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优化课堂教学的推助器论文
关于实验优化,课堂教学的推助器
关于实验优化,课堂教学的推助器就科学这门实验与理论并重学科来说,在教学中应该随便舍弃任何个演示实验或者是学实验,相反,科学教师应该认真做每一个实验,甚至采取定策略适当改进教材中的实验,培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勇于探索的品质。
文以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有效为出发点,从实验材料的改、实验装置的改变谈谈于实验优化的想法。
1.改变实验材料,优化实设计,在感悟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当前科学教材中安排了“探性实验”和“验证性验”。
无论是探究性实验是验证性实验,都需要以学生教学主体,增加学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的思撞击出智慧的火花,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介绍分子运动论观时,教材中设计了两个实,一个是打开香水的瓶子,生会闻到香味,另一个是装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上去玻璃板,上面的空玻璃瓶过一段间会出现红棕色,从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虽然象直观,也能说明问题,但许多生认为是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香味且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大,扩散现象并不十分明,该实验的探究性不强。
对于一知识点,如果重新计,便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性。
因此可以将验材料由二氧化氮改为氨气,来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人们般将氨水滴入到含有无酚酞的水中(图1)让学生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得分子不停地作无规则运的结论。
但是,这样的研究与高酸钾的扩散实验区不大,学生参与性也不高,且对该知识点的掌握,可以说学生被动的接受。
如果进如下改变,则情况就不一样了:一只大烧杯盖住两分别装有浓氨水的小烧杯A和装无色酚酞试液的小烧杯B(图2),让学生观察现象。
图1改进前,直接滴加水图2改进后,探究实验学生很快就会发小烧杯B中的液体颜变成了红色。
此时有的学生已经产了疑惑的眼神,有的学甚至开始讨论……由此便开了互动。
学生会自发提出问题酚酞试液的颜色为什么会发变化?是什么让它的颜色发生变化?是空气让它变色吗?还是边另一个烧杯里的物质让它变色?如果是,那这些物质是如何“跑来”的呢?针对学生提出的题,教师可以反问学生:如何计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呢?学生开始了新一轮的思考讨论,并不断有成果生:取酚酞试液单独做验,让它敞口暴露在空气中看其是变色,如果变色则说明由于空气的原因。
关于实验优化,课堂教学的推助器
关于实验优化,课堂教学的推助器前言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与技术学科教育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和技能。
但是,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常常面临着实验设备、实验操作、实验记录等诸多问题,如何优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成为了教师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效果,推荐一些实用的实验优化和课堂教学推助器。
实验优化推荐1. 虚拟实验室虚拟实验室是通过电脑模拟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软件,可以代替真实实验室,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帮助学生在没有实验器材的情况下,完成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得到实验数据。
现在,在许多高校中,虚拟实验室都被应用到了实验教学中。
例如,虚拟实验室平台PHYWE PheLab,提供了数百个现代实验和研究项目,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
学生只需要在电脑上登录平台,就可以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这一平台还提供了在线教学资源,如视频和实验指导书,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
2. LabviewLabview是一种用于控制和自动化实验的编程语言和开发环境,可用于实验数据采集、实验控制和实验数据可视化等。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而Labview可以帮助学生自动采集和分析数据。
Labview的编程语言简单易学,学生可以通过编写简单的程序,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 Vernier Logger ProLogger Pro是一种数据采集和分析软件,能够将实验仪器与计算机连接,实现实时数据采集。
学生可以通过Logger Pro对实验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例如绘制数据图表、处理曲线拟合等。
此外,Vernier公司还提供了一些实验教学的资源,如实验指导书、视频教程和实验讲义等,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进行实验操作。
课堂教学推荐1. PPTPPT是一种常用的教学工具,教师可以用它讲解课程内容。
通过PPT,教师可以结合图片、文字、音视频等多媒体元素,使课程更加生动。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论文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论文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与提高教学质量之间的矛盾显得尤为尖锐,笔者以为,要解决这对矛盾,核心工作是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本文就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如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谈几点体会。
一、重视演示实验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对于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教学论的观点来看,演示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直观的材料,还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感官与思维的参与。
如初中科学教材中的重要定律:质量守恒定律。
教师只有借助实验才能出色完成这一规律的教学任务。
实验非常简单:在密闭的锥形瓶中加入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前在天平上称量一下读出读数,然后让两种溶液混合,可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已发生反应;再放到天平上称量,发现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就已感觉到质量守恒这一事实,实验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就可以使学生对这一定律很快接受。
在此过程中,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二、实施启发式教学科学教学的具体方法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但启发式教学却是实施科学教学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
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思想与操作要点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统一,学生既是教育对象又是认识的主体;强调要把教学方法的出发点建立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基础上;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的智能发展,通过启发给学生提供发展智能的时空条件和机会;强调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方法达到综合优化;强调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得到教学结果,更要重视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的构建中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以学法指导为重点。
