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玻璃容器的成型与加工
学生-第8章 来源于食物包装、容器的化学污染
1. 塑料膜、袋
材料分为聚乙烯(PE)
聚丙烯( PP)
聚氯乙烯(PVC)
聚偏二氯乙烯(PVDC)
等种类。
PE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范围最广,化学性能稳定,通 常制作膜、袋及各种容器,耐酸、碱及盐类。相对而 言,纯PE塑料耐热性较低,遇热(如开水)易变软、 变形。 但是现在PE制品一般是用添加剂改良的,有些 也能耐受100C的高温。
PVC容器过去常应用在食用油、酱油及其他调味 品包装上,由于PET瓶的应用竞争影响,目前只 有部分食用油厂商还在使用PVC包装瓶。另外, PVC还有应用在蔬菜、肉类、熟食、烘焙食品 (如饼乾、糕饼等) 等包装容器的托盘加工
3. 茶具、餐具及厨用容器 泡茶杯一般用聚碳酸酯(PC)。PC瓶具有良 好的透明性与光泽度,耐高温性能突出,可经受 200℃以上的高温。 日常生活中人们还会用到很多种的一次性塑料 餐具或是重复使用的餐具。在飞机上、快餐店和 一些蛋糕房广泛使用的一次性刀、叉、勺之类的 餐具,一般是用PP制作的。 不粘锅用塑料铲是用ABS(由丙烯腈、丁二烯、 苯乙烯聚合的塑料)制成。 厨用的塑料盆、篮筐类多用PE制造,有些耐 水煮的这类器具则由PP制成
PP聚丙烯无毒、无味,可在100℃的沸水中浸泡不变 形、不损伤,耐酸、碱。 直接与食品接触的袋、膜材料一般为PE、PP、 PVDC (聚偏二氯乙烯)等种类。 厨房用的塑料膜、袋,一般都是PE或PP。 很多食用纸质包装器具也往往涂有PE或PP, 如一次 性纸杯、碟、碗、盒等。
因为PVDC具有很好的阻湿、阻氧、防潮、耐酸
牛奶产品中发现了通常用于包装印刷材料的可疑化学物质-异
丙基噻吨酮(ITX)。
前几年国内也出现过印刷油墨污染食品的事件。某食品厂 发现自己生产的薯片有股很浓的怪味。经检测分析发现怪 味来自食品包装袋印刷油墨中残留的苯。有关机构检测发 现,该产品包装袋中苯的含量严重超标,是国家标准的3 倍多。
第八章 其他制剂
第八章 其他制剂
(2)分类
1)根据膜剂的结构类型分类,有单层膜剂、夹心膜剂、 多层复方膜剂。
2)根据膜剂的外观分类,有透明膜和不透明膜。 3)根据膜剂给药途径分类,有口服膜剂、口腔膜剂、眼 用膜剂、阴道用膜剂、皮肤用膜剂、黏膜用膜剂、植入膜剂。
第八章 其他制剂
2.成膜材料
膜剂一般由主药、成膜材料和附加剂三部分组成。成膜 材料及附加剂应无毒、无刺激性、性质稳定与原料药物兼容 性良好。原料药物如为可溶性的,应与成膜材料制成具有一 定黏度的溶液;如为不溶性原料药物,应粉碎成极细粉,并 与成膜材料等混合均匀。
3)复合制膜法
以不溶性的热塑性成膜材料(如EVA)为外膜,分别制成具有凹穴的下底外膜 带和上外膜带,另用水溶性的成膜材料(如PVA或海藻酸钠)用匀浆制膜法制成含 药的内膜带,剪切后置于下底外膜带的凹穴中。也可用易挥发性溶剂制成含药 匀浆,以间隙定量注入的方法注入下底外膜带的凹穴中,经吹风干燥后,盖上 外膜带,热封即得。此法一般适用于缓释膜剂的制备。
第八章 其他制剂
(3)常用附加剂
常用附加剂有增塑剂、遮光剂、着色剂、填充剂和表面 活性剂。增塑剂常用甘油、三醋酸甘油酯、山梨醇等,使制 得的膜柔软并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着色剂常用食用色素; 填充剂有碳酸钙(CaCO3)、二氧化硅(SiO2)、淀粉等。 表面活性剂常用聚山梨酯80、豆磷脂等。除食用色素应符合 食用规格外,其他辅料都应符合药用规格。
涂膜剂的制备工艺比较简单,主要包括膜材料的溶解及 其与药物成分的混合两部分。药物首先视其溶解性将其溶解 于适宜溶剂中,然后与膜材溶液混合,或直接加入到膜材溶 液中,混匀即可。
第八章 其他制剂
3.质量评价
