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及答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全章练习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全章练习1.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香蕉腐烂B.苹果榨汁C. 蛋糕切块D.冰块融化2. 鉴别物质是对科学知识的重要应用,你能用下列哪一种试剂一次鉴别H2SO4、Ca(OH)2、Na2SO4溶液( )A. BaCl2溶液B.酚酞试液C.稀硫酸D.石蕊试液3.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可能会有:①颜色改变;②发光、放热;③有沉淀生成;④有气体放出;⑤有新物质生成。
其中一定有的是( )A.②③B. ①④C.②⑤D.⑤4. 有一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生成,此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则该溶液中一定有大量的( )5. 关于下图中四个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6. 下表是用枫叶提取的花青素在不同pH的溶液中呈现的颜色,现向滴有少量花青素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滴加稀硫酸至过量,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为( )A. 蓝→红粉→紫B. 蓝→紫→红粉C.红粉→蓝→紫D.红粉→紫→蓝7.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以用作电极材料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防毒面具C.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用于面点发酵D.氦气密度比空气小,用于探空气球8. 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入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氯化铁、硝酸钾、氯化钠B.硫酸钾、氯化钡、浓盐酸C.硫酸铜、浓盐酸、氯化钾D.碳酸钾、氯化钾、硫酸钾9. 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A.氢氧化钠纯碱 Na2CO3B.氯化钠食盐 NaClC.硫酸铜晶体胆矾 CuSO4D.碳酸钙生石灰 Ca(OH)210. 咖喱是一种烹饪辅料,若白衬衫被咖喱沾污后,用普通肥皂洗涤该污渍时,黄色污渍会变成红色,经水漂洗后,红色又变为黄色。
据此现象,你认为咖喱汁与下列何种试剂可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A. 石蕊试液B.石灰水C. 硫酸溶液D.碘酒11. 下列不属于稀盐酸与稀硫酸共有的化学性质的是( )A.能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B.能与锌反应放出氢气C.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D.能与氢氧化铁反应生成有色溶液12. 下列几种化学肥料中,属于钾肥的是( )A.CO(NH2)2B.NH4HCO3C.Ca3(PO4)2D.K2SO413. 某无色溶液中,含有KNO3、BaCl2、Na2CO3、HCl中的两种溶质。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及答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及答案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向含有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克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
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m1的数值为120B.P点过后将出现蓝色沉淀C.整个反应过程中,氯离子个数不变D.P点所对应的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2 . 二氧化钛(TiO2)是一种广泛用于光化学反应、太阳能电池的物质。
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其中不能反映二氧化钛化学性质的实验是()A.把TiO2加入各种酸溶液中,测量溶液的pH变化B.把TiO2加入各种碱溶液中,测量溶液的pH变化C.把磁铁接触TiO2后,观察TiO2是否被磁化D.加热TiO2检测有无气体放出3 . 除雪过程中,融雪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某融雪剂是由氯化钠、硝酸钠、氯化镁、硫酸铜中的两种物质组成的.某实验小组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已知:①氯化镁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②氯化钠和氯化镁都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融雪剂中一定含有氯化钠B.该融雪剂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镁C.该融雪剂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铜和硝酸钠D.该融雪剂中可能含有氯化钠或硝酸钠4 . 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胶头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充入(或放入)另一种物质,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的气球都明显胀大(忽略液体体积对气球体积的影响)。
则滴管和烧瓶中所用试剂可能是()甲乙A.稀硫酸和铜片水和硝酸铵固体B.水和氢氧化钠固体AgNO3溶液和稀盐酸C.双氧水和MnO2NaOH溶液和CO2D.Na2CO3溶液和稀硫酸水和浓硫酸A. AB.B C.C D. D5 . 下列离子在pH=2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为无色溶液的是()A.NH4+ Cl- K+ NO3-B.CO32- Na+ Cl- K+C.Fe3+ Mg2+ NO3- Cl-D.Na+ Ag+ NO3- Cl-6 . 向一定质量的甲中逐渐加入乙至过量,此过程中溶液的溶质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能用如图曲线表示的是()甲乙A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B稀盐酸碳酸钙粉末C稀盐酸锌粒D硝酸银溶液铜粉A.AB.BC.CD.D7 . 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B.C.D.8 . 向滴有石蕊试液的稀盐酸中慢慢滴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溶液颜色变化的过程是()A.红→蓝→紫B.紫→蓝→红C.红→紫→蓝D.蓝→紫→红9 . 向下表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物质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下图曲线表示的是序号()序号甲乙①HCl和H2SO4的混合酸Ba(NO3)2溶液②Cu-Zn合金稀H2SO4③生锈的铁钉稀盐酸④澄清石灰水CO2和HCl混合气体⑤Na2CO3和NaOH的混合溶液盐酸A.①④B.③⑤C.②⑤D.③④10 . 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Na2CO3、NaHCO3、HClB.NaCl、AgNO3、HNO3C.KNO3、KCl、NaOHD.NaOH、BaCl2、H2SO411 . 在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蒸馏水,如图中能正确表示溶液pH变化的是(横坐标表示加入蒸馏水的质量,纵坐标表示溶液的pH)()A.B.C.D.12 . 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练习(原卷版+解析)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练习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光合作用B.冰雪融化C.海水蒸发D.溪水流淌2.人体口腔内唾液的pH通常约为7,在进食过程的最初10分钟,酸性逐渐增强,之后酸性逐渐减弱,至40分钟趋于正常。
