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管理制度
移动介质管理制度
![移动介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d3a08b0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d4.png)
移动介质管理制度第一部分总则为了规范和加强企业对移动介质的管理,保障企业信息的安全和稳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部分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移动介质的员工,包括但不限于U盘、移动硬盘、手机、平板电脑等。
第三部分管理责任1.公司技术管理部门是移动介质的主要管理部门,负责对公司所有移动介质的采购、更新、归还、报废等管理工作。
2.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移动介质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对移动介质的存放、使用、借用等进行详细记录。
第四部分移动介质的使用规定1.严禁使用未经公司批准的移动介质。
2.严格按照公司的信息安全规定,使用移动介质进行数据的存储和传输。
3.不得将重要的公司机密信息存储在个人的移动介质中,一旦出现遗失或泄漏,将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4.在使用移动介质进行数据传输时,必须进行加密和密码保护。
第五部分移动介质的存储和保护1.移动介质在未使用时必须存放在公司指定的安全柜中,不得擅自离开公司。
2.在移动介质存放时,必须进行环境保护和防潮防尘的工作。
3.移动介质在使用过程中,不得私自修改数据或进行其他操作,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将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第六部分移动介质的归还和报废1.在员工离职或者移动介质无法继续使用时,必须按照公司规定进行移动介质的归还和报废处理。
2.移动介质归还时,必须进行严格的清除数据和资料的处理,以免信息泄漏。
3.对于无法继续使用的移动介质,必须按照公司的报废规定进行处理,不得私自处理或外流。
第七部分处罚规定对于违反本制度规定的员工,将视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罚,包括但不限于扣减工资、降级处理、辞退等。
第八部分其他规定1.针对不同部门的特殊情况,公司可以制定相关的细则和流程,以便更好地管理移动介质。
2.对于特殊敏感的数据和资料,公司可以对移动介质进行严格的权限控制和监控。
3.公司可以根据技术的进步和情况的变化对本制度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
第九部分结束语移动介质是企业数据传输和存储的重要工具,其管理的规范和严谨对于企业的信息安全和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介质安全管理制度
![介质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fd46177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9b.png)
介质安全管理制度1.引言介质是指在工业生产、实验研究或其他活动中使用的各种化学品、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
由于介质的特性,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对人身、设备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介质安全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2.介质安全风险评估与分类在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前,必须对所使用的介质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类。
通过了解各种介质的化学性质、毒性、燃爆性、腐蚀性等特性,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
根据不同风险等级的介质,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
3.人员培训与管理培训是介质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所有与介质相关的人员,包括操作人员、管理人员以及相关部门的人员,都应接受相应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对不同介质的认识、安全操作规程、紧急处置措施等。
同时,还应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知识测试,确保人员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
4.设备设施安全监管设备设施的安全监管是介质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需要定期对使用介质的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对于介质的贮存、运输和处理设施,需要定期检查其密封性、排放情况、消防设施等,确保设备设施的安全性。
5.紧急事故应急预案紧急事故应急预案是防范和处理介质事故的重要手段。
制定预案时需考虑事故可能发生的类型、程度和后果,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预案还应包括应急措施、紧急救援措施和事故调查与处理程序等。
6.监督检查与评估对介质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估是不可或缺的。
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企业的介质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同时,可以借助外部专业机构的力量,对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评估,以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7.案例分析:某化工企业的介质安全管理制度以某化工企业为例,该企业建立了完善的介质安全管理制度。
首先,对企业使用的各种介质进行了详细的风险评估和分类,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其次,在人员培训与管理方面,该企业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体系,并制定了严格的操作规程。
再次,企业对设备设施进行了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并建立了健全的事故应急预案。
存储介质安全管理制度