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对涂膜剂的质量检查有关规 定,涂膜剂应作装量及微生物限度检查,用于烧伤[除程度 较轻的烧伤(Ⅰ°或浅Ⅱ°外)]、严重创伤或临床必须无 菌的涂膜剂,照无菌检查法(通则1101)检查,应符合规定。
玻璃制品成形与成形机械概述
玻璃制品成形与成形机械概述一、玻璃的成形性质玻璃的成形是玻璃制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玻璃的成形过程与玻璃的一些性质有密切关系,这些性质我们把它叫做玻璃的成形性质。
玻璃的成形性质包括粘度、表面张力以及其他物理性质等。
1.粘度粘度是玻璃的主要性质之一,它贯穿着玻璃生产的各个阶段。
从熔制、澄清、均化、成形、加工、直到退火都与粘度有密切关系。
玻璃成形温度范围对应的粘度为102—107Pa.s。
上限为开始成形的粘度,下限为成终了(即足以保持住形状)的粘度。
对于不同的制品、不同系统的玻璃和不同的成形方法,其上限和下限略有不同。
玻璃的成形过程就是粘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的过程。
不同的成形方法要求玻璃粘度增大的速度不同。
如机械化高速成形要求粘度增大的速度快(即“短性玻璃”),而人工成形则要求粘度增大的速度慢(即“长性玻璃”)。
普通玻璃制品成形过程粘度增大速度快慢的排列顺序为灯泡玻璃、瓶罐玻璃、管玻璃、压制(模压)玻璃、艺术玻璃。
粘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与玻璃组成有密切关系。
改变玻璃组成可使玻璃粘度与温度的关系在较为广泛的范围内变动,因而可以获得适合成形的各种温度粘度曲线。
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这一关系选择最佳成形机速。
2.表面张力表面张力在玻璃制品成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如人工挑料、吹料泡或滴料式供料机,都是借助玻璃的表面张力而形成球形表面的初形或料滴的。
在拉制玻璃管和玻璃棒时,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才获得了正确的圆柱形体。
有些玻璃制品成形后还要进行爆口和烧口,也是借助玻璃的表面张力使锋利不齐的边口加热软化变圆滑的。
表面张力还可以使尖锐的粒状玻璃在穿过火焰区时变为球形(如用玻璃粉制造微珠)。
表面张力在成形过程中也有不利的影响。
如压制制品时,使尖棱变圆,得不到清晰的花纹。
引上平板玻璃时,会使原板发生收缩。
玻璃的表面张力取决于玻璃的组成和温度。
在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则玻璃的表面张力降低。
3.其他物理性质玻璃的其他物理性质对玻璃成形也有相当的影响。
第八章 罐头食品ppt课件
(三)原料的预煮和烫漂
果蔬:破坏原料中的酶;排除细胞中的空气; 杀死部分微生物; 使原料组织软化,脱除水分。 肉和鱼类:除去原料不良的气味;减少微生 物的污染;使肌肉组织紧密,使调味料和汤汁易 于渗入原料内。
(四)油炸 可提高产品营养价值;使肌肉组织酥硬; 改善色泽和风味 (五)浓缩 排除果肉原料中的大部分水分,使果实的 营养成分的含量提高。
二、装罐
(一)空罐的清洗 用清洗机清洗,用沸水或蒸汽消毒。 (二)装罐 1 罐头食品的净重和固形物含量必须达到要求。 2 装罐的食品质量必须一致。 3 罐口边缘必须保持清洁。 4 装罐时必须留有适当的顶隙。 5 容器的装料容积一般不应低于总容积的90%。
7 内容物的质量要求 8 重金属的含量 9 微生物指标 无致病菌及因微生物作用引起的腐败象征。 10 腌制品罐头中亚硝酸钠残留量 每公斤制品中不超过50毫克。 二、各类罐头的质量标准
