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就是深圳人》深圳企业家献歌特区40周年
2020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观后心得体会最新5篇
2020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观后心得体会最新5篇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也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迎来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那么你知道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心得该怎么写吗??为了方便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2020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观后心得体会最新5篇,欢迎阅读!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心得1一句“来了就是深圳人”,正是全球全国人才涌入深圳的内心写照。
没错,一座城市就像一个人那样,应该具有许多气质,而在这些气质里最引人关注的“海纳北川”的包容。
朋友在深圳工作生活快20多年了,以他的才华和目前所具有的财力,完全可以选择到其他大城市过另外一种生活,然而他总是以“这辈子就待在这里了”表达对深圳爱的执着。
朋友也和千千万万深圳人一样,本不是深圳人,但从来了深圳的那天开始,就已是深圳人。
一句“来了就是深圳人”,正是全球全国人才涌入深圳的内心写照。
没错,一座城市就像一个人那样,应该具有许多气质,而在这些气质里最引人关注的“海纳北川”的包容。
“来了就是深圳人”所彰显的,正是深圳大气包容的城市精神。
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谁都希望能得到这座城市敞开胸怀的包容和接纳,而深圳有的是包容。
今年大学毕业的小徐,不仅通过网上投简历,在深圳找到了人生中第一份工作,而且通过“i深圳”APP,只跑了一趟就完成了入户登记。
“来了就是深圳人,没想到成为深圳人这么简单轻松。
”小徐重复着不少外来者的赞叹。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世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
深圳连着一长串的鲜明符号,改革、创新、开放……先行、示范、标杆,但支撑起这些符号的永远是人才。
从建立特区时不到3万人口,到现在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深圳成为全国最大移民城市。
而作为全国最年轻的城市,深圳常住人口平均年龄仅32.5岁,各地年轻人选择来此奋斗、扎根,个人命运与城市发展相交融。
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话的理解和启发
《来了就是深圳人》—对归属感和认同的思考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和梦想。
在这座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城市里,有一句口头禅“来了就是深圳人”,被人们引用和传颂。
这句简洁而有力的话语,包含了对于归属感和认同的思考。
对于刚来深圳的人来说,这句话可能是一种鼓励和激励,带着无限的可能性和机遇;对于已经在这座城市生活了很多年的人来说,这句话可能是一种自豪和归属,代表着经历和信念。
1. 初来深圳,被这句话所感染。
刚来深圳的人,往往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梦想,但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压力,很容易感到孤独和迷茫。
而这句“来了就是深圳人”,仿佛给了他们一种支撑和动力,让他们勇敢地融入这个城市,去探索和创造自己的机遇。
换言之,这句话是一种对新人的鼓励和认可,让他们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包容和温暖。
2. 这句话还代表了对深圳人的自豪和认同。
在这座城市生活的人,对于这句话可能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他们或许经历了深圳的风风雨雨,知道了这座城市的包容和机遇所在。
当他们自称“深圳人”的时候,不仅仅是一种身份的表达,更是一种自豪和自信的体现。
这句话让他们感到自己被这个城市所认可和接纳,是一种对于自我价值的肯定。
3.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这句话也代表了一种新的社会心态和观念。
随着人口流动和城市的不断发展,我们会发现在很多城市中都存在类似的口头禅。
这种现象显示了人们对于城市认同感的增强,也反映了城市包容的一种态度。
在这个时代,城市不再仅仅是一个地理空间,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象征。
而“来了就是深圳人”,正是体现了这种城市精神的一种表达。
4. 我们以“来了就是深圳人”为切入点,思考并探讨了归属感和认同的话题,在这样一个繁华而快节奏的城市中,人们常常因为忙碌而忽略了对自己内心的关怀。
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话,给予了人们莫大的鼓励与认同,促使人们更积极地面对生活,努力融入这座城市。
在结束语中,我们不仅回顾了“来了就是深圳人”所蕴含的内涵,还引导读者深思作为城市人的使命与担当。
2022深圳成立40周年心得感受总结范文800字20222022年深圳40周年
2022深圳成立40周年心得感受总结范文800字20222022年深圳40周年深圳成立40周年心得感受总结1“比如说我们应该培育什么样的经济主体,包括金融主体、科技主体等等。
这些主体现在日子过得怎么样,往前冲的动能强不强不仅是力度还有高度,不仅是数量还有质量,这些都是问题。