![存储介质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3bc93c3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04.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存储介质的安全管理,确保公司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损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硬盘、U盘、光盘、移动硬盘、存储卡、网络存储设备等。
第三条公司各部门和个人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存储介质的安全使用。
第二章存储介质分类与管理第四条存储介质分为以下类别:1. 涉密存储介质:存储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等敏感信息的存储介质;2. 非涉密存储介质:存储非敏感信息的存储介质。
第五条涉密存储介质管理:1. 涉密存储介质由公司保密部门统一购置、标识、登记,并实行集中管理;2. 涉密存储介质的使用、复制、传输、销毁等操作,需经过保密部门审批;3. 涉密存储介质不得带出公司,确需带出时,需经公司保密部门批准,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第六条非涉密存储介质管理:1. 非涉密存储介质由各部门自行购置,并实行登记管理;2. 非涉密存储介质的使用、复制、传输等操作,需遵守公司相关规定;3. 非涉密存储介质不得用于存储、传输涉密信息。
第三章存储介质使用与维护第七条存储介质使用:1. 使用存储介质时,应确保存储介质安全,防止丢失、损坏或被非法访问;2. 使用存储介质时,应遵守相关操作规范,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信息损坏;3. 使用存储介质时,不得使用非法软件或工具,以免影响存储介质安全。
第八条存储介质维护:1. 定期检查存储介质的工作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2. 定期备份数据,确保数据安全;3. 定期清理存储介质,避免存储空间不足影响系统运行。
第四章存储介质销毁与报废第九条存储介质销毁:1. 涉密存储介质销毁前,需经过保密部门审批;2. 非涉密存储介质销毁,由各部门自行负责,并确保销毁过程安全、合规。
第十条存储介质报废:1. 存储介质报废前,需经过公司相关部门审批;2. 报废的存储介质,需进行数据清理,确保数据安全。
第五章奖励与处罚第十一条对严格遵守本制度,在存储介质安全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介质管理制度
![介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0a75235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ac.png)
环境云介质管理制度2020年11月目录1目的 (1)2适用范围 (1)3介质管理 (1)4安全管理 (1)4.1购置、收发 (2)4.2使用 (2)4.3报废与处理 (2)5附则 (3)1目的为规范环境云信息系统的介质安全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环境云信息系统介质管理。
3介质管理应建立介质安全管理制度,对介质标识、介质传递、介质访问、介质保管和介质销毁等方面进行管理规定。
应确保介质存放在安全的环境中,对各类介质进行控制和保护,并实行存储环境专人管理。
应对介质在物理传输过程中的人员选择、打包、交付等情况进行控制,对介质归档和查询等进行登记记录,并根据存档介质的目录清单定期盘点。
应对重要介质中的数据和软件采取加密存储,并根据所承载数据和软件的重要程度对介质进行分类和标识管理。
应部署统一介质管理软件,实现客户端移动介质的统一管理。
移动介质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杀毒处理,防止病毒入侵。
禁止将内部移动介质带出使用,防止数据泄露。
应对存储介质的使用过程、送出维修以及销毁等进行严格的管理,对带出工作环境的存储介质进行内容加密和监控管理,对送出维修或销毁的介质应首先清除介质中的敏感数据,对保密性较高的存储介质未经批准不得自行销毁。
4安全管理移动介质是指通过专用注册工具对普通的移动存储介质(主要为移动硬盘、U盘)内数据经过高强度算法加密,并根据安全控制策略的需要进行数据区划分,使其具有较高安全性能的移动存储介质。
移动介质的管理,遵循“统一购置、统一标识、统一备案、跟踪管理”的原则,严格控制发放范围。
4.1购置、收发信息化管理部门购置、收发存储介质时,要严格履行清点、登记、编号、签收等手续。
涉密介质应在显眼的位置做出“绝密”、“机密”、“秘密”的密级标识。
介质密级的确定依据其存储信息的最高密级。
各单位需要使用移动介质的内部人员,应进行领用登记。
传递涉密存储介质时,应当包装密封,并且标明密级、编号和收发件单位名称。
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制度(3篇)
![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制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004b1d8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9f.png)
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管理公司员工的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和处置,保护公司重要信息的安全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全体员工,包括全职员工、兼职员工和实习生员工。
第三条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U盘、移动硬盘、光盘、存储卡、手机储存等各类便携式存储设备。
第四条本制度所规定的移动存储介质,不包括员工个人所有的移动存储介质。
第五条公司将根据员工职务和需求,进行合理分配和控制各类移动存储介质,确保合理使用和安全保管。
第六条员工应严格遵守以及执行本制度,如有违反,将根据公司制度进行相应处理。
第二章移动存储介质的领用与归还第七条各部门领导应根据员工的实际需要,审批并授权员工领用相应的移动存储介质。
第八条领用移动存储介质的员工必须提交相关的申请材料,包括领用单、使用目的、使用时间、领用数量等相关信息,并由上级领导审批。
第九条领用的移动存储介质要按照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行严格登记,并由领用人签字确认,未经授权擅自转借或私自使用他人的存储介质是禁止的。
第十条员工在完成使用后,应按时归还移动存储介质,并进行清理整理,确保里面不含有公司机密信息。
第三章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规定第十一条员工在使用存储介质时,应严格按照其使用目的使用,禁止将移动存储介质用于非工作目的。
第十二条使用存储介质时,员工应遵守公司相关制度和政策,维护公司信息的安全性。
