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旅游景区(点)区域空间结构分析-以A级景点为例
西北地区A级旅游景区时空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01
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更
多的资金和支持。
政策支持
02
政府对西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给予了政策支持,包括投资、开
发、宣传等方面的支持。
旅游市场需求
0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为西北地
区的旅游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5
西北地区a级旅游景区时空分 布优化建议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旅游景区品质
1 2 3
制定旅游景区发展规划
政府部门应制定针对西北地区a级旅游景区的中 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景区发展的目标、重点和措 施,指导景区有序发展。
加大资金投入
政府应增加对旅游景区的投资,改善景区交通、 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提升景区服务质量,提 高游客满意度。
支持旅游人才培养
加强与高校、职业培训机构的合作,培养具有专 业技能和素养的旅游人才,为景区提供人才保障 。
加强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跨地区合作
鼓励西北地区a级旅游景区之间进行跨地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 优势互补,打造特色旅游线路和产品,提高整体竞争力。
区域旅游联盟
成立西北地区a级旅游景区联盟,加强景区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共 同推广区域旅游品牌,拓展客源市场。
人文因素
历史文化遗产
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 遗产,如古迹、寺庙、壁画等 ,这些文化遗产为旅游业增添
了独特的文化内涵。
民族文化
西北地区是多个民族聚居的地区, 各民族的文化、民俗和传统为旅游 景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旅游服务设施
西北地区的旅游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包括住宿、餐饮、交通等,为游 客提供了便利和舒适的旅游服务。
九寨沟旅游资源分类、分析及美学评价
九寨沟旅游资源分类、分析及美学评价一、九寨沟旅游资源分类:1、依据资源的形成机制分,九寨沟的山水属于天然的资源,它形成于第四季古冰川时期,现保存着大量第四纪古冰川遗迹。
第四纪中,九寨沟内发育过古冰川,下到海拔2200m,甚至比这更低的位置.九寨沟内一系列海子是第四纪冰期中由冰蚀和冰川终碛阻塞形成的。
瀑布是冰川后期流水在古冰川高大终碛上侵蚀和局部崩塌作用形成,在海子堤埂上从水下长出的灌木和树木是冰后期植物长期适应冷水环境的结果,海子、堤埂,瀑布和雪山林海构成九寨沟奇特风景.2、按照自然资源的属性分,九寨沟既有自然资源又有文化资源自然旅游资源:地貌:九寨沟角峰峥嵘,刃脊巍峨,冰斗、U字谷十分典型,悬谷、槽谷独具风韵。
槽谷伸至海拔2800米的地方。
水体:九寨沟一系列的海子属于冰川湖(五花海、熊猫海、箭竹海、孔雀河、孔雀海、盆景滩、芦苇海、火花海、犀牛海和季节海、五彩池和长海等)五花海的底部景观妙不可言,湖水一边是翠绿色的,一边是湖绿色的,湖底的枯树,由于钙化,变成一丛丛灿烂的珊瑚,在阳光的照射下,五光十色,非常迷人。
五花海有着“九寨精华”及“九寨一绝”的美名,站在五花海最高点,即老虎石上俯视,可一览五花海全景。
金秋时节,四周山坡上的彩叶纷纷坠落在池水中,倒影、水波、阳光、落叶的完美结合,将人间最绚烂的颜色糅合在五花海水中。
犀牛海水下的色彩宁静了,好像大自然进入了哲理状态的思考,绵软的水草只需轻轻抖动几下腰身,就让那蓝和绿幻化出无限神秘。
珍珠滩上的激流破冰而出,水流白中泛蓝,银中凝绿,更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味。
夕阳照在海拔较低的芦苇海上,摇曳出满地金黄。
火花海神奇莫测,风吹浪生,显出朵朵“火花”,奇光闪闪,但此景多出现在清晨日出时分。
犀牛海是树正沟内最大的海子,是九寨沟内景色变化最多的海子,其倒影似幻似真,与天地、树林连成一体。
长海南北长7.5公里,宽500米,水深80多米,是九寨沟内最大的海。
它汇集南面雪峰的雪山和四水的流泉,没有出水口,排水靠蒸发和地下渗透。
中国A级度假区(村)空间结构研究
21 0 1年 2月
资 源 与 产 业
RES OURCES & I NDUS TRI ES
Vo.1 . 1 3 No 1
Fe 2 1 b. 01
中 国 A级 度 假 区 ( ) 空 间 结 构 研 究 村
余 构 雄 ,江 金 波
( 华南 理工 大学 经 济 与 贸易 学 院 ,广 东 广 州 500 ) 10 6
自然 保护 区 、森 林公 园 、地质 公 园 、文 物保 护 单 位 的发 展空 间 。本 文 的研 究 是 以 1 7个 A 级 度 假 区 3
及度假 区 ( ) 等 。截 至 20 村 08年 年 底 ,全 国共 有 ( ) 及 8 高 级 别 度 假 区 ( ) 为 样 本 群 而 做 村 9个 村
25 1 A级 景 区 ,其 中有 17个度 假 区 ( ) 9个 3 村 ,高 的旅 游 目的地 空 间分布研 究 。
收 稿 日期 :2 1 0 0 0— 3—1 ;修订 日期 :2 1 6 0 0—1 1—1 ;责 任 编 辑 :刘 英 姿 。 6
5级划 分 ,从 高 到低 依 次 为 5 A、4 A、3 A、2 A、 1 会 经济 的持 续快速 发 展 、国家 休假 制 度 的 改变 和人 A
级旅 游景 区。其 对 应 资 源类 型 主要 有 风景 名 胜 区 、 们旅 游观 念 方式 的转变 等 ,在 国内将 越来 越 有 广 阔
Ab ta t s r c :Re o t r n i o t n r fr s u c si c nc s o sa d a v tlb a e fh ld y t u s s rsa e a mp ra tpa to e o r e n s e i p t n ia e r ro oi a o r m. Th sp pe i i a r
秦巴山区(部分)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交通条件是影响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交通便利的地 区通常更有利于游客进入和旅游景区的开发。
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也是影响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对旅游 业的支持和投入通常会促进旅游景区的建设和开发。
06
秦巴山区(部分)a级旅游 景区空间分布优化对策 与建议
优化旅游景区空间布局
• 结论与展望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
秦巴山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是国家级扶贫总结词:旅游资源丰富
详细描述:秦巴山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旅游 资源,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遗址等,为旅 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该地区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和 独特性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和探险。
可以结合GIS等空间分析技术,深入研究秦巴山区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空间关 系和空间演变等问题。
可以对秦巴山区A级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旅游环境、旅游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和优化建议。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国外研究