第五节 罐头食品在贮藏中的变化
一、均质作用 固体和液体的成分相互转移,最终达到平衡 的过程称为均质作用。 二、罐壁的锈蚀 1 罐外壁的锈蚀 空气中的氧和环境中较高的湿度造成的。 2 罐内壁锈蚀 罐内残留的氧气;内容物中的有机酸;内壁 腐蚀产生的亚锡离子;调味料食盐;农药残留等。
(二)原料的洗涤和整理
果蔬要洗涤,去除尘土、泥沙、部分微生 物以及化学杀虫剂。 有的果蔬需要去掉皮、梗、核和杂质等。 动物性原料通过洗涤可除去粘液、血污、 杂质和尘土等。 肉类要除去骨、腱、淋巴和隔膜等;禽类 要除去头、足、羽毛和内脏等;鱼类要除去鳞、 鳍、头和内脏等;贝类要除去壳和泥沙等
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八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经典测试(提高培优)
一、选择题1.抗疫居家期间,同学们在参与家务劳动的过程中体会到化学知识无处不在。
下列劳动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选项家务劳动化学知识A餐后将洗净的铁锅擦干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B使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白醋可溶解碳酸钙等沉淀C使用含NaClO的84消毒液拖地NaClO具有还原性D用温热的纯碱溶液擦拭有油污的灶台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A.A B.B C.C D.D2.化学与技术、社会和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说错误的是()A.煤炭经气化、液化和干馏等过程,可以转化为清洁能源B.利用二氧化碳制造全降解塑料,可以缓解温室效应C.充分开发利用天然纤维,停止使用各种化学合成材料D.加大秸秆的综合利用,如发酵制沼气、生产乙醇等,提高资源的利用率3.下列有关烃及其衍生物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油裂解气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KMnO4溶液褪色B.煤的液化是化学变化,可得到液态烃及甲醇等含氧有机物C.石油裂解可以提高汽油的产量和质量D.煤干馏得到苯和甲苯,可以通过分馏,将它们分离出来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是无机化合物,天然气和石油是有机化合物B.利用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生产可降解塑料符合绿色化学原则C.现实生活中,化学腐蚀现象比电化学腐蚀现象更严重D.铅蓄电池属于一次电池5.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A.实验室制备及收集乙烯B.石油分馏C .实验室制硝基苯D .实验室制乙酸乙酯6.下列冶炼金属的原理中,属于热还原法的是( )A .Fe+CuSO 4= FeSO 4+CuB .MgCl 2(熔融)电解Mg+Cl 2↑C .2Ag 2O Δ4Ag+O 2↑D .Fe 2O 3+3CO 高温2Fe+3CO 27.“ 能源分类相关图”如下图所示,下列选项中的能源全部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是A .煤、石油、潮汐能B .氢能、生物质能、天然气C .太阳能、 风能、生物质能D .地热能、沼气、核能8.金属材料的制造与使用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
