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一轮复习)
烛之武退秦师-高三一轮复习
③孤:皇帝王侯的谦称,汉以后盛行,译为
“我”。例如:权叹息日:“诸人持议,甚失孤 望。” (《赤壁之战》) ④寡君:对别国人谦称本国君主 。例如: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搞从 者。(《左传》) ⑤不谷:不善,古代诸侯的谦称,译为“我 ”。例如: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 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左传· 嘻公四年》
(远,远地)
②臣之壮也
(壮,壮年人)
③今老矣 (老,老年人) ④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 ⑤共其乏困
(乏困,缺少的东西)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共,通“供”,供给。) 2.共其乏困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5. 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实词:军、陪、敢、鄙、济、肆、封、 阙、与、壮、缒、犹、乏困、为、赐、 济、设版、图、戍、用
虚词:既、焉、于
氾(fán)
鄙(bĭ)
佚(yì)
缒(zhuì)
阙(quē) 朝(zhāo)济
逢(páng)孙
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夜缒而出 (表时间,在晚上)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 ③既东封郑 (表处所,在东边)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2.动词的使动 ①若不阙秦 (使动用法,使……削减)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动,使……灭亡) ③烛之武退秦师 (使动,使……退却(撤兵))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越国以鄙远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烛之武退秦师》(2)
(
满足 )之有?既东.( 名词作状语,在东边 )封郑,又欲肆.( 延伸,扩张 )其
西封,若不阙.( 侵损、削减 )秦,将焉取之?阙秦以.( 连词,表目的 )利晋,唯.
( 表示希望、祈请 )君图.( 考虑,谋划 )之。”秦伯说,与郑人盟.( 结盟 )。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
戍守 )之,乃.(
于是 )还。
链接高考 判断下列对文化常识词语解说的正误。 (1)(202X·全国Ⅱ卷)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 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 ) (2)(202X·全国Ⅲ卷)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 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 )
解析 “三晋”是战国时期韩国、赵国、魏国三国的合称。春秋末,晋国被韩、 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各立为国,史称“三家分晋”。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 没有
)夫.人.( 那个人,指秦穆公 )
之力不及此。因.(
依靠
)人之力而敝.(
损害 )之,不仁.
(
仁义
);失其所与.( 结交,同盟 ),不知;以乱易.(
取代
)
整,不武。吾其.( 表示祈使 )还也。”亦去.(
离开 )之。
梳理整合 知识归类
1.通假字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同“供”,供给
增加 )邻?邻之
厚.( 变得雄厚 ),君之薄.( 变得薄弱 )也。若舍.(
放弃
)郑以.为.
( 把它作为 )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
曾经 )
为.( 动词,给予 )晋君赐.(
恩惠 )矣,许.(
答应 )君焦、瑕,朝济.
(
渡河
)而夕设.版.(
第一讲《烛之武退秦师》-2022届高三语文文言文回归教材第一轮复习
1.代词,代人,代事,代 物:人称代词、指示代词。 2.语气词,表各种语气句 首或句中,(测度、反诘、 婉商、期望等)
3.连词(假设、选择)
巩固提高(文言句式)
1.夫晋,何厌之有? 2.忌不自信
(疑问句和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精准解答
链接高考翻译 1.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1.越过别的国家而把远地当做边邑, 您知道这是很难的。
(4)《烛之武退秦师》中,写烛之武以一个假设否定秦国出兵的
合理性,并借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的句子是:____ ,
______
。
6
落实重点,巩固提高
化 旧 为 新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斯人吾谁与归?
