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服饰汉服
汉服全套名称和款式

汉服全套名称和款式一、汉服的起源和发展背景汉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汉族文化。
汉服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汉代,其设计和款式受到先秦时期的服饰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服逐渐演变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传统服饰。
汉服不仅有独特的款式和名称,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男性汉服全套名称和款式1.皇袍:皇袍是古代帝王的标志,通常由贵重的丝绸制成。
它有长袍和短袍两种款式,短袍也称为“皂袍”。
2.冠服:冠服是汉族男性的正式礼服,由冠帽、襦袍和裙子组成。
冠服的款式繁多,有后冠、兽面冠等。
3.襦裙:襦裙是男性汉服的上衣,与长衫类似但更为古典。
通常由丝绸制成,款式丰富,有侧开襟和中开襟等款式。
4.长衫:长衫也是男性汉服的一种款式,与襦裙相似,但长度更长。
长衫一般是襟开领,袖口宽松。
5.褡裢:褡裢是汉族传统的下装,类似于裤子和长裙的结合。
褡裢有各种不同的款式,包括鱼裙、裙裤等。
三、女性汉服全套名称和款式1.襦裙:襦裙是女性汉服的上装,由上衣和裙子组成。
襦裙的款式多样,有襦袢、石榴裙、五花裙等。
2.长衫:长衫也是女性汉服的一种款式,与襦裙类似,但长度更长。
长衫可以与裙子一起搭配,形成独特的风格。
3.裙子:裙子是女性汉服的下装,有各种不同的款式,包括对襟裙、半臂裙等。
裙子的长度和宽度也有所不同,适合不同场合的穿着。
4.同袍:同袍是女性汉服中的一种特殊款式,由上衣和裤子组成。
同袍通常有礼服和日常服装两种款式。
5.蘅皋袍:蘅皋袍是女性汉服的一种特殊款式,袍身宽松,袖口宽大。
蘅皋袍常常用于重要的仪式和场合。
四、综述汉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款式和名称。
男性汉服主要包括皇袍、冠服、襦裙、长衫和褡裢等。
女性汉服则包括襦裙、长衫、裙子、同袍和蘅皋袍等。
这些汉服款式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示了古代中国人的审美追求和风尚。
通过了解和传承汉服的名称和款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汉服ppt课件

传统文化活动和交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实践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上,使汉服更加美观。
汉服配饰的制作工艺及材料
头饰
头饰是汉服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发髻、发钗、发簪等。 制作头饰的材料有金、银、铜等金属材料,也有玉、翡翠 等宝石材料。
饰品
饰品是汉服的点缀,包括项链、耳环、手镯、戒指等。制 作饰品的材料有金、银、铜等金属材料,也有玉、翡翠、 玛瑙等宝石材料。
鞋子
汉服的鞋子通常由布料、绸缎或皮革制成,鞋底则多用木 材或纸制成。同时,鞋子的样式和颜色也因不同的历史时 期和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
总结词
汉服在书画中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体现了古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详细描述
在古代书画中,汉服经常被用作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以描绘出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 例如,在古代的书画中,常常可以看到穿着华丽汉服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不仅展示了古人对美好事 物的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汉服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一种时尚和美的象征 。对于很多人来说,穿上汉服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和表达。同时,汉服也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
06
总结与展望
对汉服文化的总结与评价
汉服文化的定义和起源
汉服是中华民族传统服饰,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内涵,体现了古代 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精神。
汉服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随着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购买力的提高,汉服产 业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未来,汉服产业将更加注重品牌 建设、品质提升和产品创新。ຫໍສະໝຸດ 汉服在当代社会的应用与价值
汉服在当代社会的应用
汉服在当代社会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文化活动、婚礼、 成人礼等重要场合。同时,也有一些人选择在日常场合 穿着汉服。
汉服(PPT文档)

