暗河管道高于隧道,隧道一旦形成,很有可能遇到中等发育的岩溶充水洞隙,若这些洞隙与暗河相通,在高水头及强降雨时期,将可能导致隧道大量涌水或产生岩溶塌陷,同时还将导致该暗河补给区内的大部分地表水涌入隧道。

TSP超前地质预报

TSP超前地质预报

TSP超前地质预报QB/ZTYJGYGF-SD-0204—2011广州分公司任晓锋屈强1 前言1.1 TSP超前地质预报概况TSP地质超前预报是勘察设计阶段以后工程地质工作的继续,主要目的为探测或预测开挖工作面前方围岩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获取详细可靠的地质信息,如围岩类别、断层带和破碎带位置、性质、规模、富水等,进行信息反馈.并对探测到的地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判断,提出地质预报成果,作为指导施工和优化支护参数、围岩类别变更等动态设计的依据。

1.2 TSP超前地质预报原理隧道地震波法(简称TSP),其原理是通过小药量爆破所产生的地震波信号沿隧道方向以球面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岩层中地震波以不同的速度传播,在其界面处被反射,并被高精度的接收器接收。

通过计算机软件分析前方围岩性质、节理裂隙分布、软弱岩层及含水状况等,最终显示屏上显示各种围岩构造界面与隧道轴线相交所呈现的角度及掌子面的距离,并可初步测定岩石的弹性模量、密度、泊松比等参数以供参考.2 工艺工法特点地质超前预报工作可进一步查清因前期地质勘察工作的局限而难以探查的、隐伏的重大地质问题,根据掌握的地质灾害前兆和超前预测预报地质灾害,及时改进施工方法,调整施工工艺,确定防灾预案,进而指导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地质工作可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率,在隧道施工阶段,TSP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是保证隧道顺利安全施工的重要地质预报手段,但需辅以其它地质预报手段,才能保证其精度。

3 适用范围该法适用于复杂地质的公路、铁路等隧道工程施工,用于划分地层界线、查找地质构造、探测不良地质体的厚度和范围,但仪器在作业过程中对环境的要求较高,若噪声过大则会影响采集数据的准确性。

4 主要引用标准4.1《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 、《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建山西东南铁路通道洪洞北至汤阴东段TSP地质超前预报报告
第01号
合同段:
施工单位: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隧洞名称:太岳山隧道1号斜井
预报范围:XⅠDK0+449~XⅠDK0+349
参加人员:赵中旺刘晓斌李忠
报告编写:李忠
石家庄铁道学院桥隧施工地质研究所
2010年7月20日
一、概述
新建山西东南铁路通道洪洞北至汤阴东段太岳山隧道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古县旧县镇与安泽县之间,是重、难点工程,也是控制工程。

隧道起讫里程为DK392+930~DK409+124,全长16194m。

为单洞双线隧道。

隧道位于中低山丘陵区,通过地层主要水平状泥岩、砂岩;全隧道估算正常涌水量8594m /d,最大涌水量20393m /d。

主要不良地质为进口段浅埋黄土以及全隧道水平泥岩夹砂岩拱部易垮塌地层。

隧道设5座施工斜井作为辅助坑道。

其中1号斜井位于线路前进方向右侧,与线路中线交点里程DK396+115,斜井斜长522.74m;采用无轨运输单车道衬砌断面,斜井综合纵坡为9.6%。

隧道穿越太行山中山区的主脉区,隧道平均海拔360~1420米,相对高差150~900米,山势陡峻,沟深坡陡,植被稀疏,“V”型季节性构造沟谷发育,降水量不大但相对集中。

隧道施工区围岩主要是古生代震旦纪的石英砂岩、页岩、泥灰岩,寒武纪的页岩、砂岩、泥岩,上部覆盖第四纪坡积物。

岩石受到地质历史上多期构造活动的影响,构造裂隙发育,其中岩体破碎,岩层软硬不均,自稳性差,风化强烈,节理密度很大,多以剪节理性质的构造裂隙出露,且山体偏压严重,石灰岩中发育有岩溶等多种不良地质构造,在施工的过程中易发生崩塌、掉块、侧壁失稳等不良地质灾害,危及施工的安全。

隧道围岩赋存地下水埋以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为主。

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强~中等风化基岩及断裂破碎带中,局部地段地下水活动强烈,会加剧围岩的风化程度,造成围岩失稳。

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地表残坡积物中,基岩面为其活动的主要地带,孔隙水的活动会造成残坡积物沿基岩面滑塌。

TSP超前地质预报是勘测设计阶段以后工程地质工作的继续,主要目的为探测或预测开挖工作面前方围岩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获取详实可
靠的地质信息,如围岩级别、断层带和破裂带位置、性质、规模、富水等,进行信息反馈。

并对探测到的地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判断,提出地质预报成果,作为指导施工和优化支护参数、围岩类别变更等动态设计的依据。

