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哲学与人生(高教版)教案: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doc

合集下载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教案中职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教案中职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教案中职教案名称: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教学目标:1.理解历史规律对个人生活的影响;2.探讨人生目标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制定并追求适应个人发展的人生目标的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什么是历史规律1.导入(15分钟)-引入问题:你觉得历史是无规律的还是有规律的?为什么?-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

2.学习历史规律(30分钟)-提供学生阅读材料,介绍历史规律及其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完成要求学生回答相关问题的练习。

-分组讨论学生的回答,并有几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观点。

3.案例分析(30分钟)-提供几个历史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历史规律,并讨论这些规律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结合个人经验,讨论如何利用历史规律指导自己的人生目标。

第二课时:人生目标的重要性1.复习(15分钟)-复习上一节课学到的历史规律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学生分享他们在思考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之间的联系时所得出的结论。

2.引入人生目标(30分钟)-与学生一起讨论人生目标的定义以及为什么制定人生目标是重要的。

-提供学生几个成功的案例,让他们分析这些成功者如何通过制定明确的人生目标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3.制定个人人生目标(30分钟)-学生自行思考并列举出自己的人生目标。

-分组讨论学生列举出的目标,相互分享并给予建议。

-鼓励学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并结合历史规律,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

第三课时:追求人生目标的能力1.复习(15分钟)-复习上一节课学到的制定人生目标的重要性和方法。

-学生分享他们制定的人生目标,并讨论相互之间的差异和共同之处。

2.建立行动计划(3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目标,制定实现该目标的行动计划。

-学生讨论如何通过学习、实践和积累经验来达成自己的目标。

3.分享与总结(30分钟)-邀请几个学生分享他们的行动计划,并让其他学生提出建议和意见。

-结合历史规律和人生目标的内容,总结学生的思考和成果,强调行动计划的重要性以及持续学习和努力的必要性。

哲学与人生-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哲学与人生-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
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
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
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
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唯物史观
人类社会的 基本矛盾
人类社会的 一般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贯
穿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于 人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 力状况的规律
类 社 会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 基础状况的规律
始 终
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 制度和设施
决定 反作用
生 产
决定 生产
经济

反作用 关系 总和 基础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 和发展的基础
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一、历史规律原理
1、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历史规律 规律: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
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 自然规律:指自然界事物运动的规律。 社会历史规律:指人类社会运动的规律。 自然规律和历史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的客观性,不能被人改变、创造或消灭 ,但能被人利用。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
,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 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3%的人 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这3%的人,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 目标。25年来他们都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地努力,25 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 们中不乏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的人 有清晰的短期目标
25年后
这些占10%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 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被 达成,生活状态步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 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等。
60%的人 目标模糊
占60%的目标模糊者,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 层,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 成绩。
27%的人 没有目标
剩下27%的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 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 很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 怨社会、抱怨世界。
一个为了蒋家王朝卖命,其结果是徐向前成为党和
国家重要领导人之一,胡宗南败逃台湾。青年学生
要了解社会的发展,遵循其中的规律,并确定好自
己的人生目标。
启示: 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人生目标与社 会发展的方向一致,与社会发展的要 求相融,这样的目标不仅能实现,而 且还会促进和推动社会的发展。
小组活动:策划我的人生目标
二、实现人生目标必须符合历史规律
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需要人的创造性的活动。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制 约。因此,自觉认识并运用社会发展规律,发挥自 己的聪明才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应是每个人的 人生目标。
目标决定人生发展方向
黄埔军校是国民党在1924年成立的一所培养
军事政治人才的学校。在这所学校第一期的毕业
第四单元
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五版)第四单元第十课电子教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五版)第四单元第十课电子教案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第一课时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主要讲述了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且确立的人生目标要看得见、摸得着、要切合实际;以及在人生目标指引下如何促进个人成长、推动历史的发展。

学情简要分析对于中职生而言,大部分学生是有自己的人生目标的,但是,部分学生对树立什么样的人生目标、人生目标对个人成长究竟有何作用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教学目标分析1.认知目标理解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的意义,认识到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通过认识人生目标的意义,引导学生领悟到目标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明白人生的发展离不开目标,从而激发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意识,自觉地把个人成长纳入社会发展之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3.运用目标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能在正确目标的引领下促进个人的成长。