包装材料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绿色包装-----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而采取的减少包装废弃物数量并使之利于能源和资源回收的一系列措施,技术和法规。
3. 复合包装材料----是由层合,挤出贴面,共挤塑等技术将几种不同性能的基材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个多层结构,以满足运输,贮存,销售等对包装功能的要求及某些产品的特殊要求。
4. 湿法粘结层合-----指将任何液体状粘合剂加到基材上,然后立即与第2层材料复合在一起,从而制得层合材料的工艺。
5. 化学法制浆-----利用化学溶液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解掉木片中的木素和其它杂质,尽量保留纤维素并使纤维素尽可能免遭破坏,同时适当保留半纤维素。
6. 耐破度-----一定面积的纸或纸板在匀速加压直至破裂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
以液压力或气压力表示。
7. 撕裂度-----指预先将纸或纸板试样切出一定长度的裂口,然后再从裂口处撕至一定长度时所需的功。
8. 环压强度-----在一定速度下,使环形试样平行受压,压力逐渐增加至试样压溃时的压力。
9. 边压强度-----把瓦楞纸板立起来对纸板两边加压之后所呈现的抗压强度。
10. 平压强度-----指对垂直于瓦楞纸板平面负荷的抵抗功力。
11.聚合度-----大分子链中重复的结构单元数。
12. 热塑性塑料-----线性和支链型聚合物。
13.热固性塑料-----在一定温度下能变成粘流状态,但是经过一定时间加热塑制成型后不因再度加热而软化熔解。
14. 工程塑料-----机械强度高,刚性大,常用于取代钢铁或有色金属材料制造机械零件或工程结构的塑料。
15. 加聚反应-----由一种或多种单体通过加成反应相互结合为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16. 缩聚反应-----通过一种或几种单体,它们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或不相同的官能团进行相互缩合,成为缩合物,同时有其他低分子物质生成的反应。
17. 均聚反应-----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官能团的一种单体进行的缩聚反应。
18. 共聚反应-----含有不同官能团的两种(及两种以上)单体进行的缩聚反应。
玻璃制品的成型
拉薄 低温拉薄
徐冷拉薄
850℃,收缩率28%以下
玻璃工艺学
34
第四节
(5)拉边器的配置
成形方法
A、原理:通过调节拉边器安装位置、角度、运转速度、 压入深度等方法调节玻璃带的厚度。
B、数量:与厚度有关。
玻璃厚度(mm) 拉边器配用台数(台) 5 1 4 2-3 3 3-4 2 4-5 1.6 7
使用中的拉边器
T1 1 T1 t lg lg s· c T2 k T2 m cp
玻璃工艺学
9
第三节
(3)定型温度范围
成形制度
软化点~变形点
(4)定型时间
制品的表面较其中部冷却和硬化要快的多,随 厚度方向的温度梯度可由下式表示:
DT TCP Td Bd 2
∆t= mCp SC ㏑ (1+ Bd2 T2 - θ )
1、成形过程的热传递 在成形过程中玻璃中的热量要转移到冷却空气中。 (1)模型成形热传递过程:
冷却≒重热
(2)模型成形热传递的影响因素(玻璃表面温度、 模型内表面的温度、玻璃同模型间的热阻) Q=K∙A∙t1/2
玻璃工艺学 7
第三节
2、成形制度:
成形制度