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要注重以下几条途径。
1.精心设计导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心理学认为,疑最能引起探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
在新课导入中,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设疑,活跃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成为开启学生思维的“觉悟之机”。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助推器——课例研究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助推器———课例研究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陈辉俊【内容摘要】课例研究是一种行动研究,是专业引领下教师联合起来计划、观察、分析和提炼真实课堂教学的过程。
在课例研究过程中,教师相互提供教学经验和反馈建议。
本文以一节公开课堂教学实录为课例研究的素材,客观真实地反映了课例研究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起到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课例研究教师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实录,是真实纪录教师课堂教学全过程的一种实用文体。
课例研究正是一种以教学课例为载体的行动研究,是专业引领下教师联合起来计划、观察、分析和提炼真实课堂教学的过程。
在课例研究过程中,教师不仅从课例本身获得技能,也从同事的反馈中获得提升。
教师相互提供教学经验和反馈建议,通过这种方式教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去年,学校承办了市教育局组织的初中教学质量管理现场会,笔者作为英语学科代表为与会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开设了一节观摩课。
教学内容是上外+华校实验教材8A Unit1Songs and music视听说部分,该课属于听说综合技能课型。
备课时,笔者基于课型特点和学情,根据教学需求,大胆尝试重组教材,考虑将整节课围绕听力策略展开教学,并辅以听说活动来操练、运用该策略,以达到训练听说综合技能的教学目标。
课堂实录Step1.Presentation:1.从课前播放的歌曲导入新课,学生猜歌名、歌手(Heal the world,Michael Jackson),呈现本单元主题:Songs and music。
2.请学生上台作与话题相关的presentation。
(前一天布置该自主学习作业,课堂上请同学展示)3.接着学生演讲的提问,教师追问:“What’s his presentation mainly about?”(Justin Biebber.从他的演讲中,学生可以了解到贾斯汀·比伯的相关信息,如:his birthday,hobbies,idol,teacher, nationality,etc.)小结:如何得出main idea?4.导入新授部分的听力策略:globe listening———grape the main idea.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阅读策略(5Ws&1H———who, what,where,when,why&how),并引导学生说出演讲展示中的5Ws&1H以得出短文的main idea.呈现获取短文main idea的两个策略:通过5Ws&1H或听力材料的背景信息。
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效果最优化论文
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效果最优化的探索摘要:作为广大莘莘学子可能会对物理实验的严谨性、趣味性充满极大的兴趣,但是却很难真正地去了解实验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一路学来,不论是中学时代的课堂物理实验或者是在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时对物理实验的自主学习与操作相信大家在实验过程中都有自己的见解。
本文将针对初中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改革进行分析探讨,旨在提高初中物理实验课杨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真正能够将理论与实验结合起来。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最优化物理实验是指在对物理理论知识的熟知下对其实际的具体操作体现。
实验的目的在于对原理的认证,同学们在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实验的巨大魅力,通过实验对提高自己实际动手能力的一种锻炼,在此基础上跟近一步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以便于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后对实验的创新能力的储备,以及未来对祖国科学事业做出贡献。
但据相关研究表明,目前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效果还有待优化。
一、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的重要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在我国的进一步深化,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目前社会需要的是既懂专业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我国的教育模式也应该相应的进行调整,一味的理论讲授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了,因此,无论是何种阶段的教学,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尤其是初中阶段,这个时期是学生学习能力较强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学生对于知识的汲取最敏感的时期,因此,优化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是非常必要的,不仅会使书本中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化,也为学生以后的发展以及走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之一。
二、优化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效果的措施1.构建平等课堂,激发学生积极性。
传统初中物理实验课堂都是非常严肃的,教师自顾自的在做实验,忽视学生的接受理解情况。
平等课堂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构建一个完全民主的课堂,教师与学生关系是师生关系,更是朋友关系。
因此,对于物理实验课堂的教学,教师可以先将理论知识讲授,使学生有了基本的理解,然后通过实验,和学生一起探讨,是探讨,而不是单单的讲授,要走到学生当中去,和他们坐在一起探讨问题,让学生觉得教师不再是那么陌生,不再那么”畏惧”教师。
小学科学精品论文:创新使用实验器材---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创新使用实验器材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后,探究已经成为科学学习的核心,而实验则是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
在有限的实验教学活动中,怎样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特别是一些一般问题的教学,这个问题更是我们科学教师面临的大难题。
在实验活动中,实验器材的好与坏、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实验教学教学效率。
同时,创新实验器材能更好地发挥实验活动在科学学科中的功能和作用,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字]创新;实验仪器;实验材料;教学效率;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而在花样繁多的探究活动中,实验则是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探究方式。
正如达·芬奇所说“科学如果不是从实验中产生,并以一种清晰的实验结束,便是毫无用处的,充满谬误的。
