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物质的变化试题及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1.3常见的酸(1) 同步练习 学生版
第3节常见的酸(第1课时)1、下列关于盐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B.酚酞试液遇盐酸变红色C.能与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的溶液一定是盐酸D.用加热蒸发溶剂的方法就可使稀盐酸变成浓盐酸2、如图所示,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相同质量的烧杯,向两只烧杯里注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质量相等的足量稀盐酸,进行如下实验:第一步:向左盘烧杯里投入5g锌;第二步:向右盘烧杯里投入5g另一种固体物质A。
实验结束时,如果天平指针偏向左盘,则加入的固体物质A是( )A.镁B.氢氧化钠C.铜D.氧化铁3、在一定质量表面被氧化的镁条中,慢慢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下列反应中有关量的变化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 BC D4、等质量的下列固体物质分别与一定质量的稀盐酸(溶质量分数相同)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金属Al和Mg比较,Mg反应速率快,但生成氢气的质量少B.Mg与MgO比较,Mg消耗的盐酸的质量少,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C.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比较,碳酸氢钠反应速率快,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多D.CuO与Cu(OH)2比较,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相等,溶液质量也相等5、某学生做了如下实验:将一个不与盐酸反应的小球放入盛有盐酸的烧杯中,小球漂浮于液面(如图)。
将适量锌粒加入烧杯中,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与开始相比,小球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
A.变小B.变大C.不变D.无法确定6、能与滴加了紫色石蕊的稀盐酸反应并且反应后溶液依然为红色的是( )A.碳酸钙B. 氢氧化钠C.氧化铜D.硝酸银7、为验证“酸的化学通性”,某班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下实验。
请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1)写出能证明A中发生反应的现象:。
(2)写出上述实验中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要全面验证酸的化学通性,D试管中能与酸反应的固体单质是(写一种即可)。
(4)实验完成后,将全部废液倒入废液缸内,测得pH=2,则废液中所含溶质最多有种(溶质不计指示剂与气体)。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1.3水结冰了课后辅导作业设计及答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1.3水结冰了课后辅导作业设计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做水结冰的实验中,试管中水的高度与结成冰后冰柱的高度相比,(C)。
A.水和变成冰后的冰柱高度一样 B.水的高度高一些C.冰柱的高度要高一些【详解】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水会结冰。
水在结冰过程中温度不变、体积会增大,所以水结冰后,冰柱的高度比水面高一些。
2.关于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冰是固态的水B.冰没有一定的体积C.冰有一定的形状【详解】根据对水和冰比较的认识,水结冰后体积变大,它们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冰是水的固体状态,冰有一定的形状,冰也有一定的体积。
3.下列物体是固体的是(B)。
A.矿泉水黑板檫 B.塑料瓶树叶C.果汁香蕉【详解】固体是物质的一种聚集状态。
与液体和气体相比固体有比较固定的体积和形状、质地比较坚硬。
黑板檫、塑料瓶、树叶、香蕉都具有一定质量、体积和形状,是固体。
矿泉水、果汁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是液体。
4.我们在做水结冰的实验时,发现水结冰后占据的空间(体积)(B)。
A.不变 B.变大 C.变小【详解】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
这就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但是,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反而会膨胀,占据的空间变大。
5.有固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这时水处于(B)。
A.固态 B.液态 C.气态【详解】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固体:有一定体积和一定形状,质地比较坚硬的物体;气体:没有一定形状,没有一定体积,可以流动的物体;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可以流动的物质。
所以有固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这时水处于液态。
6.在做水结冰的实验时,如果试管中的水迟迟不结冰,下面哪项能使试管中的水结冰(C)。
A.使劲摇晃试管B.在试管中加入更多的水C.在容器中加入更多的食盐【详解】在做水结冰实验时,往碎冰堆里放食盐,能够加快碎冰的融化,冰融化吸热使得周围温度降低,从而让实验效果更加明显。
初中物态变化试题及答案
初中物态变化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下列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A. 玻璃B. 松香C. 食盐D. 沥青答案:C2. 水在0℃时,会经历哪种物态变化?A. 凝固B. 熔化C. 蒸发D. 升华答案:A3.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A. 熔化B. 凝固C. 升华D. 液化答案:C4. 下列哪种情况下,水不会沸腾?A. 达到沸点B. 继续吸热C. 达到沸点但不继续吸热D. 低于沸点答案:D5.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A. 液化B. 凝华C. 凝固D. 升华答案:B二、填空题6.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______。
答案:凝固7.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______。
答案:熔化8.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______。
答案:汽化9.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______。
答案:液化10.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______。
答案:升华三、简答题11. 描述一下什么是晶体和非晶体,并各举一例。
答案:晶体是指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的物质,例如食盐。