玻璃的成形方法不同,其成形制度也不相同。 成形方法决定成形时间(即温度—时间曲线) 组成决定其粘温特性
第十六章
玻璃制品的成形
第一节
定义:
概述
玻璃的成形,是指熔融玻璃转变为具有固定几何形状 制品的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多种性质不同作用的综合。其 中,机械的和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玻璃工艺学
1
成形的两个过程:
1、成形:赋予制品以一定的几何形状
决定因素:玻璃的流变性。即粘度、表面张力、可 塑性、弹性以及这些性质的温度变化特征。 2、定形:制品的形状固定下来 决定因素:玻璃的热性质和周围介质影响下玻璃的 硬化速度。
6讲玻璃的成型和退火材料工艺学
(二)玻璃厚度的控制 如何控制玻璃厚度是浮法生产平板玻璃的
关键。生产厚度大于6mm的玻璃比较容易,主 要是限制玻璃带自由变宽,在锡槽摊平抛光区设 石墨挡边器来限制玻璃宽度。
如果同时加大玻璃液供给量,并调整拉引速 度,就可以生产6~30mm厚的玻璃。
生产厚度小于6mm的各种玻璃比较困难。 因为玻璃在锡液上自由摊平,有一个平衡厚度。 即使更加大拉力,厚度变化也不大,但宽度却 大大减小。
锡掖上玻璃液平衡厚度∏-500℃时,玻璃液与锡液的浸润角
2.玻璃表面张力的增厚作用 浮在锡液上的玻璃带,横向没有约束力,当纵向拉
力增加时,宽度缩小,而厚度改变不大。 即使利用拉边器暂时保持宽度,玻璃带短期被拉
薄,随后又会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缩小宽度,厚度又 回到平衡厚度,这就是表面张力的增厚作用。
最高退火温度至最低退火温度之间称为退火温度 范围。
大部分器皿玻璃最高退火温度为550±20℃ 。
玻璃制品退火的各个阶段
Ⅰ-加热阶段;Ⅱ-保温阶段;Ⅲ慢冷阶段;Ⅳ-快冷阶段
玻璃制品退火窑
(a)、(b)室式退火窑;(c)牵引式退火窑;(d)隧道式退火窑; (e)立式退火窑; (f)网带式退火窑;(g)辊道式退火窑
可根据制品用途不同,制定一个允许存在永久应力 的标准。据此标准来掌握退火要求。允许数值小的制品 (如光学玻璃)退火要特别精细,保温时间要长,冷却 速度要很慢。
(五)玻璃的退火工艺制度 (1)玻璃的最高退火温度是指在此温度下经过3分钟 能消除应力95%,一般由相当于退火点的温度也叫退 火上限温度;
最低退火温度是指在此温度下经3分钟只能消除 应力5%,也叫退火下限温度。
只有当玻璃的温度下降到使粘度达到105Pa·S左右, 这种增厚作用才会大大减弱。这是由于温度降低使玻璃 的粘度迅速增大,而表面张力则增加不多,巨大的粘滞 力使表面以发挥作用,因此,当有拉边器作用时,在强 大的拉力下就可使玻璃变薄。
11第八章包装成本管理rhm
甲材料明细帐
表8-3
19×× 年 摘要
月日
1
1
期初 余额
10 购入
11 发出
18 购入
20 发出
收入
数 量
单 价
金额`
900 60 54000
600 70 42000
发出
数 量
单价
金额`
800 800
结存
数 量
单 价
金额
300
50
1500 0
120 0
400
100 0
200
23 购入 200 80 16000
3000 0 400
— — — 600
400 60 2400 200 400 70 0
2800
结存
单价 (元 /kg) 50 50 60
60
金额 (元)
1500 0
1500 0
5400 0
2400 0
60 2400
70
0
4200
0
70 1400 0
采用先进先出法,其优点是使企业不能 随意挑选材料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有 利于均衡核算工作。
第八章 包装成 本管理
第一节 包装
材料、包装机 械与包装技术