与上述事实最接近的图象是()A.B.C.D.3.鱼胆弄破后,会使鱼肉粘上一种叫胆汁酸(是难溶于水的酸),使鱼肉变苦.要消除这种苦味,下列溶液最适宜用于冲洗的是()A.食盐水B.醋酸C.纯碱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4.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获得化学知识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证明该溶液是碱溶液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是盐酸C.某白色固体与熟石灰混合后加热,产生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证明该固体是铵盐D.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的集气瓶中,火焰熄灭,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5.在做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有时需借助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完成.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滴入稀盐酸.此过程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A.由红色变为蓝色B.由蓝色变为红色C.由红色变为无色D.由无色变成红色6.下列图象与所述实验相符的是( )A B C D向一定量锌粒中加入过量稀硫酸 向一定量氯化铵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t ℃时,向一定量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A .AB .BC .CD .D 7.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 2SO 4、Na 2CO 3、BaCl 2、NaOH 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沉淀中滴加盐酸,沉淀的量、产生气体的量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此推断白色固体中( )A .肯定只存在Na 2CO 3B .可能存在Na 2SO 4C .肯定不存在BaCl 2D .可能存在NaOH8.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的是( )A .滴入适量FeCl 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B .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C .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不变色D .滴入适量AgNO 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9.盐酸、稀硫酸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H +,故有许多共同的性质。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试卷附答案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5×3分=45分)1.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2.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种物质的是( )A.冰、干冰、水B.生石灰、熟石灰、氢氧化钙C.纯碱、烧碱、碳酸钠D.火碱、苛性钠、氢氧化钠3.为了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内的体液具有不同的酸碱性。
根据下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 )A.人体的唾液一定呈酸性B.人体的胆汁一定呈碱性C.人体的胰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D.酚酞试液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4.在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最终只存在无色液体的是( )A.Na2CO3溶液、KCl溶液 B.BaCl2溶液、KOH溶液C.FeSO4溶液、NaNO3溶液 D.CuO、Na2SO4溶液5.酸碱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下列实例不属于酸碱反应在生活中应用的是( )A.土壤酸化后加入熟石灰改良B.金属表面锈蚀后,可用稀盐酸进行清洗C.蚊虫叮咬后涂稀氨水减轻痛痒D.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6.下列能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象是( )A.煅烧石灰石B.在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C.稀释NaCl溶液D.稀H2SO4滴入BaCl2溶液中7.生活中产生的污垢,常可用稀盐酸来清洗。
但下列有一种污垢是不宜用稀盐酸来清洗的是( )A.不锈钢茶杯内的茶垢B.陶瓷水槽内的黄色铁锈斑) D.长期盛放石灰水试剂瓶内壁上C.保温瓶内的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的白色固体8.下列实验中浓硫酸表现脱水性的是( )①浓硫酸敞口久置于空气中增重②浓硫酸干燥氢气③浓硫酸使白纸变黑④浓硫酸使蓝色硫酸铜晶体变白⑤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制“黑面包”A.②④⑤B.③④⑤C.③⑤D.①③⑤9.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纵坐标)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横坐标)关系不符合图乙的是( )10.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白色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呈蓝色,实验室可用这一性质检验水的存在B.因为铝锅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因此可以用铝锅盛装酸性物质C.氢氧化钠易潮解,利用这一性质,氢氧化钠可以用作氧气、氢气的干燥剂D.鸡蛋清中的蛋白质可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利用这个性质可以检验蛋白质的存在11.硫酸是化学工业的重要产品和原料,也是我们实验室常用的化学试剂。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检测含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检测、选择题(共 15题;共 30 分)1.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该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氧气用于急救病人B.干 冰用于制冷剂C.稀 有气体用于霓虹灯D.氦 气用于磁悬浮列车2.当人被蜜蜂或蚂蚁叮咬时,昆虫会向人体射入一种 “蚁酸 ”(具有酸性的物质),使皮肤发红、瘙痒甚至疼痛, 要消除或减少这种症状,可在昆虫叮咬处涂抹下列那种物质(已知食醋的 pH 为 3,牙膏的 pH 为 9,食盐水的pH 为 7,肥皂水的 pH 为 10 ,火碱液的 pH 为 13 )( )9. 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