”但是,我在许多听课活动中,常常会听到有教师提出“一堂科学课有2、3个实验,教学时间不够”、“这个实验材料很难准备,在课堂上是无法完成的,只有展示课上能完成”或者“这个实验如果要学生分组完成,上课时间肯定不够了,还是教师演示算了”。
其实,这些老师提出的问题我相信大部分科学教师在上课时都遇到过。
那是不是遇到这些问题就该“牺牲”学生的权益,避而远之呢?我认为,我们可以改进、创新实验器材,从而实现提高课堂实验教学效率的目标。
这里所提到的实验器材应该包括实验仪器和实验材料两部分。
教师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改进、创新实验仪器,不但能在课堂上完成绝大多数的实验,大大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有更大的收获。
一、实验仪器的有效创新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精良的实验仪器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件合适的实验仪器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还能帮助教师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学到更多、更好的科学知识。
1、创新实验仪器更具操作性实验教学中,教师准备的实验仪器是为了让学生操作、观察和思考。
优化设计实验教学助推课堂效率提升
优化设计实验教学助推课堂效率提升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和总结得来的.新课程标准将传统的实验改为探究实验,并要求学生按照探究七要素循序渐进地进行,突出了实验的重要性.不过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受实验器材、学校的重视程度、教师的实验素养等影响,物理实验教学多数流于形式,缺乏有效性.为了有效开展实验教学,除切实按照教科书上的实验要求外,也要学会对实验进行必要的优化设计,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最大效率,助推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升.一、优化设计导入性实验,增强趣味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物理新授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的导入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以很好地带领学生进入物理情境.如:讲解《气体的压强》时,为了让学生能体验到大气压强的存在,可以按苏科版物理教材中用易拉罐来完成,当然考虑到本节内容学生体验的实验较多,而且完全可以用其他更简单易行的实验来替代,所以为了节约上课的时间,也为了多演示一些实验,我们对实验进行了优化设计.我在空矿泉水瓶内倒少许热水,摇晃瓶子,当瓶内出现白雾时,将水迅速倒掉并盖好瓶盖.很快新奇的现象出现了:瓶子向内凹陷变形并发出声响,甚至会在桌面上轻微跳动.接着我用准备好的玻璃杯、水、和硬纸片又做了“覆杯实验”,当学生看到杯子倒扣时,硬纸片和杯子里的水都没落下来,简直惊呆了,他们顿时兴趣大增,表现出很高的学习积极性.最后结果也表明,这节课的课堂效率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二、优化设计演示实验,注重实验的直观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1.优化设计实验的准备工作,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教师做演示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观察现象形成概念,学习相关知识,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实验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达到这些效果,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就必须要充分准备好,不能由于任何微小的疏漏而导致课堂演示实验的失败.如在进行“水沸腾”的演示实验时,刚开始工作的我由于缺乏经验,自以为什么实验器材都准备好了,就信心满满的在讲台上做起了演示实验.当我在焦急中等待了二十几分钟才等到水沸腾时,才发现这实验演示的太失败了,因为水加热到沸腾所需要的时间太长,浪费了十几分钟的课堂宝贵时间,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也没完成.后来才意识到这是实验的准备工作没做到位,我没有用温度高的温水来加热,而是用的冷水,而且水的质量又多了些.这次实验失败的教训常常提醒我: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实验的成败,而实验成败的关键是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所以在现在的工作中,实验课前我都仔细的排查一下,看实验器材有没有都准备好,怎样准备才更好.2.优化设计实验所需的器材,增强实验的直观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验的需要,优化设计实验所需的器材,增强实验的直观性,确保课堂演示实验成功,助推课堂效率的提升.如:“探究声音的产生”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发声的物体在振动,苏科版教材是让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学生的脸部,体现到有点发麻的感觉,从而说明发生的物体在振动.实际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器材可以优化,演示实验时采用乒乓球来接触发声的音叉,这样学生会明显地看到乒乓球被弹起,现象很明显,学生看的也很直观,而且敲击的力度越大,学生听到的声音越响,看到乒乓球被弹的越高,为后面探究“响度与振幅有关”也埋下了伏笔.三、优化设计实验的操作步骤,增强实验的科学性学生的分组实验都要完成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过程,包含的实验步骤较多,如果这些步骤的顺序不对的话,就会造成一些比较大的实验误差,甚至是错误,这也就意味着实验是失败的.如:测金属块的密度时,有一组学生这么做:第一步:先把金属块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读出量筒的示数.第二步:他将金属块从量筒中取出,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这时我让大家都停下来,问:按这种步骤测金属块的密度,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会对实验的过程或是结果有什么样的影响?经过大家的讨论交流后,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金属块刚从量筒中拿出来时,上面沾有水,会把天平的托盘给弄潮湿;有的说:沾有水的金属块还会使的测质量时,导致测出的质量偏大,从而最后求的密度就不准.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那我说:你们对实验的操作步骤再重新优化设计一下,看能不能避免刚才出现的问题.后来得出的结论是先测金属块的质量,然后测金属块的体积.经过优化设计后,可以减少实验的误差,增强了实验的科学性.四、优化设计课外实验,注重操作的可行性当前物理教学中,有时会因教学时间紧,或认为教材中的小实验是课后知识,常被视为可有可无,或直接弃之不理,这样就会造成教学资源的很大浪费,权衡一下,我提倡要对课外实验进行优化设计,一些学生可以做的课外实验,一定布置让他们回家做.例如,苏科版初中物理《声音的特征》中,课后WWW 中第五题是这样的:用手指蘸水后摩檫高脚酒杯的杯口,使其发出声音,试一试,当注入杯中的水量变化时,音调有何变化?这个课后探究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看到随着杯中水的增多,发出声音的音调在逐渐变低.不过考虑到农村家庭一般没这样的高脚杯,再加上这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如用力过猛,可能会导致杯子损坏,而划伤手指),所以我就想了想,决定对这实验进行优化设计,即让学生回家找几个相同的杯子或者是碗,在里面装上不同质量的水,然后用筷子去敲击它们(注意用同样大小的力),让学生去观察体会声音的音调有何变化,并去思考声音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综上所述,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都要根据学校的实验器材、学生的认知规律去优化设计,无论是增补实验,还是改进实验,所有的出发点应围绕学生的发展而优化设计,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物理知识,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最大效益,助推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升.。