• “所谓包装是指为在流通过程中 保护商品、方便运输、促进销售, 按照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 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
按包装功能不同
• 按包装的功能,包装可分为工 业包装和商业包装两个大类。
按包装层次不同分类
• 按包装层次通常可以分为单件 包装、内包装和外包装三种。
因此采用后进先出法就意味着将较高的原材 料费用计入了当期成本,从而使当期高估成 本,低估利润。这种做法符合稳健性原则。
包装材料学 §8.玻璃容器的成型与加工
二、玻璃瓶罐的退火
• 1.退火温度选择 退火温度选择 • 玻璃没有固定的熔点,当玻璃从熔融态变成玻璃态 时,要经过从液态到固态的转变区。在转变温度 (Tg)以下的适当温度范围内,玻璃的结构基团仍能 位移,因而可以消除玻璃中的热应力。这个温度范 围叫做退火温度范围。 • 一般普通玻璃退火温度的上限选为粘度为1011P的 600℃左右,而下限退火温度选为粘度为1013P的 540℃左右。在上限退火温度下,经过3min能消除 应力的95%;在下限退火温度下,经过3min能消除 应力的5%。
7
二、辅助原料
• 1.澄清剂 澄清剂 • 在玻璃原料中加入某种在高温时本身能汽化或分解 放出气体,以促进排除玻璃中气泡的物质,称为澄 清剂。 • 常用的澄清剂有白砒、三氧化二锑、硫酸盐、氟化 物、氯化钠、铵盐等。
8
2.着色剂 2.着色剂
• 能使玻璃着色的物质统称着色剂,它们是一些 过渡或稀土金属的氧化物。
5
4.二价金属氧化物原料 4.二价金属氧化物原料
• • 主要包括CaO、MgO、BaO、ZnO、PbO等。 CaO是二价的网络外体氧化物,是玻璃中的稳定剂, 即增加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在高温时, CaO能降低玻璃的粘度,促进玻璃的熔化和澄清。但 当温度降低时,粘度增加得很快,使成型操作的料 性变短。在一般玻璃中,CaO的含量不超过12%,药 用玻璃中则更低一些。CaO可通过方解石、石灰石、 白垩及沉淀碳酸钙原料引入。 MgO在钠钙玻璃中是网络外体氧化物。以少于3.5%的 MgO代替部分CaO,可以改善玻璃的料性,减慢玻璃 的硬化速度。MgO还有降低析晶的倾向,增加高温时 玻璃的粘度。引入氧化镁的原料有白云石,菱镁矿 和沉淀碳酸镁。 BaO是由硫酸钡和碳酸钡引入的;ZnO的原料为锌氧6 粉和菱锌矿;PbO的原料是铅丹和密陀僧。
第1篇 第8章玻璃容器的成型与加工汇总
3. 澄清阶段
温度继续提高,玻璃的粘度降低,使 玻璃中的气泡慢慢排除。这一阶段的温度 是玻璃熔制的最高温度,普通容器玻璃的 澄清阶段温度在1400℃~1500℃,其粘度 约为100P。
4. 均化阶段
该阶段使玻璃熔体处于比澄清温度稍 低的高温下,通过对流和扩散作用,消除 玻璃中的条纹和节瘤,使玻璃的化学组成 趋向一致,变成均匀一致的熔体。
实际强度
0
c裂
痕深
度,
缺口尖端半径
t
c
2. 玻璃的表面处理及强化
(1)涂布法 涂布法是对玻璃外表面进行增强保护的处理方法,主要 有: a、金属氧化物涂敷
又称热端涂布,通常是在退火窑进口端使玻璃瓶在 下通过一个充满四氯化锡蒸汽的罩子,在玻璃表面形成 一层二氧化锡为主的薄膜。除四氯化锡外,四氯化钛、 二氯化二甲基锡和钛的有机化合物也可作为热端涂布材 料。
实际上,熔制过程采用连续作业,熔窑的温度不低于 1300℃,以上这五个阶段是在熔炉的不同部位同时进行的。 实质上硅酸盐形成和玻璃形成两个阶段属于玻璃的熔化, 而澄清、均化和冷却三个阶段是玻璃的精炼。
二. 玻璃容器的成型
1、玻璃粘度随温度的变化及特征温度
参考点
熔点 料滴温度 成型操作点 软化点 退火点 应变点
负责完成。
(3)物理强化法 物理强化法是对玻璃进行先加热后急冷的一种处理方