教学重点1.明确人生发展需要设立目标的重要性2.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教学难点1.如何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2.如何在人生目标的指引下促进个人成长、推动历史发展。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课堂教学过程古希腊哲学大师亚里士多德向人们提出了实现成功的三点建议:首先,要有一个明确可行的构想,即目标;其次,用任何可行的方式来达成目标;第三,调整一切方法达到成功。

他突出强调了确立目标对人生发展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所有成功人士的经历也印证了这一点:确立人生目标非常重要。

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但并不是所有人生目标都能实现。

确立和实现人生目标必须符合历史发展规律,遵循历史发展规律,把握历史发展规律。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为什么人生的发展必须要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一、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1.人生发展不能没有目标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

哲学与人生第十课教案【优质】

哲学与人生第十课教案【优质】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第一课时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主要讲述了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且确立的人生目标要看得见、摸得着、要切合实际;以及在人生目标指引下如何促进个人成长、推动历史的发展。

学情简要分析对于中职生而言,大部分学生是有自己的人生目标的,但是,部分学生对树立什么样的人生目标、人生目标对个人成长究竟有何作用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教学目标分析1.认知目标理解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的意义,认识到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通过认识人生目标的意义,引导学生领悟到目标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明白人生的发展离不开目标,从而激发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意识,自觉地把个人成长纳入社会发展之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3.运用目标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能在正确目标的引领下促进个人的成长。

教学重点1.明确人生发展需要设立目标的重要性2.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教学难点1.如何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2.如何在人生目标的指引下促进个人成长、推动历史发展。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课堂教学过程古希腊哲学大师亚里士多德向人们提出了实现成功的三点建议:首先,要有一个明确可行的构想,即目标;其次,用任何可行的方式来达成目标;第三,调整一切方法达到成功。

他突出强调了确立目标对人生发展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所有成功人士的经历也印证了这一点:确立人生目标非常重要。

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但并不是所有人生目标都能实现。

确立和实现人生目标必须符合历史发展规律,遵循历史发展规律,把握历史发展规律。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为什么人生的发展必须要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一、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1.人生发展不能没有目标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

中职《哲学与人生》教学课件-第10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中职《哲学与人生》教学课件-第10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2、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3、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实现人生目标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 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 本矛盾。
•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是人类历史发展中起作用的基本规律。
• 这一事件背后,是全国人民停止内战、团结一致、 共同抗日的人心所向,是中国社会要求战胜帝国 主义的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3、在人生目标指引下促进个人成长、推动历史发展
p130实验
启迪
无论是人生发展的道路,还是社会前进的道 路,都是由目标导引的。
• 明确人生目标,就有了人生前进的方向。 • 明确人生目标,就有了人生发展的动力。 • 明确的人生目标,就有了人生成功的保障。 • 成功人士与平庸者最大的区别之一,就在于有无
《职业生涯规划》课学习分析过的哈佛大学跟踪调查案例
1、人生发展不能没有目标
人生要有目标
• 目的、标准、结果 • 想做什么 • 成为怎样的人 • 具有差异性 • 都是人的创造性表现 • 不可避免地打上社会历史发展的烙印!
2、人的动机、目标与历史规律的关系
• 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动震惊世界的 “西安事变”,逼蒋抗日。P127-128
第四单元 顺应历史潮流 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 德育学科考试大纲
• 10.1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 10.2 运用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原理,确立
和实现人生目标;
一、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1、人生发展不能没有目标 2、人的动机、目标与历史规律的关系 3、在人生目标引导下促进个人成长、推动历史发展

哲学与人生第十课

哲学与人生第十课
所谓“四人帮”是指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 四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所结成的帮派。1976年10月 6日,粉碎“四人帮”。粉碎“四人帮”是历史性胜 利,“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至此结束。
王 洪 文
张 春 桥
江 青
姚 文 元
以上案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人们活动的动机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 发展、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实现。
2.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 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 一个较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 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 的总趋势。” -----邓小平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思考
(1)邓小平的这段话论述了什么问题? 一是说明了社会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种新的社 会制度必然会代替旧的社会制度。 二是说明了社会历史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2)为什么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必然会代替旧的社会 制度?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是什么? 社会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既定的方向不懈努力, 现在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 社会精英;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实现,成为各个 行业、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什么特别突出的 成绩,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27%的人,他 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 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 些人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另一些人不清楚或不是很清楚 自己的人生目标。
生产力:1.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人们创造财富的能力;资本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各方面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 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