加强实验教学-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加强实验教学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优秀获奖科研论文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科学素质.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呢?在日常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实验的指导与改进.一、关注身边的化学,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中学化学教学一个重要的体现形式是让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身边,自己生活在“化学”的世界里,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每个实验操作无不影响着周围的社会及环境.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学生接触化学这门学科不长时间就会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化学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例如,我们生存的环境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化学反应,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是什么反应?碳酸饮料喝后为什么会打咯?灭火器为什么会灭火?胃酸过多的人为什么不宜食用橘子、柠檬等酸性水果?洗发时为什么先用洗发水再用护发素?等等,都离不开化学知识和化学原理.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让学生感悟到化学是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一门学科,从而培养学生自觉主动投入到化学学习中,积极踊跃地动手动脑,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围绕着某一知识点,引导学生大胆联想,师生共同讨论和解释实际生活中与此相关的事例,会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鲜活的,生动而有趣的,会始终保持他们对化学课的热情,让学生确实体会到化学是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的统一.例如,在教学“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时,学生完成了课本上的实验,还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我不失时机地提问:“我们已知道,除铜以外,碳、硫、磷、铁、镁、石蜡都能与氧气反应,能否用它们代替铜呢?为什么?”同时我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实验用品:广口瓶、燃烧匙、单孔橡皮塞、玻璃管、烧杯、碳、硫、磷、铁、镁、石蜡、水等.这个设疑不但可以促使学生边实验边思考,而且可以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一边巡回指导,用敏锐的眼光捕捉学生心灵的信息,一边根据实验的不同阶段,巧妙、及时设疑:实验测得氧气含量小于1/5,可能原因有哪些?如何改进实验?有的学生大胆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因打开装置可能漏气,有的学生提出用凸透镜会聚太阳光直接照射的方法来改进实验,对回答有创造性的学生及时鼓励,这样一环扣一环,步步设疑,步步深入,步步点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研讨问题的能力,训练和活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三、开展课外实验设计,用实践检验创新成果实践是创新的摇篮,实验设计是一个动手动脑并能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过程.通过课外小组的形式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既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引导学生阅读、查找一些实验小窍门、实验药品及仪器的代用品、实验装置的改进等有关资料,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设计实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要求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实验室用向上排空气法制取CO2,当需制取多瓶CO2时,检验满时很麻烦,换瓶时有大量CO2逸散到空气中,因此既麻烦又浪费药品.在我的指导下,学生采取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群策群力,思维活跃,大胆联想,认真设计,努力创新,很快设计出了多种方案.通过学生的亲自设计,使原装置和实验程序得到优化.如右图所示,收集CO2时,先合上弹簧夹2、4,让CO2进入甲集气瓶,待甲集气瓶集满后,打开弹簧夹2、4,合上1、3,让CO2进入乙集气瓶,同时用空集气瓶调换甲集气瓶.如此直到所备集气瓶全部收满为止.经过学生动手动脑,创新改进,深入探究,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小组内的合作学习,这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四、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大胆设想,大胆思维.例如,鉴别厨房中的两种白色粉末:食盐和纯碱.学生很容易想到用食醋检验有无气体的办法,这是学习化学的定势思维.我适时提出通过两种白色粉末的性质及用途进行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他们大胆自由想象,提出很多鉴别方法:如①口尝,是否有咸味;②洗涤油锅,是否去污;③加入面团蒸馒头,是否变得疏松多孔;④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是否潮解等.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既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启发了他们的心智,又训练了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美国教育家、课程理论家泰勒说过:“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这句话道出了学生学习的本质.实践证明,只有在充满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更好地、更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优化物理实验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论文
优化物理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摘要: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基石。
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
因此,转变教育观念,把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目标,从根本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深化素质教育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而实验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最好方法。
关键词:创新新课程标准教育目标物理实验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学理论则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物理课程标准》。
“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
一时间,这句话成了物理教学中的“经验之谈”,也成了部分教师放弃实验教学的“理论依据”。
更有高级一点的教师则通过flash 动画“做”实验,却绝不动手或亲手做演示实验或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理由是“实验有风险,可能测不出理想的数据”,而flash 动画则不然,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数据要多想一想,画出的实验图像要多好看有多“好看”。
省时、省力、省心,三省在手,何乐而不为乎?以上种种,究其原因,却是“教育目标”的丧失,或者至少是对当前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育人目标的不理解。
