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4长方体(二)4.5有趣的测量教学反思素材北师大版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二)课后反思
长方体(二)单元课教学反思龙泉驿区客家小学董世强2017年3月31日,在名师工作室和教研员的关怀下,我有幸承担了一堂在北京大学成都附属实验学校的全区数学教研课,内容是《长方体(二)》单元课,与来自北成附小的顾老师一起同课异构。
娓娓道来说缘起说起为什么要尝试单元课,为什么要承担这节长方体(二)的单元课,就不得不说起我曾经看过一本书,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彭慕岚写的《大分流》。
在书中,彭慕岚这样写道,是什么导致中国和英国,或者更大范围上说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呢?正本清源,原来是因为古希腊理性主义哲学的兴起。
2700多年前,一个叫泰勒斯的希腊人首先到埃及游学,当时的埃及因为尼罗河水经常泛滥,泛滥之后,原来土地上的标记会被冲毁,所以兴起了一门叫测量土地的学问,泰勒斯学会以后把他带回了希腊,并且就把这门学问命名为测量土地(后来的中国把测量土地翻译成了几何两个字)。
之后他又到巴比伦学习,带回了巴比伦闻名世界的数学和天文学,经过希腊人几百年的努力,到亚里士多德的时候,以逻辑推理为核心,逐渐形成了两百多个学科。
这也成了西方理性主义科学的萌芽的坚强基础。
东方注重理性,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有了礼和乐。
这也是国学的核心价值,而理性和科学主义在小学特别是小学数学又如何体现呢?单元课让我眼前一亮。
无论是教学大纲里经常提起的从头到尾的思考,还是目前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顶层设计。
都体现了提纲挈领,从整体到局部,整体感知的重要性。
地覆天翻话转变实际上,一开始对单元课大多数老师(也包括我)真的有些不以为然。
大家都说单元课纯属浪费时间。
想一想,繁重的学习任务和每天有些吃紧的学习进度,很多时候觉得没有时间来探索单元课。
这一次以单元课实践探索为主题的教师课堂大赛,每一天我都去旁听学习,感觉越听越有思考,越听心里越有想要一试身手,大展拳脚的感觉。
结合教材说思考众所周知,北师大版教材以启发和学生活动为主。
所以整个教材里的知识点体系显得非常零散,每个环节什么内容,如果不仔细阅读,会感觉思路不是很清晰。
【精选】北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长方体(二)》优秀教案
【精选】北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长方体(二)》优秀教案本单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它们的展开图,理解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开展学习的。
长方体、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是研究其他立体图形的基础,而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是学生形成体积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体积与容积、体积单位、长方体的体积、体积单位的换算和有趣的测量等知识内容。
本单元内容把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实验活动与抽象的概念联系起来,并通过操作与交流,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第1节体积与容积【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难点】重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
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教材中的情境图制成的课件、8个相同的烧杯、两个大小不同的水杯四组、红薯和土豆各4个(红薯的体积要比土豆的体积大)、水。
【教学设计】【情境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每天坐在教室里学习,相信你们对教室里的一切一定了如指掌,你能说一说教室里哪些物品占的空间大,哪些物品占的空间小吗?生:黑板擦占的空间大,粉笔占的空间小。
2.师:你们还能这样对比着举几个例子吗?请同学们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谁愿意把你列举的例子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发言)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的导入既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直接明了,简单高效,又可以适时地破题质疑,有效地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
【探究新知】一、建立体积的概念1.出示大小不一样的土豆和红薯。
(1)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土豆和红薯,你们猜猜哪一个大?学生意见不统一。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说课材料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第一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能力目标: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教师:提问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四条边,每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二、讲授新课: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学生回答:楼房的形状……教师提问学生: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电视机包装箱、现代汉语大词典……)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什么?学生回答:(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都相等和12条棱相等。
)学生自己填完课本14页的表格。
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认识长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每组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面积都相等;2条棱长度都相等。
教学反思:教学中渗透给学生数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使用各种学具,教具,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不光理解了知识,同时还掌握了一些数学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向指路创设情景,提供信息、资料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测量说课设计与反思(精选6篇)
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测量说课设计与反思(精选6篇)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测量说课设计与反思(精选6篇)在办理事务和工作生活中,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测量说课设计与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测量说课设计与反思篇1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54—55页学情与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是研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是学生在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的。
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而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将物体放入水中,通过计算水上升的体积,从而得到物体的体积。
从显性方面来说,这是“等积变形”,从隐性方面来说,是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学生把握这一数学的转化思想,不仅可以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也能以此类推,解决一大批这样的问题。