”魏达志说,深圳有四大支柱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未来产业、九大传统优势产业、十大文化创新企业,但是这些产业在全球的产业分工上还没有处在核心位置,只有将技术创新迈向科学发现,形成科学发明、技术发明、产业创新一体化发展,深圳才能够更好地腾飞。
城市的天际线无言见证着城市的发展。
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南大区总工程师陆建新曾率领其团队参与建设过深圳的多个地标性建筑,见证了深圳城市天际线的变化。
据他在盛典现场回忆,在1982年至1984年确立主体框架的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采用的是钢筋混泥土的框架,到了1994年,深圳地王大厦的框架选用钢作为主体,高度进一步跃升。
他认为,其实在2022年后评价一个地标性建筑的重要性因素已经不再是高度,而是创新与环保,建筑也更多地向融入高科技与智慧化方面转型。
智慧化城市建设不仅体现在城市建筑上,更意味着往老百姓(78.290,-1.51,-1.89%)幸福需求、生活指数上去延展。
中国平安(76.800,-1.31,-1.68%)智慧城市智慧生活事业部副总经理蓝勇辉在盛典圆桌讨论时表示,平安从两年前就跟深圳市政府携手打造政务服务平台,力图让市民可以通过手机在线上办理所有的政务相关事务,“帮助政府向科技服务型政府转型,这意味着我们的创新,(我们在做的)是各种模式创新的探索和尝试。
”蓝勇辉说道。
深圳的创新型公司也正在努力用自己的产品帮助用户实现向科技的跨越。
盒子科技创始人兼CEO韩森表示,盒子科技一直都从事着中小微企业线下的服务,作为背后的力量支持中小微商家的技术升级新零售升级,技术的变革。
通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进而使得中小微企业可以获得更好的收益,又能够在移动互联网的今天,更好服务他们的客户。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庆祝大会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庆祝大会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深圳市地处广东省南部沿海,位于北回归线以南。
深圳经济特区是深圳市的一部分,是中国主要进出口岸之一。
今天小编整理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庆祝大会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庆祝大会观后感1披荆斩棘闯“雷区”30年拓荒成就中国改革深圳样本“深圳速度”创造了一个城市的奇迹,而它最大的贡献是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一模式对中国的意义,不仅在于效率,更在于市场经济样本的发育成型,帮助中国越过了市场经济的第一条河。
深圳的拓荒是从蛇口开始的,那里是中国第一个外向型经济开发区。
1979年7月2日,深圳开山填海,打通蛇口五湾、六湾间通道,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
早期的建设者们踩着过膝的荒草,在那片荒山秃岭和滩涂地上开始了伟大的建设。
特区成立初期,在许多人计划经济观念还根深蒂固的情况下,蛇口工业区建设者大胆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创新理念。
今天,走进蛇口工业区,当年点开山“第一炮”的地方格外醒目,这里驻扎着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生产商——中集集团。
1979年,香港招商局和丹麦宝隆洋行合资组建中集公司,在荒凉的蛇口建起了中集的第一个车间,那是除港商之外,首次有欧洲投资者登陆深圳。
“中集集团以蛇口为起点,30年来中集业务遍布世界各地,集装箱销量占全球市场50%多。
”站在30年前开山建厂的黑白历史照片前,中集集团总裁办主任郑源华感慨地说。
俯瞰蛇口工业区,如今这里已发展成一座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小城镇,30年改革开放,这里不仅走出了中集集团,还有招商银行、平安保险集团等一大批中国企业中的翘楚,成为中国经济前行的领军者。
从特区建设一开始,中央就赋予深圳为经济体制改革探索道路的任务。
但国家只给政策不给钱,倒逼特区自己“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上世纪80年代初,当全国还在争论计划和市场关系时,深圳就提出了“四个为主”,即建设资金以引进外资为主,经济成分以发展外资企业为主,经济运行以市场调节为主,产品销售以外销为主。
深圳40年个人工作总结
深圳,这座现代化的城市,在过去的四十年里,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一个边陲农业县,蝶变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深圳的速度令人惊叹,而我也有幸成为这个城市的一份子,见证了它的成长。
1980年,我国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这一年,我刚好二十岁,青春洋溢,充满激情。
当时,我还是一名普通的农民,过着平凡的生活。
然而,当我听到特区这个词时,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
我知道,这意味着机遇,意味着改变。
第二年,我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家乡,来到了这个充满活力的城市。
刚开始,我并不适应这里的生活,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一切都显得那么陌生。
但是,我并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迈出了步伐,从一名建筑工人开始,逐步融入了这个城市。
在建筑工地上,我每天起早贪黑,辛勤劳作。
虽然辛苦,但我从未放弃过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技能。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工程师,参与了许多深圳地标建筑的建设,例如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市民中心等。