一、实验要引导学生明确目的,弄清实验原理和方法物理实验是为学生提供指导,指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弄清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指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是让他们做好学生实验的第一步。
所谓“明确实验目的”即要使学生清楚本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及要达到什么目的。
如果实验目的不明确,不能根据教材要求很好地理解它,则会在实验时面对眼前的仪器束手无策,此次实验活动必然“收获无几”。
也只有明确了实验目的,才能使自己成为实验的主人,为实现真正的科学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是指导学生完成实验的根本依据,若不能很好地掌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做实验时就没有了可遵循的原则,当然也多半会在实验中“事倍功半”。
二、精心设计实验,细心选取器材实验的设计和选材,可是关系到本节实验课的效率是否高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学物理高效课堂的助推器——应用好演示实验
中学物理高效课堂的助推器——应用好演示实验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的教学同样离不开实验教学,而演示实验是物理实验的重要形式之一。
本文先简要叙述了演示实验的形式,然后从促进物理课程教学、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及科学素质等方面阐述了演示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最后讨论了怎样做好演示物理实验。
一、演示实验的形式物理学演示实验教学是把公众事物的现象以直观的手段显现出来的课堂教学形式。
演示的现象清晰生动,演示的内容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各种稍纵即逝或缓慢变迁的现象,通过演示的手段直观生动地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为他们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
其常见形式有:①启发性演示实验,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进行思考、分析;②巩固性演示实验,先讲授教学内容,再观察现象;③扩展性演示实验,扩大学生对一些重要物理现象的感性认识;④示教性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用一些准确规范的动作教学片,结合必要的说明,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性指导。
二、演示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1.利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奇心强,兴趣广泛而强烈。
物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在物理教学中恰当地进行演示实验,就可以激发起学生这种好奇心和兴趣。
利用演示实验拉开课堂教学的序幕, 不但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能够使整堂新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讲“摩擦起电”一节时, 先准备好一堆碎纸屑和一支塑料笔杆,先用没有摩擦过的笔杆靠近碎纸屑, 碎纸屑没有动; 然后将笔杆在头发上摩擦几下, 再去靠近碎纸屑,结果摩擦后的笔杆将碎纸屑吸引起一串,学生被这一现象深深地吸引住了, 急于想知道为什么, 这时教师便开始新课讲解。
2.通过演示实验把物理概念、规律转化为物理现象,便于学生理解从记忆的角度来看,结合演示实验讲解的物理规律远比用单纯的语言讲解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要深刻得多。
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从大量的具体事例中抽象出来的。
开发和拓展初中物理实验课程-优化实验教学效果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开发和拓展初中物理实验课程, 优化实验教学效果优秀获奖科研论文教师很想通过实验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又担心课时太少, 赶不出教学进度.有时出现做实验的班级还不如背实验的成绩好的现象.于是出现了“学生实验”被教师的“演示实验”所替代;如果时间紧, 干脆不做实验, 即使做了实验, 实验课缺乏计划性, 效率低下;只注重实验结论, 忽视了过程探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 教师一定要加大实验的力度,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去年上学期开始起, 我们教研组就在物理实验上做文章, 充分挖掘实验素材, 让学生在做中学, 学得快乐, 学得扎实.一、开发和拓展初中物理实验课程, 使实验教学“常态化”1.让小实验走进家庭.开设家庭小实验, 提升物理学科的亲和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①掺入杂质, 水的凝固点会降低吗?设计实验验证;②“人造霜”、“人造雨”实验;③水蒸气遇冷后到底液化成小水滴还是凝华成小冰晶跟哪些因素有关?提出你的猜想, 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④“喷水造虹”实验, 让学生近距离欣赏一下彩虹现象;等等.通过这些小实验, 让学生明白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从而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2.让物理习题“实验化”.让物理习题“实验化”, 既能够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变“书面作业”为“实验作业”.学生书面作业效果很差, 抄袭作业现象严重, 疲于完成任务.要是变“书面作业”为“实验作业”, 学生可以开开心心地完成.学生亲身体验实验的过程, 印象格外深刻, 体现了“在做中学”的理念.4.加强验证性、设计性、拓展性实验的研究, 使实验教学走进深水区.开发出的初中物理实验课程, 按新课标编排的顺序, 基本上和教材同步, 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相得益彰.5.设计丰富多彩的实验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设计了以下栏目:(1)小制作.通过简单易做的小实验, 你可以体会生活中各种物理现象蕴涵的物理道理.①制作一个“针孔”照相机, 观察像的大小、倒正;②制作一个“土电话”, 体会一下固体传声的效果比空气好.(2)想想做做.以思考、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对问题进行讨论时, 既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又要倾听其他同学的观点.(3)动手动脑学物理.课内、课后的学习活动, 包括问题讨论、练习、实验、社会实践以及小实验、小制作活动.(4)趣味物理.让学生明白物理就是生活.只要你善于积累, 可以整理很多的趣味物理知识, 如喷水造虹实验、杯中显影实验、试管旅行实验、纸盒烧水实验.二、开发和拓展初中物理实验课程, 使实验效果最优化1.实验内容“多样化”.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 挖掘出教材中的实验内容.既包括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又包括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科技小论文、实验创新、动手动脑学物理、趣味物理等.2.实验机会“最大化”.合理分组, 每组最好四人, 并选出小组长, 为每个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 既使个别实验器材有限, 也要把“教师的演示实验”上成“学生的演示实验”, 并且把器材多留在教室几天, 利用闲暇时间, 争取让每个学生亲身体验一下;要求开齐、开足实验课程, 做到实验教学“常态化”.3.建立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利用闲暇时间, 在实验室或教室里进行活动.举行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科技小论文等活动, 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开阔学生的视野, 又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物理的习惯.4.举行实验创新技能大赛.可以对某个家庭小实验, 也可以就某个物理学习内容进行竞赛.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创新性实验设计、自制教具、科技论文展示等项目.