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学基础课程课件5

合集下载

计量经济学全部课件

计量经济学全部课件
31
0. 模型设定的定义
依据一定的经济理论,先验地用一个或 一组数学方程式表示被研究系统内经济 变量之间的关系。这阶段的工作称为模 型设定。 这是计量经济学研究中最重要也是最困 难的阶段,为此,需要作以下工作: 1.研究有关经济理论 2.确定变量和函数形式
32
1.研究有关经济理论
建立模型需要理论抽象。模型是对客观 事物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概括,是 对现实抓住本质的简化。 这种概括和简化就是理论分析的成果。 因此,在模型设定阶段,首先要注意基 于经济理论的定性分析。
3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计量经 济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模型设定方法,熟悉计 量经济分析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工作程序,能用 计量经济学软件包进行实际操作。本课程教学 采用课堂讲授与计算机实验相结合,适当运用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和投影仪。教学目的不是要 求学生成为计量经济方法研究的专家,而是使 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技术,并在经济分析、经 济管理和决策中正确使用这些技术,成为适应 现代化经济管理要求的人才。
三、方法论
应用计量经济方法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是在一 定的经济理论指导下,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利用各种计量方法和资料估计参数,运用模型 解决问题。一般来说,这个研究过程要采取四 个步骤。为了说明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论,让我 们考察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凯恩斯说:……基 本的心理法则是……作为平均数规律,男人 (妇女)当他们的收入增加时,倾向于增加消 费,但消费并不如他们的收入增加那样多。总 之,凯恩斯假设边际消费倾向(MPC),即消费 变化对单位(如一元)收入变化的比率,大于 0而小于1。为了检验这个理论,计量经济学家 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
33
菲利普斯曲线
例如,根据劳动力市场均衡学说,工资 增长率y、失业率x1和物价上涨率x2,有 关系y=f(x1,x2)。 失业率越高,表明劳动力的供给大于需 求,从而工资上升率越低,这就是著名 的菲利普斯曲线。 这一曲线在西方国家建模中被广泛使 用。

计量基础知识详解ppt课件

计量基础知识详解ppt课件
直到19世纪中叶清朝末期,米制正式传入 我国为止,两千多年的历代封建王朝的度量衡 制度,基本上是沿用了秦制。
西北铅锌冶炼厂维修车间
计量工作简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度量衡处,负 责全国的度量衡统一管理工作。
1954年设立国家计量局。 1959年6月2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统一我国计 量制度的命令》,确定米制为我国基本计量制度。 1977年我国正式参加国际米制公约组织。 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 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 1985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1987年1月19日,国务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计 量法实施细则》。
计量基础知识
2、测量的方式:
根据结果的获得方式分:直接和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它是指直接从测量仪表的读数获
取被测量量值的方法。 间接测量:利用直接测量的量与被测量之间
的函数关系,间接得到被测量量值的测量方 法。
计量基础知识
3、计量和测量的关系 测量不具备,也不必具备计量所有的特点, 即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及法制性。 计量是与测量结果置信度有关,是与不确定 度联系在一起的规范性测量。 计量属于测量,又严于测量。
单位名称和符号必须作为一个整体使用,不 得拆开。 [20℃_20摄氏度(正确)/摄氏20度(错误)] 单位名称和符号必须置于整个数值之后,一 般只能用一个单位表示一个量。 [20~30m(正确)/20m~30m(错误);1.7米(正 确)/1米7(错误)]
计量基础知识
⑵关于词头的规则 词头永远紧接单位,其间不得插入其他词。 [km2_平方千米(正确)/千平方米(错误)]
声学计量; 光学计量; 电离辐射计量;
计量基础知识
第二节 计量法相关内容 1、计量法的基本内容 计量立法宗旨 调整范围 计量单位制

计量经济学课件-李子奈(清华)

计量经济学课件-李子奈(清华)