禁止将存储介质用于泄漏公司秘密信息、滋扰他人以及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等。
第十三条员工应定期备份存储介质中的重要数据,并对存储介质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存储介质的正常工作。
第十四条禁止员工将存储介质倒卖、损坏以及转借他人,一旦发生,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在使用存储介质时,如果出现异常或不正常情况,应及时上报上级领导,并按照公司相关制度进行处理。
第四章存储介质的处置第十六条任何一种存储介质在使用超过三年或达到正常使用寿命结束时,需要上交给公司进行统一处理。
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制度范文(3篇)
![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制度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5781921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8.png)
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制度范文一、概述本制度是为了规范和管理公司内部使用的移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U盘、移动硬盘、光盘等)的使用和操作,防止数据泄露和信息安全风险,提高公司信息管理的安全性和效率。
二、管理责任1. 公司领导层应明确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重要性,并确保制度的执行。
2. 相关部门应负责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包括采购、发放、归还、报废等流程。
3. 所有员工必须遵守本制度,并保证使用移动存储介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三、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1. 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和公司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得存储和传播违法、淫秽、暴力等不良信息。
2. 移动存储介质仅用于公司内部工作需要,严禁私自使用或将其借出给外部人员使用。
3. 所有员工对于使用移动存储介质的内容和操作都需妥善保密,不得将其外传或泄露给未授权的人员。
四、移动存储介质的控制1. 移动存储介质的发放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授权,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发放人员、接收人员、发放日期等。
2. 移动存储介质的数量和使用范围应符合员工实际工作需要,并定期进行审查和调整。
3. 每个移动存储介质都应有特定的标识,包括制造商、型号、批次等信息,以便于管理和追溯。
4. 在移动存储介质上保存的数据应使用加密技术进行保护,确保即使丢失或被盗,数据也不会被非法获取。
五、移动存储介质的归还和销毁1. 使用移动存储介质的员工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流程,完成对介质的归还。
2. 归还的移动存储介质应进行检查,确保数据已全部清除,并对介质进行消毁或重置。
3. 已损坏或无法使用的移动存储介质应及时报废,采取安全的方式进行销毁。
4. 对于离职员工使用的移动存储介质,应立即收回并进行相应处理,包括检查数据并进行清除和销毁。
六、违反规定的处理1. 对于违反本制度的员工,将按照公司的相关管理制度进行相应处理,包括警告、罚款、停职、解聘等。
2. 如有违法行为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将按照法律法规进行追责。
单位网络安全介质管理制度
![单位网络安全介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78b56b9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fe.png)
一、总则为加强单位网络安全介质管理,保障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侵入,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单位内部所有网络安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硬盘、U盘、光盘、移动硬盘、存储卡等。
三、管理制度1. 网络安全介质的使用与管理(1)网络安全介质仅限于工作需要使用,不得用于个人娱乐、非法用途等。
(2)使用网络安全介质时,必须确保介质内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不得随意修改、删除、复制或泄露。
(3)使用网络安全介质传输数据时,应采取加密措施,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
2. 网络安全介质的采购与领用(1)网络安全介质的采购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选择具有合法生产资质的供应商。
(2)采购网络安全介质时,应详细记录采购清单,包括供应商、型号、规格、数量、价格等信息。
(3)领用网络安全介质时,需填写《网络安全介质领用登记表》,经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方可领用。
3. 网络安全介质的存储与保管(1)网络安全介质应存放在安全、干燥、通风的场所,避免高温、潮湿、磁场等不良环境。
(2)存储网络安全介质时,应分类存放,并做好标识,方便查找和管理。
(3)对存储的网络安全介质,应定期检查,确保其正常使用。
4. 网络安全介质的回收与销毁(1)网络安全介质使用完毕后,应将其回收至指定地点。
(2)回收的网络安全介质应进行分类整理,对已损坏、过期的介质进行报废处理。
(3)报废的网络安全介质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销毁,确保数据无法恢复。
四、责任与奖惩1.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网络安全介质的使用、存储、回收与销毁负直接责任。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数据泄露、非法侵入等后果的,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3. 对在网络安全介质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单位信息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修改。
移动介质 管理制度
![移动介质 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383b05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65.png)