对成绩较好的学生推荐参加诸城市及以上的实验技能大赛.5.举办科技大集活动.我们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科技节, 展示学生的科技作品.今年高中部举办的科技大集活动效果不错, 初中部可以借鉴一下.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6.建立学生实验成长档案, 评选实验之星.由班长进行统计, 每周做了哪些实验?并对学生实验数据的分析、表格的设计、步骤及结论进行展示, 评估, 存档.选出实验学习之星.并将实验成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之中.7.加强实验“微课”的制作, 注重物理学习和信息技术的学科整合, 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指导.对难度较大的实验, 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观看视频等形式进行指导.总之, 教师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做实验, 并在实验方法上给予全方位指导, 引导学生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归纳, 通过各种考查手段促进、加强学生实验, 让实验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一种习惯, 使实验学习“常态化”, 促使学生能够非常从容地进行实验的设计、操作、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表格的设计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科学探究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endprint。
充分发挥小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桥梁论文
充分发挥小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桥梁论文第一篇:充分发挥小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桥梁论文充分发挥小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桥梁作用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有许多小实验,这些小实验短小精悍,趣味性高,实用性强,实验内容紧贴教材内容,操作制作简单易行,取材容易,贴近生活。
教学中,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对教学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实验在课堂教学中以它独特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节的教学,教师把一个乒乓球用手托住放在倒扣的漏斗下,让同学们猜想撒手后乒乓球会怎么样?如果先往漏斗里吹气后再撒手,球会怎样?学生通过实验、质疑,而引起求知欲望:是什么使得乒乓球不落下来呢?从而引入新课,学生在这种有趣的体验中,兴趣盎然。
而后在硬币跳高比赛、机翼的升力小实验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了高潮,在这种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学生体验到“学中乐,乐中学”。
二、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降低教学环节中疑难问题的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对某些物理概念难以理解,对某些物理规律将信将疑,有时想不通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此时,小实验就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由于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所以很难让人信服,教材设计了“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小实验,以实验做桥梁,再通过合理的推理想象,使教学内容轻松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三、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的基础。
如:在“密度”的有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先在玻璃杯中注入多半杯水,把生鸡蛋放入水中,可观察到鸡蛋沉入了水底。
在玻璃杯中加入食盐搅拌均匀后,发现鸡蛋慢慢上浮最后浮到了水面上。
又如:把一根不太硬的的薄木条置于桌上,让它部分伸出桌面边缘,在木条的桌面部分盖上一张纸,然后用手猛击木条伸出部分,木条被击断。
小学科学论文:优化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优化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摘要】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应高度重视实验教学,认真组织实施,并在实践中不断予以优化。
优化实验教学可从优化教材、优化器材和优化教法三个维度,通过调整实验内容,整合实验资源,创制实验仪器,精选实验材料,强化实验指导,注重实验操作等措施,从而达成提高实验教学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优化实验教学效益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钥匙,它对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加强实验教学已成为广大科学教师的共识。
然而,一些教师对实验教学的基本要素把握不准,存在着费时低效的现状。
因此,我们需要优化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一、优化教材通权达变科学教材是由教育专家精心编写的,但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书。
在使用科学教材进行实验教学中,我们应通权达变,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分析和处理教材。
(一)调整实验内容调整实验内容是优化教材的一项重要举措。
对于一切有碍于或有助于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实验内容,我们应及时作出调整,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处理。
1.教材中的商榷之处科学教材中的任何一项实验内容,都应经过严密的理论论证和课堂的实践检验,并要根据实践的结果推敲可行性,不断予以改进与完善。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虽然已进行了一次修订,但是教材中还存在着一些商榷之处。
因此,我们不能是教材有什么,就教什么,要坚守实验教学的科学性,及时调整教材中个别有争议的实验内容。
例如,五下《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最后一副插图呈现的是:一只烧杯内放有水银、水、玉米油、变性酒精等液体,一支比重计放入烧杯内,膨大呈泡状一端还未完全浸没液体中,另一端斜靠在杯口上。
难道比重计是这样使用的吗?显然不是。
因此,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重新设计实验。
2.学生中的现实之处贴近学生现实的教学内容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也易于他们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体会到科学的作用。
实验教学: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助推器
实验教学: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助推器摘要:数学学科理论性、逻辑性、计算性要求高,需要通过合适的课堂小实验,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具体的学习和探究数学知识。
本文主要论述了小学数学教师要能开展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开展生活实验,教会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开展探究实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进而以小实验为抓手,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实验;教学策略在现实中,小学数学教师不重视实验教学,多以教材为教学基础,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和作业的练习,多关注学生做题得分能力的增强。
