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说课稿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阻说课稿

电阻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电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内容,电阻是重要的电学概念之一,它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学习了电阻之后,可以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探究欧姆定律,因此电阻的学习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十分重视探究方法教育,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实验方法、学习方法,了解什么是电阻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内容的编排是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分析、处理得到相应的结论。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以科学世界栏目展示了生活中应用广泛的半导体和超导体,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它既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

为尽可能体现出“探究的意义在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应用与创新”等新课程理念,结合实际条件和情况,对教材做如下处理:

第一环节:打开探究和学习之门。

第二环节:学习、探究与发现。

第三环节:实践与创新。

第四环节:多维度建构课堂教学:拓展与延伸。

二、教学目标

传统意义上教学目标确定比较粗糙,可操作性不强,而且侧重对知识的传授,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具体化,可观察性,指向性和可评价性,强调发展性目标(情感体验,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过程性目标(经历,体验,探索)基于上述指导思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知道电阻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以及电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到制定实验方案,接着进行实验的探究过程,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注意用电安全

三、重点、难点分析

新课标中要求通过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据此我如下:把如何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三个因素确定本节的重点

电阻是导体的重要电学性质,是后续学习的必要基础,电阻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所以理解电阻的概念确定本节的难点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部分电学知识,能够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也掌握了一些研究物理的方法,并已基本领悟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及操作能力,但科学探究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学生还不甚明了,有必要加强探究学习的指导。利用探究实验,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通过教学中

的师生互动,学生活动的参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逐步培养学生主动观察自然,寻找问题,掌握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进行创新实践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应该重视探究方法教育,重视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实验方法、学习方法,了解什么是电阻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内容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分析、处理得到相应的结论。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法学法如下:采用课前预习、课内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观察、动手操作,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学习经历,落实教学目标。

在讨论与评估,进行交流总结知识过程中必须采用以强带弱、以点带面的教学方法,不仅要使学生学到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能使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帮助同伴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六、学法:

本节通过科学探究,学生利用讨论法,实验法去寻求知识,从而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准备:接线板、演示用电流表、干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小灯泡、长短粗细相同的铁丝及铜丝各一段,各种电阻器、自制电阻比较装置、“探究卷”及“探究和演示”多媒体教学课件。

八、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是以学生的生活以验为基础,探究发现为学习主要过程,问题解决为契机,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进行实验设计、动手操作、猜想与假设、分析与论证、交流与讨论等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创新实践精神,加深对电阻概念及影响因素的理解,从而掌握知识,获得技能。

一、情景设置、课前启动导入新课

(一)打开学习与探究之门(5分钟)

教师活动:1.前节课组织学生收集、观察家用电线,预习本节内容。

2.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展示一些不同导线,如铁线、铜线等。师语:请同学们观察所带来的各式电线,谈谈你们的“发现”并提出你们最感兴趣的问题?

组织引思;为什么普通电线内部导线多用铜制成?

学生活动:可能性的发现和提问:(摘选)

1.一般电线内部是金属丝,外部包有一层塑料。

2.导线粗细不同,颜色不同。

联系旧知识及实物展示,重新唤起学生对导体、绝缘体、电流等概念的理解,并指出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重要的电工材料。

设计意图:1.对于学生不同的回答,从积极参与的态度上予以肯定。

2.在“学习导入”中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打开课堂学习与探究之门。

3.注意新旧知识的积极迁移,使学生前面知识成为以后所学知识的基础,后面所学知识加深前面知识的理解。

二、探究发现、学习、实践与创新。

(二)学习探究与发现(25分钟)

1.“电阻”实验发现

电阻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因此我引课采用类比的方法,从学生熟悉的水流来引入抽象的电阻概念。首先,将两个可乐瓶中装上同样多的水,倒吊在铁架台上,瓶口装上粗细和弯曲程度不同的导管,用大小相同的两个水槽接住水流,让学生观察水流的不同。然后提出问题:那股水流比较大?水流在哪条路径中受到的阻碍更大?学生通过直观的演示能够很容易回答,我进而引出课题:其实电流在导体中的运动也象水流一样会受到不同导体对它的阻碍,我们把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电阻。用字母R来表示。所以我认为用形象的水流来类比电学的相关概念可以把抽象的电学知识形象起来,便于学生理解。

启发诱导

电阻大小不同在实际电路中怎样体现呢?我们怎样简单判断电阻的大小呢?解决好这个问题就等于教给学生一根判定电阻大小的拐杖,为下面的探究电阻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做好铺垫。

让学生把电源、开关、电流表、小灯泡、电阻线串联起来,闭合开关,观察灯泡的亮度和电流表的示数,将所得数据记入下表:

学生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分析:在电路电压相等的条件下,通过灯的电流越大,则灯越亮。设疑,提出疑问:造成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不相等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学生分析、比较和讨论,最终达成共识:灯泡亮度不同是由于通过灯泡的电流大小不同,而造成电流大小不同的原因是组成电路的导体不同,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从而总结出电阻的概念: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的电阻越大,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致使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

这样既通过实验得出材料是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也告诉学生可以从测量电流大小来间接判断电阻的大小,为以后的探究作好铺垫。通过一系列类比水流的实验和学生实验,让学生从形象和操作两方面来认识什么是电阻,使学生的电阻概念更生动更深刻,从而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接着介绍一些有关电阻的常识: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基本单位是欧姆(表示符号),比欧姆大的单位还有千欧和兆欧(板书换算关系)出示几种实验室中常见的电阻器,它们也叫定值电阻(表示符号)。

2.“电阻影响因素”

实验探究

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是绝对的主角,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合理的情景来逐步引导学生完成从猜想和假设到交流和讨论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充分体会探究的乐趣。

(一)提出问题

在前面的实验中,我们发现不同材料的电阻一般不同,所以材料是影响电阻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除材料外,还有哪些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呢?从已有的实验中提炼出问题,使上下知识连贯起来,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步骤:(二)猜想与假想

怎么猜?天马行空,一通乱猜,显然不行,给学生一个必要的引导,可以让学生的猜想有的放矢。在大家进行猜想之前,先听我举几个例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