所以,在教学时,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的显性联系上,更应把这种隐性的数学思想渗透在其中,从而让学生真正把握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具准备:石块、量杯、水槽、黄豆、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请大家注意看。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教学反思
《有趣的测量》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深圳市罗湖区“习本课堂”理念的支撑下,借助i school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平台,分展示了“习本课堂”的课前习、课中习、课后习的精华,让学习不仅发生在课堂上,还深入到课前、课后,给足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通过QQ班群,及时收集学生可视化思维,课前检测数据为老师确定课堂探究重点提供了精准数据,教师读懂学生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二次备课,选择学生中的典型观点、方法和典型问题构建课堂学习素材,为课堂学习订制了一个极有针对性的开放的动态生成的教学方案,课堂上让学生带着思考,通过质疑、思辨,生成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让学生的“学”和“习”更真实有效,让课堂更有生命力。
课前习环节,借助平板电脑和QQ班群布置课前习活动,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大胆探究测量方法。
我布置的课前习任务很开放,身边任意一个不规则物体都可以成为学生的研究对象,因为实验有趣,同学们探究的积极性特别高,提出了很多问题和好的发现,并能试图去优化测量方法,思维非常活跃。
课中习环节,大量展示学生的作品,将优秀的画图作品、视频作品变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存在感、成就感和学习积极性。
例如,本节课主要涉及到了三种测量方法,这三种方法不是老师讲出来的,全是用学生自己的作品呈现的。
在教学水面上升的方法时,我先组织小组内展示交流,推选出小组内最好的作品,进行全班展示汇报,结果小组代表边播放视频边做讲解,他的操作规范讲究,赢得现场阵阵掌声;有学生提出问题,家里没有量杯,觉得测量实验无法进行?马上有人提出用长方体容器代替量杯,上黑板边画图边讲解,语言精练,表达清晰,逻辑性强,落落大方,图文结合一目了然,老师只要再强调一下计算方法;有人提出西瓜太大,无法用量杯测量具体体积,不知道怎么办?很快又有同学站起来,说用他的溢水法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在观看完她的视频作品后,她还不忘强调:溢水法中装水的容器只是为了将水溢出,因而可以根据被测物体的大小来选择,一语中的,还有学生根据她的作品提出一些质疑、改进和注意事项,使得这种方法更加精准严密,老师根本不需要“出手”。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长方体的特点,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准备
1.长方体模型或图片
2.PowerPoint课件
3.教具:平面角尺、量角器、尺子、计算器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首先,老师要引导学生回忆长方体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并说出常见的长方体,如冰箱、书柜等,并提示学生长方体的特点。
2. 认识长方体
老师向学生展示长方体的模型或图片,先让学生观察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说出
长方体的特点。
然后,老师逐一介绍长方体的定义和各面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形成全面的认识。
3. 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在介绍长方体各面的面积后,教师通过案例和板书,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如何计
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4. 小结与拓展
通过小结,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并引导学生拓展应用,如在现实生
活中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5. 作业布置
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自己进行练习。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认知长方体,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式,使
学生在更深层次的认知中进行学习。
具体来说,这样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
情,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和思考的深入。
然而,在教学中,学生的实际情况需要考虑到,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思考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以及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点。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这有助于提高教学的实用性。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测量》教学反思(精选篇)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测量》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测量》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测量》教学反思
《有趣的测量》是测量不规则形状的物体的体积,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等量替换的数学方法。
在教学时,我出示一块不规则形状石块、一块长方体木块和一块正方体木块,让学生说说怎么知道它们的体积。
学《有趣的测量》是测量不规则形状的物体的体积,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等量替换的数学方法。
在教学时,我出示一块不规则形状石块、一块长方体木块和一块正方体木块,让学生说说怎么知道它们的体积。
学生很快说出求长方体、正方体木块的体积的方法。
至于石块,它既不是长方体,也不是正方体,怎么知道它的体积呢?我先让学生观察,猜一猜它到底有多大,然后让学生讨论设计测量方案。
在交流讨论结果时,学生有的说出了教材呈现的两种方案,有的说称一块能测量出体积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石块的质量,算出每克石块的体积,再称这块要测量石块的质量,就可以计算它的体积……我对学生设计的方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选择教材上呈现的两种方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明白这是把不规则石块的体积转化成了可测量的水的体积。
这样既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的含义,又能帮助学生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二)反思
《粉刷墙壁》教学反思在学习了表面积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教材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后编排了了实践活动“粉刷围墙”。
通过这一活动,不仅可以巩固有关表面积等方面的知识,加强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以征集重新粉刷校园围墙的方案为出发点,从明确工作、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提出方案四个层次安排了整个实践活动。
因本实践活动会涉及实地测量与调查,教学活动可以采取室内教学和室外教学相结合的形式。
我在要求学生在课前为本课的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如,在课前预先提出问题“你觉得现在的教学楼和两年前的教学楼有什么不同?”同学们会说“两年前的教学楼干净、明亮,现在的教学楼的墙面被不自觉的同学画得很脏。
”怎么办呢?学生自然会想到重新粉刷。
“从哪几方面入手呢?”这时我再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小确定几个方面后,再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相应的调查,如先实地测量出校园围墙的有关数据、以各种形式调查相关涂料的价格、人工费的情况,使用权学生明确提出方案的几个关键条件,同时了解并掌握不同的调查方法与途径。
