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因爱而美丽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新沂市城关小学郝光红

如果说,母亲的爱如春日的阳光,温暖、明媚;那么,老师的爱就似秋天的明月,宁静、长久。李镇西老师,用他的爱诠释着师魂,呵护着童心、也滋润着我们的心。读完《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我更加佩服李老师那焕发着理性光辉,富有意蕴的无私的大爱!

爱,是尊重理解

“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学生是活泼的生命体,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要培养他们成长、成人、成才,首先要尊重他们,从思想上、感情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要“小心的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一样保护好每一位学生。

翻开这本书,行走在字里行间,那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我们无时不刻都能感受到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与理解。高一新生报到,几位女生因想家而在楼道偷偷哭泣,李老师理解她们,把孩子们请到家中,谈起自己上学时的故事;宁玮,一个朴实的农村孩子,李老师悉心关爱她,特意与孩子写信交流,尊重学生的选择,甚至毕业后,也如此牵挂惦记孩子;“后进生”教育篇章中,李老师不以分数论英雄,理解他们的苦衷,把更多的关注投向他们;面对第一天就被“请”到了校办公室的学生王铜,李老师主动解围后,孩子竟然公开挑衅,制造了许多矛头,李老师百般耐心,最终用“情感”“征服”对方……李老师尊重理解每一位孩子,潜心走进孩子的内心,呵护孩子们成长,是良师,更是益友!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像李老师那样,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理解的春光,享受到尊重的雨露,享受到关爱的温馨,享受到成长的快乐!

爱,是欣赏激励

心理学家尔士曾说过:“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赞美。”美国著名学者雷尔也曾说过:“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

李老师在《手记三:锻造卓越人格》一篇中,具体谈到怎样欣赏激励“优生”超越的案例,讲述了他与程桦的故事让我很受启发:多才多艺的程桦刚转入李老师班级,李老师很欣赏,分析孩子身上优缺点后,鼓励孩子竞选班长、参加作文竞赛,似乎一帆风顺,但孩子毕竟是孩子,是有独立思想的个体,不可能按我们给他既定的路线走,就在一切似乎“一帆风顺”时却“节外生枝”,程桦突然离家出走,李老师声色俱厉,成功通过“受挫”教育,激励孩子“勇敢站起来”,成功超越自我。

如果说激励优生是理所当然的,那么李老师对“后进生”的欣赏与激励就让人感动了。《手记二:与顽童打交道》一篇中,李老师面对一个自暴自弃的万同,他当了一回“福尔摩斯”成功“破案”;他激励孩子当上“新官”,“三把火”未烧却依旧收获幸福;他面对无数学生的“举报”,换个角度,找个“帮助人”督促,重审自我;他面对孩子的作弊,耐心疏导……不管孩子是谁,不管他们犯了什么错误,李老师不离不弃,善于发现优点,及时欣赏激励。

马克吐温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充实地活上两个月”。成人尚且如此,儿童不是更需要欣赏与鼓励吗?对于每位学生,我们都应该巧妙地用“放大镜”找出他们的优点,点燃起“星星之火”,以待成“燎原之势”。

爱,是心与心的碰撞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教师应当成为学生朋友,深入他们的兴趣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教师

只有体验到学生的内心感受,才能将心比心,撕破隔膜,了解其所思所想。

《手记四:回答心灵的呼唤》一篇中,面对孩子们的青春期教育应该说比较棘手,但是李老师用书信的方式与孩子们沟通交流,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打开学生的心结,细心呵护心灵的幼芽。《生死两地书》《由一位女生自杀引发的德育剖析》两篇又紧紧扣住了我的心弦,反思当下的教育,疫情之后,孩子们跳楼自杀现象层出不穷,真的值得反思!

“李老师,您是第一个知道我内心秘密的人”

“李老师,非常感谢您给了我极大的帮助”

“好羡慕您手下的每一个同学”

…………

李老师让孩子们因他而幸福,让我心生敬佩!我们唯有像李老师那样真正地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才能与孩子们真心沟通、交流、融合,最终达到教育的境界——师生同苦同乐、同教同学、共同成长。

师爱,是一种等待;师爱,是一种引领;师爱,是一种责任。让我们怀揣着李老师的那份爱心走进校园,充盈课堂,触摸生命,让爱产生智慧,让爱在孩子们心中留下岁月抹不去的美好回忆……

教育,因爱而美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