⑹ 答疑时间
⑺ 课程内容提纲及学时安排 (总课时:48学时,课内外周学时:3/6) 第一章 绪论 第三章 单方程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 第四章 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 3学时 9学时 9学时 第二章 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与方法 15学时
第五章 宏观计量经济模型
第六章 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模型
3学时
△ 模型
△ 数学模型
△ 经济数学模型
△ 计量经济学模型
△ 经济理论分析(行为分析)→数理分析 →数 量分析
三、计量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 广义计量经济学和狭义计量经济学 △ 初、中、高级计量经济学
△ 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
△ 经典计量经济学和非经典计量经济学
△ 微观计量经济学和宏观计量经济学
△广义计量经济学和狭义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
《Econometrics》 《经济计量学》
第一章 绪论
0.1 关于绪论
0.2 课程教学大纲 §1.1 计量经济学
§1.2 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建模步骤
§1.3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
0 .1 关于绪论
○绪论是课程的纲。 ○学好绪论,可以说学好了课程的一半。参观一个 城市,先站在最高处俯瞰,然后走街串巷;了解 一座建筑,先看模型,后走进每一个房间。各起 一半作用。 ○绪论课的目的:了解课程的性质和在课程体系中 的地位;了解课程完整的内容体系和将要讲授的 内容;了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了解课程的学习 方法;介绍课程中不讲的但是必须了解的课程内 容。 ○不必全懂,只需似懂非懂。
⑵ 先修课程 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经济统计 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 数理统计
⑶ 教材及参考书

《计量经济学导论》课件

《计量经济学导论》课件

简单回归分析
通过单独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建立线性回归方 程,了解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多元回归分析
通过多个自变量与因变量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研究个体变量和经济体系之间关系的多元方 法。
假设检验
通过可靠的统计分析方法,掌握有强科学性 的实证检验体系,实现对数据有效性和可信 程度的评估。
三、回归模型的常见问题
计量经济学的应用领域
计量经济学应用广泛,涉及金融、政策、市场 等领域。它可以预测未来趋势、修复经济体系 中的异常、通过政策和决策可视化经济走向。
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性
计量经济学是了解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和复杂 性的重要方式。它为预测未来趋势、指导政策
二、基础知识概述
数据类型
数字型、分类型、时间序列型等。掌握不同 数据类型的基本方法,可以更准确地描述数 字在数据分析和应用中的实际含义。
《计量经济学导论》PPT 课件
这堂课将带领您进入计量经济学的精彩世界,发掘数据背后的价值,实现对 数据的科学管理,提升对经济体系的理解和应用。快来开启您的计量之旅吧!
一、导言
什么是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探索kw【经济变量之间内在 关系】/kw的学问,可通过数据方法,深入研究 数字背后的规律,了解数字的真实含义。
1
多重共线性
独立变量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导致
异方差性
2
难以准确度量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存在变量误差的果的可靠性和
准确性。
3
自相关性
存在观测值之间的相关性,导致参数
的不一致性和标准误的高估。
非常见事件与离群值
4
可能存在离群值和异常数据,影响分 析结果的稳健性和可靠性。
2 练习题解析和讨论

第3章 计量法规与法制管理 《计量学基础(第2版)》课件

第3章 计量法规与法制管理 《计量学基础(第2版)》课件

图3-1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及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的关系
(三)我国的计量技术机构体系
按照《计量法》第二十条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计量行政部门可根据需要设置计量检定机构或者授权其他
单位的计量检定机构,执行强制检定和其他检定、测试任 务。
国家: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通常称研究院,只有少数 省份(如海南省)还称计量所。
第三章 计量法规与法制管理
第三章 计量法规与法制管理
1
我国的计量法规体系及法制管理
2
3 4
商品量的计量监督管理
计量技术法规 国际计量技术文件
2
第一节 我国的计量法规体系及法制管理
《计量法》是经济法群中的一种管理法,即
为经济法群的一个子系统,显然要受到其他法群
(如民法、商法)的影响。另外,由于计量法律 的执法部门为各级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因此,又 受制于行政法。这又成为《计量法》与其他经济 法相比具有特色之处。
(四)对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监督管理
四、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计量认证
计量认证是指由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产品质量检验机 构的计量检定、测试能力和可靠性进行的考核和证明。 计量认证考核内容包括:1)计量检定、测试设备的性 能;2)计量检定、测试设备的工作环境和人员的操作技能; 3)保证量值统一、准确的措施及检测数据公正可靠的管理 制度。 属全国性的产品质检机构,向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申 请计量认证;属地方性的产品质检机构,向所在地的省、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申请计量认证。
计量法的适应范围:
我国境内,所有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凡使用计量 单位,建立计量基准、计量标准,进行计量检定,制造、 修理、销售、使用计量器具和进口计量器具,开展计量认 证,实施仲裁检定和调节计量纠纷,进行计量监督管理方