国外学者对秦巴山区旅游景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 地空间结构、旅游流与旅游业发展关系、旅游地生命 周期等方面。其中,旅游地空间结构的研究与国内学 者的研究类似,也关注景区之间的空间关系和旅游流 量的空间分布;旅游流与旅游业发展关系的研究主要 探讨旅游流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旅游地生命周 期的研究则关注景区从开发到衰落的过程和规律。
旅游资源
秦巴山区拥有众多旅游景 点,包括世界自然遗产、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森林 公园等。
研究方法
数据来源
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资料、 官方数据等,获取景区空 间分布信息。
数据分析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 技术,对景区空间分布进 行可视化分析。
西安城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解析
西安城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解析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论文标题:西安城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剖析系(室〕:管理系专业班级:旅游管理0702先生姓名:孟哲学号:0703040208指点教员:张晓明完成日期:年月日西安城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剖析内容摘要旅游空间结构反映旅游系统诸要素之间的空间组织关系,它表达了旅游活动的空间特征,也是旅游活动在天文空间上的投影。
旅游业是西安的重要支柱产业,西安旅游空间结构研讨为区域旅游空间的合理规划与开展、旅游资源的合理应用、旅游可继续开展等方面研讨提供了基础性支持。
从旅游节点、通道要素、区域要素、城市旅游客源地市场四个要素着手,对西安市旅游空间结构停止划分并做出旅游开展空间组织方案。
关键词:旅游空间结构tourism spatial structure 旅游节点Tourism Node旅游地屏蔽现象tourism area screen phenomenon 西安市目录绪论 (1)一、西安市旅游空间结构要素剖析 (1)(一)旅游节点要素 (1)(二)旅游通道要素 (2)(三)旅游区要素 (2)(四)旅游客源市场要素 (2)二、西安市旅游空间结构划分及剖析 (3)〔一〕西安古城区城市旅游空间结构效果剖析 (3)〔二〕西安古城区中心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效果剖析 (4)三、西安市旅游空间结构的屏蔽现象剖析 (4)〔一〕旅游地屏蔽现象的涵义 (4)〔二〕西安市主要的屏蔽现象 (5)〔三〕削弱屏蔽现象的阅历方法 (5)四、旅游开展空间组织方案 (5)〔一〕古城区空间组织的设计方案 (5)1、近代革命文明旅游线路——街道路途型形式 (6)2、书香墨宝文明旅游线路——景点依托型形式 (6)3、五宗并呈文明旅游线路——街道路途型形式 (6)4、清真回坊文明旅游线路——街区团块型形式 (6)〔二〕古城区中心区域旅游开展空间组织方案 (6)1、秦皇秘境探寻游 (7)2、周至户外探险游 (7)3、终南山寻仙访道游 (7)结论 (7)致谢 (8)参考文献 (9)绪论旅游空间结构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旅游系统诸要素之间在空间中的相互作用、相互关联所构成的空间集聚水平及形状。
陕西景区a级评定标准
陕西景区a级评定标准
陕西景区A级评定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景观:景区环境自然独特,如山水、地貌、湖泊等具有
较高的观赏价值和保护价值。
2.文化景观:景区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如古迹、古建筑、文化遗址等,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3.设施和服务:景区内配套设施完善,如观光车、旅游交通、
讲解员、导游服务等;同时,服务态度热情周到,能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游览体验。
4.环境保护和管理:景区具有一定的环境保护和管理措施,如
景观保护区的设立、环境治理等,能够保护和维护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5.旅游资源丰富度和价值:景区内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的旅游
资源,如自然景观、文化景观、游乐设施等,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以上仅为一般性的陕西景区A级评定标准,实际评定标准可
能因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如有需要,具体评定标准可参考相关旅游部门的规定和文件。
中国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及其演化
中国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及其演化作者:卢海燕来源:《华夏地理中文版》2014年第06期摘要:文章通过我国A级旅游景区作为研究的对象,运用地理学的空间分布结构的方式进行全面分析,对其整体的空间分布差异进行探讨,研究空间分布构成的原因及空间发展的形式,总结我国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大致规律,并且为我国A级旅游资源的规划管理以及开发提供了具体的依据。
关键词: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结构;研究A级旅游景区作为全球的一种特殊的景观类型,更加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等级分类体系。
它的创建及评比对于我国的旅游事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并且自从旅游景区进行评A 以来,由于各级政府不断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与鼓励,使得旅游景区评A在全国范围内都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从而使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结构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
一、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结构当前,我国A级的旅游资源大约有900多处,分布在我国的31个省、市、自治区当中(不包含港、澳、台等地),其中在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的省份对于A级的旅游资源相对较多,尤其是广东、江苏、浙江、河南、河北等地,所占的比率较多,而西南地区、青藏地区、新疆地区、蒙甘宁地区、东北地区分布较少,由此可见,各省市的分布并不平均,相对数量最少的是位于甘肃省和贵州省。
通常来讲,在地图上可以直接看出我国A级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结构,可是许多状况下它的分布类型区分度相对比较小,最简单的分析方法是当前可以准确并客观的制定出布点格局状况的方法。
从宏观意义上来讲,我国测量A级旅游资源分布状况的标准是通过A级别旅游资源最近距离的地理指标进行的。
并且,通过点和点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来体现点和点之间的最邻近距离的平均值,来确定点状分布里地理空间的互相邻近程度。
二、我国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结构现状原因分析首先,经济发展水平。
我国A级旅游景区虽然呈现着集中分布的状态,可是这所谓的“集中分布”仅仅是指在沿海等经济发达的地区,从这几年的整体来看,已经呈现了稳步发展的趋势,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同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越来越紧密相连。
宝鸡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研究
宝鸡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研究-旅游管理宝鸡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研究陈晓功借助于google地图等地理分析工具以及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和罗伦兹曲线等地理数学方法,研究了宝鸡市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