某同学依据实验事实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牙膏或肥皂水B. 食盐水C.火 碱液D.食 醋3.在 Na 2CO 3 溶液中逐渐加入盐酸,反应中溶液 pH 随加入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为(4.向某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B. bc 段发生反应的类型为置换反应C. 根据图中数据可以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D. d 点溶液中主要存在的离子为 Na +、 Cu 2+、 OH -、 S042-5.做完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实验后,废液缸中盛有大量的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不考虑其他杂质).某同学处理废液时做了如下实验:取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入Na 2CO 3溶液至过量. 记录滴入 Na 2CO 3溶液质量 ( x )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A. 图中纵坐标( y )表示生成 CO 2 的质量B. 反应进行到 C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 NaClC. C 点溶液的 pH > 7D. AB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 2CO 3+2HCl ═ 2NaCl+H 2O+CO 2↑ 6.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既包含物理性质,又包含化学性质的是( )A.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 碱式碳酸铜呈绿色,受热易分解 列判断正确的是 (C. 铝是银白色固体、易导电、传热D. 石墨是灰黑色固体,熔点较高 7. 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风力发电B.石 油蒸馏得到汽油等C 海. 水晒盐D.煤 分解得到煤焦油等8.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一瓶是稀盐酸,另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试剂不能将它们鉴别出来 的是 ( )A. 酚酞溶液B. 镁条C. 氯化钾溶液D. 氯化铜溶液C. D.)A. a至b段对应溶液的pH逐渐减小B. b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C. c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最少D. a至 d 段硫酸钠的质量逐渐增大10. 将稀盐酸分别慢慢滴入装有Na2CO3溶液和NaHCO3 溶液的两试管中,会发现:装有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很快产生气泡,而装有Na2CO3 溶液的试管中开始没有气泡产生,但随着滴入稀盐酸的量增加时,才会产生气泡。
浙教版九(上)科学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单元培优测试卷(试题+答题卷+答案)

浙教版九(上)科学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培优测试卷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Fe-56;H-1;O-16;Na-23;Cl-35.5;Cu-64;S-32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规范、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
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B.点燃酒精灯C.滴瓶中的滴管用后不洗涤直接插回原瓶D.干燥氧气2.★★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属于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木炭用作吸附剂B.稀盐酸用作除锈剂C.氧气用作助燃剂D.氮气用作保护气3.镧(La)是一种活动性比锌更强的元素,它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La2O3,La(OH)3是不溶于水的碱,而LaCl3、La(NO3)3都可溶于水。
由此判断下列几组物质,不能直接反应制取LaCl3的是()A.La(OH)3和HCl B.La2O3和HClC.La和HCl D.NaCl和La(OH)34.★★★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Cl2、MgCl2、Na2SO4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
下列操作顺序中最合适的是()A.①④②⑤③B.④①②⑤③C.②⑤④①③D.⑤②④③①5.★★要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的H2SO4,可加入的物质是()①铁粉②四氧化三铁③氧化铁④氧化亚铁⑤氢氧化亚铁A.②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6.★★“类推”是科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A.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浓硫酸也具有挥发性B.因为金属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所以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C.因为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D.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7.松花蛋外面料灰的配料中有纯碱、食盐、生石灰、草木灰(含K2CO3),当用水将其调和包在蛋壳外面时,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有()A.1个B.2个C.3个D.4个8.★★完全中和一定质量和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需用m克氢氧化钠,若改用m克氢氧化钾时,反应后溶液的PH值应当是()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无法确定9.现有a.MgSO4;b.NaOH;c.CuSO4;d.NaCl四种溶液,不用外加试剂,用最简便的方法鉴别,正确的顺序是()A.abed B.bcda C.cbad D.cadb10.★★不纯的锌6克(含杂质金属M)和不纯的铁6克(含杂质金属N)。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及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考试时间: 120 分钟 满分: 160 分本卷共四大题, 36 小题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 C-12 , O-16 ,Mg-24 ,Ba-137,S-32,N-14,Na-23,Cl-35.5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60 分)1、今天小智过生日,下列庆祝活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2、下列化合物中,溶于水显酸性的物质是( ) A. 氯化钠B.酒精C.硝酸钾D.氯化氢4、有关氢氧化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5、真空包装、食品包装袋内充氮气、放铁粉包或生石灰包等都是常用的食品防腐、保鲜方法,对上述方法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真空包装:能使食品不与氧气接触 B. 充氮气:能隔绝空气并防止食物变形C. 放铁粉包:能除去食品包装袋内的氧气和水蒸气D. 放生石灰包:能除去食品包装袋内的氧气6、向盛有酚酞和 KOH 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直至液体呈无色。