移动介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对移动介质的管理,提升信息安全保密等级,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单位内的移动介质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U盘、移动硬盘、手机、平板电脑等可存储和传输数据的设备。
第三条移动介质管理工作应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保护组织及个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移动介质管理制度,实行专人专岗、分级负责的管理制度,并持续开展相关培训、教育,提高员工对移动介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风险意识。
第二章移动介质的采购和领用第五条移动介质的采购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采购文件应当对移动介质的使用范围、审核权限和使用要求作明确规定。
第六条移动介质应当统一采购并登记,领用前需要提供相关申请表,明确使用单位和用途,并经过审批。
第七条移动介质的使用范围和权限需根据相应的安全等级进行区分,并在领用时作出明确规定。
第三章移动介质的使用和管理第八条移动介质的使用范围和权限应当按照安全保密等级进行分级管理,详细规定其使用范围和权限。
第九条移动介质的使用人员应当按照规定使用,不得私自带入机房、数据中心等重要场所。
第十条移动介质的使用人员应当妥善保管,不得将其外借、调换或转让给他人,并严禁私自擅自拷贝、翻录、传输机密信息。
第十一条移动介质的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报告,并按照规定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第四章移动介质的安全保密措施第十二条移动介质的存放应当放置在安全密封的地方,做好记录和备份工作,严禁将移动介质随意扔置或遗失。
第十三条移动介质使用时必须加密,对于涉密级别的信息需要进行双重加密,并且合理控制使用的范围和权限。
第十四条发现移动介质遗失或损坏的,需要进行及时的报告并按规定进行处理,做好信息的备份和追溯工作。
第五章处罚与监督第十五条违反规定使用移动介质,严重损害信息安全和保密等级的,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严重违纪的责任人进行行政处罚或者纳入诚信档案。
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制度(三篇)
![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制度(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9a8539b6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9d.png)
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管理公司员工的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和处置,保护公司重要信息的安全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全体员工,包括全职员工、兼职员工和实习生员工。
第三条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U盘、移动硬盘、光盘、存储卡、手机储存等各类便携式存储设备。
第四条本制度所规定的移动存储介质,不包括员工个人所有的移动存储介质。
第五条公司将根据员工职务和需求,进行合理分配和控制各类移动存储介质,确保合理使用和安全保管。
第六条员工应严格遵守以及执行本制度,如有违反,将根据公司制度进行相应处理。
第二章移动存储介质的领用与归还第七条各部门领导应根据员工的实际需要,审批并授权员工领用相应的移动存储介质。
第八条领用移动存储介质的员工必须提交相关的申请材料,包括领用单、使用目的、使用时间、领用数量等相关信息,并由上级领导审批。
第九条领用的移动存储介质要按照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行严格登记,并由领用人签字确认,未经授权擅自转借或私自使用他人的存储介质是禁止的。
第十条员工在完成使用后,应按时归还移动存储介质,并进行清理整理,确保里面不含有公司机密信息。
第三章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规定第十一条员工在使用存储介质时,应严格按照其使用目的使用,禁止将移动存储介质用于非工作目的。
第十二条使用存储介质时,员工应遵守公司相关制度和政策,维护公司信息的安全性。
禁止将存储介质用于泄漏公司秘密信息、滋扰他人以及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等。
第十三条员工应定期备份存储介质中的重要数据,并对存储介质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存储介质的正常工作。
第十四条禁止员工将存储介质倒卖、损坏以及转借他人,一旦发生,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在使用存储介质时,如果出现异常或不正常情况,应及时上报上级领导,并按照公司相关制度进行处理。
第四章存储介质的处置第十六条任何一种存储介质在使用超过三年或达到正常使用寿命结束时,需要上交给公司进行统一处理。
公司设备介质管理制度
![公司设备介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eb6746c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7a.png)
公司设备介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设备介质管理,保障公司设备介质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提高公司设备介质的利用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设备介质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设备介质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设备介质的采购、领用、使用、保管、维护、清洗、检验、维修、更新等方面。
第三条公司设备介质管理工作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公司规章制度。
第四条公司设备介质管理应注重科学管理、合理使用、养护维修、节约资源、提高效率。
