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学基础课程课件6
合集下载
计量经济学全部课件
31
0. 模型设定的定义
依据一定的经济理论,先验地用一个或 一组数学方程式表示被研究系统内经济 变量之间的关系。这阶段的工作称为模 型设定。 这是计量经济学研究中最重要也是最困 难的阶段,为此,需要作以下工作: 1.研究有关经济理论 2.确定变量和函数形式
32
1.研究有关经济理论
建立模型需要理论抽象。模型是对客观 事物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概括,是 对现实抓住本质的简化。 这种概括和简化就是理论分析的成果。 因此,在模型设定阶段,首先要注意基 于经济理论的定性分析。
3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计量经 济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模型设定方法,熟悉计 量经济分析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工作程序,能用 计量经济学软件包进行实际操作。本课程教学 采用课堂讲授与计算机实验相结合,适当运用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和投影仪。教学目的不是要 求学生成为计量经济方法研究的专家,而是使 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技术,并在经济分析、经 济管理和决策中正确使用这些技术,成为适应 现代化经济管理要求的人才。
三、方法论
应用计量经济方法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是在一 定的经济理论指导下,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利用各种计量方法和资料估计参数,运用模型 解决问题。一般来说,这个研究过程要采取四 个步骤。为了说明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论,让我 们考察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凯恩斯说:……基 本的心理法则是……作为平均数规律,男人 (妇女)当他们的收入增加时,倾向于增加消 费,但消费并不如他们的收入增加那样多。总 之,凯恩斯假设边际消费倾向(MPC),即消费 变化对单位(如一元)收入变化的比率,大于 0而小于1。为了检验这个理论,计量经济学家 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
33
菲利普斯曲线
例如,根据劳动力市场均衡学说,工资 增长率y、失业率x1和物价上涨率x2,有 关系y=f(x1,x2)。 失业率越高,表明劳动力的供给大于需 求,从而工资上升率越低,这就是著名 的菲利普斯曲线。 这一曲线在西方国家建模中被广泛使 用。
0. 模型设定的定义
依据一定的经济理论,先验地用一个或 一组数学方程式表示被研究系统内经济 变量之间的关系。这阶段的工作称为模 型设定。 这是计量经济学研究中最重要也是最困 难的阶段,为此,需要作以下工作: 1.研究有关经济理论 2.确定变量和函数形式
32
1.研究有关经济理论
建立模型需要理论抽象。模型是对客观 事物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概括,是 对现实抓住本质的简化。 这种概括和简化就是理论分析的成果。 因此,在模型设定阶段,首先要注意基 于经济理论的定性分析。
3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计量经 济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模型设定方法,熟悉计 量经济分析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工作程序,能用 计量经济学软件包进行实际操作。本课程教学 采用课堂讲授与计算机实验相结合,适当运用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和投影仪。教学目的不是要 求学生成为计量经济方法研究的专家,而是使 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技术,并在经济分析、经 济管理和决策中正确使用这些技术,成为适应 现代化经济管理要求的人才。
三、方法论
应用计量经济方法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是在一 定的经济理论指导下,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利用各种计量方法和资料估计参数,运用模型 解决问题。一般来说,这个研究过程要采取四 个步骤。为了说明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论,让我 们考察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凯恩斯说:……基 本的心理法则是……作为平均数规律,男人 (妇女)当他们的收入增加时,倾向于增加消 费,但消费并不如他们的收入增加那样多。总 之,凯恩斯假设边际消费倾向(MPC),即消费 变化对单位(如一元)收入变化的比率,大于 0而小于1。为了检验这个理论,计量经济学家 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