随着深圳的快速发展,我也逐渐收获了物质上的富足。
我从一个普通的打工仔,变成了一个小有成就的企业家。
这期间,我创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为这座城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时,我也积极回馈社会,资助了一些贫困地区的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
然而,我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
我知道,深圳的成功并非个人努力的结果,而是整个国家和时代赋予的特区精神。
这种精神,是敢于创新、敢于拼搏、敢于担当的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让深圳在短短四十年里,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回顾这四十年的历程,我感慨万分。
我见证了深圳的诞生、成长、蝶变,也见证了自身的成长和蜕变。
从一个农民到企业家,从一个建筑工人到工程师,我为自己的付出和收获感到自豪。
同时,我也为生活在这个美好的时代而庆幸。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圳将继续发挥特区的优势,勇当新时代的排头兵。
而我,也将不忘初心,继续为这座城市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体会【5篇】
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体会【5篇】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体会怎么写?深圳经济特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沿海,于1980年8月正式成立,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体会,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体会1三十年前的深圳和现在的深圳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知道变化有多大吗?请听我娓娓道来。
三十年前深圳只是毗邻香港的小渔村,而现在的深圳已经是一个世界闻名的大都市,城市人口已经上千万了,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公路、铁路、机场四通八达,著名的企业影响世界,人民生活富裕幸福。
30年前我们深圳只是一个破烂的渔村,那时现在有名的东门就像个垃圾场,各种各样的垃圾都随处可见,臭气几乎覆盖了整个东门……直到改革开放前夕,买米和肉都要凭票,要是迟点去的话就什么也买不到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改革开放后深圳焕然一新,30年后深圳的东门,国旗飘扬,大街上人山人海,大商场林立,茂业百货、太阳百货、天虹商场,各种商品琳琅满目。
加上鳞次栉比的商铺,日夜川流不息的人流,简直就是一个繁华的不夜城。
东门只是深圳的变化的一个缩影,你看,从罗湖、福田、南山、盐田到宝安龙岗,这一片土地上的变化可以说是沧海桑田,翻天覆地,对比一下,会让所有人都惊诧不已,赞叹不已。
而且深圳还在不断地进步,不断地越变越好,就拿我们龙岗中心城来说,你看,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地铁快开通了,大运会也快召开了,这一切真让人激动不已。
喝水不忘掘井人,是他把我们深圳定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给了深圳很多优惠政策,使全国的很多人才和资金当时都流向深圳,造就了深圳这个奇迹,我们深圳人要永远的感谢他。
深圳越变越好,离不开我们大家的努力。
深圳是我们的家园,让我们共同努力,把它建设得更好。
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体会2站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历史节点回望,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的40年峥嵘岁月,相较于人类历史,宛若弹指一挥间。
2020深圳巨变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2020深圳巨变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深圳巨变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有哪些?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我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一起来看看2020深圳巨变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欢迎查阅!深圳巨变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1创新发展在深圳已经不再是一个产业领域的创新,而是从单一创新上升到集成创新,从局部创新拓展到系统创新。
行走在深圳粤海街道,迎面而来的是时代的气息和追梦的脚步。
举目望去,高楼大厦比肩林立,从招牌上能看到许多站在浪尖上的科技公司。
在这个开车十分钟就能逛一圈的地方,走出了华为、腾讯、中兴、大疆,如今又吸引百度、阿里巴巴、小米、字节跳动把国际总部或大湾区总部落地于此。
不仅是中国企业,空客(中国)创新中心、苹果深圳研发中心、ARM中国公司等跨国公司也在这里扎根。
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不到15平方公里的粤海街道,以“蚂蚁”的体格展现“大象”的能力,创造了占据南山区半壁江山的GDP,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地理空间绘就怎样的画面,系于时代追梦人的书写。