非晶体则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例如玻璃。
12. 为什么冬天窗户上会出现冰花?答案:冬天室内温度较高,水蒸气遇到冷的窗户玻璃时会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形成冰花。
13. 描述一下液化和凝华的区别。
答案: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例如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
凝华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例如霜的形成。
四、实验题14. 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水的沸腾需要继续吸热。
答案:在一个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加热至水开始沸腾。
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记录沸腾时的温度。
然后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实验结果应显示,一旦停止加热,水将不再沸腾,证明沸腾需要继续吸热。
15. 描述一个实验来观察物质的升华现象。
答案:取一些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一个密封的容器中,观察容器内壁。
随着干冰的升华,容器内壁会出现冰晶,这是因为干冰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过程中吸收周围的热量,导致容器内壁温度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冰晶。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1.3 物质的变化-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真金不怕火炼B.百炼方能成钢C.纸包不住火D.玉不琢不成器【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解答】必须经化学变化才能表现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玉的雕琢过程中只改变物质形状,物质种类不变,是物理变化,因此与化学性质无关。
故选D。
2.【答题】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B.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C.盐酸用于除铁锈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答】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盐酸用于除铁锈、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这些物质的性质都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所以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
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只需要形状发生变化,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
故选B。
3.【答题】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香水挥发B.蜡烛燃烧C.食物变质D.铁钉生锈【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解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香水挥发物质的种类不变,是物理变化。
故选A。
4.【答题】看了《2012世界末日》,许多人都感觉自然灾害的频发足以毁灭我们的地球,灾害中常有如下现象发生,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房屋倒塌C.火山喷发D.山体滑坡【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解答】A、水由固态变为液态,未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未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涉及燃烧等反应,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只是物质的位置发生改变,未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5.【答题】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石墨做电极B.不锈钢做水壶C.氢气做燃料D.蔗糖溶于水【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试题及答案
分子和原子基础知识点复习试题及答案分子和原子自主梳理一、物质的构成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答案:分子原子二、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都很小,我们看不见,摸不着,需要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等设备来观察。
2.分子总是在不断____________________着,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能量__________________,运动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子间有__________________,气体分子的间隔__________________,而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的间隔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水变成水蒸气时,分子间的间隔__________________,而不是分子本身的体积变大。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体积质量2.答案:运动增大增加3.答案:间隔较大较小变大4.答案:相同不同三、分子与原子的关系1.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构成的,如1个水分子由1个______________和2个____________构成;1个氢分子由2个__________________构成;1个氧分子由2个____________构成。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更小的粒子——_______________,又重新组合成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因此,_________________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答案: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氢原子氧原子2.答案:原子原子新的分子分子原子原子四、用分子的知识解释1.混合物与纯净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构成的物质。