第五条公司设备介质管理工作要以质量为中心,强化质量管理,确保设备介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六条公司设备介质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的落实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监督检查,确保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第二章设备介质采购管理第七条公司设备介质采购应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采购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严格按照采购程序和程序进行采购。
第八条采购人员应对设备介质进行严格的验收,确保设备介质的质量符合要求,如有发现问题应及时反馈及处理。
第九条采购人员应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选型,选用符合公司要求的设备介质,确保设备介质的适用性和耐用性。
第十条采购人员应做好采购记录和档案的管理,确保采购过程的合规性和可追溯性。
第三章设备介质领用管理第十一条设备介质领用应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领用人员应凭有效证件办理领用手续,领用前应对设备介质进行检查确认。
第十二条设备介质领用人员应按照公司要求妥善使用设备介质,保证设备介质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第十三条设备介质领用人员应定期对设备介质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介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第十四条设备介质领用人员应对设备介质的损坏及时报告,不得私自处理或改动,如需维修应及时联系维修部门。
第四章设备介质使用管理第十五条设备介质使用人员应按照公司相关规定和操作规程进行使用,不得超负荷使用或使用不符合要求的设备介质。
第十六条设备介质使用人员应加强设备介质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介质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制度范文(4篇)
![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制度范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1effbfbf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16.png)
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保护数据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和相关人员使用公司移动存储介质的行为。
第三条移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USB闪存盘、移动硬盘、光盘、磁带等各类存储介质。
第四条所有公司员工和相关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规定,不得私自使用、传递、删除、泄漏或非法使用移动存储介质中的数据。
第五条公司领导及管理人员应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确保员工掌握本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第二章移动存储介质管理的责任第六条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制定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规定,并定期更新和完善。
第七条所有员工和相关人员应保障使用移动存储介质的安全和合规。
特定岗位的员工或部门负责人应具体负责管理和监督使用移动存储介质。
第八条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小组负责协调和执行本制度,及时处理相关问题。
第三章使用规定第九条所有员工和相关人员在使用公司移动存储介质前,必须经过公司领导或相关部门批准,并按照规定的程序申请使用。
第十条移动存储介质使用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和保管介质,并及时将介质归还到指定地点。
第十一条严禁擅自复制、传播、删除、下载、修改或篡改公司内部机密文件、数据或其他重要信息。
第十二条离职或调离公司的员工应在离开之前将所有移动存储介质归还公司,并经过领导或相关部门确认清除介质中的数据。
第十三条员工在使用移动存储介质时,不得将介质与个人设备连接,以免引发病毒感染或数据泄露的风险。
第四章移动存储介质安全保管及管理第十四条移动存储介质安全必须得到公司所有员工和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
第十五条公司应对所有移动存储介质进行统一编号,并建立详细的存档,包括介质的类型、容量、使用情况等重要信息。
第十六条移动存储介质应存放在安全的地方,禁止随意携带或外借,以免造成信息泄露或丢失。
第十七条员工在使用移动存储介质后,应及时归还并由领导或相关部门进行检查和审批。
第十八条公司领导及相关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和审核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情况,并追踪有关介质的去向。
介质安全管理制度
![介质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0152482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04.png)
介质安全管理制度一、引言介质是指在工业、医疗、农业和生活等领域中,用于进行传递、传输或储存的具有特定性质和用途的物质。
在许多行业中,介质的使用是不可或缺的,然而,不正确的介质使用可能会导致事故发生,造成损失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提高工作效率,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介质安全管理制度。
二、介质安全管理的必要性1.安全意识提升通过建立介质安全管理制度,企业可以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其意识到正确使用和管理介质的重要性。
员工将更加注重安全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预防事故发生通过制定明确的使用规范和操作要求,企业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规范的使用程序可以减少人为操作失误的可能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事故风险。
3.保护环境一些介质在错误使用或管理不善的情况下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建立介质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预防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保护环境的同时也保护企业的声誉。