结果表明宝鸡市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类型为均匀型;3A级以上旅游景区整体上在12个县区中呈集中分布,分布均匀度较低,而3A级旅游景区集中程度较低,4A级旅游景区集中程度更低,分布均匀度较高。
旅游空间结构是旅游系统在给定空间相互作用及影响后所形成的空间表达, 它反映了旅游活动的空间组织形式以及相互关系,是旅游者在长时期旅游过程中空间活动累积的结果,旅游空间结构的合理与否影响到旅游目的地的合理开发以及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国外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大多聚焦在旅游活动空间以及旅游区空间布局,以及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
目前国内也进行了一些有关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且主要集中在以下二个方面: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和旅游景区空间结构。
从国内外有关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研究的文献可以发现,大部分都是关于大的宏观层面上的研究,而对于小区域的涉及的还比较少,因此很难为地方政府旅游资源开发和整合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
宝鸡古称陈仓,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遍布全市,民俗风情底蕴十分深厚。
宝鸡市位于陕西关中渭河平原西部,与咸阳、汉中、天水和平凉相毗邻,交通四通八达。
然而宝鸡市的旅游产业开发程度与其众多的旅游资源、独特的地理位置极不相称。
为了充分开发和利用宝鸡市丰富的旅游资源,推动其旅游产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对宝鸡市的旅游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很有必要。
因此,本文应用地理数学方法分析和研究了宝鸡市国家A 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目的是为宝鸡市旅游景区的发展和空间结构的优化提供依据。
一、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一)研究对象本文以宝鸡市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空间结构具有的特征。
(二)数据来源本文的研究数据来源于宝鸡市旅游局的统计年报,宝鸡市市区和各县区的行政区面积来源于百度百科。
基于大尺度旅游地规划空间组织结构研究——以陕西秦岭为例
以线带面 , 争取实现“ 突破一点 , 带动全局” 。 最后 , 未来市 场的需求, 针对 确定若干个具有强烈 吸引力的旅游 目的地, 其成为 陕西秦 岭旅游 的亮点 使
区域 。
1 研 究 区概 况 陕西省境内的秦岭段是秦岭 山系的主体部分, 地理
综上所述 , 陕西秦岭旅游发展的空间组织思路如图
析研究 , 从而确定其在整个陕西秦岭旅游发展 中的地位
和发展 方 向。
间结构依托旅游资源进行构建 , 构建过程中紧密结合旅
游市场 , 并且以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组织为中心川 , 对于旅
游业发 展具有 重要 的意义 。P a e er 在讨论 旅 游空 间 规划 c
其次 , 遵循相关法规条例中关 于陕西秦岭旅游开发 的限制范 围, 并根据 已有旅游规划以及旅游发展现状 , 确 定每一个旅游发展板块的重点发展区域。 接着, 根据重点发展 区域 的分布 , 对其现在存在和
颈”寻求旅游发展的突破点 , , 确定突破 区域 , 以点带线 ,
性; 在中观尺度上 , 短线旅游将取代长线旅游成为发展的
主流 ; 在小尺度空间上 , 以城市为结点 , 旅游增量布局会 出现倚重郊区的趋势 。
本文试图在分析陕西秦岭地 区的资源 、 市场、 交通、 区位等条件的基础上 , 从整个陕西秦岭旅游 的各种要素 的整合优化出发 , 构建其规划空间组织结构和点轴空 间
坐标为北纬 3 。 3 。5, 24 ~ 43 东经 153 I15, 0 0 。0 ~ I 。 东西
长 4O 50k 南北宽 10 8 m, 0 ~ 0 m, 2 ~10k 平均海拔 20 00m 左右。本次规划 , 以陕西省的秦岭山地为规划范围, 东西
中国西北地区A级旅游景区时空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
三、结果与讨论
1、时空分布格局
通过GIS技术的空间分析,我们发现中国西北地区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属 于集聚型,整体呈现“东密西疏”的分布特征。具体表现为“四焦点、一团带” 的结构。其中,四个焦点分别是新疆的喀纳斯景区、甘肃的敦煌莫高窟、青海的 青海湖景区和宁夏的沙坡头景区。一条旅游带则沿着丝绸之路的主要线路,由东 向西延伸,串联了陕西、甘肃、宁夏和新疆等省份的主要旅游景区。
2、外在动力
社会经济水平和交通等是影响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重要外在动力。社会经济 水平的提高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推动了A级旅游景区的快速发展。 交通的便利程度直接影响了游客的出行和景区的可达性,从而影响了A级旅区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 该地区的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上呈现出集聚状态,且集聚程度具有先强后弱的演 变特征。省会城市和主要交通节点城市附近A级旅游景区的核密度较大。
2、影响因素分析
人口经济、旅游绩效、交通区位和地形地貌是影响A级旅游景区时空分布的 主要因素。其中,人口经济因素对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影响最大,这可能与 当地居民对旅游业的参与程度以及景区的可达性有关。旅游绩效因素则反映了不 同景区的吸引力大小和游客满意度,对于提升景区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交通区 位因素对于景区的可达性和游客流量具有关键影响。地形地貌因素则影响了景区 的自然特色和旅游体验,对于发展特色旅游具有重要影响。
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共同影响了A级旅游景区的分布,其中地形地貌和水文 是影响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内生因素,社会经济水平和交通是重要的外推动力。 这些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推动了东北地区A级旅游景区的持续发展。
为了进一步推动东北地区A级旅游景区的发展,各地需要深入挖掘当地自然 和文化资源,提升旅游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加强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发展,提高交 通网络的覆盖面和通达性,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体验。在可持续发展方面, 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实现旅游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基于空间结构分析大明宫遗址公园遗址保护2013.8.4
西安大明宫遗址保护空间结构分析1.前言遗址遗存作为历史发展和环境演变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真实记录,具有深厚的科学文化底蕴,不仅是考古学研究的对象,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艺术、建筑、生态等领域直接或间接研究的对象。
唐朝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大明宫是唐长安城所建立的最重要的宫殿,作为“中国宫殿建筑的巅峰之作”1,因结构严谨、规模宏伟著称于世。
唐长安城大明宫废弃距今已1200多年,其地面宫殿建筑物早已荡然无存,但其整体格局和重要殿基均保存完好,建筑基址和文物标本埋藏丰富,地形地貌基本未变。