这种教学模式及方法单一教条,而且低质低效,无助于学生高效学习。
小学数学知识虽然以理论化形式呈现出来,但是其来源大多是数学家在大量实验和实践的基础上获取的,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利用好数学学科的这一特点,在理论教学中渗透实验教学,以扭转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不足。
一、开展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小学数学知识理论性强,逻辑性高,如果教师单纯地讲解,教条地要求学生去记忆和练习,只会让学生认为数学知识就是数字游戏,就是单纯的记忆与练习,而感受不到数学知识的奇妙,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学习的热情。
为了体现出数学知识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能开展趣味性的课堂小实验,以此充实教学过程,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
另一方面在实验中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奇妙,产生想一探究竟的欲望。
为了发挥好趣味性课堂小实验的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活动中,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产生更高的学习热情。
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需要学生在大脑中建立“分数”模型,理解分数的意义,比较分数的大小。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热情,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一次趣味性的实验活动。
教师首先为学生准备了一大袋橡皮泥,然后同桌为一组,选择一袋自己喜欢的颜色,接着将橡皮泥做成蛋糕,最后同桌之间根据参加生日聚会人数来切蛋糕。
这种“过家家”的游戏化实验活动,让学生明白了蛋糕切一次就变成了两半,每一半就是二分之一,再整体切一刀就变成了四半,每一份就是四分之一,继续切一刀就变成了六份,每一份就是六分之一。
【推荐下载】实验优化课堂教学的推助器
[键入文字]实验优化课堂教学的推助器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
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实验优化课堂教学的推助器”,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科学课堂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种过程不是简单的教授,也不是只注重知识而不注重能力培养的过程,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过程。
就科学这门实验与理论并重的学科来说,在教学中不应该随便舍弃任何一个演示实验或者是学生实验,相反,科学教师应该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甚至采取一定策略适当改进教材中的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品质。
本文以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有效性为出发点,从实验材料的改变、实验装置的改变谈谈对于实验优化的想法。
1.改变实验材料,优化实验设计,在感悟情境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当前科学教材中安排了“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无论是探究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都需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的思维撞击出智慧的火花,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介绍分子运动论观点时,教材中设计了两个实验,一个是打开香水的瓶子,学生会闻到香味,另一个是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上抽去玻璃板,上面的空玻璃瓶过一段时间会出现红棕色,从而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虽然现象直观,也能说明问题,但许多学生认为是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香味,且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扩散现象并不十分明显,该实验的探究性不强。
对于这一知识点,如果重新设计,便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可以将实验材料由二氧化氮改为氨气,来分析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人们一般将氨水滴入到含有无色酚酞的水中(图1),让学生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得出分子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的结论。
但是,这样的研究与高锰酸钾的扩散实验区别不大,学生参与性也不高,而且对该知识点的掌握,可以说学生是被动的接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优化课堂教学的推助器论文
实验优化课堂教学的推助器
科学课堂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种过程不是简单的教授,也
不是只注重知识而不注重能力培养的过程,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过程。
就科学这门实验与理论并重的学科来说,在教学中不应该随便舍弃任何一个演示实验
或者是学生实验,相反,科学教师应该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甚至采取一定策略适当改进
教材中的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品质。
本文以提高课堂教学的
互动有效性为出发点,从实验材料的改变、实验装置的改变谈谈对于实验优化的想法。
1. 改变实验材料,优化实验设计,在感悟情境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当前科学教材中安排了“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无论是探究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都需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增加学生动手动脑
的机会,让学生的思维撞击出智慧的火花,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介绍分子运动论观点时,教材中设计了两个实验,一个是打开香水的瓶子,
学生会闻到香味,另一个是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上抽去玻璃板,上面的空玻
璃瓶过一段时间会出现红棕色,从而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虽然现象直观,也能说明问题,但许多学生认为是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香味,且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扩散现象并
不十分明显,该实验的探究性不强。
对于这一知识点,如果重新设计,便可以提高课堂教
学的有效性。
因此可以将实验材料由二氧化氮改为氨气,来分析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人们一般将氨水滴入到含有无色酚酞的水中。
让学生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得出分子
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的结论。
但是,这样的研究与高锰酸钾的扩散实验区别不大,学生参
与性也不高,而且对该知识点的掌握,可以说学生是被动的接受。
如果进行如下改变,则
情况就不一样了:用一只大烧杯盖住两只分别装有浓氨水的小烧杯A和装有无色酚酞试液
的小烧杯B,让学生观察现象。
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小烧杯B中的液体颜色变成了红色。
此时有的学生已经产生了疑惑
的眼神,有的学生甚至开始讨论……由此便开始了互动。
学生会自发提出问题:酚酞试液
的颜色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是什么让它的颜色发生了变化?是空气让它变色吗?还是旁边另
一个烧杯里的物质让它变色呢?