4.合规要求在一些行业,针对特定介质的使用存在法律法规的要求。
通过建立介质安全管理制度,企业可以确保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避免处罚和法律责任。
三、介质安全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管理责任和组织架构制定明确的责任分工和管理职责,确保每个岗位的责任和职责明确,落实到具体人员。
2.介质使用规范制定详细的介质使用规范,包括介质的选择、储存、运输和处理等方面。
确保员工在使用介质时能够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3.设备设施管理对介质的设备和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4.员工培训开展针对介质使用的培训,使员工了解介质的特性、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措施,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能力。
5.风险评估与控制对企业的介质使用过程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
6.应急预案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不同级别的事故处理流程和责任人,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减少事故对企业造成的损失。
公司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制度
![公司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4b7cf3e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16.png)
公司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保障公司信息资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移动存储介质,是指可用于存储、传输电子数据的各类便携式设备,如USB闪存盘、移动硬盘、手机、平板电脑等。
第三条公司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应遵循合法、合规、安全、高效的原则,确保信息资产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第四条公司全体员工应严格遵守本制度,正确使用移动存储介质,禁止将移动存储介质用于非法用途。
第二章移动存储介质的采购与发放第五条移动存储介质的采购应由信息技术部门统一负责,选择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质量可靠的品牌和型号。
第六条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人应向信息技术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由信息技术部门发放。
第七条发放的移动存储介质应进行统一编号,并建立详细的台帐记录,包括使用人、使用部门、发放时间、使用状态等信息。
第三章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与维护第八条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人应妥善保管,不得随意借给他人使用,防止信息泄露。
第九条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人应定期对介质进行病毒查杀,确保介质的安全性。
第十条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人应定期对介质进行数据备份,防止数据丢失。
第十一条移动存储介质不得用于存储国家秘密信息、企业商业秘密信息和个人隐私信息。
第十二条移动存储介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或损坏,应立即报废,并交回信息技术部门统一处理。
第四章移动存储介质的归还与处置第十三条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人离职、调岗或不再需要使用时,应将介质归还给信息技术部门。
第十四条信息技术部门应对归还款的移动存储介质进行检验,确认介质内无敏感信息后,进行统一处置。
第十五条对不再使用的移动存储介质,应采用物理破坏等手段进行彻底销毁,确保信息无法恢复。
第五章违规行为的处理第十六条违反本制度,导致公司信息资产损失或泄露的,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第十七条员工使用移动存储介质进行非法行为的,公司将依照公司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内外网介质管理制度
![内外网介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bc3af25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6e.png)
内外网介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内外网介质的管理,保障信息安全,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秩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各类单位和个人在内外网介质管理中的相关行为。
第三条内外网介质是指用于存储、传输、处理信息的各类介质,包括硬件设备、存储设备、通信设备等。
第四条内外网介质管理应当遵循合法、安全、保密的原则,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和保密性。
第五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内外网介质管理机构,加强管理和监督。
第六条本制度由国家信息化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二章内外网介质的分类第七条内外网介质按照用途和性质进行分类,包括存储介质、通信介质、处理介质等。
第八条存储介质主要包括硬盘、U盘、光盘、磁盘、存储卡等,用于存储信息。
第九条通信介质主要包括网络设备、调制解调器、路由器、交换机等,用于传输信息。
第十条处理介质主要包括计算机、服务器、终端设备、打印机等,用于处理信息。
第十一条内外网介质的使用应当符合其分类和用途,禁止擅自改变用途或进行私自处理。
第三章内外网介质的管理第十二条内外网介质的管理责任属于使用单位,并应当由专人负责日常管理。
第十三条内外网介质的保管责任属于管理人员,并应当建立完善的保管制度。
第十四条内外网介质的维护责任属于技术人员,并应当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五条内外网介质的备份责任属于备份人员,并应当建立定期备份的制度。