从罗湖的国贸大厦,到福田的华强北,再到南山的粤海街道,深圳人挥洒着创新力、创造力,串联起深圳经济特区40年来理念转型、产业升级的历史进程。
如今,地方领导并不多讲深圳经济的“吨位”,而喜欢述说鹏城每平方公里的产出。
“深圳每平方公里GDP 有13.5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南山区每平方公里创造32.6亿元”“福田每平方公里GDP达57.8亿元”……以经济密度论英雄,以发展效率论能耐,成为今天深圳高质量发展的写照。
从一个街道,到一座城市,深圳何以能走在前列?答案就在不断加大创新力度。
创新是深圳的底色,也是深圳的信念。
40年来,从“三来一补”的加工制造,到跟随式创新,再到“无中生有”的源头创新……深圳完成了从“科技荒漠”到“创新绿洲”的惊人一跃。
正如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称,深圳已成为“创新温室”。
[2022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感想最新2022]2022年深圳40周年
[2022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感想最新2022]2022年深圳40周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感想(一)经济特区给了我新生活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初,处处是工地,村民们跑运输、做加工……1981年,渔民村成为全国最早的“万元户村”夏日炎炎,海风阵阵。
深圳罗湖区渔民村,中国最早的“万元户村”,我们的采访从这里开始。
“要是没有改革开放,你看到的这些地方可能还是泥塘呢!”见到渔民村的老渔民邓锦辉,是在村里古色古香的“渔人码头”文化室,他正和五六位老人悠闲地喝茶、读报、看书。
“现在村里年年有分红、家家有产业,大家在‘物质小康’之后,都在追求‘精神小康’了。
”说起文化室,担任渔民村居委会副主任的邓锦辉颇为自豪。
走出文化室,漫步于0.25平方公里的渔民村,记者找不到一点小渔村的感觉。
鳞次栉比的小高楼、清洁宽阔的水泥路、郁郁葱葱的绿化带……昔日荒僻的小渔村,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样板村”。
62岁的邓锦辉肤色黝黑、身体结实,看着显年轻,“你以为我有多老?我比特区的‘岁数’大不了多少!”他哈哈大笑。
说话间,邓锦辉带着记者来到位于渔民村社区的家中,120平方米的三室两厅宽敞舒适,各种现代化家电一应俱全,记者试图寻找一些渔民生活的痕迹,一无所获。
“现在除了周末钓钓鱼,生活里几乎没有‘渔民’的影子了。
”邓锦辉说。
邓锦辉搬过多次家。
他回忆道:“每搬一次家,生活都是一次大变样。
”改革开放前,邓锦辉与大多数普通村民一样,住的是土墙瓦房,过着海上漂泊的日子。
“出一次海至少半个月,吃住都在船上。
”邓锦辉告诉记者,那时的他总想,这大概就是自己一辈子的生活了。
随着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渔民村的春天来了。
高速发展的经济特区处处是工地,村民们也从中觅得商机,渔民村迅速组建起自己的船队和车队搞运输。
“现在的深圳国贸大厦、罗湖香格里拉大酒店,很多砖瓦、沙石都是我们运过去的,我们是一天天看着深圳长高。
”邓锦辉骄傲地说。
虽然是简单的建筑材料运输,但市场供不应求。
欢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体会6篇
欢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体会6篇欢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体会 (1) 天高云阔,繁花似锦,深圳经济特区迎来建立40周年。
40年前,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就是寄望深圳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路开路。
从昔日落后的边陲农业县,到今日世界著名的现代化大都市;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之一,到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40年来,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
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崇高使命,为深圳未来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
”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表示,“深圳将始终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抢抓‘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性机遇,努力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出水平。
”高质量发展成为最强音伶仃洋畔,16.2公里长的深圳湾滨海休闲带,一侧是鸥鹭翔集、花团锦簇的红树林和海滨公园,城市风光尽收眼底;另一侧是深圳湾超级总部、深圳高新区、后海湾总部基地等城市经济发展的颗颗“明珠”,串起深圳高质量发展的“黄金带”。
“在城市中心区能抬头见蓝天、低头见碧海,真棒。
”32岁的胡悦来深圳工作快8个月了,“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出行便捷,这就是高质量的都市生活应该有的样子。
”15年前,深圳在国内首次提出“基本生态控制线”,为城市守住974平方公里的绿地;过去10年间,深圳先后9次修订产业导向目录,主动淘汰数万家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企业,成为国内单位面积经济产出最高,万元GDP水耗、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最低的大城市。
不断换挡提速,转型升级,深圳40年来始终坚信,实现高质量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是_土地、能源、人口、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等难题的必然选择。