二、TSP数据测试参数
1、测试日期: 2010年7月20日
2、测试仪器: TSP 200
3、掌子面位置:里程XⅠDK0+449
4、接收器位置:太岳山隧道1号斜井右壁,里程XⅠDK0+495
5、接收器数量: 1个
6、设计炮点: 20个
7、采样间隔: 62.5μs
8、记录时间长度:451.125ms
9、采样数:7218
10、测试人员:赵中旺刘晓斌李忠
三、数据处理与评估
采集的TSP数据,通过TSPwin软件进行处理,获得P波、SH波、SV 波的时间剖面、深度偏移剖面和反射层提取以及岩石物性参数等成果。

预报距离为100米(从掌子面起算,即XⅠDK0+449~XⅠDK0+349)。

在成果解释中,以P波资料为主对岩层进行划分,结合横波资料对地质现象进行解释见图1、2、3。

解译成果如下:
1、XⅠDK0+449~XⅠDK0+398(51m):该段为Ⅳ级加强围岩。

该段围岩经探测发现,虽没有大型不良地质构造,但处于断裂破碎带的影响带中,围岩破碎,风化强烈,隧道围岩中裂隙杂乱,构造节理面发育,节理密度大于2.19条/m,节理面光滑平整,表面可见褐色、黄褐色的风化氧化膜,个别充填褐色软泥,张开度2mm~3mm,个别有明显错动。


着掘进个别地方有地下水渗出。

该段围岩岩性主要是震旦纪紫红色的砂岩、页岩为主,围岩呈紫红色,碎石镶嵌结构,岩石完整性较差,孔隙度较高、裂隙率较大,岩石风化严重,岩石力学指标衰减明显,岩体现场实测平均P波波速为1940m/s。

该段隧道施工时应按照铁路施工规范中Ⅳ级加强围岩的支护标准进行施工,对于有地下水渗出地区,要注意控制节理发育地段的地下裂隙水对于隧道施工的影响,要加强支护,防止掉块、塌方事故的发生。

尤其要注意片岩和砂岩相互交错地段,该段隧道施工过程中如处理不当,极易发生大规模的崩塌、掉块、侧壁失稳等不良地质灾害,危及施工的安全,同时注意密切监视施工地表的下沉情况,避免危害隧道安全的不均匀沉降的发生。

2、XⅠDK0+398~XⅠDK0+360(38m):该段为Ⅳ级围岩。

该段围岩经探测未发现较大型的不良地质构造,岩体破碎,呈靡棱岩化,风化强烈,隧道围岩中构造节理面发育,裂隙杂乱无章,节理密度大于2.12条/m,节理面粗糙,表面可见褐色、黄褐色的风化氧化膜,多数充填褐色断层软泥,张开度3mm~8mm,有明显错动。

随着开挖,在个别地方地下水相对较为丰富,有水渗、流出。

该段围岩岩性主要是震旦纪紫红色的砂岩、页岩为主,围岩呈紫红色,碎石镶嵌结构,岩石完整性较差,孔隙度较高、裂隙率较大,岩石风化严重,岩石力学指标衰减明显,岩体现场实测平均P波波速为2240m/s。

该段隧道施工时应按照铁路施工规范中Ⅳ级围岩的支护标准进行施工,对于有地下水渗出地区,要注意控制节理发育地段的地下裂隙水对于隧道施工的影响,要加强支护,防止掉块、塌方事故的发生。

尤其要注意片岩和砂岩相互交错地段,该段隧道施工过程中如处理不当,极易发生大规模的崩塌、掉块、侧壁失稳等不良地质灾害,危及施工的安全,同时注意密切监视施工地表的下沉情况,避免危害隧道安全的不均匀沉降的发生。

3、XⅠDK0+360~XⅠDK0+349(11m):该段为Ⅲ级加强围岩。

该段围岩经探测发现,虽没有大型不良地质构造,但处于断裂破碎带的影响带中,围岩破碎,风化强烈,隧道围岩中裂隙杂乱,构造节理面发育,节理密度大于1.81条/m,节理面光滑平整,表面可见褐色、黄褐色的风化氧化膜,个别充填褐色软泥,张开度3mm~5mm,个别有明显错动。

随着掘进个别地方有地下水渗出。

该段围岩岩性主要是震旦纪紫红色的砂岩、页岩为主,围岩呈紫红色,碎石镶嵌结构,岩石完整性较差,孔隙度较高、裂隙率较大,岩石风化严重,岩石力学指标衰减明显,岩体现场实测平均P波波速为2990m/s。

该段隧道施工时应按照铁路施工规范中Ⅲ级加强围岩的支护标准进行施工,对于有地下水渗出地区,要注意控制节理发育地段的地下裂隙水对于隧道施工的影响,要加强支护,防止掉块、塌方事故的发生。

尤其要注意片岩和砂岩相互交错地段,该段隧道施工过程中如处理不当,极易发生大规模的崩塌、掉块、侧壁失稳等不良地质灾害,危及施工的安全,同时注意密切监视施工地表的下沉情况,避免危害隧道安全的不均匀沉降的发生。

四、后续施工地质工作建议
在TSP-200探测的基础上,应辅以多种超前地质预报手段,才能提高超前预报的质量,保证其精度。

图1: SH波波速分布图
图2: P波波速分布图
图3: SV波波速分布图
图4: P波反射偏移剖面
图5:岩石参数变化情况图
图6:提取的围岩岩石节理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