第十六条内外网介质的清理责任属于清理人员,并应当建立定期清理的制度。
第四章内外网介质的安全第十七条内外网介质的安全应当得到重视,禁止擅自泄露或外传信息。
第十八条内外网介质的加密应当采用安全可靠的加密技术,确保信息的保密性。
第十九条内外网介质的防火墙应当做好防范措施,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第二十条内外网介质的备份应当建立完备的备份系统,确保信息的完整性。
第二十一条内外网介质的审计应当定期进行审计,确保信息的可靠性。
第五章内外网介质的监督第二十二条内外网介质的监督应当由管理部门主管进行,确保信息的合法性。
移动介质安全管理制度
![移动介质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15b468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cf.png)
一、目的为保障公司信息资源的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非法复制,确保公司业务的正常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移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U盘、移动硬盘、光盘、存储卡等。
三、管理职责1. 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执行本制度。
2. 信息安全部门负责具体实施本制度,对移动介质进行统一管理。
3.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移动介质的安全负责。
4. 员工应自觉遵守本制度,确保信息资源的安全。
四、移动介质的管理1. 移动介质的使用:(1)员工需申请使用移动介质,经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方可使用。
(2)使用移动介质时,需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得将涉密信息存储在移动介质上。
2. 移动介质的购买:(1)购买移动介质需经部门负责人审批,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备案。
(2)购买移动介质时,应选择知名品牌、质量可靠的设备。
3. 移动介质的存储:(1)移动介质应存放在安全、干燥、防磁、防静电的环境中。
(2)存储移动介质时,应将涉密信息与非涉密信息分开存放。
4. 移动介质的借用:(1)借用移动介质需填写借用申请单,经部门负责人审批。
(2)借用期间,借用人应妥善保管移动介质,防止信息泄露。
5. 移动介质的回收:(1)员工离职或调离部门时,应将移动介质归还给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
(2)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对回收的移动介质进行安全清除,确保信息不被泄露。
五、移动介质的安全清除1. 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对移动介质进行安全清除,确保信息不被泄露。
2. 安全清除方法包括但不限于:(1)使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擦除。
(2)对移动介质进行物理损坏。
(3)将移动介质报废处理。
六、奖惩措施1. 遵守本制度,确保信息资源安全的员工,公司给予表彰和奖励。
2. 违反本制度,造成信息泄露的员工,公司将依法依规追究其责任。
七、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修订。
安全设备介质管理制度
![安全设备介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deb2661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9b.png)
一、目的为加强公司安全设备介质的管理,确保安全设备介质的安全、有效使用,预防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安全设备介质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服等。
三、职责1.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本制度,并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2.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安全设备介质的采购、使用、保养、报废等管理工作。
3. 员工负责正确使用安全设备介质,并按照规定进行保养。
四、管理制度1. 安全设备介质的采购(1)安全管理部门根据公司生产、工作需要,制定安全设备介质采购计划。
(2)采购部门按照计划进行采购,确保采购的安全设备介质符合国家标准和公司要求。
(3)采购的安全设备介质需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
2. 安全设备介质的使用(1)员工在作业过程中必须正确佩戴和使用安全设备介质。
(2)员工应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安全设备介质,确保安全。
(3)禁止将安全设备介质用于非规定用途。
3. 安全设备介质的保养(1)员工应定期对安全设备介质进行检查,发现损坏、磨损等情况应及时上报。
(2)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安全设备介质进行定期保养,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3)安全设备介质在保养过程中,应避免受到污染和损坏。
4. 安全设备介质的报废(1)安全设备介质达到使用年限或损坏、磨损严重,无法修复时,应予以报废。
(2)报废的安全设备介质需经过安全管理部门审核,确认报废无误后,方可进行处理。
(3)报废的安全设备介质应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处理,确保环保。
五、监督检查1. 安全管理部门定期对安全设备介质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各部门负责人应定期对本部门安全设备介质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安全设备介质的安全、有效使用。
3. 员工有权对安全设备介质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发现违规行为及时上报。
六、奖惩1. 对严格执行本制度,确保安全设备介质安全、有效使用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银行介质管理制度
![银行介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1ebbf74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25.png)