33
菲利普斯曲线
例如,根据劳动力市场均衡学说,工资 增长率y、失业率x1和物价上涨率x2,有 关系y=f(x1,x2)。 失业率越高,表明劳动力的供给大于需 求,从而工资上升率越低,这就是著名 的菲利普斯曲线。 这一曲线在西方国家建模中被广泛使 用。
计量基础知识详解ppt课件
直到19世纪中叶清朝末期,米制正式传入 我国为止,两千多年的历代封建王朝的度量衡 制度,基本上是沿用了秦制。
西北铅锌冶炼厂维修车间
计量工作简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度量衡处,负 责全国的度量衡统一管理工作。
1954年设立国家计量局。 1959年6月2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统一我国计 量制度的命令》,确定米制为我国基本计量制度。 1977年我国正式参加国际米制公约组织。 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 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 1985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1987年1月19日,国务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计 量法实施细则》。
计量基础知识
2、测量的方式:
根据结果的获得方式分:直接和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它是指直接从测量仪表的读数获
取被测量量值的方法。 间接测量:利用直接测量的量与被测量之间
的函数关系,间接得到被测量量值的测量方 法。
计量基础知识
3、计量和测量的关系 测量不具备,也不必具备计量所有的特点, 即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及法制性。 计量是与测量结果置信度有关,是与不确定 度联系在一起的规范性测量。 计量属于测量,又严于测量。
单位名称和符号必须作为一个整体使用,不 得拆开。 [20℃_20摄氏度(正确)/摄氏20度(错误)] 单位名称和符号必须置于整个数值之后,一 般只能用一个单位表示一个量。 [20~30m(正确)/20m~30m(错误);1.7米(正 确)/1米7(错误)]
计量基础知识
⑵关于词头的规则 词头永远紧接单位,其间不得插入其他词。 [km2_平方千米(正确)/千平方米(错误)]
声学计量; 光学计量; 电离辐射计量;
计量基础知识
第二节 计量法相关内容 1、计量法的基本内容 计量立法宗旨 调整范围 计量单位制
西北铅锌冶炼厂维修车间
计量工作简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度量衡处,负 责全国的度量衡统一管理工作。
1954年设立国家计量局。 1959年6月2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统一我国计 量制度的命令》,确定米制为我国基本计量制度。 1977年我国正式参加国际米制公约组织。 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 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 1985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1987年1月19日,国务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计 量法实施细则》。
计量基础知识
2、测量的方式:
根据结果的获得方式分:直接和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它是指直接从测量仪表的读数获
取被测量量值的方法。 间接测量:利用直接测量的量与被测量之间
的函数关系,间接得到被测量量值的测量方 法。
计量基础知识
3、计量和测量的关系 测量不具备,也不必具备计量所有的特点, 即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及法制性。 计量是与测量结果置信度有关,是与不确定 度联系在一起的规范性测量。 计量属于测量,又严于测量。
单位名称和符号必须作为一个整体使用,不 得拆开。 [20℃_20摄氏度(正确)/摄氏20度(错误)] 单位名称和符号必须置于整个数值之后,一 般只能用一个单位表示一个量。 [20~30m(正确)/20m~30m(错误);1.7米(正 确)/1米7(错误)]
计量基础知识
⑵关于词头的规则 词头永远紧接单位,其间不得插入其他词。 [km2_平方千米(正确)/千平方米(错误)]
声学计量; 光学计量; 电离辐射计量;
计量基础知识
第二节 计量法相关内容 1、计量法的基本内容 计量立法宗旨 调整范围 计量单位制
计量经济学课件-李子奈(清华)
⑹ 答疑时间
⑺ 课程内容提纲及学时安排 (总课时:48学时,课内外周学时:3/6) 第一章 绪论 第三章 单方程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 第四章 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 3学时 9学时 9学时 第二章 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与方法 15学时