为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所选试剂不正确的是( ) A. 镁条B.稀盐酸C.碳酸钠溶液D.紫色石蕊试液7、向盛有 10mL 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盐酸,下列图像能体现溶液的 pH 变化情况的是8、下列实验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A. 编制花环B.榨取果汁C.点燃蜡烛D.切分蛋糕3、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下列关于浓盐酸溶液 pH 变化的说法正确的( ) A. 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A. 露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 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B. 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D.能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A.向稀硫酸中滴加 Ba(OH)2溶液B.向 Mg (NO 3) 2 溶液中滴加 Na2SO4溶液C. 将浓硫酸加入蒸馏水中并不断搅拌D. 将( NH 4) 2SO 4和熟石灰混合研磨9、小明家的芹菜茎秆细弱,他应该施加的化肥是( A.KOH B.Ca 3(PO 4)2C.KNO 310、Na 2CO 3的水溶液呈碱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碳酸钠在水中会电离初 OHB. 往碳酸钠溶液中加稀硫酸后溶液的 pH 降低C. 碳酸钠溶液中存在 OH -D. 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蓝色11、不用其他试剂,仅利用组内各溶液之间的相互反应,就能将它们区别出来的是( ) A.H 2SO 4、CuSO 4、BaCl 2、 Na 2SO 4 B.FeCl 3、 Ca ( OH ) 2、 NaCl 、 NaOH C. Na 2CO 3、BaCl 2、HCl 、H 2SO 4 D.AgNO 3、Na 2CO 3、NaCl 、Na 2SO 41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 +、Na +、Cl -、HCO 3- B. H +、K +、Cl -、OH - C.Cu 2+、Ba 2+、Cl -、SO 42-D.K +、 NH 4+、 Cl -、 NO 3-13、甲、乙两工厂的生产污水中各含有下列五种离子中的三种(两厂含有一种相同的离子): H +、Cu 2+、K +、NO 3-、OH -。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纸张燃烧B. 盐酸挥发C. 冰雪融化D. 瓷碗破碎2、下列描述中表达的是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冰融化成水B.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浓盐酸易挥发D.石灰水在空气中易变质3、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A.H2CO3B.NaHCO3C.P2O5D.Ba(OH)24、下列物质呈酸性的是()A.柠檬水B.肥皂水C.石灰水D.浓氨水5、下图X、Y、Z表示某些物质的pH值。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X一定是酸B.Y一定是蒸馏水C.Z一定是碱D.Z可能是盐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会减少B. 浓盐酸在空气中会冒白烟C. 浓硫酸敞口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会增加D. 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7、下列实验说明浓硫酸有腐蚀性(脱水性)的是()A.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产生大量的热B.用过氧化钠制取的氧气通过浓硫酸得到干燥的氧气C.浓硫酸久置在空气中质量增加D.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小木棍变黑8、下列有关NaCl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溶于水B.溶液呈中性C.是食盐的主要成分D.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9、酸和碱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A.氧元素B.氢元素C.氮元素D.金属元素10、某农田中的玉米长势不好、叶色枯黄、出现倒伏,最好施用的化肥()A.Ca(H2PO4)2B.K2SO4C.KNO3D.CO(NH2)211、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A.H2OB.NaOHC. CO2D.MgO12、下列有关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酸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氢元素B.能够导电的溶液是酸C.滴加无色酚酞不变色的溶液是酸D.能与碱发生反应的物质是酸13、工业上广泛用于石油精制、造纸、印染、制肥皂等,则该物质是()A.硫酸B.氢氧化钠C.熟石灰D.氯化钠14、下列气体会污染空气并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的是()A.CO2B.O2C.SO2D.CO15、下列各组物质用稀硫酸不能完全区分开的是()A.镁粉、氧化铜粉、木炭粉B.NaOH 溶液、Ba(OH)2溶液、KOH 溶液C.Na2CO3溶液、NaCl 溶液、BaCl2溶液D.铝片、铁片、银片16、物质的性质决定它的用途还决定了它的保存方法。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检测(含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检测一、选择题(共15题;共30分)1.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A. 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 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C. 碱溶液的pH >7,则pH >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D. 点燃H2和O2的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则H2点燃前须检验纯度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稀释浓硫酸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 给试管内液体加热D. 滴加液体3.下列有关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冷的浓硫酸可以用铁桶存放,所以冷的浓盐酸也可以用铁桶存放B. 硫酸溶液中K+、Ca2+、OH-、Cl-可以大量共存C. 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这白色沉淀是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发生了反应,所以这个现象不能说明中和反应已经发生了D. 稀硫酸和稀硝酸溶液中都含有H+,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跟铁反应生成氢气4.将一定质量的Ba(OH)2 溶液与Na2CO3 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的体积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N 点时,所得溶液的pH=7B. Q 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含有BaCl2C. O 至P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D. P 至Q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2HCl=BaCl2+2H2O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 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B. 干冰用作人工降雨C. 盐酸用于除铁锈D.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6.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B. C. D.7. 以下物质的自我表白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 B. C. D.8.