本文通过实例分析研究历史文脉和文化特征,提出了遗址区保护利用的一些设计方法和具体策略,希望形成一个理论框架作为今后遗址保护利用的探索性依据和参考。
2唐代大明宫的空间结构分析2.1空间选址形制研究大明宫始建于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龙朔二年(662年)重建大明宫,唐高宗自长安城内旧宫太极宫迁入听政。
此后大明宫历经多次营建与葺修,东内大明宫、西内太极宫轮替为唐代的政治中枢,历时二百余年。
大明宫高居长安城北部第一高坡--龙首塬。
从渭河南岸至秦岭北部脚下,长安城的自然地理地形共有六坡,既“帝城东西横亘六岗”(当时人亦称六坡),六坡大致为东西走向,连绵不断地延伸,且自南向北, 由高向低, 错落有致的排列, 两坡头之间高差, 一般都在5~10 米之间2。
大明宫选在长安城东北建造,除龙首山地势高敞的优势,可能与李唐王朝的发祥地在晋阳(太原),在隋都城的艮方, 故其新宫也压于隋宫的艮位有关。
太原在长安东北方,据此推测,大明宫的这种面向东北的环抱意象或是为了面对其发祥地——晋阳。
而大明宫宫名的确定,也可能是源于李渊经营晋阳时可能居住使用过的北齐“大明宫”。
大明宫中轴线并非正南北方向,而是轴线偏西北。
中轴线向南延伸,即可发现唐长安城东南高地的慈恩寺大雁塔也处于这条线上;向北伸延,对应的是建在渭河之北唐太祖李虎的永康陵。
陕西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潜龙寺景区概念性规划及建筑设计
陕西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潜龙寺景区概念性规划及建筑设计/ IAPA2014-07-22景观区域尺度旅游规划景观规划建筑陕西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潜龙寺景区广州IAPA在建项目设计时间: 2012年项目地点: 中国.渭南规划面积: 约3.6平方千米项目业主: 少华山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团队:彭勃先生余定先生胡彦先生胡耀英先生牛超先生甘慧盈小姐张哲小项目背景Project background这个项目最初的吸引点源于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
潜龙寺景区位于华县莲花寺的迷糊峪内,属少华山森林公园东部的一个景区。
因当年东汉光武帝刘秀曾在此潜藏摆脱了王莽的追兵,后光复汉室,其子东汉明帝刘庄为报答此地潜藏先父幸存之恩,在刘秀曾经避难的蟠龙山顶建造潜龙寺,故蟠龙山潜龙寺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历史上一直是“陜西东部佛教中心”。
项目的突破在于空间和意境的并重。
规划将分析提炼的“奇、难、险、峻”的景观特色,真正地通过场地设计展示出来。
项目力求通过空间形态的提升加强景区的整体感,更为突出的是,对于节点空间的提升而言,在控制好尺度的同时,意境的营造变得尤为重要。
项目的空间布局与文化主题的游览线索紧密关联。
项目的景点规划与旅游产品策划细分相匹配规划策划一起做,策划重点勾画“九筑十八险”为概念的景点体系。
从以观光旅游为主的旅游产品形式向观光、休闲、禅修、度假等多层次、立体化旅游产品形势发展。
观光旅游产品体系—奇难险峻观光旅游产品、潜龙寻踪文化旅游产品、古刹禅修主题旅游产品等系列。
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山地旅游、节庆旅游等系列。
高端禅修旅游产品体系—隐山游学旅游产品、定制式禅修旅游产品、体验式禅修旅游产品等。
规划区将构筑以千年古刹潜龙寺景区为中心,潜龙寺景区沿佛禅文化和山地观光两条主线展开,分别为“藏龙云海—潜龙寺—蟠龙道—龙首阁—天贤阁”的佛禅文化发展轴,以及“七苑山门—潜山院—潜龙寺—现龙亭—索道上站”的山地观光发展轴。
重点凸显潜龙寺的空间地位。
陕西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
陕西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作者:李肖慧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年第06期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区域旅游的发展,本文以陕西省A级景区为例,分别计算出陕西省10市1区的5A、4A、3A级旅游景区的景区资源密度、通达度系数,得出陕西省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目前现处于点轴扩展模式向网络化过渡的阶段。
一、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是指旅游景区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空间集聚程度与聚集状态,它体现了旅游景区及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是旅游景区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反映了旅游景区的区位特点、地域空间中的相互关系及质量、数量组合关系。
区域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区域旅游的发展与增长,因此,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极具研究价值。
(一)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模式由于受旅游资源的分布与品质、经济发展水平、区位因素、集聚效益和旅游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区域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在不同区域、不同旅游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以上诸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
总结各地区域旅游发展的空间结构,主要有以下三种较为典型的模式。
1、点状模式此种模式主要呈现与区域旅游发展的早期,个别旅游业发展条件较好的旅游景区优先发展,逐步成长为区域旅游景区发展的增长极。
在极核的辐射下逐渐带动周边及其他地区旅游景区的发展。
2、点轴扩展模式在增长极与周边旅游景区的交往中,区域的资源和要素在继续向增长极及相关点集聚的同时,也逐步向沿线景区靠拢。
沿交通干线等分布的景区也逐步成长为区域旅游活动的密集区,区域旅游发展的轴线日渐成型。
伴随区域旅游景区的发展,增长极与轴线数量渐增,规模渐广,对经济和社会的扩散作用也渐强,在空间范围上表现为新点轴过程纷呈。
这些点轴相互连接共同构成了分布有序的点轴空间结构。
3、网络发展模式在点轴系统的发展过程中,位于轴线上的不同等级的点之间的联系也会进一步加强,于是就需要在点与点之间建设多路径的联系通道,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
西安旅游区旅游流空间结构研究_马晓龙
收稿日期:2004-04-03; 修订日期:2004-07-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101008) 作者简介:马晓龙(1976-),男,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规划、旅游地理。
① 陆林.现代国际旅游流研究.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博士后出站报告.1997.西安旅游区旅游流空间结构研究马晓龙,吴必虎(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北京100871)摘要:把握旅游流运动规律有利于区域旅游产品开发方向的确定和线路合理组织。
该文运用行为地理学相关概念和理论,采用实证分析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西安旅游区入境旅游流流动规律和空间结构进行了刻画和测度。
结果显示,研究区内旅游流空间结构较不均衡,基尼系数高达0138,游客对东线旅游产品往往表现出明显的整体偏好。
对这种状况形成的机理和应对策略进行阐释与描述。
关键词:西安;旅游区;旅游流;空间结构中图分类号:F5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04(2004)05-0095-03 广义上讲,旅游流不仅指游客流量,还应包括信息流、物流等[1]。
在多数情况下,人们仍习惯于用“旅游流”来指游客流①。
研究旅游流空间结构对规划发展方向和环境容量的确立具有指导意义。
旅游流得以运行和实现,必须借助的空间载体是路径,其发育程度对旅游流空间流向和流动方式有显著影响,二者相关系数达0189。