高一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满分:100分时间:7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组合正确的是纯净物混合物酸碱盐A超级钢铁红H2S C2H5OH食盐B液氯碱石灰CH3COOH KOH NaHCO3C陨铁冰水碳酸Al(OH)3CuSO4•5H2O D硬铝云雾盐酸NH3氯化铜2.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直径为1.3×10-9m的“钴钛菁”分子分散在水中能形成胶体,该分子直径比Na 的直径大B.丁达尔效应是区分溶液和胶体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C.可以用滤纸分离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D.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3.下列变化中不可能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A.Fe2O3→Fe(OH)3B.FeCl2→Fe(OH)2C.Fe→Fe3O4D.Fe(OH)2→Fe(OH)34.下列表格中各项分类都正确的一组是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A生理盐水明矾液态KNO3蔗糖B生石灰海水铜乙醇C胆矾生铁CaCO3CO2D氢氧化钠空气Na2SO4溶液食醋5.下列各组中两稀溶液间的反应可以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A.将K2CO3溶液滴入H2SO4溶液中;将CaCO3加入HNO3溶液中B.CH3COOH溶液与KOH溶液;盐酸与NaOH溶液C.Ba(OH)2溶液与MgSO4溶液;NaOH溶液与MgSO4溶液D.Ca(HCO3)2溶液(足量)与Ca(OH)2溶液;NaHCO3溶液与Ca(OH)2溶液(足量)6.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存在的是A.在无色溶液中:Na+、Fe3+、Cl-、SO42-B.在含大量Fe3+的溶液中:Mg2+、K+、NO3-、OH-C.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中:K+、Fe2+、Cl-、CO32-D.在烧碱溶液中:Na+、K+、NO3-、CO32-7.某溶液的溶质离子可能含有K+、Mg2+、Ba2+、CO32-、Cl-、SO42-中的几种。
初中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试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氢酒精水银钨铁金熔点/°C-259-117-39341015351064沸点/°C-25378357590027502808A.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B.-39°C时的水银一定是液态C.金掉入铁水中一定会熔化D.钨的沸点高,所以可以用来制作灯丝2.某兴趣小组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小烧杯盛等量的水,采用相同的装置同时开始加热,但所用的导热介质分别为水、油、细沙,加热一段时间后,三种导热介质的温度先后达到一个稳定值(水温100°C、油温180°C、沙温250°C),又经一段时间后小明观察到乙小烧杯中的水正在沸腾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小烧杯中水均在沸腾B.甲、丙小烧杯中水均不在沸腾C.三个小烧杯中水温t甲=t乙=t丙D.三个小烧杯中水温t甲<t乙<t丙3.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洗热水澡时的适宜水温约40℃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约37℃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40℃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4.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升华而成的C.热风干手器的作用是利用热风加快手上水的蒸发D.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表面的水珠是从鸡蛋里渗出的5.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t 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A.在6min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C.该物质在CD段是气态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6.如图所示,甲为盛有水的烧杯,试管乙直插入甲容器水中(试管未碰底),甲烧杯受到酒精灯持续加热后,发现乙试管内的液体沸腾起来了,根据给出的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的沸点的表格,可判断试管乙内的液体一定是()几种物质的沸点(一个标准大气压)物质沸点/℃物质沸点/℃水100甘油290煤油150酒精78A.酒精B.水C.煤油D.酒精或水7.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会消失,以下四幅图中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与其相同的是()A.甲乙B.甲丁C.乙丙D.丙丁8.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B.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纸的着火点较高,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C.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不会沸腾D.纸锅里的水烧干后,继续加热会使纸锅燃烧9.在纸盒内装些水,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
物质的变化及其类型试题及答案
物质的变化及其类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物质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水的蒸发B. 铁的生锈C. 新冰的融化D. 玻璃的破碎2.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A. 物质的物理状态B. 物质的气味和颜色C.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D. 物质的密度和硬度3. 判断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还是纯净物:A. 空气B. 蒸馏水C. 二氧化碳D. 铁粉二、填空题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_______生成。
2. 纯净物又分为_______和_______。
3. 根据物质的组成,可以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_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四、实验题1.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以下实验属于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并说明理由。
实验一:将冰块放入热水中,冰块融化。
实验二:将铁钉放入稀盐酸中,铁钉表面产生气泡。
五、计算题1. 某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_2 + O_2 \rightarrow 2H_2O\]。
若反应物氢气和氧气的摩尔数分别为2摩尔和1摩尔,求生成水的摩尔数。
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A, B, C, D分别对应混合物、纯净物、纯净物、纯净物。