银行介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银行介质管理的监督及全面控制银行介质使用,完善运用流程及通道,落实保障 enterprise 如 flow 的安全性,保护客户利益,维护正常运作秩序 And the financial system security,本制度根据中国法律和监管机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行的实际情况编制。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银行介质”包括但不限于:取款卡、存折、支票簿、借记卡、信用卡、盛大银行实体存款单、银行承兑汇票、银行电子汇票、外币现钞/捆人民币现金。
本制度适用于本银行在内的各级分支机构、各部门以及业务单位关于银行介质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银行介质管理应综合运用有效的信息技术、完备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内部控制来确保银行介质的合理安全使用。
第四条银行介质管理工作应遵循安全、方便、快速、真实、合法的原则。
第二章银行介质的发行和领取第五条银行介质的发行原则上采取预约、分配的方式。
并接受客户申请预约并发送通知短信给客户,客户携带有效证件领取。
本行领取的银行介质,负责人指定人员携带预约证件到现金分运中心领取,并办理收单手续。
第六条领取银行介质时,用户必须提供真实、有效的身份证明文件;用户提供的所有身份证明文件必须在有效期内,有效可识别并具备明确的身份识别特征。
第七条银行介质领取后,用户需对其负有保管责任。
第三章银行介质的使用第八条银行介质严格按照用户在申请时所提供的基本信息和开户意向约定的功能使用。
第九条用户不得改变、伪造、涂改银行介质上的内容、文本形式。
不得背书、转让给非定期用户,有必要时需行内流程核实认。
企业用户不得将银行介质升级及上缴管理。
第十条用户在使用银行介质时,必须按照本行的有关规定办理,如需限制柜员操作权限、转账、身份验证、冻结等流程环节。
第十一条用户不得将银行介质借给他人使用。
如银行介质被他人使用,由此产生的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第十二条用户在使用银行介质时,需根据本行业务规定选择合适的银行介质、有效使用。
银行介质安全管理制度
![银行介质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a73cddb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ae.png)
一、总则为了加强银行介质安全管理,确保银行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防范各类安全风险,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我行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行所有涉及银行介质的管理、使用、存储、传输和销毁等环节。
三、组织架构1. 成立银行介质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行银行介质安全管理工作。
2. 各分支行设立银行介质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行银行介质安全管理工作。
3. 设立银行介质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和监督银行介质安全管理工作。
四、管理制度1. 介质分类(1)根据介质类型,将银行介质分为以下类别:纸质介质、电子介质、磁介质等。
(2)根据介质重要性,将银行介质分为一级介质、二级介质、三级介质。
2. 介质管理(1)介质采购:采购银行介质时,应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供应商,确保介质质量。
(2)介质入库:入库前应进行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
入库后应建立介质台账,详细记录介质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
(3)介质领用:领用介质应填写领用单,经相关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方可领用。
(4)介质使用:使用介质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得随意涂改、损坏或丢失。
(5)介质存储:存储介质应存放在安全、干燥、防磁、防火、防盗的场所,确保介质安全。
(6)介质传输:传输介质时,应采取加密、压缩等措施,确保传输过程中的安全。
(7)介质销毁:介质达到报废期限或因其他原因需要销毁时,应进行登记、审批,并由专人负责销毁。
3. 介质安全事件处理(1)发现介质安全事件时,应立即报告银行介质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2)银行介质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应及时组织调查,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事件扩大。
(3)对涉及介质安全事件的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五、监督与检查1. 银行介质安全管理办公室定期对全行银行介质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各分支行应定期对本行银行介质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质管理制度
介质包括磁带、磁盘、U盘、光盘、硬盘、存贮卡和打印出的文件等,对移动介质的管理如下:
1)移动介质在接入信息系统前,必须进行恶意代码、木马检测和杀毒处理,防
止恶意代码侵入和传染给其它信息系统。
2)如果信息不再需要,需删除可重复使用的移动介质中的信息。
3)如果信息需要保存,则使用人应该保存在个人计算机中,而不应该放在移动
介质中。
4)介质在长期保管时,其保管的地点必须满足防火、防水、防震、防潮、防霉、
防鼠害、防虫蛀、防静电、防磁等方面的安全要求,介质的保管要符合介质生产商对介质保管的要求。
5)并定期对介质中的数据进行转存和验证测试,防止由于介质老化、失效而导
致的重要数据丢失。
6)各部门若需使用存储介质,需经主管领导审批同意后由各部门管理员统一向
系统运维部门消耗品管理员处领用,在“计算机消耗品领用本”登记。
各部门管理员统一管理。
7)各部门内部实行存储介质借用制度,由借用人填写“介质借用/领用申请表”
向部门管理员借用介质,介质使用后应及时归还。
各管理员应做好相关的登记管理工作。
8)存储介质的保管工作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管理制度。
各类存储介质如未经批准
严禁由个人私自带离开本单位外。
9)应对重要介质中的数据和软件采取加密存储,并根据所承载数据和软件的重
要程度对介质进行分类和标识管理。
10)非SM存储介质不得用于存储SM信息,SM存储介质也不得任意用作他途。
SM
存储介质不得在非密计算机上使用。
已定为SM存储介质的密级不可降低密级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