• 李密身份微贱,为敌国俘臣,为避害乃微居于僻远之地。 晋武帝不治其罪,仍诏其出仕,而其不为所动,以侍奉祖 母年老志气日微为辞拒,且曰:微祖母之力不能成人,愿听 臣微志。一篇《陈情表》其辞微,而旨意深远。
2. 齐孝公伐我北鄙。
3.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 求见二酋面责之。
2.齐孝公讨伐我国北部边境。
3.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也应 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名首领 当面指责他们。
文学提升
分析概括烛之武劝谏的特点 1.郑既知亡矣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3.若舍着郑以为东道主 4.朝济而夕设版焉 5.唯君图之
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就可以多角度切入:
• ①烛子武年轻时精力旺盛,才华横溢,但被埋没几十年而黯然失色。到了 晚年,国难当头,才被委于重任,出使秦国,挽救了国家的危难。
金子总会发光的。
• ②如果没有佚之孤对烛之武的充分了解和极力举荐,烛之武纵有多大才华 也没有施展的机会。
千里马需要伯乐的发现和扶植。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基础练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课件
参考答案 3.状语后置句;“于”;郑国大夫佚之狐对郑文公说。 4.状语后置句;“于”;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 5.宾语前置句;“之”;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
6.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7.敢以烦执事。
基 础 知 识 清单
参考答案 6.省略句;“军”后均省略了介词“于”;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7.省略句;“以”后省略了代词“之”;冒昧地用(亡郑这件事)麻烦您。
基础知识清单 清单8 《烛之武退秦师》
基 础 知 识 清单 一、通假字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作解释。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失其所与,不知
参考答案 1.“共”同“供”,供给。 2.“知”同“智”,明智,聪明。
基 础 知 识 清单
二、古今异义词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基础
①许君焦、瑕(《烛之武退秦师》)
•
②则王许之乎(《齐桓晋文之事》)
•
③塞上长城空自许(《书愤》)
•
④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与朱元思书》)
•
⑤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
知识 3.许
清单
参考答案 3.①答应。②认可。③期望。④表示约数。⑤赞同。
四、多义虚词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
基础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烛之武退秦师》)
基 础 知 识 清单
七、文化常识
1.《左传》,相传为
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议论精辟的
体史书,同时也是儒家重要
经典之一。
2.爵位五等:周武王建国后,分封古国后裔、王室子弟、功勋之臣等,爵位依次有
。
3.东道主:客从西方来,则称主人为东道主;客人由南方来,则称主人为北道主。后来以“
烛之武退秦师 文言文知识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知识归纳
【文言文知识归纳】
一、典故知识:
1、烛之武:烛之武是指齐桓公的士兵烛卫,他们集结了四十万人,在齐桓公领导下,率兵攻取秦国的首都长安,并将秦始皇败逃。
2、秦师:秦师是指秦始皇时期的军队,当时秦始皇为了统一六国,率兵攻打其他各国,在中国历史上史称为五霸之战。
二、语言特点:
1、象征性的叙述:这里的“烛之武退秦师”指的是烛之武攻取秦国的首都长安,并将秦始皇败逃的事件,而“退”一词又代表了齐桓公带领烛之武打败秦师的意思,所以用“烛之武退秦师”这个话句象征性的来表达这一事件,十分生动形象。
2、押韵文体:这里的“烛之武退秦师”押韵,是押着声调的双调韵文体,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文体更加雅致。
- 1 -。
文言文一轮复习《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一轮复习一、文学常识1.关于《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左传》也是一部富有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2.关于史书体例编年体:《左传》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
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国别体:分不同的国家编写的史书体裁。
如《国语》、《战国策》等。
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
如《史记》、《三国志》等。
3.关于《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载于《左传·僖公三十年》,题目为后人所加。
内容讲述公元前630年,秦、晋借口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且与楚国亲近,而合攻郑国,在自己的国家(郑国)危难面前,烛之武前往敌国交涉,于强秦面前,其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终于使秦国从郑国退兵。
《烛之武退秦师》是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
该文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层次分明、组织严密,说理透彻、逻辑有力,是《左传》乃至中国文学史一篇优秀范文。
二、知识点整理知识点符号标志:重要虚词....重要实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固定结构文章开篇就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秦晋两大国联合起来围攻郑国,战争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为下文烛之武临危受命埋下伏笔。
第二段写烛之武临危受命。
他在郑伯一番诚意和透彻的分析下,抛开个人感伤和利益,承担起关系国生死存亡的重任,体现烛之武的深明大义。
第三段是全文的主体,也是说退秦师的关键。
分四个层次:一是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引起对方好感;二是说明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有害无益;三是陈述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好处;四是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并分析晋国贪得无厌,从而使秦穆公意识到晋强会危秦,于是与郑国订立了盟约,乃至帮助郑国。
专题09烛之武退秦师-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教材文言文回顾
烛之武退秦师一、基础夯实1、解释文中加点字。
①贰()②缒()③执事()④越国()⑤鄙()⑥陪()⑦东道主()⑧行李()⑨共()⑩版()⑪厌()⑫肆()⑬阙()⑭焉()⑮唯()⑯图()⑰微()⑱与()⑲易()⑳其()2、翻译画线的句子①译文:②译文:③译文:④译文:⑤译文:二、重点知识梳理1、一词多义(1)许①许君焦、瑕②则王许之乎(《齐桓晋文之事》)③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⑤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隆中对》)(2)鄙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②蜀之鄙有二僧(《为学一首示子侄》)③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④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⑤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⑥敢竭鄙怀(《滕王阁序》)(3)微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动刀甚微(《庖丁解牛》)③其脆易泮,其微易散(《〈老子>四章》》④其文约,其辞微(《屈原列传》)⑤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⑥狠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⑦大漏患常积于忽微《五代史伶官传序》)⑧从数嘴出,微行人古寺《左忠毅公逸事》)⑨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触龙说赵太后》)⑩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教战守策⑪故久立封(4)封①既东封郑②又欲肆其西封③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六国论》)④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与其客语,微察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2.