指示剂可以检测溶液的酸碱性,下列各种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是()A. 柠檬汁B. 肥皂水C. 白醋D. 盐酸9.将某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混合后溶液的pH<7B. 混合后溶液中水的质量大于混合前两种溶液中水的质量之和C. 混合后溶液的质量是混合前两种溶液的质量之和D. 混合后溶液为氯化钠溶液10.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车胎爆炸B. 高粱酿酒C. 玻璃破碎D. 干冰升华11. 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质量增加的是()A. 浓硫酸B. 烧碱C. 浓盐酸D. 双氧水1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是中考经常考查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以下有关区分二者的依据的说法中,你认可的是()①是否生成其他物质②是否有明显的现象③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改变④是否放出热量A. ①②③B. ②④C. ①③D. ①④13.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 B. C. D.14.胃液里含有适量的盐酸可以帮助消化,但盐酸过多,感到不舒服.下列物质中,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是()A. 氢氧化钠稀溶液B. 澄清石灰水C. 氢氧化铝D. 食醋15.科学离不开生活,以下在家中发生的变化中属物理变化的是( )A. 铁锅生锈B. 豆腐切块C. 煤气燃烧D. 大米霉变二、填空题(共6题;共22分)16.溶液的酸碱性常用 _______检测,溶液酸碱度的取值范围为 ________,当pH=1时,溶液呈 ________性。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 物质的变化单元测试(有答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的变化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碳酸钠可用于制造玻璃,其俗称是()A.小苏打B.熟石灰C.生石灰D.纯碱2.家中长期烧开水的水壶中常附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要除去水垢,最好采取的措施是()A.用钢丝球擦洗B.用洗洁精洗涤C.用水清洗D.用食用白醋洗涤3.实验室中下列物质不需要密封保存的是()A.石灰石B.生石灰C.氢氧化钠D.浓盐酸4.缺磷小麦生长缓慢,为了促进其生长,应该施用的化肥是()A.CO(NH2)2B.K2SO4C.NH4HCO3D.Ca(H2PO4)25.食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质,下列有关食盐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加碘食盐配制生理盐水B.用食盐水除铁锈C.用食盐水腌制咸鸭蛋D.用食盐代替小苏打蒸馒头6.下列对物质的讨论,不正确的是()A.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是盐B.工业用盐中的亚硝酸钠的化学式是NaNO2C.明矾[KAl(SO4)2•12H2O],是化合物D.长期饮用纯净水,对青少年身体健康有利7.现有氧化铁、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和碳酸钾溶液五种物质,在常温下它们两两相互发生的化学反应有()A.4个B.5个C.6个D.7个8.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发生反应且无明显现象的是()A.BaCl2与Na2SO4B.HCl与NaHCO3C.KNO3与NaOH D.NaOH与HCl9.氯化铵、硫酸铵、硝酸铵和尿素都是白色固体,也是重要的化肥,下列物质能够将尿素从这四种化肥中鉴别出来的是()A.氢氧化钙B.稀盐酸C.氯化钠D.水10.下列混合液中滴入Ba(OH)2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的是()A.Mg(NO3)2、HCl、NaCl B.CuCl2、NH4NO3、KClC.AlCl3、HNO3、CaCl2D.Na2CO3、KOH、NaNO311.向含有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的是()A B C D12.对于复分解反应,X+2NaOH═2Y+Cu(OH)2↓,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X一定是CuCl2B.相对分子质量大小:X>YC.Y可能是H2O D.Y可能是Na2SO413.将三种无色溶液加入到甲、乙、丙三只玻璃杯中,分别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可观察到下列现象:甲杯变为“雪碧”(产生大量气泡);乙杯变为“牛奶”(出现白色浑浊);丙杯变为“红酒”(变成红色液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酸钠能和一些酸反应,生成CO2气体B.碳酸钠和某些盐溶液混合出现浑浊C.碳酸钠和某些碱溶液混合出现浑浊D.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它是一种碱14.要除去粗盐中含有的Na2SO4 MgC12 CaC12和泥沙等杂质,且又不混入其它杂质,小刚他们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将粗盐溶于水,过滤得到澄清溶液,再进行下列各步骤处理:①加入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②加入_____溶液至沉淀完全;③加入_____溶液至沉淀完全;④过滤,取出滤液;⑤往滤液中加入_____溶液调至溶液的PH=7;⑥蒸发浓缩,使NaC1晶体析出.上述方案的步骤②、步骤③和步骤⑤中所加的物质,你认为分别是()A.Ba(NO3)2 Na2CO3 HC1 B.BaC12 K2CO3 H2SO4C.BaC12 Na2CO3 HC1 D.Ba(NO3)2 K2CO3 H2SO415.过氧化氢(H2O2)是一种无色液体,常用作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为了贮存、运输和使用的方便,工业上将过氧化氢转化为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2Na2CO3•3H2O2),该晶体具有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双重性质。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综合练习(含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章节综合练习一、单选题1.在①氢氧化铁、②硝酸钡、③稀盐酸、④氢氧化钠四种物质中。
跟硫酸钠、硫酸镁都能发生反应且体现“硫酸盐通性”的组合是()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D. ①②2.我国研制的大型激光器“神光二号”用了磷酸二氢钾(化学式为KH2PO4)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磷酸二氢钾可作复合肥料B. 磷酸二氢钾是一种酸C. 磷酸二氢钾中含有4个元素D. 磷酸二氢钾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3.向某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B. bc段发生反应的类型为置换反应C. d点浓液中主要存在的离子为Na+、Cu2+、OH-、SO42-D. 根据图中数据可以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4.下列有关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冷的浓盐酸可以用铁桶存放B. 硫酸溶液中K+、Ca2+、OH-、Cl-可以大量共存C. 稀盐酸能跟硝酸银反应体现了酸的通性D. 稀硝酸能跟铁反应,但不生成氢气5.分析推理是科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 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 碱溶液的pH都大于7,因此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C. 硫酸溶液与BaCl2溶液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因此能与BaCl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一定是硫酸溶液D. 