如果是,那这些物质是如何“跑过来”的呢?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反问学生: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呢?学生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思考与讨论,并不断有成果
诞生:取酚酞试液单独做实验,让它敞口暴露在空气中看其是否变色,如果变色则说明是
由于空气的原因。
在学生建议下,教师将另一个装有酚酞试液的烧杯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发现并没有变色。
学生马上得出结论:不是空气的原因。
教师立即发问:那与另一个烧杯里的物质有关吗?有的学生心中已经设计好实验,脱口而出:干脆直接把另一个烧杯里的物质加到酚酞
试液中,观察是否变色。
其他学生纷纷表示赞同。
这时,教师可以将这个简单的实验让学
生完成。
学生非常积极,当然实验现象很明显——变色了。
学生明白了是氨水的作用。
但是另一个问题又立即抛出:这些氨气分子是如何“跑到”酚酞试液里去的呢?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还可以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让刚才做实验的那
位学生仔细回忆一下,在滴加氨水的过程中,还有没有其他特别的感觉产生。
该学生自然
回答:有浓重的气味,这些气味是从溶液中挥发出来的。
这时又有学生举手了:氨气分子
可以从氨水中挥发出来进入空气,在空气中的这些氨气分子遇到酚酞试液时便会使其变色。
其他学生纷纷向他投去敬佩的眼神。
这个实验问题基本探究结束了,最后,教师必须再抛
出本实验要研究的本质问题:从微观上来看,这些分子是静止的吗?学生异口同声:不是的,是运动的。
2. 改变实验装置,优化实验效果,在观察现象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为了让实验现象明显,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看清楚,这是完成演示实验时必须遵循
的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改变实验装置,对教材中某些实验进行改进,有利于将
实验效果进行优化。
例如,教材中有一个关于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的演示实验,采用一根长约60cm、内径为8mm的玻璃管,一端封口,在管中先后注入10 mL 水和10 mL染成红色的酒精,然后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竖直后观察液面高度变化情况。
在该实验的演示过程中,
虽然能够产生预期的效果,两种液体混合后的体积果然小于20
mL,从而得出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的结论。
但实验依然存在着不足,比如要使用较
细的玻璃管,要充分翻转混合后可以产生明显现象,甚至可能会使部分学生认为是在读数
过程出现错误而使体积偏少……
仔细分析这些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不难发现其本质是在于该实验体积变化
明显程度与使用的装置有直接关系。
对此,如果将实验装置进行如下简单改进,便可以使
得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先小心地将水和酒精先后装入教材设计的一根直细玻璃管中,在略小于总体积处作记号。
将液体倒出后,用酒精喷灯烘烤玻璃管,高温下小心拉长记号处的玻璃管,使得在该
处形成内径大约4 mm,长度大约5
cm的一段玻璃管。
用该方法改进装置,一方面可以不拘泥于长直细玻璃管;另一方
面当教师先后将水和酒精装入玻璃管,用橡皮塞堵住管口,只需翻转2~3次,便可以在
细管处清晰地呈现出减少的体积量,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学生在观察该试验过程中,会感
到震撼:居然会出现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体积和的情况。
针对这一现象,无需教师发问,学
生自己心里也已经产生为什么体积会减少的问题了。
这些分子“跑”到玻璃管外面去了吗?
这些分子没有“跑”到玻璃管外,那会去哪里呢?那只能是分子相互运动到彼此的空隙里面去了,于是就轻松地得出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的结论。
因此,有必要将教材中部分实验进行适当改进,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实验改进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原则:实验过程中要注重科学操作,实验现象要明显,成功率要高;要充分挖掘和研究学生在学习某知识点过程中的“最近发展区”,使得经改进后的实验,学生应该容易参与探究与讨论而提出一些独立见解;要突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经改进后的实验,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独立完成,并得出正确结论。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