这种高对应关系使得基于路径利用强度分析旅游流空间结构成为可能。
1 西安旅游区旅游流动空间1.1 旅游流动空间的界定方法本文参照日本“一日交流圈”的界定方法,引入“一日旅游圈”的概念,对西安旅游区旅游流动空间的范围加以界定。
日本将任意一点为起点,单程3h 可达范围定义为“一日交流圈”[2]。
由于我国总体交通设施现状差,私人交通工具少,旅行出行方式以火车和长途汽车为主。
从理论上讲,我国“一日交流圈”的单程时间应低于日本的3h 标准[3]。
假设适合我国一般游客旅行(不影响第二天活动)的时间为:早上7:30出发,晚上19:30返回,则全天出游时间为12h ;减去在两地城市内平均交通时间约015h (共1h ),再减去各城市一般午餐和午间调整时间1h ,行游比控制为1∶1,则不同目的地平均游览时间为5h ,单程交通时间约为215h 。
陕西省旅游景区(点)区域空间结构分析-以A级景点为例
陕西省旅游景区(点)区域空间结构分析-以A级景点为例陕西省旅游景区(点)区域空间结构分析-以A级景点为例摘要旅游景区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依托,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因此对于区域内景区空间结构的合理布局,成为了各个部门与环节关注的重点。
本文对陕西省区域内12地市共336处A 级景区的区域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国内众多研究运用各类地理计算方法和数理模型,从而发现并总结出了陕西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布特征、景区等级规模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得出A景点及景区空间结构不均衡的特点。
对陕西省A级景点区域空间结构上的不足提出建议,为合理的规划和开发旅游资源建言献策,以实现旅游业与经济的相互促进作用。
关键词:A级景区;空间结构;分析;陕西AbstractTourist attraction is the foundation and core of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process , which tourism development mainly relies on. Therefore,having an overall arrangment on the traveling scenic area space structure has become the new focus of all departments.Taking the 336 A-class tourist scenic spots in 12 cities of Shaanxi as an example,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the tourism scenic area space structure.On the basis of tourism spatial structure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finally finding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aanxi Province tourism scenic area spatial structure distribution and grade scale. Drawing a conclusion that tourism scenic area space structure of Shaanxi Province is out of banlance. In view of the above-mentioned fact,this article give some advice to planning and developing tourism resources morerational,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ommon progress of tourism and economy.Key words: A-class tourist scenic spots; Space structure;Analyze;Shaanxi目录TOC \o "1-2" \h \u HYPERLINK \l _Toc17742 摘要IHYPERLINK \l _Toc23955 Abstract IIHYPERLINK \l _Toc14679 目录IIIHYPERLINK \l _Toc13447 一、绪论 1HYPERLINK \l _Toc25329 (一)研究背景 1HYPERLINK \l _Toc21872 (二)研究意义 1HYPERLINK \l _Toc11180 (三)研究内容 1HYPERLINK \l _Toc27390 (四)研究范围 2HYPERLINK \l _Toc17769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 2HYPERLINK \l _Toc4530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2HYPERLINK \l _Toc27684 (二)相关概念解析 3HYPERLINK \l _Toc26904 三、陕西省A 级景区现状分析 3HYPERLINK \l _T oc11984 (一)陕西省各市旅游的基本情况分析 3HYPERLINK \l _T oc17311 (二)陕西省A 级旅游景区的数量和质量 4HYPERLINK \l _Toc16446 (三)陕西省A 级旅游景区类型 5HYPERLINK \l _Toc4717 (四)陕西省旅游景区总体空间分布分析 5HYPERLINK \l _Toc6192 四、陕西省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结构特征 5HYPERLINK \l _Toc21667 (一)景区空间分布态势分析 5HYPERLINK \l _Toc11779 (二)景区空间分布差异分析 6HYPERLINK \l _Toc19947 (三)景区等级规模结构分析9HYPERLINK \l _Toc8590 五、陕西省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分析11 HYPERLINK \l _T oc9797 (一)地理环境因素11 HYPERLINK \l _Toc3120 (二)人文环境因素12HYPERLINK \l _T oc25965 六、陕西省旅游景区空间布局优化策略14HYPERLINK \l _Toc17191 七、结论与讨论15HYPERLINK \l _Toc3672 (一)研究结论15HYPERLINK \l _Toc23959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16HYPERLINK \l _Toc911 参考文献17HYPERLINK \l _Toc9209 谢辞 19一、绪论(一)研究背景陕西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吸引着来自各地的广大游客前来,旅游业逐渐的融入了陕西省的生产生活。
陕西省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与竞争耦合
现代经济信息一、相关概念的界定(一)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是指旅游景区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空间集聚程度与聚集状态,它体现了旅游景区及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是旅游景区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反映了旅游景区的区位特点、地域空间中的相互关系及质量、数量组合关系。
(二)区域旅游景区竞争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竞争即某一区域内或区域间(主要以行政区划为主)旅游景区在对空间市场、空间资源竞争的行为。
(三)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与竞争耦合区域旅游开发具有时间阶段性特点,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变规律与竞争内容沿时空两轴分别联系,探讨二者之间的内在对应性即两者的耦合。
二、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变与竞争的耦合(一)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变与竞争纵向(时间)耦合分析从各地的发展过程和情况来看,旅游景区发展阶段与之对应三个旅游持续发展过程:最初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