今年3月,深圳发布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重点任务清单,提出全面实施“一网通办、智慧‘秒批’、精准服务”政务服务模式,充分利用科技赋能营商环境改革,重构企业服务生态体系。
深圳建立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作文范文【5篇】
深圳建立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作文范文【5篇】好消息,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对于这个让人骄傲自豪的城市,你们有何感想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深圳建立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作文范文【5篇】,希望大家喜欢。
深圳建立40周年观后感【篇一】“深圳培养了我敢闯敢拼、努力奔跑的人生态度,通过奋斗改变命运。
”见到戚卓,是在深圳电视台“都市调查”栏目录制时。
专业的分析、缜密的逻辑、从容的谈吐,让人很难将她与20年前的打工妹联系在一起。
“深圳培养了我敢闯敢拼、努力奔跑的人生态度,通过奋斗改变命运。
”坐在记者对面的戚卓,眼神里透出从容与自信。
戚卓与深圳结缘,是在上世纪90年代。
她的父亲在深圳打工,常说起深圳发展速度、温暖的大海、世界之窗……从那时起,这些点点滴滴就刻在戚卓的心里,到经济特区去,成为戚卓心中的向往。
2000年,这个生在东北、长在东北的女孩一路南下,来到了心仪已久的经济特区。
刚到深圳的她,在北郊公明镇的创维电子城找到了工作,“印象中厂区很大,一进来就看到很多身着蓝装的工友,都很年轻、有活力,来自全国各地,为了各自的梦想打拼。
”戚卓说。
就这样,戚卓在创维集团电视机厂有了第一份工作——生产部统计员。
每天,她要跟进生产计划表,在插件、机芯、整机等不同工段之间进行协调,满车间跑上跑下。
虽然对打工生活的艰辛有心理准备,可让戚卓没想到的是,上岗第一天就忙到晚上11点。
“在老家,大家晚上10点就休息了,可这里的人们却依然精神抖擞。
”戚卓说,厂里会给加班到夜里的人发加餐券,可以领牛奶和面包。
“那段时间,大家相互鼓励着。
晚上碰到加班的同事,都会相视一笑,说‘一起去领券吧’。
”“老家的日子很安逸,但我更喜欢经济特区的氛围,来深圳就为拼一拼!”戚卓说。
“记得当时一个新项目启动,工艺图绘制工作需要有人兼职承担,我下了班连饭都没吃,就去镇上买了一本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教材,一边自学一边做。
”戚卓记得,那时候经常和办公室一位来自江西的同事“比赛”,看谁晚上在办公室留得更久、学到的东西更多。
2022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感悟作文社会热点素材推荐
2022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感悟作文社会热点素材推荐2020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感悟作文社会热点素材推荐导语:今后,我们长大了,深圳是属于我们这一代;为创造更加崭新的深圳我们要努力学习,用更多的知识使深圳的未来更加美好!下面本店铺为大家整理了2020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感悟作文社会热点素材,大家快来看看吧。
篇一:深圳位于广东中南沿海地区,东接大鹏湾,西连珠江口,北靠东莞、惠州,南与香港只有一河之隔。
全市面积2020平方公里,深圳经济特区是从深圳市境内划出的狭长地带,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
深圳市常住人口405万人。
主要民族为汉族,官方语言为普通话。
深圳的亚热带海洋气候适宜常年旅游,夏长冬短,年平均温度22.4度,最高温度36度,最低温度1.4度,雨水充足,是一座依山傍水,景色秀丽的海滨城市。
深圳市花勒杜鹃,市树为荔枝树,深圳多大鹏鸟,又名鹏城。
深圳是我国重要对外口岸之一拥有良好的通讯设施和简便的出入境手续,目前对外国人已经实行144小时免签证待遇。
海陆空交通便利,国际机场开辟了近百条航线,现已跻身我国四大繁忙空港之列:蛇口港、赤湾港、盐田港的海运可达世界各国、广九、京九铁路机贯穿其中,广深高速公路畅通无阻。
深圳的旅游业迅速发展,除历史名胜古迹外,以主题公园为代表的新建景点,景区接连涌现,世界之窗、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野生动物园、青青世界、欢乐谷、水上乐园、海洋世界、“明思克”号等都颇具规模,名闻遐迩。
深圳这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如今已经以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雄资屹立于中国的南海之滨。
现已先后建成了风格各异的近60处旅游景点、景区,近百家星级酒店,数以千计不同档次,各具特色的购物及娱乐场所,使深圳旅游硬件设施的密度和档次都跻身于全国前列,1998年,深圳被评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深圳旅游已成为旅游大环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展望未来,深圳旅游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深圳将成为具有民族和时代特色的中国旅游胜地。
深圳人才圳等你来标识语
深圳人才圳等你来标识语深圳,刚过完它的四十岁。
于人,四十不惑;于城,四十弱冠。
四十年在深圳看来,不过恍惚之间,而恰恰又是在这恍惚之间,深圳从襁褓飞速成长为弱冠青年。
在青年的深圳,一切都能用“快”来形容。
用时间丈量,四十年百余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用生活节奏丈量,这里拥有着全中国最匆匆的脚步。
它太过有吸引力,太过有创新力,以致无数青年为之痴迷,毅然踏上南行的道路,在这座充满梦想的海滨城市开始人生的事业;深圳亦来者不拒,无论操持着何方口音,当到了深圳打拼,你就是深圳人了——正如那句在深圳大街小巷上随处可见的标语:深爱人才,“圳”等你来。