稀硫酸滴入石蕊试液后溶液变红色,因此盐酸滴入石蕊试液也变红色6.下列四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无法将其鉴别出来的是( )A. BaCl2、Na2SO4、K2CO3、KNO3B. H2SO4、KOH、Ba(OH)2、CuSO4C. HCl、Ba(NO3)2、NaCl、Na2CO3D. HCl、H2SO4、BaCl2、Na2CO37.某同学在科学晚会上为大家现场作了一幅《镜湖灯影》的景色画:他在白纸上用干净的毛笔蘸取甲溶液“画上”一串灯影,再用另一支毛笔蘸取乙溶液在灯影周围“画上”一片湖水,将白纸挂在墙上,待晾干后,用装有丙溶液的喷雾器向白纸上喷洒,结果出现了“蓝色的湖面上倒映着红色的灯影”的画面。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及答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及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有本质的不同,它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B.天空中云形变化C.燃放烟花D.古画纸张变黄2.下列“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A.氨水B.汽水C.冰水D.糖水3.小柯给校园里植株矮小、叶色发黄的植物施用尿素[CO(NH2)2],尿素是一种() A.复合肥B.氮肥C.磷肥D.钾肥4.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气体X,胶头滴管中盛有液体Y。
若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滴入瓶中,振荡,一段时间后可见小气球a膨胀鼓起。
下列各组物质不会出现上述现象的是( )A.A B.B C.C D.D5.小明同学在实验室中测定某碱性溶液的pH,他的实验操作如下:先用蒸馏水将pH 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液于pH试纸上进行测定,你认为小明同学这样测得的结果与该溶液的实际pH比较()A.偏低B.偏高C.不变D.无法判定6.下列实验只利用厨房中的物品不能完成的是()A.鉴别食盐和纯碱B.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C.探究铁制菜刀的生锈条件D.制取无壳鸡蛋7.氢氧化铯是一种可溶性碱,其化学式为CsOH ,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CsOH溶液的pH小于7B.CsOH和CuO能发生化学反应C.CsOH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蓝D.CsOH中Cs元素化合价为+1价8.合理使用化肥,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减少环境污染。
下列有关化肥的说法错误的是()A.化肥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应大量使用B.不能将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C.磷酸二氢铵(NH4H2PO4)是一种复合肥料D.提倡将农家肥与化肥综合使用9.向一定质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人Na2CO3溶液。
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OE段发生的化学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B.PF段有沉淀生成C.G点溶液的pH >7D.反应过程有气体和沉淀生成,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10.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钠、硫酸、氯化钡、盐酸中的一种,下表是它们之间反应的现象。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及答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及答案一、选择题1.(2019•扬州)下列溶液显碱性的是()A、酸雨B、食醋C、NaOH溶液D、盐酸2.(2019•威海)用pH计测得一些物质的pH如下:物质苹果汁西瓜汁牛奶鸡蛋清炉具清洁剂pH 2.9 5.8 6.4 7.6 1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牛奶放置一段时间后变酸,pH变大B、等量的西瓜汁比苹果汁所含氢离子数多C、炉具清洁剂的碱性比鸡蛋清的碱性强D、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多喝苹果汁3.碳酸钠(化学式是Na2CO3)俗称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该原料在物质分类中属于()A、有机物B、混合物C、碱D、盐4.为保护环境,含镉(Cd)固体废弃物必须及时处理。
下面是处理过程中某一重要反应:CdSO4+Na2S=CdS↓+Na2SO4。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A、复分解反应B、置换反应C、分解反应D、化合反应5.(2019•青岛)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不正确的是()A B C DA、 NaCl、HClB、 HCl、NaOHC、 H2SO4、HClD、 Na2CO3、NaOH7.(2019·南充)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 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将铁钉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盐酸中1B 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CaCl2通入过量的CO2,过滤C 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分别加入Ba(OH)2溶液,观察现象D 鉴别实验室中的食盐水和糖水品尝味道8.(2019·毕节)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Na+、H+、Cl-、OH-B、 Ag+、K+、Cl-、NO–C、 Na+、H+、NO3–、CO32-D、 H+、Mg2+、SO42–、Cl-9.盛有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常有一层白色固体物质,要清除它,应该采用的方法是()A、用水直接清洗B、用洗洁精洗C、用澄清石灰水洗D、用稀盐酸洗,再用水洗10.(2019·郴州)下列关于碳酸钙的说法错误的是()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B、实验室常用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制取CO2C、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D、石灰浆粉刷墙壁,“出汗”后变成碳酸钙11.(2019·贵港)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综合测试及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综合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在于变化过程中有无新的物质生成。