本文以这三个阶段为时间轴,分别研究每个阶段区域景区空间结构的特征和竞争内容的不同及耦合关系。
(1)点状结构与资源竞争阶段。
这一阶段的旅游活动主要凝聚在一些先天资源优势突出、交通条件相对便利的零散景区,旅游景区开发处于R-P共生阶段,因此,与旅游景区相关联的资源禀赋在这一区域的空间分布情况,就决定了旅游景区的竞争力的大小。
因而在这一依托资源现状阶段,区域旅游竞争力不强。
(2)点轴式结构与产销竞争阶段。
这一阶段处于极核地位的旅游景区对周边旅游流的扩散作用开始显现,节点相互联系在一起,区域综合吸引力增强,依托级别较高的旅游景区,特色次级旅游景区规模扩大。
各个区域及区域内的旅游景区在旅游市场的促销方面形成了高潮,最突出的现象是各个城市和各个省促销团到周边城市、临近地区进行大规模的促销活动。
(3)网络式结构与创新能力竞争阶段。
这一阶段形成了网络式空间结构,各区域之间旅游流的集聚和扩散效应得到最大程度发挥。
这一阶段区域旅游业发展相对成熟,只有通过区域景区营销、旅游服务、信息传递、景区产品开发不断创新,才能最终促进区域旅游景区竞争力的提升。
旅游区域景观布局及产品结构优化
关于陕西旅游重点区域景观布局及产品结构优化调整的构想西安社会科学院李骊明陕西旅游产品的结构问题及重点地区调整策略旅游业因其良好的发展前景、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和极强的产业关联性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关注。
目前在国内,将旅游业确定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省区和大城市有30余家之多。
各地都在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进行了较多的政策和资金投入,形成了竞争激烈的旅游业博栾格局。
陕西省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其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大、品位高、特色显著,多样性强的总体特征;但从已形成的景观结构和已有的旅游产品结构看,存在着景观类型少,资源开发层次浅,产品结构不能充分应和现代多样化旅游需求的问题。
在“九五”之前,陕西省在旅游开发政策上受简单资源导向观念的影响,旅游产品有一种明显的“倚古偏旧”的倾向,具体表现为“四多四少”:人文景观多,自然景观少;文化遗址多,现代专题少;观光产品多,度假产品少;静态参观多,动态参与少。
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和调整,上述状况有很大改观,但若结合旅游产品的创意质量和营销、招徕功能看,陕西省仍未达到旅游产品结构优化调整的目标。
景观结构及产品结构是现代旅游业竞争的基本物质条件,陕西省除应在文物古迹这一特色性资源上,大作深化开发的文章以保持相对优势外,还要在多样化开发上加大力度,否则很难在强手如林的旅游业竞争新格局中保持过去的形象优势。
在《陕西省旅游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征求意见稿)中,将陕西省内的旅游区域划分为10个旅游区,这些旅游区发展很不平衡。
其中“西安古都旅游区”及以西安为食宿地而组织的东西线旅游观光游,是省内的旅游热点和热线,每年其国外游客和国内游客的接待人数,分别相当全省接待总数的95%和80%左右。
因此,对陕西旅游业的结构调整应当有所侧重,对于热点和热线主要是加强规划指导,通过重点区域热点热线的结构优化塑造陕西旅游业的主体形象,带动陕北陕南等旅游温凉线的发展,从而实现非平衡带动的策略;对于非热点旅游区域,主要是给于政策扶持,使其加大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在近期内主要围绕西安这一旅游大营地和客源地进行功能互补性的项目开发。
基于GIS的陕西省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基于GIS的陕西省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格局分析作者:***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4年第02期摘要:传承红色基因需要深入调查红色旅游资源详情,从而做好资源保护和再开发规划。
因此,以陕西省文物局公布的345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为对象,采取GIS空间分析工具对资源点分布类型和均衡性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1)陕西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呈现聚集且分布不均衡的特性;(2)在资源点分布上,陕西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总体呈“聚集”类型分布,按集中程度划分前三名分别是延安市、西安市、渭南市;(3)在空间均衡性上,延安市和西安市形成一级高密度区域,各地级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分布不均匀。
关键词:红色旅游资源;不可移动革命文物;GIS;空间分析;陕西省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4)02-0036-06一、研究与综述红色旅游是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三大亮点之一。
2022年上半年,红色旅游景区预订量同比增长超2倍,全国红色旅游接待游客累计达34.78亿人次,综合收入达9 295亿元,红色旅游重点城市及景区接待游客4.84亿人次[1]。
2022年1月以来,“红色旅游”搜索热度较上年同期增长176%。
京津冀红色旅游区热度增长240%,湘赣闽红色旅游区热度增长173%,沪浙红色旅游区的热度增长121%[2]。
2022年10月6日携程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红色旅游大數据》[3]显示,“云旅游”、周边户外游、红色游是本地旅游消费的热门选项,88%的游客选择本地周边的红色旅游。
报告显示,红色旅游群体中有两个特点,一是女性占比为54%,高于男性8个百分点;二是红色旅游逐渐被年轻群体所接受,其中80后红色旅游占比41%,90后占比26%。
为进一步加强全社会党史教育,2022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四史”宣传教育的通知》[4],重点强调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四史”宣传教育,组织基层、广大人民群众、青少年进行宣讲活动,推出红色精品展览。
陕西省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陕西省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作者:张瑜王鹏飞童昀来源:《科技视界》2018年第23期【摘要】以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为研究对象,利用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分析、图层叠加分析等空间分析手段和GIS空间分析工具,对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解释了乡村旅游示范村分布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出现区域不平衡性,关中发展成熟,陕南发展成规模,陕北发展相对迟缓。
从全局来看,陕西省乡村旅游空间布局上形成一处高密度集聚带、多处低密度集聚圈、一处分散分布区。
乡村旅游空间分布受旅游资源、交通区位、历史文化、政府支持等多因素影响。
【关键词】乡村旅游;陕西农家乐;空间结构中图分类号: F327;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3-0097-002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18.23.0420 引言乡村旅游是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兴旅游方式。
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挖掘了乡村文化,丰富了都市人的休闲方式,开辟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国内学术界对于乡村旅游的研究成果与业界“农家乐”、“乡村旅游”、“休闲农庄”如火如荼的发展大相径庭。