然而,深圳依然不能摆脱“一夜暴富之城,文化荒漠”的名头。
一方面,深圳有理由反驳——深圳的独特文化,不就是改革开放的深圳速度吗?另一方面,深圳也不得不部分接受这一事实——与科技创新中心地位不匹配的是,深圳本土缺乏具有顶尖实力的高校。
并且深圳本土的大学,并不能填满深圳人才需求的缺口。
二、当然,值得欣慰的是,深圳也意识到文化的繁荣化。
深圳的大学,也开始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各领风骚。
先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分校在龙岗大运中心横空出世,然后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南山设立分校,北大清华、中科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纷纷在深圳设立研究院。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也即将在光明新区建成。
于是,在深圳,逛大学成了一种很有意思的事,在校园里走走,与青山绿水来一场邂逅,在新建筑一角听那朗朗书声,感受一下与深圳相匹配的青春活力……深圳的大学,与别处相异——它们新,它们棱角分明,它们极富现代主义与科技感。
它们把校园的静谧、青春、美好和深圳的创新、活力、现代化结合,形成了与老牌重点高校不同的独特环境。
深圳40周年大会发言稿
深圳40周年大会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市民朋友: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共聚一堂,共庆深圳市40周年。
40年前的今天,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南大门——这个曾经只是一个小渔村的地方,从此,这里便变得与世界同频、与时代同行。
深圳40年的发展历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壮丽史诗,是一部奋斗、拼搏的创业史诗,是一部充满着激情与感动的城市建设史诗。
40年来,深圳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拼搏,从而实现了从小渔村到国家现代化城市的蜕变,用无与伦比的速度,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
深圳的高楼林立、繁华喧嚣,无疑已经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张靓丽名片。
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就是要一起共庆深圳40周年的华诞,回顾她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凝望广袤的未来前景。
40年奋斗历程,辉煌成就,不仅在于一座城市的发展壮大,更在于一个民族的自信与伟大。
深圳市的巨大成就,深圳精神的形成,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整个中国。
今天,我们共同分享深圳的辉煌成就,传承深圳的创业精神,共话深圳的美好未来。
深圳的40年,是一个可歌可泣、无愧骄傲的40年。
40年来,深圳市的GDP增长率一直位于全国前列,由一座小渔村发展成为我国创新创业的重要城市,推动了整个珠三角地区的繁荣发展。
特别是在深圳的改革开放政策下,深圳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率先实行全民所有制企业股份制改革,打破传统经济体制的束缚,从而掀起一股创新浪潮,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窗口、镜子。
深圳的40年,是一代又一代深圳人的努力奋斗的40年。
40年间,深圳人民顽强拼搏,用辛勤耕耘创造了昔日的渔村梦想,用自己的汗水谱写了共建祖国的壮丽乐章。
深圳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风向标。
从内地渡海移民而来的农民工,在深圳打拼创业,用自己的汗水、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一片辉煌,创造了一个经济奇迹。
他们的奋斗精神,也是深圳精神的重要体现。
正是有了这股奋斗精神,才有了深圳的腾飞发展,才有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胜利进程。
深圳巨变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深圳巨变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1创新发展在深圳已经不再是一个产业领域的创新,而是从单一创新上升到集成创新,从局部创新拓展到系统创新。
行走在深圳粤海街道,迎面而来的是时代的气息和追梦的脚步。
举目望去,高楼大厦比肩林立,从招牌上能看到许多站在浪尖上的科技公司。
在这个开车十分钟就能逛一圈的地方,走出了华为、腾讯、中兴、大疆,如今又吸引百度、阿里巴巴、小米、字节跳动把国际总部或大湾区总部落地于此。
不仅是中国企业,空客(中国)创新中心、苹果深圳研发中心、ARM中国公司等跨国公司也在这里扎根。
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不到15平方公里的粤海街道,以“蚂蚁”的体格展现“大象”的能力,创造了占据南山区半壁江山的GDP,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地理空间绘就怎样的画面,系于时代追梦人的书写。
从罗湖的国贸大厦,到福田的华强北,再到南山的粤海街道,深圳人挥洒着创新力、创造力,串联起深圳经济特区40年来理念转型、产业升级的历史进程。
如今,地方领导并不多讲深圳经济的“吨位”,而喜欢述说鹏城每平方公里的产出。
“深圳每平方公里GDP有13.5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南山区每平方公里创造32.6亿元”“福田每平方公里GDP达57.8亿元”……以经济密度论英雄,以发展效率论能耐,成为今天深圳高质量发展的写照。
从一个街道,到一座城市,深圳何以能走在前列?答案就在不断加大创新力度。