第五章 宏观计量经济模型
第六章 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模型
3学时
△ 模型
△ 数学模型
△ 经济数学模型
△ 计量经济学模型
△ 经济理论分析(行为分析)→数理分析 →数 量分析
三、计量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 广义计量经济学和狭义计量经济学 △ 初、中、高级计量经济学
△ 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
△ 经典计量经济学和非经典计量经济学
△ 微观计量经济学和宏观计量经济学
△广义计量经济学和狭义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
《Econometrics》 《经济计量学》
第一章 绪论
0.1 关于绪论
0.2 课程教学大纲 §1.1 计量经济学
§1.2 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建模步骤
§1.3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
0 .1 关于绪论
○绪论是课程的纲。 ○学好绪论,可以说学好了课程的一半。参观一个 城市,先站在最高处俯瞰,然后走街串巷;了解 一座建筑,先看模型,后走进每一个房间。各起 一半作用。 ○绪论课的目的:了解课程的性质和在课程体系中 的地位;了解课程完整的内容体系和将要讲授的 内容;了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了解课程的学习 方法;介绍课程中不讲的但是必须了解的课程内 容。 ○不必全懂,只需似懂非懂。
⑵ 先修课程 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经济统计 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 数理统计
⑶ 教材及参考书
计量学基础教学:第3讲_第3章_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
机电学院自动化教研室
三、测量不确定度与测量误差
不确定度为无符号的参数,恒取正值。当 用方差求取时,取其正平方根。
误差为带有正号或负号的量值,不能用 (±)号表示。
21
计量学基础
机电学院自动化教研室
三、测量不确定度与测量误差
测量不确定度的大小决定了测量结果的使用 价值,值越小,使用价值越高。 误差主要是用于对误差源的分析方面,用以 对测量结果的修正。
1970年以来,美国NBS推广MAP( 计量保证方案);
1978年,BIPM(国际计量局)书面征询各国意见后,起 草了一份 INC-1980建议:实验不确定度表示。1981年 10月CIPM(国际计量委员会)发文(CI-1981建议) 批准 了INC-1980建议。
16
计量学基础
机电学院自动化教研室
33
计量学基础
机电学院自动化教研室
(二)系统误差的发现
1 系统误差与测量次数无关,因此不 能采用增加测量次数的方法使其消除或减 小。
2 许多系统误差可通过实验确定(或根 据实验方法、手段的特性估算出来)并加 以修正。 3 对某些系统误差的认识不足或没有 相应的手段予以充分确定,而不能修正, 此时通常可估计未消除系统误差的界限。
19
计量学基础
机电学院自动化教研室
三、测量不确定度与测量误差
真值按其本性不是确定的,往往无法得到测 量误差的值,所以实际用的是约定真值。当用 约定真值代替真值时,可以得到测量误差的估 计值。
测量不确定度可以由人们根据实验、资料、 经验等信息进行评定,从而可以定量确定测量 不确定度的值。
20
计量学基础
49
计量学基础
机电学院自动化教研室
李子奈计量经济学课件完整版
回归诊断与异常值处理
回归诊断
回归诊断是对回归模型进行检验和评估的过程,包括残差分析、模型假设检验等,以判断模 型是否满足假设条件、是否存在异常值等。
异常值处理
在回归分析中,异常值可能对模型估计和预测产生较大影响。常用的异常值处理方法包括删 除异常值、使用稳健回归方法等。
实际应用
回归诊断和异常值处理是回归分析中不可或缺的步骤,有助于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在经济学研究中,通过对回归模型进行诊断和异常值处理,可以得到更准确的经济预 测和政策建议。
模型检验
拟合优度检验、显著性检验、 异方差性检验等。
预测与决策
利用回归模型进行预测和决策 分析。
假设检验与置信区间
假设检验基本原理
原假设、备择假设、检验统计量、显著性水 平等。
假设检验与置信区间的关系
联系与区别。
置信区间构建
点估计、区间估计、置信水平等。
常用的假设检验方法
t检验、F检验、卡方检验等。
季节性调整方法
包括基于移动平均的季节性调整、基于回归的季节性调整以及基于 时间序列分解的季节性调整等。
ARIMA模型构建及预测应用
01
ARIMA模型基本概念
ARIMA是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的简称,是一种用于时间序列预测的统
计模型。
02
ARIMA模型构建步骤
包括模型识别、参数估计、模型检验和预测等步骤。
04
非线性回归模型及转换技巧
常见非线性回归模型介绍
指数回归模型
用于描述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 指数关系,如人口增长、放射性