下列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比较金属活动性B.水的电解C.过滤泥浆水D.食物霉变2.在①氧化铁②金属锌③氢氧化铜④氯化铜溶液四种物质中,跟稀硫酸、稀盐酸都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3.等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pH=7,则( )A.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混合溶液中钠离子与氯离子个数相等C.混合前后水分子总数不变D.混合前后阳离子总数不变4.下列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①浓盐酸②浓硫酸③烧碱④纯碱⑤生石灰⑥食盐A.①⑥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③⑤5.为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王新兴同学设计的下列方案不可行的是( )A. B. C. D.6.纯碱是最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被称为“化工之母”,其产量和消费量被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下列物质不能与纯碱反应的是( )A.稀硫酸B.铁C.石灰水D.氯化钙7.现有下列试剂:①蒸馏水;②AgNO3溶液;③BaCl2溶液;④稀盐酸,欲检验硝酸钠固体中是否含有少量可溶性硫酸盐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是( )A.①③④B.②④C.③④D.①②③8.由于我国北方某些城市在严冬时节曾用食盐融雪,造成土壤中含盐浓度偏高,使路旁的树木死亡.目前专家已研究出一种新型的融雪剂,既能融化冰雪,又能起施肥养护树木的作用,具有上述作用的新型融雪剂的是( )A.氯化钠、氯化钙B.氯化钠、氯化镁C.氯化钠、醋酸钙、醋酸镁D.尿素、硝酸钙、硝酸镁9.小科在研究碱的化学性质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五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丙组和戊组实验能观察到相同现象B.甲组实验能观察到无色变成红色,可推出氢氧化铜也能使指示剂变色C.乙组实验无明显现象,说明两者不能发生反应D.丁组实验产生蓝色絮状沉淀,说明碱都能和含铜离子的溶液发生反应第9题图第11题图10.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性质用途A 氢氧化钙呈碱性改良酸性土壤B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干燥氧气C 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除铁锈D 氢氧化钠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吸收二氧化硫A.AB.BC.CD.D11.向某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60分本卷共四大题,36小题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Mg-24,Ba-137,S-32,N-14,Na-23,Cl-35.5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今天小智过生日,下列庆祝活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编制花环B.榨取果汁C.点燃蜡烛D.切分蛋糕2、下列化合物中,溶于水显酸性的物质是()A.氯化钠B.酒精C.硝酸钾D.氯化氢3、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下列关于浓盐酸溶液pH变化的说法正确的()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4、有关氢氧化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露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B.溶于水时放出热量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蓝色D.能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5、真空包装、食品包装袋内充氮气、放铁粉包或生石灰包等都是常用的食品防腐、保鲜方法,对上述方法的分析,错误的是()A.真空包装:能使食品不与氧气接触B.充氮气:能隔绝空气并防止食物变形C.放铁粉包:能除去食品包装袋内的氧气和水蒸气D.放生石灰包:能除去食品包装袋内的氧气6、向盛有酚酞和KOH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直至液体呈无色。
为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所选试剂不正确的是()A.镁条B.稀盐酸C.碳酸钠溶液D.紫色石蕊试液7、向盛有10mL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盐酸,下列图像能体现溶液的pH变化情况的是()A. B. C. D.8、下列实验中无明显现象的是()A.向稀硫酸中滴加Ba(OH)2溶液B.向Mg(NO3)2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C.将浓硫酸加入蒸馏水中并不断搅拌D.将(NH4)2SO4和熟石灰混合研磨9、小明家的芹菜茎秆细弱,他应该施加的化肥是()A.KOHB.Ca3(PO4)2C.KNO3D.CO(NH2)210、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酸钠在水中会电离初OH-B.往碳酸钠溶液中加稀硫酸后溶液的pH降低C.碳酸钠溶液中存在OH-D.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蓝色11、不用其他试剂,仅利用组内各溶液之间的相互反应,就能将它们区别出来的是()A.H2SO4、CuSO4、BaCl2、Na2SO4B.FeCl3、Ca(OH)2、NaCl、NaOHC.Na2CO3、BaCl2、HCl、H2SO4D.AgNO3、Na2CO3、NaCl、Na2SO41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H+、Na+、Cl-、HCO3-B. H+、K+、Cl-、OH-C.Cu2+、Ba2+、Cl-、SO42-D.K+、NH4+、Cl-、NO3-13、甲、乙两工厂的生产污水中各含有下列五种离子中的三种(两厂含有一种相同的离子):H+、Cu2+、K+、NO3-、OH-。
若两厂单独排放都会造成严重的污染。
若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会变成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无色澄清溶液,此溶质可做化肥。
下列关于污水的分析,正确的是()A.OH-和Cu2+来自同一工厂B.Cu2+和K+来自同一工厂C. K+和OH-来自同一工厂D. H+和K+来自同一工厂14、在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析出的少量金属是()A.铁和铜B.银C.铜和银D.铜15、甲、乙两烧杯内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将镁逐渐加入甲烧杯,铁逐渐加入乙烧杯,测量加入的金属质量m和相应的烧杯内物质质量变化量△m,画出△M﹣m曲线oac和obc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1:m2=3:7B.m1﹣△M1<m2﹣△M2C.曲线oac表示的是甲烧杯中△M与m的变化关系D.当乙烧杯内加入铁的质量为m 1时,溶液中溶质不止一种16、现有足量的铝、铁、锌、镁4种金属,取4个烧杯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4个烧杯内产生气体的数量关系是()A.一样多B.铝最多C.铁最多D.镁最多17、往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粒,如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量Y随加入锌粒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A.硫酸的质量分数B.生成硫酸锌的质量C.溶液的pHD.生成氢气的质量18、如图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图,分析能得出的结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B.a克是指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C.A点时,溶液的溶质为NaOH、NaClD.B点表示稀盐酸和加入的NaOH溶液质量一定相同19、有NaHCO3和Na2CO3混合物13.7g,将其充分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得剩余固体。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Ca(OH)2溶液中,产生5.0g沉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剩余固体为混合物B.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1.5gC.原混合物Na2CO3质量大于NaHCO3D.剩余固体溶于足量盐酸,产生4.4gCO22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B.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D.在一定量的CaCl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A.AB.BC.CD.D二、简答题(共40分,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21、在使用浓硫酸时,若不慎将浓硫酸溅到皮肤上,要先用,再用,最后用小苏打溶液冲洗,严重时应立即送医院。