二、汉服发展历史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 备的冠服体系,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因此后来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
01
02
03
04
05
商代
西周
东周
秦汉
魏晋南北朝
商朝是中国第
周代服饰大致
春秋战国时
一个有文字记载的 沿袭商代服制而略有 期诞生了一种重要
06
07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08 宋代
09 明代
魏晋时期,风流
隋唐服装无论 宋朝漢民族服饰基
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 官服或民服,男装和 本延续了唐朝的,
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 女装,都表现其开放 产生了被子,其他
自赏。姿容飘逸的魏晋 的思想、开拓的精神, 的唐朝和先朝有什
风度也反映到了汉服上, 充分反映了鲜明的时 么,就有什么,没
重要祭祀、纪念活动、民俗节日 能够看到汉服元素
1
汉服文化节盛行
2
汉服婚礼悄然兴起
3
你怎么看?
1
重庆汉服焚烧时间
2
春晚民族创意服装秀
四.汉服的历史意义
汉服因历史因素断层三百多年,人们只能从戏曲中窥望 过往的美丽衣冠,以至在穿汉服的时候被莫名其妙的说成穿 越。日本人穿和服上街正常,韩国也很注重保护自己的民族 服饰,穿韩服出门也不是新鲜事。当穿汉服上街不再压力山 大,那离汉服复兴就不远了,始于衣冠,达于博远。
朱子深衣
隋唐女子流行时装,同期 流行的贵族钗钿大礼衣,就是现 在日本和服十二单的鼻祖。同时, 高腰襦裙的款式,对韩国朝鲜服 饰也有深远的影响。
宋明时期的流行时装, 宋朝流行大袖褙子,接缝处 基本镶花边,明朝流行小袖 褙子。
汉服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汉服”一词的记载最早见于《马王堆三号墓遣册》:简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汉服”[1] 。
又见《汉书》:“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
”[2] 这里的“汉”是指汉朝的服装礼仪制度,即《周礼》《仪礼》《礼记》里的冠服体系[3] 。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4] ,源自黄帝制冕服[5] 。
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儒家神道设教的一部分。
“乗殷之辂,服周之冕”是儒家治国思想的要义[6] 。
因此后来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7] ,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8] ,是说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圣的[9-10] 。
汉服还通过儒家和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3服饰结构编辑主词条:右衽、宽袍大袖基本结构汉服采用幅宽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34] ,且分为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十部分[35] 。
取两幅相等长度的布,分别对折,作为前襟后裾,缝合后背中缝。
前襟无衽即为直领对襟衣。
若再取一幅布,裁为两幅衽,缝在左右两襟上,则为斜领右衽衣。
前襟后裾的中缝称为裻[36] ,即督脉、任脉,衽在任脉右侧,故称右衽。
裾的长度分为腰中,膝上,足上。
根据裾的长短,汉服有三种长度∶襦[37] 、裋[38] 、深衣[39] 。
汉服PPT

汉服礼仪
拱手:类似揖手,只是身子和胳膊不用动。
颔首:正身直立,头微低致意,只用于长辈 答谢晚辈行礼,以及祭祀礼仪中,手中有 物品不便行礼的执事司仪等人员回礼之用。
汉服在当代
当代,汉服根据其用途,主要分两种:礼仪 汉服与家常汉服。
汉服在当代
汉服在当代
汉服在当代
汉服在当代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谢国时期 深衣
汉服的发展脉络
二、秦、西汉的直裾与曲裾
汉服的发展脉络
三、东汉 男-曲裾袍和直裾袍 女-深衣
汉服的发展脉络
四、魏晋贵族服饰
汉服的发展脉络
五、南北朝服饰
汉服的发展脉络
六、唐朝男子圆领袍 女子半露胸裙装及襦裙
汉服的发展脉络
唐 张萱《捣练图》之三
汉服的发展脉络
汉服
汉服
汉服,又称汉衣冠,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 又称为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至明末 (公元17世纪中叶)这四千多年中,以华 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历代汉人王朝推 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变的礼仪 衣冠体系。
形制特点
• 在漫长的发展 过程中,其基 本形制一直遵 循着代代相传、 世世相袭,如 “交领右衽、 绳带系结”等 特点千古未变。
汉服礼仪
二、穿汉服的基本礼仪 站立:
经立:正身、平视,两手相合(男士左手压右手, 女士右手压左手),掩在袖子里,放在丹田和胸 口之间,离胸口有一定的距离。 肃立:在经立的基础上,腰身微微弓曲,低头示敬、 坐行: 正坐(雅坐):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 贴地,双手放在膝盖上,目视前方,腰身挺直。
汉服礼仪
端坐(胡坐):保持腰身端正,两腿不得叉 开,双手放在膝盖上。双手可以握拳,冲 前方;也可收拢抱在腹前,臀部坐凳子三 分之一的面积。
汉服

文化内涵
汉服是从“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衣裳发展而来。古老的天子六服、王后六服、儒服、剑服位于汉服体系的中心,沿袭四千多年。冕服是一切汉服的根源,也最能体现“绝地天通”的华夏信仰,更是汉人千年来祭神祀祖,与天地交通的吉服。 黄帝制冕服 含义 出处
汉服介绍PPT课件