相关研究中,应用研究多于理论研究,定性研究多于定量研究,然而从地理学视角,探索乡村旅游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的文章较少。
陕西乡村旅游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乡村旅游发展至今,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影响,但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特色不突出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研究陕西乡村旅游空间分布特征,对于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推动乡村旅游特色化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 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1.1 研究区域概述陕西省地处西部内陆腹地,跨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总面积为20.58万km2。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构建研究——以陕西为例
2016年12月第31卷第24期渭南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Weinan Nor^nal UniversityDec. 2016V o l.31N o.24【财经与公共管理研究】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构建研究—以陕西为例唐光海(渭南师范学院东盟博仁财经学院,陕西渭南714099)摘要:旅游空间结构是旅游经济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为研究陕西旅游空间结构,采用因子分析与重力模型分析区域内城市旅游中心度与旅游经济联系,可以构建陕西旅游以西安为中心,向关中、陕北、陕南福射的“一心三圈”的旅游空间结构。
关中、陕北、陕南除了应加强与西安的旅游合作外,还应加强3个旅游经济圈内各城市旅游经济合作。
关键词:空间结构;陕西旅游;旅游中心度;旅游经济联系中图分类号:F590.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5128 (2016) 24-0057-08收稿日期=2016-03-13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电子商务与贸易杨通研究(13S C025);渭南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项目:陕西旅游空间结构构建与渭南旅游空间结构优化战略研究(15S K Y M05)作者简介:唐光海(1975—),男,重庆人,渭南师范学院东盟博仁财经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电子商务、旅游经济研究。
古丝绸之路沿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无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历史文化的人文景观点缀其间,长 安一天山廊道顺利人选世界文化遗产让古丝绸之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人选世 界遗产的22处中国景点里陕西景点占了 7处,使陕西旅游再次成为国际旅游的热点[|]。
区域旅游空间 结构直接关系到各旅游城市的旅游规划方向与重点,也是各旅游城市之间旅游合作的依据[2]。
通过对区 域内各城市的旅游中心度进行分析,找出区域内各城市在旅游产业中的位置和差异,确定区域内旅游发展 的中心;对区域内旅游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区域内旅游合作的方向和重点;结合 区域内各城市旅游中心度和旅游经济的联系,可以对区域内旅游中心城市划分旅游经济圈,从而确定区域 内旅游空间结构,为各旅游城市发展旅游经济提供决策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旅游景区(点)区域空间结构分析-以A级景点为例摘要旅游景区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依托,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因此对于区域内景区空间结构的合理布局,成为了各个部门与环节关注的重点。
本文对陕西省区域内12地市共336处A 级景区的区域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国内众多研究运用各类地理计算方法和数理模型,从而发现并总结出了陕西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布特征、景区等级规模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得出A景点及景区空间结构不均衡的特点。
对陕西省A级景点区域空间结构上的不足提出建议,为合理的规划和开发旅游资源建言献策,以实现旅游业与经济的相互促进作用。
关键词:A级景区;空间结构;分析;陕西AbstractTourist attraction is the foundation and core of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process , which tourism development mainly relies on. Therefore,having an overall arrangment on the traveling scenic area space structure has become the new focus of all departments.Taking the 336 A-class tourist scenic spots in 12 cities of Shaanxi as an example,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the tourism scenic area space structure.On the basis of tourism spatial structure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finally finding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aanxi Province tourism scenic area spatial structure distribution and grade scale. Drawing a conclusion that tourism scenic area space structure of Shaanxi Province is out of banlance. In view of the above-mentioned fact,this article give some advice to planning and developing tourism resources more rational,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ommon progress of tourism and economy.Key words: A-class tourist scenic spots; Space structure;Analyze;Shaanxi目录TOC \o "1-2" \h \u HYPERLINK \l _Toc17742 摘要IHYPERLINK \l _Toc23955 Abstract IIHYPERLINK \l _Toc14679 目录IIIHYPERLINK \l _Toc13447 一、绪论 1HYPERLINK \l _Toc25329 (一)研究背景 1HYPERLINK \l _Toc21872 (二)研究意义 1HYPERLINK \l _Toc11180 (三)研究内容 1HYPERLINK \l _Toc27390 (四)研究范围 2HYPERLINK \l _Toc17769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 2HYPERLINK \l _Toc4530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2HYPERLINK \l _Toc27684 (二)相关概念解析 3HYPERLINK \l _Toc26904 三、陕西省A 级景区现状分析 3HYPERLINK \l _Toc11984 (一)陕西省各市旅游的基本情况分析 3HYPERLINK \l _Toc17311 (二)陕西省A 级旅游景区的数量和质量 4HYPERLINK \l _Toc16446 (三)陕西省A 级旅游景区类型 5HYPERLINK \l _Toc4717 (四)陕西省旅游景区总体空间分布分析 5HYPERLINK \l _Toc6192 四、陕西省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结构特征 5HYPERLINK \l _Toc21667 (一)景区空间分布态势分析 5HYPERLINK \l _Toc11779 (二)景区空间分布差异分析 6HYPERLINK \l _Toc19947 (三)景区等级规模结构分析9HYPERLINK \l _Toc8590 五、陕西省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分析11 HYPERLINK \l _Toc9797 (一)地理环境因素11HYPERLINK \l _Toc3120 (二)人文环境因素12HYPERLINK \l _Toc25965 六、陕西省旅游景区空间布局优化策略14HYPERLINK \l _Toc17191 七、结论与讨论15HYPERLINK \l _Toc3672 (一)研究结论15HYPERLINK \l _Toc23959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16HYPERLINK \l _Toc911 参考文献17HYPERLINK \l _Toc9209 谢辞 19一、绪论(一)研究背景陕西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吸引着来自各地的广大游客前来,旅游业逐渐的融入了陕西省的生产生活。
在陕西省的十二地市中,共有A级景区336处,其中西安市作为陕西的中心,旅游业的发展明显优于本地区的其他城市,而咸阳、宝鸡、延安等其余地市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其旅游资源都具有鲜明的地方性特色。
因此对于区域内景区空间结构的合理布局,成为了各个部门环节关注的重点。
(2)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现如今对于陕西省旅游产品及市场开发的研究层出不穷,在我国东部地区,关于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上的理论研究得到了深入开展,而对于内陆西部不发达地区的研究成果较少,尤其是关于陕西省旅游景区区域空间结构的研究更是十分鲜见,本文运用其他省市地区在景区空间结构伤的研究方法及理论来充实文章,希望对陕西省旅游景点空间结构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对陕西省境内所有A 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进行研究,得出目前A级旅游景区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适合A级旅游景区生存发展的各方面的条件,并分析影响因素,最后总结出解决措施,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现实意义通过调查总结出陕西省内各个A 级景区空间结构分布特征,分析景区空间分布规律及发展模式,有利于明确陕西省A 级旅游景区的现状与发展方向,为陕西省旅游业发展中的区域旅游合作,旅游产品中的线路编排和精品旅游景区打造等问题提供良好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总结出陕西省区域内旅游景点的现实影响因素,分析影响旅游景区发展的不利条件,从根本上解决其不利影响,使景区能更好的发展。
(3)研究内容国内外众多旅游学学者经过研究发现陕西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民族文化极具独特性,但相关旅游学理论较为薄弱,特别是对于旅游景区空间布局研究的文献还不多。
因此,本文在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陕西省336个A 级旅游景区为原型,对旅游景区以及景点的空间结构进行深刻的剖析和研究。
总结归纳出陕西省旅游景区区域空间结构的具体特征,发现陕西省旅游景区各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对陕西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以及存在的优点加以合理利用,从而进一步提升陕西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
(4)研究范围陕西省全省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地域辽阔,包括陕北黄土高坡,关中平原以及有“两山加一川”之称的秦巴山地区,经纬跨度大。
因秦岭淮河分界线而在自然区划上横跨南北两地。
陕西省地势与众不同,由于地势高低不平,地域幅员辽阔,南北差异较为明显。
境内共拥有A 级旅游景区336家,以此为研究对象,陕西省A级景区各方面现状进行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一)国内外研究现状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外关于旅游空间结构分析已逐渐出现成果,1971年史密斯在其发表的旅游决策与方法中采用多种数学统计与计算方法,对旅游区域空间结构进行分析[1],为以后的定量分析方法奠定基础,众多国外研究者均擅长运用建立数学模型及各种地理数学计算方法对旅游景区区域空间结构做出分析和研究,其中较为突出的相关理论有中心地理论、边缘模式理论、增长极理论等[2]。
冈恩(1988)在研究过程中以旅游的地域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微观层次上提出了目的地的地带模型[3]。
随着定量分析的理论研究不断饱和部分学者将研究重点延伸至具体区域及个别的景区景点上。
1998 年Weaver研究了加勒比海地区的特立尼达和多巴格、安提瓜和巴布达群岛等区域,采用的理论模型为核心—边缘理论模型[4];2002,Hanink建立了一个模型,以19个国家军事公园和国家战场公园的空间市场需求为研究内容。
通过建立模型,研究表明人口的密集程度是影响旅游景区区域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
随着科技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GIS技术及各种互联网技术也被运用在研究中。
20 世纪80 年代,众多旅游学学者对于旅游景区及景点的研究已经开展,研究角度丰富多变,层次深,成果颇丰。
由于区域旅游经济和旅游文化的发展,A级景点数不断增加,因而对于旅游景区以及景点的空间结构方面的分析研究已经作为了本学科和众多学者的重点研究课题。
在国内,某些旅游学研究者善于利用GIS系统及技术并与空间分析的方法相联系,深层次的分析了国内旅游景区景点在空间结构上的特性,为日后此类型的研究活动奠定了理论和方法基础随着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一些学者突破性的提出了分形理论,并将此与旅游地理上的研究相联系,创新的发展了在此方面研究的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2)相关概念解析1.旅游景区旅游景区,是指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区域场所,能够满足游客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旅游需求,具备相应的旅游设施并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5]。
2.区域空间结构区域空间结构指由于各种经济活动的经济技术特点及由此而决定的区位特征存在差异,所以它们在地理空间上所表现出的形态是不一样的[6]。
一般地,区域空间结构由点、线、网络和域面四个基本要素所组成[7]。
文章以陕西省340家A级景区为对象研究他们的分布现状及规律。
3.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是指旅游景区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空间集聚程度与聚集状态,它体现了旅游景区及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是旅游景区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反映了旅游景区的区位特点、地域空间中的相互关系及质量、数量组合关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