22、实验中常常要用到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暴露于空气中易变质,变质后的溶液为(填物质名称)溶液,向变质后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23、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
请结合小明同学对碱的四点化学性质的归纳图完成下列问题(箭头上方的物质是指与碱反应的物质)。
(1)请帮小明补充完整性质3箭头上方的反应物质是_______(填“酸”或“碱”“盐”)。
(2)碱溶液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_ _(填化学符号)。
24、学习酸碱反应时,很多同学对其产生探究兴趣.(1)甲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于是他得出酸碱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推理不合理,理由是__ _。
(2)乙同学为了验证甲同学的结论,将实验加以改进: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氢氧化钠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①由图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_ 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B点表示的含义是___ 。
②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pH逐渐__ ___。
③B到C的过程中,烧杯内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___ __(填离子符号)。
(3)丙同学将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他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请你分析变质的原因: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丁同学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于是他想借助下列溶液来验证反应是否真的发生,你觉得不可行的是。
A.无色酚酞试液B.FeCl3C.BaCl2D.KNO325、某科学兴趣小组用NaCl溶液、NaOH溶液和稀H2SO4三种试剂,将含有Cu2+和Ba2+、Ag+和N-的混合液中的三种阳离子逐一除去。
步骤如下(所加试剂均过量),步骤一:混合液中加入试剂A,过滤得到沉淀1和滤液1。
步骤二:滤液1中加入试剂B,过滤得到沉淀2和滤液2。
步骤三:滤液2中加入试剂C,过滤得到沉淀3和滤液3。
(1)经确认试剂A是NaCl溶液,写出步骤一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三种沉淀中,能溶于稀盐酸的是(填化学式)。
(3)滤液3中,除NaNO3外还含有的盐是。
26、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硫酸铜、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钾、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混合而成。
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请回答:白色粉末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有,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有。
27、随着科技的进步,农场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某指挥农场中种植了大量的果树和1,其中的施肥、灌溉等都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和自动控制。
(1)经农场只能系统检测后,自动为农场中的大白菜施加一定量的化肥—尿素[CO(NH2)2],即为大白菜施加了肥。
(2)把胡柚移栽到农场时要剪去部分枝叶,主要是为了减弱,提高成活率。
(3)把马铃薯块茎埋在土壤中,长出新植株,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28、据报道:一家政服务人员在清洗抽水马桶时,同时倒入了“84消毒液”和洁厕剂,结果被两者反应产生的有毒气体熏倒在地。
(1)“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其中Cl的化合价为价。
(2)消毒液中的次氯酸钠(NaClO)与盐酸混合后,会生成氯化钠、水及有毒的氯气。
请你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目前市场上的洁厕剂大多为酸性,含有一定量的稀酸(如稀盐酸、稀磷酸等),具有腐蚀性。
下列物体中,表面可用这类洁厕剂清洗的是(填字母)。
A.大理石台面(主要成分是CaCO3)B. 釉面砖(釉面的主要成分是SiO2)C.不锈钢管29、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2CO3、Fe2(SO4)3、NaCl、KN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成分,设计以下实验进行探究:(1)取少许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水使其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2)取少量(1)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3)向(2)中的滤渣(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有气泡产生,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实验结论:a.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存在,一定存在、,可能存在、。
b.写出(3)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0、实验室为了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让制取的气体先后经过甲、乙两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甲装置时,气体应从管进,管出,该装置的主要作用是。
(2)通过乙装置时,气体应从管进,该收集方法针对的是什么类型的气体?。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2分)31、小柯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其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1)B组实验不变蓝的原因是_ _ ,小柯观察到C组也不变蓝,认为氢氧化钠对酶的活性没有影响。
老师提示他:“氢氧化钠会影响酶的活性。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C组没变蓝?小柯进一步分析并做出猜想。
猜想一:氢氧化钠变质;猜想二:氢氧化钠与碘发生了化学反应。
…(2)小柯按图甲实验,看到溶液变红,认为氢氧化钠没有变质.小常认为他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_ __。
在小常的建议下,小柯按乙实验,溶液中没有沉淀产生,从而排除了猜想一。
(3)在原来C组实验基础上,只要继续_ _(写出操作和现象),就可以证明猜想二正确。
32、请你分析以下实验装置,并学习所提供的材料。
实验装置:学习材料:氨气(NH3)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2NH4Cl+Ca (OH)2CaCl2+2NH3↑+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