法,这是一种较早采用制造钢化玻璃的方法,也叫物理钢 化法或风冷强化法。基本方法是将刚从制瓶机上脱模的玻 璃瓶,立即送入钢化炉内均匀加热到接近于玻璃的软化温 度,然后转入钢化室,用多孔喷嘴的风栅向瓶的内、外壁 上喷射冷空气,将瓶内、外表面快速冷却,使瓶表面产生 收缩,获得均匀分布的压应力。此时玻璃内部仍然处于高 温可塑状态,随着进一步冷却,玻璃内部也逐渐变硬并产 生一定的收缩。这也是一种预先埋置压应力的方法,使玻 璃能抵抗更高的技应力。
第八章玻璃容器的成型与加工
第八章玻璃容器的成型与加工一、填空题:按照玻璃制造过程中的作用和用量,可以把玻璃原料分为主要原料和辅助原料.其中,辅助原料分为﹍澄清剂﹍、﹍着色剂﹍、﹍氧化剂﹍和﹍还原剂﹍。
2、CaO是玻璃中的﹍稳定剂﹍,即增加玻璃的﹍化学稳定剂﹍和﹍机械强度﹍。
3、玻璃原料中MgO的作用是﹍改善玻璃的料性、减慢玻璃的硬化速度﹍。
4、欲使玻璃呈现紫色,应该加入﹍氧化锰﹍。
5、玻璃的脱色主要是指减弱﹍铁化合物﹍对玻璃着色的影响。
6、玻璃原料中,碎玻璃的作用是﹍助熔剂﹍。
7、玻璃制品成型和定型的基础是﹍粘度随温度下降而增大﹍的特性。
生产玻璃制品的过程可以分为﹍成型﹍和﹍定型﹍两个阶段。
玻璃容器通常从三个特征温度值来控制成型操作,它们是﹍软化温度﹍、﹍退火温度﹍和﹍应变点﹍。
10、行列式制瓶机的成型方法主要有﹍吹-吹法﹍和﹍压-吹法﹍。
其中,﹍压-吹法﹍一般用于制作广口瓶。
二、选择题:1、下面原料中,不是向玻璃中引入AL2O3的是( C )A 长石B 粘土C 石英D 霞石2、使玻璃呈现黄色,应加入下列那种着色剂( C )A 氧化铜B 硫化亚铁C 氧化铁D 氧化铬3、使玻璃呈现红色,应加入下列那种着色剂( A )A 氧化铜B 硫化亚铁C 氧化铁D 氧化铬4、使玻璃呈现蓝色,应加入下列那种着色剂( B )A 氧化铜B 氧化钴C 氧化铁D 氧化铬5、在玻璃熔制过程中,条纹消失,玻璃液的化学组成和折射率趋于一致的阶段是( C )A 玻璃形成阶段B 澄清阶段C 均化阶段D 冷却阶段6、在玻璃成型过程中,玻璃不能形变的最高温度是( B )A 成型操作点B 软化点C 退火点D 应变点7、在玻璃成型过程中,玻璃开始变为脆性固体的温度是( D )A 成型操作点B 软化点C 退火点D 应变点三、名词解释题:1、澄清剂——在玻璃原料中加入某种在高温时本身能汽化或分解放出气体,以促进排出玻璃中气泡的物质。
2、物理脱色——往玻璃种加入一定数量能产生互补色的着色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玻璃容器的成型与加工
一、填空题:
按照玻璃制造过程中的作用和用量,可以把玻璃原料分为主要原料和辅助原
料.其中,辅助原料分为﹍澄清剂﹍、﹍着色剂﹍、﹍氧化剂﹍和﹍还原剂﹍。
2、CaO是玻璃中的﹍稳定剂﹍,即增加玻璃的﹍化学稳定剂﹍和﹍机械强度﹍。
3、玻璃原料中MgO的作用是﹍改善玻璃的料性、减慢玻璃的硬化速度﹍。
4、欲使玻璃呈现紫色,应该加入﹍氧化锰﹍。
5、玻璃的脱色主要是指减弱﹍铁化合物﹍对玻璃着色的影响。
6、玻璃原料中,碎玻璃的作用是﹍助熔剂﹍。
7、玻璃制品成型和定型的基础是﹍粘度随温度下降而增大﹍的特性。
生产玻璃制品的过程可以分为﹍成型﹍和﹍定型﹍两个阶段。
玻璃容器通常从三个特征温度值来控制成型操作,它们是﹍软化温度﹍、﹍退火温度﹍和﹍应变点﹍。
10、行列式制瓶机的成型方法主要有﹍吹-吹法﹍和﹍压-吹法﹍。
其中,﹍压-吹法﹍一般用于制作广口瓶。
二、选择题:
1、下面原料中,不是向玻璃中引入AL2O3的是( C )
A 长石
B 粘土
C 石英
D 霞石
2、使玻璃呈现黄色,应加入下列那种着色剂( C )
A 氧化铜
B 硫化亚铁
C 氧化铁
D 氧化铬
3、使玻璃呈现红色,应加入下列那种着色剂( A )
A 氧化铜
B 硫化亚铁
C 氧化铁
D 氧化铬
4、使玻璃呈现蓝色,应加入下列那种着色剂( B )
A 氧化铜
B 氧化钴
C 氧化铁
D 氧化铬
5、在玻璃熔制过程中,条纹消失,玻璃液的化学组成和折射率趋于一致的阶段是( C )