通假字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②夫晋,何厌之有③秦伯说,与郑人盟④失其所与,不知3.古今异义词①越国以鄙远②行李之往来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今义;尊称一般人的④东道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今义:请客的主人4、词类活用①与郑人盟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③君亦无所害④越国以鄙远⑤共其乏困⑥邻之厚,君之薄也⑦因人之力而敝之⑧若不阙秦⑨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⑩阙秦以利晋⑪越国以鄙远5、特殊句式①是寡之过也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③夫晋,何厌之有6、文化常识(1)《左传》:我国古代一部叙事详尽的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所作。
《烛之武退秦师》必背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常识+文言词语释义+文言知识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必背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常识+文言词语释义+文言知识归纳)一、文学常识左丘明:《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
因其家世代为左史官,所以人们尊其为左丘明。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
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尊称其“左丘”。
后世或称其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或誉其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亦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为“十三经”之一,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重要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状况和社会面貌。
其和《公羊传》《谷梁传》一起被称作“春秋三传”。
二、重要词语释义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因为)其无礼于晋,且贰(从属二主)于楚也。
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假如)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军队)必退。
”公从之。
辞(推辞)曰:“臣之壮也,犹(尚且)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同“矣”)。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对人尊称),今急而求子,是(这)寡人之过(过错)也。
然(然而)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答应)之。
夜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
若亡(使……灭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拿)烦执事(不敢称呼对方的名字,相当于“您”)。
越国以鄙(当作边邑)远(远地),君知其难也,焉(哪里)用亡郑以陪(增加)邻?邻之厚(变厚),君之薄(变薄)也。
若舍郑以为(把……当作)东道主,行李(外交使节)之往来,共(同“供”)其乏困(缺少的物资),君亦无所害(不利之处)。
且君尝为(给与)晋君赐(恩惠)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筑墙)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使……成为疆界)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侵损)秦,将焉(哪里)取之?阙秦以利(使……得利)晋,唯(语气词,表希望)君图之。
2024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古诗文梳理运用与训练-《烛之武退秦师》(素材积累、字词释义,名句默写)
2024年高三一轮复习之教材古诗文梳理:《烛之武退秦师》高考风向+素材积累+120个实词积累之“间”“见”+文言知识+挖空释义高考风向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在考教衔接中以考促教。
新课标Ⅰ卷和Ⅱ卷试题增强和统编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的关联,如文言文阅读的词义理解试题衔接教材内容,而新的文言文断句题可防止考生利用技巧作答,引导一线教学扭转功利化倾向,将功夫下在提高课堂质量、夯实知识基础、培养能力素养上。
看来,2024高考比以往要更注重教材梳理乃大势所趋、提分必备、关键一招、制胜法宝。
现在,助攻来了!素材积累应用角度一:慷慨赴难是夜,万籁俱寂,暗淡的月光中,烛之武凭借着一条粗陋的绳索,艰难地顺墙而下,步履蹒跚地迈向秦营。
这艰难而伟大的一步啊,一步迈出,就迈向了有去无回的危险,迈向了前途的生死难料,迈向了虎视眈眈的虎狼之窝。
满头的白发飘扬在深秋的寒风中。
在这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国将不存,何以家为?这让他前行的蹒跚脚步更加镇定。
今夜的月光啊,照耀着一个老人执着而踽踽独行的身影,照耀着一颗慷慨赴难的爱国之心。
点评:语段巧妙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再现画面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烛之武“夜缒而出”的情形。
通过景物的烘托,着重描绘烛之武蹒跚的步履、坚定的信念、慷慨赴死的爱国之情。
借助作者富有灵气的笔触,把课文中简单直白的叙写描摹得栩栩如生,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应用角度二:公而忘私烛光依旧阑珊,而他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他的生命就像这烛光,虽然现在明亮,可能在不经意的哪一刻黯然熄灭。
他的一生平淡如水,虽然平凡,但也算充实。
可是自己总觉得应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涂下生命的光彩一笔,来昭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
他还在踌躇,曾经自己那么恨他,怨他,他让自己失去了年少的雄心壮志,失去了中年的忠心诚意。
而现在,在自己垂暮之时,他却说,郑国需要我!摆不定的心事。
烛光又是一阵摇晃,烛之武挺身而出,犹豫的神色代之以满脸的镇定,他迈步而出,毅然走向秦营……点评:语段同样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再现烛之武彼时彼地心理活动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烛之武走向秦营时百感交集的心理状态。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1、《左传》《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编年体编年体是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史书体裁,如《春秋》《左传》。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已”同“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2、古今异义(1)行李之往来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
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
3、一词多义(1)封既东封郑使……成为疆界肆其西封疆界(2)鄙越国以鄙远把……当作边邑肉食者鄙目光短浅(3)许许君焦、瑕答应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示约数(4)阙若不阙秦侵损、削减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中断(5)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隐隐约约4、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2)夜缒而出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4)既东封郑封: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5)烛之武退秦师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撤退。