衰变等现象。
对数回归模型
适用于因变量变化范围较大,且 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数之间存在 线性关系的情况。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测量过程中有许多引起不确定度的来源,它们来自以 下几个方面:
(1)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或不完善
(2)实现被测量定义的方法不理想
(3)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完全 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4)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或对环
境条件的测量与控制不完善
18
计量基础知识
第三节 数学模型
(5)对模拟式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差
11
计量基础知识
第一节 基本概念
(4) 测量误差由于真值未知,往往不能准确得到,当 用约定真值代替真值时,可以得到其估计值。测量不确定 度可以由人们根据试验、资料、经验等信息进行评定,从 而可以定量确定。评定方法有A类,B类。
(5) 测量误差按性质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类, 按定义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都是无穷多次测量情况下的理 想概念。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时一般不区分其性质。
因此,A类标准不确定度由以观测列频率分布导出的 概率密度函数得到;B类标准不确定度由一个认定的或假 定的概率密度函数得到,此函数基于事件发生的信任度。 两种方式都用已知的概率解释。
结束
29
计量基础知识
第四节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第四节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1 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
对被测量X,在重复性条件或复现性条件下进行n次
15
计量基础知识
第二节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步骤
5 确定对应于各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i(y)
ui(y)=ciu(xi)=
f xi u( xi )
ci
f xi
是灵敏度系数
6列出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 7将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i(y)合成得到合成标准不确 定度
n
uc(y) ui2 (y) i
电磁学计量基础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电磁学计量基础课件
目
CONTENTS
电磁学基础概念电磁学计量单位电磁学测量技术电磁学计量器具电磁学计量标准电磁学计量应用
录
01
电磁学基础概念
带电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产生力的作用。
电场
磁体或电流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对处于其中的磁体或电流产生力的作用。
电学计量标准概述
标准电池是电学计量标准中的一种,用于提供稳定的电压标准,是电压量值传递的源头。
标准电池
电位差计是一种测量电压的设备,通过比较已知电压和待测电压来得出测量结果。
电位差计
电阻标准是用于测量和校准电阻的计量标准,常用的有标准电阻器和精密电阻箱等。
电阻标准
磁学计量标准用于测量和校准各种磁学量,如磁场强度、磁通量等。
在环境保护领域,电磁学计量用于监测电磁辐射和磁场强度,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电磁学计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电磁炉、微波炉、无线通信设备等,都离不开准确的电磁学计量。
THANKS
感谢观看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电阻与电导换算
法拉=亨利/伏特,用于将电容单位转换为电感单位。
欧姆=西门子/安培,用于将电阻单位转换为电导单位。
03
02
01
01
电磁学测量技术
电场与磁场是电磁学中的基本物理量,其测量技术对于电磁学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词
电场与磁场的测量涉及到多种技术和方法,包括静电场、静磁场、交变电场和交变磁场的测量。测量方法包括电场探针法、磁场线圈法、电磁感应法等。这些方法可以用来测量电场和磁场的强度、方向和分布情况,对于电磁学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计量经济学第一章PPT课件
02 回归分析基础