李子奈计量经济学课件完整版

李子奈计量经济学课件完整版

回归诊断与异常值处理
回归诊断
回归诊断是对回归模型进行检验和评估的过程,包括残差分析、模型假设检验等,以判断模 型是否满足假设条件、是否存在异常值等。
异常值处理
在回归分析中,异常值可能对模型估计和预测产生较大影响。常用的异常值处理方法包括删 除异常值、使用稳健回归方法等。
实际应用
回归诊断和异常值处理是回归分析中不可或缺的步骤,有助于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在经济学研究中,通过对回归模型进行诊断和异常值处理,可以得到更准确的经济预 测和政策建议。
模型检验
拟合优度检验、显著性检验、 异方差性检验等。
预测与决策
利用回归模型进行预测和决策 分析。
假设检验与置信区间
假设检验基本原理
原假设、备择假设、检验统计量、显著性水 平等。
假设检验与置信区间的关系
联系与区别。
置信区间构建
点估计、区间估计、置信水平等。
常用的假设检验方法
t检验、F检验、卡方检验等。
季节性调整方法
包括基于移动平均的季节性调整、基于回归的季节性调整以及基于 时间序列分解的季节性调整等。
ARIMA模型构建及预测应用
01
ARIMA模型基本概念
ARIMA是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的简称,是一种用于时间序列预测的统
计模型。
02
ARIMA模型构建步骤
包括模型识别、参数估计、模型检验和预测等步骤。
04
非线性回归模型及转换技巧
常见非线性回归模型介绍
指数回归模型
用于描述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 指数关系,如人口增长、放射性
衰变等现象。
对数回归模型
适用于因变量变化范围较大,且 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数之间存在 线性关系的情况。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测量过程中有许多引起不确定度的来源,它们来自以 下几个方面:
(1)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或不完善
(2)实现被测量定义的方法不理想
(3)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完全 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4)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或对环
境条件的测量与控制不完善
18
计量基础知识
第三节 数学模型
(5)对模拟式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差
11
计量基础知识
第一节 基本概念
(4) 测量误差由于真值未知,往往不能准确得到,当 用约定真值代替真值时,可以得到其估计值。测量不确定 度可以由人们根据试验、资料、经验等信息进行评定,从 而可以定量确定。评定方法有A类,B类。
(5) 测量误差按性质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类, 按定义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都是无穷多次测量情况下的理 想概念。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时一般不区分其性质。
因此,A类标准不确定度由以观测列频率分布导出的 概率密度函数得到;B类标准不确定度由一个认定的或假 定的概率密度函数得到,此函数基于事件发生的信任度。 两种方式都用已知的概率解释。
结束
29
计量基础知识
第四节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第四节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1 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
对被测量X,在重复性条件或复现性条件下进行n次
15
计量基础知识
第二节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步骤
5 确定对应于各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i(y)
ui(y)=ciu(xi)=
f xi u( xi )
ci
f xi
是灵敏度系数
6列出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 7将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i(y)合成得到合成标准不确 定度
n
uc(y) ui2 (y) i

计量经济学1-5章(超详细完整版)

计量经济学1-5章(超详细完整版)