创新是深圳的底色,也是深圳的信念。
40年来,从“三来一补”的加工制造,到跟随式创新,再到“无中生有”的源头创新……深圳完成了从“科技荒漠”到“创新绿洲”的惊人一跃。
正如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称,深圳已成为“创新温室”。
一个个科技创新巨头企业在这里成长,一位位“创客”在这里打破“不可能”,一次次跨界融合的火花在这里碰撞,创意、技术、资本等在创新生态中加速重组,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蓬勃生长。
创新发展在深圳已经不再是一个产业领域的创新,而是从单一创新上升到集成创新,从局部创新拓展到系统创新。
来了,就是深圳人
来了,就是深圳人作者:于靖园来源:《小康》2020年第24期“来了深圳,就是深圳人!”2019年4月被调到深圳工作的泷川尚一直很喜欢这句很有深圳特色的话。
来自日本的泷川尚是深圳日本人学校的副校长,负责管理运营学校,在教育上帮助住在深圳的日本孩子们。
“这座城市高楼大厦林立,给人一种不断发展的新城市的形象。
而且,生活在这里之后,人们会发现深圳真的很便捷,充满了活力和明亮的气息。
”泷川尚描述着深圳这座城市带给他的印象,并真挚地表示,他一来到深圳,就喜欢上了这里。
随着时间的推移,泷川尚发现,喜欢深圳的理由实在太多了。
“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让出行变得非常便捷。
这里随处都是大型的购物中心与餐厅,购物和吃饭都很方便。
不仅如此,周末出行有类似梧桐山、七娘山等适合登山的地方,还有美丽的公园和自然景观可供人们休闲玩乐。
”泷川尚说,最关键的是,他发现居住在深圳的人都很亲切友善。
“能来深圳工作真的是太好了。
”泷川尚发自内心地感慨道。
在泷川尚眼里,深圳是一个欢迎世界各地人才到来的地方。
据他了解,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才选择到深圳工作、定居。
“这里对外国人很友好,我相信国际人才会很热爱这座城市。
”国际化、创新、开放、活力、多元、进取、效率、好玩、可爱……这是众多国际人才心目中的深圳。
因为这些特质,他们最终在此落脚、生活,并决定闯出一片天地。
2019年汇丰发布的全球移居人士调查显示,在工作机会上,深圳超过北上广成为内地最受国际人才认可的城市。
近6成受访者认为,这里能为移居人士提供绝佳的工作机会,远高于全国42%的比例。
此外,与其他内地城市相比,深圳地区以自主创业为目标的受访者比例也最高,达到20%。
的确,正如泷川尚所感受到的,对于国际人才,深圳一直敞开怀抱,热切地欢迎他们的到来。
2020年7月2日,深圳7家优质国企发出全球“招才令”,将采用市场化选聘的方式,一次性面向全球选聘11名高管,并实行市场化薪酬机制,实现“能者多得”。
深圳最年轻的“特区一哥”
20封ifti故U深圳:最年轻的“特区一哥”,文《法人》全媒体记者李韵石深圳特区40周年CFP站在深圳湾的人才公园环看四周,地标“春笋”(华润集团总部大厦)和“春茧”(深圳湾体育中心)屹立水边。
在可视范围内,一座座塔吊拔地而起,一座座摩天大楼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当中。
路边,行人匆匆,车水马龙,一派繁荣景象。
这就是深圳,一座年轻又朝气蓬勃的城市,改革与发展是这里永远的主旋律,已经响彻40年不曾停歇。
40年来,深圳幵创了1000多项改革举措, GDP从1979年的1.96亿元增至2019年的2.69万亿元,年均增长20.7%…至2019年,深圳外贸进出口总额已高达2.997万亿元,其中外贸出口总额1.67万亿元,连续27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从最早的“三来一补”到如今的深圳创造,深圳速度和深圳成就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标杆。
COVER STORY 21开放之窗始终敞开面积仅有187平方公里的深圳市南山区, 2019年GDP 超过6000亿元。
“全球最牛街道”粤海街道就是南山的一 部分,这里聚集了两万余家企业,其中有94 家是上市公司,享誉全球的华为、腾讯、大疆 等知名企业均诞生于此。
南山区还有新中国第一个外向型经济开 发区——蛇口工业区。
1979年7月8日,蛇 口炸响了填海建港的幵山炮,这是新中国改 革幵放的第一炮,它炸出了一个震惊全球的 中国速度。
当时的蛇口工业区,提出了许多改革措 施,为后来深圳特区全面建设奠定了实践基础。
1982年,蛇口工业区举办了全国首次公幵人才 招聘会,幵始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1983年试行管理体制改革;1984年推行住房制度改革; 1985年成立专门的社会保险公司,这是我国第一家由企业成立的社会保险机构,也是中国平 安保险集团的前身;1986年在内部结算中心基 础上创办招商银行,这是新中国第一家由企业 创办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我是1982年从河南来到南山的,当时这 里就是一个大工地。
热烈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心得感受2022
热烈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心得感受2022来了就是深圳人杨卓鑫早在1983年就来到了深圳,他说自己刚来的时候深圳没有几栋高楼,现在的深圳日新月异,以前“方田方野”的地方现在也变成了高楼大厦。
三十多年中,他参与、见证了深圳的巨变,自己也成了一个完完全全的深圳人。
陈升是2022年首批来到深圳创业的香港青年,他说,来到深圳的这几年,深受这个城市的文化和精神影响,“来了就是深圳人,我觉得其中一大部分就是这种文化的感染”。
开放、包容“来了就是深圳人”更显示出深圳开放、包容的精神。
陈升说,深圳是一个开放的城市,现在深圳的人实际上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全国各地,甚至有一些海外人士也在这里,所以有时候觉得“大深圳也是一个小中国”。
杨卓鑫也说,深圳是一个非常包容的城市,无论你从哪个地方来到深圳感觉都是回到家一样。
创新、活力法国设计师柯铎7年前来到深圳创业,“深圳速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说,如果让他用一个词形容深圳,他会说“深圳速度”。