A 玻璃形成阶段
B 澄清阶段
C 均化阶段
D 冷却阶段
6、在玻璃成型过程中,玻璃不能形变的最高温度是( B )
A 成型操作点
B 软化点
C 退火点
D 应变点
7、在玻璃成型过程中,玻璃开始变为脆性固体的温度是( D )
A 成型操作点
B 软化点
C 退火点
D 应变点
三、名词解释题:
1、澄清剂——在玻璃原料中加入某种在高温时本身能汽化或分解放出气体,以促进排出玻璃中气泡的物质。
2、物理脱色——往玻璃种加入一定数量能产生互补色的着色剂。
使玻璃的黄绿色和蓝绿色得到互补。
3、结构应力——因化学组成不均匀,熔制过程中产生的条纹、疙瘩、结石等缺陷引起的热膨胀不同而产生的应力。
4、热应力——因玻璃各部分加热或冷却速率不一致引起的温度不均匀而产生的应力。
5、重容比——玻璃瓶罐的重量与其容积之比。
6、轻量瓶——平均壁厚为2-2.5mm的玻璃瓶。
四、问答题:
简述玻璃熔制过程中的五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代表现象。
①硅酸盐形成阶段。
硅酸盐生成反应在较大程度上是在固态下进行的。
在固相反应中,大量气体物质逸出。
这一阶段结束时,配合料变成了由硅酸盐和二氧化硅组成的不透明烧结物。
对大多数玻璃来说,这个阶段在800-900℃完成。
②玻璃形成阶段。
继续加热,烧结物开始熔融,低熔点混合物首先开始熔化,同时硅酸盐与剩余的二氧化硅相互熔解,烧结物变成了透明体,但在玻璃中还存在着大量的气泡和条纹,化学组成和性质很不均匀。
玻璃形成阶段的温度约为1200-1250℃之间。
③澄清阶段。
随着温度继续提高,粘度逐渐下降,玻璃液中的可见气泡慢慢跑出,进入炉气,即所谓澄清过程。
澄清阶段的温度在1400-1500℃,澄清时玻璃的粘度维持在100P左右。
④均化阶段。
长时间处于高温下的玻璃液的各组分,由于分子热运动及相互扩散,逐渐趋于一致,条纹消失。
使玻璃液的化学组成和折射率趋向一致的阶段叫均化。
均化阶段的温度稍低于澄清阶段。
⑤冷却阶段。
将玻璃液冷却使温度下降200-300℃,粘度增加到可以向供料机供料所需的数值(103P)。
冷却后的温度约为1200℃。
玻璃中可能存在的应力主要有哪几种?分别是如何产生的,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除去?(1)热应力。
因玻璃各部分加热或冷却速率不一致引起的温度不均匀而产生的应力。
①永久应力。
当玻璃冷却到室温,温度梯度消失后仍存在的应力。
②暂时应力。
玻璃中随温差的存在而存在,随温差的消失而消失的热应力。
(2)结构应力。
因化学组成不均匀,熔制过程中产生的条纹、疙瘩、结石等缺陷引起的热膨胀不同而产生的应力。
将玻璃加热到退火点进行保温、均热,使玻璃内部的结构进行调整,使应力释放。
玻璃容器的退火和表面处理的目的是什么?退火工艺包括哪几个阶段?表面处理技术有哪几种?
①退火的目的是消除或减小玻璃中的剩余应力至允许值的热处理过程。
退火工艺包括加热、保温、缓慢降温及快速降温四个阶段。
②表面处理的目的消除表面裂纹的。
表面处理技术有酸处理、火抛光、涂层,玻璃表面硫霜化反应,双层涂敷工艺。
简述玻璃强化技术的原理和强化技术。
强化技术是根据玻璃的抗压强度比抗拉强度高的原理而设计的。
强化技术采用物理的(热处理)或化学的(离子交换)方法,将能抵抗拉应力的压应力层预先置入玻璃表面使玻璃在受到拉应力时,首先抵消表面层的压应力,从而提高玻璃的抗拉强度。
什么叫重容比?为什么要设计轻量玻璃瓶?如何实现玻璃瓶的轻量化?
重容比是玻璃瓶罐的重量与其容积之比。
轻量玻璃瓶的设计可减少原材料的使用,同时可减少包装和运输成本。
通过改变玻璃成分,应用双层涂敷工艺及钢化技术进行表面处理,使瓶壁厚度均匀化以及改善造型设计等综合因素实现轻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