26
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根据研究对象和内容侧重面不同,
可以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 理论计量经济学:是以介绍研究计量经济学的 理论与方法为主要内容,侧重于理论与方法的数学 证明与推导。
应用计量经济学:以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
型为主要内容,强调应用模型的经济学和经济统计
拉格纳·弗里希( R. Frish )
19
计量经济学是用数学语言 来表达经济理论,以便通 过统计方法来论述这些理 论的一门经济学分支。
计量经济学可定义为:根据
理论和观测的事实,运用合
适的推理方法使之联系起来 同时推导,对实际经济现象 进行的数量分析。
20
教科书中的一般表述: 统计学、经济
理论和数学
(1.1) (1.1)式为数理经济模型,该模型是不可以 估计的。要研究收入I 的变化对消费支出C的数量 影响程度,需要对(1.1)进行改造模型。
35
首先,明确(1.1)式的函数形式。例如, C a bI (1.2) 其中 a、 b 为未知的参数, 其次,在(1.2)式右端引入随机变量u,以
16
当前的计量理 论前沿问题
17
○ 计 量 经 济 学 在 中 国 的 发 展
我国计量经济学研究
和应用水平同世界前
沿的差距迅速缩小
2000年
我国计量经济学研 究和应用的普及阶 段
成立了“中国数量经济研
究会”,为创立我国的计
1984年 量经济学奠定了基础
1979年
18
二、什么是计量经济学?
用数学方法探讨经济学可以从好几个方面着手,但 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和计量经济学混为一谈。计量 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绝非一码事;它也不同于我们 所说的一般经济理论,尽管经济理论大部分具有一 定的数量特征;计量经济学也不应视为数学应用于 经济学的同义语。经验表明,统计学、经济理论和 数学这三者对于真正了解现代经济生活的数量关系 来说,都是必要的,但本身并非是充分条件。三者 结合起来,就是力量,这种结合便构成了计量经济 学。

计量经济学第一章PPT课件

计量经济学第一章PPT课件

02 回归分析基础
回归分析的定义
回归分析
是一种统计学方法,用于研究变 量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当一个变 量受到其他变量的影响时。
线性回归
在回归分析中,当自变量和因变 量之间的关系为线性时,即可以 用一条直线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 系。
非线性回归
在回归分析中,当自变量和因变 量之间的关系为非线性时,即不 能用一条直线来描述它们之间的 关系。
最小二乘法
01
最小二乘法是一种数学优化技 术,用于找到最佳拟合数据点 的函数。
02
在回归分析中,最小二乘法的 目标是找到最佳拟合数据的直 线,使得实际观测值与预测值 之间的平方和最小。
03
最小二乘法通过求解线性方程 组来找到最佳拟合直线的参数 。
模型的检验与诊断
R方值
用于衡量模型拟合优度的统计量,其值越接近于1,说明模型拟合 效果越好。
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宏观 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学等多个领域。
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19世纪末期
统计学和经济学的结合,产生了经济计量学。
20世纪30年代
经济大萧条,人们开始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 分析经济问题。
20世纪50年代
线性代数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计量 经济学的发展。
21世纪
模型的参数估计
总结词
参数估计是根据样本数据估计线性回归模型中未知参数的过 程。
详细描述
最小二乘法是最常用的参数估计方法,它通过最小化残差平 方和来估计参数。即,对于给定的样本数据,找到一组参数 值,使得实际观测值与模型预测值之间的残差平方和最小。
模型的假设检验
总结词
假设检验是用于评估线性回归模型是否满足某些假设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以上对检定规程的内容叙述可以看出, 由 于检定规程对于所有的要求、步骤、方法等都进 行了很详细和具体的规定,所以检定过程是严格 按步就班地进行的。 因此检定工作具有其规范性 和严密性的特点,不允许检定人员随意发挥。为 了保证检定工作高标准地完成,要求检定人员必 须全面理解检定规程的内容,了解被检对象的原 理、结构、使用方法和对其精度影响的诸多因素 ,这样才能保证检定结果的客观、公正。

同一量值,用不同的计量器具进行计量, 若 其计量结果在要求的准确度范围内达到统一,称 为量值准确一致。量值准确一致的前提是,计量 结果必须具有“溯源性”,即被计量量必须具有 能与国家计量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相联系的特性 。要获得这种特性, 就要求用以计量的计量器具 必须经过具有适当准确度的计量标准的检定,而 该计量标准又受到上一等级计量标准的检定, 逐级 往上追溯, 直至国家计量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 由此可见溯源性的概念是量值传递概念的逆过程 。

对于标准计量器具,可偏重于应用式(6.2.6), 因为计量标准器具的系统误差基本上可予以修正;对于 普通的计量器具,则应该偏重于利用式(6.2.3),因为 这些器具的系统误差通常并未修正且往往占有相当大的 比例。 3. 根据被检器具的容许误差限判断 这里, 设标准器具的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被检器具的容许误差限为±e, 则当器具的极限 误差 ΔX max≤e (6.2.10) ΔXmax>e (6.2.11)