回归分析的定义
回归分析
是一种统计学方法,用于研究变 量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当一个变 量受到其他变量的影响时。
线性回归
在回归分析中,当自变量和因变 量之间的关系为线性时,即可以 用一条直线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 系。
非线性回归
在回归分析中,当自变量和因变 量之间的关系为非线性时,即不 能用一条直线来描述它们之间的 关系。
最小二乘法
01
最小二乘法是一种数学优化技 术,用于找到最佳拟合数据点 的函数。
02
在回归分析中,最小二乘法的 目标是找到最佳拟合数据的直 线,使得实际观测值与预测值 之间的平方和最小。
03
最小二乘法通过求解线性方程 组来找到最佳拟合直线的参数 。
模型的检验与诊断
R方值
用于衡量模型拟合优度的统计量,其值越接近于1,说明模型拟合 效果越好。
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宏观 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学等多个领域。
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19世纪末期
统计学和经济学的结合,产生了经济计量学。
20世纪30年代
经济大萧条,人们开始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 分析经济问题。
20世纪50年代
线性代数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计量 经济学的发展。
21世纪
模型的参数估计
总结词
参数估计是根据样本数据估计线性回归模型中未知参数的过 程。
详细描述
最小二乘法是最常用的参数估计方法,它通过最小化残差平 方和来估计参数。即,对于给定的样本数据,找到一组参数 值,使得实际观测值与模型预测值之间的残差平方和最小。
模型的假设检验
总结词
假设检验是用于评估线性回归模型是否满足某些假设的过程。
计量学原理测试与计量方法(改)课件
计量在各领域的融合发展
总结词
随着各领域对计量需求的不断增加,计量已经不再是 单一的学科领域,而是逐渐与其他领域融合发展,如 医学、环境、安全等。
详细描述
在医学领域,计量技术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如医学 影像的定量分析和诊断、药物剂量的精确控制等。在 环境领域,计量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增多,如空气质量 监测、水质检测等。在安全领域,计量则发挥着保障 公共安全的重要作用,如安全检查、防伪鉴别等。未 来,随着各领域对计量需求的不断增加,计量将进一 步与其他领域融合发展,为各领域的进步提供有力支 持。
THANKS
感谢观看
量具校准的意义
量具校准是确保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通过校准可以 发现量具的误差并进行修正。
量具校准的方法
量具校准通常采用比较法、核准法等方法,根据不同量具的特点和 校准要求选择合适的校准方法。
量具的维护保养
为了保持量具的准确性和延长使用寿命,需要定期对量具进行维护 保养,如清洗、润滑、防锈等措施。
详细描述
量子计量是一种基于量子物理原理的计量方法,具有极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是未来计 量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光谱计量则是利用光谱技术进行测量,具有快速、准确、非接触 等特点,在化学、环境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图像计量则是通过图像处理技术进行测量,
具有直观、便捷等特点,在医学、安全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计量标准的国际化
保障社会生产和生活
在工业生产、贸易交换、环境保护、 医疗卫生等领域,计量学的应用保障 了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
计量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计量
在古代,人们已经开始了初步的 测量活动,如长度、重量和时间 的测量。这些测量活动为后来的
计量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代计量
计量经济学基础--多重共线性 ppt课件
这种情形我们称之为多重共线。
PPT课件
2
设 rij 表示解释变量和的线性相关系数,则有:
1)当 rij 0 时,解释变量 X i 和 X j 之间不 存在线性相关性。
2)当 rij 1 时,解释变量 X i 和 X j 之间存 在完全的线性相关性。
3)当0 rij 1 时,解释变量 X i 和 X j 之间存在
PPT课件
20
解: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如下:
PPT课件
21
由回归结果看,X2、X4的系数为负,与我们的预期相反; 此外所有的t值都比较小,这些现象表明,模型中非常可能 存在多重共线性。 计算所有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结果如下:
15
(3)方差膨胀因子法
选定一个解释变量作为被解释变量(比如 X j ),做
其与其余解释变的回归,得到回归的可决系
数
R
2 j
,则可以证明
Xj
对应的OLS估计量X j 的方差
为:
Var(ˆ j )
2
1
x
2 ji
1
R
2 j
2
VIF
x
2 ji
1
其中
VIF
1
R
2 j
为变量
对应的OLS估计量的方差
④OLS估计结果中可决系数 R2 、F检验统计 量的值非常高。
PPT课件
14
(2)相关系数判断法
当某些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时, 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模型中存在较严重的多重共 线性,相关系数越高,我们推断的理由越充分。 一般来说,当相关系数的值超过0.8时,我们就 可以认为模型中存在多重共线性。
PPT课件
PPT课件
PPT课件
2
设 rij 表示解释变量和的线性相关系数,则有:
1)当 rij 0 时,解释变量 X i 和 X j 之间不 存在线性相关性。
2)当 rij 1 时,解释变量 X i 和 X j 之间存 在完全的线性相关性。
3)当0 rij 1 时,解释变量 X i 和 X j 之间存在
PPT课件
20
解: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如下:
PPT课件
21
由回归结果看,X2、X4的系数为负,与我们的预期相反; 此外所有的t值都比较小,这些现象表明,模型中非常可能 存在多重共线性。 计算所有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结果如下:
15
(3)方差膨胀因子法
选定一个解释变量作为被解释变量(比如 X j ),做
其与其余解释变的回归,得到回归的可决系
数
R
2 j
,则可以证明
Xj
对应的OLS估计量X j 的方差
为:
Var(ˆ j )
2
1
x
2 ji
1
R
2 j
2
VIF
x
2 ji
1
其中
VIF
1
R
2 j
为变量
对应的OLS估计量的方差
④OLS估计结果中可决系数 R2 、F检验统计 量的值非常高。
PPT课件
14
(2)相关系数判断法
当某些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时, 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模型中存在较严重的多重共 线性,相关系数越高,我们推断的理由越充分。 一般来说,当相关系数的值超过0.8时,我们就 可以认为模型中存在多重共线性。
PPT课件
PPT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将国家计量基准的量值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的计量 标准体系。
▪ (3) 用以保证计量器具准确一致的, 或保证材料成分与 性能检测时准确一致的标准物质体系;
▪ (4) 计量器具的研制、 生产及修理的体系; ▪ (5) 计量器具的新产品定型鉴定体系; ▪ (6) 计量器具的检定体系等。
准量值传递与保证量值准确一致的基础
量值传递和溯源
邓华夏 马孟超
❖量值传递与溯源是计量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 保证量值准确一致的重要手段。
❖为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科学实验、贸易结算 、环境保护以及人民生活、健康、安全等各个领 域提供计量保证。
❖任何计量器具,由于种种原因,都具有不同程度 的误差。
❖计量器具的误差只有在允许范围内才能应用,否 则将得出错误的测量结果。
▪ 将所用的可搬运的计量基准、标准或传递标准运至申请 单位,利用该单位的辅助设备和环境条件进行校准(检 定)
量值传递与溯源的方式
❖好处:都免去了送检计量器具的包装运输(特别 是大型、笨重设备);节省了送检时间; 后者还可以对相应的辅助设备、环境条件、检测 方案以及检测人员进行考核。
准量值传递与溯源体系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每一个量值传递或溯源体系 ,只允许有一个国家计量基准。
▪ 在我国,大部分国家计量基准保存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 院内。
▪ 较高准确度等级的计量标准,大多设置在省级或部委级 计量技术机构及计量准确度要求很高的少数大企业内。
▪ 较低准确度等级的计量标准,大多设置在地、县级计量 技术机构及计量要求较高的大中型企业中
❖3). 法制基础 ❖主要的法制基础为:
▪ (1) 计量法及有关法规; ▪ (2) 计量检定系统; ▪ (3) 计量检定规程; ▪ (4) 具有法定性质的操作规范; ▪ (5) 有关的国家标准等。
准量值传递与保证量值准确一致的基础
❖4). 组织基础 ❖主要的组织基础为:
▪ (1) 国家计量部门及其计量研究机构; ▪ (2) 各级地方计量部门; ▪ (3) 各部委系统的计量部门及有关研究机构 ▪ (4) 各企、 事业单位的计量机构及有关实验室; ▪ (5) 培养计量人才的院校及短期培训班等。
量值传递与溯源的方式
❖现场校准(检定)是由开展校准(检定)工作的 单位将相应的计量基准、标准或传递标准运至被 检计量器具所在的单位进行检定的一种量值传递 (溯源)的方式。
❖现场校准(检定)也有两种形式:
▪ 将所有可搬运的计量基准、标准或传递标准连同相应的 辅助设备仪器运送申请单位就地进行校准(检定)
▪ 工作计量器具则广泛应用于工矿、企业、商店、医院、 研究所、院校、甚至家庭之中
▪ 由此构成了我国的量值传递与溯源体系。该体系的形式 呈三角形或树枝型,如图所示。
国家计量基准 计量标准 工作计量器具
图6.1 量值传递或溯源体系的形式
6.2 量值传递与溯源的方式
❖量值传递与溯源的方式有:
❖ 1).用计量基准即计量标准进行逐级传递; ❖ 2).发放有证标准物质的方法;
级别的标准直接通过无线等方法对工作计量器具进行传 递。 这对于传统的量值传递方法也是很大的改进。
❖同一量值,用不同的计量器具进行计量, 若其计 量结果在要求的准确度范围内达到统一,称为量 值准确一致。
❖ 量值准确一致的前提是被计量的量值必须具有能 与国家计量基准直至国际计量基准想联系的特性 ,亦即被计量的量值就要有溯源性。
❖ 所谓溯源性,是指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 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 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与国家计量标准或 国际计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要获得这种特性, 就要求用以计量的计量器具必 须经过具有适当准确度的计量标准的检定,而该 计量标准又受到上一等级计量标准的检定, 逐级往 上追溯, 直至国家计量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 由 此可见溯源性的概念是量值传递概念的逆过程。
❖ 具体做法是:用户(一般指受检单位)按《国家 计量检定系统》所规定的技术要求,将被检(或 被校准)的计量器具(计量标准或普通计量器具 )送至规定或选定的有资格(国家授权)的校准 (检定)单位,由该单位的检定员按照相应的检 定规程进行校准(检定),给出检定数据,进而 做出被校准(检定)的计量器具是否合格等结论 ,并出具相应的证书。
▪ 对于新制的或修理后的计量器具,必须用适当等级的计 量标准来确定其计量特性是否合格;
▪ 对于使用中的计量器具,由于磨损、使用不当、维护不 良、环境影响或者零部件内在质量的变化等引起的计量 器具的计量特性的变化,是否仍在允许范围内,也必须 用适当等级的计量标准来确定其示值和其他计量功能。
量值传递与溯源
▪ 有证标准物质: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 CRM
❖ 3).发播标准信号的办法; ❖ 4).用计量保证方案等
▪ 计量保证方案:Measurement Assurance Program, MAP
量值传递与溯源的方式
❖6.2.1 用计量基准即计量标准进行逐级传递
❖用计量基准即计量标准进行逐级传递是传统的方 式
❖分为两种情况:
▪ 逐级周期送实验室校准(或检定); ▪ 现场校准(检定)
量值传递与溯源的方式
基准
将计量标准送上级 计量机构检定或校准
下一级计量 机构实验室
计量标准 检定方法 操作人员 环境条件
检定或校准 图6-2 传统量值传递方式
量值传递与溯源的方式
❖逐级周期送实验室校准(或检定)是一种传统的 、普遍采用的量值传递或溯源的基本方式。
准量值传递与保证量值准确一致的基础 ❖6.2 量值传递、溯源及保证量值准确一致的基础
❖1). 科学基础 ❖ 科学基础主要是计量学理论,如计量单位制、
计量理论、 误差理论等。
准量值传递与保证量值准确一致的基础
❖2). 技术基础 ❖主要的技术基础为:
▪ (1) 保证以最高准确度复现计量单位的国家计量基准体 系。
❖6.1 量值传递与溯源的概念
❖
将国家计量基准所复现的计量单位量值,
通过检定(或其他传递方式)传递给下一等级的
计量标准,并依次逐级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以
保证被计量的对象的量值准确一致,称为量值传 递
▪ 近年来,有些量值(如典型的频率和时间量等)由于传 递手段的进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采用了从最高级别或很接近于最高
▪ (3) 用以保证计量器具准确一致的, 或保证材料成分与 性能检测时准确一致的标准物质体系;
▪ (4) 计量器具的研制、 生产及修理的体系; ▪ (5) 计量器具的新产品定型鉴定体系; ▪ (6) 计量器具的检定体系等。
准量值传递与保证量值准确一致的基础
量值传递和溯源
邓华夏 马孟超
❖量值传递与溯源是计量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 保证量值准确一致的重要手段。
❖为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科学实验、贸易结算 、环境保护以及人民生活、健康、安全等各个领 域提供计量保证。
❖任何计量器具,由于种种原因,都具有不同程度 的误差。
❖计量器具的误差只有在允许范围内才能应用,否 则将得出错误的测量结果。
▪ 将所用的可搬运的计量基准、标准或传递标准运至申请 单位,利用该单位的辅助设备和环境条件进行校准(检 定)
量值传递与溯源的方式
❖好处:都免去了送检计量器具的包装运输(特别 是大型、笨重设备);节省了送检时间; 后者还可以对相应的辅助设备、环境条件、检测 方案以及检测人员进行考核。
准量值传递与溯源体系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每一个量值传递或溯源体系 ,只允许有一个国家计量基准。