调查结果要以像教材中那样以形式表格形式列出,也可以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室内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讨论并思考,应该如何整理分析收集到的相关数学信息。
如可以提出问题:“为提出粉刷围墙的方案,你们调查了哪些方面的信息?”同时引导学生呈现信息,全班交流。
随后,根据提供的住处计算出粉碎围墙面积、粉碎人工费、材料用量等,并根据消费心理确定涂料的型号,计算出涂料费。
最后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粉碎的方案,并以文字式表格形式呈现。
在展示方案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比一比,看看哪能组的方案更合理、更有实际效益,激发学生之间的互评,使学生在交流中理解并接纳别人较好的方法。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第四单元长方体第一课时体积与容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体积和容积,进一步能够有效区分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初步学会比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大小的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和已有的经验,探究并掌握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能力,具有解决物体体积和容积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思路。
情感目标: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进一步能够有效区分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初步学会比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一份两个相同的量杯、两个大小不同的水杯、水、土豆(或其他物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师:例如,我占的空间大,粉笔头占的空间小;电视占的空间大,黑板擦占的空间小。
你能这样的对比着举几个例子吗?二、探究新知感知体积1.初步感知,物体有大小。
①哪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比较大,哪些物体比较小呢?板书:物体……大小。
②你们带来的口杯谁的放东西多,谁放东西少?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
容器……多少。
2.提出问题,研讨解决方法。
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红薯和土豆谁占的空间大呢?(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物体的大小,为下面的探索活动打下基础。
)生1:红薯大。
生2:土豆大。
生3:不一定,因为它们的形状不一样不好比较。
师:看来,光凭观察我们无法判断谁占的空间大,谁占的空间小了。
那你能不能想想办法,看看谁占的空间大呢?小组内的同学商量商量。
(1)学生独立思考想办法。
(2)指名说。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引导。
)3.观察实验,感知体积的意义。
师:你们说得很好,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到容器里,哪个水杯水涨得高,哪个就大,好,老师现在就来给大家演示一次。
师:为了能很公正的知道红薯和土豆哪个大,应该在两个相同的容器里放入同样多的水,而且放入的水不能太多,以免水溢出来,无法正确判断。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教学反思
《有趣的测量》课后反思
1、回归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在生活中,除了长方体、正方体等一些规则的图形,还存在着大量的不规则图形。
教材中以石块为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理解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测量、计算方法。
让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注重“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潜移默化的。
在教学时,我通过引导,让学生发现,不规则的石块体积可以转化成规则物体的体积。
水是液体,水可以充当这一转化过程中的中介。
当物体放入盛水的容器中,能排开一部分水的体积,而排开的这部分水的体积恰好就是放入物体(物体占据一定的空间)的体积。
我们只要计算出这部分水的体积,就可以间接地计算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了。
在学习活动中,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
3、注重学生经验基础。
在本节课中,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了在科学课上学到的知识,我根据学生的经验及时调整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交流。
借助生活经验及科学课里的知识基础,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水面上升的多少与石块的体积的关系。
在学习中,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师要在课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学生的知识
经验基础之上进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第四单元长方体第一时体积与容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体积和容积,进一步能够有效区分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初步学会比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大小的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和已有的经验,探究并掌握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能力,具有解决物体体积和容积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思路。
情感目标: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进一步能够有效区分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初步学会比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一份两个相同的量杯、两个大小不同的水杯、水、土豆(或其他物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师:例如,我占的空间大,粉笔头占的空间小;电视占的空间大,黑板擦占的空间小。
你能这样的对比着举几个例子吗?二、探究新知感知体积初步感知,物体有大小。
①哪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比较大,哪些物体比较小呢?板书:物体……大小。
②你们带来的口杯谁的放东西多,谁放东西少?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
容器……多少。
2提出问题,研讨解决方法。
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红薯和土豆谁占的空间大呢?(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物体的大小,为下面的探索活动打下基础。
)生1:红薯大。
生2:土豆大。
生3:不一定,因为它们的形状不一样不好比较。
师:看来,光凭观察我们无法判断谁占的空间大,谁占的空间小了。
那你能不能想想办法,看看谁占的空间大呢?小组内的同学商量商量。
(1)学生独立思考想办法。
(2)指名说。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引导。
)3观察实验,感知体积的意义。
师:你们说得很好,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到容器里,哪个水杯水涨得高,哪个就大,好,老师现在就来给大家演示一次。
师:为了能很公正的知道红薯和土豆哪个大,应该在两个相同的容器里放入同样多的水,而且放入的水不能太多,以免水溢出来,无法正确判断。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测量》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测量》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有趣的测量》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延伸与发展。