在中国,人们也经常说“深圳速度”,他认为深圳是在人类发展史上走得最快的一个城市。
“中国发展已经很快了,而深圳的发展就像是一趟高速列车。
”在采访中,柯铎告诉记者,最初吸引他来到深圳的是这里的制造业,而留下他的却是这里的创新精神,他说留在深圳某种程度上来说意味着正成为未来的一部分。
美国人Kevin是2022年来到深圳创业的,他说,深圳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这不仅在于它的建筑,更在于这里的人。
“在这里工作的人们期待成长,他们在做任何事时都追求卓越。
”粤港澳大湾区采访中,另一个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也被频频提及。
Kevin说,粤港澳大湾区有很多城市,但他认为深圳是最重要的一个,因为创新和发展始于这里。
今年23岁的谭媛心是出生在深圳的“深二代”,她说,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也吸引着更多的港澳年轻人来深圳发展,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深圳人,她希望能够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
为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四十周年,8月23日下午,在中海怡翠社区党委的领导下,深圳市社联社工服务中心驻中海怡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工,在茵悦之生花园三期广场开展“壮丽40年,奋进新时代”红色文化主题活动,服务200余人次。
辉煌四十年,深圳特区不惑的秘密是什么
辉煌四十年,深圳特区不惑的秘密是什么?—— 陈华罗 ——从南海之滨的小渔村,到如今高楼林立的国际化大都市,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深圳速度”;从蛇口“开山第一炮”拉开改革序幕,到如今每平方公里孕育8.51家高新技术企业、吸引了众多世界500强项目落户投产,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科技之都……40年披荆斩棘、40年沧桑巨变,深圳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
聚焦改革开放,站在时代的前沿,回首往昔,深圳的成功,有哪些可供我们借鉴的经验呢?40年来,深圳的经济一路高歌,光阴的故事被淬炼成经济的高速增长,最直观的就是其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
深圳的GDP从1979年1.96亿元增长至2019年2.69万亿元,猛增万倍,“深圳速度”成了改革开放的重要名片。
全国经济特区看深圳,深圳经济看高新产业。
纵观深圳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这几个词:高新技术、新型产业、企业创新、电子通信…… 从一个南海之滨的农业县,崛起为远近闻名的创新之城,日新月异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深圳发展的重要引擎。
深圳高技术产业产值从1979年零起步到2010年突破1万亿元大关,用了32年。
而截至2019年年底,再次突破达到2.63万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深圳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构成部分。
从0到1,深圳高新产业并不是一蹴而就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深圳的高新产业发展亦如此。
在1979年,“三来一补”企业发展模式是很多深圳人民对改革开放最直接的理解。
“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的简称,简单讲就是原料由外来企业提供,依靠人口红利从事简单加工制造,并将加工好成品再出口。
这是改革开放初期尝试性创立的一种企业贸易形式,也为后来深圳转型高新技术加工制造奠定基础。
严格意义上来讲,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在20世社会瞭望37社会瞭望纪90年代初才开始起步的,也是在90年代才被确立为重点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1991年,《深圳经济特区加快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暂行规定》出台,在中国内地城市中率先确定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了就是深圳人
作曲:王佑贵
作词:肖水龙
一、
你可以,我也行,
放飞理想到深圳。
看长相,听口音,
五湖四海一家亲。
南方韵,北方情,
和谐融合出创新。
你可以,我也行,
来了就是深圳人!
二、
你可以,我也行,
创业打工到深圳。
拼理想,梦成真,
敢闯敢干有激情。
讲故事,不忘本,
改革开放再前进。
你可以,我也行,
来了就是深圳人!
深圳,一座因改革而生、又因创新而壮大的城市。
1980年8月,中央正式批准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
历经40年开发开放,深圳取得历史性成就,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深圳速度”成为改革开放的一张重要名片。
深圳给有理想的人以舞台,给实干者以坚实的支持,这就是一片创造的沃土,这里就是挥洒激情的天堂。
2020年也是深圳本土创投行业诞生20周年,深圳为创投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20年来陆续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本土创投机构。
以紧跟国家战略主线、青睐硬科技项目、扎根人民币资金内循环、主打国内资本市场退出为深圳创投机构的共同特征,我们伴随着深圳成长而成长,创东方以作为其中一员而深感自豪。
深化改革的路上,在深圳的我们,就拥有了无限可能。
创东方投资在此向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