▪ 在我国,大部分国家计量基准保存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 院内。
▪ 较高准确度等级的计量标准,大多设置在省级或部委级 计量技术机构及计量准确度要求很高的少数大企业内。
▪ 较低准确度等级的计量标准,大多设置在地、县级计量 技术机构及计量要求较高的大中型企业中
❖3). 法制基础 ❖主要的法制基础为:
▪ (1) 计量法及有关法规; ▪ (2) 计量检定系统; ▪ (3) 计量检定规程; ▪ (4) 具有法定性质的操作规范; ▪ (5) 有关的国家标准等。
准量值传递与保证量值准确一致的基础
❖4). 组织基础 ❖主要的组织基础为:
▪ (1) 国家计量部门及其计量研究机构; ▪ (2) 各级地方计量部门; ▪ (3) 各部委系统的计量部门及有关研究机构 ▪ (4) 各企、 事业单位的计量机构及有关实验室; ▪ (5) 培养计量人才的院校及短期培训班等。
量值传递与溯源的方式
❖现场校准(检定)是由开展校准(检定)工作的 单位将相应的计量基准、标准或传递标准运至被 检计量器具所在的单位进行检定的一种量值传递 (溯源)的方式。
❖现场校准(检定)也有两种形式:
▪ 将所有可搬运的计量基准、标准或传递标准连同相应的 辅助设备仪器运送申请单位就地进行校准(检定)
▪ 工作计量器具则广泛应用于工矿、企业、商店、医院、 研究所、院校、甚至家庭之中
▪ 由此构成了我国的量值传递与溯源体系。该体系的形式 呈三角形或树枝型,如图所示。
国家计量基准 计量标准 工作计量器具
图6.1 量值传递或溯源体系的形式
6.2 量值传递与溯源的方式
❖量值传递与溯源的方式有:
❖ 1).用计量基准即计量标准进行逐级传递; ❖ 2).发放有证标准物质的方法;
级别的标准直接通过无线等方法对工作计量器具进行传 递。 这对于传统的量值传递方法也是很大的改进。
❖同一量值,用不同的计量器具进行计量, 若其计 量结果在要求的准确度范围内达到统一,称为量 值准确一致。
❖ 量值准确一致的前提是被计量的量值必须具有能 与国家计量基准直至国际计量基准想联系的特性 ,亦即被计量的量值就要有溯源性。
❖ 所谓溯源性,是指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 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 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与国家计量标准或 国际计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要获得这种特性, 就要求用以计量的计量器具必 须经过具有适当准确度的计量标准的检定,而该 计量标准又受到上一等级计量标准的检定, 逐级往 上追溯, 直至国家计量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 由 此可见溯源性的概念是量值传递概念的逆过程。
❖ 具体做法是:用户(一般指受检单位)按《国家 计量检定系统》所规定的技术要求,将被检(或 被校准)的计量器具(计量标准或普通计量器具 )送至规定或选定的有资格(国家授权)的校准 (检定)单位,由该单位的检定员按照相应的检 定规程进行校准(检定),给出检定数据,进而 做出被校准(检定)的计量器具是否合格等结论 ,并出具相应的证书。
▪ 对于新制的或修理后的计量器具,必须用适当等级的计 量标准来确定其计量特性是否合格;
▪ 对于使用中的计量器具,由于磨损、使用不当、维护不 良、环境影响或者零部件内在质量的变化等引起的计量 器具的计量特性的变化,是否仍在允许范围内,也必须 用适当等级的计量标准来确定其示值和其他计量功能。
量值传递与溯源
▪ 有证标准物质: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 CRM
❖ 3).发播标准信号的办法; ❖ 4).用计量保证方案等
▪ 计量保证方案:Measurement Assurance Program, MAP
量值传递与溯源的方式
❖6.2.1 用计量基准即计量标准进行逐级传递
❖用计量基准即计量标准进行逐级传递是传统的方 式
❖分为两种情况:
▪ 逐级周期送实验室校准(或检定); ▪ 现场校准(检定)
量值传递与溯源的方式
基准
将计量标准送上级 计量机构检定或校准
下一级计量 机构实验室
计量标准 检定方法 操作人员 环境条件
检定或校准 图6-2 传统量值传递方式
量值传递与溯源的方式
❖逐级周期送实验室校准(或检定)是一种传统的 、普遍采用的量值传递或溯源的基本方式。
准量值传递与保证量值准确一致的基础 ❖6.2 量值传递、溯源及保证量值准确一致的基础
❖1). 科学基础 ❖ 科学基础主要是计量学理论,如计量单位制、
计量理论、 误差理论等。
准量值传递与保证量值准确一致的基础
❖2). 技术基础 ❖主要的技术基础为:
▪ (1) 保证以最高准确度复现计量单位的国家计量基准体 系。
❖6.1 量值传递与溯源的概念
❖
将国家计量基准所复现的计量单位量值,
通过检定(或其他传递方式)传递给下一等级的
计量标准,并依次逐级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以
保证被计量的对象的量值准确一致,称为量值传 递
▪ 近年来,有些量值(如典型的频率和时间量等)由于传 递手段的进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采用了从最高级别或很接近于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