以往旧教材中,这部分内容,只在习题中出现过,新教材却将它纳入例题范围,这是因为不规则的物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学习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同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和物理知识奠定了基础。
成功之处本节课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将课堂充分留给学生,在教学时我通过引导,让学生发现,不规则的石块体积必须要转化成规则物体的体积。
水可以充当这一转化过程中的中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在水中体现石块的体积,学生思考后,结合生活的实际可知:将石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里,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学生充分理解这一方法后,我又问:你还有其它测量石块的体积的方法吗?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将石块放入盛有定量水的长方体容器里上涨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把石块放在一个长方体容器里,往里面倒水,没过石块后,再把石块取出,下降的水的体积也可以是石块的体积。
在此,我就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后,在交流中造成冲突,又在观察、讨论、思考中相互接纳,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要,尽显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发挥了课堂教学中的多种交互作用,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不足之处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我准备了不规则物体在水槽中实验的视频,没有真正的给学生用实物演示,可能学生在理解上有点困难,不够直观。
二、在教学环节,对学困生的关注还不够,导致这部分学生在上课时积极性还不够,回答问题的热情还不太强烈。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能用实物展示的课例,尽量用实物展示,保证学生能得到更好的观察和理解。
并对学困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多问适合他们的问题,让他们也积极参与到探究学习中来。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后反思一、分数加减法1.1折纸新课标要求“让学生自主探究,人人都能获得数学”,在这一主导思想的引领下,本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各种学习情境。
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折纸并涂色,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提任何规定要求,让学生自主探究列式,并结合作品图进行估算,探究算法,讲解做法。
然后教师再对这些做法进行全面评析。
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学生在汇报中自主总结出异分母分数计算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如:最后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通分时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简单等。
理清,真正做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评析对错,而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把问题了让每一个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探究过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1.2星期日的安排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从老师的讲解中获得。
本节课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特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以引导为主,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生在课堂中独立提出问题,列式探究计算过程。
然后再通过观察、交流、讨论,运用数形结合的思考方法,从直观到抽象,探究出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在探究中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在方法的总结上让学生先观察分析,再总结,然后让学生运用探究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通过解决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感受学习数学的魅力,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1.3“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中,紧紧围绕“比大小”这一主线,有机地将多种学习材料串联起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引导学生发现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在学生探究分数与小数互化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得出多种转化的方法,并让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整合归纳出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
体积与容积
体积:物体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容纳物体的大小
体积和容积的联系与区别:
体积大不一定容积大;容积大一定体积大。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重点就是形成体积和容积的两个具有抽象性
的概念。概念形成一般采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大致有以下 几个步骤: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教师所提供的感性材料,或者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中,作出新的探讨。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从各种属性或特征中,找出本质的属性或特征,舍弃非本质 的属性或特征。由这些本质属性或特征,抽象概括成一般的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
第四单元长方体
课时体积与容积
【教学目分物体的体积和容 积;初步学会比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大小的方法。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和已有的经验,探究并掌握求不 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能力,具有解决物体体积和容积问题的正 确方法和思路。
学生独立思考。
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全班交流:
生1:红薯大。因为放红薯的杯子里的水升得高,说明 红薯占的空间大。
生2: 土豆比红薯小,因为土豆占的空间比红薯小。 …
师:从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红薯和土豆都占有一定 的空间,而且它们占空间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其实,所有的 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如,粉笔占有一定的空间,数学书 也占有一定的空间,你能再举出一些物体占有空间的例子 吗?
1不变②变大③变小
二、一团橡皮泥,小明次把它捏成长方体,第二次把它捏 成球,捏成的两个物体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
三、小明和小红各有一瓶同样多的饮料,小明倒了3杯,
而小红倒了两杯,你认为有可能吗?为什么?
四、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有容积的呢?