二、填空题1. 新物质2. 单质、化合物3. 混合物三、简答题化学变化是指在反应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而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状态或形状发生改变,但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四、实验题1. 实验一属于物理变化,因为冰块融化后仍然是水,没有新物质生成。
实验二属于化学变化,因为铁钉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氢气和氯化铁,有新物质生成。
五、计算题1. 根据化学方程式,2摩尔氢气与1摩尔氧气反应生成2摩尔水。
所以生成水的摩尔数为2摩尔。
2022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上册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一、填空题1.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2.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可以表现为(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体)(发光发热)等现象。
3.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没有产生新物质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产生了新物质)4.(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5.把铁和空气、水隔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办法。
6.铁锈和铁(不是)同一种物质。
7.铁生锈是一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种新物质是(铁锈)。
8.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擦去水分,抹点油)(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喷漆)(覆盖搪瓷)、(加入其他物质,制成不锈钢)等。
9.工厂汽水中的气体,通过(加大压力)和(降温)的方法把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直接溶解在配有适量糖、柠檬酸、香料等的水里。
10.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1.(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的气泡是二氧化碳。
12.汽水是(二氧化碳气体)的饱和水溶液。
13.自制汽水中的气体是(柠檬酸(或醋酸等))和(小苏打)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14.汽水中含有(咖啡因) (食用色素),经常饮用会危害健康。
15.化学家研究物质的(性质) (成分),采用(提取) (合成)等方法,发明了许多(新物质)。
16.轮胎、胶鞋都是用(合成橡胶)做的。
制造阿司匹林的主要原料(水杨酸)。
17. 200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空气成分)。
18.化学家发现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稀有气体)等多种气体成分。
(氮气)占空气成分最大。
19.二氧化碳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20.研究物质的性质、成分并制造新物质的科学家是(化学家)二、简单题。
1.分别写3组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答:没产生新物质:盐溶解于水、水的三态变化、铁水变成钢锭、爆米花等产生新物质:烟花绽放、火柴燃烧、石灰石遇盐酸、苹果腐烂、白糖烧焦等。
2022-2023年度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4单元 物质的变化单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2022-2023年度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4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一、选择题1.如右图所示,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发现蜡烛熄灭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该气体比空气轻B. 该气体透明C. 该气体能灭火2.下列办法中防止铁生锈的是()。
A. 刷上一层油漆B. 浸入水中C. 放在潮湿的角落里3.华华在玩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橡皮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红色和黄色的橡皮泥混在一起之后变成橙色,这是一种化学变化。
B. 捏的过程中橡皮泥的形状发生了改变,这是- -种化学变化。
C. 揉捏橡皮泥时无论是颜色还是形状发生了变化,都只是物理变化。
4.在空气中,水泥加水能凝固成硬水泥块。
这水泥块再粉碎研磨成粉末,加水,不能再形成硬水泥块。
这表明()A. 水泥和硬水泥块磨成的粉末不是同一种物质B. 水泥加水发生了物理变化C. 水或其他物质和水泥的混合,不会产生化学变化5.黄豆和沙子混合在一起后,观察到()A. 黄豆发生了变化B. 沙子发生了变化C. 黄豆和沙子都发生了变化D. 黄豆和沙子都没有发生变化6.物质之间的互相作用,会产生()A. 形态变化和形状变化B. 燃烧变化和非燃烧变化C.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D. 能量变化和非能量变化7.废水流经格栅等处理设备时流速放慢,较大的固状物沉淀下来,这样的污水处理方式是采用了()A. 物理方法B. 化学方法C. 生物方法D. 以上三种方法8.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铜钱日久成了绿色B. 豆子掉在地上脏了C. 米饭放了两天馊了D. 燃烧的蜡烛9.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一段时间后,玻璃杯中留有的液体()。
A. 全部是白醋B. 全部是水C. 含有新物质的液体10.下列变化中没有产生新物质的是()A. 生鸡蛋变成熟鸡蛋B. 面粉做成馒头C. 铁水变钢锭二、填空题11.探究食盐会发生哪些变化。
我的猜想:我的方案:我的发现:12.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的现象。
粤教版九年级上学期《1.3 物质的变化》测试卷解析版
粤教版九年级上学期《1.3 物质的变化》测试卷解析版一.填空题(共4小题)1.如图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的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夹持镁带的仪器是:坩埚钳。
(2)实验时伴随的现象是发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其中能说明镁带燃烧是化学变化的实验现象是生成白色固体。
(3)写出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镁+氧气氧化镁。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一些现象。
例如颜色变化、发光、放热、有气体、沉淀生成等等。
【解答】解:(1)由图中可知,夹持镁带的仪器是坩埚钳。
(2)镁燃烧时,发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生成白色固体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镁+氧气氧化镁。