汉服介绍PPT课件•汉服概述•汉服种类与流派•汉服制作工艺与材料•汉服穿戴礼仪与场合•汉服在当代社会的推广与价值•互动环节:试穿体验与合影留念汉服概述01定义与特点汉服定义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
汉服特点交领右衽、宽袍大袖、系带隐扣等,给人以潇洒飘逸的印象。
汉服起源于黄帝时期,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
起源发展传承随着历史的发展,汉服逐渐演变出多种款式和风格,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汉服文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传承,成为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的重要载体。
030201历史背景汉服体现了古代中国的等级制度,不同阶层的人穿着不同的服饰。
等级制度汉服与礼仪文化紧密相连,穿着汉服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
礼仪文化汉服展现了古代中国的审美观念,注重色彩搭配和图案设计。
审美观念文化内涵汉服种类与流派02上衣下裳的形制,上衣紧身,下裳为长裙,通常搭配腰带或丝绦。
襦裙深衣的一种,后片衣襟接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经过背后再绕至前襟,然后腰部缚以大带,可遮住三角衽片的末梢。
曲裾一种上下连裳的汉服,类似现代的连衣裙,男女皆可穿着。
直裰一种绣有飞鱼图案的赐服,是明代锦衣卫、大内太监朝日、夕月、耕耤、视牲所穿赐服。
飞鱼服襦裙、曲裾等常见款式不同朝代的服饰风格魏晋南北朝宋元时期服饰飘逸洒脱,具有仙风道骨之感。
服饰清雅内敛,注重细节和品质。
秦汉时期隋唐时期明清时期以深衣为主,风格古朴大气。
服饰华丽丰美,以襦裙为主流。
服饰繁复精致,等级制度严格。
中原地区以传统的宽衣大袖为主流,注重礼仪和等级制度。
服饰细腻柔美,注重舒适度和实用性。
服饰多样且独特,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服饰粗犷豪放,注重保暖和实用性。
不同地域的汉服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流派,如中原的庄重典雅、江南的清新秀丽、西南的绚丽多彩、北方的粗犷豪放等。
江南地区北方地区各流派特点西南地区地域性差异与流派汉服制作工艺与材料03传统制作工艺介绍裁剪工艺传统汉服裁剪注重身体曲线与服饰的贴合度,采用立体裁剪技术,使服饰更加合身舒适。
汉服