(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7)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也”表判断。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断句。
2、省略句(1)(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
(2)(晋惠公)许君焦、瑕省略主语。
(3)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介词的宾语。
3、宾语前置句夫晋,何厌之有“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夫晋,有何厌”。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总结《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秦伯说(同“悦”)4.失其所与,不知 (同“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三、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B.()许君焦、瑕(省主语“晋惠公”)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D.夜缒()而出(省宾语“烛之武”)E.(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四、词类活用(例句)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2.既东封郑(封,疆界。
名作动,使…成为疆界;东,名作状,在东边)3.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4.且贰于楚也5.越国以鄙远(鄙―名词边邑,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7.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撤兵)8.不仁,不知(智),不武(仁―不符合仁道;智―不算明智;武―不是英武)9.臣之壮也(壮?D壮年人)10.今老矣(老―老年人)11.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12.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东西)13.君亦无所害(所害―害处)1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好处)15.与郑人盟(盟―订(建)立同盟)16.唯君图之(图―计划、考虑)17.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五、一词多义:“之、夫、以、而、焉、其、若、说、辞、鄙、微”高一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的重难点1、把握全文中心事件,理顺故事情节的发展线索:全文以烛之武说退秦军为中心。
故事先点出了战事爆发的原因,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又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烛之武退秦师 复习
❖2. 越国以鄙远(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既东封郑(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1.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军,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 2. 越国以鄙远, ❖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边邑 ❖ 3. 既东封郑,又欲肆西封。 ❖ 封,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1. 东道主
答案
❖ 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
❖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2. 行李
❖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古义: 出使的人
❖3. 乏困 今义:疲劳 古义:缺少(的东西)
❖4. 夫人 今义:妻子 古义:那人,本文指秦穆公
❖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鄙 ❖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烛之武退秦师》
1、是寡人之过也——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 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2、敢以烦执事——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
3、选自《左传·僖公十年》。《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 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4、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 春秋初期, 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 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就是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 等。
5、子:古代对男子尊称。
一、课本素材活用 1.烛之武
适用话题 爱国、匹夫有责、口才与成功、艺高人胆大、有志不 在年高、发现人才、成大事者应有一颗宽大的心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归纳(完整版)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基础知识《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已——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共——供,提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厌——餍,满足4、秦伯说说——悦,高兴5、失其所与,不知知——智,智慧二、古今异义1、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人今义: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5、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与“来”相对三、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2、与郑人盟盟:名词作动词;订立盟约3、且贰于楚也贰: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4、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6、越国以鄙远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7、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8、既东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向东9、又欲肆其西封西:名词作状语;在西边10、夜缒而出夜:名词作状语;在晚上11、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黄昏12、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使……退却1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使动,使……亏损14、既东封郑封:使动,使……成为边界15、阙秦以利晋利:使动,使……得利16、因人之力而敝之敝:使动,使……受到损害17、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使……灭亡18、越国以鄙远鄙:意动,以……为边邑四、一词多义(重要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 (连词,因为)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介词,把)④以乱易整,不武(介词,用)⑤越国以鄙远(连词,顺承)⑥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顺承)2、之①公从之(代词,指代佚之狐的建议)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③行李之往来(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④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有何厌之)3、其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②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③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出使的人)④吾其还也(副词,表示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4、而①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②今急而求子/若亡郑而有利于君/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顺承)③因人之力而弊之(连词,表转折)五、文言句式1、省略句()夜缒而出省略烛之武()许君焦、瑕省略晋惠公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之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之2、介词结构后置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若亡郑而有益于君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4、判断句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人;今义: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 ),行李(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 贰(数
词活用做动词 ,从属二主) 于
楚也。
晋 军(名词作动词,军是驻扎的意思 ,同下文 秦军”函陵,秦 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气词)。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
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名词做状语;在夜晚) 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
亡矣。
若 亡(使……灭亡,动词使动用法 )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 执事(执事,
古义: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厚,变雄厚;薄,变薄弱 )。
若舍郑 以为东道主(以为,
作为;今义:认为 。
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
烛之武退(使动用法,使
退却)秦师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
已。
(已,通矣”,句末语。
越
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 当作边邑; 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
地,指郑国),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
厚,君之薄也(厚”薄”都
古义:把
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之。
门所带的包裹)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 供”供给)(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缺
少的东西)(乏困,古义:指缺乏的东西。
今义:指精神或身体劳累) 无所害(动词用作名词,害处) 。
且君尝为晋君 赐矣(动词用作名词,恩惠,
好处),许君焦、瑕, 朝济而夕设版焉(朝” 夕”名词活用作状语 朝,在
早上;夕,在晚上 ),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 厌之有(厌,通 餍”满足)?
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所与,不 知(知,通 智”明智);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
,君亦
既东封郑,又欲 肆其西封(东”为方位名词作状语, 向东; 西”方位名词作形
容词,西边的;前一个 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 疆界。
后一个“封”,仍
为名词,疆界。
)(形容词作动词, 扩张,延伸) ,若不阙秦(使动用法,
使……减少),将焉取之?阙秦以 利晋(使动用法 .使•.…获利),惟君图之。
”
秦伯说(说,通悦”赞同,高兴
),与郑人 盟(名词活用作动词,结盟) 。
使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 夫人(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
的妻子)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
敝之(形容词做动词,损害) ,不仁;失其
去(去,
实词、虚词小积累(一课一积累)
1、鄙
2 .代词,表示疑问,可以翻译为“哪里”“什么”“怎么” 人之所罕至焉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未知生,焉知死 3 .兼词。
(1)兼有介词“于”和代词“是”或“之”的含义,相当于“于是”或“于 之”“于此” “于彼”。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① 边邑,边远的地方 本文:
“越国以鄙远”
② 浅陋,鄙陋,无知。
③ 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 2、 微 ① 细小,轻微
例:微风鼓浪,水石相搏 ② 地位低微,卑贱 例: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③ 暗中,秘密地 例:
毅公逸事》
④ 隐藏身份,不显露 逸事》 ⑤ 没有 本文例:
⑥ 精妙, ⑦ 弱, 辞》 3、 焉
1 .代词,相当于“之”。
心不在焉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 【注】:本文的鄙用作动词,
把....作为边邑。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
《石钟山记》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伶官传序》
《陈情表》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微指左
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
例: 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例:微斯人,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含蓄 例:微言大义
吾谁与归 微弱
例: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陈情表》
《左忠
《左忠毅公
《岳阳楼记》
《归去来兮
(2)相当于“于何”。
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①且焉置土石?
4 .助词,用于句中表示停顿,用于句末表示肯定或陈述。
句末语气词,译为 了,啊,呢。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5 .助词,做形容词或副词词尾,相当于“然”“地”。
盘盘焉,困困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6 .助词,表示疑问,用于句末,相当于“乎”。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
1、以
①公从之 (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
③ 行李之往来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 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厌之)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 (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2、 而
①今急而求子(才,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
连词)
3、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4、 其
①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②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③ 失其所与,不知 还是) 5、 之
(把,介词)
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 (表承接,连词)
拿,来,介词)
(表顺承,连词)
(表修饰,连词)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表转折,
疑问代词,哪里 )
(代词,指代“使者”) (代词,指代“那件事”)
(代词,自己的)
(疑问副词,
④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②是寡人之过也 (的)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