具体的计量检定规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1) 引言。 引言说明该检定规程的适用范围。
(2) 概述。概述中主要简述受检计量器具的用 途、 原理和结构。 对于结构简单的计量器具, 这 部分内容可以省略。 (3) 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应着重规定与受检计量器具的计量特 性、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有关的内容,一般为准确 度等级、计量特性、 物理或机械性能、安全可靠性 、外观质量、使用寿命和其他有关要求等。
3. 辅助设备 根据确定的检测方案选配合适的辅助设备 时,应尽量避免引入附加误差,以确保方案的 实施。 4. 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是检定测试的必要保证。否则, 任何检测结果都将没有实际意义,因为环境条 件可显著地影响计量器具的工作特性。对于计 量器具的环境条件要求比其他设备要更加严格 ,以便在检定结果中消除环境因素的影响。


ΔXt=ΔXs+ΔX 下面分别讨论几种典型情况。 1) ΔXs和ΔX都只含有系统误差 将式(6.2.1)化为以下形式: ΔXt=ΔX1+(1+ΔXs/ΔX ) ΔXs/ΔX< (1/10)
(6.2.1)
(6.2.2) (6.2.3)
根据微小误差准则, 当误差取一位有效数字时, 若

在实际计量中,一般不能对每个受检点都进行多次计量, 从而 得出极限误差;但又不能简单地以单次计量结果来判断。 所以,在 计量器具的检定规程中, 往往规定每点至少要重复计量三次。 严 格地说,计量三次难以确定极限误差, 但对计量器具来说,随机误 差一般较小, 还是可以据其进行判断的。 当标准器具的误差不能忽略时,对被检器具的判断要复杂得多。 设 标准和被检器具的容许误差限分别为n和e, 则有以下几种情况。

(3) 用以保证计量器具准确一致的, 或保证材料成分与性能检 测时准确一致的标准物质体系;


(4) 计量器具的研制、 生产及修理的体系;
(5) 计量器具的新产品定型鉴定体系; (6) 计量器具的检定体系等。


3. 法制基础
主要的法制基础为: (1) 计量法及有关法规; (2)计量检定系统; (3) 计量检定规程; (4) 具有法定性质的操作规范。
计量学基础
主讲人:邓华夏
量值传递与检定测试
量值传递的概念 将国家计量基准所复现的计量单位量值,通 过检定(或其他传递方式)传递给下一等级的计 量标准, 并依次逐级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以保 证被计量的对象的量值准确一致,称为量值传递 。近年来,有些量值(如典型的频率和时间量等 )由于传递手段的进步, 也采用了从最高级别或 很接近于最高级别的标准直接通过无线等方法对 工作计量器具进行传递。 这对于传统的量值传递 方法也是很大的改进。
(1) (2) (3) (4) (5)
4. 组织基础 主要的组织基础为: 国家计量部门; 各级地方计量部门; 各部委系统的计量部门及有关研究机构 各企、 事业单位的计量机构及有关实验室; 培养计量人才的院校。
检定测试
计量检定规程

计量检定是指为评定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 确定其是 否合格所进行的全部工作。所有的正式检定都必须严格按 照有关的计量检定规程进行。 计量检定规程,是为检定计量器具而制定的技术法规, 其中对规程的适用范围、计量器具的名称、计量性能、检 定项目、检定方法、检定条件、检定数据的处理以及检定 周期等,皆有明确的规定,也就是说,在计量检定规程中 ,对检定的具体步骤和条件等都作了很具体的规定, 实际 工作中必须遵循。计量检定规程常常是针对某一类计量器 具而制定的,只是在很特别的情况下才是针对一种计量器 具的。
S 1 X 3
则可将σs忽略不计。于是有 σt≈σx
(6.2.6)
(6.2.7)
即在标准器具和被检器具都只含有随机误差(或系 统误差已修正)的情况下,当标准器具的σs小于被检器具 的σx的1/3时,标准器具的误差便可忽略不计。这就是计量 中的“1∶3” 原则。
3) ΔXs和ΔX同时含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根据上面分析的两种极端情况, 可得出ΔXs可忽略 的条件为 (ΔXs/ΔX< (1/3~ (1/10)) (6.2.8) 在通常情况下,如果标准器具的容许误差限为±n, 被检的器具容许误差限为±e,则标准器具的误差可忽略 的条件可写为 (n/ e) < (1/3) ~ (1/10)