韩熙载夜宴图
• 画家对人物的刻画尤为深入,以形写神,显示出 高超的艺术水平。五代人物画中肖像画的技巧前 所未有地发展,顾闳中就是一位著名的肖像画家。 古代称肖像画为“写真”,“真”就是指对象内 在的精神本质,即“神”,具备了高超的写真技 巧,对创作人物画来说自然是得心应手。通过对 不同对象的形体姿态、目光手势的相应描绘,画 中人物有的弹奏舞蹈,有的按拍欣赏,情态生动。 而对主人公刻意描绘,曲尽神形。韩熙载形体高 大轩昂,长髯,戴高巾,从倚栏倾听,到挥锤击 鼓,直到曲终人散,各个不同的场合始终眉峰双 锁,若有所思,沉郁寡欢,与夜宴歌舞戏乐的场 面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韩熙载复杂的内心世界, 刻画了人物特殊的个性,十分传神,由此深化了 《夜宴图》的内涵。 无论是设色还是用笔,《夜 宴图》的表现技法堪称精湛娴熟。古人善用矿物 质颜料作画,历经岁月的磨砺依然璀璨夺目。
“上衣下裳”相连在一起的“深衣” 制
• 第一种是“上衣下裳”相连在一起的“深衣”制。上下连 裳制最典型的就是深衣。因为它上下相连,“被体深遂”, 称之为深衣。包括直裾深衣、曲裾深衣、袍、直裰、褙子、 长衫等,这类属于长衣类。深衣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上 衣和下裳分开裁剪,在腰部相连,形成整体;上下连裳, 在裁剪上就是分别裁好上衣和下裙,然后再缝缀在一起, 最后衣服还是一体的样式。衣服缝成一体是为了方便,但 上下分裁则是为了遵循古制传统。深衣男女均可穿。即被 用作礼服,又可日常穿着,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服饰。它也 是君主百官及士人燕居时服装,燕居指非正式场合,属于 休闲类服饰。深衣普及率很高,流传的时间有三千多年, 从先秦到明代末年,并逐渐形成了深衣制。
•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 华服,汉服定型于周朝,传承于秦朝。汉代衣冠直接继 承自秦朝,如汉蔡邕《独断》卷下:“天子常服,汉服 受之秦”。汉朝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 汉服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 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 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 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 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 “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 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族 服
蒙古装束为主,汉族
饰
男子以长袍为主。
❖ 贵族女子服饰受汉族
文化影响以宽袍长冠 元
为特色,平民女子仍
代 平
旧以短儒长裙为主要 装束。
民 服 饰
9、明代时期
❖ 男子装束以青色 与黑色宽松袍服 为主,戴儒巾; 官员戴乌纱帽。
❖ 贵族女子讲究戴 凤冠、披霞帔, 民间女子穿直领 对襟小袖、水田 衣和比甲等。
1、原始时期的服饰 (中国传统服饰的雏形阶段)
原始人将兽皮拼接成衣服御寒。新石 器时代,农业和纺织出现,人们开始 用麻布缝制衣服。此时的衣服形制是 上衣下裳,颜色是上玄下黄。此种服 色观念来源于“天地崇拜”,影响深 远。
2、夏商周时期
❖ 夏: 出现了君王祭祀用 的冕服。
❖ 商:服饰的基本形式为上 衣下裳式,右衽交领,呈 现出中国古代服饰的基本 特点。
❖ 周:宗法制的产生决定了 服饰的尊卑,如冕服、弁 [biàn]服等,出现深衣 (衣裳相连)。
3、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
❖ 服饰形制的百花齐放 ❖ 胡服骑射,出现合裆裤 ❖ 深衣成为大众服装
胡
服
春
骑
秋
射
战
复
国
原
深
图
衣
4、秦汉时期的服饰(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阶段)
秦:冕服和深衣 汉:出现最完整的冠服制,讲究戴冠。民间深 衣流行,女子服饰以曲裾袍和直裾袍为主。
曲
直
裾
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袍
袍
❖汉代出土深衣
汉 代 男 子 直 裾 深 衣
5、魏晋南北朝(中国传统服饰的丰富阶段)
❖ 礼服承袭秦汉,男子 日常服饰以宽衫大袖 为时尚。
❖ 女性服饰由汉代深衣 向 衣、裳独立的形 制发展
❖ 汉衣与胡服并存
唐代 孙位 《高逸图》
魏晋时期女子服饰:
魏晋时期妇女服装承袭先秦遗俗,一般上身穿衫、袄、 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为上俭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 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从而达 到俊俏潇洒的效果。
清代官员补服
❖ 清代女子服饰:
清 满 族 女 子 服 饰
清代汉族女子上衣
❖ 一、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变迁史 ❖ 二、有奖问答
❖ 胡服骑射——战国
❖ 直裾深衣——汉代
❖ 初唐小袖衣和仙裙、披 帛——唐代
❖ 硬角幞头——宋代
❖ 宽袍儒巾服饰——明代
❖ 长袍马褂——清代
总结
❖ 汉服几千年来的总体风格是以清淡平易为主。汉族 古代的袍服最能体现这一风格,这种袍服的主要特 点是宽袍大袖,形制虽然简单,但一旦穿到人身上 便各具特色,神采殊异,可塑性很强。形制简单的 汉服附着在不同体态的人物身上,顿时具有了一种 鲜活的生命力,线条柔美流畅,令人浮想联翩。朴 素平易的装束反而增添了一种天然的风韵。袍服充 分体现了汉民族柔静安逸和娴雅超脱的民族性格, 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
大
贵
众
族
化
杂
衫
裾
裙
垂
髾
服
南北朝时期服饰(南北文化交融):
女子襦裙
男子褶裤
6、唐代时期
❖ 男子一般着圆领 ❖ 襕[lán]衫、戴软角
幞[fú]头
唐代贵族女装
❖ 女子一般着艳丽大 袖衫,以穿男装为 时尚。披帛、帏帽
盛行。
❖ 女子面妆华丽繁复 唐代贵族男装
❖ 唐代女子服饰与面妆:
初 唐 小 袖 衣 和 仙 裙 、 披 帛
中国传统服饰之
汉服
❖ 一、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变迁史 ❖ 二、有奖问答
❖ 汉服即汉族的传统民族服装。
❖ 早在夏商周时期的中原地区,华夏族的服饰 形式主要采用上衣下裳制。
❖ 春秋战国时期,又出现一种名为“深衣”的 新型连体服饰。
❖ 至此,形成了我国古代传统服饰 的两种基本 形制——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
谢谢观赏
中 晚 唐 大 袖 衣 和 仙 裙 、 披 帛
唐代女子面妆
《虢guó国夫人游春图》
7、宋代时期
❖ 男子一般着右 衽襕衫,头戴 巾帽、硬角幞 头
❖ 女子一般着有 绶环的素雅儒 裙,披帛、花 冠,出现缠足
硬 角
阑
幞 头
袍
❖宋代女子服饰:
宋贵族女子服饰
宋代女子大众装束
8、元代时期
元
代
贵
❖ 此时期蒙古族男子以
袍明 儒代 巾男 服子 饰宽
明 代 官 服 和 乌 纱 帽
❖明代女子服饰:
凤冠霞帔
装饰性外套-比甲
明末水田衣
10、清代时期(中国传统服饰的改革阶段)
❖ 男子以剃发梳辫、长袍 清代男子服饰 马褂的满族服饰为基本 装束,官员服制以“补 子”为饰。
❖ 满族女子着旗装,汉族 女子装束沿袭明代。出 现满汉服饰融合的民族 服装的经典:旗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