哲学与人生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课件_图文

哲学与人生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课件_图文


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和

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改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走向,
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使全国人民停止内战,共同抗敌,
学 良
使中国社会进入战胜帝国主义的潮流。
3.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需要人的创造性的活动
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需要人的创造性的活动。个人 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因 此,自觉认识并运用社会发展规律,发挥自己的聪明 才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应是每个人的人生目标。
公安、检察、司法等专政机关和 维护社会秩序的机关都被搞乱了。
案例2
粉碎“四人帮”。
所谓“四人帮”是指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 四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所结成的帮派。1976年10月 6日,粉碎“四人帮”。粉碎“四人帮”是历史性胜 利,“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至此结束。






江 青
姚 文 元
以上二个案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情感:认识人生目标的意义,使学生领悟到目
标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 标的意识,自觉地把个人成长纳入社会发展之中, 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3.运用: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 自己的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重 1.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规律性。 点 2.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顺应历史潮流 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第四单元
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一、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目标 二、实现人生目标必须符合历史 规律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到人生目标的 确立和实现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理解确立正 确的人生目标的意义,认识到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 个人成长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到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理解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的意义,认识到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通过认识人生目标的意义,使学生领悟到目标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意识,自觉地把个人成长纳入社会发展之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3.运用: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1.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规律性。

2.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教学难点】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应遵守历史发展规律。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邓小平的名言“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较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引导学生思考三个问题:(一)邓小平的这段话论述了什么问题?通过学生的发言归纳总结,邓小平的这段话一是说明了社会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必然会代替旧的社会制度。

二是说明了社会历史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二)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必然会代替旧的社会制度?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6页“透过扑朔迷离的历史现象,就会发现历史发展并不仅仅是年代的流转、朝代的更替,而且隐藏着一定的规律……”通过阅读得出两个结论:一是社会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

二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其他一切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第三个问题:人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者,个人和社会发展之间是什么关系?既然社会历史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那么作为个人如何顺应历史潮流,在社会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带着第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进入第十课的学习。

〈新课讲授〉明确本课学习目标:(1)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个人目的、动机与社会发展规律之间关系的原理。

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性,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需要人的创造性活动;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2)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一、历史规律和人的活动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

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现象和本质的关系1.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性运用教材第107页的图:“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提出问题引入教学:“决定物质资料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因素是什么?”在讲清楚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这些概念的基础上,教师要讲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总结: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历史发展规律。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2.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有其特殊性请学生学习教材第108页“西安事变”和“恩格斯名言”,通过具体事件分析讨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特殊性。

教师归纳: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有其特殊性,因为社会规律的实现离不开人的自觉实践活动,它是由无数人共同作用形成合力的结果,是无数偶然事件的总和构成了社会发展。

3.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需要人的创造性的活动请学生学习教材第108页“北平和平解放”案例。

学生思考问题:了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对人的实践活动有何指导意义?教师归纳: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需要人的创造性活动。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因此,自觉认识并运用社会发展规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应是每个人的人生目标。

过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是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社会是由无数个人组成的,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人的发展更需要社会提供种种条件,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所有的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一切个人活动的总和构成社会的整体运动及其发展。

二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个人的活动既是一个生命的自然过程,又是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

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的活动都面临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作出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二、人生目标和社会发展1.人的动机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一个正常的个人总要在社会生活中担负一定的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从事这样或那样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从而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留下自己的印记,社会的发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自觉努力才能实现。

因此,人们活动的动机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实现。

人的动机正确了,就可以推动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请学生参考、阅读:教材第109页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浩劫。

感受人的动机与社会发展规律之间的关系。

2.人生目标应该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学生学习教材第109页“周恩来”的案例,并思考问题:教师提问:周恩来的人生目标和当时社会发展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教师归纳: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的方向一致,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融,这样的目标不仅能实现,而且还会促进和推动社会的发展。

学生阅读:第110页材料“打工仔”案例。

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个人实际的人生目标才是正确的,才能够走向人生成功。

中职生要把自己的人生目标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结合起来,通过自己对人生目标的不懈追求,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人生目标和个人成长阅读与感悟:<B有价值的人生,不能没有激情与梦想很难想象,人的一生如果没有了激情与梦想会是什么样子。

激情与智慧结合就是发明和创造;激情与浪漫结合就是艺术和情谊。

在人类社会里,最有价值的人生是深远的智慧与崇高激情的交织,任何一个缺乏激情的生命,都不可能实现有价值的人生。

人更需要梦想,梦想让这个世界变得如此生动,丰富多彩。

因为有了飞翔的梦想,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因为有了光明的梦想,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因为有了探索宇宙的梦想,加加林成为第一位从太空看到地球的人……拥有激情,也就拥有了真实而丰富的人生。