故答案为:(1)坩埚钳;(2)发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生成白色固体;(3)镁+氧气氧化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镁带燃烧时的实验现象及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的书写等方面的问题。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是,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经常伴随有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沉淀、生成气体等现象。
根据这些现象,有助于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而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要求我们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现象。
下面请大家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实验报告上。
实验一:把稀盐酸滴在大理石上取一支试管,放入少量大理石碎块,逐滴滴入稀盐酸,观察到现象为大理石表面产生气泡,并逐渐溶解。
实验二:镁带燃烧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擦亮,再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写出镁带燃烧的化学符号表达式:2Mg+O22MgO。
【分析】根据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分析。
【解答】解:实验一:取一支试管,放入少量大理石碎块,逐滴滴入稀盐酸,观察到现象为大理石表面产生气泡,并逐渐溶解。
实验二: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擦亮,再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镁带燃烧的化学符号表达式是2Mg+O22MgO。
故填:大理石表面产生气泡,并逐渐溶解;2Mg+O22MgO。
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3盖斯定律作业含解析1
盖斯定律1.根据盖斯定律判断如图所示的物质转变过程中焓变的关系正确的是( )A.1234HH H H ∆=∆=∆=∆ B.1234HH H H ∆∆=+∆∆+C 。
1234HH H H ++∆=∆∆∆D 。
1234HH H H =+∆+∆∆∆2。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C (金刚石,s )221O (g)CO (g)H +===∆; C (石墨,s )222O (g)CO (g)+=∆H ; C (石墨,s )===C (金刚石,s )3 1.9kJ /molH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12HH ∆>∆C.3122∆∆=∆-HH H D. 石墨转化成金刚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3。
已知C (s )、2H (g)、3CH COOH(l)的燃烧热分别是1393.5kJ mol -⋅、1285.8kJ mol-⋅和1870.3kJ mol -⋅(注:3CH COOH 的燃烧产物是2CO 和2H O ),则反应2232C(s)2H (g)O (g)CH COOH(1)++===的H ∆为( )A.1488.3kJ mol --⋅ B 。
1762.6kJ mol --⋅ C 。
1654.9kJ mol --⋅ D 。
1191kJ mol -+⋅ 4。
2mol 金属钠和1mol 氯气反应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H ∆>B.4581HH H H ∆+∆+∆=∆C 。
在相同条件下,2K(g)2K (g)+→的3H H ∆<∆ D.678HH H ∆+∆=∆5。
通过以下反应可获得新型能源二甲醚(33CH OCH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1221C(s)H O(g)CO(g)H (g)kJ mol H a -+===+∆=⋅ ②12222CO(g)H O(g)CO (g)H (g)kJ mol H b -+===+∆=⋅③122323CO (g)3H (g)CH OH(g)H O(g)kJ mol H c -+===+∆=⋅ ④-1333242CH OH(g)CH OCH (g)H O(g)kJ?mol H d ===+∆=A 。
2022-2023年度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4单元 物质的变化单元试题及答案(一)
2022-2023年度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4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试题及答案(一)一、选择题1.下列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是( )A. 蜡烛燃烧B. 冰块融化C. 苹果腐烂D. 钢铁生锈2.将一根铁钉的一半浸入水中,一半露在空气中,最容易生锈的部分是()A. 在空气中的一半B. 在水中的一半C. 空气和水交界处D. 无法确定3.有关填埋垃圾后的情况,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雨水溶解垃圾里的有害物质,容易污染地下水B. 垃圾堆久了会产生气体,污染空气C. 垃圾填埋后,在其上面能种植任何植物4.下列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火柴燃烧B. 玻璃破碎C. 铜生锈5.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下列关于物质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往米饭上滴碘酒产生了新物质,米饭的颜色发生了变化B. 铁生锈后变得比原来更光滑、更容易被磁铁吸引C. 加热白糖的实验中,白糖只有颜色发生变化,物质没有发生变化6.下面的变化中,( )生成了新物质。
A. 磨碎小麦B. 把石块砸碎C. 鸡蛋放进醋中7.下列做法会加快铁生锈速度的是()A. 放在潮湿的地方B. 放在干燥的地方C. 外表涂上油漆8.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A. 氧气B. 水蒸气C. 二氧化碳9.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水结冰B. 铁块锻打成锄头C. 植物光合作用制成造出养料10.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一段时间后,玻璃杯中留有的液体()。
A. 全部是白醋B. 全部是水C. 含有新物质的液体二、填空题11.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变化。
12.根据是否生成新的物质,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变化和变化。
13.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的现象。
14.物质会发生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形状等,没有产生新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将之称为。
15.物质变化可以分为变化和变化。
