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诵读课教学设计1.doc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壕吏》诵读课教学设计

河流镇中学崔爱军

教学目标:

1.了解《石壕吏》的写作背景。

2.通过诵读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的作者情感。

3.了解并运用古诗文诵读的方法。

4.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诵读展示,温故知新:

师:孩子们,老师听说你们在课余时间积累了很多经典的古诗词、文

言文,你愿意与大家共同分享吗?

出示古诗文篇目:《木兰诗》《陋室铭》《爱莲说》《伤仲永》《卖炭翁》《卖柑者言》《桃花源记》等。(老师随意起头,由学生接诵展示)

(设计意图:在开课之初,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在回顾中,

体味古诗文诵读的节奏,为接下来的古诗诵读奠定基础。)

二、导入新课,紧扣题眼:

师过渡:在诵读文言文的过程中,相信大家一定积累了一些方法,今

天,老师送给你们一份特殊的礼物,是由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篇叙事诗。

板书:石壕吏杜甫

师:谁愿意试着读读课题。

师:要读懂一首诗,首先当属把题目读准。请同学们看诗文下方的注

释,石壕是河南省一个村庄的名字即石壕村;吏,指小官、差役。(边

讲解边标出节奏)

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过渡:让我们跟随大诗人杜甫走进石壕村,去见证那段历史。

(设计意图:课题先由学生试读,然后借助注释,自读自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抓住课题教给他们诵读的方法,即注意节奏和断句。然后引导学生紧扣课题提出问题,再围绕问题思考、交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

三、尝试诵读,整体感知

1.自由大声诵读,借助音节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至少读三遍。

2.认读字词。

师:文中很多生僻的字,我们一起来认一认,读一读。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三男

邺城戍死者长已矣惟有乳下孙老妪力虽衰

急应河阳役如闻泣幽咽3.范读。

师:注意听老师在节奏和断句上是如何把握的。

4.同桌互相读。

师:古诗用字简洁,慢读才能好好体会,所以无论文言文还是叙事诗,语速都要慢,停顿都要恰当。

5.指名读。

师:好文不厌百回读,故事更需要细细品啊!听同学读,想想你从这

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师鼓励:这么短的时间就读得如此正确、流利,可见你们的诵读功底

非常深厚!

师:板书“吏捉人”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意在借助音节、借助同学和老师的帮助,把诗文读正确,读流利,走进

文本。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充分地诵读体现了“书读百遍,其

义自现”和“熟读成诵”的理念。)四、品读诗文,感悟诗情

1.默读古诗。借助注释,同桌一起议一议这首诗的意思。

想想官吏为何要捉人?他们要捉什么人?最后捉到了吗?

2.交流:官吏为何要捉人?

(1)出示背景。

师(配乐):唐朝时期,国泰民安,诗词等文学成就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可就在中唐时期,当时的节度使安禄山因贪慕皇权,勾结史思明发

动叛乱,制造了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当时,唐王朝为了挽回

危局,平定叛乱,在河南省的石壕村、新安村一带,不择手段地大量拉夫,不管男女老少,都被抓去充服兵役。此时,杜甫正在回化州的途中,亲眼目睹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忧愤交加,于是提笔写下了《石壕吏》。

听了老师的讲解,你明白官吏为何要捉人了吗?那么官吏究竟是怎么

捉人的,诗中有刻画吗?

(2)出示“吏呼一何怒!”

:你眼前出了怎的官吏?人杜甫眼目睹了官吏如狼似虎的蛮横气,

心中会生怎的情感呢?

“吏呼一何怒!”

:是啊!个秋瑟的夜晚,一个粗的声音打破了寂静

——生:“吏呼一何怒!”

:正当苦的人家沉浸在梦之中,又听到了那粗的声音

——生“吏呼一何怒!”

:在兵荒乱的日子里,黎民百姓家能听到粗的声音

——生“吏呼一何怒!”

渡:好精的言啊,一道尽万般恨!

3.交流:官吏要捉什么人呢?

:老的家中有人可捉?

:用中的言来回答。(是人的哭我做出了回答)

“三男城戍。一男附至,二男新死。存者且生,死者已矣 !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有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力衰.从吏夜。急河阳役,犹得晨炊。”

:到此,你有什么感受?(你体会到了什么?)我分明出了悲、痛苦、凄凉⋯⋯ 真是眼的泪水流不尽。配:

:在官吏的怒喝下,老哭着:“三男城戍⋯⋯犹得晨炊。”

:在官吏的阴影中,老哭着:“三男城戍⋯⋯犹得晨炊。” :在痛失人的情形下,老哭着:“三男城戍⋯⋯ 犹得晨炊。”

4.交流:官吏捉到人了?

:孩子,作一个有着同情心的善良的人来,面此情此景,心里会百

感交集,可文中的官吏是否也如我所想,大慈悲,了之心呢?从

中找到依据。

“夜久声,如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

5.到此,你内心深最真的感受是什么?(同情、怜、怒):人杜甫也

同你我一,百感交集,写下了段史,我用的方式来与人共吧!

配全文。

(意:在个中,学生“官吏何要捉人?捉什

么人?捉到人了吗?”这个中心问题进行品读。为了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更加透彻地理解诗歌,我给学生创设了情境,用讲故事的方式

将那段特殊的历史背景娓娓道来,并给他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在不断地配乐诵读中,入情入境,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与诗

人杜甫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五、总结积累,拓展延伸

1.拓展。

师:诗人杜甫历经“安史之乱”,还创作了包括我们今天诵读的

《石壕吏》在内的著名的《三吏》、《三别》。

(出示:《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师:让我们用今天学到的诵读方法去品读《三吏》、《三别》。

2.总结。

这首诗歌距离今天已经有一千二百的历史了,为何今天我们仍然在

读?

师:这就是诗歌,语言凝练!这就是诗歌,感情强烈!这就是经典,120个字展现一段历史!让我们用心记下这段历史,这段精彩的文字

吧!试背全文。(配乐)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意在激励学生运用学到的诵读方法去寻找新的

诵读内容,给学生以成就感。激发学生以更高的热情和更浓的兴趣阅

读经典古诗文。)

附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史呼一何怒! 妇

啼一何苦 !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