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埃里克•韦亨迈那是一位盲人,33岁的时候,他得了罕见的视网膜疾病,以致双目失明。

在此之前,他是一名出色的登山队员,并梦想要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失明之后,埃里克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凭借着梦想和努力,他终于在2001年5月25日成功登上了世界之巅。

当他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一刹那,梦想成真了,很多人都为他欢呼,为他高兴。

有了梦想,森林才那么青翠,山峰才那么俊秀,河流才那么清澈,天空才那么蔚蓝。

也许,一个人可以失败,可以遭受挫折,可以忍受孤独和不幸,但一个人不可以没有梦想,没有梦想的人生就像小鸟失去了双翼,船失去了双桨。

为了梦想的实现,多少勤劳、智慧、热爱生活的人在坚持不懈地追求。

无论道路多么崎岖曲折,无论激流多么湍急汹涌,都不能挡住人们实现梦想的前进脚步。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太阳升起来了,它照亮山峦、河流、森林和那些耸立着高楼的城市,也照亮了那些背着行囊、带着激情与梦想正要出发的人。

因为有了激情与梦想,前面的道路才格外宽广。

活动步骤:第一步:教师在课前精心挑选一首比较抒情的曲子。

事先印好文章《有价值的人生,不能没有激情与梦想》,上课时发给学生。

第二步:教师可采取多种方式,一人或多人进行配乐朗诵。

朗诵一定要有激情,能够感染人(可在课前辅导练习或作为预习作业在课前练习)。

第三步:低入口,深思考。

诵读后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这篇文章的哪些语句,从这些语句中自己得到了哪些启示?(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健康、向上的理想;另一方面,要尽量多地引导学生充分发言并适时的给予鼓励。

)过渡:我相信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与追求,而正是这样的梦想与追求,人们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方向。

漫无目的地飘荡终会迷路。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别人又如何帮助你追求成功?人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所遇到的挫折和阻碍。

而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并为之而奋斗,将使我们拥有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人生。

(此处可参考教师参考书中的“制定自己的目标有多重要?”等例子)教师归纳:因此,个人的成长需要目标的指引。

有了目标,人生就不会盲目;在日常的生活中,就不会随波逐流。

因为,人生目标可以起到鼓舞、约束、鞭策作用,它可以挖掘实践者身上最大的潜能。

沙漠中没有方向的人们只能徒劳地转着一个又一个圈子,生活中没有目标的人们只能无聊地重复着自己平庸的生活。

对沙漠中的人群来说,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而对于现实中的人们来说,新生活是从确定目标开始的。

正如空气对于生命一样,目标对于成功也有绝对的必要(此处可参考教师参考书中的“汪潮涌说”,从事例中引导学生认识到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对于成功的重要作用)。

所以,人生目标可以规划人生发展;人生目标可以推动人的进步;人生目标可以激发人的潜能。

四、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1.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个人实际通过阅读“徐向前和胡宗南两人的不同命运”;阅读“铁道学院桥梁专业的青年学生王梦恕”的故事,思考哪些因素影响着人生目标的确立?教师归纳:社会环境、社会发展规律影响着人生目标的确立。

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要确立人生目标就要认清中国社会发展规律、趋势与要求,要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出发,结合自己的实际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人生目标。

2.人生目标要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校正阅读教材第113页“鲁迅弃医从文”故事,谈谈鲁迅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教师归纳:社会环境和条件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人生目标也应随时修改和更新。

为了达到目标,就要像深谋远虑的将军一样,时常根据战局改变战略。

如果此项计划无法进行,就须由另一项计划替代。

但是一定要牢记:我们可沿着成功之路改变计划,但不要轻易改变目标。

因为“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

3. 正确确立人生目标要靠自己不懈的努力曹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李清照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亚里士多德说:别人为吃而活着,而我吃是为了活着。

教师提问:古往今来,人类对于人生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思考,新时代的你是否思考过你的人生?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教师归纳:人生是丰富多彩的,人生理想也是多种多样的。

生活中每个人都在追求一定的目标,有的人追求优异的学习成绩,有的人追求舒适优越的生活,有的人追求事业上的成就。

只要是积极的、对社会、对他人有益的理想,都是我们要尊重和倡导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