五、有人说:“这个木箱的容积和它的体积一样,也是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说课稿(附反思、板书)
生:共同点是把不规则形状石块的体积通过“等积变形”转化成可以直 接测量计算的物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利用不同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体积,理解“等积变形”的 道理】 师:还有其他的测量石块体积的方法吗? 生:……
3.测量比较轻的不规则的物体。 师:我们利用上面的方法来测量橘子的体积。 生:按照步骤分工合作进行试验。 生:橘子总是浮在水面上不好测量。 师:要把橘子压下去,让它完全浸没在水中。 【设计意图:掌握测量较轻物体体积的方法】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生:首先在长方体水槽里放上合适的水,测量出长方体水槽的长和 宽,还有水面的高度。然后把石块放入长方体水槽里。水面会上 升,测量出水面的高度。计算出水和石块的体积,再减去水的体积, 就是石块的体积了,即水面上升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我们也按照这个步骤来测出石块的体积吧。 学生以组为单位测量,汇报测量结果。 师: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说一说,在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生:我们一开始在水槽里放的水少了,石块没有完全浸没在水中,所以第一 次我们测量失败,我觉得在测量时要注意,水槽里的水要适量。 师:为什么要把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只浸没一部分行不行? 生:不行,因为露出来的部分的体积就测量不了了。
能不能用一个等式把你们组测量的结果表示出来呢? (V物体=V水上升)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 形”的转化过程。获得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测量较大和较小物体的体积。
四、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从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具备较强的探究 能力。学生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但都是用公式 来计算的。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内容, 而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没有公式来计算,学生感到很困难,不易 理解。因此,本课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进一步体会 体积的概念,学习间接地测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有趣的测量》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为了引导学生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教材安排了“测量石块体积”的方案。
教材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怎么求,而是先问学生“要测量石块的体积,你有什么方法?”再让学生进行思考,制定可行性的方案。
接着出示淘气的测量方法——排水法,也就是水面升高了多少,石块的体积就是多少。
然后向学生介绍测量石块体积的其他方法,让学生体验方法的多样性。
【学情分析】《有趣的测量》是北师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个单元的一节内容,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这两种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之后,教学本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计算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一些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块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2.过程与方法:在实践与探索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及计算。
【教学难点】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量杯、长方体容器、不规则形状的石头、直尺、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的物体形状可不是只有长方体正方体这般单调。
比如,老师今天带来的石头、钥匙、土豆、苹果(实物展示),这些物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对比,有什么特点呢?生:它们都是不规则的物体。
师追问:回答的真好!那这些不规则的物体,你们有什么方法知道他们的体积吗?揭示课题并板书: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如何测量并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以谈话导入,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营造一个平等交流、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以实物展示,更是变抽象为直观,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体的定义及特征;2.掌握长方体的计算公式;3.培养学生对长方体的观察能力,能够从实物中看出它们是长方体。
二、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围绕长方体的定义、特征和计算公式展开讲解。
同时,通过实物展示和学生自己制作长方体模型等形式,进行参与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的各个面,感受长方体的特征和计算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深入理解长方体的特征和定义,在此基础上掌握长方体的计算公式;2.教学难点:让学生从实物中看出它们是长方体,领会掌握长方体的计算公式。
四、教学过程1. 概念讲解(10分钟)首先,教师通过幻灯片或黑板,向学生简单介绍长方体的定义和特征,并让学生自己思考几个问题:•长方体的特征有哪些?•哪些实物可以看作是长方体?2. 实物展示(20分钟)接下来,教师准备一些实物,如纸盒、书本等,展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分别找出它们的长、宽、高,并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它们是不是长方体。
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看一些三维模型,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各个面,感受长方体的特征和计算公式的应用。
3. 制作长方体模型(30分钟)接下来,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制作长方体模型的方法,如使用纸板、小木棍等材料制作,让学生通过制作长方体模型,更加深入地理解长方体的特征和定义,并通过比较不同大小的长方体,理解长方体的计算公式。
4. 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20分钟)最后,教师向学生介绍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并带领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在实际计算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小组竞赛、赛时答题等形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五、教学反思本课时采用参与式教学、实物展示和制作长方体模型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更加深入地了解长方体的特征和计算公式。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课堂氛围较为活跃,同时,也能切实感受到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数学下册:
有趣的测量
教学反思
1.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操作等数学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等量替换的数学方法。
学生在汇报过程中互相学到了多种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学习空间,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积极感情,达到了预期效果。
2.在交流讨论结果时,学生有的说出了教材呈现的两种方案,有的说出其他可行的方案……我对学生设计的方案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