若标准和被检器具不能直接检测,则必须通过过渡标准 。对过渡标准的主要要求是性能稳定、重复性好以及对标准 和被检器具有相同的响应。标准与被检器具的有关工作特性 应该相同,这一点可以参考本书中第5章的中介源法。 2. 检测方案 检测方案是保证标准量值有效传递的重要前提, 应尽 可能选择精度损失小、 可靠性高而又简单易行的检测方案 。 检测方案的选择也常常受到设备条件和人员知识与经验 背景的限制, 而这两者也是互相支持和互为补充的。 我们 希望在不断完善设备硬件条件的同时大大提高人员的专业素 质, 这样才能胜任各种复杂的检定工作。


计量检定规程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统一组织 制定和颁布。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计量水平的不断 提高, 计量检定规程每隔一段时间便要重新审订 和修改一次, 这也是为了适应所针对的计量器具型 号的改进和技术性能的进步。 测试通常是指具有一定探索性的计量,一般无 严格的规程可循,也无须计量主管部门的审批。 测试工作具有更宽的应用面,有时比单一的计量 情况会更复杂一些。测试工作的完成也常常要以 计量检定规程为参考, 但是需要针对测试对象更全 面地掌握测试方法并且更灵活地应用它们。


2. 标准器具的误差可忽略的条件
在实际检测中,所使用的标准器具的精度可能有两种情 况: 一是标准器具的精度足够高,以致与被检器具的精度相 比较, 其计量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二是标准器具的精度不够高,其计量误差在检测结果中 必须加以考虑。 第一种情况下的判断比较简单,但必须明确标准器具的 误差可以忽略的条件;第二情况下的判断要复杂得多, 有 时要借助于一些辅助设备及方法。 一般来说,计量误差ΔXt至少包含标准器具的误差ΔXs 和 被检器具的误差ΔX, 即

检定测试的基本条件 1.检测标准 标准器具是检定测试的基础,对标准器具的 主要要求是: (1) 精度按定的级别优于被检器具。这是 指定度后的精度,而不是标准器具所能达到的精 度。因为,除了国家标准外,各级标准都不能自 行定度;同样的计量标准器具,由于定度的精度 不同,其使用的精度也就不同。 (2) 接入被检器具时,对被检器具的示值无 可觉察的影响, 或虽有可见影响, 但其值可以 确定。
5. 数据处理方法 数据处理是检定测试的重要环节, 其基本 原理是切实反映检测结果的精度。 也就是数 据处理方法应合理, 不致因此提高或降低实 际测试的精度。 检定测试的主要方法 在具体的检定规程中,对于所使用的检定 测试的方法也进行了明确和具体的规定, 这 里不再赘述。

4. 根据标准和被检器具的容许误差限判断

(1) 标准和被检器具都只含有系统误差。 当总误差ΔXt的绝对值不大于e-n时, 即


(4) 检定条件。 检定条件包括环境和设备条件等。 (5) 检定项目。

检定项目是指受检计量器具的受检部位和内容。检定项 目应与主要技术要求基本对应。 确定检定项目应从实际需 要出发, 明确合理,切实可行。 (6) 检定方法。
检定方法是对计量器具受检项目进行检定时所规定的具 体操作方法和步骤。其中包括必要的示意图、方框图、接线 图及计算公式。检定方法的确定要有理论根据,并切实可行 、明确、具体, 必要时可举例说明。所用公式、常数、系 数都必须有可靠的根据。

(9) 附录。 根据需要, 检定规程可以有附录, 一般包含: 检定规程正文技术内容的说明和补充; 检定工作中证明可以试用的推荐检定方法; 各种专用检定装置和检定工具的有关图形和说明; 检定证书、 检定结果通知书和检定记录表的格式; 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 各种分度表、 计算表和换算表; 检定数据处理(包括数字修约)和计算举例等。
检定测试中器具合格的判断 1. 判断的前提 判断的前提包括: (1) 认真熟悉所用标准和被检器具的技术 性能与操作方法, 对于操作、 安全、 易损保 护等特殊的地方必须给以特别的注意 (2) 切实检查所有的配套或辅助设备以及 环境等测试条件是否符合相关的规定。 (3) 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检定规程(或测 试方法)所规定的步骤和要求进行检测, 不得 随意改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