16.我们把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的这类变化称为;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4单元 物质的变化单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4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一、选择题1.下列是向牛奶中加入食醋后,牛奶的变化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A. 有气泡冒出B. 看不出明显变化C. 出现黏稠状的物质,并发生沉淀D. 发生沉淀后,加水沉淀消失2.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一些现象,下列变化中没有出现颜色变化这一现象的是()。
A. 铁钉生锈B. 在淀粉上滴碘酒C. 火柴燃烧D. 食盐溶解在水中3.如右图所示,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发现蜡烛熄灭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该气体比空气轻B. 该气体透明C. 该气体能灭火4.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不能看到的现象是()。
A. 溶液颜色变浅B. 产生大量气泡C. 铁钉上有附着物5.下列办法中防止铁生锈的是()。
A. 刷上一层油漆B. 浸入水中C. 放在潮湿的角落里6.下列变化中,与另外两个变化不同的是( ) 。
A. 轮胎爆胎B. 蜡烛燃烧C. 蜡烛融化7.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下列关于物质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往米饭上滴碘酒产生了新物质,米饭的颜色发生了变化B. 铁生锈后变得比原来更光滑、更容易被磁铁吸引C. 加热白糖的实验中,白糖只有颜色发生变化,物质没有发生变化8.观察表明,铁钉在()时生锈速度更快。
A. 完全在干燥空气中B. 各一半在浓水、空气中C. 完全在食用油中9.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沙子和黄豆混合B. 制作柠檬汽水C. 叠纸飞机10.“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句话中水结冰的过程是什么变化()A. 物理变化B. 化学变化C. 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二、填空题11.探究食盐会发生哪些变化。
我的猜想:我的方案:我的发现:12.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和两类。
13.有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
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称为。
14.如图实验是研究的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物质的变化
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蜡烛成灰
D.滴水成冰
3.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
是()
A.红纸剪成窗花
B.泥土烧成瓷器
C.冰块制成冰雕
D.木板制成模型飞机
4.家庭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米饭煮熟 B.液化石油气燃烧C.水沸腾 D.菜刀生锈
5.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A.用燃烧法区别羊毛和合成纤维B.气球充气过多爆炸
C.以大米、高粱、小麦等粮食为原料酿酒D.铜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变成铜绿
6.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司马光砸缸B.凿壁偷光 C.火烧赤壁 D.铁杵磨成针
7.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
A.颜色的改变
B.气体放出
C.新物质生成
D.发光、放热现象
8. 在下面的变化过程中,只有一个变化与其他变化的本质是不同的,该变化是() A.钢铁生锈 B.纸张燃烧 C.牛奶变酸 D.干冰升华
9、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
A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是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可能伴随物理变化 D二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10、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作_______。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生成新
物质,这种变化叫作____________,又叫___________。
11、做镁带燃烧实验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燃烧前镁带是_____色的固体,燃烧时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生成______________。
该变化属于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该变化可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右图,将若干克萌发的种子放入广口瓶中以测其呼吸作用。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要消耗______,放出_______。
所以,
呼吸作用属于______变化。
(2)测定过程中,U型管______管(填A或B)中的液面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二氧化碳可以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
13、在化学反应中,不仅有新物质生成,还有能量的转化。
分别举出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热能、
光能的一个实例(两个实例不能重复)。
热能:;
光能:。
14、“某变化伴随有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产生沉淀等一种或多种现象,该变化一
定是化学变化;反之,若没有明显现象,该变化一定就是物理变化”的说法对吗?分别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1.C
2.C
3.B
4.C
5.B
6.C
7.C
8.D
9、B
10、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反应
11、坩埚钳酒精灯石棉网银白色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白色粉末状的
点燃
固体化学变化变化后生成了新物质镁+氧气氧化镁
12、(1)氧气二氧化碳化学(2)B 种子呼吸消耗氧气,呼出的二氧化碳被澄清的石灰水吸收,导致瓶内压强减小
点拨: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呼吸作用属于化学变化。
因为呼出的二氧化碳被澄清的石灰水吸收,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导致瓶内压强减小,小于大气压,使B下压,A端上升。
13、煤燃烧放热用于取暖;蜡烛燃绕发光用于照明(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4、不对水受热变为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明显想象属于化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